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 Windows权限设置实验

信息安全 Windows权限设置实验
信息安全 Windows权限设置实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实习)名称 Windows权限设置实验实验(实习)日期 2014.4.4 指导教师王进专业网络工程年级 2011 班次 2 姓名刘丹丹学号 20111346037 得分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windows xp的权限设置,并进一步认识物理安全的重要性。

学习使用Internet选项和Windows XP自带的防火墙保护机器的安全。

二、实验内容

1.在Windows Xp中设置用户权限

当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时,在Windows XP中设置用户权限,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进行:

(1)运行组策略编辑器程序(gpedit.msc)。

(2)在编辑器窗口的左侧窗格中逐级展开“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

→“安全设置”→“本地策略”→“用户权限指派”分支。

(3)双击需要改变的用户权限。单击“增加”,然后双击想指派给权限的用户

帐号。

2.禁止访问“控制面板”

如果您不希望其他用户访问计算机的“控制面板”,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运行组策略编辑器(gpedit.msc)。

(2)在左侧窗格中逐极展开“‘本地计算机’策略”→“用户配置”→“管理

模板”→“控制面板”分支。

(3)然后将右侧窗格的“禁止访问控制面板”策略启用即可。

三、实验步骤:

(1)用管理员登录计算机

(2)右键单击桌面上的IE图标(如桌面上无IE图标,请打开IE,然后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选择Internet选项

(3)选择“安全”标签,再选择“Internet区域”,点击“自定义级别”按钮

(4)禁用文件下载

(5)选择“高级”标签,禁止播放网页中的动画

(6)访问某个网站测试以上的设置

(7)打开控制面板?安全中心?Windows防火墙

(8)浏览“例外”中的程序

(9)选择“高级”标签,点击“ICMP”栏目中的“设置”按钮

(10)去掉“允许传入回显请求”前的勾,确定后,尝试ping另外一台机器的IP

(11)打上“允许传入回显请求”前的勾,确定后,再尝试ping另一台机器

四.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试验,我掌握了学习掌握windows xp 的权限设置,并进一步认识物理安全的重要性。学习使用Internet 选项和Windows XP 自带的防火墙保护机器的安全。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学会了很多自己不曾知道的东西,感觉受益良多。

在域里面添加权限

公司为了安全加入域后,发现有一些问题,就是有的用户需要重新启动一些服务但是提示没有权限,如何才能把指定的服务器的管理权限给普通域用户。还有像google输入法之类的升级的时候提示“不是管理员,无法升级”。不知道怎么解决? 回答:根据您的描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普通的域用户的权限问题。 分析: ===== 您说到的这些情况,windows域就是设计为这样的. 默认的域用户在登录一台客户机的时候,域用户自动加入了客户机本地的“user”组,这个组只有一些基本的使用功能. 而您提到的重启服务,安装程序这样的操作,是需要本机管理员权限来进行. 而域管理员是自动加入到了本机的“administrator”组的. 建议: ==== 如果您的确需要让这些用户有这些控制权限,您可以给他们本机的“administrator”权限. 这里您可以有两种选择. 1. 告诉他们一个本机的管理员帐号,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切换用户来实现需要的功能. 2. 把域用户加入到本机的“administrator”组使得用户始终有本机的完全控制权限. a. 右键“我的电脑”, 选择“管理” b. 选择“本地用户和组” c. 选择“组”, d. 选择其中的“administrators”并双击 c. 然后把需要的域用户添加到这个组就可以实现普通的域访问权限和本机的管理员权限并存了. 另外,如果您需要某些用户对服务器的某些服务有管理权限,但是又不想赋予他们管理员权 限的话.可以通过修改组策略来实现. 我们假定这些server在一个名叫“server ou” 的OU中.您需要赋予权限的服务是“DNS sever” 1. 在“server ou”上添加一个组策略.给它定义一个名字. 2. 编辑这个组策略,展开“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系统服务” 3. 从右面栏中找到“dns server” 服务,双击. 4. 选择“定义这个策略设置” 启动模式按照您本来的需求设置,然后点击“编辑安全设置” 5. 在弹出窗口中,选择添加. 6. 输入您需要的用户(组),然后在下面的权限栏中,赋予那个用户(组) “启动,停止和暂停”权限. 关于安装程序,您可以还可以把用户加入到本地的“power user”组,这个组的成员有权限装一部分的软件,但是涉及以下方面的程序无法安装: 1. 需要修改服务,驱动,系统文件的.(例如Google输入法) 2. 一些老程序会要求系统的控制权限. 3. 安装前先检查用户的组身份,不属于管理员直接拒绝.

信息安全概论报告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报告 一、课程内容简介 1.“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在当前可被理解为在既定的安全要求的条件下,信息系统抵御意外事件或恶意行为的能力。而信息安全事件则会危及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非否认性和可控性。 (2)“信息安全”发展的四个阶段 信息安全的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可被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通信安全发展时期(从有人类以来~60年代中期)。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关注的是“机密性”问题,而密码学(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科学。研究密码变化的客观规律,应用于编制密码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称为编码学;应用于破译密码以获取通信情报的,称为破译学,总称密码学。)是解决“机密性”的核心技术,因此在这个时期,密码学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而由于Shannon在1949年发表的论文中为对称密码学建立了理论基础,使得密码学从非科学发展成了一门科学。 然后,是计算机安全发展时期(6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在1965年,美国率先提出了计算机安全(compusec)这一概念,目前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美国国防部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的定义是“要讨论计算机安全首先必须讨论对安全需求的陈述。” 在这一时期主要关注的是“机密性、访问控制、认证”方面的问题。同时,密码学得到了快速发展:Diffiee和Hellman在1976年发表的论文《密码编码学新方向》导致了一场密码学革命,再加上1977年美国制定数据加密标准DES,标志着现代密码学的诞生。 另外,80年代的两个标志性特征分别为:计算机安全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在商业环境中得到了应用。 随后,到了信息安全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此时的关注点则变成了“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非否认性”。在此阶段,密码学得到空前发展,社会上也涌现出大量的适用安全协议,如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SET协议等,而安全协议的三大理论(安全多方计算、形式化分析和可证明安全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最后,是信息安全保障发展时期(90年代中期~ )。在这一时期主要关注“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反击”整个过程。目前,人们正从组织管理体系(做顶层设计)、技术与产品体系、标准体系、法规体系、人才培养培训与服务咨询体系和应急处理体系这几个方面致力于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危害国家安危的信息安全问题 1.网络及信息系统出现大面积瘫痪。我们都知道,目前我们国家的网民数量非常之多,并且国家的电力系统也由网络控制,一旦网络出现大面积瘫痪,不仅无数人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国家的安全问题也处于水火之中。 2.网上内容与舆论失控。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网络言论的传播速度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一旦恶意诋毁国家领导人形象、诋毁国家组织形象的言论大肆传播,将对国人价值取向的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进而威胁到国家安全。 3.网上信息引发社会危机。 4.有组织的网络犯罪。网络犯罪有隐蔽性强、难追踪这一显着特点,一旦发生有组织的网络犯罪,将会对国民的财产、信息安全和国家的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二

实验成绩 《信息安全概论》实验报告 实验二PKI实验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时间_2016/5/18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CA认证原理及其结构的理解;掌握在Windows 2003 Server环境下独立根CA 的安装和使用;掌握证书服务的管理;掌握基于Web的SSL连接设置,加深对SSL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客户端通过Web页面申请证书,服务器端颁发证书,客户端证书的下载与安装;停止/启动证书服务,CA备份/还原,证书废除,证书吊销列表的创建与查看;为Web服务器申请证书并安装,在Web服务器端配置SSL连接,客户端通过SSL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 三、实验环境和开发工具 1.Windows 2003 操作系统 2.VMware Workstation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CA分为两大类,企业CA和独立CA; 企业CA的主要特征如下: 1.企业CA安装时需要AD(活动目录服务支持),即计算机在活动目录中才可以。 2.当安装企业根时,对于域中的所用计算机,它都将会自动添加到受信任的根证书颁 发机构的证书存储区域; 3.必须是域管理员或对AD有写权限的管理员,才能安装企业根CA; 独立CA主要以下特征:

1.CA安装时不需要AD(活动目录服务)。 2.任何情况下,发送到独立CA的所有证书申请都被设置为挂起状态,需要管理员受 到颁发。这完全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因为证书申请者的凭证还没有被独立CA验证; AD(活动目录)环境下安装证书服务(企业根CA)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要安装IIS ,这样才可以提供证书在线申请。 1)从“控制面板”,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选中“证 书服务”,单击“下一步”。如图4-1所示。 图4-1添加证书服务 弹出警告信息“计算机名和域成员身份都不能更改”,选择“是” 2)选中“企业根CA”,并选中“用户自定义设置生成密钥对和CA证书”,单击“下 一步”。如图4-2所示。

信息安全概论重点

第二章: 密码系统 一个密码系统可以用以下数学符号描述: S = {P,C,K,E,D} P = 明文空间C = 密文空间K = 密钥空间E = 加密算法 D = 解密算法 ?当给定密钥k∈K时,加解密算法分别记作Ek、Dk,密码系统表示为 Sk = {P,C,k,Ek ,Dk} C = Ek (P) P = Dk (C)= Dk (Ek (P)) 第三章:信息认证技术及应用 三、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概念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有时不要求电子文档的保密性,但必须要求电子文档来源的真实性。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及密码算法对电子文档进行防伪造或防篡改处理的技术。就象日常工作中在纸介质的文件上进行签名或按手印一样,它证明了纸介质上的内容是签名人认可过的,可以防伪造或篡改。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邮件的兴起,网络上各种电子文档交换的数量越来越多,电子文档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数字签名技术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数字签名的功能:可以解决否认、伪造、篡改及冒充等问题 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发送的报文签名 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发送的报文签名、接收者不能伪造发送者的报文签名、接收者不能对发送者的报文进行部分篡改 网络中的某一用户不能冒充另一用户作为发送 者或接收者。 RSA签名: 用RSA实现数字签名的方法 要签名的报文输入散列函数,输出一个定长的安全散列码,再用签名者的私有密钥对这个散列码进行加密就形成签名,然后将签名附在报文后。 验证者根据报文产生一个散列码,同时使用签名者的公开密钥对签名进行解密。如果计算得 出的散列码与解密后的签名匹配那么签名就是有效的。因为只有签名者知道私有密钥,因此只有签名者才能产生有效的签名。

信息安全概论实验三

实验三网络信息扫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练习使用网络端口扫描器,可以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程序,从而获取系统的有用信息,发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在实验中,我们将练习使用Superscan网络端口扫描工具。通过端口扫描实验,增强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 2、通过使用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工具,学习如何发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并对漏洞进行简单分析,加深对各种网络和系统漏洞的理解。在实验中,我们将练习使用流光Fluxay5和SSS。 二、实验原理 1、网络端口扫描原理 一个开放的网络端口就是一条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的信道,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得到目标计算机开放的服务程序、运行的系统版本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入侵做好准备。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通过执行手工命令实现,但效率较低;也可以通过扫描工具实现,效率很高。扫描工具是对目标主机的安全性弱点进行扫描检测的软件。它一般具有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端口的扫描分析,可以发现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所提供的服务,以及相应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的安全漏洞,从而能及时了解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扫描工具根据作用的环境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网络漏洞扫描工具和主机漏洞扫描工具。主机漏洞扫描工具是指在本机运行的扫描工具,以期检测本地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网络漏洞扫描工具是指通过网络检测远程目标网络和主机系统所存在漏洞的扫描工具。本实验主要针对网络漏洞扫描工具进行介绍。 1)端口的基础知识 为了了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端口的基本知识。 端口是TCP协议中所定义的,TCP协议通过套接字(socket)建立起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套接字采用[IP地址:端口号]的形式来定义,通过套接字中不同的端口号可以区别同一台计算机上开启的不同TCP和UDP连接进程。对于两台计算机间的任一个TCP连接,一台计算机的一个[IP地址:端口]套接字会和另一台计算机的一个[IP地址:端口]套接字相对应,彼此标识着源端、目的端上数据包传输的源进程和目标进程。这样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就可以由套接字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找到需要传输的主机和连接进程了。由此可见,端口和服务进程一一对应,通过扫描开放的端口,就可以判断出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服务进程。 TCP/UDP的端口号在0~65535范围之内,其中1024以下的端口保留给常用的网络服务。例如:21端口为FTP服务,23端口为TELNET服务,25端口为SMTP服务,80端口为HTTP服务,110端口为POP3服务等。 2)扫描的原理 扫描的方式有多种,为了理解扫描原理,需要对TCP协议简要介绍一下。 一个TCP头的数据包格式如图4-16所示。它包括6个标志位,其中: SYN用来建立连接; ACK为确认标志位,例如,当SYN=1,ACK=0表示请求连接的数据包;当SYN=1,ACK=1表示接受连接的数据包。 FIN表示发送端已经没有数据可传了,希望释放连接。 RST位用于复位错误的连接,比如收到的一个数据分段不属于该主机的任何一个连接,

2003域中限制用户安装和卸载软件的权限

何在2003域中限制用户安装和卸载软件的权限,我应该怎么通过设置 策略实现? 可以考虑“power users”组,改组是受限制的。尽管“power users”组的成员比“administrators”组的成员的系统访问权限要低,但“power users”组成员依然可以有较大权限来访问系统。如果您的组织中使用了“power users”组,则应仔细地控制该组的成员,并且不要实现用于“受限制的组”设置的指导。 “受限制的组”设置可在windows xp professonal 的“组策略对象编辑器”中的如下位置进行配置: 计算机配置\windows 设置\安全设置\受限制的组 通过将需要的组直接添加到gpo 命名空间的“受限制的组”节点上,管理员可以为gpo 配置受限制 的组。 如果某个组受限制,您可以定义该组的成员以及它所属的其他组。不指定这些组成员将使该组完全 受限。只有通过使用安全模板才能使组受限。 查看或修改“受限制的组”设置: .打开“安全模板管理控制台。 注意:默认情况下,“安全模板管理控制台”并没有添加到“管理工具”菜单。要添加它,请启动microsoft 管理控制台(mmc.exe) 并添加“安全模板”加载项 2.双击配置文件目录,然后双击配置文件。 3.双击“受限制的组”项。 4.右键单击“受限制的组” 5.选择“添加组” 6.单击“浏览”按钮,再单击“位置”按钮,选择需浏览的位置,然后单击“确定”。 注意:通常这会使列表的顶部显示一个本地计算机。 7.在“输入对象名称来选择”文本框中键入组名并按“检查名称”按钮。 单击“高级”按钮,然后单击“立即查找”按钮,列出所有可用组。 选择需要限制的组,然后单击“确定”。 单击“添加组”对话框上的“确定”来关闭此对话框。 对于所列出的组来说,将添加当前不是所列组成员的任何组或用户,而当前已是所列组成员的所有 用户或组将从安全模板中删除。 为完全限制“power users”组,此组的所有用户和组成员的设置都将删除。对于组织中不准备使用的内置组(例如“backup operators”组),建议您限制它。 如何使用组策略的进行软件分发和如何制作.msi文件?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必修) 总学时:41(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9)学分:2 适用专业: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信息安全概论”是学科教育平台必修课,适用所有理工科专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及知识体系,掌握加密、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网络攻击等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培养学生用信息安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信息化密码保障工作做准备。 二、教学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密码与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虚拟专用网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应用联系密切以及知识更新较快等特点,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学习方式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使用案例分析与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应用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网络攻击技术以及常见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网络”。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 (一)教学内容 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OSI安全体系结构; 3.信息安全保障; 4.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二)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与产业繁荣与信息安全威胁的挑战;了解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原因;掌握信息安全及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掌握OSI安全体系结构;掌握信息安全保障思想;了解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密码与加密技术 (一)教学内容 1.密码学概述; 2.对称密码技术及应用; 3.公钥密码技术及应用; 4.散列函数技术及应用;

信息安全概论实验六

《信息安全概论实验六》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成绩: ====================================================================== 1.实验题目: 信息加密(二) 2.实验目的: 掌握信息加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实验环境 计算机一台,安装软件windows 2000 server、Vmware、sniffer、vc++6.0等。 4.实验要求: 完成教材第九章课后习题7上机题。 ?恺撒密码的加密方法是把a变成D,b变成E,c换成F,依次类 推,z换成C。这样明文和密文的字母就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加密原理其实就是:对明文加上了一个偏移值29,即“a”对应的ASCII码位97,“D” 对应的ASCII码为68,相减得到29。 ?编写程序1:实现恺撒密码加密单词“julus”。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案例9-1 DES算法的程序实现 根据DES算法的原理,可以方便的利用C语言实现其加密和解密算法。 在VC++6.0中新建基于控制台的Win32应用程序,算法如程序proj8_1.cpp所示。 设置一个密钥匙为数组char key[8]={1,9,8,0,9,1,7,2},要加密的字符串数组是str[]="Hello",利用Des_SetKey(key)设置加密的密钥,调用Des_Run(str, str, ENCRYPT)对输入的明文进行加密,其中第一个参数str是输出的密文,第二个参数str是输入的明文,枚举值ENCRYPT 设置进行加密运算。程序执行的结果如图8-7所示。

案例9-2 RSA算法的程序实现 根据RSA算法的原理,可以利用C语言实现其加密和解密算法。RSA算法比DES算法复杂,加解密的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 本案例利用RSA算法对文件的加密和解密。算法根据设置自动产生大素数p和q,并根据p 和q的值产生模(n)、公钥(e)和密钥(d)。利用VC++6.0实现核心算法,如图8-8所示。 编译执行程序,如图8-9所示。该对话框提供的功能是对未加密的文件进行加密,并可以对已经加密的文件进行解密。

广工信息安全概论重点

知识点 信息安全目标 对称加密算法 DES密码算法 公钥密码密钥 RSA 单向散列函数 SHA安全Hash函数 数字签名 SSL记录层协议 计算机病毒特征 身份认证 口令 防火墙 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论 安全机制 安全服务相关的安全机制(8个) 安全管理相关的安全机制(5个) 第二章密码技术 对称加密算法 DES 非对称加密 RSA Diffie-Hellman 数字签名 HASH 公开密钥算法(RSA算法) 第一个完善的公开密钥算法RSA 经受住了多年的密码分析。密码分析者既不能证明但也不能否定RSA的安全性。 其安全性基于大数分解的难度 求一对大素数的乘积很容易但是要做因式分解就难。因此可以把一对大素数的乘积公开作为公钥,而素数作为私钥。 从而从一个公开密钥和密文中恢复出明文的难度等价于分解两个大素数之积。 公开密钥n:两素数p和q的乘积(p,q必须 保密) e:与(p-1)(q-1)互素私钥d:e×d mod [ (p-1)(q-1)]=1(辗转相除法) 等价表示为d=e-1 mod [ (p-1)(q-1)] 加密:c=me mod n 解密:m=cd mod n 例子:p=47 q=71 则n=pq=3337 (p-1)(q-1)=3220 随机选取e=79 则79×d mod 3220=1 d=1019算法公开e和n,保密d,丢弃p和q 这样对于待加密的消息m=688 c=me mod n= 68879 mod 3337=1570 解密: m=cd mod n=15701019 mod 3337=688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假设A选择了一个随机数Xa作为Diffiee-Hellman的指数,B选择了另一个随机数Xb。 A和B就可以通过下面的过程进行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并得到共享密钥gXaXb(mod p)。 ①:A→B:gXa(mod p) ②:B→A:gXb (mod p) 数字签名 证明消息确实是由发送者签发的 并且可以用于验证数据或程序的完整性 它和传统的手写签名类似,满足以下条件:收方可以确认或证实签名确实是由发方签名的 签名不可伪造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1)

河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古典密码-Vigenere算法 课程信息安全概论实验名称古典密码-Vigenere算法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班级计科1304 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刘宏月日期 2015.10.24

一、实验名称 古典密码-Vigenere算法 二、实验目的 1、理解简单加密算法的原理; 2、掌握Vigenere密码的原理,完成Vigenere密码加解密程序的编写; 3、通过实验,加深对古典密码体制的了解,掌握对字符进行灵活处理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一)实验要求 根据Vigenere密码的原理编写程序,对输入的符号串能够根据设置的密钥分别正确实现Vigenere加密和解密功能。 (二)实验准备 1、阅读教材有关章节,理解简单加密算法的原理,掌握Vigenere密码的原理。 2、初步编制好程序。 3、准备好多组测试数据。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源代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INCHAR 97 #define CHARSUM 26 char table[CHARSUM][CHARSUM]; bool Init(); bool Encode(char* key, char* source, char* dest); bool Dncode(char* key, char* source, char* dest); int main() { if(!Init()) { cout << "初始化错误!" << endl; return 1; } char key[256]; char str1[256]; char str2[256]; int operation; while(1) { do

信息安全概论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信息安全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题目:基于机器学习的IoT网络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检测软件(或系统) 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物联网(IoT)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但其中许多设备并不安全,进一步恶化了互联网环境。利用不安全的家用物联网设备,一些僵尸网络(如Mirai)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据报道,通过物联网病毒“Mirai”实施的DDoS攻击事件感染了超过100,000个物联网设备。在其爆发的高峰期,“Mirai”僵尸网络病毒感染了40万台以上的机器人。亚马逊,Netflix,Reddit,Spotify,Tumblr和Twitter 等服务都遭到其攻击。根据绿盟科技的数据显示,目前许多传统的安全设备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如何应对大规模的DDoS攻击,要更新这些设备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此外,DDoS 攻击的方式多样,难以对攻击来源进行追踪,这使得DDoS攻击成为攻击者的热门选择。针对物联网DDoS攻击检测的研究迫在眉睫。 要求实现的功能:(1)不同于传统的DDoS检测方法,本项目首先通过分析DDoS攻击流量与普通流量的区别,再从DDoS攻击的特征中寻找解决方案;(2)本系统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区分正常物联网数据包和DDoS攻击数据包;(3)相比较现有的检测方法,本系统结合了深度学习算法和轻量级物联网流量特征,能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访问流量进行检测,并具有实时监测功能,准确率高达99%;(4)因为人们对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多种设备成为黑客手中的帮凶,因此本系统针对的重点是智能家居设备;5)通过在网关进行物联网流量的实时获取、实时检测,并对DDoS攻击流量进行在线分析和报警,不仅可以防止智能家居设备被感染,而且还可以防止网络中其他设备的DDoS攻击。 大作业具体要求: 1.项目必须为一个基本完整的设计; 2.项目设计报告书旨在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或图示)该项目(或方案); 3.作品报告采用A4纸撰写。除标题外,所有内容必需为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距; 4.项目设计报告逻辑严明、条理清晰; 5.项目设计报告不少于5页; 6.在规定时间以报告形式提交。 1

信息安全概论

河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信息安全概论实验名称实验四网络端口扫描 院系___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____ 专业班级 _ 计科0805班 __ 姓名______唐广亮_____ 学号________200848140523 _ 指导老师:王峰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端口扫描技术基本原理,理解端口扫描技术在网络攻防中的作用。 2. 通过上机实验,熟练掌握目前最为常用的网络扫描工具Nmap的使用,并能利用工具扫描漏洞,更好的弥补安全不足。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 阅读nmap文档,了解命令行参数。 2. 选择局域网中的主机作为扫描对象(不可非法扫描Internet中的主机),使用Nmap 提供的默认配置文件,以及自行设定相关参数,对指定范围的主机进行PING扫描、TCP connect扫描、UDP扫描、秘密扫描等,记录并分析扫描结果。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说明:实验结果可以是运行画面的抓屏,抓屏图片要尽可能的小。) 1. 端口扫描的原理。 (1)对指定范围的主机进行PING扫描

从扫描结果可得:在对121.195.0.0/24进行扫描时,总共有256个IP地址,但只有一个IP处于host up 状态,其余的处于host down 状态。 (2)-sS (TCP SYN scan)参数扫描如图所示:

从扫描结果可得:网易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be11042957.html,),即121.195.178.238总共开通了23个端口,这些端口有的是OPEN状态,有的是FILTERED,但它们都是TCP端口,因为SYN扫描是基于TCP的。 (3)-sT (TCP connect scan)参数扫描211.69.207.72如图所示:

域用户权限设置 (改变及装软件)

http: 域用户权限设置 公司为了安全加入域后,发现有一些问题,就是有的用户需要重新启动一些服务但是提示没有权限,如何才能把指定的服务器的管理权限给普通域用户。还有像google输入法之类的升级的时候提示“不是管理员,无法升级”。不知道怎么解决? 回答: 根据您的描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 普通的域用户的权限问题。 分析: ===== 您说到的这些情况,windows域就是设计为这样的. 默认的域用户在登录一台客户机的时候,域用户自动加入了客户机本地的“user”组,这个组只有一些基本的使用功能.而您提到的重启服务,安装程序这样的操作,是需要本机管理员权限来进行. 而域管理员是自动加入到了本机的“administrator”组的. 建议: ==== 如果您的确需要让这些用户有这些控制权限,您可以给他们本机的“administrator”权限.这里您可以有两种选择. 1.告诉他们一个本机的管理员帐号,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切换用户来实现需要的功能. 2.把域用户加入到本机的“administrator”组使得用户始终有本机的完全控制权限.a.右键“我的电脑”,选择“管理”

b.选择“本地用户和组” c.选择“组”, d.选择其中的“administrators”并双击 c.然后把需要的域用户添加到这个组就可以实现普通的域访问权限和本机的管理员权限并存了. 另外,如果您需要某些用户对服务器的某些服务有管理权限,但是又不想赋予他们管理员权限的话.可以通过修改组策略来实现. 我们假定这些server在一个名叫“server ou”的OU中.您需要赋予权限的服务是“DNSsever” 1.在“server ou”上添加一个组策略.给它定义一个名字. 2.编辑这个组策略,展开“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系统服务” 3.从右面栏中找到“dns server”服务,双击. 4.选择“定义这个策略设置”启动模式按照您本来的需求设置,然后点击“编辑安全设置” 5.在弹出窗口中,选择添加. 6.输入您需要的用户(组),然后在下面的权限栏中,赋予那个用户(组) “启动,停止和暂停”权限. 关于安装程序,您可以还可以把用户加入到本地的“power user”组,这个组的成员有权限装一部分的软件,但是涉及以下方面的程序无法安装: 1.需要修改服务,驱动,系统文件的.(例如Google输入法) 2.一些老程序会要求系统的控制权限. 3.安装前先检查用户的组身份,不属于管理员直接拒绝.

信息安全概论1

二、填空题 1套 1.__数字签名技术___是实现交易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实现基础就是加密技术,够实现电子文档的辨认和验证。 2.根据原始数据的来源IDS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3.____PKL__是创建、颁发、管理和撤销公钥证书所涉及的所有软件、硬件系统,以及所涉及的整个过程安全策略规范、法律法规和人员的集合。 4._计算机病毒_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能自我复制,通常嵌入在计算机程序中,能够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的使用。 5.证书是PKI的核心元素,___CA__是PKI的核心执行者。 6.__蠕虫____是计算机病毒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安全漏洞来复制自身的一段代码。 7._特洛伊木马__只是一个程序,它驻留在目标计算机中,随计算机启动而自动启动,并且在某一端口进行监听,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识别,然后对目标计算机执行相应的操作。 8.特洛伊木马包括两个部分:被控端和___控制端______。 9._网页病毒__是利用网页来进行破坏的病毒,它存在于网页之中,其实是使用一些脚本语言编写的一些恶意代码,利用浏览器漏洞来实现病毒的植入。 10._网页挂马_是指黑客自己建立带病毒的网站,或者入侵大流量网站,然后在其网页中植入木马和病毒,当用户浏览到这些网页时就会中毒。 1.主机不能保证数据包的真实来源,构成了IP地址欺骗的基础。( √ ) 2.DNS欺骗利用的是DNS协议不对转换和信息性的更新进行身份认证这一弱点。( √ ) 3.身份认证一般都是实时的,消息认证一般不提供实时性。 ( √ ) 4.防火墙无法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 √ ) 5.KV300杀病毒软件可以清除计算机内的所有病毒。( ×)改正:KV300杀病毒软件只能清除部分病毒,有些未知病毒清除不了。 1.数据包过滤的安全策略基于哪几种方式?答:(1)数据包的源地址,(2)数据包的目的地址,(3)数据包的TCP/UDP源端口,(4)数据包的TCP/UDP目的端口,(5)数据包的标志位,(6)传送数据包的协议。 2.简述包过滤技术。答:防火墙在网络层中根据数据包的包头信息有选择地允许通过和阻断。依据防火墙内事先设定的规则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的头部,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TCP/UDP源端口号、TCP/UDP目的端口号和数据包头中的各种标志位等因素来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其核心是安全策略即过滤规则设计。 3.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是什么?答:1)传染性:病毒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 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2)隐蔽性: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的编程技巧的、短小精悍的一段代码,躲在合法程序当中。很难与正常程序区别开来。3)潜伏性:病毒进入系统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隐藏起来,默默地进行传染扩散而不被发现。一旦触发条件满足就发作。4)多态性:病毒试图在每次感染时改变形态;使对它的检测变得困难。病毒代码的主要部分相同,但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5)破坏性:病毒一旦 1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信息安全概论课程设计

郑州轻工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名称:信息安全概论 指导教师:吉星、程立辉 姓名:符豪 学号:541307030112 班级:网络工程13-01

1.目的 数据加密技术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户或网络下,才能解除密码而获得原来的数据,这就需要给数据发送方和接受方以一些特殊的信息用于加解密,这就是所谓的密钥。其密钥的值是从大量的随机数中选取的。按加密算法分为专用密钥和公开密钥两种。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中最基本的安全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数据加密来保障其安全性,这是一种主动安全防御策略,用很小的代价即可为信息提供相当大的安全保护。 2.题目 使用C#编程语言,进行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系统基本功能描述如下: 1、实现DES算法加密与解密功能。 2、实现TripleDES算法加密与解密功能。

3、实现MD5算法加密功能。 4、实现RC2算法加密与解密功能。 5、实现TripleDES算法加密与解密功能。 6、实现RSA算法加密与解密功能。 3.功能描述 使用该软件在相应的文本框中输入明文,然后点击加密就会立即转化成相应的密文,非常迅速和方便,而且操作简单加流畅,非常好用。 4.需求分析 加密软件发展很快,目前最常见的是透明加密,透明加密是一种根据要求在操作系统层自动地对写入存储介质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技术。透明加密软件作为一种新的数据保密手段,自2005年上市以来,得到许多软件公司特别是制造业软件公司和传统安全软件公司的热捧,也为广大需要对敏感数据进行保密的客户带来了希望。加密软件上市以来,市场份额逐年上升,同时,经过几年的实践,客户对软件开发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加密软件产品刚上市时前一两年各软件厂商各持一词不同,经过市场的几番磨炼,客户和厂商对透明加密软件有了更加统一的认识。 5.设计说明 传统的周边防御,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软件,已经不再能够解决很多今天的数据保护问题。为了加强这些防御措施并且满足短期相关规范的要求,许多公司对于数据安全纷纷采取了执行多点

域用户权限

域用户权限设置 公司为了安全加入域后,发现有一些问题,就是有的用户需要重新启动一些服务但是提示没有权限,如何才能把指定的服务器的管理权限给普通域用户。还有像google输入法之类的升级的时候提示“不是管理员,无法升级”。不知道怎么解决? 回答:根据您的描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普通的域用户的权限问题。 分析: ===== 您说到的这些情况,windows域就是设计为这样的。 默认的域用户在登录一台客户机的时候,域用户自动加入了客户机本地的“user”组,这个组只有一些基本的使用功能。而您提到的重启服务,安装程序这样的操作,是需要本机管理员权限来进行。 而域管理员是自动加入到了本机的“administrator”组的。 建议: ==== 如果您的确需要让这些用户有这些控制权限,您可以给他们本机的“administrator”权限。 这里您可以有两种选择。 1。告诉他们一个本机的管理员帐号,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切换用户来实现需要的功能。 2。把域用户加入到本机的“administrator”组使得用户始终有本机的完全控制权限。 a。右键“我的电脑”,选择“管理” b。选择“本地用户和组” c。选择“组”, d。选择其中的“administrators”并双击 c。然后把需要的域用户添加到这个组就可以实现普通的域访问权限和本机的管理员权限并存了。

另外,如果您需要某些用户对服务器的某些服务有管理权限,但是又不想赋予他们管理员权限的话。可以通过修改组策略来实现。 我们假定这些server在一个名叫“server ou”的OU中。您需要赋予权限的服务是“DNS sever” 1。在”server ou”上添加一个组策略。给它定义一个名字。 2。编辑这个组策略,展开“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系统服务”3。从右面栏中找到“dns server”服务,双击。 4。选择“定义这个策略设置”启动模式按照您本来的需求设置,然后点击“编辑安全设置” 5。在弹出窗口中,选择添加。 6。输入您需要的用户(组),然后在下面的权限栏中,赋予那个用户(组) “启动,停止和暂停”权限。 关于安装程序,您可以还可以把用户加入到本地的“power user”组,这个组的成员有权限装一部分的软件,但是涉及以下方面的程序无法安装: 1。需要修改服务,驱动,系统文件的。(例如Google输入法) 2。一些老程序会要求系统的控制权限。 3。安装前先检查用户的组身份,不属于管理员直接拒绝。 由于各种程序,特别是第三方程序的细节我们很难确定,而且有时候安装的问题不一定会立刻显示出来,我们还是建议您使用管理员权限去安装程序。

信息安全概论第一章作业

第1章概论作业 一、单选题 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 A 不一定都要建立 B 可以建立 C 应当建立 D 自愿建立 2、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构成() A 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B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C 扰乱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罪 D 删除、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罪 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应依照法律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后果严重 B 产生危害 C 造成系统失常 D 信息丢失 4、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国际联网,应当依照()办理 A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B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C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 D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 5、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A 计算机硬件 B 计算机 C 计算机软件 D 计算机网络 6、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应当保障(),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A 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 B 计算机的安全 C 计算机硬件的系统安全 D 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安全

7、()是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 A 国家安全部 B 国家保密局 C 公安部 D 教育部 8、(),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A 除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外的任何人 B 除从事国家安全工作人员外的任何人 C 除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外的人会儿 D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9、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会同有关部门制订 A 司法部 B 公安部 C 国家安全部 D 中国科学院 10、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保护 A 责任制 B 主任值班制 C 安全等级 D 专职人员资格 11、对计算机病毒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其他有害数据的防治研究工作,由()归口管理 A 公安部 B 司法部 C 国务院 D 国家保密局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规定,对计算机病毒和()的其他有害数据的防治研究工作,由公安部归口管理 A 盗版软件 B 刑事犯罪 C 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D 危害计算机系统 13、国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的销售() A 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B 实行许可证制度 C 与其他产品一样,可以任意进行 D 国家不作规定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一次性口令设计)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概论 任课老师:熊万安 专业:信息对抗技术 小组成员: 张基恒学号: 800 1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口令机制在系统安全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动态生成一次性口令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要求】 (1)编写一个一次性口令程序 (2)运行该口令程序,屏幕上弹出一个仿Windows窗口,提示用户输入口令, 并给出提示模式。 (3)用户输入口令,按照一次性算法计算比较,符合,给出合法用户提示;否 则给出非法用户提示。 (4)再一次运行口令程序,如果输入与第一次同样的口令,系统应当拒绝,提 示非法用户。每次提示和输入的口令都是不一样的。 (5)写出设计说明(含公式、算法,随机数产生法,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方式)。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 (1)MSWindows系统平台 (2)设计语言:C语言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选择一个一次性口令的算法 (2)选择随机数产生器 (3)给出口令输入(密码)提示 (4)用户输入口令(密码) (5)给出用户确认提示信息 (6)调试、运行、验证。 五、【程序流程和功能】 密码系统设计为两个部分:一个服务器上的密码系统和一个用户手持的密码器。 程序使用两重认证,分别在于认证密码系统用户的真伪和认证密码生成器的真 伪。 使用方法为:a )用户分别登陆服务器和密码器,这分别需要两个用户自己掌握

的密码。b )登陆服务器后,服务器自动生成一个 9位数随机码。 c) 用户将随机码输入手持的密码器,由密码器生成一次性密码;同时,服务器用相同的算法 生成该一次性密码。 d) 用户在服务器上输入一次性密码,如果密码吻合,则可 以进入功能性页面操作。 系统的优点在于:a )将两种密码按网络和物理分开,两者由相同的一次性密码 算法相关,但是密码器本身没有能力生成关键的 9位随机码。b )用户只能通过 密码器获得最终的一次性密码,而密码器本身和密码器的密码由用户自己掌握, 从物理上隔绝了密码攻击的风险。 由于能力问题和演示方便,我将系统简化,并且把两个密码部分放在一个程序 里模拟。 设计流程为: 程序流程为: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实验课成绩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信息安全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孙贤伟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zy1302班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信息安全

第二部分:实验调试与结果分析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实验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char c[15] = "ybccnhfwblelho"; int cc[14]; for (int i = 0; i < 14; i++) { cc[i] = c[i] - 'a'; } char ccc[15]; ccc[14] = '\0'; for (int a = 0; a < 26; a++) { printf("%d:\n", a); for (int b = 0; b < 26; b++) { for (int i = 0; i < 14; i++) { ccc[i] = ((cc[i] * a) + b) % 26 + 'a'; } printf("%s\n", ccc); } } system("pause"); return 0; }

二、实验结果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1、利用程序穷举明文,找出有意义的字符串: 2、根据明文与密文的映射,列出方程组: 3、解方程组,得: 三、小结、建议及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学会了仿射变换在密码学中的应用,加深了对密码学的认识和兴趣。明文和密文之间的转换是十分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这让我非常感兴趣。总而言之,本次实验我收获很多,以后也会继续努力学习信息安全,认真完成每一次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