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张瑞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最新素材----张瑞敏

所有的传奇都有个过程。接过帅旗的那个冬天,这个高大的山东大汉并非信心满满。

25年,沧海桑田。当年亏损的街道小厂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张瑞敏带领的海尔集团,成为印证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并走向世界的活标本。

作为海尔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可谓誉满全球,他曾经位列美国《财富》杂志选出的“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的第6名,位列英国《金融时报》评出的“全球50位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的第26位,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与张瑞敏一同名扬天下的,是他一手缔造的海尔集团。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803亿人民币,海尔已经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令人赞叹的是,张瑞敏的起点却只是个濒临绝境的街道小厂。

大锤砸冰箱是激活第一炮

在中国经济刚刚开始“破冰”的1984年12月,35岁的张瑞敏受命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的前身)厂长,他是这一年里更换的第四任厂长,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烂摊子:负债147万元、600名职工有一半想调走。

走进臭气熏天的车间,张瑞敏心情沉重,此前一直担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的他,对这个破败亏损的街道小厂并不陌生:过去曾经生产过很多产品,比如洗衣机、电动葫芦,但都因质量问题最后被迫停产。

质量,显然是挽救这个行将倒闭的工厂的命脉。“大锤砸出名牌”的故事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

张瑞敏刚上任不久。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

面对眼含热泪亲手砸烂自己制造的冰箱的职工,张瑞敏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这是我的责任。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

“质量”两字就这样被牢牢刻进了每个职工的心里,而张瑞敏“大锤企业家”的美名也开始在社会上渐渐传扬开来。

三年以后的1988年1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国家质量金奖,这是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海尔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羊。

1989年,中国冰箱业在经过了几年“纸糊的冰箱都能卖出去”的卖方市场后,开始供大于求,许多厂家纷纷降价,有的甚至倒闭。

但张瑞敏却作出了逆市而行的决定:提价12%。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人仍然在排队购买海尔冰箱。

逆市提价仍然畅销的结果再次显现了张瑞敏“大锤企业家”的高远目光,而关于海尔产品质量的故事却仅仅只是个开始。

如今,那把象征产品质量的大铁锤早被摆在了海尔展览厅,每一个新员工参观时都会记

住它,质量成为海尔25年立于不败之地的定海神针。

向“师傅”出口是迈向世界第一步

许多人知道,“琴岛—利勃海尔”是海尔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海尔产品得到德国师傅认可并接纳,用了五年时间。

张瑞敏1984年初上任时,中国的家电工业还刚刚起步,当时国内有40多家电冰箱定点生产厂,生产三星级以上产品的厂家一家也没有。敏锐的张瑞敏开始将目光转向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海外,老牌工业强国德国成为张瑞敏的首选。

张瑞敏至今记得,25年前,他为引进技术踏上了德国的土地,正逢当地节日庆典,德国人好像不经意地说:在德国市场上,最畅销的中国货是烟花、爆竹。闻听此言,张瑞敏的心在流血:“难道我们就永远只靠祖宗的四大发明过日子吗?那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有一天,由我造出来的产品能在德国市场上畅销,能在世界市场上畅销……”

从1985年2月起,一个月厂房改建完成,两个月19条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又一个月装配线上源源流出了四星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单班日产100台,投产当年便盈利248万元,随后连创历史新高——第二年创利税1000多万元,创汇300多万美元,经济效益增长44倍;第三年产值突破1.45亿元,创汇1200万美元;第四年产值再破2.5亿元,创汇2000万美元……

张瑞敏的事业在国内开始大踏步前进,但他“畅销德国”的梦想却实现得相当艰苦。

海尔冰箱早就通过了德国的认证,但想销售给“师傅”却屡屡受阻。原因是德国销售商不相信中国产品。1990年,海尔第一次向“师傅”德国出口冰箱,德国海关和商品检验局都亮起红灯,8000台海尔冰箱硬是进不了德国。

没办法,海尔请检验官把德国冰箱和海尔冰箱都揭去商标,放在一起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海尔冰箱获得的“+”最多,甚至比海尔的老师利勃海尔还多几个“+”。这一下,德国人服气了,经销商纷纷订货。

不久,又碰上德国检测机构对市场上的冰箱进行质量检测,海尔5个项目共拿了8个“+”,排在第一位。事实证明,“中国造”完全可以和“德国造”甚至“日本造”“美国造”一比高低。

1990年,海尔出口德国2万台冰箱,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入欧洲家电市场。

就在张瑞敏与德国合作没多久,美国一巨型家电企业想要进入大陆市场,来找海尔合作,并且向张瑞敏许诺了天价高薪,但要求必须打美国企业的品牌,必须控股,而打自家品牌与控股这两点也恰恰是张瑞敏与人合作的底线,所以张瑞敏断然拒绝了。这家美国企业在谈判中威胁说:“如果你不和我们合作,我们和中国别的公司合作,第一个要把你打倒!”张瑞敏听后,立刻告诉对方:“我们现在唯一害怕的是自己!”

15年之后,1999年4月28日,美国海尔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又过了两天,4月30日,海尔将3000万美元投资砸到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个工业园。如果说在这之前,海尔分别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投资建立公司还属于国际化试水的话,那么从在美国创建工业园的这一刻起,则是张瑞敏下定决心将海尔打造成国际化大企业的开始。

工业园奠基仪式开始,国歌奏起来的那一刻,少有情绪失控的张瑞敏形容自己“非常非常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