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祸的总根源即: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①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粉碎了殖民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②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在八国联军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如何看待义和团运动?

首先,肯定它是一次爱国运动,

其次,农民阶级的文化背景,决定他们的盲目和愚昧的一面,使得这场运动本身具有落后性和盲目性。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没有科学理论武装和先进阶级来领导,单靠农民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一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一是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社会发展方案,是第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了这场农民战争最新的特点。

1、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反映了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初步探索,顺应了历史潮流,是中国近代化方案最早的蓝本。

2、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缺乏现实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反映不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农民支持,不可能实现。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清政府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与小生产相联系的农民阶级的固有弱点:

(1)小私有者的特点,决定着农民阶级的自私性:

(2)彼此间毫无联系,决定了农民的散漫性:

(3)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联系,一家一户,自给自足,决定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

没有指导革命的先进理论。

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纲领。

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

太平天国失败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清政府从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的实际中看到了船坚炮利的重要。如果有了坚船利炮,既可以提高清军在镇压农民起义时的战斗力,同时也可使外国侵略者失去其原有的优势。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创办军事工业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3)建立新式海陆军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的作用

(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运动启示

洋务运动的实践表明:只有求得国家独立,才能从容地建设现代化;洋务改革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

维新变法

背景

1、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危机

2、清政府的极端腐败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原因和教训

主要原因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运动启示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历史证明:

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的官僚仅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绝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运动在中国也走不通。

历史的结论是: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上篇 近代中国历史轨迹发生改变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1.中国集权官僚制的消极影响; 2.晚清政治的衰败与晚清政府 的贫困化; 3.西方列强的侵略; 4.中国文化传统的障碍:中央帝国观念、重农抑商传统、重义 轻利传统、崇古薄今取向。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 富裕。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 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

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表现,影响 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 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 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 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课件版本】 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1、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是中国有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使中国白银外流,国库空虚。 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影响了人民生活。 3、严重破坏了社会风尚,破坏了生产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高中】中国近代史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第1课 中国近代史综述 一些宏观理论与概念 一、研究中的两大范式 1、“革命史范式”将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入侵。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2、“现代化范式”认为改革或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手段,中国近代史是“多点一线”,生产发展、技术救国、阶级斗争、政治革命、制度变革、思想冲突、文化变迁等“多点”都汇聚成了“现代化”这条主线。近年来高考命题常着眼于此挖掘史实,体现命题的时代特色,需要引起注意。 二、革命史范式的时间线索 三、革命史范式的主要问题 1、社会性质: 2、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 ☆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3、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任务 社会矛盾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农民 阶级(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反封建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反侵略反封建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5、历史主题: 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也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 四、基本线索 1、屈辱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如太平天国运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属于抗争史的内容;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等属于探索史的内容。 五、晚清民国纪年 1、晚清年号:乾隆 1736——1796 嘉庆1797——1820 ?道光 1821——1850 咸丰 1851——1861 ?同治1862——1874 光绪 1875——1908 ?宣统1909——1911 2、中华民国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1912-1913) 北洋军阀政府(1913-1928)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民国纪年法转换公元纪年法的方法: ?民国纪年法年份+1911=公元纪年法年份 ?例如:民国8年就是8+1911=1919年,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抗战胜利及其意义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 2.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根据波茨坦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一,是近代历史上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捍卫了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弘扬了中国精神;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影响。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第一,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英勇抗争是决定性因素;第三,国际力量的帮助也很重要。 为什么说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①共产党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②共产党是引领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③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组织者和鼓舞者。④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⑤共产党人以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胜利的民族先锋。 6.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第一,人民的团结是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但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识记部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单选-多选部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清中叶(乾隆朝)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史称“康乾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 5、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英国,美国,法国。 6、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2、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手段有: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了《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签了《望厦条约》(中美第一个),中法签了《黄埔条约》,中俄签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住北京) 3、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了《北京条约》,与俄还签了《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4、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缔结《中法新约》。 5、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6、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7、1894年11月,日本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8、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圆明园。 10、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1、1901,《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 12、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40余年之久。 13、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 14、1860年,《北京条约》有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5、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6、《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也援例进行,对华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17、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成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家银行,以后各国纷纷在中国开办银行。 18、文化渗透的手段: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19、利用传教和传播西学的名义为外国列强侵华制造舆论,所办的报纸有《中国丛报》,《北化捷报》(改名《字林西报》),《万国公报》 20、资本-帝国主义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21、旧的被统制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2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4、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只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5、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6、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领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 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 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 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 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 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中国农村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2 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畸形繁荣 3 租界开始出现 4)大批华工被虐卖出国。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精编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 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二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自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节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章 第一节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二节 1.洋务派部分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訢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2.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3.洋务事业: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整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是什么 19世纪初,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在占领了亚洲大多国家后,英国将侵略矛头转向了中国。受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英国在对华贸易中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于是英国殖民者通过大量走私毒品鸦片作为改变这种贸易逆差的手段。又因为连续两次经济危机,英国急需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6月,英军侵华舰队封锁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2鸦片战争的危害 A、不仅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银贵 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并且直接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 ○3鸦片战争前后的变化 A、性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之后中国 成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矛盾:使中国的社会矛盾由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变成了中华 民族对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C、历史任务:之前的任务是农民推翻封建地主的压迫;后来的 历史任务变成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和 人民富裕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

○1控制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5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3、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主观方面:○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战略上的失误 ○3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教的思想理论给太平天国 起义带来了危害 客观方面:○4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极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4、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世界近代史笔记复习重点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的英国(重点) (一)近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状况:——特有前提。 1、经济领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领域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 1、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2、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三)经济变动下的阶级结构的变化:——阶级基础 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平民 (四)清教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直接因素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议会反专制统治的斗争。 (1)、詹姆士父子的专制统治 (2)、议会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权利情愿书》 2、英国革命的爆发: (1)苏格兰反英起义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索。(1637) (2)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0) 二、革命的过程 第一时期——是革命战争时期(1640-1660) (一)革命的开始——长期国会召开及初期活动:议会斗争(1640-1642)(二)第一次内战(1642-1646) (三)两次内战间隙阶段(1646-1648) 一)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宗教) 二)两次内战之间革命阵营内部的政治斗争(1646—1648 年)(四)第二次内战阶段(1648-1649) (五)共和国政府时期(1649-1653)(革命最高峰) 1、对内政策、 2、对外政策:侵略扩张 (六)、护国政府时期(1653-1660)(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 第二时期——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1、复辟的原因 2、复辟王朝的统治 第三时期——是光荣革命时期(1688-1689) (一)詹姆斯二世的反动统治及影响 (二)“光荣革命”(1688) (三)《权利法案》(1689)(意义) (四)君主立宪制(评价)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重点) 1、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在英国后来资本主义海外扩张中的霸权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一单元: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 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评价林则徐: 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客观原因: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5、左宗棠收复新疆: 原因: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9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境出现危机。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认识: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垂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左宗棠) 6、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重要考点)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上编综述 1、通过对比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发展轨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②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

世界近现代史笔记

世界现代史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 ·时间:1917年-1920年 1、历史背景 ~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物质和政治的客观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成熟(触发) 2、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理论和策略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制订了符合俄国革命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 ~汇集了各种革命力量,夺取胜利 3、捍卫和巩固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新国家政权、镇压反革命叛乱、剥夺剥夺者、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土地改革、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的国际关系 1、战败国失去继续争霸的资格,新的争霸斗争在协约国五强中展开——英、法、美、意、日 2、战胜国面临的三大问题:分赃、反苏、建立国际新秩序 3、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建立带有全局性的凡尔赛体系,筹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国际联盟 4、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为解决争霸矛盾,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建立起与凡尔赛体系相联系的华盛顿体系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次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的“和平”体系,成了维护战胜国列强既得利益的政治工具 6、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构成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1、德国十一月革命 十一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爆发的第一次革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但由于革命性质复杂,最终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没有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 2、匈牙利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共和国。 在民族危机和资产阶级不掌握武装的条件下,以暴力为后盾,通过非暴力途径取得政权的革命,具有独特性。 3、共产国际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产物,曾经发挥了无产阶级国际司令部的领导作用,总结这一时期共产国际革命活动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初期虽然存在不少缺点和失误,但它继承了第一国际的革命传统,在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成长,促进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和世界反帝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章: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一战和十月革命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各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历史背景 ~一战期间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内部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战后国际帝国主义遭到严重削弱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新掠夺是外部因素 ~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形势 3、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