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的环境外交
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研究
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紧张等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并且遍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化和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甚至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
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以来,气候变化、水环境危机、贸易与环境等方面折射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国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矛盾与冲突。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由一般的环境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并成为各利益集团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实力的较量的焦点。
美国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化和严重化这一趋势,而作出的环境外交政策将会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1996年4月9日美国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在斯但福大学发表了题为《美国外交与2l世纪全球环境的挑战》的讲话。
全面阐述环境与美国全球政策的关系,认为:“美国全球政策目标同美国如何处理地球的自然资源问题方面开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 1997年,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度环境外交报告,报告中宣称环境外交已经成为美国外交中的一个长期性、重要性的工作。
环境问题开始与美国的对外政策紧密相连。
本文将对生态环境问题对美国的影响以及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现是美国制定环境外交政策时代背景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置不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构成的种种现实威胁。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从60年代末开始,以罗马俱乐部发表著名的《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两份报告为标志,尤其是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之后,许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开始从生态环境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和权利斗争。
1979年,勃兰特委员会曾指出:“过去人们常常是从军事冲突,甚至是从毁灭角度来理解战争,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灾难、大规模饥谨等造成的混乱也可能同样危险。
国际环境公约执行与中美气候外交的博弈合作
1 引 言
物流基础 各异 等特 征 , 因而 必须 进 行认 真 的研 究 。本 文 从
在经 济全球 化 和 国际 经 济一 体 化 的浪 潮 中 , 年 来越 实 用 角 度 阐 述 在 国 际 石 油 工 程 项 目物 流 中 应 当 注 意 的 问 近
即 按 优 来 越 多 的 中 国企 业 走 出 国 门 。尤 其 是 在 “ 出 去 ” 略 的 指 题 , 本 着 物 流 系 统 合 理 化 的 原 则 , 需 选 择 物 流 方 式 , 走 战 化环节设 计 , 以提高效率 , 减少 成本 。 引 下 , 国 的 石 油 企 业 取 得 了 长 足 的 发 展 , 际 化 水 平 不 断 中 国
环 节 中应 注重并控制 的核心要 素 , 并对容 易 出现 问题 的环 节提 出了预 防和 解决方案 。
关 键 词 : 际 ; 油 工 程 ; 流 环 节 ; 制 国 石 物 控
中 图 分 类 号 : 7 F4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2 0 —0 70 1 7— 18 2 1 ) 40 8 —2
一
1 中 美的气候 外 交表现
1 1 中 国 的 气 候 外 交 . 作 为 世 界 上 人 口最 多 的 、 域 广 阔 的 国家 , 几 年 来 中 地 近 国经 济发展速度 快 , 源 消耗 量 大 , 排 放 量迅 速 增加 , 能 碳 已 经超过美 国成为全 球最大排 放 国。长 期 以来 中国都 积极 参 加 和 支 持 《 合 国 气 候 变 化 框 架 公 约 》 《 都 议 定 书 》 协 联 及 京 的 定 。 在 2 0 哥 本 哈 根 气 候 峰 会 上 , 国 以 1 0 的 努 力 0 9年 中 0 推动 大会 进程 , 使得 会 议成 果《 本 哈根协 议 》 定维 护 了 哥 坚
浅谈美国的环境外交
、
轻贫穷与饥饿 ,稳定人 口,以及提高经济和环境 生产力 等工作 中 ,在保护和利用 ‘ 全球共有 的 ’ 海 洋 和 大气 层 的 国际 机 构 里 ,加 强 与各 国 的进 一
收 稿 日期 :2 1— 2 0 00 0 — 5
作者简介 :赵ຫໍສະໝຸດ 凯,男,吉林扶余人 ,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 ( 建统一战线》 编辑部副主任科员。 镝
中图 分 类 号 :D 0 8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5 3 2 1 )4 09 — 3 0 8 8 6 (0 0 0 — 0 4 0
环 境 外 交 (ni n et dpo c),也 称 evom na il y r l ma 生态 外 交 (i dpo c) bo il y ,是 当今 国 际关 系 和各 — ma 国 外 交 实 践 的一 个 全 新 领 域 。它 包 括 两 层 含 义 , 其 一 是 指 以主权 国家 为 主 体 ,通 过 正 式 代 表 国家 的机 构 和 人 员 的 官方 行 为 ,运 用谈 判 、交 涉 、缔 约 等 外 交 方式 ,处 理 和 调 整 环境 领 域 国 际关 系 的
一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 的协定, 确定两国将在空气和 水 源 污染 、城 市环 境 、北 极 生态 系 统 等 1 个 领域 1 进 行 友 好 合 作 ;同年 ,美 国与 墨 西 哥 还 就边 境 河 流水质 污染 问题进行 谈判 并达成 协议 。 此后 ,环 境 外 交 在 美 国外 交 中 的 分 量 日益 加 重 ,到 卡特 政 府 时期 达 到 顶 峰 。1 1 8 3 9 0年 ,由美 1 国政 府 主 导 的 一 个 “ 元 2 0 公 0 0年 全 球 研 究 ” 小
赵 凯
国际气候谈判中美国的立场分析及中国的对策研究
国际气候谈判中美国的立场分析及中国的对策研究摘要人类过多地使用碳能源导致气候问题更加严峻,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从而导致冰川融化、洪水频发,干旱和极端恶劣的天气都对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气候变化已经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典型的全球公共问题需要人类采取共同的行动来应对。
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对现有的国际关系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国际气候谈判中,各个缔约国往往有各自的立场,所以会产生分歧也是必然的。
这种分歧冲突不仅仅是简单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立场对立,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纷繁复杂的对立局面也正逐渐形成。
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集团在国际气候谈判坚持让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共同承担减排义务,各国对于减排活动的公平性喋喋不休。
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期间,就一直遭遇着来自各方的国际社会压力。
随着国际气候谈判中问题的不断变化,中国不仅需要适应减排趋势,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同时也要坚持原则性的立场不动摇,更大程度上为为中国在气候谈判中争取话语权,从而更好地推动国际气候治理制度的形成。
关键词:气候变化;国际气候谈判;中美谈判冲突;中国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与此同时,许多经济利益的产生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之上。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从而导致冰川融化、洪水频发,干旱和极端恶劣的天气都对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气候变化的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典型的全球公共问题需要人类采取共同的行动来应对。
20世纪90年代,国际气候谈判应运而生,各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成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其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为了首个国际气候谈判的基本准则。
虽然国际气候谈判至现在通过各方的商榷以及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成了共识。
但通过对于这些年间谈判进程的回顾,发现由于国家之间利益冲突从而造成国际气候谈判产生种种僵局。
美国环境外交政策
总结词
环境援助与技术转让是美国环境外交政策中 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 挑战。
详细描述
美国在环境援助方面做出了一些承诺,但也 常因国内政治因素和贸易利益等方面的考虑 而未能充分履行。同时,美国在向发展中国 家转让环保技术方面也存在诸多限制和壁垒 。
环境条约与协议参与的案例
总结词
美国参与的环境条约和协议是推动全球环境 保护的重要法律框架,但美国在其中的表现 并不尽如人意。
加强环境执法与监管
美国加强了对跨国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和监管力度,与各国共同打 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环境援助与技术转让
提供环境援助
美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援助,支持其开展环境保护项目和加强环境管理能 力建设。
促进技术转移
美国积极推动环保技术的国际转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 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跨国环境管理项目的案例
总结词
跨国环境管理项目是促进国际环境保护 合作的有效手段,美国在此方面虽然有 所参与但进展缓慢。
VS
详细描述
尽管美国参与了诸如“亚马逊保护计划” 等跨国环境管理项目,但其在执行层面上 的投入和效果并不理想。与其他国家相比 ,美国在跨国环境管理项目中的贡献和成 效相对较小。
环境援助与技术转让的案例
国内政治与经济挑战
政治制度与利益集团
01
美国政治制度对环境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和挑战。
经济利益与就业
02
环保政策对一些重污染行业和就业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
响。
社会文化与价值观
03
美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对环境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
有重要影国环境外交政策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实践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以防止苏联扩张,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促进民主、自由的推广为基础的。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实践是众所周知的,这篇文章将探讨美国冷战时期对外政策和实践的一些方面。
一、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1. 伊斯坦布尔宣言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美国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发表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该宣言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方针,即向欧洲各国提供经济援助,以加强它们的防御系统,以防止苏联的扩张。
2. 空中运输援助1950年,苏联对北韩入侵南韩提供了支持,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展了一个名为“空中运输援助”的计划,将大量军事物资运送到朝鲜半岛,帮助南韩抵御北韩的入侵,并防止苏联的扩张。
3. 东京宣言1951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东京发表了一篇名为“东京宣言”的演讲,提出了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方针,即防止苏联和中国的扩张,防止冷战进一步升级,维护世界和平。
东京宣言用较为明确的方式阐述了美国在这一冷战时期的政策和实践方向。
二、美国冷战时期的实践1. 冷战军备竞赛美国在冷战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武器研发和军工生产,最著名的是核武器。
这种军备竞赛导致了全球的核武器扩散,也使人们在头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被核战争破坏的恐惧所笼罩。
2. 维护盟友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一个核心目标便是拉拢盟友,通过向其提供军事或经济上的援助来保持友谊。
这一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阻止苏联的扩张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3. 经济援助美国在冷战时期为了支持战略利益向一些国家提供大笔援助,它认为这种援助有助于巩固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以保护美国的利益。
据统计,美国在冷战时期向欧洲等地区提供的援助金额达数百亿美元。
结论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苏联的扩张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基础的。
这种政策的实践需要多种手段,如加强武装力量,拉拢盟友,向一些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等等。
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研究
美国新经济的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发“新经济”一词始见于9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之伴随的是美国经济123个月的持续增加。
美国经济进入巅峰状态之际,新经济潮流迅猛,势不可挡。
但是,新世纪开局,美国及世界经济遭遇增加减缓之痛,专门是“9·11”事件的发生将美国经济推动了时期性调整的灰暗之隅。
进入今年,美国经济以强劲之势走出低谷,出人意料地实现高增加,而对其背后成因的研究从头唤起世人对新经济的爱好,其以后走向再度成为关注的核心。
依笔者之愚见,新经济只是大潮初起,其生命力蓬勃旺盛,前景看好。
同时,新经济的进展亦对我国提出了诸多严肃的课题。
一、与美国经济的起落相伴随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第一次提出“新经济”概念。
1997年2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官方语言确认了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
尽管目前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熟悉,但综合有关学术资料,能够初步将新经济归纳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世界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治理技术等7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
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技术样式,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进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紧体此刻几个方面:第一,高新技术的运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弥补了劳动力本钱的增加,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减弱了经济增加、通货膨胀间的关联度。
第二,企业利润、信贷和投资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可迅速进行投资战略调整,增加应付市场供求的灵活度。
第三,通胀率和物价水平被操纵在较低范围,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干与经济的效能,且政策时滞较前拉长。
第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诸多因素有效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及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并使传统经济的生产、运作、治理模式显现新的转变,较有力地增进了传统产业的进展。
美国环境外交政策
汇报人:日期:•美国环境外交政策概述•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的内容•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的影响目录•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的未来发展•案例研究:美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与影响01美国环境外交政策概述美国环境外交政策是指美国在国际层面上的环境保护行动和合作,旨在与其他国家共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定义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的目标包括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目标定义与目标发展历程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到后来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美国在参与和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背景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等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在此背景下,美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始积极参与到全球环境治理中。
发展历程与背景主要特点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注重利益最大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强调技术创新和应用等。
原则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的原则包括尊重国际条约和协议、互利共赢、责任共担、平等合作等。
主要特点与原则02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的内容美国在国际环境外交领域主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国际水域等问题。
国际合作与协议合作领域美国的环境外交对象包括联合国、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非政府组织等。
合作对象美国通过双边、多边和全球性机制来加强环境外交合作,如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各类国际组织和平台。
合作机制对外援助与投资援助对象美国的环境援助对象包括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体和其他发达国家等。
援助机制美国的环境援助机制包括双边、多边和公私合作等模式,旨在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援助内容美国通过对外援助和投资来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主要包括资金支持、技术转移和政策合作等方面。
1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23美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之一。
参与程度美国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国际条约的制定和实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建设等。
美国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美国的相关知识点总结美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一个由50个州和一个联邦区组成的国家。
它是世界上第四大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和多元语言的国家,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
一、地理和环境美国位于北美洲的中心地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拿大,南临墨西哥和加勒比海。
该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了大片的平原、山脉、草原、森林和沙漠。
美国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既有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尼亚加拉瀑布、黄石国家公园等自然景观,也有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最繁华的大都市和最发达的城市化区域。
二、政治和行政美国是一个总统制国家,国会制国家,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有着权力的制衡和分工。
总统是国家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同时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美国国会分为两院,分别为参议院和众议院,它们有权立法和监督政府。
在各州政府中,州长是州政府的首脑,州议会由两院组成。
美国政府机构庞大,各级政府机构之间有着复杂的权力和组织架构,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和全球性挑战。
三、经济和贸易美国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GDP和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体系。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在该国得到充分发展,社会资源配置合理,市场竞争激烈。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它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广泛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美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食品饮料等。
该国的进口产品包括石油、汽车、电子设备、服装、纺织品等。
四、文化和宗教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国家,它接纳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美国社会文化多元,既有西方文化传统,也有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中东地区的文化影响。
美国是一个宗教自由、宗教多元的国家,宪法规定了国家和教会的分离原则,宗教信仰受到宪法的保护。
美国社会文化多元,宗教传统复杂,包括了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道教等众多宗教。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美关系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关系中,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非政府组织(NGOs)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环境保护、人权倡导等,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增进相互了解发挥着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以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扮演的角色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非政府组织在此过程中通过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
美中文化交流基金、美国地球之友等NGOs不断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架起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桥梁,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系。
美国的教育合作项目也在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和美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等组织不断开展学术研讨会、教学培训等活动,推动中美两国学术之间的合作。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也体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
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大人口的国家之一,其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美国的一些NGOs通过在中国开展环保项目,推动环保技术转让和经验分享,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环境合作等方式,为中美两国之间的环保合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的参与,不仅促进了中美两国在环保方面的合作,也为全球环保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们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推动了中美两国之间在文化、教育、环保、人权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它们也为两国政府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支持和促进。
在当前中美关系面临复杂挑战的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北极科学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北极科学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撰文|孙凯 郭宏芹54 | Ocean World 2023Ocean World 2023 | 55美国北极科学外交的兴起北极议题涵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美国在不同时期对不同领域的关注度存在差异。
冷战前的美国对北极科学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将重心置于利用科学实现军事目标。
冷战结束后,北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军事议题的重要性下降,环境议题和科研议题的重要性上升。
美国开展北极科学外交的意愿逐渐增强,能力也随之提升。
美国开展北极科学外交的意愿是指联邦政府及其他相关参与者推动北极国际科研合作的承诺、期望、愿望等;美国开展北极科学外交的能力是指联邦政府及其他相关参与者推动北极国际科研合作的物质准备和制度安排。
美国开展北极科学外交的意愿增强20世纪80年代之前,受制于东西方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环境,美国在北极地区开展的科学外交是有限的。
1972年美苏双方首脑会晤达成《美苏环境保护领域合作协定》,将北极及附近地区的生态体系纳入合作范围内,要求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美国环境保护署和苏联科学院合作监测白令海的环境状况,共享科研数据。
但是双边政治关系的起伏使协定的执行面临重重困难。
直至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北极才进入在非军事化领域合作的新时代。
随着冰雪融化带来的衍生问题,美国开展科学外交以解决区域问题的意愿不断增强。
1988年6月美苏首脑在莫斯科会晤后发布联合声明,表示考虑到北极Ocean World海洋战略独特的环境特点,双方将加强在该地区的双边与多边合作,《南极条约》签署成功的经验也使两国领导人意识到在北极开展科学和环境合作的重要性。
该联合声明的发布显示出美国在开展科学外交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打破了东西方在北极科研领域的隔阂,为1990年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拓宽了美国北极科学外交的开展空间。
2007年4月,时任美国国务院极地与科学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埃文·布卢姆(Evan Bloom)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科学中心的会议上表示,美国通过资助北极科研项目为国家和国际决策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在北极理事会框架下推动了《北极气候影响评估报告》的编撰,美国期待在北极理事会框架下和加拿大建立更密切和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历程与成效
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历程与成效环境保护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环境保护政策的历程与成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并评估其取得的成效。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美国环保政策的历程。
20世纪初期,美国面临着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然而,当时的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对较低,环境问题被忽视。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环境灾难的发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而推动了美国环保政策的发展。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确立了保护环境的国家政策,并成立了环境保护署(EPA)来负责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管理。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环保政策的成效。
美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首先,美国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通过采取严格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美国成功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这些努力使得美国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部分城市的雾霾问题得到了缓解。
其次,美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美国通过实施严格的水污染控制措施,如限制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加强水体监测和治理等,成功减少了水污染的程度。
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水体的水质,也保护了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美国还在能源领域取得了一些环保方面的成就。
美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同时,美国也在能源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推广能源节约技术和政策,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然而,美国环保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美国的环保政策过于依赖市场机制,忽视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人则认为美国的环保政策过于保守,未能及时跟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美国的环保政策也受到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历程与成效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但美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生态环境外交的发展现状
生态环境外交的发展现状、动因、与手段姓名:班级:院(系):专业:学号:2012-4-8生态环境外交的发展现状、动因、与手段【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外交中遇到的的重要问题,生态环境外交在各国的外交决策中的影响也日益加重。
而当今在面临生态环境困境的前提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以及各种组织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日益显著。
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进而建立生态文明型社会,也就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目标。
【关键字】:生态文明环境外交可持续发展【正文】:一、生态环境外交的现状①生态外交,即环境外交,主要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围绕生态环境领域所展开的外交活动的总和,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全球和地区生态环境的国际治理,维护各国环境合法权益。
通过双边和多边环境合作、国际交流以达到国家间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频现,环境问题逐渐开始成为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重要。
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的首要前提和条件,是国家追求本民族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②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紧张等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并且遍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化和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甚至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
从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开始,世界生态环境外交的序幕正式拉开,而我国的生态环境外交也自那时起步。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全球环境大会,气候变化、水环境危机、生态破环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在这次会议上折显得更加的突出。
工业文明的急速盲目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问题与矛盾加剧,已经由一般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政治问题,并成为各利益集团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实力的较量的焦点。
环境问题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各扫门前雪”的状况,一国国内的环境问题很可能影响到周边国家并且引发国家间争议、纠纷、甚至是战争。
20世纪初美国崛起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
20世纪初美国崛起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摘要:大国崛起必然要从区域走向世界,成长为世界大国并发挥领导国家的政治影响力,这是历史上大国崛起所必经的发展逻辑。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是美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地区政治结构以及国内诸因素的必然产物,体系层次结构构建了罗斯福门罗主义外交政策的变量要素。
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生态环境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战略机遇期,并成为罗斯福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形成的主要动因。
罗斯福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妥善处理了美国的周边关系与地区关系以及域外的大国关系,为美国崛起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对美国的崛起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保障了美国在崛起过程中的国家利益和周边安全;强化了美国在崛起中对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保障了美国在地区乃至全球日渐增长的经济利益及秩序。
关键词:美国崛起;门罗主义;外交政策;西奥多·罗斯福20世纪初美国处于确立地区主导大国地位进而走向世界大国的重要战略关键期。
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着眼于美国所面临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对美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指导原则——门罗主义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拓展延伸,提出了著名的“罗斯福推论”,从而把门罗主义的目标由地区防御型转变为地区主导型发展战略。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为排除欧洲国家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而提出了‘门罗主义’。
不过在欧洲势力退出南美之后,‘门罗主义’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美国开始在政治与经济等领域对拉美不断施加‘影响力’,最终使‘门罗主义’成为了‘美国霸权’的一个代名词。
”①自19世纪美国门罗总统发表《门罗宣言》以来,门罗主义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门罗之后历届总统都通过继承和丰富门罗主义外交政策来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利益。
罗斯福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为美国20世纪的大国崛起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地区环境,同时维护和增进了美国不断扩张的国家利益,对美国的崛起产生了深刻影响。
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环境外交与全球合作
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环境外交与全球合作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它不仅仅影响着环境和经济,还深刻地塑造了国际关系的格局与互动方式。
在这个共同面对的全球问题面前,各国之间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外交与全球合作。
首先,气候变化使得各国之间的合作变得迫在眉睫。
因为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分国界,无论是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还是生态系统崩溃,都需要跨国界的共同努力来应对。
这种跨国合作不仅仅包括政府间的谈判和协议,还涉及到国际组织、NGO和民间社会的广泛参与。
例如,联合国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巴黎协定就是各国通力合作的典范,旨在通过全球共识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次,环境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环境议题纳入到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中,不仅仅是为了国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更是因为环境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资源稀缺以及国际形象。
通过环境外交,国家之间在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展开对话与合作,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和协调行动。
然而,尽管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挑战仍然严峻。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责任分担和应对措施上存在较大分歧,这导致了在国际谈判中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此外,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可能影响到气候变化议程的推进和实施。
总之,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国际关系、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大挑战。
唯有通过广泛的跨国合作和有效的环境外交,国际社会才能共同应对这一共同面临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美国新一轮全球战略的外交与经济布局
美国新一轮全球战略的外交与经济布局作者:任海平来源:《军工文化》2013年第09期美国新一轮全球战略的外交布局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特别是从第二任期开始,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新的评估,在强化美国领导世界、维护全球霸权上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总体上看,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有两大变化:就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而言,国内事务优先,尤其是把重振经济置于战略优先位置;就国际事务和全球力量配置而言,美将力争从大中东和欧洲等地收缩,把主要力量集中于亚太。
整体呈现出“重返亚太、两洋并重、强化中东、巩固非美”的战略布局特点。
加大重返亚太战略力度,视中国为全球唯一具备挑战美国全球地位的国家,在政治经济与军事上全面围堵中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重心一直长期放在欧洲地区。
奥巴马上台后,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构建与巩固美国的亚太以及世界霸权,加快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
则将其新一轮战略布局调整的重中之重集中表现在“重返亚太,亚洲优先”。
此次“重返”与以往相比,美国的亚洲政策在其全球战略中的权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成为其主攻方向。
美国政府尽管在提法上几经变更,从“重返”亚洲,到“战略东移”,再到“战略再平衡”,但其核心含义始终如一,就是在国际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国不得不进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将相对有限的资源集中投放到对美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亚太地区。
在分享亚太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红利的同时,应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在政治上胁迫其他国家选边美国,在经济上以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关系)阻止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利益集团的形成,打压中国接受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继续维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
为此,美国不断强化与传统盟国的关系,建立或修复与非传统盟友的伙伴关系,积极推行所谓价值观外交,更多地介入本地区国家的内部事务。
为掌握亚太事务的主导权,服务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美国全面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同盟国的关系,构建与印度等新兴大国间的紧密关系,深化对亚太地区多边组织的参与,并且蓄意制造地缘政治紧张态势,积极介入区域纠纷与主权争议。
浅论尼克松的环境外交(一)
浅论尼克松的环境外交(一)摘要:环境问题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尼克松政府也把环境作为外交重要议题之一。
美国通过在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联合国内的主导地位,围绕环境监管保护核污染等主题进行一系列外交活动,取得了在环境问题发言权的优势地位。
环境外交一方面确实推动了20世纪全球在环境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由于该外交的目的是维护美国的核心利益,侵犯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遭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批评。
随着尼克松政府的倒台,环境外交最终戛然而止。
关键词:尼克松;环境问题;外交;全球合作;扩张世界在两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和平与发展。
然而,由于过分强调发展,忽视了环境的保护。
也带来诸多环境问题。
到尼克松上台执政时,当时的环境问题可以概括为大规模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导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现和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枯竭,开始出现区域性生态平衡失调现象。
基于此,尼克松政府提出“环境外交”这个概念。
一、环境外交提出的背景首先,美苏争霸中的美国在传统外交领域已落后于苏联,需要另辟蹊径。
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对美国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泥潭。
它使美国耗费大量财力人力,一方面经济开始出现下滑迹象,另一方面,美国在国际社会也是声望大跌。
1971年,尼克松第一次公开承认美国正处于相对衰落之中。
他在当年7月6日的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五大力量中心。
基于此,美国为掩盖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颓势,提出环境外交。
其次,受国内环保力量的压力,受国内生态环境恶化的推动。
50年代,保护主义在美国生活中成为一支社会力量,到70年代,它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大范围的环境运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该书是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美国外交战略演变
美国外交战略演变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是当今首屈一指。
美国历史极为短暂,至今也不过两百多年,而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弱的殖民地发展成如今的世界第一强国,与其一直以来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
我把美国的外交政策分为以下三个时间段:一、建国初期——二战之前外交的基石是国力。
建国初期美国刚刚摆脱英国殖民,国内力量弱小,在此期间美国奉行的是由华盛顿所提出的“孤立主义”,即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美国赢得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有效的发展了其商业和工业。
接下来的几十年,美国紧抓欧洲不断内斗的机会,逐步在美洲大陆进行领土扩张,先后从法、墨、西、英、俄等国家手里,巧取豪夺了大片土地,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坚持孤立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提出了“门罗主义”,将美洲化为其势力范围,削弱了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影响力。
1823—1917,“门罗主义”支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近百年,之后的合伙主义只是门罗主义的亚洲版本。
起源于美国的电气革命的,以及一战的大发横财,美国在一战后坐上了世界经济的第一把交椅。
在珍珠港事件前美国一直奉行自由主义外交政策,通过资本和商业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扩张,将美国产品打入了各国市场。
二、二战之后——苏联解体美国无疑是二战中最大的赢家。
由于欧洲饱受战火创伤,老牌强国衰落,美国凭借二战中贩卖军火物资建立起的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
然而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力量崛起,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在这个时间段美国的外交战略主要围绕苏联展开。
“杜鲁门主义”无疑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的基石,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其核心是对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实施“遏制战略”。
为配合“全面遏制”战略美国相继推出“马歇尔计划”、“第四点计划”、“道奇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可以说杜鲁门是美国冷战外交的奠基人,之后的历任总统无非是在杜鲁门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外交(environmental diplomacy ),也称生态外交(bio-diplomacy ),是当今国际关系和各国外交实践的一个全新领域。
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和人员的官方行为,运用谈判、交涉、缔约等外交方式,处理和调整环境领域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其二是指利用环境保护问题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其他战略意图。
环境外交活动主要涉及协调各国关系,寻求国际环境合作的方式;制定国际环境法规,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和协定;处理国际环境纠纷和围绕资源而发生的领土、领海争端等。
[1]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与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各国政府逐渐将环境事务纳入对外政策考虑范围,环境外交随之兴起。
作为世界政治舞台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国际环境外交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美国环境外交的发展阶段美国环境外交的真正兴起与国际环境外交的兴起可以说是同步的,一般认为是在国际环保运动兴起的20世纪60、70年代。
[2]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探讨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与人类环境会议相对应,当年同样是美国的环境外交友好年。
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不仅响应联合国倡议设立国际环境基金并贡献最初40%的活动经费(400万美元);美国还抛开冷战的因素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签订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协定,确定两国将在空气和水源污染、城市环境、北极生态系统等11个领域进行友好合作;同年,美国与墨西哥还就边境河流水质污染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
此后,环境外交在美国外交中的分量日益加重,到卡特政府时期达到顶峰。
[3]1980年,由美国政府主导的一个“公元2000年全球研究”小组,提交了一份分析报告,指出:“世界环境质量的下降,对农业、森林、全球大气和气候及物种等都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世界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合作和承担义务的时代……美国必须在减轻贫穷与饥饿,稳定人口,以及提高经济和环境生产力等工作中,在保护和利用‘全球共有的’海洋和大气层的国际机构里,加强与各国的进一2010年第4期(总第79期)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No.42010serial No.79浅谈美国的环境外交赵凯(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建福州350001)收稿日期:2010-02-05作者简介:赵凯,男,吉林扶余人,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建统一战线》编辑部副主任科员。
[摘要]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与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各国政府逐渐将环境事务纳入对外政策考虑范围,环境外交随之兴起。
作为世界政治舞台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国际环境外交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尝试对尼克松执政以来,美国国际环境外交的演变进行简要的梳理,从而较为深入地发掘其环境外交的本质。
[关键词]环境外交;美国外交;国际政治中图分类号:D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563(2010)04-0094-0394步合作。
”这份报告成为美国制定长远规划的依据。
1980年,在经过了数十轮的双边会谈后,美国和加拿大就酸雨越境污染问题成功签订了合作条约,成为美“环境外交”的一个成功案例。
里根执政以后,美国环境外交进入停滞期。
在这个时期,美国虽然仍就环境问题与他国进行双方或多方谈判,但其所持立场则由积极转向消极,使环境外交实际上陷于停滞,甚至不少问题还有所倒退。
老布什执政时,秉持了美国保守的立场。
特别是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上,美国的表现简直可以用“令人惊愕(marveled)”来形容。
[4]在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上,美国甚至以退出会议相威胁。
同时,老布什还宣布,不会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及时调整了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并不断提升环境问题在外交事务中的重要性,积极地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并且一直力图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积极改变环保条约谈判中的僵硬态度,重新争取环境政治的领导地位,恢复和增加了环境对外援助,积极开始与他国的环境外交。
美国的环境外交进入繁荣期。
比如,1994年7月,美国政府发表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扩大了美国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确认环境恶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成了新的挑战。
1997年4月,美国国务院发布首份《环境外交》年度报告,宣称美国政府已公开宣布要使其外交政策有一个新的“绿色”重点,并将在多个方面采取行动,以对付世界生态环境遇到的挑战。
[5]在环境援助方面,克林顿政府也非常慷慨,主动向众多不发达国家提供广泛的资金、技术援助,以改善这类国家地区的环境状况。
1993年美国向40多个国家提供帮助实施人口稳定政策的援助,1994年此项援助费用就高达数亿美元。
克林顿总统还承诺遵守《蒙特利尔公约》,在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承担相应的义务等等。
[6]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环境外交发生了一次根本的转变。
小布什政府奉行单边主义路线,执行消极的环境外交政策,使美国环境外交出现了转折,走向低谷。
2001年,小布什上台不久就宣布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他说:“我们不打算接受有损我们的经济,并给美国劳动者带来伤害的计划。
”[7]小布什主导的一系列单边主义的行动,导致国际社会哗然,各国纷纷谴责这一不负责任的行为。
[8]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同时鉴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小布什不得不重新提升环境外交的重要性。
比如,2007年5月31日,在八国峰会举行前期,小布什宣布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他将力邀全球15个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减排问题上设立长期目标。
他在讲话中称,《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就将到期,有必要设立一个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全球框架。
15个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应该在2008年年底之前达成一致,设立一个全球排放目标,以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为此,美国政府将从今年秋天开始召集一系列会议,商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长期目标。
与会的15国将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欧洲、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以及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9]2008年,经过多方博弈小布什政府在八国峰会上终于同意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50%的目标。
2009年,随着民主党政府执政,奥巴马明确表示接受全球变暖的科学事实,并准备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低碳和环保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改变了小布什政府的环保政策:首先是把气候变化和美国能源独立性联系起来,强调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对于美国未来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影响;其次,改变美国在环保问题上“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负面形象,准备切实做出和履行减排承诺;第三,奥巴马新政府将在环境问题方面重新回归到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多边主义轨道上来,同时敦促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大国在环境问题上承担更大的义务。
[10]出于各种原因,美国不可能牺牲本国利益,在环境外交中做出巨大让步。
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美国并未就二氧化碳减排做出新的承诺。
美中两国在这次会议上的激烈交锋,也充分凸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外交领域的博弈。
二、美国推行环境外交的原因汉斯·摩根索指出,国家利益是判断国家行为主体唯一永恒的标准。
环境外交不外乎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领域中拓展出来的一个新的平台。
笔者认为,美国热衷推行环境外交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冷战结束以后,“国家安全”已经由单纯的“军事安全”扩大化了,其中“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上世纪70年代,《寂静的春天》等一系列环95保著作的问世,逐渐唤醒了人们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政治思想家也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杰西卡·马修斯(Jessica Matthews)在《重新定义安全》中认为环境与国家安全利益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即自然资源、人口和其他环境变量将可能对经济表现产生巨大影响,继而成为政治稳定的潜在杀手。
[11]托马斯·霍莫-迪克逊也提出了一个将环境与冲突直接联系起来的模式。
[12]2002年美国威尔逊中心出版的《环境变化与安全报告》更直接地将以下变量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包括:酸雨,生物多样性,森林采伐,生态资源的匮乏与压力,温室效应,自然灾害,核废料,人口过剩,海面升高,土地退化,臭氧层,可持续发展,跨国污染等。
[13]于是,重视世界环境保护,就成了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谋求经济利益的需要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兴起,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和“绿色科技”的热衷程度也越来越高。
环境问题开始与国家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美国一方面鼓励跨国公司积极争夺国际环保贸易和技术市场,另一方面则不断努力增加环境领域内投资,提高环保科技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经常利用与欠发达国家进行环境外交的机会,兜售本国的产品,要挟他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甚至与他国签订“国际援助条约”,控制他国经济命脉,用心险恶。
(三)巩固霸权地位的需要美国通过推动环境外交,极力谋取世界环境发展事务的领导权,力图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环境机制,以服务于其总体国家战略。
冷战结束后,影响世界未来走向的“机制之争”日趋激烈。
在国际环境领域,美国力图通过谋取国际环境合作方面的领导权来显示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表明其对国际社会的“负责态度”;同时,也通过谋取建立诸如环境问题方面的机制霸权来配合其总体霸权战略———巩固世界霸主地位。
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力图通过建立防止全球环境恶化的国际机制,把他国的环境政策纳入有利于美国的轨道,最终通过影响国际环境机制,实现自己本国的“环境安全”。
三、总结美国环境外交是随着冷战结束、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传统安全与国际事务在美国政治重心中的地位相对下降而被美国政治家、公众舆论更加重视,从而被列入美国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之中而成为其主要战略内容之一的。
美国环境外交的演变表明,美国热衷于环境外交,决不是出于所谓的全球利益,其出发点是它的自身利益,目标是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
在国际环境外交中,无论美国奉行“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只不过是手段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差别。
毕竟,国家外交活动还没有脱离追求国家利益的本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不顾自身利益,追求所谓的“国际利益至上”。
虽然,世界政治上的环境议题始终无法摆脱美国等发达国家别有用心的操弄,但作为世界大国,环境安全不仅对提高中国发展水平和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外交战略理念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