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演讲稿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静演讲稿精选

谢谢邱老,也谢谢各位亲友,还有多年来的给位读者和各位远道而来的观众还有各位

媒体朋友。

今天天寒地冻,大家远道而来,辛苦了,在看完刚刚看完那个片子之后,有很多读者

曾经留言给我,问我,为什么给你说一个人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我就想了想

我写这本书之前,曾经翻了翻我大概二十岁左右时候的日记,想找点儿参考,但是一本儿

又一本,然后发现说,这段历史好像跟我没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里头记得事儿,基本

上没有什么事实,也没有场景,也没有描写,也没有对话,通篇都是我我我,对自己也没

有什么反思跟批评,再往下看更悲惨,我原来想,那谈恋爱的事儿总该记得比较清楚吧,

但是看完之后发现,当年谈过恋爱的人也记不得了,因为里面基本上只有描写,情绪和结论,比如说,看前几页的时候还在写“啊,他是上帝上老师派给我的”,再翻几页就变成

了“原来他是个人渣”,就都只有结论,看的时候我就想,柴老师,您当年是发生了什么

事儿啊,但是不记得了,所以说,不要是说报道一个国家,就是报道自己都是意一件非常

困难的事情,因为报道所要求的准确、客观、公正、平衡,这些原则有的时候跟人性当中

一些蒙昧的本能是相抵触的,人总是忍不住想要塑造自己,人想要去遮盖那些不利于自己

的事实,人想要对他人做出评价,人们想要说,我是正确的以及为什么我是如此正确,所

以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事件每天就是新闻,我们记录自己的同时也在记录一个民族或者一个

国家的新闻史,也就是我们的心灵史,如果都以我这样的态度来报道的话,那么将来我们

回首往事的时候,就像看家白茫茫大雾一片,一无所见,既看不见他人也看不见自己,因

为这里面没有生命的实质。当年我二十三四岁,到央视做新闻,就是带着这么一种思维模

式来做的,所以那种困窘可想而知。

那时候,陈虻老骂我们。我记得有一次,他拿一个年轻记者的片子说事儿,当然那片

子拍的很动人,是拍有一个中学的老师,然后把四个智障的孩子接到自己的家里来,在家

里吃,在家里住,还给他们订作业本儿,做的很动情,陈虻说他很感动,但他隐隐约约觉

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他就把这个记者叫过来问,说“收钱么”,记者说“收”“收多少钱”说“一个人两三万吧”他算了一下,一年下来十二万,扣除掉吃喝拉撒可能还剩下的钱也

高于这个老师在学校的工资。陈虻就说,在我不知道收钱之前,订作业本儿这个动作让我

觉得感动,我知道了之后,这个动作在我看来叫省钱。然后他就问,谁交给你们的,啊,

我要请问你们有自己的思想么,让你表达你有么,谁较给你这个的?陈虻说的很对,但是“谁教给你的”,这个问题当时我觉得他提的太像外宾了啊,然后我就想我小时候,我妈

想让我受点儿文艺熏陶,也找了各种方式,比如说让我学学音乐,因为文艺是最让人去感

染心灵的么,但我天资比较平庸,到现在吧,大概,小提琴我可能会拉一个曲子叫《白毛女》,二胡是跟我爸学的,会拉一个曲子《小白菜》,手风琴我也会,会拉《铁道游击队》,所以就是就这样还叫文艺女青年,所以这就是这个年代的一个文艺气氛,在这个气

氛当中,你看文艺最表现的本来就应该是人,但我们的这个音乐当中的人要么就是一个战

斗者,要么就是一个控诉者,所以这个模式其实渗透在你的血液中,你以为你很逆反,你

以为你很反对这个,但是稍不留神,心灵的惯性就会驱使你成为你最反对的人,那怎么解

除它,其实是最困难的事情。

那个时候,陈虻老骂我们,审个片子,他拿过开,看一遍说,你是机器人么?你就拿

回去改,改完了战战兢兢再拿给他看,这次他很温和,说,嗯,你这次不是机器人了,你

连人都不是,你就是个机器。但是,靠这种严苛的责骂哈,好像也没有什么用,因为你原

来这个模式就像一个拐杖一样在思想上,你拄着它走了很多年很长的路,习以为常,你很

安全,突然你把它撤了,你自己的腿脚没那么强健,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往前走,只能瘫倒

在地,所以,陈虻后来也放弃我了,他就跟我说,唉,你去吧,你这个人靠语言没什么用,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说得对,这个撞了南墙,人的脑袋在上面撞得头破血流,你才有

感受,你思想的肌肉才不会那么僵化,这个有松动的时候吧,外界的东西才能够侵入你,

侵入你的头脑,侵入你的心灵,击碎你的模式,摧垮你原来的概念,所以我为什么在这本

书中写十年来我所见到的人,因为只有人才构成了当下的我自己。

我以前不知道什么叫准确,在2021年,非典的时候,我见过4月19号人民医院的急

诊室,他们当天把所有的非典病人撤离,那简直是一场逃命一样的撤离,所有的被褥都扯

翻在地上,然后,椅子都已经四脚朝天,就像尖叫一样,当时的急诊科主任朱进红带着我

去看这个现场,他只给我看墙上有一块儿小黑板,这个黑板上写了22个名字绝大多数的

后面写着“肺炎”两个字,他跟我说,其实都已经是SARS,他说病人不知情,来输液的也不知情,医生知情么?知情,可是每个人都沤在这里头,连隔离服都没有,我问他说,你

清洁区跟污染区怎么区分啊,他就指了指这儿,“在心里区分”,我说那你靠什么防护,

他说我考精神防护。人民医院后来有76位医务人员感染,有两位急诊科的医生殉职。他

跟我说这些的时候,脸上那种几乎是空白的木然的绝望和沉痛,是让一个年轻人理解,新

闻为什么要准确。因为4月19号的时候,很多媒体还在对外界说,市民可以不带口罩上街,而我也曾经对这个信息深信不疑,我忽视过我的职责,所以我不敢在如此轻慢,因为“准确”二字事关着他人的性命。

我以前也不知道什么叫“平等”,一说到平等就要在镜头面前故作姿态。后来我去采

访李阳的这个家庭暴力事件,在做完这个采访提纲之后,我把本子合上,我想我应该感受

一下他的感受,就在闭着眼睛的十分钟里面,我发现我感受到的不是他的感受,我唤醒的

是我少年时代的记忆。一个中学上学的路上,白天被一个小混混推到在街边,头磕在那个

水泥沿儿上那一瞬间的感觉。我知道最让人痛快的不是身上的伤或者头上的土,那种感觉

让你难受的让你对自己的憎恨,你觉得一定是我自身有什么残破之处我才会招致这样的命运,所以我就带了一束花儿给他的妻子。这个女人看到这束花儿之后,后来她搬出一个家

庭的相册给我看,贴满了这些年来他们家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她跟丈夫的合影旁边,贴了

一支玫瑰花,这个玫瑰花已经很长时间了,是某一年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她提醒丈夫的秘

书去买回来的,就这一支花,她把那个所有的叶子都用塑料薄膜压得平平整整的,保存的

特别好,就是这个干枯的花瓣给我一个很深的刺激。以前我觉得,人是人,我是我,到那

一瞬间,我觉得,没有人我之分,它跟我一样,对自身的完整的愿望是一样的,对幸福的

憧憬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它出生在这儿,他这样生活,我出生在那儿,那样生活。所以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