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发红包材料作文修订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发红包材料作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面对“红包”奖励,家长无需神经过敏

某职院焦老师以微信红包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取得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的成果。此事一出,各界议论纷纷。该校师生认可焦老师别出心裁的良苦用心;又有家长担心孩子受金钱的诱惑染上了功利的态度而明确反对。其实,微信红包与平时的奖状奖品并无太大差别,诸位家长大可不必这般神经过敏。

随着近几年道德底线的溃败,金钱至上的风气见长,人们已经警觉起来,不断反思,教育领域首当其冲。故而,家长的担心亦可理解。然而,唤醒理性对待金钱并不能将孩子武装成“金钱绝缘体”,而学校更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大潮中的象牙塔。

微信红包数额不大,与学校期末发的小奖状小奖品无异。其目的都只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学习兴趣会发生在学生开始认真学习、感受学科魅力之后了。焦老师的做法显然已经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家长怎么能对这些积极作用视而不见,反而大呼:“阿堵物害人功利化”呢?

孩子对金钱的欲望与生俱来,也无可厚非,不能轻易地定义为功利。功利者常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枉顾道德法律。但焦老师以红包吸引学生上课并不会使学生为了红包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更不会激起学生杀人放火的冲动。如此看来,家长口中让孩子变得功利便无从谈起。

更何况高考之后各级政府对状元的巨款奖励、诺贝尔奖对世界科学家的巨额奖金都起着积极作用。为何当同样的行为落户到小小的职业学院里的教室中就引起反弹一个孩子从游戏堆中猛地抬头望向黑板时,难道不该有人为他的勇气和毅力点赞

当然,焦老师的发红包若成了长期下去的维持课堂的唯一手段,这不禁让我同情起他的钱包来。须知,一个长期的学习热情是不能用钱来完全点燃的。所以,家长更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就是学习,奖励是为了学习,而金钱自有其挣得的正当方法。老师更无义务用金钱来喂养他的学习动力。这应是一种更为理性的对待金钱奖励的态度。

“红包奖励”契合当下教育令人悲哀

老师为让学生不逃课认真听讲,便用微信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红包。此事一出,便有家长抗议:太功利了!

我却认为不然,奖学金制度在大多数学校都有实施,也并未遭人强烈抨击,还被认为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好办法。如今只不过是将奖学金分期兑现,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红包中的奖金,虽未明确钱数,想必也不多。学生们很有可能只是觉得这种做法新鲜有趣,将它当成一个彩头,作用等同于作业本上小红花。其次,若论功利,如今的教育体制,虽一再改革,仍有功利之嫌,这小小的红包,更不算什么了。“学习为了工作,工作为了金钱”的连等式,虽然失于偏颇,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适用的。如今只是将这个等式缩略了中间一步,家长与其拍案而起,不如思考为什么此种举措能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现在的学子们,重视的究竟是什么

首要的还是有新意。上课发钱,闻所未闻;又用微信,契合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学生也许不自知,但他们的确在这种新潮与传统的对接中获得了一种快感。那么,领了红包,在朋友圈中分享是不是可行的呢这又满足了大众渴望被关注的心理诉求,毕竟人人都愿意展现自己生活的美好。

其次是短期努力变现的成就感。对比奖学金,为何此种办法红红火火,奖学金却少人问津?原因简单,奖学金的获得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与自我惰性的拉锯战,而微信红包可随时拉倒不干,想拿时踮脚就够得着,没有努力得不到回报的焦急无奈。如同游戏中打怪拿钱般,这个逻辑简单直接,恰合快节奏的社会步伐。

说了这样多,却半点没提到求知的快乐。没错,这个无奈之举对当下教育体制确是一剂良药。但现行体制本身就有它自己的问题。学生求学的动机与求职的快乐八竿子打不到一起,这样的学习,还有它最纯正的意义吗?

与其把时间花在褒贬微信红包上,不如给我们的制度看看病,否则前者是毫无意义的讨论:将八戒和东施配在一起,除了天作之合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词来形容。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每个人的心灵找到他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归属,而非强迫每个人喜爱它所硬性规定的东西。否则,所谓的教育只是工厂的一条流水线。我们应将主动的求知揉进教育体制里,毕竟,这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微信红包”是教育功利主义的替罪羊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老师将红包发给那些勤奋认真的同学。此举一出,学生雀跃,逃课的回来了,睡觉的起来了,师生关系也变好了。却有家长反对,认为如此“功利”之举会使教育变味。诚然,社会大功利之驾马不停蹄;但是,这样小小红包难道真能助纣为虐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施动者的教师,为了实现自身职业价值,必不可少的一环便是作为接受者的学生们。若学生之意皆不在课堂而在乎山水之间,老师讲课之意义便已荡然无存。由此观之,这位有发红包如此无奈之举的老师,必定是感受到逃课之风,厌学之气甚矣,不得已才出此策。

再者,教师的经济实力想必有限,不足以支持他每次都发出一包大红包。所以红包的金额大概也都零零散散。若从价值角度观之,这样的小金额之诱显然还不足以将学生

拉回课堂。相反,而应该是发红包本身这样的形式,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就像是用糖果哄小孩子开心的效果一样,微信红包让学生们有了新鲜感和目标感。与其说是用“钱”来引导,不如说这是师生们一起玩的一个游戏。我想,这才是微信红包之所以有这样功效的真正机理。

况且老师此举本身便是反功利的。那些屡教不改,不思上进的学生,老师本就可管而可不管。管了,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体现;不管,也不会缺胳膊少工资,反倒还换来自己一身清静。所以,若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这位老师大可以每天光就打卡上班,爱听则听,不爱听大家自便。也用不着操这么多心来“收买”学生上课了。试问,如此大无私,富有责任心之举又怎么成了“功利主义”的帮凶了呢?

但是,我们也不难理解家长们的质疑。他们身陷当今契约性社会泥沼中,一谈到钱,便与功利难以分离。或许是他们的所见所闻、耳濡目染,让他们深知其弊。生活中来社会发的“红包”让他们深受功利主义之害,才让他们神经敏感,不愿孩子们受此毒害。其实,社会才是这些学生们真正的大课堂。如果有谁必须为“功利主义”来埋单的话,那绝对不会是“微信红包”,而是生长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大家都能够少看一点利益而多讲一点情义,少有一些猜忌而多有一些信任,那么不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学生们便能感受到并且掌握足以对抗负能量的武器。

也许只有当社会的价值导向回归本真,学生们能形成自己健康的价值判断,为人师表者才不用烦恼到底该不该发微信红包吧。

自身的觉悟胜过金钱换来的专注

某职校教师督促学生学习课后发红包奖励上课认真和学习优秀的同学,此举一出坏学生纷纷改邪归正,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可此教师上课发红包的行为,展现了一种教师讨好学生的媚态,虽然促进了学生学习,却有些背离教育本意。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奖学金的一种变式,演化版。可这样泛滥的频繁金钱诱导真的是一种演化吗有人说这是一种创新,是奖学金模式的细化,奖励引导机制的一种革新。这样利益为饵的行为真的配得上创新的高帽吗

现存的奖学金制度是一种奖励机制,是在发现一个人的优秀作为与良好表现后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这种奖励肯定初创造,鼓励再创造,并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但反观这个上课红包,它更多的是以金钱为诱饵诱导学生完成老师所肯定的事件。前者是一个人开疆拓土,达到巅峰后立下丰碑,受人肯定,而后者是先立下丰碑再用各种方式鞭挞驱策人们前行。可以说这样的行为非但不是进步,是一种更可怕的野蛮倒退。

此种所谓创新模式,失去了诱饵,一切变回归原样,坏的仍旧坏错的仍旧错,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善。教育是教之育之,而非驱之驭之。知识庸医学而非以记,正如学导以义而非以利。

其实该老师的行为的确寓意颇深。课堂上的知识,学则有红包,不学则无。在职校,课上学的知识每一个都可能化为未来的技能在社会获得十倍百倍的红包。老师的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