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及设计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设计学
艺术教育
162
ART EDUCATION 2012 · 1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确立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此之后,我国社会展开了一场“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讨论,这当中也包括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在这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

一、从先进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来看,现代设计在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西方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过程的。

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将适应于传统手工业生产模式的工艺美术活动逐渐改造为适应于现代化工业大生产模式的现代设计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不仅仅是行业的适应性转变,更是以创新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蜕变。

目前,全世界公认已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有20多个,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瑞典、韩国和新加坡等国。

不难发现,这些国家同时也是现代设计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

在这些国家中,现代设计对于其完成创新型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变大致通过两种途径来加以激发和促进:一种是以美、法、德以及北欧诸国为代表的,由民间或半官方的设计力量所主导的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另一种是以英、日、韩为代表的,由政府或其专门设立的官方设计组织或机构所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

20世纪40年代,美国完成了国家发展模式由自然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型的转变。

追溯这一转变的肇始,我们可以看到,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经是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同时旧的国家发展模式也行将就木,到30年代初的经济大萧条时彻底崩溃。

此时的美国需要罗斯福新政的出台,但同时更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更具生命力的国家发展模式。

最先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是当时被迫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美国企业。

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取得发展,产品的创新是制胜的核心力量。

以汽车行业为例,1903年福特创建了美国第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推出了福特T型车,至1927年该车型停产,历时19年,产量达1500万辆。

伴随着这一传奇的是两件我们今天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T型车自始至终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和福特公司对于美国乃至世界汽车制造业长达近10年的垄断。

直到1927年前后,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将现代设计引入了汽车生产过程中 ,通过对汽车的设计创新从而终结了福特T型车独霸市场的
局面。

这场由设计创新发轫,迅速深入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产业变革,开启了世界汽车制造业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历史阶段。

到40年代,包括柯达、贝尔、通用等一大批美国企业都经历了类似的产业变革过程 ,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和响应,开始直接向相关行业的研发与设计(R&D)投入巨资,“从而深刻地改变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性质”。

与美国相似的是,韩国调整本国发展模式向着创新型国家目标前进的第一步也是从设计创新开始的;与美国不同的是,韩国转变国家发展模式的起步较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巨大。

20世纪60年代以前,韩国像所有新兴经济体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一样,主要以仿造加工作为其主要的生产模式,处于世界经济链条的下游。

到60年代末,在一批以大学教授为核心的社会精英的大力呼吁下,韩国政府迅速认识到,转变国家发展模式的契机在于从现代设计的振兴入手,提高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使韩国迅速转型为创新型国家。

为此,在1970年韩国政府专门设立了全面协调设计发展事宜的官方机构——韩国设计振兴院。

80年代,韩国政府推出了“GD制度(Good Design)”,旨在提升本国产品的设计品质,同时还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创新项目。

到1998年,韩国更是将振兴设计作为了国家发展战略。

正是这一系列由政府主导的,以提升国家设计能力为突破口的努力,使得韩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型。

二、从对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与指标体系的深入分析来看,现代设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战略作用和显著地位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 “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他认为创新活动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管理与组织创新。

在此基础上,今天的理论界已经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创新理论,即通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来达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向全社会提供新服务的目的。

而具有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正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核心所在。

根据这一理论认识,现代设计已经被涵盖于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范围之内了,因此对于科技创新的内容应当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和管理创新四个部分,这其中知识创新是根基,技术创新是主干,设计创新是枝叶,管理创新是保障。

在这一系统中,设计创新的作用与地位就如同枝叶之于树木:通过枝
现代设计及设计教育在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 张宁
【内容摘要】无论是从先进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还是从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与指标体系,或是从我国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困难等方面来看,现代设计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具有激发和加快这一进程的“催化剂”的战略作用,以及作为科技创新重要组成部分的显著地位。

【关键词】现代设计 设计教育 创新型国家
设计学
163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2012 · 10叶感受阳光,树木可以改变其生长的方向;通过枝叶的光合作用,树木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通过枝叶的式样和繁茂程度,我们可以了解树木的种类与成长情况。

具体来说,现代设计与设计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及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可以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设计是确保科技发展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南针”
对于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来说时间是紧迫的,我们要避免在此过程中走弯路,现代设计确保科技创新向着正确的方向高效发展的“指南针”作用就尤显重要了。

创新效率高,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强,被认为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指标。

现代设计对于达到这两项指标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这就是避免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异化现象的干扰。

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科技大发展的时代,物质与科技的极大丰富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同时人类对于技术与物质的追求热情也是空前的。

当大众欣喜于人类科技力量的强盛之时,人们也忽然发现科技的力量有时会超越人类的掌控。

在工业化时代,工业文明的异化现象表现尤为明显。

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科技发展与人的关系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失调。

科技发展及由其产生的物质本应是服务于人,满足人类需求的,但在这时人却成为了技术与物质的俘虏。

直到今天,当我们再次欣赏电影大师查理·卓别林的经典影片《摩登时代》中工人与机器流水线展开“殊死”斗争时,当我们震撼于导演彼得·杰克逊在魔幻电影《指环王》中所展现的邪恶势力时,不是还能够从卓别林的直接控诉和托尔金 的迂回影射中体会到当时的人们对于人类科技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的文明异化现象的深深忧虑与恐惧吗?在人类科技进步的过程中,这种由科技与人关系失调所导致的文明异化现象在历史上出现过,在现实中存在着,在未来也依然会横亘于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上。

值得欣慰的是,人们已经寻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就是现代设计。

在现代设计学理论中已经明确地将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作为设计的核心任务。

通过设计去深刻理解“人”(包括生理层面的人、心理层面的人、社会层面的人),理解“人”的需求,从而通过有效的协调手段调动和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向着服务于“人”的正确方向顺利前进。

(二)现代设计是有效实现科技转化的“孵化床”
在对于创新型国家理论的研究中,科技创新的转化与贡献被普遍认为是极为重要的特征和指标。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应用必须通过一个物化的过程,将科技转化为产品,进而通过商品的形式使其最终服务于普通民众,这一过程是通过产品设计来实现的。

所以,我们认为现代设计是有效实现科技创新转化的“孵化床”。

国际公认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欧洲创新计分牌,将技术应用作为创新产出的重要指标维度,在其之下作为科技创新物化的反映,新产品销售额和新注册工业设计数被直接提出,作为具体的量化指标。

科技创新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将科技、经济、艺术、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而现代设计正是实现这一转
化的有效手段。

现代设计在最大程度上挖掘了科技的价值,以苹果公司的iPhone为代表的现代个人移动通讯产品的发展无疑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

今天的手机已不仅仅是一部移动的电话,更成为了个人信息服务的终端,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是信息技术由最初的讯息传递功能,发展为信息收集、整合、传递、分析等诸功能,其技术价值也得以飞跃式的提升。

(三)现代设计是全面提升国民创新素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宣教片”
在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基础。

在创新型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创新人才则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养成,而创新能力养成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客观说,创新能力培养正是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短板所在。

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基础教育和保守的高等教育无法适应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如何快速而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加强和推广现代设计教育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为从其基本特点来看,现代设计是最好的提升国民创新素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宣教片”。

创造良好的社会创新氛围,提升全体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指标 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前提 。

创新意识成为民族文化的基本成分是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之一。

从设计普及教育的层面来看,普通民众对于科技创新的认知是遥远而模糊的,普通人理解的的科技创新是抽象的,但他们对于科技创新的产物却是具象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无法解释计算机芯片的工作原理,但不妨碍他们熟练地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他们对于芯片技术的感受就是这种科技创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正是设计为科技创新与普通民众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创新意识漫漫渗透于国民意识中,从而为具备先进科技知识与强烈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出现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注释:
①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6—6.
②Jan Fagerberg David C.Mowery and Richard R.Nelson(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nov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③④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⑤贾根良,王晓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J].当代经济研究,2006(9)
⑥梁刚华,王培伟.韩国“设计先行”给了我们许多启示[N].经济参考报,2008—10—15.
⑦ 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创新型国家特征、指标体系与建设目标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0(1).
⑧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⑨J.R.R.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1973年),牛津大学教授,古英语专家,魔幻小说巨著《魔戒三部曲》的作者。

⑩赵莉晓.《欧洲创新计分牌(EIS)2007》报告概述及其启示[J].科学研究,2009(2).
林崇德,罗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苗东升.论建设创新型国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