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党史国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基本国情
第一节 国土与资源
一、国土概况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与周边19个国家陆地相连或隔海相望。
我国地形复杂,可划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山地和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地势逐渐下降,构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中国与尼泊尔边界的珠穆朗玛峰为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为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
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这次全会宣称中国革命进入到“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阶段,把“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推向顶点。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建立新中国。在这个复杂的斗争中,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7年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发动了广州起义。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起义失败。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从6月3日起,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国,扩展到100多座城市。6月28日,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向大会提出的书面报告草稿,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认为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一是建设工作中经验不够,二是几年来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削弱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妨碍了党及时地尽早地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
第二节 人口与国民素质
(一)我国人口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l/5。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已达12.95亿。据预测,我国人口将在2010年时接近14亿,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15亿~16亿。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呈现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的特点。
第五节 综合国力
(二)居民生活水平
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全部现金收入,包括经常性收入和一次性收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一般由六部分构成:职工工资、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城镇居民的其他劳动收入、赡养赠送收入及其他收入。
第六篇 党史国情篇
第一章 中共党史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一、五四运动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随之发展壮大起来。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强烈愤怒,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
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每个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实现的平均消费额,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中所消费的各种生活资料的货币表现。
居民居住水平:住宅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维持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进而从事社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的河流总长度达22.68万千米,径流量约为26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河川径流总量的6.8%。我国众多的河流组成庞大的水系,大江大河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等,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等。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1951年12月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随后对私营工商业者开展了一场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从此,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毛泽东在会上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围剿”的重点是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三次“围剿”。
1932年底,毛泽东已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周恩来、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代表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以及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农村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走向复兴,关键在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条独创的道路,是在全党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其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出坚持、发展农村根据地的系统经验,而且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从理论上初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阐明。
第四节 社会经济结构
(一)我国“二元社会”的状态
在当代中国,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其核心是强制性分类的居民身份制度。市民身份(非农业户口)和农民身份(农业户口)这种城乡隔离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制度障碍,并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建制上的城乡分治变成了城乡合治,在政策的掌握尺度上也略有放宽,但迄今为止,这种城乡居民之间的身份壁垒尚未打破,二元社会也还没有转变为一体化社会,而仍暂时处于“三元社会”的过渡状态。这三元分别是:持有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市民、无户口或持有农业户口而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准市民、持有农业户口和农村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人口的年龄结构主要是指少年人口、成年人口、老年人口的比例。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老龄化是一个国际性的大趋势。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截至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1/3。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新生儿中男女性别的比例。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
第三节 民族与宗教
(一)我国的民族状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92%,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余55个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8%,其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壮族(1617万人)、满族(1068万人)、回族(982万人)、苗族(894万人);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有:塔塔尔族(4890人)、赫哲族(4640人)、高山族(4461人)、珞巴族(2965人)。分布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从居住的情况来看,全国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等省、自治区。其中云南省居住着25个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各民族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