润滑油理化性质讲课教案

润滑油理化性质讲课教案

表2-12 润滑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危险性特性表

润滑油的组成成分

润滑油 lubricating oil 不挥发的油状润滑剂。按其来源分动、植物油,石油润滑油和合成润滑油三大类。石油润滑油的用量占总用量97%以上,因此润滑油常指石油润滑油。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通过溶剂脱沥青、溶剂脱蜡、溶剂精制、加氢精制或酸碱精制、白土精制等工艺,除去或降低形成游离碳的物质、低粘度指数的物质、氧化安定性差的物质、石蜡以及影响成品油颜色的化学物质等组分,得到合格的润滑油基础油,经过调合并加入添加剂后即成为润滑油产品。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一、润滑油作用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种类牌号繁多,现在世界年用量约3800万吨。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 (1)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 (3)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串气; (4)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 (5)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 (6)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 (7)动能传递,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二、润滑油组成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

---------------------------------------------------------------最新资料推荐------------------------------------------------------ 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 常见的石油产品理化指标 1. 密度和相对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 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以 g/cm3 或 kg/m3 表示。 相对密度亦称比重,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之比值。 没有量纲,因而也就没有单位。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1 884 和 GB/T 2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4052 和 D941 、英国 IP 1 60、德国DIN 51 757 和 ISO 3675 等。 2. 色度(Colourity) 色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的颜色最接近某一号标准色板的颜色时所测得的结果。 色度是用来初步鉴别油品精制深度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程度的标志。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3555 和 GB/T 6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1 56 和 D1 500、英国 IP 1 96 和 ISO 2049 等。 3. 粘度(Viscosity)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也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 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 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 1 / 9

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m2/s 表示。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265 和 GB 111 37,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455、英国 IP 71 、德国 DIN 51 562和 ISO 31 05 等。 美国常用的条件粘度是赛氏(Saybolt)秒(SUS),而雷氏(Redwood)秒则是英国常用的条件粘度。 5. 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 动力粘度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 Pa s 表示,习惯用 cP 表示。 1 cP=1 0-3Pa s。 在低温下测定的动力粘度可以表示油品的低温启动性。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506,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2983、英国 IP 230 和 267、德国 DIN 5301 8 等。 6. 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 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一般以 VI 表示。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1 995 和 2541 ,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2270、英国 IP 226、德国 DIN 51 564 和ISO 2909 等。

(完整版)润滑油理化性质.docx

表 2-12润滑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危险性特性表 标 中文名:润滑油英文名: lubricating 识 外观与性状淡黄色粘稠液体闪点(℃) 120~340 理 自燃点(℃ )300~350相对密度 934.8 相对密度 0.85 化( 水 =1)(空气 =1) 性沸点(℃ )-252.8饱和蒸气压(kPa)0.13/145.8 ℃ 质 溶解性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可燃液体,火灾危险 CO 、CO 2等有毒有危险特性性为丙 B 类;遇明燃烧分解产物 燃害气体 火、高热可燃 烧 稳定性稳定禁忌物硝酸等强氧化剂 爆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炸 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危 灭火方法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 险 音,必须立即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砂土。 健康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型皮炎。可引发神经 危害 衰弱综合症,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就医。 急救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给 措施 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用: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 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 防护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处理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 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 泄漏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 处理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减少挥发。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 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处置。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 要求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 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用油罐、油罐车、油船、铁桶、塑料桶等盛装,盛装时切不可装满, 要留出必要的安全空间。 运输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 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 要求 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 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油的分类 A、全损耗系统用油 B、脱模 C、齿轮油 D、压缩机油(包括冷冻机和真空泵) E、内燃机油 F、锭子、轴承和主轴离合器油 G、导轨油 H、液压系统 M、金属加工 N、电气绝缘油 P、风动工具 Q、热传导 R、暂时保护防腐蚀 T、汽轮机 U、热处理 X、用润滑脂场合 Y、其他应用场合 Z、蒸汽汽缸 S、特殊润滑及应用场合 API=美国石油学会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 ASTM=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ATIEL=欧洲润滑油工业技术协会

第一章基础油和添加剂 第一节基础油 1.1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 1.2基础油原料的分类 石蜡基原油 石蜡基基础油 (70%以上,粘指 ) 1.3基础油的分类 1.3.1国际基础油的分类 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石油学会(API )对基础油的分类标准,API 根据基础油的主要特性:硫含量、饱和烃含量、粘度指数的大小把基础油分成I ~IV 类 I 类油为溶剂精制基础油,有较高的硫含量和不饱和烃(主要是芳烃)含量; II 类油主要为加氢处理基础油,其硫氮含量和芳烃含量较低; III 类油主要是加氢异构化基础油,不仅硫、芳烃含量低,而且粘度指数很高 中间基原油(ZN 环烷基原油 环烷基基础油(DN :饱和烃 含量不大于40%,粘指60) 生产内燃机油的优质原料 生产工业油的优质原料

IV类油为聚a-烯(PAO)合成油基础油; V类油是除I-IV类以外的各种基础油。包含其它非PAO的合成油和粘度指数小于80的环烷烃基础油,比如酯类油等 I~V类基础油分类表 1.3.2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83标准 我国原润滑油基础油的标准是1983年开始执行的,其分类是根据原油的类属及其性质划分的。见下表 我国原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及代号 该分类中石蜡基基础油的字母代号SN和BS分别是Solvent Neutral 和Bright Stock的英文字头,表示“溶剂精制中性油”和“光亮油”的意思 字母代号的意思中间基、环烷基基础油的字母代号是相应的汉语拼音的字头。ZN,DN分别表示中粘度指数和低粘度指数基础油,ZNZ,DNZ分别为中粘度指数重质基础油、低粘度指数重质基础油。 1.3.3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该标准参照API标准按粘度把基础油分为5档,即低粘度指数基础油(LVI)、中粘度指数基础油(MVI)、高粘度指数基础油(HVI)、很高粘度指数基础油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润滑油化学品俗名:机油 化学品英文lubricating oil 英文名称:Lube oil 技术说明书1279 CAS No.:NA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无含量:1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 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 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 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 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 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 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 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润滑油 MSDS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润滑油化学品俗名:机油 化学品英文lubricating oil 英文名称:Lube oil 技术说明书1279 CAS No.:NA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无含量:1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 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 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 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 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 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 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 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 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 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 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 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 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未制定标准 MAC(mg/m3):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 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油状液体, 淡黄色至褐色, 无气味或略带异味。 pH: 熔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1 沸点(℃):无资料相对蒸气密度(空气无资料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化学品俗名:机油化学品英文 lubricating oil 英文名称:Lube oil 技术说明书1279 CAS No、:8002-05-9 公司名称:宁德市蕉城区宁庆润滑油有限公司公司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单石碑汽配街119号联系电话:059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无含量:1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润滑油脂的一般理化性能

润滑油脂的一般理化性能 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1)外观(色度) 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2)密度 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3)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4)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

润滑油基本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指标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一、一般理化性能 1、外观(semblance) 定义:油品的外在表观形象。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目测。 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与白土接触时间长短,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2、色度(chromaticity) 定义:用来评价色质刺激。颜色是由亮度和色度共同表示的,而色度则是不包括亮度在的颜色的性质,它反映的是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其值由色度坐标或主波长(或补色波长)和纯度确定。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GB/T6540《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影响因素: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原料油性质,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