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小于2岁女童乳房早发育临床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例小于2岁女童乳房早发育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发育的临床现况及转归。方法分析82例2岁以下乳房早发育婴幼儿临床及实验诊断资料,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体检中婴幼儿乳房单侧增大25例(30.49%),双侧增大57例(69.51%);随访后71例婴幼儿2岁内乳房增大完全消失,11例2岁后仍然未消退。血清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卵泡刺激素(FSH)为(5.07±3.16)mIU/ml,黄体生成素(LH)为(0.51±0.51)mIU/ml,雌二醇(E2)为(12.02±14.45)pg/ml,盆腔 B 超检查显示,左侧卵巢体积(0.55±0.37)cm3,右侧卵巢体积(0.75±0.49)cm3。结论2岁内婴幼儿乳房早发育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多可自行消退,但对2岁以上乳房增大持续不消退者要定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若出现其他性征发育、生长加速、骨龄超前、性激素水平升高等,则应及时评估和治疗。

关键词乳房早发育;婴幼儿;随访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已成为小儿内分泌常见疾病之一。尤其自2010年“奶粉致女婴性早熟”事件后,0~2岁的女童乳房早发育的就诊率明显增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探讨儿童性早熟中单纯性乳房发育的相关问题,本研究对本院儿保门诊中的82例2岁以内乳房早发育的婴幼儿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因单侧或双侧乳房不同程度增大为主诉在儿保门诊就诊的女童,家长填写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基本情况及体格测量询问病史,包括喂养方式、乳房及阴道分泌物情况以及新生儿期有无乳房挤压及其他疾病史;常规测量身长、体重、检查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情况;检测性激素水平,包括FSH、LH、E2、PRL和HCG;摄左手腕骨片(G-P图谱法);进行盆腔 B 超检查等并排除外周性性早熟;按病情需要及家长同意进行头颅CT 或MRI 检查。

1. 2 .2 随访婴幼儿每月进行定期体检,详细记录婴幼儿乳房发育是否消退、消退年龄,未消退的婴幼儿记录乳房结节大小、乳晕及阴道分泌物情况。

1. 2. 3 血清激素检查方法清晨抽取婴幼儿空腹静脉血3 ml于干燥管中,离心后取血清置于-20℃低温冰箱中保存,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FSH、LH、E2、PRL、HCG。试剂盒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试剂盒。

1. 2. 4 影像学检查在婴幼儿家长配合下经腹部行彩色B超检测子宫、附件检查。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结果共82例0~2岁女婴幼儿入组,年龄5~24个月,平均年龄(1

3.56±

4.96)个月。其中婴幼儿起病年龄0~12个月44例(53.66%),13~18个月25例(30.49%),19~24个月13例(1

5.85%)。城镇50例(60.98%),农村32例(39.02%)。6个月内单纯母乳喂养22例(2

6.83%),混合喂养11例(13.41%),人工喂养49例(59.76%)。体检中婴幼儿乳房单侧增大25例(30.49%),双侧增大57例(69.51%);乳房发育分期均在Tanner分期B2期以内,即乳晕均未见明显着色,不伴有其他第二性征发育。所有观察对象身高、体重均在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范围。

82例婴幼儿中58例摄了左手腕部骨片(按G-P图谱法),其中23例骨龄片较实际年龄大了6个月以上。35例行盆腔B超检查提示未发现肿瘤,子宫长度均<3 cm,卵巢容积<1 ml,但见多个<4 mm的卵泡。9例做了头颅MRI 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随访中无病例失随访,最短随访3个月,最长7个月,平均随访(5.12±0.92)个月,其中71例女童2岁内乳房增大完全消失,11例2岁以后乳房仍然未消退。无误服避孕药、含雌激素的食品。

2. 2 性激素水平及影像学检查结果82例入选对象首次就诊时血清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FSH(5.07±

3.16)mIU/ml,LH(0.51±0.51)mIU/ml,E2(12.02±1

4.45)pg/ml。盆腔B超检查显示,左侧卵巢体积(0.55±0.37)cm3,右侧卵巢体积(0.75± 0.49)cm3。

3 讨论

性早熟是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乳房早发育是女孩在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性早熟征象,发病率为21/10万,而2岁内的“性早熟”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更占多数[2]。本文观察的82例乳房早发育的女童,起病最早发生于5月龄,58%无乳房触痛、不适感主诉(可能是年龄偏小无法表述有关),其中单侧乳房增大者25例(30.49%),双侧增大者57例(69.51%),乳房发育均处于Tanner分期B2期以内。

我国卫生部(现卫计委)制定的《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强调2岁以内女童发生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是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特殊类型,又称为“小青春期”[3]。可能是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有关,即下丘脑分泌GnRH脉冲数较少,虽然LH轴和FSH轴都已初具活性,但FSH轴相对成熟且对其反应敏感,因此,FSH的分泌水平较高,而LH仍处于相对低水平状态。本研究发现,82例乳房早发育婴幼儿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平均值为:FSH (5.07± 3.16)mIU/ml、LH(0.51±0.51)mIU/ml、E2(12.02±14.45)pg/ml、PRL

(70.94±115.21)ng/ml、HCG(0.31±0.26)ng/ml。其中有53例(64.6%)FSH 值、21例(25.6%)E2值高于相应的血清性激素基础切值,仅有3例(3.7%)LH值高于正常基础切值,此结果与微小青春期的激素水平变化相符。盆腔B 超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直观了解性腺的发育水平以及排除周围性性早熟。本文能配合检查的35例儿童盆腔B超检查显示,子宫的结构和容积都处于发育期前水平,双侧卵巢大部分体积<1.0 cm3(左侧卵巢体积(0.55± 0.37)cm3,右侧卵巢体积(0.75±0.49)cm3,卵泡直径在0.2~0.7 cm。

国内近期一项基于医院内分泌科863例的2岁以下乳房早发育临床随访研究发现,89.3%婴幼儿单纯乳房发育呈现自限性,3岁以内可以消退[4]。但愈来愈多的的证据显示,乳房早发育并非都是良性情况,甚至可以在无任何临床先兆的情况下逐渐转化为中枢性性早熟[5]。本研究中,有71例儿童在2岁内乳房增大完全消失,但有11例2岁以后乳房增大仍然未消退。故对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婴幼儿必须定期随访,尤其对2岁以上乳房增大持续不消退者更要关注,定期复查左手骨龄片、盆腔B超及基础性激素水平,必要时行LHRH激发试验了解性腺轴启动的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异常,从而便于临床工作者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对婴幼儿的病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本课题因研究条件的限制,未进行LHRH激发试验观察评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启动状态,期待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中改进。

参考文献

[1] Curfman AL,Reljanovic SM,McNelis KM,et al. Premature the larche in infants and toddlers:prevalence,natural history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J Pediatr Adolesc Gynecoi,2011,24(6):338-341.

[2] 方昕,华雪玲,刘敏珍,等. 0-3岁女童乳房增大122例病因分析. 福建医药杂志,2007,29(1):60-61.

[3] 杜敏联. 如何把握中枢性性早熟诊断和治疗中的核心问题. 中华儿科杂志,2009,47(6):433-435.

[4] 王应旻,梁黎,方燕兰,等. 2岁以下婴儿性早熟临床随访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4):258-288.

[5] 杜敏联. 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426-4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