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威海市海洋倾倒区监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威海市海洋倾倒区监测方案
附录6
2007年威海市海洋倾倒区监测方案
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关于编制2007年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和省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2007年威海市海洋倾倒区监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为海洋行政管理服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宗旨,强化全市海洋倾倒区监测,推进科学用海,依法治海。
二、目标任务
通过对海洋倾倒区的监测,了解倾倒物(主要为疏浚物)在倾倒海域的输移、扩散状况,在海底的堆积情况、物质交换过程和最终归宿,倾倒活动对倾倒区周边环境的扰动范围和影响程度,以及由倾倒活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及生物效应。
三、常规监测
根据倾倒物的类型、倾倒数量、倾倒频率和其理化性质,倾倒海域的生物资源、养殖资源与其他相关敏感环境因素确定监测项目。
1、资料收集与引用
仔细研究所监测倾倒区的历史资料,尽量使用现有的历史资料,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航道以及其他相关敏感环境因素。
2、监测项目
2.1必测项目:底栖环境(底栖生物数量与种类)和水深(海洋倾倒区内水深变化情况)。
2.2选测项目:
2.2.1水质监测:水色、透明度、叶绿素a、溶解氧、pH、营养盐、悬浮物、COD、BOD5、铜(Cu)、锌(Zn)、铅(Pb)、铬(Cr)、总汞(Hg)、镉(Cd)、砷(As)、油类、硫化物等。
2.2.2沉积物监测:粒度、类型组成、氧化还原电位、铜、铅、镉、汞、砷。
2.2.3生物监测:重点为底栖生物监测,需进行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项目的监测。
2.2.4生物残毒与污染物的生物效应监测:采集拟监测倾倒区的代表性底栖生物2-3种,测定其体内锌、铅、铬、总汞、砷、镉等的含量,条件允许时,应选取恰当指标,进行倾倒物中污染物的生物效应监测。
2.2.5水文气象监测:在不需要进行倾倒物迁移、扩散跟踪监测时,鉴于倾倒区选划时已进行了详尽的水文动力观测,因此应有较完整的历史资料可供引用,若无事实表明该倾倒区的水文动力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时,本项调查可从简或从略。
.四、重点倾倒监测活动的跟踪监测
倾倒区单位时间的倾倒量较大,倾倒频率较高时,针对倾倒物的理化特性和倾倒区的水文动力特点,对倾倒活动进行跟踪监测。
其监测指标(示踪指标)的选取,应能反映出倾倒物在倾倒区的扩散范围,反映倾倒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扰动范围和影响程度。
五、专项监测
在倾倒活动进行或常规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倾倒区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倾倒区附近渔业捕捞产量和品种急剧下降,海水增养殖业发生严重病害时,及时针对海洋倾倒活动进行专项监测。
六、监测结果评价
根据监测监测项目和结果,对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生物残毒和生物效应、水深影响、渔业影响以及环境敏感区影响进行评价。
七、监测范围和站位布设
监测的范围应大于原倾倒区选划时的监测调查范围,为了解倾倒活动对底质和生物资源的影响,还应适当选择不受倾倒影响的附近海域作为对照区。
在监测范围内每平方公里布设不少于2个站位(以倾倒区中心为圆点,以控制倾倒物扩散范围为原则)。
八、监测频率
对以首要疏浚物、维护性疏浚物为主的倾倒区,一般应在倾倒活动开始后每年监测一次(沉积介质隔年监测一次),5年后视所监测倾倒区的环境稳定程度、倾倒数量和倾倒频率适当延长或终止其监测。
单位时间倾倒量较大,应恰当加密监测频率。
九、监测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包括采样和现场与实验室分析)详见《海洋倾倒区监测技术规程》。
表1、海洋倾倒区监测项目水质分析方法一览表
表2海洋倾倒区监测项目沉积物分析方法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