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热点事件分析微博舆论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微博热点事件分析微博舆论的形成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生井忠勇

摘要:通过热点的微博事件分析了微博舆论概念的使用现状,通过考察舆论概念的流变,结合对微博自身特性的分析,界定了微博舆论的概念,并剖析了其构成要素和特征。分析了微博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以具体事例中微博舆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切入点考察微博舆论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形态分布和生成模式。

关键词:微博舆论,引导与控制,生成模式

一、舆论概念及微博舆论概念的延伸

关于舆论概念,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学科视野进行了阐释:政治学者和历史学家主要从舆论对于决策的影响方面来界定舆论;心理学则主要关注公众意见表达时的心理过程;社会学把舆论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考察舆论形成的社会化过程;而社会心理学则侧重舆论行为中人的知觉、感触,并以此来理解和界定舆论。我国学者对舆论概念的界定也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概有以下三种:一是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二是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三是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

陈力丹老师后又在其著作《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一书中,综合以上三种定义,重新界定了舆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如果把微博舆论看作舆论的基本形态之一,它应该同时具有舆论的基本特征,这为我们界定微博舆论概念提供了参考。我们尝试对微博舆论作出如下界定:“微博舆论是舆论在信息时代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是公众以微博为介质和表达方式的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里,微博舆论包含几个要素:微博舆论的主体——公众;微博舆论的客体——经由微博传播放大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微博舆论本体——以微博为表达方式的各种信念、态度、意见。以下我们对微博舆论这几个方面要素进行分析,来更好的把握微博舆论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微博舆论特征

微博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存在形态,因此具有舆论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微博独特的传播特性,微博舆论又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1)舆论形成速度快,信息源头多样

微博几何级裂变的特征,使信息传播速度空前加快,其转发、评论、加关注和搜索等基本功能形成了独特的链状、环状、树状的对话结构。微博具有即拍即发功能,这使其天然的成为事件的第一目击者和发布者,对突发事件报道达到“秒互动”的地步。它可在事件发生后的几秒钟内对外界报道事件的发生和进度,并在一秒的时间内得到其他用户的回馈,汇聚意见流,形成舆论。这个特点使微博舆论的形成速度大大加快。

(2)舆论主体多元化,舆论更具规模效应

与传统意义上的舆论相比,微博舆论的主体更加多元。一方面,微博用户主体多元化。微博技术准入的门槛低,在平民和草根阶层拥有广泛的用户群。而微博出身IT的特性,又使其备受社会精英人士的青睐,微博群体中既有思维活跃、意见权威的各领域专业人士,又有万众瞩目、言行备受关注的明星,他们往往在社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拥有众多数量的粉丝,其言论多被关注、转发和评论,这对微博功能的拓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多元化的主体,使微博舆论具有空前的规模效应。普通网民和各行各业精英共同构成强大的舆论主体,迅速掀起舆论狂潮,构筑起一种全新的舆论传播生态。

(3)舆论持续时间较短,舆题变换速度加快

微博具有即拍即发功能和信息传播的裂变性特征,这一方面使微博舆论影响的范围更大,影响的力度更强,迫于民意压力,相关权利和利益组织会加快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微博信息更新快的特点,又使得微博舆论相比较传统舆论而言,议题变换加快。往往一个舆论风潮还未完全平息,随即新的舆论话题又开始出现。因此,微博舆论相比较传统舆论而言,持续时间较短。

界定微博舆论概念只是为更明晰的运用这个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个前提,引导微博舆论还需要对微博舆论形成和演变过程的考察。

三、微博舆论形成

微博舆论是围绕公众所关心的现象和问题形成的,这是一个经过发生、发展、高潮到结束的动态过程。

1.事件曝光

微博舆论的发生源于社会变动和较大事件发生。“一种新舆论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外界的信息刺激,这种刺激宏观上可以是社会的变动,例如发生了革命、社会变革、重大的政策调整等等;微观的刺激主要是较大的突发事件,特别是与多数人持有的信念相矛盾的或与他们的心理期待相契合的事件,以及那些导火索性质不大的事实(他们往往是困扰公众的社会问题的表露)。这样的外界信息一旦与公众的价值观念、历史记忆、物质利益、心理因素发生碰撞,便会激起种种议论或产生多种情绪性表现。

微博舆论形成初期,是由微博对社会变动或较大事件进行曝光刺激了意见的产生而开始的。2012年12月15日,美国康涅狄格胡克小学发生校园枪击惨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而在头一天也就是2012年12月14日河南光山县23名小学生的被犯罪嫌疑人闵拥军在校园砍伤,嫌犯患有癫痫,精神受“世界末日”谣言影响。国内媒体风向集体西移,由于官方的缄默,事件信息彼此抵触,导致网络民愤四起,继而引发社会各界对国内学校教育安全的反思。

2.意见汇聚

早期信息在微博迅速扩散,引起网友围观。微博客信息传播的几何级裂变特征,使舆论领袖发布的信息经过微博迅速扩散并引起围观,围绕事件的信息量急剧增长。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事件关注主体不断扩大,博客、论坛、SNS等的网友开始纷纷转载微博消息,传统媒体也迅速跟进,通过访谈、调查、进行专家评议等形式,将事件推进到又一新局面。随后,在大的舆论环境下,基于相同或相异的信念体系和价值观念,各种意见和观点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交流碰撞,并在从众心理等的作用下,逐渐趋同,最终形成了舆论。

宜黄事件曝光之后,《凤凰周刊》的记者刘飞根据钟家两姐妹提供的线索对昌北机场的宜黄县市官员和两姐妹的对话进行了微博直播。通过微博,宜黄事件又一次被放大,并引起了网友围观。9月17日,钟家的小女儿钟如九开通了腾讯微博,并从开通那天起,就不断向博友微博事件的进展情况,并对宜黄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了描述。9月26日,钟如九在腾讯微博上向人们求助,寻求专家救治自己烧伤的母亲。博友纷纷响应,帮助她联系专家。邓飞的微博也以“宜黄钟声”为题,向博友发出呼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