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当今中国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当今中国“好人难做”?
有人说,我们国家的老人到了七八十岁以后,最好随身揣着一个免责声明,当他摔倒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呼吁:“谁扶我一把!我绝对不会告你!”当然,这是一个笑谈。只是,当中的苦涩,也许正是我们应该面对的社会现实。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但现实生活中的活例子告诉我们——“未必”。
2006年11月20日,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像一把尖刺,插在了许多人的心上,让我们知道,“好人”不是随便就“好做”的。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公交站台等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无辜。他说:“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有人痛斥:这是社会道德的退步;有人哀叹:这是养老体系的缺失;也有人说,只是个案而已。但毫无疑问,负面的社会效应已经显现:近日武汉一88岁老人摔倒后“无人敢扶”导致死亡,就是一个例子。
北京有一个古老的词,叫“碰瓷儿”。从古至今,似乎都没有一个
法律对这种行为进行严格的界定和约束,因此大家会不经意地将这个现象往道德的方向上去靠。针对这种现象,我觉得除了道德和法律以外,可以从第三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很完善的养老和社会保障机制,老人在经济层面上能过上富足的生活,那么相信老人就没必要去讹人了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曾说:“我们不要责怪路人,也不要责怪老人。我们需要叩问的是,社会究竟有没有让这些老人有尊严地生活下去。”
况且,善良与否属于道德范畴,似乎不是用法律来约束的。法律应该是“惩恶扬善”,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的法律只是惩了恶,却没有扬善。如果你想去扶人一把,通常情况下,是没有任何法律保障的。现实情况下,很多人做了好事,法律不仅没有扬善,而且把它当做一种“恶”去加以打击和惩罚,这样反而是抑了善。
尽管当前现实社会有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但是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善良是美德,要宽容和仁慈,要乐于助人,这些心理氛围的美感伴随我们成长,踏入社会,行事为人,都要以善的初衷,趋于一个善的结果。
今年27岁的“雷锋哥”――吕凯,在高速公路巡逻的吕凯发现了一名流浪妇女并将她带回办公室,为她送上热腾腾的饭菜;妇女有智力障碍,吕凯通过户籍网络,想方设法查到了她的身份和家庭住址,并为她找来了亲人;最后,这名离家出走11年的广西玉林农家妇女池利群,被热心的吕凯送上了回家的车。
薜凤芝是武汉市铭新街小学的退休教师,是一位有着50年党龄
的老共产党员。7年来,薛凤芝默默帮助着来自孝昌农村的单亲母亲陈火莲及其视力残疾的儿子东东,不顾年事已高、拖着病体为他们上户口、办身份证,腾出自己的房子让他们在武汉安家,为东东联系医院治眼疾……
由此可见,敢做好人的,勇做好人,并不在少数,“世上还是好人多”。“好人”这个词不细琢磨,似乎很简单。但是如果认起真来,要想给它一个确切的解释却并非易事。热衷于慈善事业的香港大亨李嘉诚、为人民服务的好局长任长霞、感动了全中国的青年学生洪战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好人的含义,他们的名字留在了人们的心中。然而,更多的是那些不知名的好人:上海820路公交车上那位无法忍受冷漠而大吼一声的中年人,那位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手来的陌生人……他们的名字你可能永远也无从知晓。但是,那个温暖的眼神、那个困难时候最需要的搀扶却会象冰心笔下的小桔灯一样散发出朦胧的光茫,让人们在生命的航程中时刻看到希望。
生活中,那些简单的也许只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小小的拉手,或者说是只有一块钱的救助,就能给落魄者带来生机,给失意者带来光明,给悲伤者带来笑颜。其实,好人,并不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