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专业术语知识

地震专业术语知识
地震专业术语知识

地震专业术语知识

1. 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2. 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

(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3. 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

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 倍。

4. 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5. 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6. 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7. 什么是xx?分为哪几种?

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

为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8.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9. 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10. 什么叫极震区?

答: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11. 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 倍。

12. 什么叫破坏性地震?

答: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一般震级大于 5 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13.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石等因素有关。

14. 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答: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 公里,震级为

6.9 级。

15. 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地震带?

答: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

(1)环xx 地震带;

(2)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16. 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

答: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17.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答: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 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 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近代的地震仪约在18 世纪九十年代才制成,其原理与候风地动仪基本相似。地震仪发展很快,有各种类型,灵敏度很高,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数字化记录等。

18. 什么是震源、震源区、震中、震中区?

答: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震源。震源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也是地球内部大量释放地震能的部位。

理论上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称为震源区。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中。与震源的概念相类似,实际上震中也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19. 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三大要素。

答: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数据,称为震源参数或地震要素,包括地震的震中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发震时刻(常用世界时或地方时间表示,我国用北京时间)、

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常用千米表示)、地震能量和表示地震受力情况的震源机制等。前三要素是地震的三大要素。

20. 地震时为什么地面先颠簸后摇晃?

答:地震时先颠簸后摇晃是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造成的。

地震波的传播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在地球内部传播称为体波,另一类沿地表面和岩层表面传播,称面波。体波又分纵波和横波。纵波传的快先到地表,在1—20公里间,速度为7—8 公里/秒,而横波才4—5 公里/秒,面波最慢只有3公里/秒。由于纵波行进时波形的物理特点引起地面物体上下颠簸,也就使人感到先是上下动。横波慢,后到之,它的波形特点是使物体左右摇晃。所以,人觉得上下动后,左右动,连贯起来便是地震来了先颠簸后摇晃了。

21. 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答:震级: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一般小于 1 级的为极微震;大于 1 级小于3级的为微震;大于3级小于5级的为小(地)震;大于5级小于7级的为中(等)地震;大于7级的为大(地)震;震级小于3级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 5 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 级的称大地震。

22. 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多少?答: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智利境内1960年5月29日19时11分14秒(国际时),南纬38.2度西经

72.6 度发生的8.9 级地震。

23.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答:一般将8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巨大地震;8级以下、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 级以下、 4.5级

和 4.5 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 级以下、 3 级和 3 级以上的称为有感地震;3 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24. 凭感觉如何判别近震和远震?

答: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明显,尔后摇晃。即为近震;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

地震勘探常用术语及计算公式

地震勘探缩写术语 2-D Two Dimensional 二维。 3-C Three Component 三分量。 3C3D 三分量三维。 3-D Three Dimensional三维。 9-C Nine Component 九分量。3分量震源╳3分量检波器=九分量。 9C3D 九分量三维。 A/D Analog to Digital模数转换。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动增益控制。 A V A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 振幅随采集平面的方位角的变化。 A VO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 A VOA 振幅随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变化。 CDP Common Depth Point 共深度点。 CDPS Common Depth Point Stack共深度点迭加。 CMP Common Mid Point 共反射面元。共中心点。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控制单元。 CRP Common Reflection Point 共反射点。 D/A Digital to Analog 数模转换。 d B/octa d B/octv e 分贝/倍频程。 DMO Dip Moveout Processing 倾角时差校正。 G波G-wave 一种长周期(40—300秒)的拉夫波。通常只限于海上传播。H波H-wave 水力波。 IFP Instantaneous Floating Point 仪器上的瞬时沸点放大器。 K波K-wave 地核中传播的一种P波。 LVL Low Velocity Layer 低速层。 L波L-wave 天然地震产生的长波长面波。 NMO 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 正常时差校正,动校正。 OBS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海底检波器。 P波P-wave 即纵波。也称初始波、压缩波、膨胀波、无旋波。 QC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

工程地质第二版考试试题

《工程地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 2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3岩体结构要素是(结构面)和(结构体)。 4褶曲基本形态是(向斜)、(背斜);断层要素有(断层线)、(断层面)、(断层带)、(段盘)。 5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坡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极深层滑坡)。 6岭垭口按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7层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倾斜岩层的产状主要有(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8.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 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9.沉积岩的结构一般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 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 10.平原地貌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平原、(冲击平原)和 11.流水的侵蚀作用包括(化学侵蚀)和机械侵蚀两种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岩石不属于沉积岩( C )。 A. 粉砂岩 B. 石灰岩 C. 玄武岩 D. 白云岩 2. 坡面加固可起到下列( A )主要作用。 A. 增加斜坡的稳定性 B. 拦截防御作用 C. 防止水流大量渗入岩体 D. 防止软弱层风化,增加 岩体完整性 3. 下列岩石中哪一类是产生岩溶现象的主要岩石种类 ( B )。 A. 硅质灰岩 B. 石灰岩 C. 砂岩 D. 凝灰岩 4.震级是用来衡量( B ) A.地震大小的标准B.地面破坏轻重程度的标准 C.地震影响范围的标准D.地震效应的标准 5.下列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B ) A.正长岩B.石灰岩 C.石英岩D.花岗岩 6.按照摩氏硬度等级比较,下列四种矿物中硬度最小的是( C ) A.石英(硬度7) B.正长石(硬度6) C.方解石(硬度3)D.萤石(硬度4 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B )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C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A ) A.能被淹没的浅滩 B.不能被淹没的浅滩 C.1/3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D.1/4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13.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 B ) A.人类出现、火山活动 B.构造作用、冰川作用 C.人类出现、冰川作用 D.人类出现、构造作用 14. 下面各种结构面中( A )属于构造结构面 A.断层面 B.层理面 C.片理面 D.流层 15. 完全张开的结构面中的常见的充填物质成份中的( A )抗剪强度比较高。 A.粘土质 B.砂质 C.钙质 D.石膏质 16. 岩石在( B )过程中只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变。 A.碳酸化作用 B.温差风化 C.水化作用 D.氧化作用 17. 有关岩石的风化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为( D )。 A.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 B.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C.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恶化 D.岩石的风化作用仅发生在地表 18. 如果地壳经历多次的间断性上升,即可在河谷上形成若干级河谷阶地,( )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好 A. 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 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 19. 牛轭湖相沉积是( )地质作用造成的 A.河流地质作用 B.湖泊地质作用 C.海洋地质作用 D.风的地质作用 20. 滑坡体在滑运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移动速度不同,受力不均而产生滑坡裂隙。其中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因滑坡体与滑坡床相对位移而产生的裂隙称为( B ) A.扇形裂隙 B.拉张裂隙 C.鼓张裂隙 D.剪切裂隙 21. 从滑坡形式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 C )地段不易发生滑坡。 A.高陡斜坡 B.山地缓坡,地表水易渗入 C.山区 河流的凸岸 D.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级坡脚被地下水侵蚀和地 下水浸润 22. 滑坡的发育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由于 各种因素的影响,斜坡的稳定状态受到破坏。此时滑坡 面基本形成,但未全部贯通。这个阶段称为( C ) A.压密稳定阶段 B.蠕动变形阶段 C相对平衡阶段D.滑动破坏阶段 23.“马刀树”是用于判断下面哪种地质现象的?( B ) A.崩塌 B.滑坡 C.地面沉降 D.地震 24. 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出脱离母体向下坠落或滚动 的现象称为( ) A.错落 B.崩塌 C.滑坡 D.塌陷 25. 岩溶的发育与深度的关系是( D )。 A.随深度而增强 B.随深度而减弱 C.与深度无关 D.随具体情况而定 26. 依据达西(Darcy)定律计算地下水运动的流量时, 系假定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的( )成正比。 A.二次方 B.一次方 C.1/2次方 D.2/3次方 27. 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称为( B ) A.给水性 B.透水性 C.持水性 D.容水性 28. 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 A ) A.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B.空隙水、潜水和 承压水三大类 C.岩溶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D.包气带水、裂隙水 和承压水三大类 29. 承压水一般( C )。 A.容易受气候的影响 B.容易受气候的影响,但不易被污染 C.不易受气候的影响,且不易被污染 D.容易被污染 30.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较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 水面的重力水叫( B )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自流水 31. 矿物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特性 称为( D ) A. 断口 B. 节理 C. 层理 D. 解理 3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时,下面( C )因素不属于 考虑的范围: A:工程安全等级B:场地复杂程度C:施工条件D: 地基复杂程度 33.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应( A )进行勘察。 A.按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阶段 B.合并勘察阶段 C.仅按详细勘察阶段 D.仅按初步勘察阶段要求 33. 在公路及隧洞选线时应尽量选择公路及隧道走向 与岩层走向( A )。 A. 平行 B. 垂直C 以上都可以 34. 岩土工程勘察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测试技术也不 同,其中原位测试通常是( )阶段采用的。 A.选址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 35. 原位测定饱水软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及其灵敏度的 测试方法是( ) A.十字板剪力试验 B.静力触探试验 C.静载荷试 验D.旁压试验 36. 评定碎石土地层的承载力时,下列试验中宜采用( ) 进行原位测试。 A.静力触探试验; B.动力触探试验; C.标准贯入 试验;D.扁胀试验; 37. 下列图表中,哪一种不属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 附带的必要图件?( A.工程地质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室内实验成果图表 D.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38. 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 其相互结合的情况,称为岩浆岩的(B )。 A. 构造 B. 结构 C. 产状 D. 酸基性 39.(1)石英(2)滑石(3)正长石(4)方解石(5) 金刚石五种矿物的硬度,按相对软硬程度依次排列 出来是:( C ) A.(1)(2)(3)(4)(5) B.(2)(3)(4)(1)(5) C.(2)(4)(3)(1)(5) D.(2)(4)(3)(5)(1) 40.按滑面与层面之间关系,可将滑坡分为以下几种: ( C ) (1)顺层滑坡;(2)牵引式滑坡;(3)推动式滑坡; (4)切层滑坡;(5)均质滑坡。 A. (1)(2)(4) B. (1)(3)(5) C.(1)(4)(5) D.(2)(3)(4)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向斜(岩层向上弯曲,两端岩层相背倾斜,核心部 分岩层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 2、季节冻 土(每年寒冷时期冻结的岩土)3、承压水(两个隔 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作用的地下水)4、化 学风化(在氧气和水溶液等风化因素的侵袭下,岩石 中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改变或破坏岩石的性状并 可以形成次生矿物的作用过程) 5、正断层(是指在断层中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 层6、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 对可溶岩进行的以化学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搬运, 和堆积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及其形成各种地貌形态的 地质现象)7、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 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 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8、 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 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一. 名词解释。(5分*8) 1. 构造结构面:就是指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 破裂面或破裂带。包括构造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层间 错动面等。 2. 天然应力状态:是指为经人为扰动、主要是在重力 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 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所形成 的应力状态。 3. 残余应力:承载岩体遭受卸荷时,岩体中某些组分 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它组分的约束,于是就在 岩体结构中形成残余的拉,压应力自相 平衡的应力系统,此即残余应力。 3. 粘滑:剪切破坏过程中,由于动.静摩擦角的差异, 或由于凸起体被剪断,越过,或由于转动摩擦中的翻转 等所造成的剪切位移的突跃现象,统称之为粘滑现象。 3. 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象限型初动推拉分布是由于震 源断层错动这种物理过程所造成的,由此所求得的结果 称为震源机制断层面解。 4. 累进性破坏:也称不稳定的破裂发展阶段。由于破 裂过程中所造成的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即使工作应力保 持不变,破裂仍会不断地累进性发展,通常某些最薄弱 环节首先破坏,应力重分布的结果又引起次薄弱环节破 坏,依次进行下去直至整体破坏。体积应变转为膨胀, 轴应变速率和侧向应变速率加速地增大。 5. 塑流涌出:当开挖揭穿了饱水的断裂带内的松散破 碎物质时,这些物质就会和水一起在压力下呈夹有大量 碎学屑物的泥浆状突然地涌入洞中,有时甚至可以堵塞 坑道,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 6. 弯曲—拉裂:主要发生在斜坡前缘,陡倾的板状岩 体在自重弯矩作用下,于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悬臂梁弯 曲,并逐渐向坡内发展。弯曲的板梁之间互相错动并伴 有拉裂,弯曲后缘出现拉裂缝,形成平行于走向的反坡 台阶和槽沟。板梁弯曲剧烈部位往往产生横切板梁的折 裂。 7.表层滑动:表面滑动是沿混凝土基础与基岩接触面发 生的剪切滑动。主要发生在坝基岩体的强度远大于坝体 混凝土强度,且岩体完整.无控制滑移的软弱结构面的 条件下。 8. 管涌:强烈的渗透变形会在渗流出口处侵蚀成孔洞, 孔洞又会促使渗透途径已经减短、水力梯度有所增大的 渗流向它集中,而在孔洞末端集中的渗透水流就具有更 大的侵蚀能力,所以孔洞就不断沿最大梯度线溯源发 展,终至形成一条水流集中的管道,由管道中涌出的水 携带较大量的土颗粒,这就是管涌。 二、判断题 一般来说,对于沉积岩,孔隙胶结的岩石强度要大于基 底胶结岩石的强度。( F ) 根据潜蚀的产生过程,可分成两类潜蚀,即溶滤潜蚀和 机械潜蚀。( T ) 3.在滑坡平面图中,动与不动的界限称为滑动面。(F ) 4.一般刷坡的施工顺序为自上而下,自外而里。( T ) 5. 在野外工作中,如果前进的方向与主要构造线方向 垂直,称为追索法 6.沉积岩最主要构造是层理构造。( T ) 7.在河湾处,一般凹岸接受侵蚀,凸岸接受堆积。(T ) 8.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强调原位测试与室内试 验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T ) 9.对于三大类岩石均可以利用古生物化石就可以判定 它们的年代。( F ) 10. 补给承压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 F ) 11. 温度变化及水的因素,是岩石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 ( F ) 12. 顺坝不改变河流流态,而丁坝对河流流态有较大的 影响.( F ) 13. 流纹岩的球状风化属于化学风化。( T ) 14.在滑坡防治过程中,对于病区内的水以尽快汇集排 出为原则,病区外的水以拦截旁引为原则。(F ) 15.在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中,水是最为 活跃的因素。(F ) 三、问答题 简述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边坡断面形式,边坡防 护情况等等... ) 2.简述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保持地质的稳定性)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工程土体现场原位试验的方法有那几种?(原 位测试在工程勘察中很重要。主要有土体原位测试和掩 体原位测试。其中: 土体原位测试有: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旁压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实验和标准贯入实验,十字板剪切实验, 抽注水实验) 2、地基沉降的原因是什么?(地下水的水位下降) 3、简述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防护措施。 4、简述风化的作用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5、基坑突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说明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动参数区划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o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映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2.5抗震设防要求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requirement for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 quake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3 技术要素 3.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400万。 3.2《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 3.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 3.4《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采用四类场地划分。 4 使用规定 4.1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4.2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的比例尺为1;400万,不应放大使用。 4.3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a)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b)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c)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见图Al)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见图Bl)

地震英语词汇知识整合及地震专业术语

地震英语词汇及地震专业术语 表示地震的词: earthquake quake shake shock tremor temblor [美语] (pl. -s, -blores ) (地震)发生于...: hit... 袭击,打击,使遭受 strike... 突然发生 shake... 摇;摇动;摇撼 jolt... 使颠簸,摇晃 rock... 摇,摇动,使振动 roll across... 波动,起伏,横摇 rip through... 裂开,破开;突进,横撞直闯 破坏程度(小→大) damage 损害,损伤;〔口语〕伤害,毁坏。destroy 毁坏,破坏;摧残。 shatter 破坏;捣毁;破灭。 devastate 蹂躏,破坏;使荒废;毁灭。

level 推倒,夷平。 flatten 夷为平地。 地震学相关词汇: seismological 地震学上的seismology 地震学 seismograph 地震仪seismographer 地震学家aftershock 余震 smaller tremors 小地震 epicenter 震中 magnitude 震级 Richter Scale(1—10) 里氏震级earthquake monitoring 地震监控tsunami 海啸 tsunami warning system 海啸预警系统tidal waves 潮汐波,浪潮 natural disaster 自然灾害 tragedy 灾难 wreckage 残骸 death toll 死亡人数 survivors 幸存者 victims 受灾者

international contributions 国际援助 evacuation 撤离 rescue team 救援小组 其他地震术语 seisesthesia 振动感觉 seismaesthesia 震觉 seismesthesia 振动感觉 seismic 地震的 seismic (seismal; seismical; earthquake) load 地震载荷seismic acceleration 地震加速度; 震动加速度 seismic acceleration indicator 地震加速指示计seismic activity 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性 seismic amplifier 地震放大器 seismic analysis 地震分析 seismic area 地震带; 地震区; 震区 seismic belt 地震带; 地震区 seismic bending moment 地震弯矩 seismic center 震中 seismic coefficient 地震系数 seismic core phase 核震相 seismic cross-section 地震剖面

大学考试—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试题库及答案

某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变质而成。呈白色、浅红。块状构造,等粒状变晶结构。该岩石可初步确定为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花岗岩 D. 片麻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对于浅基础,一般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地基是 A. 中等密实的砂土地基 B. 松砂地基 C. 软土地基 D. 硬粘性土地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 A. 侵入接触一定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B.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C.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D. 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某直径7cm的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已知其抗剪强度指标c=10kPa,φ=20°,当固结压力为200kPa时,破坏时的最大推力为 A. 0.318kN B. 318kPa C. 0.318kPa D.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粘性土坡滑动面的形状一般为 A. 垂直平面 B. 水平面 C. 近似圆弧面 D. 斜面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是 A. 沉积作用 B. 风化作用 C. 搬运作用

变质作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风化作用中,属于物理风化的是 A. 植物腐蚀作用 B. 冰冻风化 C. 水解作用 D. 碳酸化作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得到土的抗剪强度为τf,则可认为是 A. CD试验的指标cd B. 不排水强度cu C.

有效强度指标c’ D. CU试验的指标ccu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 A. 灵敏度 B. 不排水强度 C. 强度提高系数 D. 固结系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已知土样试验数据为:含水量33%,液限33%,塑限18%,则该土的液性指数为: A. 0.5 B.

地震参数

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时刻(H)、震中位置(经度λ,纬度φ;)、震级大小M、震源深度h。(其中时间、地点、震级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 地震参数的测定: ①震中位置的测定:由多年观测的数据,可把从已知地震的震中至已知地震台的距离(震中距)和各震相从震源传播到各地震台所需的时间(该震相的走时)编列成走时表或绘成一组走时曲线。当发生一个新地震时就可利用某两种波的走时差来求得震中位置。现在常用的方法是先假定一个大致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由此计算出地震波从震源传播至各地震台的走时,并与实际观测值相比较,然后对假定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略加修正,再重复上项计算,如此迭代直至误差小到令人满意为止。 ②发震时刻的测定:震中位置或震中距离测定之后,就可按走时表查出或用公式算出某波的走时,从观测到的该波的到时中减去此值,即得到发震时刻。 ③震源深度的测定:如果是近震可用作图法测定。从震源到地震台的震源距离D同S波与P波的到时差S-P成正比。其比值叫虚波速度,即在该区域内S波速度的倒数同P波速度倒数的差。在不大的范围内其值尚稳定。倘若共有3个台观测到某地震,就可以此3台为中心,以此3台所测到的S-P乘以虚波速度为半径,画3个向下的“半

球面”,此3个“半球面”相交之点即为震源。其深度可用简单平面作图法求得。如为远震则不能用此法。远震发出的波有一部分P波从震源直接传至地震台,另有一部分P波先近乎垂直地传至地面,经反射后再传至地震台,名pP波。因pP波与P波的到时差是震源深度与震中距的函数,由此即可计算震源深度。 ④震级的测定:地震的大小或强弱以震级表示。地震愈大,地震的震级数愈大。地震仪上所记到的地动位移振幅除同地震震级有关外,还同震中距、仪器的自然周期和放大倍数、仪器的安置方式、地震波的传播途径以及台站的地质条件等有关。传播途径和台站地质条件的影响常视为一种固定的改正值;仪器的性能和安置也是不轻易改变的,故从地震图上量得地震波的最大幅度(及地震波的周期)以后即可计算震级。近震多是用短周期仪器记得的,

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危害

Gvilin C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危害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题名称: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危害专业:水文与水资源 工程 班级:水文09-1班 学号:3090205117 学生:郑盛业 指导教师:赵华荣 日期:2011-10-28

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危害 【摘要】在地壳表面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和现象,称为地震。地震极其频繁的,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地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因此工程地质学也着重了对地震的研究,通过对地震的成因、分布、震级和烈度、危害等的学习研究之后,人们在防震、抗震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能够消除地震的危害,人们也在不断的研究之中。 【关键词】地震工程地质危害

目录 第一章地震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 (05) 第二节地震工程地质概述 (05) 第二章地震的分类和其发生原因 第一节地震的分类 (06) 第二节地震的发生原因 (06) 第三章地震的分布 第一节地震的时间分布 (07) 第二节地震的地理分布 (08) 第四章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第一节地震的震级 (09) 第二节地震的烈度 (10) 第五章地震的危害 第一节地震灾害 (12) 第二节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 (12) 第三节地震引发对环境危害 (13) 第六章防震、抗震 第一节学习防震、抗震 (15)

第二节建筑物的防震、抗震(16) 第七章我国地震问题情况 第一节我国的震区 (17) 第二节我国地震的基本特征 (18) 主要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地震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 ,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 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 earthquake) 就是地球表层的快全球板块运动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发生五百五十万次。 第二节地震工程地质概述 地震工程地质研究重大工程附近的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选择较稳定的地段,以及在地震区的建筑如何采取抗震措施等工程地质工作。是评价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EDS/Tx—2006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Earthquake-related scientific data - formats for data exchange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6年11月20日) 中国地震局发布

EDS/T2—2005 I

EDS/T2—2005 II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4) 2 术语和定义 (4) 3 概述 (5) 4 地震数据交换基本格式 (5) 5 地震数据交换辅助格式 (15)

EDS/T2—2005 前言 本标准是《地震科学数据》系列标准的第5 项标准,该系列标准的预计结构为: ——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编写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模式编写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库建库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元目录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分类与编码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仲和周克昌黄志斌杨辉顾左文吴敏赵宇彤代光辉冯义钧纪寿文田丰 III

EDS/T2—2005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科学数据共享项目框架内的数据交换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分中心(节点)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如数据下载)采用的数据格式。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和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分中心(节点)之间的相互数据交换,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分中心与其他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数据交换也可采用本标准中规定的格式。 2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1 数据元 data element 通过定义、标识、表示、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一个数据单元。 2.2 聚合数据元 aggregate data element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相互关联的数据元组成的数据单元,用来表达特定语境中的一个清晰的业务含义。 2.3 数据类型 data type 值域说明,允许对该值域内的值进行操作。如:string、decimal、integer、boolean、date和binary。 2.4 数据交换格式 data interchange format 一个预定义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聚合数据元或数据元的集合,它涵盖在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对某类交换数据的共享要求,旨在双边或多边的数据交换中确保各方对所交换数据的无歧义理解和自动处理。 2.5 XML模式 XML Schema 基于W3C XML模式语言的文档类型定义。它可随附于一个文件,用以描述该文件的基本构成规则,如哪些元素会出现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等;它还定义了哪些标记可以在文件中出现、哪些标记可以包含其他标记、标记的号码和顺序、标记的属性,需要时还给出这些属性具有的值。 2.6 纯文本文件 text-only file 一种使用ASCII(美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代码)格式的文档文件,其中包含各种有关的字符、空格符、标点符号、回车符,有时还包括制表符和文件结束符等,但不包含格式化信息。 2.7 位图 bitmap 位映像 4

工程地质考试试题汇总

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 A.剥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 地质作用 D.地壳运动 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不属于外圈的是( )。A.大气圈 B.水圈 C. 生物圈 D.地核 3.关于沉积岩形成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风化剥蚀阶段、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B.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C. 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D.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搬运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4.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 )。 A.抗拉强度 B.抗切强度 C. 抗剪强度 D.抗压强度 5.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 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 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 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 6.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 )。 A.不发生变化 B·越来越强 C. 越来越弱 D·无法判断 7.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 )。 A.侵蚀、沉积 B.沉积、搬运 C. 侵蚀、搬运 D.侵蚀、沉积、搬运9.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 )。 A. 下降 B. 上升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11.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 )。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 B. 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C. 一种移动,三种变形 D.三种移动,一种变形 12.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指的是( )。 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 D.节理面 13.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 )。 A. 承受岩土和水压力 B. 防止地下水人渗 C. 装饰洞室 D.辅助围岩灌浆14.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 )。 A. 岩石质量 B.岩石质量指标 C. 岩体质量 D.岩体质量指标15.回转钻探不适宜于的土层是( )。 A. 粘性土 B. 粉土 C. 砂土 D.砾石土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X”,每题2分,共计20分) 1.地壳是莫霍面以上固体地球的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Km。( ) 2.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 )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 ) 4.与不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 5.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 ) 6.根据地面残积土的成分不可以推测出下卧基岩的种类。( ) 7.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表面的重力水即包气带水。 ( ) 8.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地震烈度称为场地烈度。( ) 9.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 10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综合分析确定。( ) 1.A 2.D 3.B 4.B 5.A 6.C 7.D 8.B 9.A 10.C 11.B 12.B 13.A 14.B 15.D

地震参数及地震序列

第4章地震参数及地震序列 当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我们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网上或其它国内外地震相关机构的网站上都可以查到此次地震的相关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上给出的信息——“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05-12 14:28 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东经103.4) 发生8.0级地震。”,还给出地震的空间位置图(见图4.1)。你可以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的网站上获得最新和已发生地震的信息,但你想知道具体某个时间和空间的地震情况时,你就必须要了解以下一些关于地震的常见名词,如发震时间、经度、纬度、深度、震级等,这些描述地震的名词就叫地震参数,地震参数就和一个人的特征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等)一样,它描述某个特定地震的特征。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地震参数。 图4.1 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图

微观地震研究,主要在于了解地震及其活动性。早期在地震发生后,人们被其破坏力和强烈震动所吸引,赴现场调查,从地震现场表现出的宏观现象(参考图4.2),分析了解地震的发生时刻(Time of Commencement of Earthquake)、地点和强度等具体情况,以定地震参数。靠人的器官感觉,所及的范围是有限的,知道的情况也难以精确,特别是地震发生在人迹不能到的地区时,取不到资料,就无从法获得其参数。自从有了地震仪器,对地震激起的弹性波动的传播,可用仪器进行记录和观测,其结果已不再受人所及范围的限制,又能更好地测定地震参数。人们处理地震仪器记录时,利用各种震相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并结合其走时,创造了许多测定参数的方法,测得的数据称为微观地震参数,与用宏观方法测定的结果相比,更为细致、准确。一般以发震时刻、震中地理位置(即经度(Longitude)和纬度(Latitude))、震源深度(Depth of Focus),以及地震大小(即震级Magnitude),这五项作为地震基本参数。 仪器观测地震,促使微观地震研究的发展,首先要求的是准确地测定地震参数,以为了解地震的第一步。随着仪器观测技术日益进步,各地地震观测点的分布日趋严密,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地震,不论人迹能否到达,都可以根据各地观测的记录,依法求得其参数。于是人们可以在遗漏极少的条件下,研究和比较各地的地震事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以进一步研究地震发生条件等有关地震活动性方面的问题。 微观地震学,奠定了近代地震研究的基础,地震参数的测定,尤其是基础中的基础,下面分别论述有关地震参数及地震活动在时空方面的分布特征。 图4.2 唐山地震遗址 我们可以通过建筑物破坏情况分析地震强度,以及用坏掉的钟表等判断地震发生的时间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数据整体流程 不同软件的地震数据处理方式不同,但是所有软件的处理流程基本是固定不变的,最多也是在处理过程中处理顺序的不同。整体流程如下: 1 数据输入(又称为数据IO) 数据输入是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主要指解编或格式转换。 解编:将多路编排方式记录的数据(时序)变为道序记录方式,并对数据进行增益恢复等处理的过程。如果野外采集数据是道序数据,则只需进行格式转换,即转成处理系统可接受的格式。 注:早期的时序数据格式为记录时先记录第一道第一个采样点、第二道第一个采样点、……、第一道第二个采样点、第二道第二个采样点、……直至结束。现在的道序记录格式为记录时直接记录第一道所有数据、第二道所有数据、……直至结束,只是在每一道数据前加上道头

数据。将时序数据变为道序数据只需要对矩阵进行转置即可。 2 置道头 2.1 观测系统定义 目的为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即将SPS文件转换为GE-Lib文件,包括1)物理点间距2)总共有多少个物理点3)炮点位置4)每炮第一道位置5)排列图形。 2.2 置道头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并放入地震数据的道头中。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一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一炮、哪一道?CMP号是多少?炮间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C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如果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GOEAST软件有128个道头,1个道头占4个字节,关键的为2(炮号)、4(CMP号)、17(道号)、18(物理点号)、19(线号)、20(炮检距)等。 2.3 观测系统检查 利用置完道头的数据,绘制炮、检波点位置图、线性动校正图。 3 静校正(野外静校正) 静校正为利用测得的表层参数或利用地震数据计算静校正量,对地震道进行时间校正,以消除地形、风化层等表层因素变化时对地震波旅行时的影响。 静校正是实现共中心点叠加的一项最主要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叠加效果,决定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垂向分辨率,同时影响叠加速度分析的质量。 静校正方法: 1)高程静校正 2)微测井静校正-利用微测井得到的表层厚度、速度信息,计算静校正量 3)初至折射波法 4)微测井(模型法)低频+初至折射波法高频 4 叠前噪音压制 干扰波严重影响叠加剖面效果。在叠前对各种干扰进行去除,为后续资料处理打好基础。 常见干扰有:面波、折射波、直达波、多次波、50Hz工业电干扰及高能随机干扰等多种情况。不同干扰波有不同特点和产生原因,根据干扰波和一次反射波性质(如频率、相位、视速度等)上的不同,把干扰和有效波分离,从而达到干扰波的去除,提高地震资料叠加效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发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发布规范 (征求意见稿) 目录 一、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发布规范 二、地震科学数据一级数据发布规范 三、地震科学数据二级数据发布规范 四、地震科学数据三级数据发布规范 五、地震科学数据四级数据发布规范 六、地震科学数据用户分级与分类方案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发布规范 1 总则 适用范围 1.1.1为了规范地震科学数据发布活动,更好地提供地震科学数据服务,制定本规范。 1.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科学数据发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范。 发布原则 1.2.1有利于地震科学数据使用效益最大有效发挥的原则; 1.2.2尊重国际约定,保护国家利益的原则 1.2.3促进部门和行业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原则 地震科学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共同承担为社会共享的责任和义务 1.2.4与国家级数据共享发布策略一致的原则 各级科学数据共享发布单位必须在数据分级、用户分级的方法上和国家级的共享发布策略基本保持一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或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本规程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B/T11.1-2006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基本类别 DB/T11.2-2006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观测数据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 《地震科技数据分级分类方案》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规定》 《地震科学数据汇交管理规定》

《地震科学数据用户分级与分类方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网站 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HTML等语言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內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是用于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 基础数据basic data 与地震观测数据获取相关的数据,包括观测环境、观测场地、观测设施、观测仪器、观测网络等方面的数据。 原始数据raw data 由观测仪器直接产出的数据。 加工数据processed data 对原始数据作必要的转换、规范化处理和质量检查订正后产出的数据。 数据发布data release 通过网站、报刊、广播、电视和电话等各种新闻媒体和通信工具对社会公众宣布有关方面信息的服务活动。

工程地质学概论考试题目

工程地质学概论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5、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1、活断层的定义: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3.5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活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 (1)正断型活断层 差异升降活动为它的断陷盆地边缘。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 (2)逆断型活断层 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上盘变形带大,出现多分支断层。 (3)走滑型活断层 常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地块之间的接触部位,水平错动量大,断层带宽度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