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战争”:战争演进的新形态
现代战争的特征与演变
现代战争的特征与演变战争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行为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战争产生了许多新的特征和演变,本文将从战争的特征和演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现代战争的特征1.全球化:现代战争不再局限于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是呈现出全球性的特征。
例如,恐怖主义的崛起使得战争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成为全球治安的主要威胁之一。
2.非对称性:现代战争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点,即参战各方之间实力不对等,其中一方通常是弱势方。
这使得现代战争更加复杂和具有不确定性,给强势一方造成难以预测的挑战。
3.信息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战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通过网络、卫星通信等技术手段,各种信息在战争中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决策者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态势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4.高技术化: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于高科技武器和装备。
无人机、导弹防御系统等先进军事技术的应用,使得战争的打击能力和精准度大幅提高,减少了士兵伤亡的风险。
5.非线性:现代战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冲突,而是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各方可以通过网络战、经济制裁、特种部队行动等多种手段进行攻击,使得战争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和控制。
二、现代战争的演变1.传统战争向非传统战争的转变:传统战争以国家之间的正面冲突为主,而现代战争越来越多地呈现出非传统特征。
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经济制裁等手段的应用使得现代战争不再是传统的坦克、炮火的对抗,而是以非对称性手段进行的斗争。
2.网络战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战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黑客攻击、网络侵入等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攻击者可以通过网络对目标进行渗透和破坏,而无需实体的直接冲突。
3.混合战争的发展:现代战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力量之间的对抗,而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例如,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采取的“混合战争”策略,通过政治操控、网络攻击和小规模军事行动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冲突中的混合战争
未来冲突中的混合战争摘要:近期,俄罗斯《军工信使》网站发表俄军事科学院通讯院士、军事外交学会专家亚历山大•巴尔托什的文章。
文章认为,混合战争将成为国家间对抗的新形式,灰色地带的新军事技术对抗将成为常态,并构成现代军事变革的新特质,国家应当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加强对未来战争和冲突的预判。
判断本国和敌对国未来军事、装备、作战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以及未来战争和冲突的性质、进程和结局时,最重要的是对其整体社会发展进程进行预测。
这种预测的复杂性在于必须对双方隐秘对抗的可能性及其性质、目标、任务、企图进行综合评估。
这即适用于传统战争,也适用于以灰色地带为战场、以技术发展为鲜明特点的21世纪新型武装冲突,即混合战争。
当前混合战争已成为美国对外政策,首先是对俄政策中常用的工具。
由美国人挑起的混合战争和“颜色革命”已经出现在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以及中亚、中东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一、灰色地带的军事技术对抗技术领域是对抗双方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达成地缘政治目的的信息心理战的基础。
军事技术领域的成就由人类创造的已有和最新科技整合而成。
华盛顿将灰色地带的技术对抗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扩展至军事技术领域,其中包括网络空间技术、人工智能、无人机应用、空间通信、地理空间情报及无线电技术侦察等方面。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士安德烈•科科申在论文《关于战争应用理论问题》中写到,技术领域的发展为军事变革创造条件并发挥重要作用,“这里的军事变革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包含新的军事战略、新的战役战术、实施武装斗争的新方法,以及军事力量组织、作战行动控制、人员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新问题”。
院士指出,推动军事变革的源动力并对军事变革发挥关键影响力的军事技术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技术工艺、新武装斗争手段、新武器系统;二是武装力量组织方式的创新;三是军事战略、战役和战术三个层面上动用军事力量的形式和方法的改变;四是人员新素质的培养;五是部队兵力装备管控效率的提高。
简述战争形态发展的趋势
简述战争形态发展的趋势一、引言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战争形态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战争形态发展的趋势。
二、传统战争与非传统战争1. 传统战争传统战争是指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进行的大规模武装冲突,通常采用正面作战方式。
传统战争具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等特点。
2. 非传统战争非传统战争是指以非军事手段为主要手段进行的武装冲突,包括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经济制裁等方式。
非传统战争具有隐蔽性强、灵活性高等特点。
三、对称与不对称1. 对称战争对称战争是指两个敌对方力量相当,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进行的冲突。
对称战争具有可预见性强、规则明确等特点。
2. 不对称战争不对称战争是指敌对方力量不平衡,一方通常采用非传统手段进行攻击,另一方则采用传统军事手段进行反击。
不对称战争具有难以预测、灵活性强等特点。
四、高科技战争1. 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军事行动。
信息化战争具有速度快、精确度高等特点。
2. 空天战争空天战争是指在大气层以上的空间和太空中进行的军事行动。
空天战争具有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
五、混合战争混合战争是指多种类型的武装冲突相结合,包括传统和非传统武装冲突、对称和不对称武装冲突等。
混合战争具有复杂性强、变数多等特点。
六、新型安全威胁1. 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指采取极端手段来达到政治或宗教目的的行为。
恐怖主义具有难以预测、难以防范等特点。
2. 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攻击行为。
网络攻击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七、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战争形态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未来战争将更加复杂多变,需要各国政府和军队做好充分准备,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政策。
简述战争形态发展的趋势
简述战争形态发展的趋势引言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战争形态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战争形态发展的趋势,从战争的性质、参与主体、战争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战争的性质发生变化1. 传统战争与非传统战争的界限逐渐模糊传统战争通常指国家间的正规军队之间的战争,而非传统战争则包括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经济制裁等形式的战争。
随着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传统战争与非传统战争的界限逐渐模糊,非传统战争形式的出现使得战争的性质更加多样化。
2. 混合战争的兴起混合战争是指在战争中同时运用传统军事手段和非军事手段,如信息战、心理战、经济战等。
混合战争的兴起使得战争形态更加复杂,不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参与主体的多样化1. 国家间的战争仍然存在虽然非国家主体的战争形式兴起,但国家间的战争仍然是战争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间的战争往往具有较高的破坏力和规模,对于全球安全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2. 非国家主体的战争崛起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间关系的复杂化,非国家主体的战争崛起。
恐怖组织、民间武装等非国家主体通过使用非传统手段进行战争,对国家和地区的稳定造成威胁。
三、战争手段的技术化和信息化1. 军事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精度武器、无人机、导弹防御系统等军事装备的出现使得战争手段更加精确和有效。
军事技术的进步对战争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网络攻击、信息战等形式的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战争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影响更大。
四、战争的趋向于非接触性1. 远程打击的增加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远程打击手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导弹、无人机等远程打击手段使得战争的参与主体可以在远离战场的地方进行攻击,降低了战争的风险和成本。
6种战争形态
6种战争形态战争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永恒存在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战争形态也在不断演变和改变。
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战争形态。
本文将介绍并探讨其中的六种战争形态。
第一种战争形态是传统战争。
传统战争是指在军事上进行正面对抗的战斗,以占领敌方领土和消灭敌方军队为目标。
这种战争形态通常采用常规武力,例如大规模的地面进攻和空中打击。
传统战争在过去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和战争方式的进步,传统战争正逐渐减少。
第二种战争形态是非对称战争。
非对称战争是指参与双方在军事实力和战略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战斗。
在非对称战争中,一方通常是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而另一方则是非国家或非常规军事力量,如游击队或恐怖组织。
这种战争形态通常采用非传统的战术和策略,如恐怖袭击和非常规作战。
第三种战争形态是网络战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战争已成为一种现代战争形态。
网络战争是指通过网络渠道进行的攻击和防御行动,包括电子战、网络攻击和网络间谍活动等。
这种战争形态不仅具有高度隐蔽性和灵活性,还可以对敌方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
第四种战争形态是经济战争。
经济战争是指通过经济手段对抗敌对国家,以达到军事、政治或地缘战略目标。
这种战争形态包括经济制裁、贸易战争和金融攻击等行动。
经济战争可以通过削弱敌对国家的经济实力来削弱其战略影响力和军事能力。
第五种战争形态是心理战争。
心理战争是通过影响和控制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以达到战略目标的战斗。
这种战争形态包括宣传、心理干预和战略宣示等手段。
心理战争的目标是改变敌方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削弱其战斗意志和决心。
最后一种战争形态是混合战争。
混合战争是指同时使用多种战争形态的战斗,以在多个战场上对抗敌对势力。
这种战争形态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武力和手段来迅速取得胜利。
混合战争通常涉及传统军事力量、非国家力量和网络战争等多个层面的作战。
总结来说,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六种主要的战争形态,包括传统战争、非对称战争、网络战争、经济战争、心理战争和混合战争。
大行其道的混合战争
6 2019.09
军事文摘专 题专题
大行其道的混合战争混合战争是建立在现代战争特殊背景之上的一种独特战争形式,一方面继承了有限战争的理性与克制;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平台上,这种战争形式借科技的发展而迅速演变。
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丰富的混合战争经验,目前很多国际问题的背后都有混合战争的影子。
基于混合战争的形式与特点,要打好未来混合战争,应对混合战威胁,最
根本的就是统筹战略资源和运用战略手段,提高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综合能力。
专题特约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马建光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军_混合战争_理论探析
美军“混合战争”理论探析陈航辉周柳佳刘杰*2007年1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中校弗兰克·霍夫曼在《21世纪的冲突:混合战争的兴起》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混合战争”理论,并认为“混合战争”理论最能反映当前及今后美军所处作战环境的特点。
该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受到美国军事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为美军官方所接受。
美军认为,按照传统或非传统、正规或非正规、高强度或低强度的标准来区分威胁已经无法体现安全环境的复杂性,美军正面临由常规军事能力、非常规军事能力、恐怖袭击以及犯罪活动交织而成的“混合威胁”。
相应地,未来战争也不再是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结合,是传统战争和非常规战争的混合体。
在反恐战争陷入困境以及国际安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混合战争”理论正逐渐成为美军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的战略指导思想。
一、“混合战争”理论的内涵最先提出“混合威胁”思想的是2005年版《美国国防战略》。
该战略指出:“未来,最有实力的对手可能会将破坏性能力与传统、非常规和灾难性作战样式结合使用。
”①同时,该战略强调在确保美国常规军事力量优势的同时增强美军的非常规战能力。
由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的2007年版《海洋安全协作战略》首次把“混合威胁”视为现代战争的特点,并指出:“通过创造性地运用低端和高端技术,非国家行为体、常规和非常规战术以及分散性计划和实施三者交织混合正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
”②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霍夫曼于2007年12月在《21世纪的冲突:混合战争的兴起》一书中率先提出了“混合战争”概念。
通过分析和比较“第四代战争”理论、“复合战争”理论和“超限战”理论,霍夫曼对“混合战争”的起源、发展和现实表现以及美军未来建设作了详细阐述。
“混合战争”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受到美国军事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在美军内部引起了激烈讨论。
近年来,该理论逐渐被美军所接受,并得到美军领导人的认可。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指出:“战争类型的界限正变得模糊,无法再井然有序地明确加以分类。
混合战争趋势分析报告
混合战争趋势分析报告混合战争是指将传统战争手段与非传统战争手段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同时对敌方进行攻击的一种战争形式。
在当今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混合战争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网络战成为混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领域。
通过网络攻击手段,敌方可以实施信息窃取、破坏电力系统、干扰金融市场等行动,从而在战争中产生巨大影响力。
网络战成为混合战争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各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挑战。
其次,非国家主体参与混合战争的趋势加强。
传统上,国家是主要的军事行动参与者,而在混合战争中,非国家主体如恐怖组织、私人武装力量等也成为主要威胁。
这些非国家主体利用非传统战争手段进行攻击,如自杀袭击、恐怖袭击、非法武装行动等,对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再次,信息战越来越重要。
信息战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战争手段,具有隐蔽性强、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已经渗透到混合战争的各个领域。
各国竞争在信息战领域加剧,通过传播虚假信息、煽动民众情绪、扭曲事实等手段,实现心理战和宣传战的目标。
信息战的发展使得舆论和公共意识形成了混合战争中的重要战场。
最后,战争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的空中、陆地、海上战争依然存在,但现代混合战争中还涌现出了新型的战争方式。
这包括无人机战、网络战、混编作战等。
各种战争方式的多样化,给各国的军事准备和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混合战争呈现出网络战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非国家主体参与趋势加强、信息战重要性增加以及战争方式多样化等趋势。
面对混合战争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军事技术研发,提升网络安全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形成综合施策的应对措施。
只有全面了解混合战争的趋势,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应对这一威胁。
谈谈你对20世纪21世纪战争的理解认识
谈谈你对20世纪21世纪战争的理解认识对于战争形态的分类与演进,技术似乎是一个特别简便和清晰的标识,于是有了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和智能化战争的说法。
在展望未来战争形态时,人们讨论更多的是各种无人作战平台、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的大量运用。
但是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是活生生的个体之间的冲突,而个体是不同的。
所以,未来战争到底怎么打,不仅取决于技术,更与个体的差异有关。
这就导致理论上的、实验室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之间的区别。
那么,21世纪的战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战争?早在2007年,美国军事专家霍夫曼就提出,现代战争的形态正在从传统的较为明晰的“大规模战争”或“小规模的非正规战争”向界限更加模糊、作战样式更为融合的形态发展。
混合战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是由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完成的。
2013年,格拉西莫夫在《科学在预测中的价值》一文中指出并督促俄罗斯使用一种军事、科技、媒体、政治和情报策略多管齐下的“混合战争”战术,以最少的成本动摇敌人的根基。
随后,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的两场行动被奉为混合战争的经典运用。
所谓混合战争,并不是指在一场战争中使用多种作战手段和战术,也不是指在一场战争中面临多个技战术水平差异很大的对手。
古往今来,每一场战争都以不同方式混合了多种要素和特质。
我们当下所强调的混合战争,重点在于融合与模糊。
所谓融合,或者是指对手在同一个战场空间使用了从高到低各种技术手段和从常规到非常规、包括恐怖袭击、网络战、舆论战、心理战等多种战术方法;或者强调综合运用一国政治经济军事技术传媒情报等领域的优势,对对手施加全方位的压力,以不战或小战达成国家的政治目的。
所谓模糊,是指战与非战状态、敌对与非敌对关系的不确定性。
总之,传统战争当中那种较为明确的作战对手、作战空间、作战样式、作战装备与混合战争形态下的复杂多变模棱两可形成鲜明对比。
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是战争形态转变的直接推手。
与冷战时期大国竞争与对抗主导了世界安全形势走向不同,21世纪的国际安全环境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复杂性,由此对战争形态带来了直接影响。
“混合战争”——俄罗斯新战略博弈手段
专 题“混合战争”——俄罗斯新战略博弈手段高 凯 赵 林“混合战争”是一种战争界限更加模糊、作战样式更趋融合的战争形态,与我国乔良将军提出的“超限战”概念类似,并逐渐发展为大国间地缘政治博弈的手段。
“混合战争”理论源于美国,成熟发展于俄罗斯,并作为俄罗斯反制美国的战略新手段焕发出勃勃生机。
由于美国逐步感到威胁,遂于2015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中正式将“混合战争”列为美军需重点应对的威胁样式。
美国在反思中提出“混合战争”理论在发生于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虽赢得了战场,但输掉了战争。
战争不仅大幅削弱了美国的力量,尤其是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大为受挫,更让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甚嚣尘上。
这让美国意识到,争取人心而非攻城略地才是赢得胜利的根本。
为此,美国在2005年版的《美国国防战略》最先提出“混合威胁”的思想:未来最有实力的对手可能会将破坏性能力与传统、非常规、灾难性作战样式结合使用。
2006年的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爆发了一场为期34天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以方约有120名军人死亡、40余名平民死亡,被击毁、击伤梅卡瓦坦克18辆;真主党方面约有500名军人死亡、近1200名平民死亡。
尽管以色列的伤亡远低于对方,但它标志着此前被主要发达国家军队奉为圭臬的“科索沃”行动模式的破产,即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科技武器,通过典型的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作战,仅靠大规模空袭作战就能达成战争目的,而且优势一方可接近实现战场零伤亡。
有鉴于此,2007年由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的《海洋安全协作战略》首次把“混合威胁”视为现代战争的新威胁形式,并提出:通过创造性地运用低端和高端技术,非国家行为体、常规和非常规战术、分散性计划和实施三者交织混合正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
同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方向发展,其核心要义是“乱中取利”,主要目的是争夺人心,讲的是以巧取胜。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战争”:战争演进的新形态特邀嘉宾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王宝付少将作者:王宝付《光明日报》(2016年04月06日11版)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及信息等综合手段,成功地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
俄罗斯主动出击、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但却兵未血刃。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除了挥舞制裁大棒之外显得束手无策。
近一段时间,西方国际问题专家通过研究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等战例认为,俄罗斯对西方打的是“混合战争”。
法国《费加罗报》的文章指出,虽然北约在常规军事力量上对俄罗斯占据明显优势,但因缺少应对“混合战争”的理论与实践,陷入了被动。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提出警告,“混合战争”已经登上战争舞台,北约如果找不到有效的应对之策,西方的根基将会受到动摇。
该报告把“混合战争”称之为“第三类冲突”,认为如果西方在这类冲突面前一次次失利,今后可能会引来更多的效仿者。
因此,研究“混合战争”的理论与实践,已刻不容缓。
其实,“混合战争”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更不是什么全新的理论。
早在2005年,美国海军中将詹姆斯·马蒂斯和军事学者弗兰克·霍夫曼就在美国《海军杂志》上撰文,提出“混合战争”的理论。
2007年,霍夫曼撰写的《21世纪冲突:混合战争的兴起》一书,对“混合战争”进行了系统探讨。
基于对全球化和技术扩散等因素的分析,他认为现代战争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即从传统的“大规模正规战争”或“小规模的非正规战争”向界限更加模糊、作战样式更为融合的形态发展。
“混合战争”的表现形态复杂、作战行动模糊,需要统筹国家战略资源和手段,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应对。
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为了实现收回克里米亚半岛的目标,采取多种威慑与战略欺骗措施,同时快速前出部署特种作战部队,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展开大规模的心理战和舆论战,赢得先机之利。
俄罗斯在危机中采取的这些措施,让西方感受到这是一种让人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和应对的“新型冲突”,对于以协商一致为基础的北约决策体制来说感到无能为力。
笔者认为,“混合战争”的出现并不是某些西方战略专家发明的专利,而是国际安全形势和战争形态演变的必然结果。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局部战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四代战争”“复合战争”“新型战争”“非三位一体战争”等理论层出不穷,包括中国学者提出的“超限战”等理论,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混合战争”的基本特征。
混合战争理论适用于弱势一方对优势一方的不对称作战。
在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如果对这种“混合威胁”认识不足或准备不够,很容易陷入被动。
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来看,“混合战争”特征日益明显,因此引起西方包括俄罗斯军事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混合战争”登场源于安全威胁的复杂性现代的一些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为什么会呈现越来越明显的“混合”特征,从根本上讲源于国家安全威胁的混合性和现代技术的发展。
全球化和技术扩散是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化的根本原因。
全球化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及文化交流和融合,也加深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分化和不平衡,利益关系更加复杂,进而导致国家之间或一国内部矛盾冲突的加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推动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提高,客观上为冲突各方实施不对称作战提供了条件。
在乌克兰、利比亚、叙利亚等危机中,有关冲突各方无不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甚至通过开发计算机游戏,进行激烈的信息对抗和舆论战。
一些非政府组织包括宗教极端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利用网络招募支持者,煽动同情者或者恐吓对手。
在现代战争中,力量上处于劣势的一方通过选择“混合战争”是战胜力量优势一方的重要途径。
美国前陆军参谋长乔治·凯西认为,混合战争包括使用常规军事能力、非正规军事力量,以及网络攻击甚至犯罪活动等手段,应对的难度空前增大。
弱势一方采取混合的战争手段和方法,可能给处于战略优势的一方造成难以应付的局面。
但是,“混合战争”并没有改变战争的一般规律,只是丰富了现代战争的内涵。
在安全威胁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战争往往从危机爆发之初就需要动用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综合应对,既要重视传统战略资源和手段的运用,又要重视信息、网络等非传统手段的运用。
军事行动既要重视实战,又要重视威慑胁迫造势。
美国驻欧洲陆军司令本·霍奇斯评述乌克兰危机时指出,“俄罗斯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目的在于设立模棱两可、给那些对此不愿意相信的人一个借口,或者是制造足够多的不确定因素,以便让北约的各种回应显得缓慢、滞后或犹豫不决”。
“混合战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体现安全威胁复杂性的另一表现是战争主体的多元性。
“混合战争”的主体往往是既有国家又有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参与,近期在中东地区发生的几场冲突几乎都是如此。
叙利亚内战和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除了当事国之外,有数十个国家直接参战,同时也有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体。
这些非国家行为体,有代表特定族群利益的武装力量,也有教派色彩浓厚的政治势力;有相对温和的宗教组织,更有恐怖极端组织。
形形色色的国家行为体与外部势力相联系,在冲突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非国家行为体并不按传统的战争规则出牌,甚至不接受国际准则的约束。
解决如此复杂的安全问题,需要关注到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否则就可能陷入被动。
“混合战争”使军事力量的运用面临新挑战“混合战争”为现代战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涵,使现代战争出现新特点。
“混合战争”到底该怎么打?不仅是一个军事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安全问题。
首先,对安全威胁的“综合性”要有清醒认识。
冷战后,大国的安全战略竞相调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和不确定性。
俄罗斯认为,由于美国推动北约东扩,建立太空优势,部署反导系统,发展“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等,使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环境变得复杂严峻。
基于安全形势的新变化,俄罗斯对国家安全体制和军事指挥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更加权威的国家安全决策体制,提高了宏观战略决策效率,在应对近期几场冲突中看到了效果。
其次,注重提高国家安全的综合决策能力。
“混合战争”的出现,是对国家综合战略决策、战略资源统筹、战略手段综合运用能力的重大考验。
俄罗斯之所以在应对重大安全危机中展示出较高的决策效率,并不是因为建立了国家指挥中心,而是得益于国家安全决策体制和国防指挥体制改革的成功。
在西方的强大优势面前,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战争决策系统能够高速运转,还得益于内部掣肘因素比较少。
普京总统决定出兵叙利亚,国家杜马立即授权,数小时后俄军即开始空袭行动,而此时普京总统还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
相比之下,由28个成员国组成的北约,各成员国利益关切不同,决策程序复杂,应对危机的决策效率比较低,虽有力量上的优势却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再次,重视研究“混合战争”的制胜机理。
不同时代、不同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有不同的制胜机理。
“混合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是一个什么关系?它不是对信息化战争的否定,而是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和补充。
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化战争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对战争特征的定性,而“混合战争”是对战争复杂形态发展的一种描述。
“混合战争”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这样的战争到底怎么打?从国家安全战略层面来看,最重要的是统筹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运用,提高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综合能力,这是应对“混合战争”威胁的根本之道。
最后,要重视技术对战争形态演变带来的深刻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一些传统的作战规则。
在“混合战争”中,处于优势的一方有时弱点比劣势一方暴露得更充分、更明显。
劣势一方通过采取非对称作战行动,可能把自身的能量成倍放大,这是“混合战争”中常见的现象。
正因为如此,美国高度重视对“混合战争”的研究。
但是,从叙利亚和乌克兰危机中可以看出,美国并没有做好打赢混合战争的准备。
相反,俄军在应对这几次危机中,采用综合应对措施,高效率地调动国家战略资源,给美国等西方大国制造了一系列难题。
北约研究人员在总结乌克兰危机的经验教训时提出,北约未来必须加大投入发展战略情报侦察监视和精确打击能力,提高陆海空军快速部署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战略情报对抗能力和开展舆论战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应对“混合战争”威胁。
“混合战争”把常规作战、非正规作战、反恐怖袭击和反武装暴乱、心理战等攻防行动融合在一起,将现代条件下的电子战、信息战和网络战融合在一起。
在近期几场国际危机中,俄罗斯都是在美国严密的战略监视之下,以突然隐蔽的行动快速调动部署部队。
在乌克兰危机中,俄军特种作战部队在电子战、信息战、网络战的配合下,先期控制克里米亚半岛,造成有利的战略态势,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那些身着迷彩服、没有佩戴任何标志的俄军特种兵出现在克里米亚大街上时,西方战略情报机构仍以怀疑的目光将其称为“小绿人”。
恰恰是这些在关键的时间地点以出其不意方式出现的“小绿人”,迅速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要点,不但做好了打的准备,更关键的是有了抢先一步的行动,实际上避免了可能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突出特点是问题复杂,挑战多元,内外安全矛盾相互交织,陆海方向威胁同时存在,历史与现实矛盾叠加在一起。
国家安全既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也包括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核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不同领域的安全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因此,要实现国家总体安全目标,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和周边安全形势的变化,关注研究现代战争的发展演变,通过提高国家安全决策效率,深化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完善军队力量结构,以迎接“混合战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