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机房规划设计规范

接入网机房规划设计规范
接入网机房规划设计规范

附录目录

目录

附录E 机房设计........................................................................................................................ E-1

E.1 简介 ................................................................................................................................... E-1

E.2 机房的组成......................................................................................................................... E-1

E.2.1 程控交换机室和控制室............................................................................................ E-2

E.2.2 配线室和传输室....................................................................................................... E-3

E.2.3 配电室和蓄电池室................................................................................................... E-4

E.3 机房的建筑要求 ................................................................................................................. E-5

E.4 机房的供电设计要求.......................................................................................................... E-8

E.4.1 交流电源要求 .......................................................................................................... E-8

E.4.2 直流配电要求 .......................................................................................................... E-8

E.4.3 HONET电流和功耗计算 ....................................................................................... E-11

E.4.4 HONET综合业务接入网馈电系统......................................................................... E-11

E.5 交换接入网机房的照明设计要求...................................................................................... E-12

E.6 交换接入网机房的给排水设计要求 .................................................................................. E-12

E.7 交换接入网机房的空调通风设计要求............................................................................... E-12

E.8 保护系统设计要求............................................................................................................ E-14

E.8.1 防静电保护............................................................................................................ E-14

E.8.2 防干扰保护设计..................................................................................................... E-16

E.8.3 过压保护................................................................................................................ E-18

E.8.4 消防设计要求 ........................................................................................................ E-18

E.8.5 防震设计要求 ........................................................................................................ E-18

E.8.6 防雷设计要求 ........................................................................................................ E-19

附录E 机房设计

E.1 简介

接入网的应用环境,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使接入网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

之中。不应设在温度高、有灰尘、有有害气体、易爆及低压地区;应避开经

常有大震动或强噪声的地方;应尽量避开总变电所和牵引变电所。若机房选

址不当,虽然采用大量防护措施,往往事倍功半,还达不到工程设计要求。

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应根据通信网络规划和通信技术要求,综合考虑,

结合水文、地质、地震、交通等因素,选择符合接入网工程环境设计要求的

地址。

接入网机房一经建成就要求有永久性的考虑,不能随意搬迁;而且电信网络

对社会各方面影响重大,要求保证畅通,不能中断,因此机房建筑设计时,

不能经常进行翻修,应考虑一定的耐久性;由于机房的重要性,一旦发生火

灾,影响很大,机房要符合防火标准。

接入网的房屋建筑、结构、采暖通风、供电、照明、消防等项目的工程设计

一般由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承担,但必须严格按接入网的环境设计要求设计。

接入网机房设计还应符合工企、环保、消防、人防等有关规定,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规范,以及特殊工艺设计中有关房屋建筑设计的规定和要求。

E.2 机房的组成

程控交换局房屋主要是用来安装程控交换设备、通信传输设备、电源等配套

设备。为维护和管理上的方便,一般要求安排紧凑,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房间。

各业务的平面布局如图E-1所示。接入网设备中的OLT、STE、室内型大容量

ONU通常安装在程控交换机室,若程控交换机室已无安装空间也可考虑安装

在传输室或配线室。

说明:

ONU的安装环境要求请查阅相应的用户手册。

通信线

图E-1机房组成图

传输室与配线室之间有电信电缆相连,要求与配线室相邻或是安排在同一房

间内。配线室与程控交换机室之间也有大量电缆相连,这两部分也要求相邻,

使连线尽量缩短。

配电室、蓄电池室及程控交换机室之间均有馈电线联接,故要求配电室与蓄

电池室同层相邻,配电室与交换机室邻近。

总而言之,程控交换局房屋总体布置应力求满足通信线、电源线及维护工作

的要求,使线路短捷,力避迂回,便于维护,既减少线路投资,又有利于减

少通信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E.2.1 程控交换机室和控制室

程控交换机室是程控机房的核心部分,房屋布局时应优先考虑。当楼房为两

层时,一般设在第二层,以便与其它房间紧密相连,同时又有利于防尘。

当电话楼为三层时,将程控交换机室安排在二层还是三层要根据具体情况而

定。在三层有利于防尘和安全,同时也可以更方便地在第一、二层安排其它

技术房间和办公室,甚至还可把外线人员用房也纳入第一层,从房屋建筑上

看,机房可以采用大跨度屋顶结构而不设房柱,有利于设备布置。但这样一

来,配线室就要相应安排在二层,增加了外线成端电缆的长度,而配电室和

中央空调室若仍设在一层,势必增加馈电线和空调风管的长度和截面,空调

制冷量也要加大,而且不利于抗震。因此,在已建成的三层电话楼中,交换

机室设在二层的情况较多。

程控交换机室主要安装程控交换机和接入网机柜,控制室一般装终端设备、

磁带机、告警箱及输入输出设备。通常,磁带、磁盘及输入输出设备在正常

工作时对温、湿度的要求比交换接入设备严,而该两室在生产维护方面又关

系密切,故要求相邻。机房一般为了防尘与保温都不直接开门向外,而是进

机房之前先经一段徊廊,最好是设计成套间,里间装机器,外间为控制室,

里外间的隔墙可做成铝型材玻璃墙,或普通砖墙开宽幅玻璃窗,这样维护人

员在外屋隔着玻璃可看到里间设备工作情况。

如果房屋安排有困难,或选用的磁带、磁盘及输入输出设备对环境的要求不

比交换机室高,也可不单设控制室,而将这些设备放在交换机室内。

此外,对有条件的程控交换局,程控交换机室还可设置一些辅助房间,包括

备板备件室、仪表室、资料室、值班室、换班室。换班室用于出入机房时更

衣换鞋;值班室供非值机工作人员上班用,以免经常有很多人停留在控制室

或交换机室内,影响机房环境清洁、安静的条件。这两个房间均应邻近交换

机室和控制室。值班室如果与交换机室相邻,其间可设玻璃隔墙,既可使值

班人员能看到交换机室的情况,又可供参观人员在值班室观看交换机设备,

从而不影响机房的清洁和安静。

E.2.2 配线室和传输室

配线室也称为总配线架室,主要安装总配线架(MDF)和测量台,在不单设

传输设备室时,往往还要安装一些传输设备。总配线架是连接外线电缆与局

内电缆的枢纽,所以配线室是局外电缆汇集之地。它与程控交换机室及传输

室间都有大量的电缆连接,与交换机室在生产维护中还要经常联络配合,因

此应与这两个房间靠近。

在楼层安排上,配线室可与程控交换机室同层相邻或在交换机室楼下紧靠着

的房间。采用后一方案时,其位置多选择在交换机室中安排用户设备和局间

设备比较集中的地方的下面。若采用前一方案,应将交换机室内与用户电缆

及中继电缆直接连接的设备尽量安排在靠近配线室的一端。两种方案各有利

弊,采用不同层方案时,由于配线室总配线架的扩充方向与交换机机架的发

展方向一致,即使是容量较大的局,配线室的长度也不受房屋跨度的限制,

并且由于与交换机室不同层,不会因配线室与外线人员联系较多而影响交换

机室的防尘,同层方案有利于维护工作中配线室与交换机室间人员的联系,

但线路人员上下楼时容易将尘土带到二层,不利于二层交换机室等机房的清

洁。此外,在同层方案中,总配线架的发展方向与交换机室相垂直,若话局

容量较大时其长度将受到房屋跨度的限制。两种方案在耗用局内电缆方面相

差不多,但在成端电缆方面同层方案耗费较多,在土建方面也产生不利的影

响,终局容量较大的局,更不宜采用同层方案。

配线室内还可装PCM和光纤传输设备等,是否需要单独设置传输设备室,应

视PCM和光线传输设备的终局容量和房间安排的可能性而定。通常都是将传

输设备装在配线室或尽量靠近配线室的单独机房内,也有少数是放在交换机

附近的。

E.2.3 配电室和蓄电池室

电源是维持设备运转和信息传递的动力。程控交换局各技术房间均有电源线

路联系,电源系统是楼中的要害部位。

电信设备所使用的电源有两种,一是交流电源,有市电电源或自备油机发电

机供电;二是直流电源,由蓄电池、整流器供电。

1. 配电室

由于配电室与蓄电池室有馈电条相连,为节省馈电线,要求配电室与蓄电池

室同层相邻,安排有困难时,也可上下层相邻。配电室与蓄电池室一般由同

一班组维护,故在两室上下层相邻时其附近应有楼梯相通。

程控交换机室是用电量较大的房间,配电室应力求与之相邻。为节省有色金

属,配电室又应当接近直流负荷的中心。因此当交换机室在二层时,配电室

设在一层接近交换机室的中间位置最合适。由于电源设备较重,配电室一般

设在一层。将配电室设于一层时,从安全角度考虑,宜安排在靠院内侧,避

免临街。如因安排有困难配电室需要临街布置时,其外窗应加装铁栅或护网。

若在一层设配电室有困难,也可设在地下层。

由于配电室与油机发电机室有工作联系,油机发电机室设于楼外时,应在配

电室邻近油机室侧的外墙合适位置开设外门。

2. 蓄电池室

蓄电池室一般安排在主楼的一层,为减少蓄电池内的电液蒸发,应避免太阳

直射光进入室内。蓄电池室最好设在北侧,力避西晒。电池不宜受热,温度

上升直接影响电池的放电量。如果蓄电池室位于一层并临街时,其临街侧外

窗应装设毛玻璃和铁栅或护网以保证安全。

为了维护方便,在蓄电池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上开一套间,装两个不同时

开启的门。如果蓄电池室内所装的是防酸隔爆型电池,则蓄电池室与配电室

之间采用直接相通的门也可以。

HONET接入网的OLT、STE、室内型大容量ONU使用免维护蓄电池,蓄电

池室与配电室可合并,也可与配线室合并。免维护蓄电池排气性低,结构设

计紧密,因此不需要特殊的通风设备。

E.3 机房的建筑要求

1. 机房的面积

机房的最小面积应考虑机房的终局容量,能容下交换接入设备即可。机柜列

前至少留出1.2~1.5m的距离,以便开门及维护方便,一排机柜正面与另一

排机柜正面之间距离不小于1.5m。机柜侧面与墙的距离不小于0.8m,有调测

的面与墙距离为1m。机房应留有不小于1m宽的通道。机房面积示意图如图

E-2所示。

图E-2机房面积示意图

OLT、STE、室内型大容量ONU单机柜(采用B型机机架)的外形尺寸:

2100mm(高)×800mm(宽)×550mm(深)

侧板尺寸:2100mm(高)×550mm(宽)×40mm(厚)

机柜尺寸图如图E-3所示(n为机柜数量)。

图E-3机柜尺寸图

2. 机房的高度

室内最低高度指梁下和风管下的净高度,要求室内最低高度以不低于3m为宜。

机房高度示意图如图E-4所示。

图E-4机房高度示意图

3. 机房的地板

机房的地板要求是半导电的、不起尘。一般要求铺防静电活动地板。活动地板高度采用300mm或330mm。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米水平误差应不大于2mm。没有活动地板时,应铺设导静电地面。导静电地面或活动地板必须进行静电接地,可以经限流电阻及连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限流电阻的阻值为1MΩ。

当机柜柜内带蓄电池时机房的地板承重要大于650kg/m2,不带蓄电池时要大于400kg/m2。蓄电池柜和蓄电池架应安装于蓄电池室,蓄电池室楼板承重要

求与安装方式、机房空间有关,采用华为电池时的具体要求可见表E-1蓄电池室地板承重要求。过道、楼梯的负荷标准650kg/m2(柜内带蓄电池时)或400kg/m2(不带蓄电池时),超载系数1.4。机房以外的地方不低于300kg/m2。如是老楼房,其指标不够时必须提高承重能力。

表E-1蓄电池室地板承重要求

说明:

地板单位承重力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可以通过加大地板承重面积,减小单位面积的承重力以满足安装要求。

4. 机房的门窗

门高2m、宽1m,单扇门即可。要求门、窗必须加防尘橡胶条密封,窗户建议装双层玻璃并严格密封。

5. 机房的墙面

墙面可以贴壁纸,也可以刷无光漆,不宜刷易粉化的涂料。

6. 机房的沟槽

沟槽用于铺放各种电缆,内面应平整光洁,预留长度、宽度和孔洞的数量、位置、尺寸均应符合交换机布置摆放的要求。

E.4 机房的供电设计要求

建筑电气供电设计分为正常工企电源、油机保证电源和蓄电池的直流事故电

源三种。工企及油机供电电源有条件时应设计为380/220V三相五线制。直流

事故电源视工艺的具体要求确定。工企电源供给正常照明、采暖、通风、空

调和给水排水等用电电源,应从低压配电室引用。

油机保证电源供给保证照明、局部照明、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火灾自动

报警、自动灭火设备以及程控机房空调设备等用。用电电源应从配电室或油

机室引用。

直流事故电源应从配电室低压配电屏上引用。

电源系统是程控交换机正常运行的动力,其设备主要包括交流市电引入线路、

高低压局内变电站设备,柴油机发电机组、整流器、直流变换器、交流逆变

器、蓄电池组及各种交直流配电设备。

E.4.1 交流电源要求

应当尽量采用市电作为主要交流电源。选用可靠、稳定的交流市电电源和引

入线,对保证通信、方便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通信质量,除市电外,

还需配置油机发电机作为交流电的备用电源。

交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三相380伏±10%,频率为50Hz±5%,线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

单相220伏±10%,频率为50Hz±5%,线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

备用油机发电机组的线电压波形畸变率一般应小于5%,但最大不得超过

10%。

E.4.2 直流配电要求

直流供电系统包括蓄电池、整流器、直流配电和控制盘等。

1. 蓄电池要求

蓄电池是接入网直流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如下:

稳定电压,可保证交换设备稳定工作;

起储能作用,当市电停电后蓄电池仍可根据容量大小坚持供电一段时间不致

使通信中断;

起大电容器作用,有利于吸收从整流器过来的浪涌电压;起滤波作用,不使杂音、工频干扰串入通信设备。

HONET接入网的蓄电池管理采用恒压限流充电方法,其要求如表E-2所示。

表E-2直流充放电状态及电压要求

2. 整流器要求(一次电源)

多台整流器应能并联运行,彼此之间要有均流装置。

整流器要有限流装置。

整流器的输出电压应能满足蓄电池初充电的要求,即DC-48伏时为:

2.35×24=56.4伏

整流器要安装直流电压表和电流表。

整流器的效率应在85%以上,功率因数应在0.8以上。

整流器最好能自然冷却,并可在0~40℃的条件下满载连续运行。

整流器的输出杂音电压(用杂音计测,加衡重网络)应满足表E-3中所示的要求。

表E-3 直流电源电压指标

3. 直流配电和控制盘要求

每台控制盘最少能接入2组蓄电池,当有一组蓄电池发生故障脱离供电系统时,另一组蓄电池应能正常供电。

每台控制盘最少能接入5台整流器。

电源设备应能达到全自动化,适合无人值守的要求。

另外,接入网设备对随机瞬态杂音也有严格要求,它包括外界磁干扰、本机和地线干扰所造成的设备工作不正常杂音。对于瞬态杂音,瞬态脉冲持续时间愈短其允许值可愈高,其允许值可参考图E-5。

A

V

1000V

100V

10V

1V

0.1V 0.1 s 1 s 10 s 100 s 1000 s ..

μμμμμ 图E-5 瞬态杂音允许值要求

当整流器对蓄电池进行浮充时,整流器投入运行的数量应根据负荷的大小而增减,当有一台整流器发生故障时,应能自动撤出,备用整流器自动投入运行。

当市电停电时蓄电池放电,当市电来电时给被放电的蓄电池自动用10小时率

的电流进行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56.4伏时自动地改为恒压充电。

当蓄电池被充满时,将充电状态自动地转为浮充状态。

4. 其它要求

(1) 电源设备发生故障或工作不正常时,要送出可视和可闻告警指示,电源

告警信息也应能传达到操作维护中心。

(2) 在供电系统某支路发生短路时,整个配电系统不应受深度电压降低的影

响。在起弧过程中的尖峰电压,不应在交换机上造成故障。

E.4.3 HONET电流和功耗计算

HONET接入网电路设计时大量采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EPLD、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等新型器件及先进设计工艺,许多IC芯片静态工作时处于低功耗方式,使整

个系统功耗和发热量大大降低。其具体数据请查阅附录A。

OLT、STE、室内型大容量ONU对直流供电系统(一次电源)的可靠性、稳

定性及交流电源工作范围有较严格的要求。在一次电源容量设计时,应根据

终局功耗设计,并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要求采用转换效率高的高频开关电

源,并至少采用N+1电源热备份方式工作,电源各模块应具有均流输出装置。

单个电源模块的失效,不会影响直流配电系统的正常工作。

E.4.4 HONET综合业务接入网馈电系统

OLT、STE、室内型大容量ONU采用多级分配馈电系统,如框图E-6所示。

图E-6OLT、STE、室内型大容量ONU多级分配馈电系统

单柜的馈电系统由顶部的电源分配箱和两侧的汇流条组成,电源分配箱的通

流能力为50安培,汇流条的通流能力为30安培。为提高电源馈线的抗干扰

能力,减小馈线的特性阻抗,汇流条采用平行铜带为导体,中间采用环氧树

脂灌封绝缘,简单可靠。全部联接接头均采用插接式连接,安装、维护方便。

小容量ONU采用220V市电直接供电。

E.5 交换接入网机房的照明设计要求

交换接入网机房一般要求配备有三种照明系统,即:

常用照明——由市电供电的照明系统。

保证照明——由局内备用电源(油机发电机)供电的照明系统。

事故照明——在常用照明电源中断而备用电源尚未供电时,暂时由蓄电池供

电继续工作的照明系统。

E.6 交换接入网机房的给排水设计要求

给排水设计的任务是将需要的水量送到程控电话楼,并将污水、雨水收集和

排放出去,以及如何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以满足建筑物的防火要求。程控电

话楼的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规定。

当按防火规范的规定需要设置消防水池时,其容量应能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

内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算。

给水管、排水管、雨水管不宜穿越生产房间,消防栓不应设在生产房间内,

应设在明显而又不易于取用的走廊内或楼梯间附近。

E.7 交换接入网机房的空调通风设计要求

1. 对湿度和温度的要求

根据交换接入网设备性能要求,在机房内需维持一定范围的湿度、温度。温/

湿度过高或过低,对通信质量和设备寿命都会带来不良影响。机房内相对湿

度长期过高,对设备危害极大。有些绝缘材料,当相对湿度过高,易造成绝

缘不良、串话、甚至漏电等不正常障碍,有时也易发生材料机械性能变化。

此外,设备的各种金属部件易发生锈蚀现象。

当相对湿度过低,有时绝缘垫片会干缩引起紧固螺丝松动。同时,干燥气候

环境下,易产生静电,危害设备上的CMOS电路。

若室内温度过高会使设备可靠性大大降低,长期高温环境下运行还会影响其

寿命。过高的温度将加速绝缘材料老化过程。

一般而言,交换接入网设备应严格在表E-4所示温、湿度条件下正常工作。

表E-4交换接入网设备工作条件

说明:

(1) 交换接入网设备正常工作环境下,温、湿度的测量点系指:在地板以上2m 和设备前方0.4m外测量的数值(机架前后没有保护板时测量)。

(2) 短期工作条件系指连续不超过48小时和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

2. 空调容量设计

实际的空调容量设计应该根据机房的面积和交换设备的发热量来计算。计算的方法参见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书。

3. HONE综合业务接入网设备的散热

OLT、STE、室内型大容量ONU机柜顶部电源分配箱内装有风扇,用排风方式进行散热,在前、后门和底部防鼠网均开有进风孔,以利于冷风进入,形成冷却风道。如图E-7所示。根据发热量大小可调整风扇的转速和排风量。对于局部温度过高的插箱、或机房环境温度较高的机柜,可在相邻上部插箱位、或机柜中间安装标准风扇插箱,直接向机柜后排风加强冷却。小容量ONU也用排风方式进行散热,其机柜内装有风扇插箱,后门上也装有风扇。风扇采用独立分接方式,可容易地分别拆装,维护方便。

在环境温度≤30℃,相对湿度在40%-65%的情况下,由于HONET中大量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CMOS器件,并采用高频高效率开关电源,整机功耗极低。

图E-7通风散热示意图

E.8 保护系统设计要求

E.8.1 防静电保护

1. 静电的原因及危害

对通信设备造成危害的静电感应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室外高压输电

线、雷电等外界电场,其二是室内环境、地板材料、整机结构等的内部系统。

(1) 机房静电产生的原因

由于人体平均电容量大约为200pF,人在走路时,相当于带电体间相对运动

产生静电。人身上带电多少与所穿的鞋底的材料、地板材料有关,同时与材

料表面状态、室内温、湿度、人走动时的快慢等因素有关,如:地板接地良好、

湿度高产生的电荷就少,反之则电荷就多。维护人员所穿衣服也有关系,如

化纤材料的衣服与身体部位摩擦时,局部积聚电荷的电压达上万伏。当对空

气放电时会发出响声、亮光。静电对集成电路板芯片非常危险。

(2) 静电对整机的危害

静电对程控交换机的影响与危害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从有关资料看,在

损坏的插件板中,有60%是由静电所造成的,而用户往往还不知道。静电还

能引起软件故障,能使电子开关失灵。

表E-5 人体所带的静电电压

表E-5表示了三种不同情况下40秒内人体电压的上升趋势,超过12kV 就被认为是危险区,如图E-8所示。

0 10 20 30 40

时间S 1816

14

12

10

8

6

4

2人体电压 (K V )

穿橡胶鞋站在未处理的尼龙地板上

穿橡胶鞋站在尼龙类地板上穿皮鞋站在聚丙烯类地板上

s

图E-8 静电反应时间图 绝缘材料能积聚静电,导电材料则不能。绝缘材料包括塑地板料、尼龙和化纤地毯、皮鞋、塑料制鞋、化纤工作服以及低湿度环境(干燥环境)。而对于60%以上湿度环境,半导电材料的地板、水泥地板都是良好的防静电环境。 表E-6是各种元器件对静电损坏的灵敏度。

表E-6 各种不同元器件对静电损坏灵敏度

从表E-5和图E-8可以看出静电对器件的危险性。也可以看出,在没有防静电

措施的房间里走动,超过12秒就会产生12kV以上的静电,这时如果立即触

摸电子设备就可能产生损坏的危险。

2. 防止静电的措施

(1) 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铺设防静电地毯或地板革,或者水磨石地面。贴

有半导电材料的地板革,要以铜箔在若干点处接地(水泥地与半导电地板

之间压贴铜箔并与地线相连)。

(2) 防尘。灰尘对程控交换机来讲是一大害,以前大家对灰尘的危害往往认

识不足,首批开局的公用及用户交换机都有因灰尘造成重要故障的记录。

进入机房的尘土或其他物质的微粒容易造成插接件或金属接点接触不

良,而在湿度大的情况下灰尘又会引起漏电。维护中由于灰尘积聚造成

故障的事是常有发生的。尤其在机房的相对湿度偏低的情况下,易造成

静电吸附。

(3) 保持适当的温/湿度条件。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对机器都不利,相对湿度

过高金属容易发生锈蚀,相对湿度过低又容易引起静电。

(4) 当人体要接触电路板时,应戴防静电手腕,穿防静电工作服,可防止人

体带来的静电干扰。

E.8.2 防干扰保护设计

1. 干扰的原因及危害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杂散信号的干扰越来越多,可能会影响通信质

量,产生串音、杂音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影响交换机的正常工作,这些干扰

源包括:

●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干扰;

●变压器的电磁干扰;

●各种开关设备所造成的干扰;

●大型设备操作中引起的电网波形畸变;

●射频干扰;

●地球磁场、外来辐射等自然干扰源。

不论是设备或应用系统外部来的,还是设备或应用系统内部的干扰,都是以

电容耦合、电感耦合、电磁波辐射、公共阻抗(包括接地系统)和导线(电

源线、信号线和输出线等)的传导方式对设备产生干扰。

从设备的对外关系来说,干扰是通过输入信号线、输出线、电源线、接地系统和空间电磁波进行的。

2. 防干扰的措施

集成电路本身虽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当外来噪声超出其抗干扰容限时,就要引起误动作,使整个设备工作不正常。把干扰源的干扰完全消除或把干扰源都屏蔽起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采取某些抑制措施。

●电网中的高频干扰可通过分布电容从电源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耦合到次级

而造成干扰。除从电源变压器的选用考虑以外,在电源进线加低通滤波器。

●电网里瞬变过程所造成的干扰,只要将程控交换机的电源改为从主变压

器直接引入,再加滤波电容即可抑制。

●当程控用户交换机在接有上述干扰源的50Hz市电电网工作时,电网电

压会产生急剧的变化,雷击时则会产生过电压。这些干扰由电网传到程控交换机电源中,容易造成交换机内处理机运算出错。只有在采取了有效的防电网干扰措施的条件下,才能直接采用市电供电。对小容量的交换机可采用串联型稳压电源供电,大容量的交换机可以考虑使用专用发电机组供电。

●消除接地系统带来的干扰的关键在于使各种接地,如信号地(包括模拟

地和数字地)、电源地、保护地和屏蔽地等不要构成回路,包括大的分布电容构成的回路,否则会因为接地系统的公共阻抗干扰而影响工作。

●在非高层的建筑里,交换接入网设备的工作接地最好不要与电力设备的

接地或防雷接地装置合用,并尽量相距远一些。

●防止周围环境电磁干扰。在一些通信综合楼中如果同时有高频辐射的发

射机,其影响程度应符合上述要求。为了防止机电式交换机杂音对程控交换机的影响,如果是利用现用机电式机房扩装程控机,最好是两种型号之间加一屏蔽墙,分别使用电源,而不应当混杂在一起。

至于机房是否要屏蔽的问题,据了解,程控局的机房都不必专门设置抗干扰的金属屏蔽网。小型局也可以将电源整流器装在机房内,但要与交换接入网设备保持一定距离,交流引入线要从不同的方向引入或采取穿金属管屏蔽。

●抑制电信线路中的电磁干扰。通信电缆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外来的

干扰),电缆护套和芯线上会感应出相当大的纵向电压。因为电缆芯线的不对称性,此纵向电压会在芯线的终端形成横向的杂音电压而引起干扰。将电缆护套金属外皮两端接地后,护套产生了屏蔽作用,纵向电压

大大地减小,从而抑制了干扰电压。另外,降低干扰源的电压或电流;

减少线路长度或导线间距,从而减小受干扰的环路面积;将绝缘的受干

扰导线直接放置在接地面上;采用专用的接地返回线避免共阻;将信号

线和返回线扭绞起来,使局部外界的电磁干扰互相抵消;这些都是解决

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E.8.3 过压保护

HONET系统有二级过压保护:第一级是配线架上的保安器,主要防止雷电的

损害;第二级是在用户板、中继板上,在这些电路板上装有过压和过流保护

电路。用户电路、中继电路过压、过流保护满足ITU-T K.20建议中有关抗雷

电冲击、电力线感应实验和电力线接触实验的要求。实验冲击后,自动恢复,

无需人工维护。

●暴露环境:4000V 10μs/700μs

●非暴露环境:1000V 10μs/700μs

●电力线感应:纵向电动势有效值650Vrms,0.5s

●电力线接触:220Vrms,15min,600Ω,10Ω

E.8.4 消防设计要求

程控交换局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极为重要,一旦发生火灾,影响很大,因此必

须做好防火消防系统的设计工作。

对于容量较小的程控交换局,各房间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供火

灾初起时使用,大型程控电话站的程控交换机室应设置固定式灭火设备。

各机房还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凡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信建筑,

均应在其主要的部位、通道、出入口等处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E.8.5 防震设计要求

电信建筑机房楼的抗震设计烈度应按当地基本建设烈度提高一度,对达不到

抗震烈度要求的机房楼,要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具体办法应请建筑设计部门

进行抗震加固设计,并组织实施。

HONET综合业务接入网在安装中采取以下措施抗7级地震:

●机柜为多级铝合金机架,轻便、坚固。电路板插入机柜有紧锁装置,整

机可以带板运输。

●机柜与地面通过导轨、支架与地面紧固。

●机柜间侧面用螺拴连接,数个机柜连成一列,成一整体。两排机用螺拴、

螺母及弯角件连接成一个整体。

●机柜列前(或后)与墙加固,机柜左(或右)与墙面加固,必要时机柜

与天棚加固,总之使机柜与房屋连成一体。

OLT、STE、室内型大容量ONU最大静态重量为200kg,框架正常状态受力

不大。但考虑到防振、抗震要求,框架设计了足够强度。对特殊的防震要求,

可将两排机柜相互连结加固,也可与墙壁连接加固(见图E-9)。

)

1

(

(1) 联接筋

图E-9防震加固连结示意图

E.8.6 防雷设计要求

程控机房大楼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天线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应按民用建

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要求进行设计。

在进行防雷设计时,应有防止直击雷和雷电流侵入的措施。高层程控电话站

主楼应采取防止侧击雷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在多雷地区,侧击雷的情况也会

碰到,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防止侧击雷的防护措施。例

如,将建筑金属外窗与防雷引下线连通,沿建筑物高度,间隔一定距离在外

墙墙面上设置水平的金属防雷带等,以防雷击。

程控机房主楼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网或

避雷带;突出屋面的物体如烟囱、天线等,应在其上部安装架空防雷线或避

雷针进行防护;防雷装置的引下线不应小于2mm2,其间距应大于30m。建

筑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室外的电缆、金属管道等在

××小区GPON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

论文题目:××小区GPON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 选题建议:对光纤接入网比较了解的同学可选此题。 设计内容: 一、宽带接入网概述 概括介绍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和宽带接入网的概念等。 二、××宽带接入网建设需求分析 1、××地区网络现状 要求结合设计对象情况,对原有网络运行情况和性能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2、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必要性 根据上述分析说明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几种常用的宽带接入网技术 介绍几种宽带接入技术(ADSL、HFC、EPON/GPON、FTTX+LAN和无线宽带接入)的概念及优缺点,并加以比较、说明选择哪种。 四、××小区GPON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方案 1、接入网网络结构的设计 要画出所设计的网络详细的网络结构图,标出各种设备类型及所处地点名称,并有组网说明。 2、设备选型(可选) 设备选型要写明选型过程,对可选设备进行必要的对比分析,并给出选型结果(包括所用设备的厂家、型号、功能特点)。 3、网络容量的计算(可选) ONU容量的计算;OLT宽带业务上联带宽及用户接入带宽计算。 4、光功率分配的计算 说明所设计的网络上下行光功率是如何分配的,要求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5、网络保护方式的设计 说明所设计的网络当光缆断裂时是如何保护倒换的。 6、网同步的设计(可选) 说明所设计的网络采用何种同步协议,简述其工作流程。 7、IP地址规划 要求写出本设计具体的IP地址字段,并说明是如何使用的? 五、方案评估 对所设计的网络做个归纳总结。

任务书使用注意事项: 学生必须将任务书中××改为具体地名; 上述可选内容,需至少选择2项内容; 根据所设计的具体内容,可自行调整任务书细目; 任务书设计内容中本人具体设计内容是论文中的重点,将来写论文时一定要写详细; 主要参考文献请学生根据情况自己填写。

AA宽带接入网的规划设计

AA宽带接入网的规划设计 论文题目:××FTTX+LAN(以太网接入)宽带接入网的规划设计 选题建议:对接入网或局域网比较了解的同学可选此题。 设计内容: 一、宽带接入网概述 概括介绍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和宽带接入网的概念等。 二、××宽带接入网建设需求分析 1、××地区网络现状 要求结合设计对象情况,对原有网络运行情况和性能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2、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必要性 根据上述分析说明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接入技术的选择 介绍几种宽带接入技术(ADSL、HFC、EPON/GPON、FTTX+LAN和无线宽带接入)的概念及优缺点,并加以比较、说明选择哪种。 四、××FTTX+LAN宽带接入网的规划设计方案 1、FTTX+LAN宽带接入网的组网原则 2、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要画出所设计的网络详细的网络结构图,从用户端画到如何接入Internet,标出设备名称、各点速率等,并有组网说明。 3、设备选型(可选) 设备选型要写明选型过程,对可选设备进行必要的对比分析,并给出选型结果(包括所用设备的厂家、型号、功能特点)。 4、子网及VLAN的划分(可选) 介绍子网和VLAN的基本概念,并说明本设计中是如何划分子网和VLAN的? 5、IP地址规划 要求写出本设计中具体的IP地址字段,并说明是如何使用的? 五、××宽带接入网的安全与管理的设计 1、网络安全的设计(可选) 说明所设计的网络使用了何种安全措施?如何实施的? 2、网络管理的设计(可选) 六、方案评估 对所设计的网络做个归纳总结。 特别说明: 这个选题中FTTX+LAN接入是特指以太网接入方式,不要做成EPON、GPON接入,如果是想采用EPON/GPON技术,可以选择与此对应的选题。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一、数据中心是一切信息化的基础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 二、规范编制目的 1、电子信息技术平均2.5年发展一代,每一代IT技术的发展都意味着其支持技术的发展,即数据中心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系统与布线、智能化、给水排水、消防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规范的支持。 2、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于2008年发布实施,到2015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已运

行了7年,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了3代,需要规范做相应修改。 3、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以及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三、规范编写原则 1、可实施性原则 本规范在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设计方法。 2、先进性原则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满足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前提下,吸取国外有关数据中心设计的优点,结合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具体情况,增加补充具有数据中心行业特点的相关条文规定。主要围绕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进行编写,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3、科学性原则 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数据中心行业的经验,是众多行业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以现行有效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数据中心行业的特点和特殊性。 4、协调性原则

扎区花园小区GPON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论文)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扎区花园小区GPON光纤接 入网规划设计 入学年月_2013年9月____ 姓名____卢婷______ 学号_131180143209166_ 专业__通信工程____ 总站/学习中心_内蒙古呼伦贝尔职业技术 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_孙学康______ 完成时间__2015年9月_______

扎区花园小区GPON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 内容摘要 接入网是整个电信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投资比重占电信网全部投资的很大的一部分。它既是整个电信网的窗口,也是电信网的“最后一公里”。相对于无线接入方便、灵活的特点而言,有线接入网的优点主要在于带宽安全和质量。对于目前网络的主要收入来源(语音)与投资重点(宽带)不一致的问题,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新的网络体系,不仅能够持续提升带宽、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还能有效节约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业务发展需求。 扎区花园小区工程,位于中央大街与满达街交汇处。本工程为FTTH接入。小区内共有住宅楼3栋,1号楼五个单元、2号楼五个单元、3号楼四个单元。本次工程在三号楼西侧安装光缆交接箱(整架288芯)1座,内置1:32分光器5个;安装光分纤箱14个。网络覆盖范围较小,居民楼等用户也不是很多,所以光纤强劲的网络核心能为该小区用户网络保证充沛动力。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GPON技术相对传统ADSL接入的优势,从运营商的建设方的角度出发,满足用户潜在需求,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接入速率,以期为我国通信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字:接入网 GPON OLT ONU

目录 (四)FTTX+LAN和无线宽带接入 (8) 一、宽带接入网概述 接入网是整个电信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投资比重占电信网全部投资的很大的一部分。它既是整个电信网的窗口,也是电信网的“最后一公里”。相对于无线接入方便、灵活的特点而言,有线接入网的优点主要在于带宽安全和质量。对于目前网络的主要收入来源(语音)与投资重点(宽带)不一致的问题,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新的网络体系,不仅能够持续提升带宽、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还能有效节约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业务发展需求。 GPON(Gigabit-Capable PON) 技术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大覆盖范围,用户接口丰富等众多优点,被大多数运营商视为实现接入网业务宽带化,综合化改造的理想技术。GPON最早由FSAN组织于2002年9月提出,ITU-T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3月完成了ITU-T G.984.1 和G.984.2的制定,2004年2月和6月完成了G.984.3的标准化。从而最终形成了GPON的标准族。 GPON技术起源于1995年开始逐渐形成的ATMPON技术标准,PON是英文“无源光网络”的缩写。而GPON(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最早由FSAN组织于2002年9月提出,ITU-T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3月完成了ITU-T G.984.1 和G.984.2的制定,2004年2月和6月完成了G.984.3的标准化。从而最终形成了GPON的标准族。基于GPON技术的设备基本结构与已有的PON类似,也是由局端的 OLT(光线路终端),用户端的ONT/ONU(光网络终端或称作光网络单元),连接前两种设备由单模光纤(SM fiber)和无源分光器(Splitter)组成的ODN(光分配网络)以及网管系统组成。 前所未有的高带宽。GPON 速率高达2 .5 Gbps, 能提供足够大的带宽以

小区宽带接入网设计

小区宽带接入网设计 内容摘要:宽带接入技术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叫做ADSL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上网需求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在小区建设中最困难得是铺设光缆,给工程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种状况,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ADSL技术.介绍了ADSL的基本理论,住宅小区网络需求出发,采用了ADSL 技术在利用原有小区内部电话线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宽带小区的前景很好.简述了小区宽带接入的一般要求、目标和设计原则,研究了基于ADSL宽带接入技术的实现方案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工程拓扑图形,获取高速度和IP在用户的分布。 关键词:ADSL、小区、宽带 前言 现在信息时代已经来临,除了传统的电话,传真,数据通信的需要,如计算机通信,高速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电子邮件地址和多媒体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通信网络方面,在我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传输网络,主次干线和大中城市的电话中继线有一个数字,Internet基本实现交换网络已基本实现了程序的程序控制,数字,和访问网络,人们常说客户网络的发展相对缓慢。网络和交换网络的快速发展,接入网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由于接入网是通信网络建设的技术复杂,实现困难,投资成本高,影响广泛,是一个关键的一部分,所以接入网成为通信网络建设的困难。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常用的宽带接入网技术,与社区规划和宽带接入网的几种类型的设计。综合住宅用户,可靠和安全的网络业务,高速宽带上网,局域网互连,并基于宽带接入网的其他业务。 1需求分析 1.1 小区宽带入网的特点和需求 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导致人们对智能化住宅要求的增长,宽带小区的建设已成为电信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甚至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重心。所有用户的需求是技术开发和实施指南,不同用户需求的宽带接入,接入业务组件和服务的要求也不同。 对互联网接入用户的数据的主要业务,如网页浏览,文件下载,数据服务等,具有明显的非对称TDD,而不是延迟和延迟变化敏感。但视频业务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会产生持续的向下流动,更加加剧了业务流的不对称性。 因此,个人用户接入业务构成主要由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数据和少量低转速的实时交互流。 宽带接入小区后,宽带小区网络有着独特的需求和特点:

XX小区HFC接入网规划设计

XX小区HFC接入网规划设计 设计内容: 一、宽带接入网概述 概括介绍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和宽带接入网的概念等。 二、××宽带接入网建设需求分析 1、××地区网络现状 要求结合设计对象情况,对原有网络运行情况和性能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2、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必要性 根据上述分析说明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几种常用的宽带接入网技术 介绍几种宽带接入技术(ADSL、HFC、EPON/GPON、FTTX+LAN和无线宽带接入)的概念及优缺点,并加以比较、说明选择哪种。 四、××双向HFC接入网络的设计方案 1、网络结构的设计 要画出所设计的网络详细的网络结构图,从用户端画到如何接入Internet,标出各种设备类型及所处地点名称,并有组网说明。 2、设备选型(可选) 设备选型要写明选型过程,对可选设备进行必要的对比分析,并给出选型结果(包括所用设备的厂家、型号、功能特点)。 3、基本参数的计算(可选) 具体计算所设计的网络传输损耗、信噪比等。 4、接入业务的设计 所设计的HFC网络可以接入哪些业务。 5、IP地址的规划

要求写出本设计具体的IP地址字段,并说明是如何使用的? 五、网络安全的设计(可选) 说明所设计的网络使用了何种安全措施?如何实施的? 六、××HFC接入网络的性能分析 1、网络的性能指标介绍 2、网络性能分析(可选) 利用网络测试数据说明网络性能。 任务书使用注意事项: ?学生必须将任务书中××改为具体地名; ?上述可选内容,需至少选择2项内容; ?根据所设计的具体内容,可自行调整任务书细目; ?任务书设计内容中本人具体设计内容是论文中的重点,将来写论文时一定要写详细; ?主要参考文献请学生根据情况自己填写。

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毕业设计

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 摘要: 关键字:接入网光纤接入 接入网(AN)是电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接入网直接连接到千家万户,是整个网络的最低层,也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因此,接入网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接入网正朝着能提供数据、语音、图象的方向发展,做好接入网的规划和建设是当务之急。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纤接入网的定义、定界、特点、拓扑结构,然后介绍了它的发展状况,最后通过分析本地区的接入网,做出具体的光纤接入网的规划和设计,并对设计方案的选择、网络的构造、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接入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ABSTRAC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AN),Fibrical Access Access network(AN)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elcommunication network.It is directly connect to all the home and laying in the network. So it is called the lastest one kilometer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ion high way. Therefore,the AN is the focus of all the network. Recently ,the AN is developing in data, voice and video services.Currently, It is very important thing to cope with the plans and constructions of AN. In this paper, I introduce all the technologies of AN, and the plans and construction of fiberic AN.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G-003-2010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 设计规范 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C C 版本号:1.0.0 2011-6-24发布2011-6-2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 I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4.系统架构 (4) 4.1概念 (4) 4.2系统组成 (5) 4.3接口 (5) 4.4承载业务 (5) 5接入方式 (6) 6系统设计 (7) 6.1PON系统设计 (7) 6.2PTN、MSTP/SDH系统设计 (12) 6.3WLAN系统设计 (12) 7网管系统 (14) 7.1网管功能要求 (14) 7.2网管系统设计 (14) 8设备配置及安装要求 (15) 8.1设备配置要求 (15) 8.2安装要求 (16) 9接入光缆设计 (20) 9.1光缆网结构 (20) 9.2光缆引入方式 (21) 9.3主干光缆设计 (22) 9.4配线光缆设计 (24) 9.5入户线缆设计 (25) 9.6缆线敷设及成端 (26) 9.7配线设施设置原则 (29) 9.8配线设施安装要求 (30) 10接入管道设计 (30) 10.1管道路由 (30) 10.2管道容量 (31) 10.3管材选型 (31) 10.4管材弯曲与波长 (32) 10.5管道埋设 (32) 10.6人(手)孔设置 (33) 11系统技术要求 (34) 11.1网络传输性能指标要求 (34) 11.2设备技术性能要求 (36) 12环境与接地要求 (50) 12.1环境要求 (50) 12.2接地要求 (51)

浅析光缆接入网规划设计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353848.html, 浅析光缆接入网规划设计方法 作者:许速飞 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13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如何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成为网络规划的核心,通过“十一五”到现在三网的不断努力,用光缆接入网达到FTTH的方式已经初具规模。本文主要从城市光缆接入网的特点为例,对光缆接入网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浅析。 【关键词】光缆接入网规划设计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如何开展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网络建设成为网络规划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由于网络建设涉及到城市规划中管道建设,存在着施工、建设周期长,施工完成后往往要使用很长时间的现象,但是由于对接入网没有合理的长久规划,往往造成管道资源的浪费和资源短缺,此外,长期以来,光缆接入网的数据统计和管理流程处于没有有效地监管状态,这使光缆接入网的浪费和短缺进一步扩大,大大阻碍了光缆规划的有效实施。所以一个优秀的网络规划者应该统筹兼顾,实现光缆接入的高效利用。 光缆接入网的规划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 一、光缆接入网的需求分析 光缆接入网建设应统筹分析规划,按对不同地区设为的网络需求确定接入点覆盖半径,农村地区由于用户稀疏,一个光节点的覆盖半径可以在2km左右,而市区的一个光节点的覆盖 半径则应该缩小到300~500m之内,甚至更小,在网络集中使用或对网路有特殊要求的地区,比如住宅区、高科技园区、金融大厦高等院校等可单独设置光节点甚至设置多个光节点。 二、光缆的结构分析 现在的光缆接入网建设中,大容量光纤带光缆应用广泛。光缆结构主要分为中心松套管式光缆、层绞松套管式光缆和骨架式光缆三种结构,其中中心松套管式光缆和层绞松套管式光缆可以满足几芯到几十芯光纤用量,尤其是中心松套管式光缆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应用广泛。 三、光缆线路网的结构选取 常见的用户光缆线路网的结构主要有下列5种:第一种是普通环形结构,优点是不需要使用备纤,线路1:1保护,易于调整,可以提供第二路由,同时网络建设和后续管理比较简单,缺点是纤芯利用率只有一半,不同光缆交换箱内无法直接组网,投资较大;第二种是环形+公共纤结构,和普通环形结构相比,可以实现公共纤在交换箱内的全进全出,便于用户端的

IDC机房工程设计方案

IDC机房工程设计方案 1、机房工程设计概述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计算机机房的建设。计算机机房工程不仅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计算机房设计及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 由于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 本方案项目包括装修工程、配电工程、空调工程、设备监控工程、闭路电视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七大部分。本方案书根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设计和施工。 1.1 设计原则 吉通上海公司数据中心机房是吉通上海公司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

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质量的、高安全可靠灵活的、开放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当前的需求,兼顾未来的业务需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数据中心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及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脑机房的安全可靠性。 灵活性及可扩展性: 吉通上海公司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公司,所以其数据中心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今后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光接入网现场验收内容及标准

光接入网现场验收内容及标准

光接入网现场验收内容及标准 一、光缆验收规范 1、管道光缆敷设 一)敷设管道光缆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在孔径90mm 及以上的水泥管道、钢管或塑料管道内,应根据设计规定在两人(手)孔间一次性敷设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子管。 三)子管不得跨人(手)孔敷设,子管在管道内不得有接头。 四)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一般为200~400mm;本期工程不用的管孔及子管管孔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封堵。 五)光缆敷设前应按“8”字盘放,管井边缘要做好保护,防止光缆外皮被刮破。 六)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设计要求的A、B端敷设光缆。 (2)敷设光缆时的牵引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3)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管材的内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 倍。 (4)光缆出管孔150mm 以内不得做弯曲处理。 (5)管道光缆根据接入需要按设计要求进行中间人孔预留。光缆余长应在人孔内盘放并固定。 (6)敷设后的管道光缆在人(手)孔内应排列、固定整齐。光缆在人(手)孔内子管外的部分应按设计要求保护。 (7)管孔及子管管孔均应按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堵塞。 (8)光缆在每个人孔内应按设计要求或建设单位的规定做好标志。 2、埋式光缆敷设 一)直埋光缆埋深应满足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具体埋设深度应符合上表的要求。光缆在沟底应自然平铺状态,不得有绷紧腾空现象。 二)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平行或交越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同沟敷设,同沟敷设时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应≥100mm。 四)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充气的光缆在回填土前必须做好保气工作。 (2)先填细土,后填普通土,且不得损伤沟内光缆及其他管线。 (3)市区或市郊埋设的光缆在回填300mm细土后,盖红砖保护。每回填土约300mm处应夯实一次,并及时做好余土清理工作。 (4)回土夯实后的光缆沟,在车行路面或地砖人行道上应与路面平齐,回土在路面修复前不得有凹陷现象;土路可高出路面50~100mm,郊区大地可高出150mm左右。 3、架空光缆敷设 一)架空作业一定要注意好高空作业安全保护。 二)架空光缆敷设后应自然平直,并保持不受拉力、应力,无扭转,无机械损伤。 三)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光缆的挂钩程式。光缆挂钩的间距应为500mm,允许偏差±30mm。挂钩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应安装齐全、整

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 宽带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中国** 2011年01月

总则 宽带接入网络作为企业战略投资的基础网络资源,是电信基干网络和用户之间的连接桥梁,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用户终端接口之间的线路和设备等一系列传送实体组成,包含由交换端局或数据城域汇聚节点以下至用户终端之间,单纯提供宽带数据及语音服务的所有传输介质和相关设备。接入网建设涵盖了管道、铜缆、光缆、综合布线、设备等多个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范畴。 宽带接入网建设应贯彻以效益为中心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规模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适应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应以提升带宽和性能、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加强业务管理能力,实现网络平滑演进为目标;应积极推进光进铜退,建成具有语音、数据及其它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为一体的宽带IP化光纤接入网;网络本身具备良好的生存、扩展及过渡能力,力争在新业务应用、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为适应宽带多媒体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需要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接入网发展建设工作,结合目前全省接入网现状,对本地接入网络发展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一、建设原则 传统PSTN和ADSL接入速率受距离限制不能满足未来高带宽的业务需求,二层LAN交换机在网管及QoS能力方面无法保证,而由XPON 技术实现的FTTB/H方式实现语音和数据的综合接入的技术成熟且设备成本迅速降低,大大提高了的投入产出比,具有符合技术演进路线,快速布放抢占市场等优势。因此,在本地接入网的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落实国家七部委《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加大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力度,提高光纤覆盖率,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适应三网融合的需要。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网络资源整合优化为基础,确定网络发展方向和目标。在保持公司盈利能力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确定投资规模,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按照轻重缓急落实投资计划项目。优先保证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接入需求。 (3)做好接入网的规划,科学分配建设投资,保障投资效益最大化。应根据网络广覆盖和深覆盖的需求,提前对需要资源前置的建设要求通盘考虑。根据工程建设的性质对区域新建、区域扩容、区域改造投资统筹考虑。 (4)接入网分层建设:接入网应该分主干层、配线层和引入层来建设,要根据3年期业务需求构建OLT局点、主干配线网络,根据1~2年期业务需求建设配套驻地网及管道资源,逐步建成层次清晰、覆盖全面的完整网络。 (5)大力推进光进铜退工程,使光纤逐步靠近用户,提升用户最大可用带宽。以光纤为传输媒介、基于PON的FTTx组网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PSTN+DSLAM、LAN接入网建网模式。 (6)停止PSTN和DSLAM设备的新建及扩容。原有传统设备以盘活全省冗余板卡和提高端口使用率为主,在PSTN和DSLAM覆盖范围内的扩容工程应结合网络改造同步进行。

光缆接入网规划设计方法

光缆接入网的建设 专家:蔡勇 2006年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电信运营市场的拆分、重组,接入网的重要性愈加显得突出,无论哪个运营商,只有拥有接入网才能将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接入网的光纤化在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电信业务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接入网的光纤化进程,逐步实现接入网的宽带化、数字化和综合化,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目前的电信网现状,结合国家就接入网建设方面的相关技术政策及体制,在总结光纤网络先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接入网中光缆网络的建设作一探讨。 1 光缆网络的重要性 光纤接入网的建设需要考虑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接入设备与光缆物理网,其中光缆物理网的规划尤其重要,这是由线路系统的特殊性决定的。 ① 线路系统的服务年限较长,一般在20~30年; ② 线路系统扩容非常困难,网络终端设备可通过升级或更新(在提供宽带业务时尤其如此)来适应用户需求,而线路系统一旦敷设完毕则很难进行大规模变动; ③ 线路系统一次性投资很大,在综合建设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鉴于以上原因,在接入网的建设中应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工作,以建设一个结构合理、灵活安全、能充分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光缆物理网络。 一个理想的光缆物理网络必须满足整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区域部分结构的灵活性这两个特点,以适应新业务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2 光缆线路网的建设原则 2.1 光缆线路配线法 因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内的不同区域对宽带业务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所以如何采用灵活方便且适应性强,并便于将来用户光缆网扩容的配线法,是目前用户光缆线路网络设计需要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常用的用户光缆线路的配线方法有以下3种。 2.1.1 星树型递减直接配线法 星树型递减直接配线法与以前的铜线电缆直接配线法类似,即接入用户的配线光缆直接从主干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 (2013版)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13年7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 1 - 1.1 背景介绍 ....................................................................................................................... - 1 - 1.2 定义内容 ....................................................................................................................... - 1 - 1.3 编制依据 ....................................................................................................................... - 1 - 第2章PON系统网络架构 ....................................................................................................... - 2 - 2.1 PON系统位置与定界................................................................................................... - 2 - 2.2 PON系统配置模型....................................................................................................... - 2 - 2.3 PON系统承载业务分类............................................................................................... - 3 - 第3章PON系统设计要求 ....................................................................................................... - 4 - 3.1 PON系统承载业务方案............................................................................................... - 4 - 3.1.1 集团客户业务......................................................................................................... - 4 - 3.1.2 家庭宽带业务....................................................................................................... - 12 - 3.1.3 营业厅接入业务................................................................................................... - 13 - 3.1.4 WLAN热点业务...................................................................................................... - 14 - 3.2 PON系统网元部署..................................................................................................... - 15 - 3.3 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 - 17 - 3.4 PON系统内容量测算................................................................................................. - 17 - 3.5 PON系统上联带宽测算............................................................................................. - 19 - 3.6 PON系统保护............................................................................................................. - 20 - 3.7 PON系统网管设计要求............................................................................................. - 25 - 3.8 光分路器设计要求 ..................................................................................................... - 27 - 3.8.1 总体原则............................................................................................................... - 27 - 3.8.2 分光方案对比....................................................................................................... - 27 - 3.8.3 分光器的部署原则............................................................................................... - 28 - 3.9 光缆线路设计要求 ..................................................................................................... - 29 - 3.9.1 光缆芯数的配置原则........................................................................................... - 29 - 3.9.2 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 - 30 - 3.9.3 共建共享模式下资源界面................................................................................... - 30 - 第4章网络配置要求...............................................................................................................- 30 - 4.1 QoS实现方式.............................................................................................................. - 30 - 4.2 VLAN划分原则............................................................................................................ - 31 - 4.3 IP地址规划原则........................................................................................................ - 32 - 4.4 安全和用户认证方式................................................................................................. - 33 -附录.............................................................................................................................................- 33 -

IDC机房建设要求

IDC机房建设要求 一.物理要求: 1.根据功能的不同,IDC 可以划分为主机房区、支持区和辅助区。 主机房区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支持区包括:高低压变配电房、发电机房、UPS 电池电力室、空调机房、设备监控机房、接入室和消防控制中心等。辅助区包括:客户接待区、客户操作区、监控室、大客户休息区、会议室等,可根据实际功能需要进行选择性设置。 2.IDC 机楼天面应做一级防水,地下室防水等级应为一级。 3.机房净高一般在2.5m~3.2m;计算机机房楼板荷载:A级>500kg/m2 B级>300kg/m2空调机房、供电设备用房>1000kg/m2 4.架空地板的高度应通过计算确定,确保地板下断面风速控制在 1.5~ 2.5m/s,单机架功率不小于 3.2kW 时,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 于500mm;单机架功率不小于4kW 时,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600mm; 单机架功率不小于4.8kW 时,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700mm。 5.为合理规划机房内气流组织,建议机房内机架统一按面对面、背 靠背方式排列,即相邻二列机柜的正面板相对或者背面板相对排列。其中冷通道应不少于1000mm,热通道应不少于700mm。 6.IDC 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灵活性。主体结构宜采用 大空间及大跨度柱网,大型IDC 柱网宜大于7.2 米,中小型柱网

不应小于6.0 米。有地下车库的应考虑与小车停车位经济模数结合。 二.关于电源和UPS 1.按照电信相关规定,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A、B 级IDC 应由 两个电源供电,两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C 级IDC 应由两回线路供电。 2.除由市电电源供电外,应配置可靠的备用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 发电机组应具有快速自动启动、自动切换、自动停机和遥测、遥信功能。市电电源与发电机后备电源的切换应采用具有旁路隔离功能的自动转换装置;自动转换装置检修时,不应影响电源的切换。 3.企业的数据中心需要采用发电机阵列,其可以提供数据中心正常 运行所必要的电力。例如谷歌就已经在其位于爱荷华州的数据中心安装了30多台发电机。 4.柴油发电机房的确定:考虑到柴油发电机组的进风、排风、排烟 等情况,如果有条件时机房最好设在首层。但是,高层建筑功能较复杂,对面积的利用率要高,因此,一般把发电机房设在地下室的地下一层,不宜设在地下二层及以下。这时,解决好通风、防潮、机组的排烟、消音和减振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设计中要注意处理好。机房选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应设在四周无外墙的房间,为热风管道和排烟管道伸出室外创造有利条件;尽量避

接入网规划设计

接入网规划设计 内容摘要 通过光纤接入及光纤接入网概念的了解,目前光纤接入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用户通信需求增长的分析,结合双江目前用户分布情况及双江现用设备的优缺点,进行光纤网络结构设计,确定网络拓扑结构,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所选设备种类型号确定,ONU设备位置、数量,光纤中继距离的计算,设计规划中还涉及IP地址及VLAN规划、光功率计算、保护方式设计等;随着接入网光纤化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接入网络规划设计中好药进行网络保护设计。 本设计主要是县城用户端接入设计,包括县城各区域ONU分布情况,光纤芯数及距离,画出了各区域的网络结构分布图,最后还计算出了所设计的用户容量。 一、概述 1.1接入网的概念 从整个电信网的角度讲,可以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网和用户驻地网(CPN)两大块,其中CPN属用户所有,因而,通常意义的电信网指的是公用电信网部分。公用电信网又可以划分为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网3部分。长途网和中继网合并称为核心网。

相对于核心网,接入网介于本地交换机和用户之间,主要完成使用户接入到核心网的任务,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一系列传送设备组成。 1.2光纤接入网的概念 光线接入网采用光纤做为主要的传输媒体来取代传统的双绞线。由于光纤上传送的是光信号,因而需要在交换局将电信号进行电光转换变成光信号后再在光纤上进行传输。在用户端则要利用光网路单元(ONU )再进行光电转换恢复成电信号后送至用户设备。 1.3光纤接人网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3.1 光纤接人网建设的必要性 因特网是过去二十几年变化最迅速的技术,从购物、娱乐、交友、到交互式视频、IPTV等,新业务新技术日新月异,目前,双江县城中绝大多数用户接入段采用铜缆接入、模拟传输方式,已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新业务如IPTV、视频监控、远程教育等新技术。而且传输距离短、扩容能力差、占用管道资源过多、安全可靠性低和维护困难。用户对网络带宽、速率、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大用户除有话音、窄带数据需求外还涉及交互式视频等业务,特别是金融部门、政府机关、学校和医院等单位;城市平安城市监控业务急待建设;城市移动基站的扩容与新建; 1.3.2、光纤接人网建设的可行性 主干传输通过近几年多次扩容建设,容量以足以满足,光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