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研究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办刊现状与特点的墓础上,结合国际科技期刊发展趋势与要求,借鉴近年来期刊工作理论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专业科技期刊的改革思路与发展对策,以便更好的提升期刊本身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
1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以2000年10月中国期刊协会加入国际期刊联盟,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科技期刊业显示出国际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中国目前虽有科技期刊4700余种,品种上已发展成为期刊大国,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却寥寥无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学术质量和发行、广告收入等方面差距依旧很大,说明中国还不是期刊强国。

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拓展办刊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引进世界各国在期刊产品制作、市场营销与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进一步熟悉和适应世界期刊出版的环境,采取切实措施,力求在国际竞争中把握机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2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
(1)管理模式集团化我国期刊之所以缺乏竞争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还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大框”。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大多采取分散办刊的形式,其主办单位往往是科技学会、
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独立单位,层次多、规模小、实力不强、生存能力较弱,与全国同行业相比不具备竞争力,缺乏广泛的科技出版资源整合力,在国际竞争中显示不出强大的优势地位。

这种不利局面的形成,除了我国科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待于发展以外,科技期刊界精品名牌不多,缺乏广泛的影响力也是主要原因。

要适应我国先进文化建设需求,能够在国际、国内期刊出版竞争中占有应得之地,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界必须联合起来,走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出版资源融合能力,集中优势力量,办出优质期刊。

1)内部整合,实现集约化集中管理科研院所、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均主办多种科技期刊,以期刊出版业务为链条,将单位主办的期刊进行有机整合,加速提升期刊出版业集中度,就必然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实现集团化规模管理;成立期刊总社,实现集约化管理,既有利于期刊整体发展,又能集中优势确保重点期刊的拓展。

2)双方、三方联合办刊,实现优化组合管理集团化建设是我国科技期刊迅速走出困境,实现低成本扩张的现实途径。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期刊实行双方或三方甚至多方联合办刊,通过集中发挥学术品牌、人才高地、地域特色以及企业、专业学会的资金渠道优势,建立两级法人体制,有利于盘活存量、吸引增量、优化组合、调整结构,从而壮大实力,实现扩张发展。

3)多种媒体聚合,实现多元化综合管理集团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独立负责的市场竞争主体,
造就期刊市场竞争中的生力军。

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可主动参与报纸、图书、音像出版单位的聚合运作,组成综合媒体集团。

(2)期刊定位专业化所谓专业化,指科技期刊根据各自实际条件和主办单位的行业、区域特色,依托强势学科,将内容小而全的期刊变为大而专的期刊,不断提高专业稿件质量,创出与众不同的专业特色。

根据当代科技类期刊发展趋势,面向专业人员的科技类期刊的专业化已经成为主流,以服务不同类型读者、满足不同精神需求的专门性期刊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地的多数是那些专业性强、反映主办单位强势学科或带有明显特色的期刊。

为此,我国科技期刊应进行专业化结构性调整。

1)在期刊结构层位上的定位[3]。

国家对科技期刊长远的规划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①发展我国在各学科中的顶级期刊,建立精品期刊序列这类期刊是我国在各学科中的顶级期刊,在充分保证国内一流稿源的情况下,学术质量指标及同行的学术评价均持续得到认可的情况下,逐步接纳国际稿源,走向世界。

②以稳定国内稿源为主,建立不断提高学术质量期刊这类期刊主要是要稳定国内稿源学术
水平,并在严格审查制度的保证下,逐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③根据国情所需,保留仍有一定学术需求的期刊,结合我国国情,允许一些质量中等的科技期刊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满足我国不同层次科学研究的需求。

2)学术上的定位。

科技期刊的学术定位是以充分发挥本刊在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导向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为指导思
想,增强反映本学科热点和生长点的稿件,以稳定和吸纳国内优秀稿源为主,通过加强国际合作,逐步接纳国际优秀稿件,引导学科的发展,并通过描述性的英文摘要和英文参考文献及开放存取的办刊模式提高期刊在国外的影响力。

(3)稿件征集、评审国际化国外期刊普遍实行资源国际化政策,包括作者、编委、审稿专家的国际化。

我国科技期刊除少数专业性期刊适度国际化办刊外,绝大多数期刊,还是封闭在国内、行业内甚至本单位内。

我国科技期刊要主动融入全球化潮流,必须争取面向世界的优秀的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的首发权和把关权。

1)提高科技期刊论文的学术水平。

科技期刊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期刊的学术地位,是期刊国际化的关键。

要有全球范围的研究人员将高水平的论文投到国内期刊,鼓励国内和国外作者合著论文,作者高度国际化能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加强策划、组稿,跟踪国际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以作为选题和组稿的依据,也可从和中国科技界已有了良好关系的国外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有成就并在国外学术单位取得稳定职位的部分留学生保持联系,了解国际学术动态。

2)建立开放性编委会,吸纳行业内国际知名学者。

国际化的编委会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助推器”,科技期刊要主动约请行业内国内外有影响的学者、专家担任编委,请他们制定选题、组稿,并提供稿源线索,协助审读把关。

3)审稿国际化,组建审稿专家库。

为保证刊登论文的质量,要坚持学术性、科学性、
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所刊登的每一篇稿件,都要经过同行专家审阅。

在世界范围内约请专家审稿是我国科技期刊论文质量具有国际化先进水平的保证。

有重点地选择专家组成审稿专家库,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论文送审以求对论文在学术上的把关。

有的科技期刊避免“麻烦”,懒于把稿件送审或刊登“人情”稿等,影响了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4)学术评价科学化当前我国科技期刊总体水平不高,现实中存在诸多不和谐的现象:刊物发表论文明码标价,核心期刊满天飞,期刊之外办副刊;一篇论文署名七八个,代写文章等等。

面对失衡的文化价值趋向,许多专家呼吁建立一个合适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4]1)高度重视期刊论文质量。

通过引文分析法、文摘统计法、专家评审鉴定法、影响因子等多种方法来评价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质量,从而达到对期刊学术水平的认定、评价。

一般来说,高质量的期刊取决于所载高质量的论文,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者更注重有较高学术水准和较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辩证对待核心期刊,突出期刊地位。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中指出:某学科核心期刊是指发表该学科论文数量较多,文摘率、引文率、读者利用率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那些期刊……。

核心期刊研究不可能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精密的程度,因此核心期刊研究成果只能起参考工具的作用,要重新认识核心期刊的内涵和外延,使核心期刊得到健康的
发展。

3)建立和完善学术评价标准体系。

希望科研管理部门、学术团体尽快制定学术评价标准体系,根据“社会公认、业内公认”的分类评价原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活动推荐、评价办法,对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应听取国外同行专家的意见,摒弃那些有碍学术进步、挫伤专业人员积极性的“硬性”标准[5]。

(5)经营开发市场化期刊走向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从2004年期刊实行改革后,已经砍掉了400多种重复办刊、无力办刊的期刊,实行管办分离。

这样期刊也面临着全面的市场竞争,必须融入市场。

所以科技期刊找到适合自己营销的策略,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1)转换机制,从集约化入手。

规模经营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成功模式,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还是小农经济的运作模式。

近几年国家采取组建报刊集团、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国内期刊的优化、组合,形成与国外出版商的竞争力。

对于科技期刊来说,重组的难度要大一些。

因为我国目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期刊太少,学术类期刊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刊模式,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力。

但是科技期刊管理政策相对宽松,将会给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机遇。

抓住机遇,进行优化、组合,是科技编辑学报期刊在这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开展广告经营,建立期刊市场体系。

科技期刊也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商品,要想实现它的最大效益,必须面向市场,占领市场.所以要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广告经营。

纵观大多数国外著名期刊,其
收人来源主要是广告和经营活动。

我国科技期刊刊登广告,不仅有利于筹集期刊再发展的资金,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助于促进产学研互动,有助于提高科技内容和装帧质量,从而从整体上发挥期刊品牌、特色、指导的综合效应,占领期刊在行业、区域乃至国际的市场的份额,并建立起市场体系。

3)扩大外延市场,走出国门。

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外合作。

科技期刊更多的是反映生产力进步因素,属自然科学知识有效载体。

因此要注重利用现代资本运营手段,提升科技期刊发展经济实力,还要把眼光和视角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借鉴国外专业化经营经验,要把细化后的市场做大,必须在扩大专业读者群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期刊“走出去”方针,把先进的和适用的科学技术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扩大受众人数,提高规模经营;二是支持“引进来”方针,把国外优秀稿件引人国内期刊。

除了上述几种策略外,科技期刊的发展还离不开编辑队伍结构多元化、期刊语言规范化、印刷装帧标准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志于改革,认真研究中国的国情,吸收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办刊经验.中国的科技期刊事业就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学艳,梁艳红.我国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引文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123-124.
[2]万锦堃,刘学东,杨毅,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5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万锦堃,薛芳渝.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万锦堃,薛芳渝.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7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陈望忠,王征爱,黄开颜.广东省医学类科技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分析[j].科技与出版,2007(4):31-33.
[6]唐国萍.网络信息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调查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96-97.
[7]李建辉,王志魁,徐宏,等.自引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作用的量化研究[j].编辑学报,2007,19(2):154-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