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
中风后抑郁的中医特色护理效果观察
![中风后抑郁的中医特色护理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d7988c852ea551811a6872b.png)
中风后抑郁的中医特色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0年到2014年60例第一诊断为中风后抑郁的患者按1: 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80%)(P< 0.05) 。
结论: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护理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中医特色;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157-02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脑血管病的并发症之一,是指中风后引发的抑,归属于继发性抑郁。
临床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悲忧善哭,思维迟滞,并伴有焦虑烦躁、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失眠等症状。
患者受躯体病残困扰情志不畅,精神压抑至极所导致[1]。
PSD的程度与中风的预后关系密切,如不能给予及时治疗及相应护理,则不仅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增加病死率,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2]。
临床我们针对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如采用中药内服、针刺疗法,艾灸,拔罐,情志疗法等,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症状,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自2010年到2014年60例第一诊断为中风后抑郁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25d~30个月;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8岁,病程为20d~28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脑中风患者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护理
![脑中风患者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20206d27d3240c8447ef5b.png)
酶和黄 疸指数 升高 为 主 , 般 在 术 后 7~1 一 4d恢 复 正
常, 同时 A P 甲胎蛋 白) 明显 下 降 。本 组 l例 患 者 F( 也 术后 出现 肝功 能进行 性损 害 , 后第 3天 出现腹 水 、 术 黄 疸、 高烧 , 考虑是 T C A E治疗 引起癌及 其周 围组 织 坏死 吸收, 加重 肝脏 负担 , 经保肝 、 降黄 、 持 、 尿 , 支 利 病情未 见 明显好 转 。2周 后 C T诊 断考 虑肝 门部 肿 物 压 迫胆 总 管引起 阻塞性 黄疸 , 采取 P C T D治疗 后 , 患者 好 转 出
医辨证 的方法 进行 护理 , 取得 了 良好 的疗 效 , 现报告 如
下。
治疗 失 去信 心 , 久 卧于 床 而 伤感 , 望 , 或 失 表现 意 志 消
肝 区疼 痛等 症状减 轻或 消失 , 肿块 缩小 明显 , 可使部 分
患者 重新 获 得手术 切除 的机会 。所 以对 中晚期 肝癌 患 者行 T C A E治疗 , 可有效 提高 患者 生 活质量 , 长生存 延
2 25 饮食 指 导 ..
术 后 应 给 患者 高 热 量 、 高纤 维素 、
低脂 和低 蛋 白的易 消 化 饮 食 。 同时 要做 好 饮食 管理 ,
期 ] 。认 真做好 术前 各项 准 备 , 格 掌 握术 中导 管技 严
能 和用药 剂量 浓度 , 尽量 减轻 患者术 后不 良反应 , 同时 加强 术后 病情 观察 , 及时发 现 和处理 并发症 , 介入患 对 者 的有效 护理 可 以促 进患 者 的恢 复 。 参考 文献
史 , 有冠 心病史 ; 4例 发病 后 有不 同程 度 的神 经 功 能 障 碍 、 言不 清 l 语 0例 , 咽 障碍 1 吞 7例 , 体偏 瘫 6 肢 5例 。 全 部病 例经 康 复治疗后 , 取得 较为 满意 的效果 。 均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5ecec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e.png)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针刺治疗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观察并总结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身上的效果,并分享护理体会。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后抑郁是由气血运行障碍、心神失调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所致,因此选择针刺治疗进行治疗是合理的。
本次观察的对象是10名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他们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针刺治疗。
观察周期为3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评估。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食欲状况等。
经过3个月的观察,发现针刺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的作用。
共有8名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情绪好转,表现为心情愉快、兴趣增加、乐观向上等。
其中有2名患者的抑郁症状完全消失,恢复了正常生活状态。
针刺治疗还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食欲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经过治疗,6名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呈现出较好的睡眠状态。
7名患者的食欲状况也有所改善,食欲增加,胃口变好。
在护理中,我们发现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对针刺治疗的接受程度较高。
他们普遍认为针刺治疗能够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对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在护理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解释,以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
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疼痛和刺激的控制。
针刺治疗虽然是传统中医的疗法,但对患者来说仍然是一种刺激和压力。
在治疗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针刺位置和深度,注意患者的舒适感。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调理气血,舒缓心神,针刺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和食欲状况。
在护理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解释,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合理控制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刺激。
相信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9663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2.png)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中风合并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等特点。
传统中医学认为,中风合并抑郁症是情志失调所致,因此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与阴阳失衡、气机郁滞、心脾失和等多种中医证型有关。
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自杀念头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情志护理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方法调整患者的情绪和情志,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1. 情志调摄:情志调摄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情志和人体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失调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护理人员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尽量减少与患者的矛盾和冲突,鼓励患者参与到积极的社交活动中,增加其社会支持网络,降低其抑郁情绪。
2. 药膳调理:中医认为药膳调理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体内气血运行,从而影响人的情绪和心情。
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为其设计适合的药膳,如玄参鸡汤、当归枸杞炖瘦肉等,以达到调理情志的效果。
4. 情绪疏导:中医认为情绪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因素,情绪的积郁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疏导情绪,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心理疏导等,以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情绪和情志,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时调整。
中医情志护理仅是中风合并抑郁症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部分,还需要结合中医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be9e3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49.png)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具体护理运用中是否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方法:从我院近三年接诊的此类患者中选取50例,分为A组(对照)25例,行常规护理,B组(研究)25例,行中医情志护理。
结果:研究发现,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各项抑郁症指标评分明显更低,与A组差异较大,P<0.05。
结论:有效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中开展此护理方式,能有效助推患者的治疗,具备着研究价值。
关键词: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症;中医情志护理中风其实就是脑卒中,属于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如何来开展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助推患者的康复治疗就成为了当下医学界需要攻克的难题[1]。
而中风还可能导致患者患上抑郁症,加重患者的病情,而当下,中医学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引起了众多医学者的关注,而基于中医学原理而诞生的中医情志护理这一方法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以下则是我院对此的积极研究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我院接诊的此类患者50例,且为了保障50例患者均符合研究纳入标准,保障对50例患者展开的护理工作与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医护人员后期的工作有着指导意义,就需要展开对患者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的调查,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男性患者26例,均龄在(56.69±8.79)岁,女性患者24例,均龄为(54.97±11.32)岁,且对比全体患者的年龄、病症程度、文化程度等等均无明显差异,且在抑郁症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且调查发现,少部分患者存在着轻微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是对本次研究的影响并不大,全体患者均无心肝肾等方面的重大疾病,均能有效配合患者的临床治疗[2]。
1.2方法为推进研究进展,保障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我院护理人员指出,需要通过系统抽样的方式展开对患者的分组,利用电脑进行对50例患者的编号,即展开00-49的编号,然后利用电脑展开积极的抽样工作,将全体患者划分为A、B两组,然后展开具体的护理工作,对比护理结果。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6ab9ac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5.png)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调理人的情绪、情感和心理状态,来促进身体健康和治疗疾病。
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中医情志护理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性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缺血变性而引起。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乏力、兴趣丧失等症状。
中风患者往往会出现抑郁症的症状,而抑郁症又会加重中风的病情。
在中风合并抑郁症的护理中,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和物理康复外,中医情志护理也显得非常重要。
1. 情绪疏导: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往往会有情绪低落、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中医情志护理通过聆听患者的心声,理解其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然后向患者传递积极向上的情绪,帮助其释放负面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2.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情志活动是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的,其中情绪的变化会影响气血运行。
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气血虚弱的现象,中医情志护理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情绪,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和抑郁症状。
3. 食疗调理:中医情志护理中的食疗调理是指通过食疗来调理患者的情绪和身体。
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食物来改善他们的症状,例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可提高心情,多吃红枣可以补血益气等。
4. 经络按摩:中医情志护理中的经络按摩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体表穴位,以调理气血,舒缓经络,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
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可以选择按摩太冲穴、涌泉穴等穴位,以舒缓他们的情绪和焦虑。
5.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情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选择适当的中药来调理患者的情绪和身体。
可以选择柴胡、郁金、藏红花等中药来舒缓患者的情绪和抑郁症状。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调理情绪、调理气血、食疗调理、经络按摩和中药调理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精神健康状况。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1223b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7.png)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
以下是一些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中药治疗
通过中药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的情况。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川芎、丹参等,这些中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
对于中风患者,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衰退的情况。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法。
对于中
风患者,推拿按摩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和神经的灵活性,并缓解肌肉
的疼痛和僵硬。
饮食调理
中风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
同时,限制高油脂、高盐分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糖。
心理疏导
中风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上的困扰和抑郁。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
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加自信心,并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以上就是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请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护理方式。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探析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870e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9.png)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探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
在文章从背景介绍中阐述了中风后抑郁症的重要性,以及研究该问题的意义和研究目的。
接着,正文部分首先解析了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然后详细介绍了中医护理干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观察和机理探讨,最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医护理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展望了中医护理干预的未来发展,并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症、中医护理干预、疗效探析、病因病机、临床疗效、机理探讨、疗效评价、展望、局限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据统计,中风后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30%-50%,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抑郁症不仅会加重中风患者的病情,延长康复时间,还会增加治疗费用和家庭负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理,为中风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意义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随着中风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针对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进行探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本研究对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进行探析,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方案和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为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对中医护理在中风后抑郁症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也对促进中医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及其机理,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护理干预的理论依据;2.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对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优势和特点;3. 掌握中医护理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4. 评价中医护理在中风后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d6c1a4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1.png)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一、中医情志理论中医情志理论认为,情志与人体,心理和生理状态密切相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情绪可以影响到人体的各个方面,包括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因此,情志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中医情志护理指的是利用中医情志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调节情绪,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情志护理包括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调节饮食习惯,运动锻炼等方面。
中风合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等。
中风本身就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合并抑郁症后会进一步加重患者身心负担,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因此,对于中风合并抑郁症的护理,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心理疏导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比较低落,对生活充满了悲观的情绪。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心理疏导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如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痛苦,减轻紧张和不安情绪,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和舒展。
2.饮食调节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往往处于失衡状态,因此饮食调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指导和饮食规范,可以让患者吃出健康和美食,刺激患者的食欲,满足口腹之欲,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和康复速度。
3.运动锻炼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身体状态往往不太好,活动能力较弱,运动锻炼是很难坚持的。
但是,适当的运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氧气的流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能力。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当采用适量而有规律的运动方式,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康复。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中医情志护理时,可以针对患者的个人病情和情绪特点,从而更好地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创造适合患者情况的治疗方式和措施。
1.通过药膳调理情绪2.采用舒缓的音乐疗法中医情志护理还可以采用舒缓的音乐疗法。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1ed7d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f.png)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摘要】中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合并抑郁症。
中医情志护理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通过调整情绪来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探讨了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患者和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操作技巧并探讨了与现代药物治疗的结合。
通过中医情志护理的积极作用,患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康复。
结论部分指出了中医情志护理在治疗中风合并抑郁症中的重要性,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中风,抑郁症,应用,具体操作技巧,现代药物治疗,积极作用,重要性,发展前景。
1. 引言1.1 中风与抑郁症的关系中风与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心cerebrovascular disease ,临床研究表明,中风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而抑郁症患者中发生中风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中风是指脑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损伤脑细胞的一种疾病。
而抑郁症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抑郁症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中风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和危险性。
研究发现,中风患者合并抑郁症后,病情进展更快,康复缓慢,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抑郁症患者中发生中风后,可能因情绪不稳定而导致治疗过程中的难度增加,严重影响疗效和康复进程。
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中风合并抑郁症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1.2 中医情志护理的基本理论中医情志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情志”、“脏腑”、“气血”、“经络”、“阴阳”等概念。
中医认为情志是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的关键之一,情绪过度波动或不畅会影响脏腑功能的平衡,导致疾病发生。
中医情志护理强调通过调节情志、保持情绪平衡来调动脏腑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情志护理的基本理论包括五志对应五脏、六情六腑、七情八愁等,这些理论都是基于中医养生学和治疗疾病的原理。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34bb6fb453610661fd9f43a.png)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体会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经验。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中风后抑郁患者50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措施。
结果:50例患者护理4周后根据汉密顿量表评分表进行疗效评定,痊愈7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风后抑郁;中医护理;体会中风后抑郁症是一种继发性精神心理障碍[1],临床表现除中风症状,多数患者伴随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睡眠障碍、思维迟钝、兴趣减少等症状[2]。
中风后抑郁症不仅不利于其他中风后遗症的恢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严重者会有明显的自杀倾向[3]。
因此,一旦诊断须积极治疗护理,以防病情加重。
目前对中风后抑郁重视不够,治疗方法也以抗抑郁药物为主,副作用较大[4]。
我科针对中风后抑郁不同病因病机进行研究,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抑郁状况,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中风后抑郁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1.5岁;其中缺血性中风42例,出血性中风8例;均为首次发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由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或者MRI证实为脑卒中,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我国精神病分类方案及诊断中相关标准,并排除昏迷、智力障碍、失语者。
1.2护理方法所有中风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包括情志护理、按摩护理、艾灸护理、足浴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4周后观察疗效。
1.2.1情志护理《内经》曰“木郁达之”,所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是情志护理的基本法则。
1)五情相胜:利用五情相生相克的原理,以情胜情,治疗心身疾病,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家庭基本情况后,多与患者沟通,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多讲解幽默风趣的故事,可达到“喜胜优”的目的;2)移情于景:转移患者注意力,告知家属多陪患者观看电视电影节目,鼓励患者多参与力所能及的小活动,避免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疾病,能减轻抑郁;3)安神定志:指导患者静坐、静卧、静立,学会调整意念和呼吸,练习达到安神定志的状态;4)音乐疗法:结合患者自身爱好,选择适当形式、格调、音量的音乐,或轻柔,或缓慢,放松身心。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689363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4.png)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具有急性起病、迅速发展和严重危害等特点,临床表现各异,其中抑郁症状常见。
抑郁症状的出现会使中风患者的康复过程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治疗效果降低,甚至出现复发。
因此,中风合并抑郁症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一情况,中医情志护理被应用于中风合并抑郁症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情志学说认为,人体情志与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失调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中医护理师首先进行情志护理干预,指导患者保持心态平稳、心情愉悦,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减少抑郁情绪的出现。
中医护理师还利用中医药特有的调理方法,改善情绪不良,调节人体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缓解和康复。
(1)理性引导情绪中医护理师通过与患者交流,引导患者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注重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同时,中医护理师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看书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康复。
(2)食疗调理情绪中医护理师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习惯,调节人体气血状况,改变情绪不稳定症状。
如针对中风引起的气血不畅,可适当添加宣通、活血的食品,如山楂、红枣等,促进气血流通,缓解情绪不佳。
此外,中医护理师还可以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配合中药治疗,促进病情康复。
(3)按摩养护调理情绪中医护理师可以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采用中医经络按摩方式,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增强免疫力。
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按摩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疲劳,缓解身心压力,促进情绪稳定,改善人体功能失调。
(1)紧急抢救针对急性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中医护理师需要紧急抢救,采用中医急救技术,提高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恶化。
(2)情志护理干预针对急性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中医护理师需要针对患者当前的情绪状况进行干预,调节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中医护理师可以通过抚触、说话等方式,安抚患者的情绪,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8fc45f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9.png)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中风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传统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通过实际护理案例,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
一、实例观察患者李某,男,65岁,患高血压多年,在疏忽治疗的情况下发生中风。
治疗后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但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嗜睡、食欲不振、口干等症状。
患者家人怀疑是中风后抑郁症,带患者前往医院就诊。
经过医生诊断,患者确诊为中风后抑郁症。
医生为患者开具了中成药及其他治疗药品,并建议患者进行针刺治疗。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针灸治疗,每日1次,共10次。
治疗后,患者的抑郁情绪减轻,精神状态较好,食欲口干等症状有所改善。
同时,也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二、护理体会1. 积极沟通与关心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积极沟通。
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渐进式鼓励,鼓励患者适应康复期间的生活和康复训练的内容,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情绪波动,同时调节患者的家庭环境。
2. 注意饮食健康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口干等情况,应加强饮食的指导和照顾,及时为患者提供易于消化的饮食和营养餐,精心烹饪,注重调味,让食物更加美味。
此外,也应引导患者增加运动量和适当的户外活动,以增进体力和健康。
3. 加强康复训练中风患者发生抑郁症后,身体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因此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护士要对康复训练进行制定详细计划,每日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严格执行康复方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
结语:总之,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同时,也需要通过积极沟通和关心、加强饮食健康和康复训练等方面全面护理和关注患者,帮助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尽早康复。
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效果分析
![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197d1289eb172dec63b70c.png)
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效果分析目的观察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中西医护理效果。
方法共选择2013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均给予综合对症治疗,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西医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时间为4周。
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本组36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9%。
结论中西医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标签:中风;抑郁症;中西医护理;效果分析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以突发性脑部血流障碍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进而导致部分功能丧失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现已成为我国致死原因的第一位[1]。
当发生中风后,易给患者造成一些躯体上及精神心理上的并发症,中风后抑郁症即是最为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其不仅会加重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延缓恢复时间,同时也可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医疗费用增加,故而给患者、家属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近年来笔者针对中风或抑郁症患者实施了中西医护理干预,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风康复科于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3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47~65岁,平均年龄(53.8±3.3)岁,出血性中风5例,缺血性中风31例,均为首次发病,且经提检头部CT、MRI检查等明确中风的临床诊断,入选患者均神志清楚,且无失语、智力障礙等。
1.2 治疗方案参照中风的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如营养脑部神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同时给予中医药治疗,如中药注射剂、针刺法、艾灸法、穴位贴敷法、推拿疗法等,在治疗的同时,实施中西医护理措施干预,护理干预时间为4周。
2 护理方法2.1 情志护理由于中风病起病突然,患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加之在病情稳定后出现一些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而出现抑郁症,对今后的人生持悲观、绝望的态度,因此护士应多与其沟通,给予心理上的引导,表达出自己对患者的关心和鼓励,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请病情治愈的患者为其进行现身说法,使患者看到治愈的希望,能力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针对患者的具体特点,实施一些中医特色情志护理方法,如“移情易性法”、“五情相胜法”、“言语开导法”、“安神定志法”、“五音疏导法”、“以情养情法”等[3],均有利于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程度。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8e57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8.png)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中风合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认为情志是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和经络的运动调节中心,当情志失调时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因此,中医情志护理重视对于患者的精神疏导和情感支持,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增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
中风患者本身即处于一种身心双重受损的情况下,合并抑郁症更加影响了患者的康复。
因此,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中医情志护理的应用尤为必要。
首先,中医情志护理注重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
如中医所说“情志内伤”,因此,患者常常会感到自卑、无力、失落等负面情绪,中医护理师可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患者的心里话,进行心理疏导和解压,鼓励患者坚定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中医情志护理注重患者的情感支持。
患者处在一种失落绝望的状态下,中医护理师可通过以往经验、医学知识等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渡过抑郁期,增强自信心,对疾病的康复治疗充满希望。
再次,中医情志护理注重患者的身体调理。
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与身体状况密不可分,因此进行情志护理的同时,对于患者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调理也同样重视。
如中医护理师可根据患者的体质来调配食品,增加对患者的营养保障,也可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加强患者身体的锻炼,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情志护理通过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情感支持和身体调理等方面的综合治疗,促使患者恢复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对于康复治疗的信心,最终帮助患者早日走出疾病的阴影。
需要提醒的是,在进行中医情志护理时,必须严格遵守中医护理规范,量力而行,护士应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确保护理的安全有效。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e17888cc850ad02df804179.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的中风后抑郁的患者各30例,均符合中医临床护理学[2]中风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其中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8-78岁,平均61.63±8.24岁,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52-74岁,平均65.8±10.49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4]周龙标,王义方.中医心理治疗与中国传统文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7,9(2):99-101.
[5]刘玉静.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中医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1339-1340.
1.2.2中医中药中风后抑郁以“郁”为主,从少阳论治,用我科协定处方-柴胡舒郁逐瘀汤,以图开泄肝胆郁结,疏解少阳郁滞,恢复少阳转枢之功,使三焦畅达,中风后痰浊血瘀病理产物随之日化,情志畅达,枢机健运,使郁证得以解除。柴胡舒郁逐瘀汤的药物组成为:柴胡、郁金、黄芩、党参、香附、茯神、法半夏、炒枣仁、甘草、水蛭、地龙、石菖蒲、远志。加味法:肝郁甚者加青皮、枳壳,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痰湿郁结者加苍术、厚朴,心神不宁者加生龙骨、生牡蛎。血虚者加白芍、当归;肾虚者加山萸肉、菟丝子;气虚者加黄芪。
1.2.3情志护理祖国医学十分重视情志疾病及治疗,《灵枢.师传篇》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通过对病人的言语开导,使病人的态度改变,积极配合治疗,消除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提出情志疾病的治疗当“以情胜情”,以“喜胜忧”,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多听幽默风趣的故事,使病人心中愉悦,嬉笑颜开,从而克服抑郁、忧伤的状态。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2439b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c.png)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而引起的意识障碍、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病症,是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
抑郁症又被称为情感疾病,其特征是患者情感低落、兴趣和活力减退、自卑和无助感强烈、睡眠障碍等,如果合并了抑郁症,将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可引起不良后果。
中风患者面临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情志护理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理智和自信心,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效果。
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通过情感抚慰和维持合适的环境,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自我调节方法,包括气功、音乐疗法、颜色疗法、风水疗法等,下面将分别介绍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中的应用。
1. 气功疗法中风患者因瘫痪、失语等症状,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受到影响,气功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通过调整自身气场,恢复身体机能,并缓解压力。
气功的练习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1) 患者找到一个平静的环境,坐下来,放松思想,慢慢呼吸;2) 通过调整呼吸,缓缓将手举过头顶,再慢慢将手放下,重复练习;3) 吸气时感觉有温暖之气进入身体,呼气时感到身体内的负能量被释放出来,这些感受可以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提高心理免疫力,缓解抑郁情绪。
2. 音乐疗法中风患者听取一些带有强烈视觉、情感和感官刺激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或自然音乐,可帮助患者放松,缓解抑郁情绪。
偏瘫的患者可以通过简单的击鼓、键盘等音乐活动调节肢体遗漏和失调,促进身体的康复。
中风患者的亲属和医护人员也可以与患者一起参与音乐疗法,增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
3. 颜色疗法颜色疗法是一种以颜色的特性和用途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光线照射患者,以调节身体机能,缓解抑郁情绪。
例如,黄色光线可以增加患者的兴趣和热情,改善患者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蓝色光线可以治疗失眠症等身体疾病,缓解患者的情感不安等。
4. 风水疗法风水疗法是一种采用环境和其他物理辅助手段来改善患者身心状态的疗法,可以根据环境因素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使患者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放松和治疗。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caf72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0.png)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一旦发生中风,常常会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其中抑郁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抑郁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治疗抑郁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应用方法和相关疗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情志学说和中医治疗中风的理论。
中医情志学说认为情志活动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情志过于激动或过于抑郁都会导致脏腑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中医治疗中风的理论认为中风是由于外感邪气或内伤情志,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1. 中医药调理:中医药调理包括选药、治法和用药等方面。
在治疗中风合并抑郁症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具有安神、疏肝、调气等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青皮等,配合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调和患者的情志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2. 食疗调理:根据中医养生学说,合理膳食对于调理情志有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应多食些具有安神、缓解抑郁情绪的食品,如乌鸡、鲤鱼、猪肝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如辛辣食物和油炸食品等,以免影响情志的稳定。
3. 心理疏导:通过中医情志护理的心理疏导方法,使患者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情绪,避免过度悲伤和忧虑,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
采用中医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4. 运动锻炼:中医认为运动能够调畅气血,使五脏功能得到调和。
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调节情志,促进身体健康。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以达到调理情志的目的。
5. 环境调理:环境对患者的情绪影响很大,在中风合并抑郁症的护理中,应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让患者心情舒畅,有利于情志的调理和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16-04-11T09:50:04.2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贺美慧
[导读] 淮北市中医院脑病科安徽淮北 235000 在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中医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贺美慧
淮北市中医院脑病科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中医科接受治疗的8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中医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05%),两组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症;中医护理;效果分析
随着人类生活结构的改变和精神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患者的中风发病率增加,而且中风后很容易出现抑郁。
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多表现为交流障碍、情绪低落等,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因此要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我院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了中医护理,其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会对其进行介绍。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中医科接受治疗的8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32-64岁,平均46.5岁,病程在23天-2年,平均1.6年,其中缺血性中风24例、出血性中风19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31-65岁,平均46.8岁,病程在30天-2年,平均1.5年,其中缺血性中风28例、出血性中风15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患病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中医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常规护理
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降颅内压治疗,同时还要使用相关药物对其血脂进行调控,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并对患者的体温、血压与血糖进行严密监测,指导和帮助患者完成肢体与语言康复训练。
开展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讲解与中风后抑郁症相关的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从而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1.2.2心理干预
中风后抑郁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理情绪的改变,此时就要求护理人员多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一套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
对于年轻患者可以适当的与其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年长患者,可以和家属一起对患者进行疏导,通过情景式教育来个提高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此外借助音乐辅助护理,还可以有效缓解吸引患者注意力,患者的抑郁症状,使患者保持一个舒畅的心情接受治疗。
1.2.3中医护理
中风后抑郁症一般分为肝气郁结型、心脾两虚型、气滞血瘀型、阴虚火旺型和脾肾阳虚型,不同的类型需要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
①肝气郁结型:要求护理人员尽可能多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倾诉心事,同时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陈皮、桔子、玉米等疏肝理气食物。
②气滞血瘀型:重点进行肢体按摩,主要的按摩部位包括足三里、太冲、合谷、百会等穴位。
③心脾两虚型:该类患者一般喜欢安静的环境,因此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证病房。
④阴虚火旺型:该类患者一般喜欢食用清淡食物,此时还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呼吸。
⑤脾肾阳虚型:该类患者适宜温热饮食,可多吃羊肉、狗肉等辛热食物,并适当加强肢体及语言训练。
1.3评价指标
(1)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检查,待检查结束后,对其进行评估。
积分方法还分为0、1、2、3、4分5个得分等级,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总分为45分。
(2)采用尼莫地平记分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①痊愈:患者的积分减少≥90%;②有效:患者的积分减少≥60%;④无效:患者的积分减少<60%。
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包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和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
0.05,则说他们之间的区别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对比
3.讨论
中医研究认为,中风后抑郁症主要是脏腑虚衰、情志内伤的表现,其基本病理为气郁阻络、正虚难复,其病程可兼郁火、痰浊,日久而气血暗耗。
因此在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时,主要以缓解气郁、疏导气血为主,每日定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帮助患者排解郁结症状。
根据中药辩证理论,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最好制定一套与之对应的中医护理方法,除饮食配合外,对于肝郁痰阻型患者还会出现胸胁胀满状、头昏目眩、白腻、舌质暗痰等症状,此时要配合中成药、针刺等辅助治疗。
对于阳亢火郁型患者一般会伴随舌红苔黄、面红目赤、精神抑郁扽症状,此时可以辅以大黄、龙胆草泡饮。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达到调理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中医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洁.中医护理中风后抑郁症患者4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9(18):165-166.
[2]于淑芹,于梅香,牟海英.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5(14):28-29.
[3]程艳.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13,11(3):48-49.
作者简介:贺美慧,女,(1983-9-),安淮淮北,本科,护师,单位:淮北市中医院脑病科,邮编: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