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贸地理概况

印度经贸地理概况
印度经贸地理概况

2011/2012学年第 1 学期经济贸易地理课程考核试卷 A√、B□课程代码: 13001380 任课教师_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

课程性质:通识□、基础□、专业√、必修□、选修□、考试□、考查√、指选□、跨选□适用年级/专业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分/学时数 2/32 考试时间 90 分钟…………………………………………………………………………………………………………学号姓名专业得分

印度经济贸易地理概况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的译法,在这以前称天竺或身毒。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隔海相望。印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有领土争端,印度宣称藏南地区是印度领土,并实际控制该地区,即阿鲁纳恰尔邦;按印度官方的观点,阿富汗也是它的一个邻国,因为现在被巴基斯坦控制的、与阿富汗相连的克什米尔北部地区也被印度政府认为是印度的领土;另外,印度宣称中国控制的阿克塞钦地区为其领土。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3,287,590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为3,166,414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

二、地形地貌

从地理上看,印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地区,一是喜马拉雅山以南和文底耶山脉

以北、包括西北部的沙漠和恒河平原地区;二是中部的德干高原地区,它西面较高,向东倾斜,呈南北走向的东、西高止山脉位于高原两侧,两条山脉又分别在东西两部各留出一条狭长的海岸平原;三是克里希那河及其支流通加巴德腊河经南直到海角的地区。这里是德干高原向南延伸的部分,一般称为南印度。在辽阔无垠的次大陆,河流纵横,湖泊棋布,为人类带来灌溉舟楫之利。最著名的河流有北部的恒河,朱木拿河,西北的印度河(今巴基斯坦境内),东北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中部的纳巴达河、哥达瓦利河,以及南部的克里希那河、科佛里河等等。其中恒河为印度第一大河,全长30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73万多平方公里,是印度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三、气候条件

从气候条件看,印度从北到南兼具寒、温、热三种类型的气候,但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东部地区26℃~29℃。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冬季气候宜人,最冷的时候只穿一件薄毛衣即可,而且到处仍是绿树如荫,繁花盛开,印度人称之为“粉红色的冬天”。这时也是印度一年中最好的旅游季节。暑季则酷热难耐,有时气温高达50C ,即使坐在室内也是汗流浃背。从7月份开始,印度洋季风到来,雨季开始,几乎每天都要下一场雨,带走一些暑热。印度全国降雨量变动的幅度也很大,年平均降水量各地大致2000-4000毫米不等。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四、自然资源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蕴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资源还有铁矿、锰、云母、铁矾土、钛矿、铬铁矿、天然气、石油、钻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印度经济以传统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但是,印度的资源利用率很低,开发利用不高。据统计为15-30%左右。(主要是煤炭,铁矿)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概况

一、人口与劳动力

2011年3月31日,印度人口普查委员会调查结果显示,印度的人口约有12.1亿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主要分布于恒河平原。众多人口虽然为印度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但人口总量大,而人口增长率又高,在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反而成为制约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据统计,20世纪40~60年代,印度人口增长率高达4.1%左右,1995年下降到2.9%,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率,是印度成为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预计到21世纪中叶,印度人口总量将赶上并超过中国。

024********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

斯坦(亿)

印度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中仅有不到7%的人被正式的经济体雇佣,即所谓的“有组织部门”。这就意味着,在上亿劳动人口中,仅有3500万人拥有稳定的工作,缴纳个人所得税。按照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标准,这是一个极低的比例。而其他人多属于“无组织经济体”,他们或者在家饲养牲畜,或者是临时工人,或者经营零售店和小摊,或者做人力车夫等等。但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印度即将成为全球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预计未来10年内印度将新增劳动力1.1亿人,成为全球劳动力最丰富的国家。报告中说,印度新增劳动力数量几乎是英国和韩国人口总数的总和。

印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印度51%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66%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国际劳工组织的专家表示,印度人口年轻的优势估计会一直保持到2050年。相比于美国、中国、日本等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无疑将成为印度将来发展的一大优势。

二、民族与宗教信仰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

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宗教也众多,几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公元8世纪左右,商羯罗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义,发展成为印度教。该教综合了多种信仰,非常复杂。印度教徒主张素食,把牛视为“神”。

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公元7世纪由阿拉伯商人带入南印度。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由於印度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印度已經超過印度尼西亚,成為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因此留下了相当多的伊斯兰教建筑。作为外来宗教的伊斯兰教和本土的主要宗教印度教在印度导致了一系列的宗教冲突,印巴分治局面也是因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造成的,在印巴分治时造成了宗教仇杀的惨剧。在现代,印度这两个主要教派依然存在深刻的矛盾。

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都是起源于印度的宗教,不仅在印度,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基督教、祆教、犹太教和巴哈伊教也是有影响的宗教,但人数稍少。尽管宗教在印度的影响很大,但是也有不少人接受无神论和不可知论。

在印度人看来,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保护宗教的人也将受到宗教的保护。印度的各种宗教的信众,虽长期以来融洽相处,但由于宗教教义有别,加上英国殖民主义者利用宗教的矛盾进行挑拨和分而治之,因此各种宗教争斗此起彼伏,进而引起政治上的动荡。

三、经济发展状况

2003年,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共同梦想——

通往2050年之路》的报告。尽管这个报告预测的时间跨度较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印度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

印度独立后,其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该阶段GDP年增长率为3-4%。尼赫鲁政府在农业方面推行“绿色革命”扩大粮食产量,重点发展工业和基础工业,对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实行进口替代,保护民族工业,严格控制外汇,限制外国资本流入。财政上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激增,外债不断扩大。

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印度政府继续推动中央主导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但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放松了对私营部门的限制,鼓励出口,逐步摆脱了经济缓慢增长的局面,GDP年增长率提到5.5%左右。

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1991年印度政府开始推行经济改革,向市场自由化方向转变,本币卢比实现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鼓励私营经济发展,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取消出口补贴和进口数量限制,使国内经济同国际经济接轨,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阶段,GDP年增长率提到6.5%左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为控制通货膨胀和缓解财政赤字,政府实行紧缩财政政策,亚洲金融危机后略有放松。1993-2002年期间年均增长率达6%,2006-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9.7%,2007-2008年达9.0%。据《经济学家信息部》预测,2008-2009年度,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将回落到6.2%。尽管如此,印度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尽管印度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基本得到普遍的认可,但对农业投入不足导致的农业增长缓慢、基础设施相比薄弱、农村人口基数偏大且识字率低、贫富分化严重、就业压力大、财政赤字高内债过重、能源短缺、地方分离势力以及恐怖主义活动等因素,加之全球金融危机对发展中经济体影响的加剧而带来的印度国内固有的种姓、宗教、民族等矛盾的升级甚至激化,都会对其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三大产业概况

印度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服务业相对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和投入不足,印度选择了一条绕过制造业,依靠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道路,在某些产业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其中,印度软件和软件服务外包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成为印度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年业,印度政府也认识到制造业发展落后的弊端,大力发展对基础设施依赖相对较低的产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汽车零配件制造、生物制药、化工、食品加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凸现。

农业:在印度政府积极的农业政策促进下,2004-05财年至2007-08财年,印度农业年均增长3.2%,粮食生产每年增长1000万吨左右,并于2007-08财年达到2.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2008-09财年,印度农业产值为56604.5亿卢比,比上财年增长1.6%,占GDP的比重为17%。

工业:近年来,印度政府开始逐步重视工业发展,印度工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2004-05财年至2008-09财年,印度的工业增长率分别达到10.3%、10.2%、11%、8.1%和3.9%,五年平均增长率达8.7%,高于同期GDP的增长。其中制造业分别增

长8.7%、9.1%、11.8%、8.2%和2.4%,年均增长达8%。2008-09财年,工业总产值达61788.2亿卢比,占GDP的18.5%。

服务业: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04-05财年至2008-09财年分别增长9.1%、10.6%、11.2%、10.9%和9.7%,年均增长10.3%。其中,2008-09财年,印度服务业产值(含建筑业)达215544.8亿卢比,占GDP的比重由2004-05财年的60.2%逐步增加到64.5%。五年中,建筑业分别增长16.1%、16.2%、11.8%、10.1%和7.2%,年均增长12.3%。期间,通讯业发展格外迅速,取得了年均增长26%的高速发展。

四、对外贸易现状

独立后,由于在对外贸易方面长期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使得印度的进出口商品数额一直比较低,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非常小。直到1991年进行比较伞面的经济改革以后,印度的对外贸易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下面主要从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等三个方面,对1991年以后印度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作一个总结。

(一)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从图1可以看出,1992年印度的对外贸易总额只有451.63亿美元。到2007年其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3645.45亿美元,增长了7倍。其中出口额从1992年的207.1l亿美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145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9%;进口额从233.04亿美元增长到了2186.4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09%。与此同时,1992—2007年,世界商品出口和进口的年均增长率均为9%。可见,印度的进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世界水平。同时,印度出口和进口商占fl额占世界的比重也分别从1991年的0.59%和0.62%提高到2007年的1.22%和1.38%。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对外贸易虽然呈现出逐渐增长的态势,但贸易逆差小断扩大。2007年,印度的对外贸易逆差达到了27.45亿美元。

相比商品贸易而言,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的速度要更快一些。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从1991年的49.25亿美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753.54亿美元,年均增长了18.59%;进口额从1991年的59.45亿美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635.37亿美元,年均增长了15.96%。同一时期,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只有7.1%和7.6%。印度服务贸易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比重也分别从1991年的0.65%和0.56%,增加到了2006年的2.34%和2.67%。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变化趋势上来看,印度服务贸易近年来显示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

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的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初级产品,而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稍小些。在劳动密集剖产品巾,出口最多的为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杂项制品的出口量要相对小一些;在初级产品中,出口最多的为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和非食用原料;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出口的则主要足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所占的比重较小。而在进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最小不足20%,初级产品和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系都比较高。石油类产品仍然是印度的主要进口产品。如果把印度的外贸逆差同石油类产品的进出口额相比较,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印度的对外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石油类产品的大量进口所引起的。

目前,在印度的服务贸易出口中,占比重最大的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200l—2006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印度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1/3。印度软件业的飞速发展态势是有日共睹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的软件出口一直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199l—1992年度,印度软件业的出口不足一亿美元。到2006年,其出口已经近三百亿美元。正是由于软件业出口的迅猛增长,才带动了整个印度服务贸易,甚至整个印度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其他商业、运输、旅游由于是印度较系要的服务部门,在印度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中都占据着相对大的份额。

(三)进出口市场结构

印度独立后,其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由独立前集中在少数国家的状况,日益走向多元化。现阶段,亚洲是印度最主要的贸易区域,其次为欧盟和北美。从出口

看,20世纪60年代初主要贸易伙伴为英国和美国,约占其出口总额的42.9%;而到20世纪80年代初,出口贸易扩展到苏联、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德国和日本等国,尤以与苏联贸易增长最快,1980-1981年度与苏联贸易约占其出口额的18.3%;其次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约占13.4%,美国占11.1%,而英国下降到5.9%。目前印度工业制成品出口,输往发达国家的占工业制成品总额的37%,输往发展中国家的占63%;其中美国、中国、阿联酋、英国、德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新加坡、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就占52%以上。

进口地区,20世纪50年代最大贸易伙伴是英国,其次是美国,最后是伊朗;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所处地位下降,而与美国、比利时、德国贸易额上升,而最大的进口地区是欧佩克各产油国。

五、中印经贸关系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不仅足亚洲地区的重要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之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多年来,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中印双边的政治关系曾一度非常紧张,这也阻碍了双边正常的经贸往来。特别是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中印双边的贸易额起伏不定。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两围经济的发展和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中印双边贸易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991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为2.64亿美元,经过10年发展,到2000年已激增10倍,达到29.1亿美元,占同年中国与南亚八国(包括阿富汗)贸易总额56.78亿美元的51%以上。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为3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5%。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240.2亿美元,同比增长64.7%;自印度进口146.3亿荚元,同比增长42.4%。目前,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为了更直观地对中印经贸关系进行了解,笔者将展示1992--2007年,中印双方的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见表l和表2)

从表l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对印度的进、出口强度指数,还是印度对中国的进、出口强度指数在大多数年份都接近于l,在最近几年甚至达到并超过了l,并且均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印经贸关系日趋紧密,高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程度。

但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水平低于同期印度在世界进口市场中的份额;同时,印度从中国的进口水平也低于同期中国在世界出口市场中的份额,这也反映出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1 1992--2007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强度指数

无论是以中国为出口国计算,还是以印度为出口国计算,两国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在大多数时间围绕着1波动,并且呈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势,这说明中印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与此同时,这种互补关系在不同行业(或产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6和8)中,中印两同的贸易互补性较显著,该类产品的C k ij在1.1—2.1之问。在初级产品中(0一4),以中国为出口国计算的初级产品的互补性指数先是强于以印度为出口国计算的初级产品的互补性指数,后来这类产品的互补性指数又逐渐弱于印度同类产品的互补性指数。这说明:

(1)印度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比中国强,而中国对初级产品进口的依赖比印度强;

(2)印度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强于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刑制成品中(5、7和9),两国不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但以中围为出口国计算的该类产品的C k ij高于以印度为出口国计算的该类产品的C k ij,这反映出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优势强于印度(见表2)。

表2 1992--2007年中印贸易互补性指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自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产业结构,可以预见未来印度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印度对外贸易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很大,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服务贸易,从绝对数量和变化趋势上都显示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仅就目前而言,中印之间的贸易联系同其他国家相比还不是很紧密,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和扩大双边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和印度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在推进双边贸易增长的同时,加快调整中印商品贸易结构;最后,双方还应淡化竞争意识,扩大除贸易领域以外多领域的合作。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结合资料及媒体,知道印度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依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相关信息,得出“唐玄奘西天取经”确有其事,进而得出“西天”即“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总结印度名称的由来,然后过度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2、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问:大家能不能找到印度这个国家?它位于哪个大洲? 答: 问: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属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分区?(回顾亚洲地理分区的知识)答: 总结: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媒体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以及穿过印度最北和最南部的两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上找出相关纬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 教师总结: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 4、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5、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形。 北部:山地,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为主

世界地理概况填图完整

世界地理概况填图完整 第一部分:世界地理重要地理事物 大洲和大洋 1 ?读图1-1-1,填图并回答: (1) 将下列七大洲填写在图上: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南极洲 E 大洋州 F 北美洲 G 欧洲 (2) 将下列四大洋填写在图上: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2 .读图1 — 1 — 3,填图并回答: (1) 将下列大洲、海峡、岛屿的代号填写在图上: A 北美洲 B 亚洲 C 欧洲 D 白令海峡 E 冰岛 F 格陵兰岛 亚洲 世界地理概况填图完整 40* 60" HU" 11XF iiu 円 圈1-1-3北凉洋及關曲地区圈 40* 64T 80* 100" 12『 14『 闻 西经]BO 东经 160 2O U 两经 O B 东经血

读图1-2—1回答: B1-2-1 豪為團 (1)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半岛和高原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半岛:A 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D __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 , F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G ________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J 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水域(湖泊、海、海湾等)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 。 (4)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河流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L _______________ ,M ________________ ,N ________________ ,O _________________ ,P ________________ , Q ___________ , R ____________ , S ___________ , T ___________ ° (5)把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台湾海峡、曼德海峡、朝鲜海峡、苏伊士运河填在上图中。 答案:(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 (2)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大兴安岭乌拉尔山 (3)地中海北冰洋日本海阿拉伯海里海贝加尔湖孟加拉湾黑海咸海 (4)卾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

法国地理知识

法国地理知识 法国全称:法兰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rance)。国庆日是每年的7月14日(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革命),法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没有正式国徽,国歌是《马赛曲》,国花是鸢尾花,国鸟是公鸡,国石是珍珠, 国土面积为63.3万平方公里。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法国国土轮廓形似六边形,三边临水,海岸线漫长,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正由于这个位置,法国的气候非常舒适,比较湿润。冬季较温和,经常下雨,有时下雪,但是雪很快就融化了。夏季不很热。在法国的东部,气候较恶劣:冬天很冷,夏天干燥并且很热。 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法国人口超过6500万,是欧洲第二人口大国(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人口14880万。它同时也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面积最广大的国家),全国通用法语,货币为欧元。首都巴黎(paris),人口220.1578万人(截至2009年1月1日),位于北部盆地中央,美丽的塞纳河穿城而过。 法国东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少,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里,光照十分充足,因此这里种植的葡萄质地优良,糖分含量较高,为葡萄酒酿造提供了优质原料,加上独特的生产工艺,悠久的生产历史,使法国葡萄酒驰名世界,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法国商业十分发达,创收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在种类繁多的商店中,超级市场和连锁店几乎占一半。巴黎是世界性的消费中心,大量的高档时装、香水、化妆品以及波尔多红酒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法国农业极度发达,是世界主要农业大国。主产小麦、大麦、玉米和水果蔬菜。法国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游客7000多万人次,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超过该国人口(6500万)。

世界地理概况练习(提分专用)

世界地理概况练习(提分专用) 一、选择题 (2019·齐鲁名校联考)“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1~3题。 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捕鱼的渔船 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南方 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①气候寒冷,冻土广布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更完善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1.B 2.C 3.A第1题,中国古代商船为实现顺风顺水航行,一般选择冬季从南方沿海出发,夏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夏季索马里附近海域由于吹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索马里寒流),鱼类饵料丰富,是捕鱼的好时机;从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新加坡正午日影朝北;加尔各答并不盛产棉花。第2题,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经过中亚地区,铁路沿线没有冻土分布。第3题,“一带一路”主要发展的是铁路和港口交通系统,②错;欧洲国家没有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④错。 (2019·武汉模拟)读图,回答4~5题。 4.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 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 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D.板块的内部 5.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 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 C.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高度数值 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 解析:4.A 5.C第4题,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世界最深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第5题,仔细读图,全球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千米,约为海洋面积的40%,A错;全球陆地近2/3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B错;图中明显表明,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 000 m,而陆地平均高度约为1 000 m。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C对;大陆架的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 m,而全球海水平均深度为4 000 m,两者相差很大,D错。 (2019·郑州联考)如图为某半球30°~40°纬度带海陆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印度地理位置

印度地理位置:印度位于北半球,属于南亚次大陆,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 东北与中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为邻,东与缅甸和孟加拉毗连,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南频临孟加拉湾,西南面临阿拉伯海,南连印度洋,北依喜马拉雅山脉,为亚、欧、非和大洋洲海上交通枢纽。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总人口12.1亿(2011年),居世界第2位。人口自然增长率2.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人。城市人口约占26%。首都是新德里。 印度的国花:荷花 气候: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的地形特点: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中央平原)平原,南 部(德干)高原。 1)农业方面: 1.农作物: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甘蔗 2.农作物分布地点、地形与优势: 水稻: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平原地形,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小麦:半岛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地面起伏平缓,虽降水较少,但灌溉水充足。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气候、降水适宜,土壤为肥沃的黑土,日照充足,生长后期多为晴朗天气。 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水源充足。 茶叶:东北部,排水良好的低山地,气候湿润,水源充足。 甘蔗:恒河平原中部,气候温暖,降水量较多,水源充足。 3.耕地面积:1.6亿。占国土面积60.9%,占亚洲耕地面积32.7%。 4.农业机械化: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为750.8万台,农业用电量为712亿度, 每公顷耕地可获得0.7千瓦动力,这在南亚处于较高水平。印度的农用拖拉机保有量约为100多万台。 5.粮食产量:2011年4月1日将达到2.358亿吨 6.农业耕作方式:许多农业操作靠人力进行,而犁地等则多使用牛。 7.农业缺点:三角洲地区地势过于低洼,加之西南季风期降水过于集中, 极易发生洪涝灾害,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农业技术落后导致作物产量不高,特别是单产水平低;农村经济单一化影响了该区经济全面发展。 2)经济特区: 1.经济特区:据印度官方消息,特区建设在国土东西两侧的港口城市。其 大概分布情况是:东部的维扎加帕特南和卡基纳达以及库尔比、盐湖、弗尔达;东南部的南古纳利、切奈;分布在东北部恒河流域的巴多伊、

法国地理知识

Les mers, les rivières et les montagnes a – Angleterre. Le train Eurostar la traverse grace à un tunnel. b – L’océan Atlantique se trouve à l’Ouest de la France. On peut s’y baigner près de Nantes Bordeaux et faire du surf à Bayonne . c d – La Seine traverse Paris et Rouen . e – La Loire est le plus long fleuve de France. Il passe par Orléans et Nantes . f – La Garonne prend sa source dans les Pyrénnées . Elle traverse ensuite Toulouse et Bordeaux . g – Le Rh?ne prend sa source dans les Alpes avant de traverser Lyon et il se jette dans Méditerrannée à Marseille . h – Le Rhin ne traverse pas la France mais il sépare l’Allemagne et l’Alsace . i –Clermont-Ferrand . j – Ce sont les plus hautes montagnes d’Europe . Elles couvrent une partie de la France, de Suisse, de l’Italie et de l’Autriche. On les appelle les Alpes . k – Les Pyrénnées séparent la France de l’Espagne. l – Le Jura couvre la région Franche-Comté. m – Les Vosges se situent au nord du Jura , entre l’Alsace et la Lorraine . relier 连接 traverser 穿过 grace à 多亏,幸亏 se baigner 游泳 se trouver 位于 source 源头 se jeter 注入,投身于 se situer 位于 couvrir 覆盖 entre...et.. 在...之间

世界地理南亚印度知识总结

南亚印度 一:位置范围 (一)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纬10°~30°之间,东经70°-90°之间,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称为“南亚次大陆” 2: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3:板块位置: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范围 (二)范围 包括: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二.人口和宗教 1、人口数量 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有三个国家人口过亿。以白色人种为主 2、三大宗教 佛教为主:斯里兰卡 印度教为主: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三:气候: 1、主要类型与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高原山地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脉、西北兴都库什山脉等。 印度 一:地形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沿海是东、西高止山 2、地势特征: 北部地表崎岖,起伏大;中部地势平坦;南部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 二、河流 1、印度河: 源于我国西藏(叫狮泉河)冈底斯山,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2、恒河: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 3、布拉马普特拉河: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在我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注入恒河下游。 恒河的水文特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三: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典型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 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表现: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旱季后期(3至5月),气温迅速升高,半岛内部可达45℃以上,5月份气温最高。 2:热带沙漠气候 塔尔沙漠(印度沙漠)成因: 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3:降水 降水空间分布:由西向东增多,沿海多,内陆少。 乞拉朋齐降水最多原因:位于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德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德干高原东西两侧有比较高峻的东西高止山,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水汽的深入。 孟加拉国多水患灾害的原因:①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在一起,水量大增。③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三: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有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1:农业分布

法国概况

法国概况 法国经济现状 法国是最早发展资本经济的国家之一,因此,经济起步非常早,经济一直比较发达。如今,法国经济现状,依然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发展。 那么,就说一下法国经济现状为何还依然如此好吧。首先,法国说一下法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优势是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地热资源,是能源短缺得以缓解。而且法国文化底蕴非常厚重,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帮助法国服务业迅速成长。劣势是法国的基础自然资源非常稀缺,几乎所有发展工业的原料都依赖进口,比如说铁矿石,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这就使得法国发展工业经济拥有很大的依赖性,具有一定发展风险。在二战之后,法国的工业和对外贸易额都获得迅速的发展,当然,法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许多。法国多年来,一直位列工业和总体经济水平的前列。先说法国工业,机械制造,汽车,冶金,造船等是法国主要的工业部门。当然,如今的法国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非常快,包括核能和航空等部门。传统工业部门是法国工业的经济支柱,包括钢铁,建筑和汽车制造部门。再说法国的商业,法国的商业非常发达,法国的超级市场和连锁店非常有名,例如家乐福和LV专卖店等等,但创造收益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并且法国的电子商务额非常巨大,增长速度也非常快。法国的奢侈品也是非常领先的,也赚取大量的外汇收入,特别是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富豪。提起法国工业,不得不提法国的农业,法国农业我认为要好于法国的工业。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主产麦类,玉米,蔬菜和水果。当然,葡萄酒享誉世界,产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非常发达,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出口赚取外汇。并且农业高度机械化,节省大量人力。法国的旅游资源超级发达,是世界上第一大旅游大国。旅游带动法国服务业的发展,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从事服务业。另外法国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经贸大国。进出口总额都居世界前列。出口中农产品和汽车,化妆品和军火等占很大比重。法国的经济现状还是比较稳定的。 法国地理概况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西北面对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东北比邻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东与瑞士相依,东南与意大利相连,南浴地中海并和西班牙接壤。 法国面积55万平方公里,是欧盟面积第一大国,位于北纬42度和51度之间,法国南部属地中海亚热带气候,其它为大西洋温带气候地区。 法国版图有如六边形,对边距离不到1,000 公里。总体上说,法国地势较低,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低于海拔250米。东南部地势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尔高原和孚日山脉。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

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地理概况》检测题 一.选择题(2×1.5=45分)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据此回答1~3题: 1.有关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79%是海洋,2l%是陆地 B.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C.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欧洲 D.世界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 2.四大洋中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 B.火山爆发 C.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D.地球的运动 地图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据此回答4~8题: 4.地图的基本三要素是 A.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B.比例尺、大小和方向 C.比例尺、大小和注记 D.方向、大小和图例 5.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二者比例尺相比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二者一样大 D.无法判断 6.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的地形为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 7.下图是四副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 B.b C.c D.d 8.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估算,黄兴公园的面积约为

A.6000m2 B. 60000m2 C. 600000m2 D. 6000000m2 下图为世界四个重要的海峡图。读图回答9~11题。 9.判断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白令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多佛尔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B.①霍尔木兹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白令海峡④多佛尔海峡 C.①多佛尔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霍尔木兹海峡④白令海峡 D.①多佛尔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白令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10.图中四个海峡中,是两个大洲分界线的有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③ D.④ 11.2004年我国石油净进口已超过1亿吨。若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循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 A.④ B.①③ C.④③② D.②④ 读下列地形剖面图。回答12~14题。

法国地理概况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西北面对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东北比邻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东与瑞士相依,东南与意大利相连,南浴地中海并和西班牙接壤。 法国面积55万平方公里,是欧盟面积第一大国,位于北纬42度和51度之间,法国南部属地中海亚热带气候,其它为大西洋温带气候地区。 法国版图有如六边形,对边距离不到1,000 公里。总体上说,法国地势较低,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低于海拔250米。东南部地势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尔高原和孚日山脉。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 法国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约占法国本土面积的28%。农业耕地占全国土地的54.8%。 法国土壤,西部和北部呈棕色的灰壤土,面积最广,属于潮湿地区。地中海沿岸土壤为红色。 法国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道四通八达,可通航河流总长度达8,500多公里,形成遍布全国的水路交通网。 主要河流有: 卢瓦尔河(LA LOIRE),全长1,020公里,是法国最长的河,流经中部高原,注入大西洋比斯开湾。 罗纳河(LA RHONE),全长812公里,在法国境内522公里,流经法国20个省。 塞纳河(LA SEINE),全长776公里,流经巴黎市区,注入英吉利海峡。 加龙河(LA GARONNE),全长650公里,发源于西班牙境内,流经法国南部,通过法国西部城市波尔多注入大西洋的比斯开湾。 马恩河(LA MARNE),全长525公里。 莱茵河(LE RHIN),全长1,298公里,流经法国边境长度190公里。 法国还有一些湖泊,较大的有莱蒙湖(LEMAN)、布尔热湖(BOURGET)、卡尔康湖(CARCAN)等。

印度地理知识

印度地理知识 1、概况:位置――亚洲南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超过十亿,居世界第二位。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 2、地形特点:自南向北明显的分为三部分: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3、气候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 4、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5、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水旱灾害多发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6、发展中的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教,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印度地理知识点: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地形

七年级地理《印度》精品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水旱灾害贫乏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对水旱灾害的影响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些?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1.教师提问:大家回想我们学过的世界气候类型,结合印度的纬度位置,大家可以看出印度处于什么气候带?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少,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分析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 提示:印度的降水主要是受季风影响,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3.由于受不同风向的影响,印度的降水也由此不一样,在西南风来的早,退的迟的月份,降雨量特别大,而在西南风来的迟退的早月份,陆地干旱少雨,大家想想这会给印度的农业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洪灾、旱灾。 4.为了预防这些灾害,印度政府每年要建设庞大的防灾减灾工程。结合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我们国家,与之有什么不同?大家课后讨论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三)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1.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提到印度是个人口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如何安保这数十几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呢?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印度有那么多的人,并且人口还在继续上升当中,这个国家的农业生产一定很客观。 2.教师提问: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要发展农业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气候、水分、热量、土地、劳动力、生产技术……. 3.教师继续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印度是否具备发展农业的条件。 提示:热带季风气候有了足够的热量、某些季节的水热条件很好,印度河恒河三角洲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土地条件,人口多,劳动力充足,至于技术…… 4.教师讲述:其实印度并不是一直农业都发展地这么好的,自从“绿色革命”之后,引进了新技术和新品种,印度的粮食生产才翻了好多翻。大家仔细看看课本中的“绿色革命”是怎么回事? 5.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思考这两种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的位置分布? 提示:水稻-河流冲积平原、沿海地区-热量、水分充足;小麦—中部和北部高原区—所需水分较少。 6.教师提问:(印度南北方饮食习惯图片欣赏)讨论跟中国南北方饮食习惯有什么差异?(四)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想一想: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服务外包产业有哪些特点?对印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十三章世界地理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1课时世界地理概况(1)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1. 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陆地主要在北半球,任一半球都是以海洋为主。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二)陆地 1.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2. 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地形特征。

3. 各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1)地形 陆地地形 1. 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 2. 五种基本地形: (1)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M以上,起伏较大,坡度较陡。 注意:地面高低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起伏一般用相对高度表 示,山地组成山脉,山脉组成山系。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2)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500 M以下,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3)高原:表面较平坦,边缘较陡。 世界最高高原为青藏高原、最大高原为巴西高原。 (4)平原: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M以下。 世界最大平原为亚马孙平原。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世界最大的盆地为刚果盆地。 2005年10月9日中国测绘局公布世界最高山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 M,1975年公布的8848.13 M废止。(海拔都为基岩高度,雪厚3.5 M不算)。 总结: 3. 七大洲地形特点 【答题方法】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 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亚洲: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北美洲: 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人教版地理知识汇编之——印度

1.印度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答(1)从纬度位置来看,绝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北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2)从海陆位置来看,印度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2.印度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答: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印度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印度的主要河流?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叫雅鲁藏布江)。 5.印度人口有什么特点?答:数量多、增长快。 6.印度人口众多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答: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广阔。 劣势: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大、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7.印度是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每年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沛;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8.印度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有哪些? 答:有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时间分配不均,水旱灾害频繁。 9.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 答: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小麦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的恒河中上游平原和德干高原。 10.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答: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11.服务外包产业有什么特点? 答: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 12.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答: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1/2的业务,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13.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作用? 答: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14.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竞争优势?主要业务对象? 答:发源地:班加罗尔。竞争优势:质量好、成本低。主要业务对象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 15.印度的主要城市: 首都:新德里;港口:孟买、加尔各答;“硅谷”:班加罗尔;“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印度地理知识

印度地理知识

位置 印度位置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6度44分至35度30分、东经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3,287,590(包含全部有争议的领土)或3,201,446(包含有争议并实际控制的领土)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印度和中国、巴基斯坦有领土争端,印度宣称藏南地区是印度领土,并实际控制该地区,即阿鲁纳恰尔邦;按印度官方的观点,阿富汗也是它的一个邻国,因为被巴基斯坦控制的、与阿富汗相连的克什米尔北部地区也被印度政府认为是印度的领土;另外,印度宣称中国所控制的阿克塞钦地区为其领土。在印度百分之5的领土都是属于有争议性的。 资源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地形 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 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气候 印度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印度的自然环境

印度的自然环境

(1)印度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l0°N~30°N,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②海陆位置:位于印度半岛,喜马拉雅山以南直至印度洋,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③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④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 (2)印度的地形

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 中部:以平原为主,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的恒河平原。 南部: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3)印度的气候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每年6~9月,当地盛行西南风,西南风来自海洋,带来充沛的降水,形成雨季;10月至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东北风从陆地吹来,降水很少,形成旱季。 印度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基极不稳定。

印度的河流: 印度的邻国: 陆地上的:西北的巴基斯坦,东北及东部的孟加拉国、缅甸、中国、尼泊尔、不丹。 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印度的人口与城市 人口:人口总数: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分布: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中部平原是印度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人种:印度居民大部分属于白种人,也有少量黑色人种。 语言:印度语为国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名族:印度是个多名族的国家,人口大多数为印度斯坦族。 宗教信仰:印度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伊斯兰教.

印度的主要城市 首都新德里,位于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附近,周围盛产黄麻,是印度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和最大城市,也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工业中心。

法国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西濒大西洋的比斯开湾,西北隔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东南滨地中海,东、东北与摩纳哥、意大利、瑞士、德国、卢森堡、比利时相接,西南同西班牙、安道尔接壤。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法国领土呈对称的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国境线共长5300公里,海岸线长约3120公里。法国拥有西欧四条大河—塞纳河、卢瓦尔河、罗讷河和加隆河。全国气候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西欧型气候区:法国西北部濒临大西洋,受西风影响较大,冬暖夏凉,气温年差较小,终年湿润多雨,云雾多,日照弱。中欧型气候区:法国东部距海较远,受大陆影响较强,冬季寒冷,夏季较热,雨量显著集中夏季,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地中海式气候区:法国南部,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高温是本气候区的特点和优点。过渡型气候区:法国中部高原介于前三个气候区之间,嵝过渡性气候。特点是气温较低,温差较大,雨量较多。法国雨量适中,除山地外,一般年隆雨量均在500~8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趋势是自西向东递减。法国最主要的矿藏是铁矿,次为铝矾土和钾盐矿。此外,还有煤、石油、铀和铅锌及小量的非金属矿藏。社会〔人口与民族〕法国人口位居欧洲第5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2人。1990年城镇总人口比重为73%,农村人口比重为27%。总的看来,人口稀疏区与人口稠密区之差距加大。法国是一个以法兰西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少数民族有阿尔萨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佛拉芒人、加泰隆人和巴斯克人等当地民族,大约占人口总数的。法国还有约占人口总数8%的来自非洲和欧洲的外国移民。法兰西人有46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3%。阿尔萨斯人有140万,占全国人口的2.7%。居住在靠近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布列塔尼人有11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分布在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半岛。科西嘉人有28万,占全国人口的0.5%。此外法国还有佛拉芒人25万,分布在北部靠近比利时的敦刻尔克和阿兹布鲁克两城附近。加泰隆人25万,居住在南部比利牛斯山东端与西班牙之间的交界处。巴斯克人13万,居住在西南与西班牙接壤的大西洋比利牛斯省。现在法国的400万外国移民中,移民比例最大的地方是科西嘉,巴黎则有近150万外国人。〔语言与宗教〕法语是法国的国语。法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使用人口超过1

世界地理知识点概况(完整版)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东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大洲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脉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 欧洲1000大洋洲900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第二节 世界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1)人种:黄、白、黑 [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考点搜索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RB,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一节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RB海重要海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