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气降尘颗粒垂直动态变化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严重,青岛市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冬季,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明显升高,给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有效监测和治理该城市的大气污染提供参考。

一、污染特征1.季节变化:青岛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中,冬季的PM2.5和PM10浓度最高,春季次之,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

这主要与冬季霾天气频繁、旅游旺季等因素有关。

2.污染来源: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此外,沙尘天气和海洋喷射也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因素之一。

3.空间分布: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

主城区和经济开发区污染最为严重,郊区和海边空气相对清新。

二、变化规律1.近年来,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以PM2.5为例,2015年全年平均浓度为78.4μg/m³,而2018年为53.4μg/m³,降幅达32%以上。

2.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PM2.5的下降速度最快,而PM10的下降速度相对较慢。

3.政策和天气条件是影响颗粒物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2015年起,青岛市实施了一系列减排措施,如燃煤污染治理、机动车限行等,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天气因素也会对颗粒物浓度产生一定影响,比如风向、风速等。

三、治理建议1.进一步加强减排措施,特别是在燃煤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等方面。

同时,要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2.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规律,为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3.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鼓励社会各界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4年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范文

《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一环。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其城市发展迅速,同时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对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其来源广泛,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施工等。

这些颗粒物不仅会降低空气质量,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来源、传输、转化和沉降等过程,为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

首先,在济南城区多个地点进行大气颗粒物的现场采样,采样时间覆盖全年不同季节。

其次,将采集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的测定。

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1. 现场采样数据:在济南城区多个地点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

2. 气象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3. 文献资料: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沉降等过程。

四、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分析1. 数浓度特征分析通过对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数浓度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冬季数浓度较高,夏季数浓度较低。

此外,工业区、交通干道等地区的数浓度也较高。

这表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是造成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因素。

2. 粒径分布特征分析通过对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呈双峰型或多峰型。

其中,细颗粒物(PM2.5)和超细颗粒物(PM1)的数浓度较高,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较大。

此外,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粒径分布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气象条件、污染源类型等因素有关。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大气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空气质量的下降。

了解和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对于制定和改进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手段对大气污染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浓度垂直分布的调查。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垂直分布可以反映不同高度上的污染物浓度情况,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显著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污染物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在接近地表的低空层,大气层压较大,污染物排放源密集,导致污染物积累;而在较高空层,大气稀薄,流动性强,污染物能够较快地被扩散和稀释。

除了这种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外,实际情况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和气候条件。

不同地理区域具有不同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这会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垂直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山区通常会出现气流上升和下沉,导致大气污染物在不同高度上的分布不均匀。

而沿海地区则可能受到海洋风的影响,使得污染物浓度在垂直方向上有所差异。

此外,季节变化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不同季节的气象条件和污染源情况会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产生影响。

例如,冬季由于加热需求的增加和稳定的逆温层形成,大气污染物更容易积聚在低空层,导致浓度垂直分布不均匀。

相反,在夏季,对流作用和风的强度增加,大气污染物能够更好地扩散,浓度垂直分布相对均匀。

对大气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和传输过程,也对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大气污染物在不同高度上的浓度分布情况,政府和环保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

例如,在高污染物浓度的低空层区域,可以加强监测和控制污染源,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而在高空层区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工业布局,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沉降分析研究

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沉降分析研究

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沉降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中,颗粒物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大气环境中的颗粒物沉降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对于提高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颗粒物。

颗粒物,即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主要由气溶胶、尘埃、烟雾等组成。

颗粒物的粒径可以从纳米到数十微米不等,小到可以被肉眼观察到的浮尘,大到直径几十微米的颗粒。

这些颗粒物通过空气传播,人们往往通过吸入的方式将其带入体内。

然而,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颗粒物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等。

它们可以沉积在肺部,并损害肺组织,甚至引发癌症。

其次,颗粒物对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也带来负面影响。

当颗粒物落在植物表面时,会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了解颗粒物的危害后,我们需要研究颗粒物的来源和沉降情况,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等。

然而,由于大气流动的存在,颗粒物能够长距离传播。

因此,进行颗粒物沉降分析研究,不仅需要考虑本地区的排放源,还需要综合考虑区域性的污染贡献。

颗粒物的沉降分析通常包括采样、测量和模型计算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合适的采样方法,收集环境中的颗粒物样品。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空气质量监测站或移动式监测设备来进行采样。

其次,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采集的颗粒物样本进行测量,以了解其物化性质和成分。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对颗粒物沉降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预测颗粒物在空气中的传输和沉降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对颗粒物沉降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传统的捕集-称量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无法提供颗粒物的详细成分信息。

因此,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如质谱仪、激光仪器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与扩散特征分析

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与扩散特征分析

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与扩散特征分析大气污染物是当今社会亟需关注和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猛,特别是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排放,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与扩散特征,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污染物分布的垂直特征主要受到大气层结的影响。

大气层结指的是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

一般情况下,大气层结表现为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但在特定的边界层中,可能会发生逆温、层云等现象,从而影响污染物的传输和分布。

根据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的特点,可将大气分为地表层、对流层和平流层。

地表层是指地面接触的那一层大气,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分布在这一层。

对流层是指从地表层向上到平流层顶部的那一层大气,这一层大气的物理性质和温度梯度对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平流层是指在对流层之上的大气层,这一层的风向风速变化较小,污染物传输较为稳定。

在地表层,大气污染物的分布主要受到局地排放源的影响。

车辆尾气、工厂废气等排放源直接将大量污染物排放到地表层,导致地表层的空气质量下降。

根据气象条件和排放源的位置,地表层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均匀性。

例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和交通繁忙地段,污染物的浓度相对较高。

同时,地表摩擦对空气的垂直混合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污染物往往呈现较强的局地性分布。

在对流层中,大气层结的变化会对污染物的垂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递减,湿度则相对较低。

这种温度梯度使得污染物能够在对流层中上升和下沉,产生垂直混合。

当温度梯度较大时,污染物的垂直分布会较为均匀;而温度梯度较小时,污染物往往会在较低的高度范围内累积,导致污染物容易积聚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平流层中,污染物的传输受到风向、风速等因素的影响。

平流层具有较为稳定的气象条件,层内大气上升和下沉的速率相对较慢,从而使得污染物有更长的传输距离和时间。

因此,平流层中的污染物往往具有较为广泛的空间分布。

城市高层建筑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噪声垂直分布特征

城市高层建筑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噪声垂直分布特征

城市高层建筑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噪声垂直分布特征摘要:城市高层建筑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噪声产生复杂而多样的影响。

高层建筑改变了大气层流,导致颗粒物在周围区域积聚;建筑内部通风系统和空调影响颗粒物传播路径。

颗粒物在垂直方向呈现地面至建筑高度[M2012K11A1]的[浩2]浓度递减趋势。

噪声方面,交通、建筑施工和内部设备成为主要噪声源,而高层建筑的结构导致噪声随高度变化。

大气颗粒物和噪声相互影响,共同加剧城市空气质量和噪声水平。

[浩3]关键词:城市高层建筑;大气颗粒物;噪声引言城市化进程中,高层建筑的崛起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深刻[M2012K11A4]的影响,其中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噪声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深入研究城市高层建筑对这两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机制和垂直分布特征。

在大气颗粒物方面,高层建筑不仅改变了大气流场,还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独特的浓度梯度。

对于噪声,建筑结构和活动[浩5]源头使得噪声在高度上呈现复杂的变化趋势。

通过深入理解[浩6]这些影响,我们能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减缓高层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城市高层建筑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一)高层建筑与大气颗粒物的相互关系城市高层建筑在大气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建筑结构、高度和布局直接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大气颗粒物浓度。

首先,高层建筑作为立体空间的存在,改变了大气层流的流场分布,导致气流受到建筑物的阻挡和分流,使得颗粒物在建筑周围区域有所积聚。

其次,高层建筑表面的材质和形态对颗粒物的附着和沉积产生影响[浩7],不同材质的建筑可能对颗粒物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从而影响周边空气质量。

(二)大气颗粒物在城市高层建筑中的传播与积聚城市高层建筑内部的大气颗粒物传播与积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差异,气流在建筑之间形成湍流,使得颗粒物的扩散受到空间结构的限制。

在垂直方向上,颗粒物因受到建筑外墙的遮挡,其浓度存在高低层差异。

同时,高层建筑内部的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等设施也影响着颗粒物的传播路径和浓度分布,使得大气颗粒物在城市高层建筑中呈现出独特的垂直分布特征。

《2024年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范文

《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其大气环境质量亦受到广泛关注。

大气颗粒物不仅对能见度、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对于评估空气质量、制定污染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济南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大气颗粒物的采样和测定。

利用颗粒物计数器和粒径分析仪,对收集到的大气颗粒物进行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的测量。

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结果与分析1. 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特征通过对济南城区多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

在日变化方面,数浓度在早晨和傍晚出现高峰,这可能与早晚高峰期间的交通排放有关。

在季节变化方面,冬季的数浓度较高,这可能与冬季采暖期的大量排放有关。

2. 粒径分布特征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以细颗粒物为主,其中PM2.5(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占比最高。

这表明,细颗粒物是济南城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差异,如PM10(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在交通繁忙区域的浓度较高。

3. 影响因素分析气象条件对大气颗粒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风速较大时,颗粒物易被吹散,数浓度相对较低;而静风或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则可能导致颗粒物积聚,数浓度升高。

此外,交通排放、工业排放、建筑扬尘等因素也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本研究表明,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细颗粒物是主要的污染来源,其中PM2.5的占比最高。

气象条件和人为排放等因素对大气颗粒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改善济南城区的空气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如加强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的管理、控制建筑扬尘等。

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加速,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交通运输、电力、化工等工业活动。

近年来,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的研究备受关注,因为对于减轻大气污染产生的影响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气污染物的复杂来源及行为特征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它们包括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指未经大气化学转化而在空气中存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粉尘等。

二次污染物是指大气中一次污染物在大气化学条件下,与空气中形成的其他物质反应而成,如O3、NO3−、SO42−、NH4+等。

大气污染物的群体行为特征较为复杂。

如NOx,由于其是氧化性污染物的一种,对氧化剂而言是还原剂,而对还原剂而言又是氧化剂,因此其在大气中的行为很复杂。

VOCs也同样存在很复杂的化学反应,如OH自由基可以氧化VOCs,从而在大气中形成有机酸。

这些生物和化学反应受到物质含量、大气物理和化学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大气污染物的复杂性。

二、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在垂直分布的过程中,大气质量浓度的垂直分布变化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一)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常,稳定的天气条件会导致污染物在下部空气中聚集增加浓度。

另一方面,薄雾、云霾、雨和风等天气条件能够使污染物向上扩散,降低污染浓度。

(二)季节变化季节因素对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也有很大影响。

夏天气温高,大气稳定性较差,污染物大部分在低层空间中,并积聚在城市周围。

冬天,变冷的气温和较稳定的大气层结形成堆积效应,使得污染物在低层空间中聚集,从而导致卫星观测到的气体浓度相对较高。

(三)地形和气流地形和大气气流对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有重要影响。

例如,山谷地形使得污染物在地面处积聚,难以扩散至高层。

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与变化原因分析

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与变化原因分析

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与变化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变化原因,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和扩散机制。

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地理环境、污染源的位置和排放强度等。

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通常呈现出“颗粒物浓度递减,气体污染物浓度递增”的特征。

这是由于颗粒物受到重力的影响,向地面逐渐沉积,而气体污染物则受到风向和风速的影响,向上下垂直混合。

其次,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大城市中心区域,由于高楼和城市地形的阻挡,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通常较高,特别是在下午和夜间。

而在城市郊区或乡村地区,由于污染源较少,大气污染物的浓度相对较低。

此外,夏季和冬季的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夏季,大气污染物通常集中在低层大气中,由于逆温层和温度递减层的存在,形成了“污染罩”。

而在冬季,由于冷空气的侵入和强风的作用,大气污染物可以更好地扩散和稀释,垂直分布相对均匀。

然而,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并不仅仅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还与人类活动和排放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工业、交通运输和燃烧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排放的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会随着风向和风速的变化而向不同方向扩散。

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由于污染源的密集和排放量的巨大,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通常呈现出“逆温层下低浓度,逆温层上高浓度”的特征。

这是因为逆温层通常限制了污染物向上扩散的能力,导致大气污染物在逆温层下方积聚。

另外,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还与季节性变化和气候变化有关。

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和气象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分布。

一些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和降水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增加,并且对其垂直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的南端,地处黄渤海环境复杂的地理位置,气候温和湿润,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滨海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升,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成为城市环境质量面临的严重挑战。

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指空气中固体和液态悬浮颗粒,如灰尘、烟尘等污染物质的总称。

这些颗粒物在空气中漂浮时间较长,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质量。

青岛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业、交通、建筑施工等活动产生大量废气和废尘,导致大气颗粒物浓度逐渐升高,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因此,研究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对于科学认识和有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布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目的和意义青岛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城市,但同时也面临着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为改善青岛市大气质量,保护居民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状况,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推动相关污染治理政策的实施和完善。

本研究也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共同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对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为未来的环保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支持。

2. 正文2.1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一、颗粒物浓度高:青岛市大气中颗粒物浓度较高,尤其在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周边地区更为明显。

PM2.5和PM10浓度超标情况较为普遍,对空气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二、颗粒物成分复杂:青岛市大气颗粒物主要由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质等成分组成,且季节变化较为显著。

《2024年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扩散模拟研究》范文

《2024年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扩散模拟研究》范文

《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扩散模拟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海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然而,伴随经济的增长,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本文将对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先进的扩散模拟模型,探索污染的传播路径与规律,以期为今后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乌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一)污染现状乌海市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排放、生活源等。

其中,工业生产排放的颗粒物以PM10和PM2.5为主,这些颗粒物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污染特征乌海市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在冬季,由于气候干燥、供暖等因素,PM2.5和PM10的浓度较高。

而在夏季,由于降水较多,颗粒物浓度相对较低。

此外,乌海市的大气颗粒物污染还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城市中心区域和工业区污染较为严重。

三、大气颗粒物扩散模拟研究(一)模型选择本研究采用先进的空气质量模型(如AQM或CAMx)对乌海市大气颗粒物的扩散进行模拟。

这些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可以较好地反映大气颗粒物的扩散规律。

(二)模拟过程在模拟过程中,我们首先收集了乌海市的气象数据、地形数据、排放源数据等关键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构建了模拟场景。

在模拟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颗粒物浓度变化情况。

通过模拟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乌海市大气颗粒物的扩散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模拟结果分析根据模拟结果,我们发现乌海市大气颗粒物的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气象条件是影响颗粒物扩散的主要因素。

在风速较大、风向合适的情况下,颗粒物可以较快地扩散到周边地区;而在静风或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下,颗粒物容易在局部地区积聚,导致污染加剧。

此外,地形、排放源等因素也会对颗粒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在工业区或城市中心区域,由于排放源较多,颗粒物浓度较高;而在郊区或农村地区,由于排放源较少且环境较为开阔,颗粒物浓度相对较低。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岛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城市和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一个大气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城市环境的重要问题。

对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也对人们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市地处海滨,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城市扬尘、生活燃烧等。

这些来源导致了大气颗粒物的复杂成分和特征,如PM2.5、PM10等颗粒物主要成分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有机碳等。

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直接影响到空气质量,进而影响到居民的健康与生活品质。

通过对大气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污染源贡献和传输途径,为制定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引言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究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特征及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来源、成分、污染程度、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情况,可以揭示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为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指导意见,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通过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推动青岛市大气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为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支持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青岛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旅游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包括颗粒物、烟尘、粉尘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成分及特征,分析其污染程度和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变化规律,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对策。

大气工程中城市道路扬尘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大气工程中城市道路扬尘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大气工程中城市道路扬尘粒径分布特性研究大气工程中的城市道路扬尘粒径分布特性研究引言:大气工程中的城市道路扬尘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城市道路扬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城市道路扬尘的粒径分布特性对于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提高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一、扬尘的来源与成分:城市道路扬尘主要来自于道路表面的污染物和机动车辆排放的颗粒物。

道路表面积聚的尘埃来源于路面磨耗、施工作业以及周边环境带入的颗粒物。

而机动车辆排放物中的颗粒物主要是由燃烧产物和摩擦产物构成。

这些颗粒物的大小、形态和成分的不同会影响扬尘的粒径分布特性。

二、扬尘粒径分布特性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城市道路扬尘的粒径分布特性,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采集道路表面和周边空气中的颗粒物样品,然后通过仪器测量颗粒物的粒径大小。

另外,一些研究还结合了数学模型和模拟实验来分析城市道路扬尘的形成机制和粒径分布规律。

三、扬尘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城市道路扬尘的粒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道路地面的材料和粗糙度。

路面材料的不同会影响颗粒物的产生和释放,而路面的粗糙度则会影响颗粒物的扩散和沉降。

其次是气象条件的变化。

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条件的改变会导致颗粒物的迁移和沉降方式发生变化。

另外,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也是影响城市道路扬尘粒径分布的重要因素。

四、扬尘粒径分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城市道路扬尘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较大的颗粒物容易被人体呼吸道过滤掉,但较小的颗粒物却可以进入肺部,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另外,扬尘的存在还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和能见度。

结论:城市道路扬尘的粒径分布特性对于制定治理方案和改善空气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道路扬尘的来源、成分和影响因素,以及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规律,可以为城市空气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性研究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性研究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性研究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人类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尤其是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

因此,了解大气颗粒物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的特性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气颗粒物的物质质量浓度垂直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大气稳定度以及人类活动等。

气象条件是决定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象条件的变化可以影响大气颗粒物的运移和扩散,从而影响其浓度分布。

例如,高气压天气和稳定的大气条件会导致大气颗粒物的积累和堆积,使得质量浓度垂直分布呈现出高度分层的特点。

相反,低气压天气和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会促使大气颗粒物的扩散,使得质量浓度垂直分布呈现出较为均匀的特点。

其次,人类活动对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也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交通工具的增加,排放源如工厂烟囱和车辆尾气中的颗粒物源不断增加,导致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增加。

这些颗粒物可通过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被输送,并对不同高度的大气层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大气层中,颗粒物的浓度通常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颗粒物随着距离地面的升高而逐渐稀释和沉降的结果。

然而,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在不同地区和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在城市中心和工业区,颗粒物浓度往往比较高,而在郊区和乡村地区则相对较低。

这是由于城市中心和工业区存在大量的颗粒物排放源,而郊区和乡村地区则相对较为清洁。

此外,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垂直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冬季和夏季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布差异明显,这与季节性变化和气候特征有关。

了解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季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掌握其排放特征。

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排放限制和减排措施,以降低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和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024年我国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粒径分布及长期变化趋势》范文

《2024年我国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粒径分布及长期变化趋势》范文

《我国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粒径分布及长期变化趋势》篇一一、引言大气颗粒物是指在大气中悬浮的各种固体和液体颗粒,对环境、气候、生态以及人类健康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测量技术、粒径分布以及长期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我国典型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大气颗粒物的测量技术、粒径分布以及长期变化趋势。

二、大气颗粒物测量技术(一)光散射法光散射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大气颗粒物测量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激光束照射到大气颗粒物上,通过测量散射光强度来推算颗粒物的浓度和粒径分布。

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实时性强的优点。

(二)β射线吸收法β射线吸收法是通过测量β射线经过大气颗粒物后的吸收程度来推算颗粒物的浓度。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广的优点,适用于对高浓度颗粒物的测量。

(三)其他方法除了光散射法和β射线吸收法外,还有电子显微镜法、浊度计法等测量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际需求,可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三、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我国典型地区的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呈现双峰或多峰特征,其中以PM2.5和PM10等细颗粒物为主要组成部分。

PM2.5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粒径小、质量轻,易于在大气中长时间悬浮,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

而PM10则包括更大粒径的颗粒物,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危害。

四、长期变化趋势(一)总体趋势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典型地区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呈现上升趋势。

然而,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采取的系列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大气颗粒物的浓度也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这表明我国的环保政策已初见成效。

(二)具体原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风力、降水等气象条件有助于大气颗粒物的扩散和沉降。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之一,其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近年来,青岛市在大气颗粒物的监测、控制、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两方面进行探讨。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主要有PM10和PM2.5两种形态。

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当中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其来源主要为扬尘、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等;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当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来源主要为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燃煤等。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季节差异显著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的季节分布呈现明显的春秋高,夏冬低的特征。

其中春季PM10和PM2.5浓度最高,大气污染指数也最高;冬季PM10和PM2.5浓度次之,但严重污染天气几率较大;夏季PM10浓度最低,但PM2.5浓度难以降低,此时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机动车尾气。

(2)空气污染物的较高浓度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其次是道路两侧和工业区,而城市周边污染较小。

城市中心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交通工具尾气和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扬尘。

(3)大气颗粒物组分成分比例存在明显差异青岛市大气颗粒物PM10的主要组分为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等,而气溶胶是PM2.5的主要组分。

与其他城市相比,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硫酸盐和硝酸盐比例较低,但氯化物比例较高。

自2001年起,青岛市开始对大气颗粒物进行监测。

经过多年的努力,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具体表现为:(1)PM10和PM2.5浓度不断下降2013年,青岛市平均PM10浓度为74 ug/m3,PM2.5浓度为45 ug/m3,分别比2012年下降了19.6%和26.5%,比较2011年下降了23.9%和15.6%。

这表明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严重污染天气减少青岛市的严重污染天气逐年减少。

《2024年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范文

《2024年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范文

《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PM)的污染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区低层大气的PM10和PM2.5浓度及其垂直结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旨在分析北京城区低层大气的PM10和PM2.5的垂直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动力学的相关特点。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PM10和PM2.5作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指标,其浓度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着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

通过对低层大气的PM10和PM2.5的垂直结构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大气污染的状况,还可以为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观测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北城区设立多个观测点,利用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进行连续的空气质量数据采集。

其次,通过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PM10和PM2.5的垂直分布特征。

最后,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其动力学特征。

四、PM10和PM2.5的垂直结构特征通过对北京城区低层大气的长期观测发现,PM10和PM2.5的垂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一般而言,随着高度的增加,两者的浓度均呈现递减趋势。

然而,在近地面层,由于受到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浓度往往较高。

而随着高度的继续增加,这些影响因素逐渐减弱,颗粒物浓度也相应降低。

五、动力学特征分析PM10和PM2.5的动力学特征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都会对颗粒物的扩散和沉降产生影响。

例如,风速较大时,有利于颗粒物的扩散,降低近地面的浓度;而湿度增加时,可能会促进颗粒物的吸湿增长,增加其质量浓度。

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还会引起颗粒物垂直结构的动态变化。

六、结论通过对北京城区低层大气的PM10和PM2.5的垂直结构和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北京城区低层大气的PM10和PM2.5浓度呈现近地面高、高空低的垂直分布特征。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摘要】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从研究意义和背景介绍入手,分析了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污染来源、影响以及防治对策的研究,揭示了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机制和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污染的总体特征和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控制污染的建议。

本文旨在为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提供参考,为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变化规律、研究意义、背景介绍、来源分析、健康影响、环境影响、防治对策、总体特征、治理重要性、控制建议。

1. 引言1.1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的研究意义青岛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旅游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对于研究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

通过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组分和来源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影响青岛市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通过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数据展示,可以使广大市民更深刻地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引起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

研究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改善青岛市的大气质量、保护公众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青岛市以及其他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背景介绍青岛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大气颗粒物污染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4年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范文

《2024年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范文

《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PM)的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区低层大气的PM10和PM2.5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研究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的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对于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预测和防控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PM10和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和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来源广泛,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

低层大气中PM的垂直分布及动力特征受到多种气象条件的影响,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区低层大气的PM10和PM2.5进行系统研究。

首先,在城区不同高度设置观测点,实时监测PM10和PM2.5的浓度变化;其次,结合气象数据,分析风速、风向等气象因素对PM垂直分布的影响;最后,利用数值模型模拟PM的传输和扩散过程。

四、结果与分析1. PM10和PM2.5的垂直结构通过对北京城区不同高度的观测点进行监测,我们发现PM10和PM2.5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

在低层大气中,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PM的浓度较高;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PM的浓度逐渐降低。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某些气象条件下,如静风、逆温等,PM的垂直分布更为明显。

2. 动力特征风速和风向是影响PM垂直分布和动力特征的重要因素。

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PM的传输和扩散速度加快,浓度相对较低;而在风速较小或静风的情况下,PM容易在局部地区积累,导致浓度升高。

此外,风向的变化也会影响PM的传输方向和速度。

温度和湿度对PM的动力特征也有一定影响,如逆温现象会阻碍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PM在低层大气中积累。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北京城区低层大气的PM10和PM2.5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和动力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植物 , 通过减少浇灌达 到节能 的 目的。
可节油 2 1 多千克。学校还不 断改进建 设施 工方案 , 取地源 .万 采 热泵 、 末端平 面辐射空调系统 、 独立 新风系统 、 冰蓄冷系统 、 中庭通
3 2 建设雨水 回收 系统 和污水 处理 系统 , . 实现 节水 目的
变频供水系统 等措施 , 处处体现 了环保和节能新理念 。 将 回收的雨水 和部分 生活用 水经处 理后 作为 中水系 统用 于 风系统 、 植物灌溉和生 活用 水。雨水 收集 系统通 常使用储 水池 ( ) 罐 或者 34 开设 节 能环 保 教 育课 堂 , 立 节 能 环保 行 为 约 束 . 建 用封闭的储水 箱来 蓄积从 屋顶或 其他相 对清 洁 的不 渗水 表面 收 机 制 集来的雨水 。生活 污水可分类进行处 理 , 污染 较重 的污水 经市政 要 实现节能环保 的真正可持续性发展 , 必须从教 育本 身开始
系统用 于灌溉 和冲洗 马桶之类 的生活用水 。
性规定例 如垃圾分类 收集 、 节水节 电等节能环保生 活行为方式 。
33 采 用节 能 环保 电 器设 备 , 学 建设 新 能 源 采 集 装 参 考文献 : . 科 [] [ 尼 古拉斯 , 1 美] 丹尼 斯 ・ 尔, 朗. 凯 布 景观 设 计 师便 携手 册 置, 实现 节能 目的
1 1 在大气降尘颗粒物 中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 .
接使 用导电胶带将 其粘 贴 到铜制 S M 样 品桩 上。在高 真空下 , E
0n 1 测定方法 : ) 重量法 , 用国家环保局编制 的《 采 空气 和废气监 使用离子溅射法给样 品镀一层厚 2 m 左右 的金钯合 金 以进 行 形貌分析。 测分析方 法》 。用重量法 测定 颗粒物 的含量 ; 用原 子吸 收法测 采 定颗粒物中的 C , Mn C , b N 和 Hg的含量 ; 子荧 光法测 2 分 析 与讨论 aK, , uP , a 原 定r i g的含 量 。2 样 品 的测 定 。测 定 : 焰 原 子 吸收 分 光光 度 2 1 金属 元 素浓度 分布 特征 ) 火 . 法——将 标准系 列溶液依 次喷入火 焰 , 定其 吸光度 , 测 以标 准系 降尘 污染 的垂 直剖面动态变化见 表 1根 据表 1 G 0 5 , 及 B 39 — 列溶液 的吸光度对 浓度作 图 , 制标 准 曲线 , 将待测 溶液 一次 19 环境 空气质 量标 准的功能区划分标准 , 区域为 二类 区 , 绘 再 96 该 应 最低 。种植时要将审美 和功能 目标 与生态兼 容性 及长期 维护 相 实现 自供 电能照明 , 还可实现风能和太 阳能综合 采集来实现照 明。 平衡 。植物选择 的范 围从 中乔木 到小乔 木 、 木 、 、 灌 草 地被 植物 、 如同济大学在学生浴 室屋顶安装 太 阳能热 水系统 , 水温稳定在 使 多年生和一年生植 物。尽 可能 采用适应 当地 土壤 和降 雨情况 的 3 o℃左右 , 这样每天可节省燃油 8 , 7 年光照若按 20 计 , 5 d 一年
在具备条件的地 区 , 利用建 筑屋 顶、 面和 阳 台等 空 间安 可 墙
[ . M]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0 2 1 . 20 :0
2 美] 多贝尔. 园景观 [ . 校 M] 北京 : 中国水利水 电 出 装太 阳能采集装置 , 并利用 适 当的场地 安装风 能采集 装 置 , 决 [ ] [ 理查德 , 解 版 社 , 识 产 权 出版 社 ,06 知 20 . 校园 内部 分能源需 求。校园 内的室 外照 明也应采 用太 阳 能转 换
城 市 大 气 降尘颗 粒 垂直 动态 变 化 分 析 研 究
摘 要: 针对城 市垂直 剖面 4 以下大气污染浓度 的垂直梯度分布及 引起 变化原 因进 行 了分析 , 0m 通过对相 关数据 的测
定 , 区域环境进 行评价 , 对 从而为此 区域的治理工作提供一定 的参考科 学依据。 关键词 : 降尘颗粒 , 垂直剖面 , 气污染 大
第3 6卷 第 1 5期
20 10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I RE ' U
V0 . 6No. 5 13 1
Ma. 2 1 y 00
・3 9 ・ 5
文章编号 :096 2 {0 0 1 —3 90 10 8 5 2 1 )50 5 —2
污水管网排入城 市污水处理 厂进行集 中处理 , 而污染较轻 的污水 实现 。利用 开设节 能环保教 育课堂 、 辩论 、 园学生会 活动等 教 校 ( 如来 自洗浴 、 面盆 的污水 ) 在校 园 内进行 集 中处 理 , 可 再经 中水 育方 式让 学生有根本 的节 能环保 意识 。在 校 园行 为规 范 中强 制
中图分类号 : U9 4 1 5 T 8 . 1 文 献标识码 : A 喷入火焰 , 测定 吸光度 。
1 概 述
. 大气降尘是指在空 气环境条件下 , 靠重力 自然沉降在集 尘缸 12 颗粒 物 的扫描 电子 显微 镜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 方 向: ) 微 观 的角度 研究 颗粒 的微 观 结构 1从 中的颗粒物。降尘 在一定程 度上指示着 大气 污染 的程 度 , 沉降 其
2 通过对 污染 物质定 性定 量分 析 , 研究颗 粒 物粒 径 、 来源 、 危 量、 化学组成及各成分含 量反 映了大气 的质量 。由于大气降尘 污 等 ; ) 害程度 以及防护措施 。扫描 电子显微镜 ( 置 x射线能谱 仪 ) 配 主 染对象为土壤 、 水体和沉积物等环境 介质 并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 因 成分 、 素的微观 鉴定 与分析 。扫描 电子显 元 此, 研究大气降尘中污染物特征并解析污染物来源对了解 污染物的 要用 于样 品的形貌 、 微镜图像分析 : 将采集有样 品的聚碳酸 酯滤膜剪 下 l 1 /5左右 , 直 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研究区的污染防治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