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例院前急救分析及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例院前急救分析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5-26T16:15:15.1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黄晓利
[导读] 重庆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 401120)院前急救主要是指在院外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1]。

患者一旦发出求救信号到医院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救治的这段时间都是患者的“生命线”。

黄晓利
(重庆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 401120)
【摘要】目的:关于院前急救分析与护理的体会。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受的18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

观察指标为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和救护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救护成功率之比为
71.26±11.47min、16.28±5.36d、78.89%:48.37±8.45min、12.49±4.13d、95.56%。

结论:在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分析;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88-02
院前急救主要是指在院外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1]。

患者一旦发出求救信号到医院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救治的这段时间都是患者的“生命线”。

因此,对于院前急救的护理方式非常关键。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8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90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56例,年龄范围(3~85)岁;女性34例,年龄范围(2~86)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6.52±14.52)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52例,年龄范围(2~82)岁;女性38例,年龄范围(2~85)岁;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4.38±15.46)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护理人员准备好相应急救设备。

接到患者求救信号后立即出发,患者到医院后为其准备急救手术。

1.2.2 观察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2]:
护理人员选取: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院前急救护理小组。

集中培训:对所选取的护理人员进行一段时间的院前急救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急救药物知识培训、急救流程、急救措施、突发状况处理、转运时操作及注意事项等。

预先案例分析:依据我院往年院前急救案例,对患者进行总结分类。

既对某一类患者专门实施一种急救方案。

预先急救路线准备:预先准备好我院周边地区的行车路线。

对于路况和地理位置要做好审核工作,避免在急救过程中出错,酿成大错。

急救护理:当医院接收到急救信号后,护理人员依据分类情况预先准备好急救器材。

选择预先准备好的行车路线,利用最短的时间抵达现场。

病情评估: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全面且详细的评估。

接到患者后立即通知院方做好急救准备。

告知院方患者的病情评估,争取患者到医院时能立即进行急救手术。

对于特殊患者需要进行特殊救治和护理。

对于特殊患者的急救流程需根据预先准备好的急救方案进行,避免忙中出错。

体位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为患者摆放不同体位。

对于轻度、中度患者采取舒适安全的体位。

对于昏迷的患者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顺畅。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和救护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

两组患者的男女患者例数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护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救护成功率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的要求也逐渐增加。

院前急救作为整个急诊医疗体系中的第一步,它的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院前急
救随机性强、流动性强,且其急救环境不可预测、患者病情不可预测[4]。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进展较为困难。

当患者发生意外时,其地点是不固定的。

而且,呼救人员向医院求救,大多数不能准确告知医院病人的情况。

所以,这就需要救护人员的综合急救操作能力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当救护人员出发后,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

因此,我院观察组在确定好患者具体位置后能够选择预先准备好的行车路线,可以以最快的时间到达现场。

当患者发生意外时,其周边环境不可预知、其
病情不可预知。

因此必要的准备工作显得很重要。

我院观察组的急救人员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拥有专业的救护知识。

在面对患者病情时,能全面且详细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尽快与院方取得联系,将患者的病情评估报告给院方,院方做出相应的急救准备工作。

能极大的减少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效果显著,其有效救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救护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焦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47-648.
[2]何莉莉,王红艳.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危重症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7):859-860.
[3]姚爱琴,冯青俐,刘晓鹏等.院前急救护士护理决策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5):60-62.
[4]郭莉.外伤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98-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