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结构设计》课后答案第3章

《飞行器结构设计》课后答案第3章
《飞行器结构设计》课后答案第3章

飞机结构设计第三章习题解答

一、 一双粱机翼,外翼传到2#肋剖面处的总体内力分别力剪力Q =100 kN(作用在刚心上),

弯矩M=5×l03 Kn ·m 、扭矩M t = 30 kN ·m 。已知前、后粱的平均剖面抗弯刚度为EI 前=1010kN ·mm 2、

EI 后=2×1010kN ·mm 2;前、后闭室平均剖面抗扭刚度为K t 前=5×108 kN ·mm 2,K t 后=109 kN ·mm 2。 求:

(1)当L 前=L 后=1500 mm 时,Q 、M 、M t 在2#肋剖面如何分配(题图3.2(a))? (2)当L 前=3000 mm 、L 后=1500 mm 时,Q 、M 、M t 在此剖面又如何分配(题图

3.2(b))?(计算扭矩分配时,假设不考虑前、后闭室之间和1#肋对前闭室的影响)。

1.

L 前=L 后

(1) Q 的分配 K=2

2EJ

L

L 前=L

后 ∴ 只与2EJ 有关

Q 1=112K Q K K += 122EJ L [22L (121EJ EJ +)]Q = 112EJ Q EJ EJ + = 1

12Q + = 0.333Q

= 3330kg = 33.3KN Q 2= 6670kg = 66.7KN

(2) M 的分配 K=KJ

L ∴ 关系式仍同上 1M = 0.333?5?105 = 1666.7 KN m

M 2= 0.667?5?105 = 3335 KN m

(3) M t 的分配

M t1= 5510t

M += 0.333?3?103 = 0.999?103 kg.m = 10 KN m M t2 = 0.667?3?103 = 2.001?103 kg.m = 20 KNm

2.

L 前

=3000 mm

L 后=1500 mm

(1) Q 的分配 K=2

2EJ L

K 1= 2?

()

12

2

103000= 2?12

6

10910

?=2

9?106 = 2?106?0.111

K 2= 2?()12

2

101500= 2?29?106 = 22

2.25??106 = 2?106?0.889

K 1+ K 2 = 2?106 ( 19 +1

2.25) = 2?106 ( 0.111 +0.889) = 1?2?106

∴ Q 1= 0.111?10000 = 1110kg = 11.1KN Q 2= 8890kg = 88.9KN

(2) M 的分配 K 1 = KJ L = 12

103000 = 0.333?109

K 1 = 12

101500Q ? = 1.333?109 K 1+ K 2 = 1.666?109

1M = 0.333

1.666?5?105 = 0.1999?5?105 = 0.2?5?105 = 105 kg m = 1000 KN m

2M = 4?105 kg m = 4000 KN m

(3) M t 的分配

K 1=10

5103000?=1.667?107 K 2=1010101500?=6.667?107 K 1+ K 2 = 8.334?107

M t1 = 1.667

8.334?3?103 = 0.2?3?103 = 0.6?103 kg.m = 6 KN m

M t2 = 6.667

8.334?3?103 = 0.8?3?103 = 2.4?103 kg.m = 24 KN m

二. 题图3.3所示两机翼,(a)为单块式,且双梁通过机身,而长桁在机身侧边切断;(b)为单

块式,整个受力翼箱通过机身。请画出两种情况下a—a、b—b段长桁的内力图,并筒要说明

何以如此分布?

三. 请画出以下各指定翼肋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题图3.4)。

(1) 薄蒙皮双粱式机翼,I肋在气动载荷作用下:(a)前、后缘未略去,(b)若略去前、后缘的

气动载荷和结构。

(2) 该机翼前粱转折处的Ⅱ助在传递总体弯矩M时所受的裁荷,画出其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a)剖面筒化为矩形;(b)剖面上、下为曲线。

(3) 薄蒙皮双梁式机翼,Ⅲ肋后缘受有Y向集中力P。

(4) 机翼外段为双梁式,内侧为三梁式,Ⅳ肋位于结构布置变化处,画出传总体力时,该肋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两闭室对称,此时q1

t=

2

2

2

t

M

B

H

= 2

t

M

BH= 2t q

(1)若δ不变,只是两闭室面积不同,则q仍相同,扭矩引起的剪力与弯矩同上;但刚

心位置可能变

动,所以多一个扭矩

(2)若δ不同,也会引起两闭室扭刚不同,则在分析M t 时,就会出现Q,M内力。

(5) 薄蒙皮双梁式机翼v肋后梁上作用有集中力P y,求该肋受P y力时的平衡图和内力图(假设

前、后粱弯曲刚度相等)。

若前后梁对称

右支点:

1

2P

y

+ 2

t

M H

BH=

1

2P

y

+

2

2

y

B

P

H

BH=

1

2P

y

+

1

4P

y

=

3

4P

y

若前后梁不对称,例如前梁刚度为后梁的2倍,刚心在2/3B处,则M t = Py*2/3*B

q t =

2

B Py

3

2BH=

1

3H P

y

∴P y-

1Py

Py+

33

??

??

??=

1

Py

3

M :

1

Py

3?X-

1

3H P

y

?X?H = 0

(6) 薄蒙皮双粱式机翼Ⅵ肋上C点处受有集中力P x时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M =X P 4B ?H ?X+X

P 4B ?H ?X

t M = 2X P 4B ?H ?2B +2X

P 4B ?H ?ΔX - P X 2H ?ΔX

四 请画出题图3.5所示各机翼结构中所指定肋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1) 长桁在机身对称轴处对接的双梁单块式后掠翼,I 肋在传递总体力弯矩的过程中所受的载

荷,并画出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解:传M 时I 的力矩图

42*2,24t

t

M M

BH BH BH

M q

q =

==

在3B 处: **

**

3322*3

0.33t t B B M H H M BH

M BH M q q --=-=-

突变处: 2 1.330.67M M M -=

在2B

处: 22***22

220M B

M H BH M M -

=-=

如果认为已扩散成水平剪流则:

∴此M 值很小(两种方法都可以)。

(2) (a) 请画出Ⅱ肋在局部气动载荷下的力平衡团和内力图

(a )∏号肋(单块式普通肋)

(b) 请画出中央翼在作用有反对称总体弯矩时,Ⅲ肋、Ⅳ肋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设左右

机翼通过中央翼连成整体,并在A、B、C、D四点与机身铰接,接头在机翼前、后墙腹板上。

III肋和IV肋的分析

(3) 机翼外段为双梁单块式,内侧改为双梁式,画出结构型式交换处的v肋在传递总体力M、

Q、M t时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传M时:

M时也不起作用。

传Q时不起作用;传t

(4)多墙式机翼在根部用两个固接接头与机身相连,请画出侧肋Ⅵ在传递总体内力的剪力Q时,

其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5) 画出图示三梁式后掠翼侧肋Ⅶ在传递总体弯矩时,其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如果结构弯矩完全对称,则中间支点无力;否则会有力(载荷也要对称,即12M M =,才可 能0R =中)

五.下列各机翼结构蒙皮上均有开口,请画出所指定翼肋在传递总体内力时所

受的载荷及它们

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1) 单梁单墙式机翼的I 肋。

在Q 和M 下,I 肋不起作用;在M t 下,如图所示:

(2) 双梁单墙式后掠翼,其中后粱在Ⅱ肋处有转折,请画出Ⅱ肋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3) 双粱单墙式机翼中Ⅲ肋在传扭时的力平衡图、内力图。

(4) 单梁双墙式机翼中Ⅳ助在传扭时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六:现有一桁条式机身,平尾固定在垂尾上,垂尾与机身的连接如图3.7所示,接头A在yoz

平面内为固接,接头B为铰接。尺寸a = 0.667m,b=2m c=4m。平尾上受有不对称的P y力,力

作用点距y轴1m,P y1=100KN, P y2=50KN,求

(1) 此时机身后段的弯矩图M z、剪力图Q y和扭矩图M t。

(2) 画出框B的力平衡图,并用图表示出支反剪流的大小分布规律.桁条布置见图3.7

m

KN

P

P

M

KN

R

KN

R

P

R

KN

P

P

P

y

y

XA

B

A

y

A

y

y

y

50

1

1

.

50

150

.

200

.

200

667

.2

2

150

667

.2

2

150

2

1

2

1

-

=

?

+

?

-

=

=

-

=

=

?

=

?

=

?

=

+

=

七:某垂尾为单梁单墙结构,后梁与机身固接,前墙与机身铰接。在机身垂尾连接处的加强框

有两种布置方案:

(1) 两接头连接处均布置有垂直放置的加强框,

(2) 沿后梁轴线方向布置一斜框,前墙处布置一垂直框(见题图3.8)。

R

R

∑P Y

M X

Q

M

请分析当垂尾上受有侧向力Pz作用时,在两种方案情况下机身结构分别由哪些构件受载(包含

加强框和其他构件)?分别画出他们的力平衡图。假设机身后段为桁条式。

从后方看:

上壁板:

框B上只受有P y力,方向向下。因为是桁条式机身,q按阶梯形分布

方案I :框I 受有M Z和Q ZA,框II 仅作用Q ZB

还有弯矩(垂尾的)分量,即M X到框I 上;还有M Y通过加强板(水平)转到框I 和

框II 上。

M y

M x

I II

方案II:则不需要水平加强板,M

垂尾

全部到斜框上。上、下壁板平衡时。应

为梯形板平衡;

另作为Q Z则仍作用到框II 和斜框上。

操作系统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 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高级调度的主要任务:用于决定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哪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它 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再将新创建的进程插入就 绪队列上,准备执行。 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用于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应获得处理机,然后再由分派程 序执行将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的具体操作。 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10. 试比较FCFS和SPF两种进程调度算法 相同点:两种调度算法都是既可用于作业调度,也可用于进程调度; 不同点:FCFS调度算法每次调度都是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是多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为它们分配资源,创建进程,然后插入到就绪队 列中。该算法有利于长作业/进程,不利于短作业/进程。 SPF调度算法每次调度都是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估计运行时间最 短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该算法有利于短作业/进程,不利于长作 业/进程。 15. 按调度方式可将实时调度算法分为哪几种 】 按调度方式不同,可分为非抢占调度算法和抢占调度算法两种。 18. 何谓死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a.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永远不 能再向前推进; b.产生死锁的原因有二,一是竞争资源,二是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c.必要条件是: 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和环路等待条件。 19.在解决死锁问题的几个方法中,哪种方法最易于实现哪种方法是资源利用率最高解决/处理死锁的方法有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和解除死锁,其中预防死锁方法最容易实现,但由于所施加的限制条件过于严格,会导致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降低;而检测和解除死锁方法可是系统获得较好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20. 请详细说明可通过哪些途径预防死锁 a.摒弃"请求和保持"条件:系统规定所有进程开始运行之前,都必须一次性地申请其在整 个运行过程所需的全部资源,但在分配资源时,只要有一种资源不能满足某进程的要求,即使其它所需的各资源都空闲,也不分配给该进程,而让该进程等待; b.摒弃"不剥夺"条件:系统规定,进程是逐个地提出对资源的要求的。当一个已经保持了 某些资源的进程,再提出新的资源请求而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时,必须释放它已经保持了的所有资源,待以后需要时再重新申请; , c.摒弃"环路等待"条件:系统将所有资源按类型进行线性排序,并赋予不同的序号,且所 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必须严格按序号递增的次序提出,这样,在所形成的资源分配图中,不可能再出现环路,因而摒弃了"环路等待"条件。 22. 在银行家算法中,若出现下述资源分配情: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基础工程-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

1.试述桩的分类。 (一)按承台位置分类。可分为高桩承台基础和低桩承台基础,简称高桩承台和低桩承台。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沉桩(预制桩)、灌注桩、管桩基础、钻埋空心桩。 (三)按设置效应分类。可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四)按桩土相互作用特点分类。可分为竖向受荷桩(摩擦桩、端承桩或柱桩)、横向受荷桩(主动桩、被动桩、竖直桩和斜桩)、桩墩(端承桩墩、摩擦 桩墩)。 (五)按桩身材料分类。可分为木桩(包括竹桩)、混凝土桩(含钢筋和混凝土桩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钢桩和组合桩。 2.桩基设计原则是什么? 桩基设计·应力求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和设计两部分。 1.收集资料 (1)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结构的平面布置、上部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等; (2)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收集和阅读,了解勘探孔的间距、钻孔深度以及 土层性质、桩基确定持力层; (3)掌握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如材料、设备及施工人员等; 2.设计步骤 (1)确定桩的类型和外形尺寸,确定承台埋深;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和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初步拟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 ( 4 )确定单桩上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确定群桩承载力; ( 5 )必要时验算地基沉降; ( 6 )承台结构设计; ( 7 )绘制桩和承台的结构及施工图; 3.设计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第8.5.2条指出,桩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范: (1)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对预制桩,尚应进行运输、吊装和锤击等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2)桩基沉降量验算应符合规范第8.5.15条规定。 (3)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的相关规定。 (4)桩基宜选用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5)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桩和部分端承桩。 (6)由于欠固结软土、湿陷性土和场地填土的固结,场地大面积堆载、降低 地下水位等原因,引起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柱的沉降时,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 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 (7)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的整体稳定性验算。桩基应与边 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步设计。 (8)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岩溶上覆土层的稳定性有保证,且桩端持力层承载 力及厚度满足要求,可利用覆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当必须采用嵌岩桩时,应 对岩溶进行施工勘探。 (9)应考虑桩基施工中挤土效应对桩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深厚饱和软土 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有挤土效应的桩基。 (10)应考虑深基坑开挖中,坑底土回弹隆起对桩受力及桩承载力的影响。 (11)桩基设计时,应结合地区经验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作用。 (12)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土中,应满足填土密实度要求。 3.什么是单桩?说明桩侧极限摩阻力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单桩: 即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以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通长为柱)荷载的独立基础。 极限摩阻力的影响因素:(1)桩周土的性质; (2)桩、土相对位移; (3)桩的直径的影响; (4)桩-土界面条件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丁红主编---第三章习题答案

习题 3-1.选择题: (1)已知单位负反馈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1(2) s )(2 +++=s s s s G (,系统对单位斜坡的稳态误差是: 3-2 已知系统脉冲响应 t e t k 25.10125.0)(-= 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s Φ。 解 Φ()()./(.)s L k t s ==+00125125 3-3 一阶系统结构图如图3-45所示。要求系统闭环增益2=ΦK ,调节时间4.0≤s t s ,试确定参数21,K K 的值。 图 题3-3图 解 由结构图写出闭环系统传递函数 111)(2 12211211 += +=+ =ΦK K s K K K s K s K K s K s 令闭环增益21 2 == ΦK K , 得:5.02=K 令调节时间4.03 32 1≤= =K K T t s ,得:151≥K 。 3-4 设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所示。如果该系统为单位反馈控制系统,试确定其开环传递函数。 图 题3-4图 解:由图知, 开环传递函数为 3-5 设角速度指示随动统结构图如图3-40所示。若要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无超调,且调节

时间尽可能短,问开环增益K 应取何值,调节时间s t 是多少? 图3-40 题3-5图 解:依题意应取 1=ξ,这时可设闭环极点为02,11T -=λ。 写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K s s K s 101010)(2 ++=Φ 闭环特征多项式 2 0022 02 1211010)(??? ? ??++=???? ? ?+=++=T s T s T s K s s s D 比较系数有 ???? ???=??? ? ??=K T T 101102 2 00 联立求解得 ???==5.22.00K T 因此有 159.075.40''<''==T t s 3-6 图所示为某控制系统结构图,是选择参数K 1和K 2,使系统的ωn =6,ξ=1. 3-7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右半s 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 (1)01011422)(2 3 4 5 =+++++=s s s s s s D (2)0483224123)(2 3 4 5 =+++++=s s s s s s D (3)022)(4 5 =--+=s s s s D (4)0502548242)(2 3 4 5 =--+++=s s s s s s D 解(1)1011422)(2 3 4 5 +++++=s s s s s s D =0 Routh : S 5 1 2 11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解答03-Ed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3-1 已知系统脉冲响应如下,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Φ(s)。 t e t k 25.10125.0)(-= 解 Φ()()./(.)s L k t s ==+00125125 3-2 设某高阶系统可用下列一阶微分方程近似描述 T c t c t r t r t ?? +=+()()()()τ 其中,0<(T-τ)<1。试证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为 T T T t d ?? ? ?????? ??-+=τln 693.0 t T r =22. T T T t s ?? ??? ? -+=)ln( 3τ 解 设单位阶跃输入s s R 1)(= 当初始条件为0时有: 1 1 )()(++=Ts s s R s C τ 1 11 11)(+-- = ? ++= ∴ Ts T s s Ts s s C τ τ C t h t T T e t T ()()/==---1τ 1) 当 t t d = 时 h t T T e t t d ()./==---051τ 12=--T T e t T d τ/ ; T t T T d -??? ??-=-τln 2ln ????? ???? ??-+=∴ T T T t d τln 2ln 2) 求t r (即)(t c 从0.1到0.9所需时间) 当 T t e T T t h /219.0)(--- ==τ; t T T T 201=--[ln()ln .]τ

当 T t e T T t h /111.0)(---==τ; t T T T 109=--[ln()ln .]τ 则 t t t T T r =-==21 09 01 22ln ... 3) 求 t s T t s s e T T t h /195.0)(---==τ ∴=--t T T T s [ln ln .]τ005=-+T T T [ln ln ]τ20=+-T T T [ln ]3τ 3-3 一阶系统结构图如题3-3图所示。要求系统闭环增益2=ΦK ,调节时间4.0≤s t (s ),试确定参数21,K K 的值。 解 由结构图写出闭环系统传递函数 111)(212211211 +=+=+ =ΦK K s K K K s K s K K s K s 令闭环增益21 2 == ΦK K , 得:5.02=K 令调节时间4.03 32 1≤= =K K T t s ,得:151≥K 。 3-4 在许多化学过程中,反应槽内的温度要保持恒定, 题3-4图(a )和(b )分别为开环和闭环温度控制系统结构图,两种系统正常的K 值为1。 (1) 若)(1)(t t r =,0)(=t n 两种系统从开始达到稳态温度值的63.2%各需多长时间? (2) 当有阶跃扰动1.0)(=t n 时,求扰动对两种系统的温度的影响。

课后作业答案

1-2理发吹风器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风道的流通面积,进入吹风器的空气压力,温度℃。要求吹风器出口的空气温度℃,试确定流过吹风器的空气的质量流量以及吹风器出口的空气平均速度。电加热器的功率为1500W 。 解: 1-3淋浴器的喷头正常工作时的供水量一般为每分钟。冷水通过电热器从15℃被加热到43℃。试问电热器的加热功率是多少?为了节省能源,有人提出可以将用过后的热水(温度为38℃)送入一个换热器去加热进入淋浴器的冷水。如果该换热器能将冷水加热到27℃,试计算采用余热回收换热器后洗澡15min 可以节省多少能源? 解:电热器的加热功率: kW W t cm Q P 95.16.195060 ) 1543(101000101018.4633==-?????=?==-ττ 15分钟可节省的能量: kJ J t cm Q 4.752752400)1527(15101000101018.46 33==-??????=?=- 1-10 一炉子的炉墙厚13cm ,总面积为20,平均导热系 数为,内外壁温分别是520℃及50℃。试计算通过炉墙 的热损失。如果所燃用的煤的发热量是×104kJ/kg ,问 每天因热损失要用掉多少千克煤? 解:根据傅利叶公式 每天用煤 1-11 夏天,阳光照耀在一厚度为40mm 的用层压板制成 的木门外表面上,用热流计测得木门内表面热流密度为 15W/m 2。外变面温度为40℃,内表面温度为30℃。试估 算此木门在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系数。 解: , 1-12 在一次测定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实 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t w =69℃,空气温 度t f =20℃,管子外径 d=14mm ,加热段长 80mm ,输入 加热段的功率,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 试问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多大? 解: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所以 = 1-18 宇宙空间可近似地看成为0K 的真空空间。一航天 器在太空中飞行,其外表面平均温度为250℃,表面发 射率为,试计算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 解:= 1-19 在1-14题目中,如果把芯片及底板置于一个封闭 的机壳内,机壳的平均温度为20℃,芯片的表面黑度为, 其余条件不变,试确定芯片的最大允许功率。 解: P = 1-20 半径为 m 的球状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其表面发 射率为。航天器内电子元件的散热总共为175W 。假设航 天器没有从宇宙空间接受任何辐射能量,试估算其表面的平均温度。 解:电子原件的发热量=航天器的辐射散热量即: =187K 热阻分析 1-21 有一台气体冷却器,气侧表面传热系数=95W/,壁面厚=,水侧表面传热系数W/。设传热壁可以看成平壁,试计算各个环节单位面积的热阻及从气到水的总传热系数。你能否指出,为了强化这一传热过程,应首先从哪一环节着手? 解: 则=,应强化气体侧表面传热。 1-34.一台R22的空调器的冷凝器如附图所示。温度为313K 的氟利昂22的饱和蒸气在管子内流动,温度为283K 的空气进入冷凝器冷却氟利昂蒸气使其凝结。该冷凝器的迎风面积为,迎面风速为。氟利昂蒸气的流量为,从凝结氟利昂蒸气到空气的总传热系数为,试确定该冷凝器所需的传热面积。提示:以空气进、出口温度的平 均值作为计算传热温差的空气温度。所谓迎风面积是指 空气进入冷凝器之前的流动面积。 2-11提高燃气进口温度是提高航空发动机效率的有效 方法。为了是发动机的叶片能承受更高的温度而不至于损坏,叶片均用耐高温的合金制成,同时还提出了在叶 片与高温燃气接触的表面上涂以陶瓷材料薄层的方法, 如附图所示,叶片内部通道则由从压气机来的空气予以 冷却。陶瓷层的导热系数为(m ·K ),耐高温合金能承 受的最高温度为1250K ,其导热系数为25W/(m ·K)。在 耐高温合金与陶瓷层之间有一薄层粘结材料,其造成的 接触热阻为10-4 ㎡·K/W 。如果燃气的平均温度为1700K , 与陶瓷层的表面传热系数为1000W/(㎡·K),冷却空气 的平均温度为400K ,与内壁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500W/(㎡·K),试分析此时耐高温合金是否可以安全地工作? 2-13 在附图所示的平板导热系数测定装置中,试件厚度远小于直径d 。由于安装制造不好,试件与冷热表面之间平均存在着一层厚为的空气隙。设热表面温度℃,冷表面温度℃,空气隙的导热系数可分别按查取。试计算空气隙的存在给导热系数测定带来的误差。通过空气隙的辐射换热可以略而不计。 解:查附表8得℃, ℃, 无空气时 有空气隙时 得 所以相对误差为 圆筒体 2-16 一根直径为3mm 的铜导线,每米长的电阻为。导 线外包有厚为1mm 导热系数为的绝缘层。限定绝缘层的 最高温度为65℃,最低温度为0℃。试确定在这种条件 下导线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解:根据题意有: 解得:

秦曾煌《电工学电子技术》(第7版)(上册)(考研真题+习题+题库)(电工测量)【圣才出品】

第13章 电工测量 一、选择题 用准确度为2.5级,量程为30A的电流表在正常条件测得电路的电流为15A时,可能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为()。[华南理工大学研] A.±0.375 B.±0.05 C.±0.25P D.±0.75 【答案】±0.75 【解析】最大绝对误差为:y=±2.5%×30=±0.75。 二、填空题 1.有一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额定参数如下: cosψ=0.2,Un-300V,In=5A,αn=150分格,今用此表测量一负载的消耗功率,读数为70分格,则该负载消耗的功率P =______。[华南理工大学研] 【答案】140W 【解析】功率表常数,该负载消耗的功率为:P=70C=70×2W=140W。 2.用一只准确度为1.5级、量程为50V的电压表分别测量10V和40V电压,它们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华南理工大学研]

【答案】±7.5%;±1.875% 【解析】该电压表的基本误差:,所以在测量10V 的电压时,501.5%0.75V γ=±?=±最大相对误差为: ,在测量40V 的电压时,最大相对误差为:0.7510%100%7.5%1010 γγ±?=?=?=±100% 1.875% 40γ γ?=?=±3.用准确度为2.5级、量程为30A 的电流表在正常条件下测得电路的电流为15A 时,可能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为______。[华南理工大学研] 【答案】±0.75 【解析】最大绝对误差为:y =±2.5%×30=±0.75。 4.一磁电式电流表,当无分流器时,表头的满标值电流为5mA ,表头电阻为 2012。今欲使其量程(满标值)为1A ,问分流器的电阻应为 ______。[华南理工大学研] 【答案】0.1Ω 【解析】分流器电阻为:

高等数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1 / 10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 验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x x f ln )(=在区间[]e ,1上的正确性。 解:函数()ln f x x =在区间[1,]e 上连续,在区间(1,)e 内可导,故()f x 在[1,]e 上满足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又x x f 1 )(= ',解方程,111,1)1()()(-=--= 'e e f e f f ξξ即得),1(1e e ∈-=ξ。因此,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ln f x x =在区间[1,]e 上是正确的。 2.不求函数)4)(3)(2)(1()(----=x x x x x f 的导数,说明方程0)(' =x f 有几个实根,并指出它们所在的区间。 解:函数上连续,分别在区间[3,4][2,3],2],,1[)(x f 上在区间(3,4)(2,3),2),,1(可导, 且(1)(2)(3)(4)0f f f f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2,1(1∈ξ),3,2(2∈ξ ),4,3(3∈ξ使),3,2,1( 0)(=='i f i ξ即方程'()0f x =有至少三个实根。又因方程 '()0f x =为三次方程,故它至多有三个实根。因此,方程'()0f x =有且只有三个实根, 分别位于区间(1,2),(2,3),(3,4)内。 3.若方程 011 10=+++--x a x a x a n n n Λ有一个正根,0x 证明: 方程0)1(1211 0=++-+---n n n a x n a nx a Λ必有一个小于0x 的正根。 解:取函数()1 011n n n f x a x a x a x --=+++L 。0()[0,]f x x 在上连续,在0(0,)x 内可导, 且0(0)()0,f f x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00,x ξ∈使'()0,f ξ=即方程 12011(1)0n n n a nx a n x a ---+-++=L 必有一个小于0x 的正根。 4.设,11<<<-b a 求证不等式: .arcsin arcsin b a b a -≥-

自动控制原理_吴怀宇_课后习题_第三章

第三章 3-1已知系统脉冲响应 1.25()0.0125t k t e -=,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s Φ。 解:由系统的脉冲响应 1.25()0.0125t k t e -=得 0.0125 () 1.25C s s = + 又 ()1R s = 则()0.01251()() 1.2580100C s s R s s s Φ===++ 3-3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4 ()(5) G s s s = +,求单位阶跃响应h(t)和调节时间t s 。 解:由开环传递函数4 ()(5) G s s s = +得 闭环传递函数为2()4 ()1()54 G s s G s s s Φ= =+++ 则 单位阶跃响应24 ()()()(54) H s s R s s s s =Φ= ++ 拉氏反变换得:441()133 t t h t e e --=-+ ∵2 4 ()54 s s s Φ= ++ ∴2 4,25n n ωζω== 解得: 2, 1.25n ωζ== 若取5%?=,则得 3 1.2s n t s ζω≈ = 若取2%?=,则得 4 1.6s n t s ζω≈ = 3-6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试确定参数K 1 ,K 2,使系统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 0.5p t s =,超调量2%δ=。 解:由图可得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1221 () ()1()K K G s s G s s as K Φ= =+++ 对照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2 12,2,1n n K a K ωζω===

又 0.5 2% p t e δ= === 解得10.04,0.78n ωζ== 则1215.67,100.71,1a K K === 3-7设上题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下图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K 1 ,K 2和a 。 解:由图可知1 ()3,,0.13 p p h t δ∞== = 又∵ 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12 2 1()()()() K K H s s R s s s as K =Φ= ++ ∴ 20()lim ()3 13 0.1 p s p h sH s K e t δ→∞===== = =解得 33.3,0.33n ωζ== 代入 2 1,2n n K a ωζω== 有 1222,1106.5,3a K K === 3-8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s 右半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 (1)5 4 3 2 ()22411100D s s s s s s =+++++= (2)5 4 3 2 ()3122432480D s s s s s s =+++++= (3)5 4 ()220D s s s s =+--= (4)5 4 3 2 ()2244825500D s s s s s s =+++--= 解(1)各项系数均大于零,满足稳定的必要条件,列劳斯阵列如下 5s 1 2 11

课后作业及答案

【课后作业】:某棒球拍公司目前有300万的债务,利率为12%。该公司希望为一个400万的扩张项目融资,有三种方案: 方案一:按14%的利率增发债务; 方案二:发行股利率为12%的优先股; 方案三:按每股16元出售普通股。 公司目前有80万股普通股流通在外,使用的税率为40%。 (1)如果息税前收益目前是150万元,假设营业利润没有立即增加,三种方案的每股收益各是多少? (2)为三种方案画出无差异图。三种方案的无差异点大致是多少?用数学方法确定债务方案和普通方案间的无差异点,检查前面的判断。三种方案下横轴的截距各是多少? (3)为每种方案计算EBIT 的期望值150万的财务杠杆系数。 (4)你希望选择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 【解答】:(1) 三种筹资方案每股收益比较 单位:千元 (2)【无差异点】: 债务方案一与普通股方案三:EBIT=2712(千元); 优先股方案二与普通股方案三:EBIT=3720(千元); 按相同的EPS 增量债务方案始终优于优先股方案,这两种融资方案之间不存在无差别点。 从数学上看,债务方案一和普通股方案三之间的无差别点为: 同理,优先股方案二和普通股方案三之间的无差别点为: 1 920 000=(360 000+560 000);3 000 000×12%=360 000(元);4 000 000×14%=560 000(元); 2 480 000=4 000 000×12% 3 80(万股)+400(万元)÷16元/股=105(万股) (千元)2712050 ,10 %)401)(360(8000%)401)(920(3,13,13,1=---=---EBIT EBIT EBIT (千元) 3720050,10%)401)(360(800480%)401)(360(3,23,23,2=---= ---EBIT EBIT EBIT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如何? 答: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过度,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度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因而,它在统计研究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什么是统计分组?为会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2)因为分组标志作为现象总体划分为各处不同性质的给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的任务。分组标志一经选取定,必然突出了现象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而掩盖了总体在其它标志下差异。缺乏科学根据的分组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混淆在一起,歪曲了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的标志选取择。 3、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统计分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变量分组 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条件下运用? 答:单项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距式分组 8、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答:1)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2)统计分布的要素:一、是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的组, 二、是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 10、频数和频率在分配数列中的作用如何? 答:频数和频率的大小表示相应的标志值对总体的作用程度,即频数或频率越大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大,反之,频数或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小 11、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征?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最新)

3-1 (1) )(2)(2.0t r t c = (2) )()()(24.0)(04.0t r t c t c t c =++ 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Φ(s),以及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g(t)和单位阶跃响应c(t)。已知全 部初始条件为零。 解: (1) 因为)(2)(2.0s R s sC = 闭环传递函数s s R s C s 10 )()()(== Φ 单位脉冲响应:s s C /10)(= 010 )(≥=t t g 单位阶跃响应c(t) 2 /10)(s s C = 010)(≥=t t t c (2))()()124.004.0(2 s R s C s s =++ 1 24.004.0) ()(2 ++=s s s R s C 闭环传递函数1 24.004.01 )()()(2 ++== s s s R s C s φ 单位脉冲响应:124.004.01 )(2 ++= s s s C t e t g t 4sin 3 25)(3-= 单位阶跃响应h(t) 16 )3(6 1]16)3[(25)(22+++-=++= s s s s s s C t e t e t c t t 4sin 4 3 4cos 1)(33----= 3-2 温度计的传递函数为1 1 +Ts ,用其测量容器内的水温,1min 才能显示出该温度的 98%的数值。若加热容器使水温按10oC/min 的速度匀速上升,问温度计的稳态指示误差有多大? 解法一 依题意,温度计闭环传递函数 1 1 )(+= ΦTs s 由一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可知:o o T c 98)4(=,因此有 min 14=T ,得出 min 25.0=T 。 视温度计为单位反馈系统,则开环传递函数为 Ts s s s G 1 )(1)()(=Φ-Φ= ? ??==11v T K 用静态误差系数法,当t t r ?=10)( 时,C T K e ss ?=== 5.21010 。

第三章课后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 80元,一份肯德鸡快餐的价格为 20 元,在某 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 一份肯德 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 MRS 是多少? 解: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 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MRS XY 其中:X 表示肯德鸡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表示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件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 有 MRS xy =P x /P y 即有 MRS =20/80=0.25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鸡快 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 MRS 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 1-9所示。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 0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 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 品1的价格R=2元。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要放弃的衬衫消费数量。 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鸡快餐时所需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的价格P2; ⑶写出预算线的方程; (4) 求预算线的斜率; X1 (5) 求E点的MRS12的值 解:(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 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X 30=60。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斜率二—P1/P2二— 2/3,得F2=M/20=3 元 (3)由于预算线的一般形式为: P1X+PX2二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3X=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2/3 X 1+20。很清楚, 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二=MRS二P1/P2, 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MR勞于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P1/P2。因此, 在MRS二P/P2 = 2/3。 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 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和消费者C的效用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 邢春芳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3-1. 设温度计需要在一分钟内指示出响应值的98%,并且假设温度计为一阶系统,求时间常数T 。如果将温度计放在澡盆内,澡盆的温度以10/min C ?的速度线性变化,求温度计的误差。 解:()()98%c t c =∞?,41min t T ==,0.25T =; ()10r t t =,()10()t T c t t T e -=-+,()()()10()t T e t r t c t T e -=-=-,lim ()10 2.5ss t e e t T →∞ === 3-2.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5 G s s = + 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解:24()54s s s φ= ++,1 ()R s s = , 2 14 44133()()()(54)(4)(1)41 C s s R s s s s s s s s s s φ=?===+-++++++; 414 ()133 t t c t e e --=+- 3-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G s s s = + 求系统的上升时间r t 、峰值时间p t 、超调量%σ和调整时间s t 。 解:2 ()1()1G s R s s s =++,2121n n ωωξ?=? ?=??,10.5 n ωξ=??=?, 0.866d ω=,arccos 60βξ?== 2.42r d t πβω-==s , 3.63p d t πω==s ,%100%16%e σ=?=,4 8s n t ξω= =s 3-4. 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6010()10.2 1.2t t c t e e --=+-,试求: (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 解:10.2 1.2600()6010(60)(10)C s s s s s s s =+-= ++++,1()R s s =, 2 ()600()70600C s R s s s =++,2600270n n ωωξ?=? ?=??,24.51.43n ωξ=??=? 3-5.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K G s s Ts =+ 当()()r t t ε=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30%σ=,0.3(5%)s t s ≤?=,求系统K 、T 值以满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 答案(最新)

3-1 设系统的微分方程式如下: (1) )(2)(2.0t r t c =& (2) )()()(24.0)(04.0t r t c t c t c =++&&& 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Φ(s),以及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g(t)和单位阶跃响应c(t)。已知全部初 始条件为零。 解: (1) 因为)(2)(2.0s R s sC = 闭环传递函数s s R s C s 10 )()()(== Φ 单位脉冲响应:s s C /10)(= 010 )(≥=t t g 单位阶跃响应c(t) 2 /10)(s s C = 010)(≥=t t t c (2))()()124.004.0(2 s R s C s s =++ 1 24.004.0) ()(2 ++= s s s R s C 闭环传递函数1 24.004.01 )()()(2 ++== s s s R s C s φ 单位脉冲响应:124.004.01 )(2 ++= s s s C t e t g t 4sin 3 25)(3-= 单位阶跃响应h(t) 16 )3(6 1]16)3[(25)(22+++-=++= s s s s s s C t e t e t c t t 4sin 4 3 4cos 1)(33----= 3-2 温度计的传递函数为1 1 +Ts ,用其测量容器内的水温,1min 才能显示出该温度的 98%的数值。若加热容器使水温按10oC/min 的速度匀速上升,问温度计的稳态指示误差有多大? 解法一 依题意,温度计闭环传递函数 1 1 )(+= ΦTs s 由一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可知:o o T c 98)4(=,因此有 min 14=T ,得出 min 25.0=T 。 视温度计为单位反馈系统,则开环传递函数为 Ts s s s G 1 )(1)()(=Φ-Φ= ? ? ?==11v T K

第16讲课后作业答案

第二章/第二节: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主要制度(二)(有作业)(2014年新版) 1、下列非关税措施中,()是国家为了管制对外贸易,规定进口商品必须领取许 可证件,否则一律不许进口的一种贸易管理制度。 A. 关税措施 B. 进口配额制 C. 许可证制度 D. 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 A B C D 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参考许可证制度的概念。 2、下列不属于鼓励出口措施的是()。 A. 出口信贷 B. 自动出口限额制 C. 出口补贴 D.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A B C D 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自动出口限额制属于非关税措施,是对出口进行控制,而不是鼓励,故错误。 3、下列关于保税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进口商品进入保税区可暂不缴纳进口税,如再出口,不缴纳出口税 B. 进口商品进入保税区需缴纳进口税,如再出口,不缴纳出口税 C. 进口商品进入保税区可暂不缴纳进口税,如再进入所在国的国内市场,不缴纳进 口税 D. 进口商品进入保税区需缴纳进口税,如再进入所在国的国内市场,不缴纳进口税 A B C D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进口商品进入保税区可暂时不缴纳进口税;如再出口,不缴纳出口税; 如要进入所在国的国内市场,则须办理报关手续,缴纳进口税,故A选项正确。 4、下列关于对外贸易管制政策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 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体现 B. 是因时间而变化的

C. 是因形势而变化的 D. 以对出口的管制为重点 A B C D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D选项,应当是以对进口的管制为重点,故此项表述错误。 5、我国目前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实行()。 A. 自由进出制 B. 登记和核准制 C. 审批制 D. 备案登记制 A B C D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实行备案登记制。故D选项正确。 6、属于自由进出口的技术,申请人凭()办理外汇、银行、税务、海关等相关的手续。 A. 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证 B. 自动进口许可证明 C. 自动进口许可证 D. 科技部的批文 A B C D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属于自由进出口的技术,实行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规定的文件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技术进出口合同进行登记,申请人凭“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证”,办理外汇、银行、税务、海关等相关手续。故A选项正确。 7、WTO规则允许成员方使用贸易救济手段来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其中()既可以采取提高关税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数量限制的形式。 A. 反倾销 B. 反补贴 C. 保障措施 D. 关税配额 A B C D

统计学课后作业答案

统计学课后作业答案

4.2 随机抽取25个网络用户,得到他们的年龄数据如下: 19 15 29 25 24 23 21 38 22 18 30 20 19 19 16 23 27 22 34 24 41 20 31 17 23 要求;(1)计算众数、中位数: 1、排序形成单变量分值的频数分布和累计频数分布: 网络用户的年龄 从频数看出,众数Mo有两个:19、23;从累计频数看,中位数Me=23。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Q1位置=25/4=6.25,因此Q1=19,Q3位置=3×25/4=18.75,因此Q3=27,或者,由于25 和27都只有一个,因此Q3也可等于25+0.75×2=26.5。 (3)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Mean=24.00;Std. Deviation=6.652 (4)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Skewness=1.080;Kurtosis=0.773 (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分布,均值=24、标准差=6.652、呈右偏分布。如需看清楚分布形态,需要进行分组。 为分组情况下的直方图:

为分组情况下的概率密度曲线:分组: 1、确定组数: () lg25 lg() 1.398 111 5.64 lg(2)lg20.30103 n K=+=+=+=,取k=6 2、确定组距:组距=( 最大值- 最小值)÷组数=(41-15)÷6=4.3,取5 3、分组频数表 网络用户的年龄(Binned) 分组后的均值与方差:

Kurtosis 1.302 分组后的直方图: 组中值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F r e q u e n c y 10 8 6 4 2 Mean =23.30 Std. Dev. =7.024 N =25 4.11 对10名成年人和10名幼儿的身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成年组 166 169 l72 177 180 170 172 174 168 173 幼儿组 68 69 68 70 7l 73 72 73 74 75 要求:(1)如果比较成年组和幼儿组的身高差异,你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量?为什么? 均值不相等,用离散系数衡量身高差异。 (2)比较分析哪一组的身高差异大? 成年组 幼儿组 平均 172.1 平均 71.3 标准差 4.201851 标准差 2.496664 离散系数 0.024415 离散系数 0.035016 幼儿组的身高差异大。 7.6利用下面的信息,构建总体均值μ的置信区间: 1)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已知σ = 500,n = 15, =8900,置信水平为95%。 解: N=15,为小样本正态分布,但σ已知。则1-α=95%, 。其置信区间公式为 ∴置信区间为:8900±1.96×500÷√15=(8646.7 , 9153.2) 2) 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已知σ = 500,n = 35, =8900,置信水平为95%。 解:为大样本总体非正态分布,但σ已知。则1-α=95%, 。其置信区间公式为 2 α() 28.109,44.10192.336.10525 10 96.136.1052=±=?±=±n z x σ αx x 2 α() 28.109,44.10192.336.10525 1096.136.1052=±=?±=±n z x σ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