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理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做出选择的社会科学,其原理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广泛的应用。

最近读了相关的经济学著作,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书中提到了“机会成本”这个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比如,我选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那么这一个小时我就不能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运动或者与朋友聚会。

而在这些被放弃的选择中,价值最高的那个就是我读书的机会成本。

这个概念让我们明白,在做决策时,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因为这个选择而放弃的其他可能性。

“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一个有趣且实用的原理。

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用)有递减的趋势。

就像我们吃第一个蛋糕时觉得非常美味,带来的满足感很强,但吃到第五个的时候,可能就觉得没有那么好吃了,甚至有些腻,这时候蛋糕给我们带来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

这个原理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启示。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合理安排消费,避免过度消费导致边际效用过低;对于企业来说,则要考虑到产品的边际效用变化,合理规划生产和定价策略。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则会上升。

例如,在水果丰收的季节,水果的供给大量增加,如果需求没有相应大幅增加,水果的价格就会下降。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自然灾害导致水果减产,供给减少,而需求不变或增加,水果价格就会上涨。

供求关系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商品的价格,也影响着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运行。

书中还谈到了“弹性”这个概念。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分别反映了需求量和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对于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如高档化妆品,价格的小幅下降可能会导致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而对于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如食盐,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产业经济学读书笔记

产业经济学读书笔记

产业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产业经济学读书笔记】产业经济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导论........................................................................................................ (1)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 .. (1)第三章:厂商理论........................................................................................................ .. (2)第四章: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第五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 (3)第六章:进入退出壁垒 ....................................................................................................... . (4)第七章:企业行为........................................................................................................ .. (6)第八章: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行为 ....................................................................................................... .. 7第九章:市场绩效........................................................................................................ .. (8)第十章:中间性组织 ....................................................................................................... . (10)第十一章: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组织 (11)第十二章:产业结构 ....................................................................................................... . (11)第十三章:产业关联 ....................................................................................................... . (14)第十四章:产业布局 ....................................................................................................... . (15)第十五章: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 (1)6第十六章:外部性与市场失效 ....................................................................................................... .. (17)第十七章: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 ....................................................................................................... . (19)第十八章:产业政策 ....................................................................................................... . (20)第十九章: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 ....................................................................................................... . (23)第二十章:消费与产业的关系 ....................................................................................................... .. (24)第一章:导论1产业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把具体产业做为整体来进行研究,第二是研究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第三是各个具体产业的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经济专著读书笔记6篇

经济专著读书笔记6篇

经济专著读书笔记6篇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导论》这本书是一本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其中包括了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重要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并且学会了如何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与政策的影响。

第二篇:《微观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是一本经济学领域的基础教材,主要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书中包括了供求关系、成本与利润、市场结构等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市场经济体系以及个体经济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市场现象和经济决策。

第三篇:《金融市场与机构》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组成和运作方式。

包括了证券市场、银行体系、保险市场等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学会了如何分析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

第四篇:《国际经济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和运作机制,包括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汇率等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且学会了如何分析国际经济的影响因素和政策调整。

第五篇:《发展经济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发展经济体制、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发展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以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第六篇:《经济学家谈经济学》这本书是一本经济学家的集体访谈录,涵盖了各个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意见和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经济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学者们对于经济学发展的思考。

书中提供的不同观点和思路为我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参考。

以上是我对于经济专著的读书笔记总结,这些书籍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市场与机构、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对于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非常有帮助。

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

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

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最近,翻开了一本《发展经济学》的书,想了解一下经济学在“发展”方面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有点头大的。

什么“收入分配不均”“资源配置效率”这些词一看就让人觉得复杂到不行,仿佛进入了一个需要解锁技能才能理解的“经济迷宫”。

但是,抱着“总得了解点什么”的心态,我决定认真读下去。

结果,慢慢地,我竟然从这些枯燥的理论中找到了不少能跟现实生活贴合的点。

让我从一个特别的例子开始讲吧。

有一次,我去了一家小餐馆吃饭。

那地方不大,老板是个中年大叔,穿着一件常年洗得褪色的T恤,看起来挺朴素的。

那天我和朋友去吃,他端上来的餐点非常简单,但是每一份都特别有味道,尤其是他做的红烧肉,肉质肥而不腻,色泽诱人,吃了一口就知道他用心了。

我们聊了一会儿,他突然提到他开店的艰难历程。

原来,他这个小餐馆已经开了十多年了,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装修,也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广告推广,但他一直坚持提供优质的食物和服务。

客户口碑好,他的餐馆生意慢慢也有了些稳定的回头客。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他的餐馆其实就像发展经济学里提到的“微型经济体”。

他是典型的小商户,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以及不断改进和创新的方式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就像书中说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要依赖巨大的企业规模,有时候个体的灵活性、创新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反而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老板的经验告诉我,尽管在大环境中,我们可能都在被一些巨头压得喘不过气,但在微观层面上,每一个坚持不懈的小商户,都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然后,我又想到了另一个在我身边发生的小故事。

前不久,我的表弟开始尝试在网上开一家小店,卖一些他自制的手工皂和香氛蜡烛。

起初,他也没抱太大希望,只是觉得做点小生意能增加些收入。

结果,他通过社交媒体上的一些小推广,逐渐积累了不少粉丝,订单也慢慢多了起来。

有一次,我去他家里,看到他忙得不可开交,手里忙着调配香料,桌子上堆满了各种香薰蜡烛和瓶子。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一直都对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读了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收获那叫一个多!曼昆在书中对于宏观经济的阐述,真的是深入浅出,让我这个经济学小白也能读得津津有味。

比如说,他讲经济增长的时候,不是单纯地罗列一堆数据和理论,而是通过实际的例子,像不同国家的发展路径对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就拿消费这一块来说吧。

以前我觉得消费不就是花钱买东西嘛,能有啥大学问。

但曼昆告诉我们,消费可不仅仅是个人的买买买,它对于整个经济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当大家都愿意消费,企业就能卖出更多的产品,就会愿意扩大生产,雇佣更多的工人,工人有了工资又会去消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相反,如果大家都不敢消费,企业的东西卖不出去,就会减产、裁员,经济就会陷入衰退。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新闻。

有个小镇,原本经济还算不错,大家的生活也挺滋润。

可突然有一段时间,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谣言,说经济要不行了,大家得省着点花钱。

结果呢,好多人就真的不敢消费了,能不买的就不买。

原本热闹的商场变得冷冷清清,一些小店铺因为生意不好关门大吉。

那些在店铺里打工的人也丢了工作,没了收入,就更不敢消费了。

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整个小镇的经济一下子就变得糟糕起来。

后来,镇政府出来辟谣,还搞了一些促销活动,鼓励大家消费,慢慢地,小镇的经济才又恢复了生机。

再说说通货膨胀吧。

以前听到这个词,就觉得是个很可怕的东西,会让我们的钱变得不值钱。

但曼昆解释说,适度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坏事,它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可要是通货膨胀太高了,那就麻烦了。

这让我想起了奶奶跟我讲过的她们那个年代的事儿。

那时候,物价飞涨,今天一块钱能买的东西,明天可能就得十块钱。

奶奶说,那时候大家都不敢存钱,有点钱就赶紧换成东西,生怕明天钱就不值钱了。

买米买面都得靠抢,去晚了就啥都没了。

听奶奶讲的时候,我还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现在通过读这本书,算是彻底明白了通货膨胀的威力。

经济学读书笔记800字5篇

经济学读书笔记800字5篇

经济学读书笔记800字5篇在经济社会,商业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经济现象.如果我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东西,那么如何利用他们呢?因此,必须通过学习经济和商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去逐步构建我自己的商业嗅觉和思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经济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经济学读后感1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1 以物易物与交易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2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3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4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5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6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7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贸易的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8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9_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如日本中国.10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 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经济学读后感2读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我们在经济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看.愿望是一回事,但愿望曹诚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今天我还是想继续就昨天提出的那个荒谬的比喻来絮絮叨叨,因为尽管我嘴上说着那是一个多么荒谬的想法,但在我的内心里,仿佛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顺着这个思路,不断纠缠.辩驳,就能收获些什么.我看到过的每一本经济学相关教材在讲到供给需求的时候总会提到房价这个例子,殊途同归也好还,异曲同工也罢,这本书也没有例外.可惜我至今没搞明白这个问题,我其实挺想知道,那些写书的经济学家或者大经济学家们,他们真的完全搞明白这个问题了吗?比如说,有没有谁能准确地告诉我,现如今北京的房价将何去何从,亦或再直白些,什么时候买个房子最合适?读后感·当然,不会有人来回答我,但凡回答我的,多半也不是什么大经济学家.好吧,也有可能是我的某个师长听到后,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极有可能.我并不同意〝需求是刻画人性的〞这一提法,人性比需求定律复杂得多.这个提法,恕我直言,看着很有道理,但实际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说服自己的方式,一种自我疏导的方式——对于一个问题,只要你能想得明白,说得通,理得清,不用需求定律也可以.需求第三定律,〝好东西运到远方〞.我觉得这个还是需要结合〝愿望和结果没啥关系〞来看,才算完整.〝经济体系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是应付变化的问题〞——价格是个有用的工具:1)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2)指导生产;3)做出奖惩,决定商品分配.这提醒我,工具变量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具体的思考还需要进一步去做,我还没有想明白.经济学读后感3翻开《西方经济学》,翻到微观经济学这一章,书中详细而全面地从经济行为的角度介绍了微观经济理论,如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更新的微观经济理论,并应用这些理论分析说明了许多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在描述方面,注重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结合,使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经济现实后面所隐含的经济思想,并且又能学会用理论分析实事的方法,使我们在学习中得益良多.通过课本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很大.(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总而言之,但就我所学的信息管理专业来看,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我们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济学成了我们学习科目中的一大重点.只有学习好经济学知识,包括今天我所学习的微观经济学,懂得用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管理学学生,因此,微观经济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基础,一个基石,一个让我走得更远,看得更远的铺垫.经济学读后感4从前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定了岛上的经济.经济学读后感5一直都听说经济这个名词,但是对它并无感.直到进入大学,选择了经济学的专业,便知道,我和经济的不解之缘开始了.经济似乎是深奥的,自己又是浅薄的,便觉得缘分还是太浅.学校开展了读书沙龙的活动,我开始接触一些经济学类的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对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觉得与经济学更近距离,去感受经济的魅力.知道《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时,是因为刚学《微观经济学原理》,朋友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更便于去学习课程,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细细咀嚼的课外书,更是一本课内书,帮助学习认识经济,分析经济,解决经济问题.相比于《经济学原理》,我更喜欢《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可能是因为名字的差异. 故事一词更想让我去探索它.在读《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前,先看了作者郭凯的简介,对其也是极其佩服.故事类的书有化深奥为浅显的妙用,让大众都能够去接受的初衷.我很庆幸我成为了能接受它理解它的故事迷之一.这本书中,所有的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王二,他拥有不同的身份,一会儿是地主,一会儿是打工仔,一会儿又变成企业老板,他经历了不同的事情,比如:买地.分粮.买票等.王二似乎成为了成百上千的缩影.王二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朦胧中也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印象化较深刻的一篇是关于《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奈》的文章,能够体现经济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王二是种粮好手,但由于村子的闭塞,粮食只能在村内流通,存放在谷仓里的余粮便很多.粮食堆积,资产受损,于是他用粮食换地,结果地少粮多,地价开始上涨,村里人开始抱怨-王二在吵高地价.再来看我们现在房价以及投资.现代人假设有一笔闲置的资金,他们不愿将钱闲置,而是想要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投资.于是便出现买房投资的现象,这便体现了人们的经济决策.但再深入地去思考问题,会疑问为什么造成炒房价呢?难道人们认为的最好的投资方式竟然是买房?由此可以发现经济体系出现了缺陷,国家是否应当采取措施,带头寻找更好的投资方式,有效地配置资源,缓解房价,达到一定的效果?想要改变王二村里的高地价,可能需要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那么高房价的解决方法便是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这本书用的最多的是类比的修辞手法,如此便能直接了当,帮助我们直观的体验经济与政治,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些书,通过这次活动,我离经济又近了一步,希望类似的活动可以多多开展.作者郭凯,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电子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研究,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曾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经济学读书笔记800字。

经济学读书笔记2000字

经济学读书笔记2000字

经济学读书笔记2000字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1"以物易物与交易"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2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3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4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5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6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7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贸易的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8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9 15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如日本中国.10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布罗代尔)篇二这本《经济学300年》,可谓经济学里的百科全书,前后共87章,讲诉了近百位经济学大师的思想,还在附录里收录了这300年以来所有经济危机的案例分析,以及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简介。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经济发展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经济体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

通过学习这一理论,我对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经济发展理论的学习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受到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影响。

资源的配置决定了生产的效率和规模,而生产要素的配置则决定了生产的成本和效益。

其次,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此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而市场机制则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和生产的组织,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比较突出。

一方面,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快,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

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依赖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有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问题比较突出。

最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快,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风险性也比较大。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认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地区间和城乡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其次,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再次,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经济活动是指为提高一定努力和资源的产量或者为降低一定产量的成本所作的努力。

人均产出的增长, 一方面取决于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在于人的行为。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的行为, 并对人的行为从不同的层次进行探讨。

刘易斯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节约的意愿、经济制度、知识、资本、人口和资源还有政府。

本文主要从人们节约的意愿、增进知识与其应用和经济制度三方面分析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一)节约的意愿人们有从事经济活动的愿望和努力。

这种努力既可以通过降低某一产出水平的成本来表现 ,也可以通过进行一定投入以带来产出来表现。

假若人们在某一制度环境中没有致富的经济意愿 ,或者由于该制度结构中的非正式约束 ,如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 ,限制了这种意愿 ,使人们无法作出这种努力 ,就不能推动经济增长。

厉行节约是人们节约愿望的一种表现。

厉行节约, 即降低任何一种特定产品的成本, 或是设法在投入一定的力量或其他资源后, 提高产量。

这类节约的努力主要表现在许多方面: 从试验到冒风险;从职业性的流动到地理性的流动;以与专业化等。

刘易斯认为如果不作出节约的努力, 就不会出现经济增长。

节约的意愿与禁欲主义、财富和社会地位以与人们的有限眼界有关。

刘易斯认为禁欲主义可能制止人们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但并不制止人们去享受在不触犯教规下所挣来的较高的生活水平。

财富和社会地位影响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刘易斯认为各类社会的根本差别在于它们的富人如何使用财富以与与声望有关的财富的来源。

富国和穷国的区别在于生产性投资的习惯, 而不在于收入均等的差异, 也不在于给予富人尊重的差异。

真正重要的是财富表现为生产性投资的人们与财富来自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如何。

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受到习惯和禁忌、愚昧无知的限制。

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冒险精神有关。

增长的定义, 即每小时的劳动产出提高了。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精选8篇)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篇1从中小学管理的现实问题出发,根据杨教授《学校常规管理学》提供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导和方法工具,整合一些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智慧,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管理中必须贯彻以下六大原则,紧紧地抓好常规管理学在实践创新主要方面的问题解决。

一、贯彻思想领先的原则,总览学校常规管理规划。

一是要坚持学校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

学校管理工作应保证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育人场所,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使培养的学生同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合乎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合乎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学校管理活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来实现的。

三是要坚持思想领先。

学校管理要自始至终加强恩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学校工作,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贯彻内外协调的原则,开展学校公关常规管理。

要把学校视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必须通过内外协调,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尽力排除不利因素,使学校管理工作效率在校内外交互影响作用中不断提高。

注意处理好学校与社会的五种关系:一是学校管理工作与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关系。

要正确贯彻有关政策法规。

二是学校管理工作和社会各条战线的发展水平、工作状况的关系。

要采取措施,使之相互协调。

三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生家庭以及校外教育机关的关系。

学校要主动利用校外的条件,统一校内外的教育要求和措施。

四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所在地周围环境的关系。

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协助学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是学校管理工作与科学理论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

三、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落实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应以教学为主,因为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在完成育人任务中是一条基本途径,它占用的时间也最多。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章读书笔记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章读书笔记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章读书笔记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西方经济学》主要了解盛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员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

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到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瑕疵。

主要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分类微观经济学――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犯罪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化解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设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

宏观经济学―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与实验观测与实验就是科学研究的已经开始,其中,“观测”就是所指在不能展开人为干涉的前提下,将实际出现的经济现象及其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

“实验”则就是在某种人工控制条件下,大范围演示现实经济现象,并据此对现实经济现象展开分析和推测。

一般来说,经济现象是不可逆的随机过程,因此,经济学研究只宜使用观察法,而不宜使用实验法。

例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发了财,于就是推而广之,声援社会各界农民纷起效仿,结果并不能并使所有农民都生财,而是引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上涨,大家都赔本。

不过,有时候经济学家也展开实验。

比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播发了财,于是在周围局部范围内推展,结果许多农民都跟著盛了出来。

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

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

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关于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篇一:《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第一次拿起《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是因为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我,牛奶可乐怎么会有经济学的学问呢?翻开目录,里面的问题更是使我对这本产生极大地兴趣,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拒却不会亮?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予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dvd和cd的尺寸一样大,但dvd包装盒却比cd包装盒要大得多?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在解释这些各色各样的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书籍,他曾说道“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

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问题,也许就如作者所说急于去书中寻求答案,可当看完以后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其它的问题时,却会发现经济学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前我认为经济学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学问,可当我欣然接受它后,他便会成为我的一把利剑,从此思考问题又多了一种角度,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种体会。

篇二:《巧克力经济学》读书笔记在书店买了本叫《巧克力经济学》的书,读后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才明白原来经济学课也可以像巧克力一样甜。

《巧克力经济学》的作者是法国经济学家安德烈.傅颂,书的原名就是《写给我女儿的经济学》。

作者通过运用轻松、幽默而富有温情的口吻,讲述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念,如“边际效用递减”、“供求规律”等,并分析宏观经济方面的通货膨胀、货币与银行、利率与金融市尝经济增长、失业、国际经济学、政府与市场等重大议题。

在最后一部分“与生活相关的经济学”中,作者还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婚姻与犯罪问题,非常生动、形象。

记得这学期教我们《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刘秀琴老师讲过:“作为领导干部,需学会健康工作,健康挣钱,健康生活。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从我们购买日常用品,到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再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都离不开经济学的原理。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经济学原理的书籍,让我对经济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

这就引出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比如说,我们选择用一个小时来学习,那么这一个小时用于学习的机会成本可能就是用这一个小时去做兼职所赚的钱,或者是用这一个小时休息娱乐所获得的身心放松。

理解机会成本对于我们做出理性决策至关重要。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原理。

当某种商品的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当供给减少而需求不变时,价格会上升。

而当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价格会上升;需求减少而供给不变时,价格会下降。

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当某个地区的人口大量涌入,对住房的需求增加,但房屋的供给没有相应增加时,房价就会上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量是逐渐减少的。

比如我们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面包,会觉得非常满足,但随着吃的面包数量增多,每多吃一个面包所带来的满足感就会逐渐降低。

弹性概念在经济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那么价格的小幅变动就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动;反之,如果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就相对较小。

例如,对于像盐这样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较小,即使价格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减少;而对于像高档奢侈品,如名牌包包,其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较大,价格的变动会对其需求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生产理论让我明白了企业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企业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

经济学读书笔记4

经济学读书笔记4

首先关于希克斯和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前学习高鸿业老师那本书的时候,由于只是应付考试,并没有做深入的了解,只知道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商品需求的两方面变化,一种就是替代效应,一种就是收入效应。

这个学期,经过更进一步的阅读,对这俩个效应的由来也有了些了解。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之一是研究价格变化与消费者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属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配置效应。

并且我们不是因为知道了这俩个效应,才发现了类似于吉芬物品的特殊现象,而正是由于经济学家发现了吉芬物品这种现象,才引致我们去发现了存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在一般的需求理论中,关于消费者,我们往往假定他拥有的仅仅是货币,这样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于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下降,但是有时候如果你是一个生产这种商品的消费者,那么由于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你可能会消费更多这种商品,区别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就是用来解释这种现象。

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我就不说了,首先是俄国经济学家斯勒茨基的几何方法,这个方法相比希克斯的方法更早提出,在分离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方面,斯勒茨基认为实际收入不变, 是指原有的商品组合不变, 即消费者在价格变动后刚好能够买原来的商品组合。

因此首先为了得到替代效应,剔除收入效应的方法是:假如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同时调整货币收入使购买力保持不变;第二步,对购买力进行调整,同时使相对价格保持不变。

这里,学生借用一个图来说明,图中AB , I 1与E 1 分别表示价格变化前的预算约束线、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最初的最优选择组合,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由OX’ 1增加为OX’’’1 ,这里我们为了得到替代效应,要使实际收入不变,则使AB绕E 1 转动到CD,其中CD与AB’平行,这里我们要注意AB和CD代表的货币收入不同,只是拥有相同相对价格。

同时,原消费束(X’ 1,X’ 2) 还在CD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不变,。

费孝通乡村经济的读书笔记

费孝通乡村经济的读书笔记

费孝通乡村经济的读书笔记费孝通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提出的“农村工业化”理论对于中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1. 农村工业化:费孝通提出了“农村工业化”的理论,即在农村地区发展工业化经济,以改变传统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现代化。

他认为农村工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2. 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费孝通强调乡村经济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他认为,乡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只有乡村经济发展起来,才能支撑起城市经济的发展。

乡村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农村改革路径:费孝通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改革的路径。

首先是土地制度改革,他主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是农业产业化,他提倡将农村的生产组织起来,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推动农村的现代农业发展。

此外,他还提出了农村金融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措施。

4. 农村社会发展的问题:费孝通指出,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人才流失问题,许多优秀的农村青年都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

其次是基础设施问题,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弱,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存在不足的问题。

5. 政府的作用:费孝通认为,政府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应扮演重要角色。

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乡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乡村经济的规划和管理,推动乡村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以上是我的读书笔记,费孝通的乡村经济理论对于指导中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经济发展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经济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理论不断涌现,为我们解释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路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经济发展理论的著作,深受启发和震撼。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经济发展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经济发展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将经济发展的因素简单地归结为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这几个方面,但实际上,经济发展受到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路径。

因此,我们在研究经济发展时,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而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矛盾,为经济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其次,经济发展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吸取各国的经验,借鉴各种理论,找到适合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

最后,经济发展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发展已经紧密相连,相互依存。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次阅读,我对经济发展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各国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试图解释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大问题,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在阅读相关的宏观经济学著作后,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宏观经济学首先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关键指标,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过计算 GDP,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然而,GDP 并非完美无缺,它无法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比如非市场交易、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等。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等。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在长期中,经济会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增长率,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内生增长理论则强调了知识和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经济可以通过自身的积累和创新实现持续的高增长。

在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和失业是两个常见的问题。

通货膨胀意味着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它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降低货币的购买力、扭曲相对价格、影响储蓄和投资等。

失业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关系,但在长期中,这种关系并不成立。

宏观经济政策在调节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货币政策则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实现经济目标。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而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则可以采取紧缩性的政策来抑制经济。

国际贸易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可以使各国通过专业化分工和交换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消费者的选择。

然而,贸易不平衡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贸易摩擦和汇率波动。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和国际收支状况,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学还关注经济周期,即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出现的过程。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5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5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5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1 《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大师曼昆所著,记得这是第二次看这本书,本书总共有13篇,分为36个章节。

在读完此书之后,感觉全书结构合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曼昆教授将一些深奥的经济学理论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解释得很清楚。

尤其是经济学十大原理,讲得出神入化,曼昆教授用语简单朴素,用简单的文字和简单的案例深刻的阐释了经济学中的十大原理,做到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知识,让人印象深刻。

同时,曼昆教授在此书中用重点讲解应用与政策,而正规经济理论则次之,这真正让读者领会到经济学的学以致用。

本书主要讲解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企业行为与消费者选择理论、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以及宏观的经济政策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经济方面的知识。

其实对于一个外行来说,我觉得本书的最大价值并不是有多少深奥的理论体系,而是在简单的语言中教会我们形成一种经济学思维。

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知识去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要有经济意思,要把理论知识变成有价值的实际行动。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的学习,因为有些知识的确似懂非懂。

我相信这些知识对我以后的理财有很大的作用,肯定会受益终生。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2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

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理论》读书笔记
08级产业经济学专业张磊108020205004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losis Schumpeter,1883—1950)在其1912年发表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他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而后他利用该书再版以及出版其他著作的机会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完善,使该理论成为了他经济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并构成了他的许多其他理论的基础。

熊彼特指出,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往往通过创建新的企业来实现,新组合意味着通过竞争消灭旧组合。

同时,新组合还意味着对经济体系中现有的生产手段做不同的使用,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去做新的事情,也就是把生产手段从循环流转中抽出来,并把它们分配到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工艺上。

熊彼特还发现,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种新的分配通常要通过信用来完成。

在创新理论中,熊彼特明确了企业家的职能,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也就是创新。

熊彼特还区分了创新和发明,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不是技术范畴,发明(invention)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discovery),而创新(innovation)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implementation),虽然发明往往构成创新的一个环节,但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而发明也只有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并且实现了商业利润才能够被算做创新。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

这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2、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熊彼特认为,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创新有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要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

3、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在竞争性的经济生活中,新的组合意味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加以消灭。

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创新和毁灭往往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体的扩大,创新更多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的内部自我更新。

4、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

“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

”因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5、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

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

所谓经济增长,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

“因为它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只有同一种适应过程,像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

”“我们所意指的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同我们在循环流转中或走向均衡的趋势中可能观察到的完全不同。

它是流转渠道中的自发的和间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干扰,它永远在改变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

我们的发展理论,只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和伴随它的过程的论述。

”所以,“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

”这就是说,发展是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中断,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本质规定。

6、“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

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实现这个“新组合”为职业的人称为“企业家”。

“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经营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新组合”。

熊彼特说:“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从专门意义讲的社会阶级”。

在“创新理论”基础上,熊彼特又提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

他认为,一种“创新”在扩散过程中,能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引起经济高涨;经济高涨导致价格下跌,一旦投资机会消失,经济便转入了衰退。

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这样就产生了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

熊彼特
综合了前人的观点,建立了“三种周期”的体系,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三种经济周期:第一种是长周期或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每一个周期历时50年左右;第二种是中周期或称“尤格拉周期”,每一个周期历时10年左右;第三种是所谓短周期或称“基钦周期”,每一个周期历时约40个月左右。

当然,熊彼特承认其他周期的存在,但认为“三种周期”的理论在分析现实情况时已经够用了。

“三种周期”中的中周期早在1860年就已经被法国的克莱门·尤格拉(Cle ment Juglar)发现了,所不同的是熊彼特用创新理论对三种周期所做的解释。

熊彼特理论的精华在于对创新和企业家作用的阐释,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的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在今天人们解读信息革命的影响时仍然是一个关键的词汇。

熊彼特的理论正确地强调了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然而却低估了科学家、发明家和普通群众在产业革命中的作用。

实际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推动社会前进的主力是不同的社会群体。

在技术革命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是科学家和发明家,在草根革命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则是人民大众,只有在商务革命时期,企业家才担当革命主力的角色。

熊彼特本人也承认,企业家并非一个终身的头衔,即便是企业的创建者,也只有当他所创造的企业在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时,他才算是一个企业家,而一旦他所创造的企业成了因循守旧的批量生产商,他也就演变成了普通的老板或者经理人,不再是熊彼特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了。

另一方面,企业家也并非是创新唯一的实施者,按照创新的本质含义,科学技术人员的研发活动也可以算作创新,因为他们把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探索活动中,并没有重复以前的工作。

就连消费者也可能成为创新的实施者,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也创造附加价值,托夫勒因此发明了产销者(prosumer)这一词汇来强调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价值创造职能,近来还有人提出了并行生产(peer production)的概念来说明消费者对生产的深度参与,可以想象,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消费者的因素在今后完全可能体现到生产函数中。

实际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历史
的创造者,我们姑且不去争论这一观点是否是绝对真理,但至少在草根革命时期,这一观点比熊彼特的企业家创造历史的观点更为可取,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