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报道的热点问题、核心问题来确定选题及其角度 如《有病不能乱投医》(2002.10.29《体坛周报》)
(三)确定选题的范围
不同的评论,其选题的范围也不尽一致 选题范围的确定,与所选择的具体评论形式
有关 评论的论述范围主要是由内容来决定的
1、论述范围相对广泛的选题
一般涉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旬、重要决定、重 要部署,或其他比较重大的问题
从总体方面对评论对象的意义、重要性等方面 问题进行阐述和评价,涵盖面宽,篇幅也相对 较长
一般以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形式出现
如《中国的小康之路) (2002.11.1I《人民 日报》
❖ “小康,是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是广 大人民的生活梦想,是文明古国的千年追 求G但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难因的小康梦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成为现实。 二十世纪末, 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
❖ 解释三:有报道说:“现在难免出现敲错字的情况,如果适当收取费用, 也会增加职工的责任心。”救错字、不负责,是职工的素质问题,是单位 的制度问题、管理问题,跟顾客交不交费何干?或许也有关系,那就是收 费收多了,职工工资奖金就能多发.工资奖金拿多了,那就要讲讲良心, 别把字敲错。但是,不要忘了,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拿5000元月收入的 员工照样会把你的字“敲错”,其敲错率决不会比一个拿1000元但受严格 管理制度制约的员工低。
(四)把握选题的方法
❖ 1、分开轻重,抓主要害
如何从对象中找出主要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评论 的问题
抓住评论意义大的方面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可以将一个问题谈深谈透 如
❖ 《中国青年报》登载评论《给民生计才是“治本”》(2001年6月19日)
❖ 矿山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小煤矿,根本原因是其不具备安全生产的 基本条件。安全保障先天不足, 隔三岔五死人是必然的。对于这一点, 矿主、地方官和属地的安全监察部门都心知肚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关键是有利可图也。
❖ 对矿主而言,省略掉安全保障的大笔投入,所产煤的价格就有足够 的市场竞争力。站在某些地方官的立场,遍地开花的小煤矿,每一个都 是一个固定的税源。至于死人,只要不撞在“枪口”上,花两个小时就 可摆平。即使死人大多,还可使用欺上瞒下的绝招。
❖
市场中人都是“经济人”。到小煤矿挖煤,劳动强度大、安全无保
障,弄不好还得搭上命一条。这些利害关系,挖煤人不是不知道。关键
要选择那些有评论价值、有指导意义,属于广 大社会公众关心瞩目的焦点问题等发表评论, 表达观点
有无针对性的总体衡量标准:是否能产生社会 效应,能否产生较强的舆论指导作用,是否具 有现实意义
如何体现和增强针对性
争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针对重要事件、大 是大非问题立论
针砭时弊,对症下药:针对社会弊端立论 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立论。如 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进行说理引导
❖ 解释二:有报道说: “有些用户往往为了几个宇的留言一改再改,使 原木一两分钟就可以办妥的业务,耗时大大增加,影响了邮政部门的工作 效率,也浪费了其他用户的时间,而当留言收费之后这样的情况有望减 少。”这个理由让我这个难得一笑的人也忍不住笑了出来。用户在宙外写 留言改留言怎么会影响宙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如果能,我在窗外 写留言花上8小时.你岂不是在窗内一天都无法工作了?就算“写留言改留 言影响了邮政部门的工作效率”,那么.相信收费之后.顾客为了省字, 会花更多的时间写留言改留言,岂不是更影响了邮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也 浪费了其他用户的时间?
(一)立论是选题的进一步深入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立论常常不是一次性完成 立论会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
选题趋同,立论角度各异 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 评论文章,篇幅有限,评论者只能够选择某一个角度来 评论 使自己的文章具有鲜明的个性 是受众的需要
选题趋同,立论对立 是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的表现,也是人们在认识 事物上存公差别的体现 是媒体宣传的需要
的问题是,“种地不来钱,做生意缺本钱,老婆孩子要养,明知井下要
吃人,也得往里‘跳’。”
❖
生存环境决定人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靠矿吃矿的地方往往
都是人多地薄、缺少工业基础的贫因县和山区县。别的啥也没有,好歹
地下还有点“乌金”可以利用。此时,挖煤换钱于地方政府、于百姓都
是脱贫致富的惟一选择。只消地方上稍开政策口子, “群众运动”不
❖ 《是谁让老百姓在吃高价药》
(五)注意选题的视角
❖ 选题视角,是指评论者面对广阔的社会现实, 结合媒体宣传的需要,选题时特别关注的问 题角度或方面
❖ 应重点考虑
❖ 1、倾向性问题
新闻具有舆论引导作用,新闻评论的倾向性往往 举足轻重,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及社会 发展都可能产生影响
如《中国青年报》登载的评论《王海们还不能走》 (2002年7月18日, 鲁宁文)
❖ 邮政汇款涉及千家万户,如果现在汇款仍然是邮政的垄断业务,那么,此 刻我们在这里讨论收费不收费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就在于,近年来各银行 纷纷携电子汇兑的技术优势,开始与邮政争拾汇款市场,垄断的肥硕果实 邮政已经吃不成了。在此情况下,邮政管理部门的确需要多一点将来的市 场经济意识。如果“附言费”是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使然,那就 大大方方地收好了,千吗还要七解释八解释,既要收费,又要立牌坊?
(二)选题的根据
解决选题究竟该把握什么原则,侧重于具体操作 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党和政府的
大政方针选题。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是广大党员和亿万 人民的心声——“三个代表”是治国指南》 (2002.11.12) 2、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选 题。如《阿房官应该重建吗?》(1995.3.29《文 汇报》) 3、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
如《滴血的斧头不是诗》
2、立足全部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论点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全部材料
不单指某一事件或某一新闻报道的全部材料,而且也包 括与此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现实的其他材料
对材料的占有是多多益善,为立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面分析
就是要从事物的多个方面、各个角度去探求它,认识它, 发掘它
❖ 2、薄弱环节的问题
新闻评论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社会精 神文明发展的任务
及时地予以指出并进行深入地分析论述,有利于帮助人 们深刻地认识、正确地把握存在的问题,对现实生活及 实际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如《华商报》的《别让好事串了味》(2002年11月18日评 论员文章),针对城管人员打白条强迫东大街商户购买 “见义勇为”明信片一事,评论本身有着普遍的指导意 义
❖ 论题相对集中,针对性强,便于评论者深刻论述 ❖ 落实到具体的实处 ❖如
❖ 《光明日报》的《孤独的雏雁能飞多远》 (2003年1月4日,俞国良文)一文,就是从某 一具体的点入手,强调了离婚家庭的孩子心 灵上的孤独与受到的伤害,呼吁已经离异的 父母双方应该更多地给孩子关爱与温暖,同 时呼吁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给予离婚家庭的孩 子以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事、现象、观念等
常常由一点说开去,以小见大 一般以短评、小评论、杂谈、编者按语等形式
出现
如
❖ 2002年12月9日《华商报》的《抓阄也是民主 吗?》
❖ 如果抓阄“最能体现民主、平等和机会均等。 那么民主建设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农村的 基层民主建设不用费劲地搞选举了,谁当村长 抓阉好了;各级官员的升与降,也用不着考察 他的政绩和能力7,可以抓阄决定……然而这样 做可行吗?公平吗?抓阉只不过是一种过于筒单 的工作方法而已,虽然它貌似民主井在实际生 活和工作中经常被人采用,但是这样的民主形 式实在不值得大加赞扬。
评论的中心论点的位置并不固定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但是围绕中心论点则可以有多
个分论点
如何确立评论的中心论点
1、论点源于对现实的思考
评论者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论点的过 程,就是依靠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及其所形成 的世界、价值观,对社 会现实中的某种事物、 现象、观念、行为进行评价,并发表意见、表 达观点、表明立场的过程
必号召。而一旦经济与“运动”沾上迫, “散、乱、滥”等国人发展
经济中的痼疾几乎无可避免。于是,本该融合兼顾的国家利益、地方利
益、百姓利益以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就变得支离破碎。
❖ 主要矛盾是政府禁止令的后面没有解决挖煤人的生计问题。“本来杞人 忧天,思来想去办法只有一条: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设法分期分 批解决矿区周边群众的温饱。饯从哪里来?少铺大草坪、少建大广场、 少盖豪华的标志性建筑……最后再堵住官儿们的‘嘴’。仅此,足矣!”
新闻评论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追踪社会现实,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发表意见,表明立场
能够提醒人们注意,既起到舆论指导作用,又有 明确发展方向,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二、立论的基本要求
所谓立论,是评论者确立要表达的观点、立 场,是指评论者对所要评论的现象或问题提 出自己的看法,表明白己的意见,也就是确 定评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题
小康水平。这是申华民族发展史上无与伦 比的重大事件。”
2、论述范围适中的选题
切入角度相对具体。一般针对社会生活某一领 域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
选题角度相对集中,有利于问题的深入
一般使用评论员文章、短评、专栏评论等具体 评论类型
3、论述范围较小的选题
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作为评论对象 论述范围相对较小,Biblioteka Baidu论对象一般是具体的人、
充分认识蕴涵其中的复杂性,力求挖掘出事物的本质 深入分析:鲜明、深刻、新颖的认识来源于对材料的充
分占有及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挖掘之中
3、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
写作的思想基础 保证观点的正确性和充分的说服力 决定着立论的方向,也决定着立论的成败
(三)立论的基本要求
1、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何为选题:
写作之前对所要评论的人、事、物、现象等进行选择, 是对评论的对象及内容范围的确定。
即选择和确定所要评论的问题 选题确定了,评论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选题与立论的关系
立论常常伴随着选题而进行 选题在先,立论在后 选题决定评论针对某方面问题进行分析说理,立论解决
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理论的 赞誉效果
❖ 《汇款附言收费的“牌坊”》(2002,中国青年报)
❖ 解释一:据报道,广州节邮政局有关人士表示,国家邮政局正是出于对用 户负责才会暂时取消收取留言附加费的计划, “其实收费的目的并不在 于增如收入。”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解释:一年有上亿元的进账.却不是收 费的目的和初柬。
对这一问题所持有的立场、观点、态度等 选题是奠定基础,立论是建立选题基础之上
一、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 二、立论的基本要求 三、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
一、选题的根据
(一)选题的来源
来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自人们对现实生 活的思考
来源于上级的决定和精神 个人从现实生活中选题、从新闻报道中选题
❖ 2、大题化小,分而论之
将一个大问题分为苦干个方面、若干个问题,分 篇写出,分次发表,使得各篇文章之间既相互独 立又相互关联。
即“连评”或系列评论
各篇的立意与主题相对独立,侧重点与选材也各 具特点
❖ 3、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 控制评论的篇幅
❖ 对重大问题或重要事件的评论,可以选取其中的一 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评论
(二)新闻评论论点的形成和提炼
论点是可以由一个表示判断的主题句来表达的。可 以出现在标题中,也可以出现在正文中
在篇幅较长的评论中,尤其是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般会在标题将中心论点表达出来。如《依法治国, 严惩邪教》、《建筑民工持证上岗亟须规范》
对于篇幅较短的评论.如短评、杂谈等,有相当一 部分并不在标题中显示出中心论点,只表明所评论 问题的方向。如《重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再说行业打假》、《再说“偷一罚十”》
❖ 3、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现实中有一些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 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也 是现实生活、工作当中的一些焦点问题
❖ 4、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
新闻评论应该予以关注的对象。其中相当的比例 属于重要的新闻人物和重大的有影响的新闻事件
❖ 5、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确定选题的范围
不同的评论,其选题的范围也不尽一致 选题范围的确定,与所选择的具体评论形式
有关 评论的论述范围主要是由内容来决定的
1、论述范围相对广泛的选题
一般涉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旬、重要决定、重 要部署,或其他比较重大的问题
从总体方面对评论对象的意义、重要性等方面 问题进行阐述和评价,涵盖面宽,篇幅也相对 较长
一般以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形式出现
如《中国的小康之路) (2002.11.1I《人民 日报》
❖ “小康,是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是广 大人民的生活梦想,是文明古国的千年追 求G但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难因的小康梦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成为现实。 二十世纪末, 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
❖ 解释三:有报道说:“现在难免出现敲错字的情况,如果适当收取费用, 也会增加职工的责任心。”救错字、不负责,是职工的素质问题,是单位 的制度问题、管理问题,跟顾客交不交费何干?或许也有关系,那就是收 费收多了,职工工资奖金就能多发.工资奖金拿多了,那就要讲讲良心, 别把字敲错。但是,不要忘了,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拿5000元月收入的 员工照样会把你的字“敲错”,其敲错率决不会比一个拿1000元但受严格 管理制度制约的员工低。
(四)把握选题的方法
❖ 1、分开轻重,抓主要害
如何从对象中找出主要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评论 的问题
抓住评论意义大的方面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可以将一个问题谈深谈透 如
❖ 《中国青年报》登载评论《给民生计才是“治本”》(2001年6月19日)
❖ 矿山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小煤矿,根本原因是其不具备安全生产的 基本条件。安全保障先天不足, 隔三岔五死人是必然的。对于这一点, 矿主、地方官和属地的安全监察部门都心知肚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关键是有利可图也。
❖ 对矿主而言,省略掉安全保障的大笔投入,所产煤的价格就有足够 的市场竞争力。站在某些地方官的立场,遍地开花的小煤矿,每一个都 是一个固定的税源。至于死人,只要不撞在“枪口”上,花两个小时就 可摆平。即使死人大多,还可使用欺上瞒下的绝招。
❖
市场中人都是“经济人”。到小煤矿挖煤,劳动强度大、安全无保
障,弄不好还得搭上命一条。这些利害关系,挖煤人不是不知道。关键
要选择那些有评论价值、有指导意义,属于广 大社会公众关心瞩目的焦点问题等发表评论, 表达观点
有无针对性的总体衡量标准:是否能产生社会 效应,能否产生较强的舆论指导作用,是否具 有现实意义
如何体现和增强针对性
争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针对重要事件、大 是大非问题立论
针砭时弊,对症下药:针对社会弊端立论 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立论。如 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进行说理引导
❖ 解释二:有报道说: “有些用户往往为了几个宇的留言一改再改,使 原木一两分钟就可以办妥的业务,耗时大大增加,影响了邮政部门的工作 效率,也浪费了其他用户的时间,而当留言收费之后这样的情况有望减 少。”这个理由让我这个难得一笑的人也忍不住笑了出来。用户在宙外写 留言改留言怎么会影响宙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如果能,我在窗外 写留言花上8小时.你岂不是在窗内一天都无法工作了?就算“写留言改留 言影响了邮政部门的工作效率”,那么.相信收费之后.顾客为了省字, 会花更多的时间写留言改留言,岂不是更影响了邮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也 浪费了其他用户的时间?
(一)立论是选题的进一步深入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立论常常不是一次性完成 立论会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
选题趋同,立论角度各异 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 评论文章,篇幅有限,评论者只能够选择某一个角度来 评论 使自己的文章具有鲜明的个性 是受众的需要
选题趋同,立论对立 是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的表现,也是人们在认识 事物上存公差别的体现 是媒体宣传的需要
的问题是,“种地不来钱,做生意缺本钱,老婆孩子要养,明知井下要
吃人,也得往里‘跳’。”
❖
生存环境决定人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靠矿吃矿的地方往往
都是人多地薄、缺少工业基础的贫因县和山区县。别的啥也没有,好歹
地下还有点“乌金”可以利用。此时,挖煤换钱于地方政府、于百姓都
是脱贫致富的惟一选择。只消地方上稍开政策口子, “群众运动”不
❖ 《是谁让老百姓在吃高价药》
(五)注意选题的视角
❖ 选题视角,是指评论者面对广阔的社会现实, 结合媒体宣传的需要,选题时特别关注的问 题角度或方面
❖ 应重点考虑
❖ 1、倾向性问题
新闻具有舆论引导作用,新闻评论的倾向性往往 举足轻重,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及社会 发展都可能产生影响
如《中国青年报》登载的评论《王海们还不能走》 (2002年7月18日, 鲁宁文)
❖ 邮政汇款涉及千家万户,如果现在汇款仍然是邮政的垄断业务,那么,此 刻我们在这里讨论收费不收费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就在于,近年来各银行 纷纷携电子汇兑的技术优势,开始与邮政争拾汇款市场,垄断的肥硕果实 邮政已经吃不成了。在此情况下,邮政管理部门的确需要多一点将来的市 场经济意识。如果“附言费”是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使然,那就 大大方方地收好了,千吗还要七解释八解释,既要收费,又要立牌坊?
(二)选题的根据
解决选题究竟该把握什么原则,侧重于具体操作 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党和政府的
大政方针选题。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是广大党员和亿万 人民的心声——“三个代表”是治国指南》 (2002.11.12) 2、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选 题。如《阿房官应该重建吗?》(1995.3.29《文 汇报》) 3、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
如《滴血的斧头不是诗》
2、立足全部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论点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全部材料
不单指某一事件或某一新闻报道的全部材料,而且也包 括与此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现实的其他材料
对材料的占有是多多益善,为立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面分析
就是要从事物的多个方面、各个角度去探求它,认识它, 发掘它
❖ 2、薄弱环节的问题
新闻评论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社会精 神文明发展的任务
及时地予以指出并进行深入地分析论述,有利于帮助人 们深刻地认识、正确地把握存在的问题,对现实生活及 实际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如《华商报》的《别让好事串了味》(2002年11月18日评 论员文章),针对城管人员打白条强迫东大街商户购买 “见义勇为”明信片一事,评论本身有着普遍的指导意 义
❖ 论题相对集中,针对性强,便于评论者深刻论述 ❖ 落实到具体的实处 ❖如
❖ 《光明日报》的《孤独的雏雁能飞多远》 (2003年1月4日,俞国良文)一文,就是从某 一具体的点入手,强调了离婚家庭的孩子心 灵上的孤独与受到的伤害,呼吁已经离异的 父母双方应该更多地给孩子关爱与温暖,同 时呼吁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给予离婚家庭的孩 子以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事、现象、观念等
常常由一点说开去,以小见大 一般以短评、小评论、杂谈、编者按语等形式
出现
如
❖ 2002年12月9日《华商报》的《抓阄也是民主 吗?》
❖ 如果抓阄“最能体现民主、平等和机会均等。 那么民主建设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农村的 基层民主建设不用费劲地搞选举了,谁当村长 抓阉好了;各级官员的升与降,也用不着考察 他的政绩和能力7,可以抓阄决定……然而这样 做可行吗?公平吗?抓阉只不过是一种过于筒单 的工作方法而已,虽然它貌似民主井在实际生 活和工作中经常被人采用,但是这样的民主形 式实在不值得大加赞扬。
评论的中心论点的位置并不固定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但是围绕中心论点则可以有多
个分论点
如何确立评论的中心论点
1、论点源于对现实的思考
评论者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论点的过 程,就是依靠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及其所形成 的世界、价值观,对社 会现实中的某种事物、 现象、观念、行为进行评价,并发表意见、表 达观点、表明立场的过程
必号召。而一旦经济与“运动”沾上迫, “散、乱、滥”等国人发展
经济中的痼疾几乎无可避免。于是,本该融合兼顾的国家利益、地方利
益、百姓利益以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就变得支离破碎。
❖ 主要矛盾是政府禁止令的后面没有解决挖煤人的生计问题。“本来杞人 忧天,思来想去办法只有一条: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设法分期分 批解决矿区周边群众的温饱。饯从哪里来?少铺大草坪、少建大广场、 少盖豪华的标志性建筑……最后再堵住官儿们的‘嘴’。仅此,足矣!”
新闻评论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追踪社会现实,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发表意见,表明立场
能够提醒人们注意,既起到舆论指导作用,又有 明确发展方向,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二、立论的基本要求
所谓立论,是评论者确立要表达的观点、立 场,是指评论者对所要评论的现象或问题提 出自己的看法,表明白己的意见,也就是确 定评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题
小康水平。这是申华民族发展史上无与伦 比的重大事件。”
2、论述范围适中的选题
切入角度相对具体。一般针对社会生活某一领 域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
选题角度相对集中,有利于问题的深入
一般使用评论员文章、短评、专栏评论等具体 评论类型
3、论述范围较小的选题
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作为评论对象 论述范围相对较小,Biblioteka Baidu论对象一般是具体的人、
充分认识蕴涵其中的复杂性,力求挖掘出事物的本质 深入分析:鲜明、深刻、新颖的认识来源于对材料的充
分占有及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挖掘之中
3、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
写作的思想基础 保证观点的正确性和充分的说服力 决定着立论的方向,也决定着立论的成败
(三)立论的基本要求
1、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何为选题:
写作之前对所要评论的人、事、物、现象等进行选择, 是对评论的对象及内容范围的确定。
即选择和确定所要评论的问题 选题确定了,评论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选题与立论的关系
立论常常伴随着选题而进行 选题在先,立论在后 选题决定评论针对某方面问题进行分析说理,立论解决
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理论的 赞誉效果
❖ 《汇款附言收费的“牌坊”》(2002,中国青年报)
❖ 解释一:据报道,广州节邮政局有关人士表示,国家邮政局正是出于对用 户负责才会暂时取消收取留言附加费的计划, “其实收费的目的并不在 于增如收入。”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解释:一年有上亿元的进账.却不是收 费的目的和初柬。
对这一问题所持有的立场、观点、态度等 选题是奠定基础,立论是建立选题基础之上
一、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 二、立论的基本要求 三、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
一、选题的根据
(一)选题的来源
来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自人们对现实生 活的思考
来源于上级的决定和精神 个人从现实生活中选题、从新闻报道中选题
❖ 2、大题化小,分而论之
将一个大问题分为苦干个方面、若干个问题,分 篇写出,分次发表,使得各篇文章之间既相互独 立又相互关联。
即“连评”或系列评论
各篇的立意与主题相对独立,侧重点与选材也各 具特点
❖ 3、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 控制评论的篇幅
❖ 对重大问题或重要事件的评论,可以选取其中的一 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评论
(二)新闻评论论点的形成和提炼
论点是可以由一个表示判断的主题句来表达的。可 以出现在标题中,也可以出现在正文中
在篇幅较长的评论中,尤其是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般会在标题将中心论点表达出来。如《依法治国, 严惩邪教》、《建筑民工持证上岗亟须规范》
对于篇幅较短的评论.如短评、杂谈等,有相当一 部分并不在标题中显示出中心论点,只表明所评论 问题的方向。如《重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再说行业打假》、《再说“偷一罚十”》
❖ 3、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现实中有一些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 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也 是现实生活、工作当中的一些焦点问题
❖ 4、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
新闻评论应该予以关注的对象。其中相当的比例 属于重要的新闻人物和重大的有影响的新闻事件
❖ 5、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