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上)

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上)
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上)

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上)

主讲人:张旭光

著名书法家、中国美协副秘书长

前言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一起来讨论学习书法,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就是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这个题目比较通俗,今天讲的内容可能就是根据图书馆的要求,主要是普及性的一些内容,可能来了不少专业的朋友,请大家批评指正。

书法的审美标准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是书法的审美标准。大家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就是书法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样的不好。目前在咱们国内,应该说在全世界来讲书法,热还在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也在中国。无论是从书法的学术方面,还是书法的理论学术方面,最高水平在中国,这是一个感觉。那么书法从改革开放以来,将近30年的书法热在全国各地,应该说书法热的非常厉害,各种大的展览活动非常多。很多的书法爱好者、书法家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书法当中。有的是工作也不干了,有的就跑到北京北漂了,有的到学校去进修,那么我们现在的全国大展的来稿量已经达到几万件,像第九届全国展,在广州来稿量达到6万多件,6万件是什么概念呢?就是6万多件里面,有的可能投一件的,有投两件的,大概总人数在5万多人。这5万多人可能设计到5万个家庭、单位等等非常的热闹。

到底为什么?我们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一方面是我们经济发展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要追求一种精神的东西,书法逐步进入了一种精神消费的状态。但是最根本的是原因,想来想去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祖先的审美习惯,我们祖先的审美的基因遗传到今天。也可以说,流淌在我们今人的血液当中,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是要爱它。

一、宏观标准

就书法标准的问题,我分两个部分讲。第一个部分是宏观的一个标准,整个国家对书法是个什么状态,这个大家需要知道。当前书坛的整体审美标准,就是整个书法界怎么看书法,

需要了解,这是一个宏观标准。

(一)共同规律

在这个问题上,也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说共同规律。关于共同规律,现在我们大概概括成“三句话12个字”叫“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

这三句话12个字可以说在目前书坛已经形式了共识。这三句话12个字从什么时候开始呢?2004年全国第八届书法展在西安举行。在这个展览的前后,又经过了非典时期,在投稿征稿的过程中正好是非典。因为非典,对整个书法的评审和展出推迟到了2004年。在这个过程当中,书法界应该说思想非常活跃,各种流派各种思潮非常多。大家印象比较深的是流行书风,大家都知道。一大批年轻人受到当代的美术思潮的影响靠着对书法的一种热爱,靠着个人书法上的天分来追逐外在形式的一种表达。书法就是重在外在形式,轻视内在内容这样的一种状态,在流行书风这个板块上非常的热闹,非常发达。这样就引起了传统派的反对,一些老先生就坚持传统,就非常反对。但是老先生坚持传统,可又太传统,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就形成了很强烈的矛盾,所以在这个前后是这么一个状态。到了八届国展征稿的时候,当时我在中国书法家协会负责展览评审的工作,我也听到了一些反映,有些年轻人说,你们这个展览我们不投稿,为什么呢?我们投了稿,你们也看不懂,我们搞的都是创新的东西,你们的都是老古董,我们有创新,你们也不要,另外也可能看不懂。所以矛盾就比较大。在八届国展宣传工作会上,当时面对这样一种状态,甚至因为这些老先生在书坛的地位等等比较重要,所以,有些年轻人包括流行书风会受到一些打压,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开了一个宣传工作会,在会议上,我做一个讲话叫做“书法评审要遵循艺术规律”这个讲话,主要是面对这样的一种状态,从四个方面对书法的评审问题进行了一些要求或者是代表了一批书坛中坚力量的心声。

(二)共识

这四个方面讲了四条规律。

第一,继承传统是书法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这一个和大家讲的比较透彻,书法和其他艺术不一样的一个方面,它必须继承传统。这是一条不可替代的规律。其他的艺术可能是可以不要传统的,但是书法不行。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也证明,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大书法家没有继承传统而自己却搞出来一套很独特的东西,当代的书法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这一条规律是不可替代的。当时也有一些朋友也讲过这样的话,他讲书法就是讲四个字第一是新,第二是奇,第三是险,第四是怪。特别是现代说法要追求新奇险怪。后来我们在讨论当中我们也提出来这四个标准,做书法不合适,做杂技比较好。杂技你不能老演旧景,你要搞新的东西。要很险,要让人觉得很担心,很怪。正常的情况下看不见,很奇特很吓人。其实那是作为杂技的一种创作还是比较合适的,对书法可能不大行。所以这是个前提。这是书法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规律,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讲的是表达性情。艺术还是要表达性情,因为从流行书风这些年轻人看来在表达性情上,他们是非常有优势的。这一点还是要肯定他们在这个时代下来表达时代的情感,这个还是要鼓励的。这个呢,对于坚持传统或者说坚持老传统不变的人来讲,对他们又是一种批评。

第三,讲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实际上当时坚持传统这一块占了主旋律的地位。其实书法的某一个书体或者某一个风格,很难说是一种主旋律。这个主旋律是在多种风格,多样化的状态下共生的一种状态,所以还是提倡多样化,因为流行书风从民间书风里面吸收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民间的残纸,一些简牍、瓦当、墓志、墓砖等等从这些民间的东西来吸取营养,这样对推动多样化有好处。你不能说这些东西就不重要,所以还是要强调多样化,特别讲到了无论任何流派,任何风格,他们是平等的。讲了这一点以后,我记得当时还是得到了很强烈的共鸣。

最后,关于表现美的问题。因为当时在书坛有一个反丑书的问题,丑书是认为这个字怎么丑怎么写。实际上丑和美也是一个辩证关系,把文学上也把书法当中美和丑的这种关系也做了一个明确的解答。所以,这几条标准讲了之后就在书坛产生了很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流行书风这些年轻人也赞成,老年人也赞成。整个的书法界的共识就形成了。所以八届国展的投稿量也很高,上到了36000多件,也是在整个改革开放以后,历届大展当中也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说从那个时候起,我们讲的三句话12个字,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基本上在书坛形成了共识。这是一个整个书坛的宏观的走向,也是当前中国书法的主流状态。

(三)两大体系

从主流的本原上讲呢,也基本上算两大体系,一个是帖学体系。帖学就是书法从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开始一直影响到清朝的行书行草这一脉,应该叫帖学。通过王羲之影响的历代

大家,比如:到了唐朝颜真卿,唐代的草书家有怀素有张旭,到了宋代,宋四家苏东坡、米芾、黄庭坚、蔡襄宋代四家都是行书,当然黄庭坚有草书,到宋代没有楷书。然后,元代以赵孟頫为标志。明代,在王羲之这一路上有文微明、祝允明,再往后像王铎、傅山,特别是从明到清过渡的王铎和傅山,大概这一系这属于帖学这一系列的。这个体系作为当代帖学创作的主要资源。

另一个就是碑学,那么碑学主要是清代包世臣和康有为推动了各碑学的发展。他们这时候指的碑学主要是指魏碑,就是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的魏碑和墓志这些东西,这是楷书。再往前,碑里面还应该包括汉碑,就是隶书,还包括唐碑,就是唐代的大楷。比方说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这些多属于碑。还有一部分资源就是篆书。篆书从甲骨到金文到小篆,如果广泛一点讲,也可以归到碑学里面去。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拓片。也可以归到碑学这个大类里边。那么当前在篆书里面又出来了一些新的发展资源,比如说楚篆,战国时期楚国的这种文字也有些发展。就是说我们当代书坛的主流,都是从这里面经过深入的研究学习,然后升华出来,表达出来,最后来参加我们各种大展等等。这个就是当前的书法的主流的状态,这是整体的一个规律。

(四)特殊规律:

我们再讲一讲特殊规律。这个特殊规律我们指的仍然是整体审美标准里面的一些特殊状态。

1.楹联展

书法界有一个展览的立项叫做楹联展。楹联,从文学的角度是一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也是一种形式,它是文学和书法相结合的一个很传统的形式,很受欢迎的并带有民族化的特点。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立项,大概每两年到三年举办一届。第五届楹联展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对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要求。比方说,楹联展我们要提出来要求把握内容的和形式的结合。我们古代的很多楹联应该说是很精彩的,大家可能心里也都知道不少,但书法界有这个状态,是古人把历代的著名的碑帖把它集成联,就用这个碑帖里面的书法来集成联,很多书法家从这里面去选择。而这个集联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文字的限制呢,有很多是没有意思的。就完全是一种文字的游戏,按照平仄关系怎么把它在对仗上面解决了就行了。实际上楹联的内容已经没有时代意义了,甚至是很酸腐的。没有什么时代意义。由于这

种状态,我们就强调书法家自己要做联,自己不光会写字,要能够在文学上提高,要掌握这种语言文学的规律和它的美。所以我们要求要把楹联的内容和你的书法创作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就设计了除了书法获奖以外,我们还设计了楹联本身可以获奖,我们就设计了十个最佳楹联奖。最后我们评出来的楹联里,首先你的书法水平过关,然后你的楹联很好,你就可以获奖了。比如这联,不是自做联,但是这个书法水平很高,他也是可以获奖的。像这种字,它要有很强的个人的性情在里面,这是行书。他又有很强的基础,比如从王羲之哪个地方吸收了营养,宋代的米芾也有,也有碑里的用笔。它既有行书的流畅,又有碑的东西在里面。这是属于楹联里边获奖的。什么样的作品算好呢,这样的作品就算比较好的。

这个联是自做的。“岭上读书田天风做伴心潮涌”,心字写得比较扁一点,草书的字。下联是“亭中漫步竹影为棚画境空”这就是自做联,从文学上还是很有色彩的。还挺美的。这幅作品完全从纯书法的角度来讲,和上一个联比,它显得比较秀气,比较甜美,但是基础的书法功夫也是很深的。这是楹联展,我们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不同的展览,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人群、不同形式的,我们会有不同的要求。

2.正书展

再看这个正书展。全国正书展我们提出就是要增强楷书的艺术表现力,要激活唐楷。原来的正书包括三种书体,篆书、隶书、楷书都叫正书,一个展览就包括三种书体。第四届正书展是在厦门搞的。当前书法界呢,就说楷书如何增加艺术的感染力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唐楷,将近15年到20年的时间中国最有影响的唐楷在书法界不行,书法界入选不了全国展,比如说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中国讲的四大楷书,唐朝三个,元朝赵孟頫,叫欧颜柳赵,那么这些楷书几乎在全国大展中都受到了排斥。几乎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楷书基本上入选不了全国大展。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不够,它的法度太多、太强。所以说在正书展里面我们就提出来了,提高楷书的艺术感染力,要激活唐楷,尤其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些楷书。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一直到现在都在我们老百姓心目中活跃着,包括基层的,我们农村的很多家长不会写字,但是孩子上学的时候,他要求孩子要把字写好。其实主要指出的就是唐楷,它的社会功能非常强大,但是它在艺术性大展中受到了冷落。所以要激活唐楷有很强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那么在评选当中,因为评为都是独立投票,每个人发表自己独立的权利,在评选当中我

们发现隶书和楷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隶书走到一种非常摆架子很做作的一种状态,很不自然的一种状态,我们就是在这两个方面需要提出一些作品。来引导整个书坛的创作。在评选当中呢,我当时发现,有几件作品是非常精彩的,非常有意义的。我就跟工作人员讲,如果投完票之后,这两件作品上不了,请你告诉我,我要提出来复议。

我们下面来看一看。这件作品是这是这是一件隶书,这件隶书,它是比较活跃的一种,它既有一种隶书成熟时期的东西,又有隶书成熟之前的一些活跃的东西在里面,所以这件作品非常精彩,但是没有选上。我们看下面一件,这是件唐楷,这是写颜真卿的楷书。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件作品可以说作者有很多想法,表现到他在线条上和大的框架上,他还保留了颜真卿的那种宏大的那种气势,线条也是颜真卿的,但是他做了很多变化。第一个在线条的空间上,他做了一些变化。比方说我有一线条我把它压在一起,然后其他地方放开有收有放。那么有的人可能就接受不了,有的人认为,像过去也有一些老先生在讲课时候讲过,我这三横当中的空间,我要写完以后一毫米都不差的,过去有一位老先生是这样讲的,用尺子来量保证一毫米都不差。实际上作为艺术的欣赏还是要有一种平衡状态下的不平衡,才能更多的表现艺术。像这件作品它就是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第二个,他在墨色上做了很多变化,尤其是用水,水和墨的这种关系,就打破了过去的楷书每一笔都是黑的,这种很凝固的状态就打破了。但是这件作品没有入选,说明我们的评委在激活唐楷,或者说在艺术思想上很不敏感,那我就把这个评为召集起来提出复议,讲了这个激活唐楷的理由。结果再投票,那个隶书上去了,这个楷书还没上去,那怎么办,我当时就考虑如果这次正书展览这件作品都不能入选的话,整个这一届展览是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的,没有任何历史意义的。就说他和第三届正书展是没有区别的。那我就开始做每一位评委的工作,做评委主任们的工作,我是主任之一,还有几个主任做工作,最后大家都同意了。这个作者叫什么我都记不起来,不存在任何关系上的问题,完全是一种对艺术发展的一种忠诚在里面。开幕的时候,沈鹏主席去了。我就拿这个作品让他看,看完之后他非常赞赏,一个赞赏这件作品,第二个赞赏这个思想。就说今天一定要激活唐楷,否则它的生命力就没有了。这就是说我们讲到楷书的时候,怎么去看楷书,怎么去审美。

3.大字展

我们还举办过一些大字展,大字展是2004年在秦皇岛举办的。举办这个大字展,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整个书坛上只会写小字,用一张8尺纸写很小的字,密密麻麻让人看了很麻烦,

没有我们改革开放时代下的大气磅礴的生命的状态,有很多评委也很抱怨,所以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大字展,当时的要求就是你的平均的字径每个字的直径不少于15公分,或者说你这一幅作品里面绝大多数字的大小,不小于15公分,就算大字了。如果多数字都小于15公分那就不是大字了。实际上投稿的作者大部分都是比较的作品,这样的话会锻炼我们书法家的胸怀。我知道,在座的可能也有不少写过像颜真卿的楷书,像《大唐中兴颂》或者是《李玄靖碑》这样的。你就用这么大张纸写一个字,你在写的过程当中,你会张开你的心胸,你写几个字你会有一种豁然的一种感觉,啊,好舒服。所以写大字的话,会开阔我们的心胸,提高我们的气势,对提高我们的包容心,都是很有作用的。

还有,我们要把握好写气势和文雅的关系。因为写大字在中国书法史上,这个雅和势一直是一对矛盾。一直就是在解决它,但一直没有解决好。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这样。我们书法中真正的大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明代才有,宋代很个别的但是没有太大的,到了明代由于建筑的室内空间比较高了,所以到了明代以后呢,高堂大轴就出来了,八尺的这种大的作品就有了,像王铎的作品,像徐渭的作品,像倪元路、张瑞图等等这些人的作品都是高堂大轴、痛快淋漓的那种大的作品。那么历史上记载,宋代的米芾说他写大字很好,说他指责别人不行,只有他写大字,八面出风等等,那么我们现在见到的大字米芾《砚山铭》确实还算大,大概像里面的稍微大一点的字,那么有15公分这样的字还是有的,15公分的字径。那么就说米芾还真是算一个解决比较好的,我既写的大,我还能保持这种文雅的气势,但是到了明代以后,实际上明代的像徐渭、张瑞图或者是倪元路这些人还真是大字写的在表达性情上,在抒情方面非常好,但是在表现文雅方面这个方面又非常不好,所以历史上写大字如何把气势写出来,同时又把握住文雅的品味,这一直是一个难题。所以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恰恰是书法的魅力所在。所以这次大字展,应该说推动一大批书法家来写大字。那么锻炼了写大字的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意义是这些大字能够武装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就是几百件大作品给了这个城市,如果这个城市的公共场所都把它用起来的话,那对这个城市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武装。像这个获奖作品就是写的隶书。这个字就这么大的字,斗大的字可以说。首先在线条上,它是那种非常凝重的、浑厚的那种隶书的线条。典型的汉隶的线条,它的来源是非常结实的。第二个,它这种造型就是汉隶要求的最高标准。汉隶的最高标准仍然是当代隶书的最高标准,就是朴实。汉代的精神就是朴实,它的字就比较整齐,任何事物都是越简单越大气,越复杂就越小气,越华丽越小气。所以说这还是真的体现了大汉民族的精

神状态。所以像这样的作品呢?这就是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作品。这件也算是草书。这也是很大的作品,能写成这样可以说非常了不起了。它的行草主要是草书,但这个草书呢,字虽然很大,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小草,小草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草,联系地很少,就是小草。这些作品还是比较好的保持了雅的东西,但是气势也有了。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就提出了,就说写“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一路的行书草书照样可以写大,照样可以写出气势来的,照样可以写出这种时代的情感来的。像这样的作品就应该属于比较好的作品。这是大字展。

4.扇面展

我们还有扇面展,这个扇面展的要求就是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古雅精致,为什么?因为它小,小字要经典古雅,非常耐看,经得住推敲,尤其是扇面,在把玩或是使用的话,确实要经得起推敲才行。大字可能你推敲时间长了,哪儿就有破绽出来了,因为大字要求主要是气势不一定很精道,小字要精道。你要看两天就看出很多矛盾来,这肯定是不合要求的,就是不好的东西。所以小字必须经得住推敲,要很精致。

王羲之书法的总体评价

王羲之书法的总体评价 王羲之书法的总体评价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 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不浅,他应该能够判断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唐太宗只是一个外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羲之自己。 第二,王羲之的书法功底。历代的书法家已经把王羲之尊为“书圣”,因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也就没有缺点可寻。因为定论认

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绝对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历代的书法家,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翁刘成铁等等众多书法几乎都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与中庸思想: 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书法的正统,王羲之之法也被书法届尊为正统之法,任何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是被成为叛逆的。但是违背王羲之的法则是不是都是坏的呢?有人说王羲之的法则到现在还有人在用,但是那些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已经不存在了。想想看,这种一出来就被唾弃的法则能够流传下来吗?当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正统之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一批书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字体相当一段时间以欧体为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欧阳询,也间接发展了王羲之。当欧阳询被尊为欧体的楷模,后来的欧体书法者也就以欧阳询为标准,因此也就永远无法超越欧阳询。而被欧阳询所临摹的王羲之,也就成为了更是高不可攀的巅峰。 王羲之的书法在书家看来是“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而且王羲之是“中庸之美”。这种标准被看作是书法的终极状态,这种思想很明显是受到了儒家学说的限制。当我们把王羲之等同于儒家思想的精华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王羲之已经成为了一个儒家思想在书法界的孔子,是不可动摇的圣人。而后的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书法家拿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当然也就无可比拟。怀素、张旭、王铎比起王羲之过于豪放,欧阳询比起王羲之过于呆滞等等之类的评论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国封建社

李俊娴 华夏魂,龙精神

华夏魂,龙精神 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龙”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同时,在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例如龙马精神是赞誉,龙虎比喻豪杰之士。在许多成语中都带有“龙”这个字,例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攀龙附凤、生龙活虎等。中华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在经历过一次次文化发展变革下,龙的精神依旧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民族精神。 龙的精神贯穿在我们每个时代的发展,也贯穿了每个华夏人民的心里。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伟大民族,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每当遇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便会在“龙”的精神的指引下,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不惜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在长发多年的抗日战争中,我们很熟悉的杨靖宇将军,与敌人奋力抗战的精神让人敬佩,而这也体现了“龙”的精神中的爱国精神。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不仅只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中体现了龙的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平民英雄。我们身边的消防员、警察、医生、工人、环卫工人……每个工作岗位中都有平民英雄,他们的身上都带有坚强、勇敢、勇于献身、智慧……等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也正

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龙的精神”。 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境、一种血脉相连的符号!“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 动、奋发、自豪和骄傲。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固和积淀。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继承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或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对于一名中国人来说,学习、传承及发扬“龙的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古代书法之王羲之作品欣赏王羲之书法

古代书法之王羲之作品欣赏王羲之书法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十分著名的书法家,其中被冠以书圣之称的便是王羲之,可见他的书法之造诣,他的兰亭集序更是被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吧。下面是为你的古代书法之王羲之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早年经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 __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 __来的。 相聚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称病弃官

龙马精神造句50句

龙马精神造句50句 龙马精神造句50句 龙马精神造句(一): 1、他就是用自我的龙马精神战胜了自我懒惰的性格 2、教师期望我们在新年里继续弘扬驰而不息的龙马精神 3、龙马精神是中国历史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要记住 4、我们要发扬龙马精神,追赶新世纪 5、新年新气象,龙马精神伴我行

龙马精神造句(二): 1、我相信你身上与生俱来的龙马精神会对你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2、龙马精神是中国历史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要记住。 3、如果你想学习龙马精神那你就多和这儿的人接触一下。 4、如果你能有这种龙马精神我想你早就已经成功了。 5、策马扬鞭马年到,送份祝福表心意;祝你马年交好运,马到功成万事顺;龙马精神展宏图,事业精彩顶呱呱;马年吉祥阖家欢,幸福安康过大年!

6、踏雪无痕马年到,生机勃勃迎春来。龙马精神人称赞,壮志凌云花盛开。盛世丰年心欢畅,合家团圆笑开颜。祝马年欢乐,幸福美满! 7、龙马精神伴你度过一个欢乐新年。 8、马年到了,恭祝大家龙马精神,立刻发财。 9、从万元到拥有净资产多亿元,从位知青到员工余人,雅戈尔一路走来,秉承厚德载物与龙马精神,孜孜不倦,镌刻着旌旗猎猎的青春传奇。 10、教师期望我们在新年里继续弘扬驰而不息的龙马精神。

11、赛场上,他表现出的龙马精神折服了观众。 12、马年到来真正好,万马奔腾在赛跑。一马当先你最强,事业顺利家兴旺。马不停蹄业绩创,龙马精神赞声扬。祝你马年工作顺,开开心心放声唱! 13、扬鞭策马迎新春,一马当先前途奔,车水马龙好景象,马不停蹄显精神。一马平川任驰骋,龙马精神代代存,人欢马笑意未尽,马到成功拌你行。 龙马精神造句(三): 1、我们要好好传承他的这种龙马精神。 2、龙马精神是中国历史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要记住。

启功先生谈书法的学习

启功先生谈书法的学习 记者:启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您是我们书法界的老前辈,学问、书法享誉海内外。能不能先清您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学书、治学这样一条道路的? 启功:感谢《书法》杂志和各位朋友对我的关心。老前辈,学问、书法如何如何,我不敢当。我一直认为,我够不上一个书法家,我的职业是教书,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我祖父能画些写意花卉?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受了祖父的熏陶。因为常看到他老人家拿着笔,花鸟虫鱼,草草几笔而成,那时我想当个画家挺有意思的;后来就贾拜贾义民先生力师。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常带我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书画;后来又介绍我认识吴镜汀先生,跟吴先生学。学了一段,挺有长进。慢慢就有人求画来了。有一次,一位长亲命我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来,我感到很光荣。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你不要落款,清你的老师题写。”那意思是说,我的字太差,这对我刺激很大。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写好字,给自己争口气。这样一辈子就跟书法结下的不解之缘。后来承恩师陈垣先生的提携,在辅仁大学教国文,研究诗词、韵律、文法。抗战胜利后当过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古文书和文物,也在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兼过教授。解放后又参加过《红楼梦》程乙本注释,《清史稿》标点,这些都是对我一生很有意义的经历。因为学海无涯,每一个工作都促使我去学习、研究,这样我也就在文史、文物、书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敢说有多少成就,一辈子都在学倒是真的、学 问方面是这样,书法方面也是这样。 记者:您学习书法是从哪里入手的?能不能请您在这方面具体谈一谈? 启功:关于这个问题,我写过一首诗,收在了前几年出的《论书绝句》里,第四首、诗是这样写的:“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竞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诗后边我作了说明:我六岁入家塾,最早学的是先祖自临的欧阳询《九成官醴泉铭》,蒙着帖照着写。后来十一岁见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略识其笔趣,但那时对笔法理解还很肤浅,谈不上学书。二十多岁时得到赵孟俯书《胆巴碑》,特别喜欢,学了一段时间,人说我的字像英煦斋。当时我学画,画画得还可以,题款字难看。于是学董其昌,得写字行气,但骨力不行。后来得到罗振玉藏《宋拓九成宫碑》精印本,不知是宋人重刻的,见它清润肥厚,认为不啻墨迹,于是逐字以蜡纸勾拓而影摹之,这是我学书的打筑基功夫。以后杂临碑帖以及历代名家墨迹,其中又以临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时间最久,下功夫最深,学得也最苦。要说学习的经验,我觉得要做到写字要做到“骨肉不偏”,很难。为了增强字的骨力,又临《玄秘塔碑》若干通。这样经过几年努力,偶尔给人用楷字写对联,人见了就说我的书法是学乾隆时的成亲王的,实际上成亲王的帖我一次也没有临过。 记者:清代书法家梁山舟与张芑堂沦书,曰“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看次之,多写又次之”。晚清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又加以“二要”:“一要品高,二要学富。”您觉得一个人要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应该怎样设计自己的道路?这“三要”、“二

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欣赏

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欣赏王羲之的书法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行笔流畅,侧媚多姿,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亦不为过。下面我们就来鉴赏一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卫铄,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飞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与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其间作诗三十七首,结纂为《兰亭集》。

五十一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为此作序,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兰亭》。这篇传颂千古的名迹。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在章法(布白)、结构、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其特点分述如下: 天然的布白。《兰亭序》布局的形式,是采取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的方式。《兰亭序》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偶有宽密。如神龙本的通篇行距,前四行较疏,中幅较匀,末五行紧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配合,错落有致。保存了起草时随手书写的自然姿态,颇得天然潇洒之美。 多变的结构。《兰亭序》的结构可说极尽变化之能事,它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结体或修长或浑圆,突破隶书扁平方正的行貌。特别是文中字有重复者,则转构别体,无一雷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平稳舒放,或藏锋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兰亭序》道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

赤峰精神

赤峰精神表述语备选词条及简释(仅供参考) 1、赤诚勤勉开放包容崇文自信勇攀高峰 赤诚勤勉“赤诚”最能表现赤峰人内在的良好品质。“勤勉”是赤峰人行动力特征的鲜明表现。就像市名“赤峰”一样,赤峰人胸怀一颗赤子之心,火热心肠,真挚坦诚。待人以礼,示人以诚。义薄云天,侠肝义胆。一诺千金,重情重义。 赤峰人由主体民族蒙古族和从山东河南等地来的移民构成。蒙古族人热情好客,待人诚恳,以真诚著称;山东等地移民,在关外披荆斩棘顽强地开辟生存的家园,为人真诚守信,性格实在,与蒙古族兄弟以诚相待,和睦相处;赤峰人重礼仪讲信用,曾荣获“中国五十佳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的美誉,足见赤峰人的“赤诚”;赤峰人“赤诚”鲜明秉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层面的“诚信”要求不谋而合。 赤峰人的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不甘人后的劲头,有勤奋进取、吃苦耐劳的品质。赤峰人踏实做事,勤勉尽责,像老黄牛一样默默地耕耘。事业中最可依靠的优秀力量都是“勤勤恳恳、不事张扬”的“老实人”。 赤峰人在北方的风沙线上建成“国家卫生城”,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夺得全国防治治沙的十大标兵单位,这些奇迹和壮举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赤峰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生态建设精神,正同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相契合,而且有超前意识,体现了赤峰人行动力。

开放包容赤峰人有着大草原般“兼容并蓄”宽广的胸怀。 开放包容是一种美好的境界。那就是必须拥有博大的胸襟,兼容并包的气概,气度豁达,坦坦荡荡。 从历史文化上看,赤峰地区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契丹辽文化的开放包容,蒙古族文化的崇尚自然和粗犷热情,山东人的儒家礼仪和厚道,河北移民豪迈仗义,东北人的刚毅坚强……都在赤峰这个地区高度融合,内化成为赤峰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质。 从地理区位上看,赤峰又是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结合部。从经济联系上看,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员。各民族团结合作、改革开放、共同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的实践充分证明,“开放包容”是赤峰人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优秀品格。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就要敢于开放,善于吸收。赤峰人要弘扬这种优秀品质。 崇文自信崇尚文化,是赤峰人优良传统。尊师重教是赤峰人特别推崇的社会风尚。赤峰读书人多,喜好读书,也多因读书而改变命运。如今赤峰政界商界精英人才,无不受益于赤峰重视教育的传统。赤峰人家里再穷也要供孩子读书,多数父母的人生最大愿景是把孩子培养成才。赤峰教育工作水平非常高,平均每年向高校输送2.5万名本科大学生,考取清华北大几乎占自治区的一半。 赤峰人的崇文特征还表现在文学创作方面。赤峰文化不仅造就了契丹辽、蒙元时代的作家诗人,更哺育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灿若群星的庞大赤峰作家群体。平均每周就有一本新书付梓为例就足可印证赤峰人的“崇尚文化”。

王羲之书法欣赏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小楷书法作品欣赏 [导读] 学习书法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它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书法的书写方法主要可以有以下几种,描摹,临写,背临,创作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舍利塔铭》等离开称名于世。史书记询初学王书,而险峻过之,其八体兼妙。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苏轼(suzuo)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嗜学,十二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蒙诏贴》白麻纸,七行,二十七字。今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另外《兰亭续帖》中有《紫丝靸帖》,文字有所不同,翰林不称"出守",故疑其伪,当为唐末宋初高手所拟。 黄庭坚书法作品欣赏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suzuo)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

2014年马年春联大全

2014马年春节即将来到,为您收集了300余对春联;字数从4至15字不等,全部与马有关,适合家庭、工厂、店铺、企业单位、学校等等使用。并附带有横批,供您参考。 【4字马年春联】 上联:百花齐放;下联:万马奔腾 上联:彩云追月;下联:骏马迎春 上联:小龙辞岁;下联:骏马迎春 上联:竹梅品格;下联:龙马精神 【5字马年春联】 上联:壮士喜骏马;下联:红花爱英雄 上联:云霞出海曙;下联:骏马跃关山 上联:迎春燕语巧;下联:踏雪马蹄香

上联:一堂开淑景;下联:万马会新春上联:扬鞭催骏马;下联:把酒会春风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上联:雪中飞赤兔;下联:月下赶黄彪上联:小龙舞九州;下联:大骥驰千里上联:闻鸡先起舞;下联:跃马共迎春上联:闻鸡思奋发;下联:跃马抖精神上联:万马争飞跃;下联:百花展笑颜上联:万马奔腾日;下联:千门幸福春上联:万马奔腾日;下联:九州幸福春上联:天高鹏展翼;下联:路远马扬蹄

上联:蹄花沾晓露;下联:柳浪饰春风上联:霜蹄千里骏;下联:风翮九霄鹏上联:神鞭催骏马;下联:祖国壮金瓯上联:蛇舞长城雪;下联:马嘶北国风上联:三春开盛纪;下联:万马闯雄关上联:三春播喜气;下联:万马荡雄风上联:人饮春节酒;下联:马渡风月关上联:群星瞻北斗;下联:万马啸东风上联:马跃阳关道;下联:春回杨柳枝上联:马跃康庄道;下联:人迎幸福春上联:马啸关山月;下联:莺歌杨柳春

上联:马腾改革路;下联:国展富强图上联:马腾风雪舞;下联:春到杏花红上联:马踏春锦绣;下联:莺歌世风流上联:柳营晨试马;下联:虎帐夜谈兵上联:柳绿春江月;下联:旗红骏马图上联:立马千山矮;下联:迎春万木荣上联:立马昆仑小;下联:腾龙世纪新上联:腊鼓催青骏;下联:春风策紫骝上联:鲲鹏飞玉宇;下联:骐骥跃神州上联:凯歌送旧岁;下联:骏马迎新春上联:凯歌辞旧岁;下联:骏马迎新春

四字吉祥语大全

四字吉祥语大全 1、好事连连、寿与天齐、开门大吉 2、生意兴隆、百年好合、寿与天齐 3、蒸蒸日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4、年年有鱼、生意兴隆、家肥屋润 5、彩蝶翩翩、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6、开开心心、生活幸福、学习进步 7、工作顺利、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8、球类拔萃、庄敬自强、母仪典范 9、便民利国、欣欣向荣、医学渊博 10、博施济众、造福患者、功同良相 11、妙手回春、仁术济众、名冠群伦 12、懋绩长留、荣休之喜、高第莺迁 13、华厦开新、堂构增辉、金玉满堂 14、良禽择木、嘉惠工商、胜胜小屋 15、誓约同心、良师益友、龙马精神 16、姻缘相配、誓约同心、花开富贵 17、龙马精神、百年好合、身体健康 18、幸福如意、心想事成、如意吉祥、万事胜意 19、新春快乐、年年有余、蒸蒸日上、身体健康

20、出入平安、龙马精神、春风得意、阖家安康 21、财源广进、恭喜新禧、万事如意、笑口常开 22、陶未媲美、富国利民、骏业肇兴、大展鸿图、招财进宝 23、多财善贾、胜胜小屋、大业千秋、大展经纶、骏业日新 24、源远流长、嘉惠工商、万商云集、开张骏业、骏业宏开 25、同业楷模、良禽择木、德必有邻、乔木莺声、美仑美奂 26、弘基永固、金玉满堂、华屋生辉、创厦维新、宜室宜家 27、新居鼎定、堂构增辉、瑞霭华堂、堂开华厦、美仑美奂 28、新基鼎定、华厦开新、褔地杰人、乔迁之喜、荣迁之喜 29、莺迁乔木、高第莺迁、焕然一新、履新之喜、荣任之喜 30、哎要小心、荣休之喜、永怀德风、敬业乐群、厥功尤伟 31、勤业永怀、懋绩长留、政绩在民、名标金榜、才高北斗 32、才华潢溢、名冠群伦、前程万里、名列前茅、有志竟成 33、良医济世、仁术济众、活人济世、华陀再世、华陀妙术 34、术精岐黄、妙手回春、万病回春、悬壶济世、医术精湛 35、济世利人、功同良相、良相良医、华陀再世、德施仁术 36、德术并优、造福患者、回生有术、医术超群、医德堪崇 37、仁心良术、博施济众、春回大地、杏林着绩、病人福音 38、杏林春满、医学渊博、良医济世、裕国利民、信用卓着 39、利惠人群、欣欣向荣、安定经济、富裕民生、辅导工商 40、褔国利民、便民利国、金融枢纽、繁荣社会、服务人群

欣赏王羲之书法1

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序鉴赏论文

论文摘要 王羲之,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而他所作的《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键词:欣赏王羲之兰亭序行书 王羲之 在上绍兴书法课之前,就已经知道王羲之在我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地位,对他的了解止步于他是东晋最有名的书法家,没有之一。他的行书写的飘逸而不失秀美,将中华民族的书法审美推上了新的台阶,他的行书笔法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自他之后,已再难超越。所以,他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书圣”。并且,还知道他的儿子王献之,草书大家。以及“十八缸”的故事,这些历史书上都多有介绍。 而从语文书课本中,我学到了《兰亭序》,了解了王羲之的家族背景,生活概况,以及《兰亭序》的创作地点,并通过课文的学习在脑中构想了王羲之及当时的贵族举杯共饮,吟诗作赋的场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山阴-现在的绍兴。也因为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对“书圣”笔下描写的这个“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地方产生了极大的好感。而这次也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来到兰亭,观赏美景。还

有,从一些课外书之中了解到王羲之喜欢鹅,在现在绍兴兰亭,也依然有一个仿造的鹅池。 现在,在绍兴书法课上,还从老师的讲述里知道了更多的关于王羲之的故事。例如,“王羲之从叔叔王导那里获益良多”,“王羲之曾在家族蒙难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王羲之家族在书法方面的成就”,“王羲之与卖扇子老婆婆的故事”,“王羲之拿抄好的经书与山阴道士换鹅”的故事,“王羲之如何凭借自身与众不同的气质成为东床快婿的故事”……都让我对书圣除了书法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现在通过查资料得知,王羲之之所以在我国书法界的地位如此之高,是因为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而王羲之的书法主要特点有:一是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唐太宗赞之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二是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三是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兰亭序之创作背景 通过高中语文课本的学习知道,《兰亭序》诞生于一次浪漫的聚会。“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

龙马精神如何造句

龙马精神如何造句 龙马精神 宋代官窑钧瓷研究所——华豫钧瓷,甲午年贺岁作品:龙马精神。 龙马是指古代传说中像龙一样的骏马。《尚书》中记载:“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龙马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易经》中有:“乾为马”,龙马就是纯阳的乾。它是天的象征,代表着健康、善良、远大、生生不息??因此,《周易?乾卦》对此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人用龙马精神代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华豫钧瓷以飞奔的龙马为型,用几何线条夸张的表现其强劲的动势,并饰以经典的“中国红”,这匹由我们民族魂魄所生造出的龙马,寓意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永远龙马精神!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春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

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xx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 __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 __是很不相同的。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客岁腊容随日换,新年春色逐风来。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中国人在过春节的时候有许多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延续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过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每人还要穿新衣服。一家人在过春节的时候团聚一起,显示出浓浓的亲情。因为春节又叫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三十开始的,

中国“马”精神(DOC)

中国“马”的精神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爱马的民族,马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神兽”。人们甚至将他与龙关联,古有谓“龙马”。马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没错,马就是力量,而马的“力量”,不仅在于直接作用,而且,也早已成为一种精神的力量。中华有马,有居于民族精神中的马的精神。 关键词:马精神中华文化精神 马,从远古的沙场尘烟中驰骋而来,雄浑、高昂、豪迈。几千年来,马用自己的力量和赤诚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随人类的发展流动为一种精神,成就了源远流长的神韵。 马的精神,是忠诚,是高贵,是奔驰,是不可征服。马的神韵,则是马在与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的历史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奉献美的史诗。在古今中外人的心目中不单是担任骑乘或负重的工作,它们往往是上流社会身分地位的象征,中国人认为马是行走在地上的龙,阿拉伯人以马为真主的恩赐,值得人的崇拜与爱护 中华文明,也可说是出于“马”上。《周易》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六七千年前,有龙马身负“河图”跃出黄河、神龟背负“洛书”浮出洛水,伏羲氏依“河图洛书”演绎出阴阳八卦。而《易》,也是中华文明思想的源头。龙马,里面就有马的原型。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有文明的民族,而马也无时不出现在“文明”

的词句中:首先,《易》中就多多次出现“马”,《说卦传》曰“乾为马”,《坤卦》也有“坤:元亨,利牝馬之貞”《中孚》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都是关乎“马”,明显看出马已然成为中华智慧的源出一部。其次,中华民族的诸多思想家,诗人,文豪,都是对马多加赞扬,以马表述思想,有曹植的《白马说》,李白《白马篇》,也有韩愈《马说》,更有《伯乐相马》,有“老马识途”,“马上得天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古来存老马,何必取长途”,“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黄昏饮马傍交河”“马到功成”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更有诸多画家,酷爱画马,画马艺术更是历久不衰,屹立不摇。中国从唐代开始画马名家辈出,如:曹霸、韩干、韦晏、陈闳,宋代有李公麟(李龙眠),元代有赵孟頫,清代有郎世宁,20世纪有徐悲鸿,近时关仁始创以狂草书法线条画马,正如其论画马诗所写:“余幼好马龙眠马,秀逸风骨屡画成。书法却学旭素草,画马神速如狂草。提笔一转双瞳现,侧锋飞过四蹄风。再把干毫空中捺,鬣尾顺势真龙中。” 古代国家,也多仗着马来守卫,马不单是文明的拉动者,也是战争的负载者,哪朝哪代不是在马上得的天下,马使文明交流,在现代化交通工具普及前,数千年都是马再拉近人之间的距离,不论何时何地,任何一个历史的“脚印”,都也是马的脚印。 如上所说,马是如此“有用”,而马不单单是有“用”啊!中国文化,讲求“体用关系”,在这长久的历史上“用马”的过程中,马也已然成为了“体”的一部分,中华文明精髓智慧的一部分,成为了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兰亭集序全文单字高清放大行书字帖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

发扬龙马精神 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

发扬龙马精神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经过上学期的拼搏,我们迎来了收获的第二学期。在这一学期,希望同学们在龙年里,将会龙马精神,呼风唤雨!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回首过去是为了继往开来,无论多么辉煌的成绩都属于过去,重要的在于如何把握现在、开拓未来,在此,对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视学习为天职,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乐趣。人的成就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学习是决定这一切的根本因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才能具备创新能力,进而创造奇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的确是一件苦事,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克服惰性的意志,有甘于寂寞的勇气,但学习更是一件乐事,可以解除疑惑,增长见识,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使思路敏捷,让心灵充实。更重要的是,学习是实现我们人生理想最佳途径。 第二、要正确面对困难,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困难是磨练个人意志的试金石,面对困难的态度决定着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最终结局。爱迪生在发明蓄电池时,实验作了一万次还没有成功,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能运作的方式。”自信是最有力量的人生潜能,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最重要因素。一个人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希望大家记住: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有收获,那就是要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 第三、要学会做人,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名优秀人才,要具备四种品德:对国家、社会有责任感;对学习、工作有进取和敬业精神;对他人有竞争与合作意识;对自己有否定和超越的态度。这四种品德的核心是责任感。对于大家来说,勤奋学习,考上理想的学校是你的责任,遵守校规校纪,热爱班集体是你的责任,孝敬父母和报效国家更是你的责任。希望同学们能感受到肩膀上承担的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老师们、同学们,希望的种子已经播洒下,就让我们在新学期里用拼搏的汗水去浇灌它,用坚强的意志去呵护它,用成功的喜悦来收获它。 祝愿同学们能承载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发扬龙马精神,向着行列前茅乘风破浪,永远扬帆远航。 谢谢大家!

王羲之的书法评价

王羲之的书法评价 王羲之的书法评价"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 这是东汉书法家蔡邕的一段关于书法的描绘. 我们的汉字最初产生时是对于事物形象的模拟,后来发展为抽象的符号.抽象的东西总会给人规格化的感觉但偏偏衍生出了一门叫做书法的“艺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 这期的在“有关品质”的栏目里写到了王羲之.,可常常一问,人家都说根本没练过字,纯属天然形成,大概是资质甚好吧! 其实我所谓的练字也只是停留在把字写漂亮的层面上,真正的书法大概是要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吧. 找寻了历史上对王羲之字的评价,例如:”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关于王羲之的典故最著名的就是“入木三分”. 在那本小时侯看的书里,粗浅地探寻着王羲之成长的过程.觉得一直推动他的就是一个“意”字. 他最早的老师卫夫人就曾教导他要“意在笔先”,而大书法家蔡邕的一番话曾给了他很大启发“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王羲之还研究过老子和庄子的学问.里有一段”笙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笙;蹄者,所以在兔子,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他应用到书法中的理解为字是言, 字中显示出一种韵律便是意,书法达到很高的境界时,便忘了笔下的字,而在追求一种跳动着的意韵.老子谈到过风,老子说,天和地,犹如一只风箱.这只风箱的中间是空虚的.正因为它空虚,风才能从中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天地间的空虚愈大流动的风也才愈大愈猛.王羲之应用到书法结合蔡邕的“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认为,怀抱放开,胸中一片空虚,性情才会充溢心中,才能有意韵从笔端奔涌而出. 所谓“意”,也就是书法不只停留在”形”上,更能从中看到一种风骨,一种精神.这自然会和书写者的个性有关 .里写到”我们最喜欢的其实还是王羲之的行书.楷书能充分展示他内蕴的优雅,是正襟危坐的书写.一笔一划的字字精致但与行书比.总觉得行书是他洒脱不屑世事的最好寄寓更能体现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在我的体会中,王羲之是一位因生活优裕而脱风尘气的清韵雅士,虽有‘骨鲠’名称,雄浑豪放之气总显不足,所以草书就嫌狂浪不够.” 觉得谈到书法谈到书法家怎么一下子出来很多事情和他们有千死万缕的联系,很是微妙,而每一个分枝都能让人产生很多书法以外的认知,让你即便不是在书法上很有造诣的人也能从和他相关的事情中找到共鸣.好象它的”得意忘言”, 它的”空虚也是一种力量”,它的“先散怀抱,任情恣性”它的”大巧若拙”很能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境.罗哩巴嗦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尽量把自己的意图说的明白一点,但感觉还是挺混乱,只能用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做托词了. 王羲之的自我评价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1)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798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王羲之生平 “唐诗,晋字,汉文章。” 文赋盛行于汉,诗歌辉煌于唐,而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书家辈出,书体纷呈,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王羲之,便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末年(约公元307年)出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东晋太和年间(约公元365年)卒于会稽(今绍兴)。幼时随家族渡江南下,定居建康(南京),住所就在刘禹锡诗中所言的乌衣巷(现在夫子庙一带)。王家是仕族世家,王羲之的伯父王敦,王导,父亲王旷,都是东晋元老,“司马与王共天下”,权重一时。由于门第的关系,王羲之早年入仕,颇为顺当。但他生性恬淡,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很深,对仕途不很在意,而是流连山水,热衷于佛、道、音乐书画。父辈相继离世后,他在政治上连连失意,于是称病去职,定居会稽,专心书画。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完成了中国书法由古体的篆隶向今体的楷、行、草的转化,开创了妍美俊健的书风,框定此后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大致面貌,而被后人尊为“书圣”。 最初的汉字,是图象性很强的大篆(甲骨、金文、籀文)和小篆。后来逐步被简化、抽象,成为隶书。隶书体的出现标志着汉字正式由具象的“图画”,转变成抽象的符号。到秦汉时期,隶书达到发展的高峰,成为一种官方的书体。此后隶书写法的程式化日益严重,过分的波折,“蚕头燕尾”,不仅千篇一律,而且浪费时间。到魏晋时期,战乱频仍,军令纷飞,隶书已经不合时宜了。于是流行于民间、在隶书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了写法的楷书体,就逐渐为统治阶级所认可,开始出现于正式场合。而作为楷书附属书体的行书,也随之开始萌芽。 另一种书体--草书,则起源很早。从大小篆开始,就有所谓的“篆草”。隶书出现以后,出现了对应的草写法--“章草”。书法史上第一位“草圣”--汉代的张芝,就是以章草出名。到了魏晋时代,章草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索(靖)、卫(凯、瓘、恒)、皇(象)、陆(机)等一批章草名家。 尽管魏晋时期各种书体均已齐备,但是各种书体又都还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楷书经过钟繇的变革,虽然大致成型,但是从《宣示表》等楷书作品中,可以看出钟书结体扁方,捺脚波磔,尚保留有浓重的隶书笔意。章草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在隶书即将让位于楷书的情况下,也要求章草向对应于楷书写法的“今草”发展。行书,则刚刚萌芽,写法远未成熟,地位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