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权配置的民营企业财务治理现状分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财权配置的民营企业财务治理现状分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连续保持8%以上的年均匀增长率,民营经济是创造这个中国奇迹的一支非常重要的新气力。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强,对中国GDP总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但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滚滚浪潮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加剧,民营企业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据《1978-1998中国民营企业调查报告》显示,近20年创办的民营企业中,能够存活的只占总数的20%-30%,民营企业的均匀寿命只有3到5年;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但同时又有10万多家民营企业死亡;民营企业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

为什么这么多的民营企业初期发展很好,后期却大量被淘汰呢?笔者以为,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公道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制约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财权配置在财务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对相关利益人的财务权力行使、财务利益关系调适和财务责任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以财权配置为视角,对民营企业财务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的形成,有的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有的是直接由家族成员投资兴办家族式企业;有的是由朋

友、同事合资参股开办合伙式企业。这类企业多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三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经营为中心,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同时也是企业的主要投资者和创办者)作为统帅,以家长的身份带领几名亲信,对企业实行高度集权化治理。即使是一些已经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的大型民营企业团体,其所有权和经营权也仍把握在创办人手里,只是以家族、支属、朋友的名义将分散了股权。这种家长式治理模式的主要上风是:(1)降低了企业的委托代理本钱。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完全同一于创业家族的家族制产权配置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经营者行为取向与企业利益之间的激励相容。(2)降低了治理控制本钱。民营企业家族成员彼此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一体感,治理者易于在企业形成家长制权威,这种家长制权威有利于减少企业经营治理过程中的内耗,降低企业治理控制难度和本钱。(3)对市场反映高度灵活。当企业碰到新的市场题目时,企业治理者更轻易做出决策。

从财权配置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基本上都由个人或家族成员控制企业所有权和主要经营治理权、由把握最高经营权的个人或家族成员做出重大决策。在财权配置过程中,这种独断专权必然会使企业财权过分集中,财务透明度降低。

企业的生存发展均离不开人、财、物等相关资源的功能发挥,这里的人指的是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供给商、客户等,而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四者与企业形成的关系最为稳固和持久,对企业财富的创造最为关键。这些利益相关者固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各自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冲突不可避免。因此,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需要共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东价值最大化并非企业追求的唯一

目标。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模式主要缘起于揭示企业本质的“契约论”,该理论以为,企业在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是个人之间进行产权交易的一种方式。企业的生存、发展、盈利均离不开人、财、物等相关资源的功能发挥,而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功能,就必须确立相关制度予以保证,企业契约由此而生。参与企业契约的任何一方,无论是随意退出还是出于机会主义动机,都有可能使其他参与方的利益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利益相关者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将相关生产要素投进企业。由于各利益主体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没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持久合作,就谈不上企业的持续运营。为了使契约顺利履行,以确保合作利益的实现,必须进行一定的财务治理结构安排。为此,人们提出了以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模式。在这种财务治理模式下,利益主体与企业的利益相关度与利益主体的谈判能力共同决定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的演化路径与结果。即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谈判能力及其与企业的利益相关度两者均衡的结果。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供给商、客户都属于利益相关者,只不过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四者与企业的关系最为稳固和持久,对企业财富的创造最为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