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阅读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个性化阅读,秀出心灵的多彩

摘自:《茂名教育资源网》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该如何进行,这是当前困扰许多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其实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个意见的核心就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引导其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萌发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有严谨的教学态度,能在课前吃透教材,对文本有深刻、独特的理解,更要求教师时刻留心,做课堂的“有心人”,不断于细节处引发精彩。笔者在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简述如下:

一、宽容“越轨”,淘出金子

在课堂上,许多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牢牢循着自己的思路走,一旦听到一些“不着边际”或听上去有些“唱反调”的问题,就会认为那是调皮捣蛋。其实,提出这样问题的学生未必是存心捣蛋,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思维活动更为活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随意地斥责、忽视,而应当宽容地给予他们陈述已见的机会,并趁机进行引导。虽然这些学生提的问题不可能都有价值,但如果教师梳理得当,还是可以从中发掘出许多金子的。我班上有

位小个子的男生叫潘肖晖,语文成绩一般,但总喜欢在我激情讲解,渐入佳境的时候高高举起双手,提出一些出格的问题或发表一些异乎寻常的看法。最初,他的做法引起了班上学生的哄笑,我及时制止了学生们的这一做法,告诉他们能不断地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有效的学习,才是值得提倡的学习。同时,每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这些问题和看法,评价它们的价值。渐渐地,班里就形成了这样的氛围: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和看法,同学们就自发形成几派,展开论辩,在这自发的论辩中,往往能收获许多惊喜。现从中采撷一例:

教学《山中访友》时,读到“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一句,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说说自己曾经怎样对待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蚂蚁。一些男生红着脸说自己在此之前根本没有意识到蚂蚁也是鲜活的生命,有的曾经用脚踩死过它们,有的曾经将它们投入水中以看其挣扎为乐,有的曾经将它们的身体一分为二。学生的忏悔结束后,我趁机教育他们应该像本文的作者一样珍爱生命,珍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让我们这个世界和谐发展。这时,潘肖晖的手又高高地举起,不等我示意,他就站起来颇有些激动地说:“我觉得作者不能算是真的珍爱生命,因为他摘花了,而花也是有生命的。”不待我发话,学生们马上重读了那一句“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一番唇枪舌剑又开始了。

“我不同意潘肖晖的说法。作者摘花并不是存心伤害它,而是因为太喜欢它,情不自禁地采下了它,这是喜欢的一种表现。”

“我觉得作者的做法不对。喜欢它就应该爱护它,爱护它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地绽放它的美丽,我相信野花也是更愿意这样的。”

“是的,我想如果野花会说话的话肯定会抗议的,就像我们去捕一只鸟的时候它会逃跑一样。”

“但野花和鸟毕竟是不同的呀!野花摘了下次还能重开,而鸟如果死了就不能重生了呀!”

“野花和鸟都同样拥有生命,而生命应该是平等的!”

……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论战,讨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问题。虽然由于这个“突生”环节,原来的教学计划被打乱了,但下课时学生的欢呼声告诉我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堂,而我也为学生的表现欣喜。

二、抓住细节,引发精彩

在教学中,有时会对课堂氛围的平淡感到一些遗憾,我曾经多次思索这个问题,但总是找不出较好的方法。有一次在一份语文教学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深入到“标准答案”的背后》的文章,作者总结了自己在教学《小桔灯》时抓住一个学生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而引发无限精彩的经验,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留意自己的课堂,发现其间也荡漾着许多细节的波纹,每一次,我都努力去捕捉它,力求使其漾出一片美丽的水花。

上冰心的《纸船》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朗读时的停顿和重音,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在学生展示阶段,班里语文成绩最好的韦嘉蓉说:“我觉得‘有一只’的‘一只’要重读才好,但我还没想好理由。”我没有接过这个问题进行讲解,而是如往常一样,顺势将这个绣球抛向全班学生:“对呀,为什么只希望‘有一只’呢‘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总希望每一只都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每一只都流去不是更能带去我对母亲的思念么”

“纸船是纸做的呀,一个小小的波浪就可以把它打沉,而我和妈妈又相隔那么的遥远,怎么可能每一只都流到妈妈身边”反应最快的潘肖晖又抢先发表了见解。

“不对,按实际情况看,根本不可能有纸船真的流到妈妈身边!”喜欢理性思考的吴航锋习惯性地双手一摊。

“的确是这样的,那冰心还要如此执着地去折,----这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

“怎么会呢明知不可能还要‘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仅希望有一只能流到妈妈身边去,付出这么多,所求却这么少,这正说明她爱妈妈爱得深呀!”

“难道非要流到妈妈身边去吗我觉得只要在她的心里觉得已经流到妈妈身边去了,她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就会减轻一些。”

“冰心折了那么多的纸船,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总会有一只真的流到妈妈的身边,带回女儿的思念之情,我想妈妈看到这只满载着女儿思念的纸船,忧

郁的心一定会欢喜,心上的石头一定会落地,而这,正是女儿想要的。为了这一切,即使有多么难,只要有一线希望,冰心也决不会放弃。”

“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我想这恰好体现了这一境界。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感情也是这样的。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忙忙碌碌,他们付出那么多,却心甘情愿,从不抱怨。这一切,也应该是源自他们对我们深深的爱吧。”

“对呀,人间的爱总是相通的----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上课前,我只考虑要引导学生领会冰心带有淡淡感伤的亲之情,但没有想到经过学生的一番演绎,竟然注入了如此深厚的情感,在为学生喝彩的同时,我又一次感到了压力: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如何敏感地抓住最佳教学契机,以自己的课堂机智碰撞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并使之燎原,这一切,需要不断地努力。

三、创设问题,增进体验

课堂上,由学生而引发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毕竟不是很多,所以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多提示学生“如果你处在这种情境,你有何感受”,“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其实就是一种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方式。此外,许多活动式阅读指导如排演课本剧、人物角色转换等,都是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的有效方式。教师利用图片、影像、音乐等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帮助对文本的解读。但我以为立足于文本的经验唤醒应是主要方式。在《木兰诗》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