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服务平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创新技术服务平台模式
篇一: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附件1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条件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以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服务对
象,通过有效整合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骨干企业等优势单位资源,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系统。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和基本条件:
(一)主要功能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应具有开放性、服务性、稳定性等三大基本特征,具备条件保障、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四大服务功能。
--条件资源服务。系统集成人才、技术、设备、信息等优质资源,面向企业提供检测、设计、信息、标准、知识
产权等公共服务。
--技术研发服务。产学研联合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前瞻性技术的预研;受企业委托,开展技术研发与咨询诊断。
--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对己有成熟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和工程化;向中小企业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新产品。
--产业技术人才培训与交流服务。整合优势设备资源和教学条件,为企业开展多种形势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为各类创新载体和企业之间的人才双向交流提供支撑。
(二)基本条件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准,能够提供区域性服务,具体应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1.资源整合
--平台有效联合了行业内、部门或地方内多个产学研的资源优势单位。参建单位与被服务对象在生产经营上没有竞争关系。
--平台所集聚产业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规模占行业、部门或地方相应资源总量的较大部分。资源质量应具备国家或行业所认定的资格或资质。
--平台拥有多家产业领域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级检测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与服务载体。
--具有技术创新资源持续积累的措施,能够不断扩大技术创新新资源整合覆盖面。
2.开放服务
--面对全社会开放,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具备覆盖若干产业集聚地的服务网络,在相关产业领域内具有较大规模的用户群。
--能够针对产业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共性需求,提供设备条件、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较高水平的综合性服务,支撑产业链上某一个或几个关键环节。对于服务功能较为单一的平台,只有当服务内容为企业急需且其服务能力与水平确属国内领先的,才予支持。
--对外稳定服务一年以上,年均服务企业100家以上,整体服务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3.运行机制
--平台制定有明确的章程,具有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组织机构和权责明确、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
--具有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服务机制,在经费投入、利益分配、服务规范和绩效评估等方面,形成保障平台良好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4.技术创新服务与支撑能力
--具备开展公共技术服务所需的服务场所和先进、完备的技术服务与开发的条件设施,拥有一支稳定的、专业化
的技术研发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
--具备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和行业技术升级的研发能力。平台主要建设单位在行业内居于技术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技术成果储备。
--平台主要建设单位经济效益较好,研发经费投入能力强,近两年每年各单位涉及相关产业领域的“四技”(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合同额总和在2000万元以上。
篇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xxxx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规划方案
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1部分项目概述................................................. ................................................... (1)
1.1
1.2
1.3
1.4建设目标.................................................
................................................... ......................1建设必要性................................................. ................................................... ..................1建设思路和主要任务................................................. ................................................... ..2建设意义................................................. ................................................... . (3)
第2部分需求分析................................................. ................................................... (6)
2.1
2.2业务需求分析................................................. ................................................... ..............6基础资源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