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平仄两用字
供大家学习:古诗词里平仄两用的字。
![供大家学习:古诗词里平仄两用的字。](https://img.taocdn.com/s3/m/b863782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d.png)
供大家学习:古诗词里平仄两用的字。
两平用仄(1)古代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这类字,如今多半只有一种读音。
如:叹、看、望、忘、醒、漫、患、跳、莹…(2)古代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同这类字,至今不少仍保持平仄两读。
王平声,名词,~侯。
仄动词,称~。
从平声,动词,随~。
仄去声,名词,随~的人。
今俱平声。
分平声,动词,~开。
仄去声,名词,名~;又动词,料想。
不平声(读fóu),疑问,同“否”。
仄声,副词,表示否定。
占平声,~卜。
仄声,~据。
令平声,动词,使。
仄去声,名词,命~,县~。
今俱仄声。
过平声,经~。
仄声,~过,~失。
今俱仄声。
华平声,~美。
仄去声,~山。
行平声,动词,~走,~为。
仄去声,名词,~行。
今俱平声。
创平声,名词,~伤。
仄去声,动词,开~。
任平声,堪。
仄去声,听~,~务。
今俱仄声。
(姓、地名“~丘”平声。
当平声,应~,值。
仄去声,恰~,心以为。
衣平声,~服。
仄去声,动词,穿~。
论平声,动词,讨~。
仄去声,名词,言~。
今俱仄声。
污平声,~秽。
仄去声,动词,~染。
今俱平声。
兴平声,动词,形容词,~起,~盛。
仄去声,名词,~致。
观平声,~察。
仄去声,名词,寺~。
更平声,三~,~改。
仄去声,~加。
吹平声,口~;仄去声,名词,鼓~。
今俱平声。
间平声,中~。
仄去声,~隔,离~。
纵平声,~横。
仄去声,放纵。
今俱仄声。
和平声,形容词,动词,连词,~谐,~好,与。
仄去声,动词,唱~。
治平声,动词,~理。
仄去声,形容词,国~。
今俱仄声。
胜平声,能承受,~任。
仄去声,超过。
今俱仄声。
重平声,~叠。
仄上声,轻~;仄去声,更为。
便平声,安静,善辩。
仄去声,方~。
施平声,~行。
仄去声,~舍。
今俱平声。
闻平声,动词,听。
仄去声,名词,名誉。
今俱平声扁平声,名词,~舟。
仄上声,形容词,不圆。
炮平声,动词,~制。
仄去声,名词,~弹。
乘平声,名词,史~;动词,~便;驾。
仄去声,名词,车~。
殷平声,形容词,富。
仄上声,形容词,雷声。
诗词中平仄可通用字总表
![诗词中平仄可通用字总表](https://img.taocdn.com/s3/m/6f28231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4.png)
诗词中平仄可通用字总表平仄可通用字总表中.重.从.供.降.撞.望.当.量.将.强.抢.相.长.藏.创.丧.浪.为.思.吹.骑.遗.几.衣.予.疏.楷.泯.分.闻.汗.观.难.冠.看.漫.翰.患.鲜.扁.便.传.研.扇.燕.旋.缘.漂.挑.调.夭.了.要.炮.教.敲.扰.号.操.过.和.颇.荷.磨.些.华.污.更.横.并.令.行.正.盛.莹.听.乘.兴.胜.称.不.禁.任.担.三.渐.砭.占.巉.1、可通用字做动词,或与动词组合使用时为平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中的可通用字“教”,此“教”为“让”之意,做动词用,故为平声。
其他实例:①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其“横”做动词用,故为平声;又“风雨纵横至,此非渊明庐。
”(宋·晁说之《风雨纵横至》),此“横”与动词“纵”组合使用,故也为平声。
②听——“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此“听”既做动词用,也与动词“取”组合使用,故亦为平声。
说明:本规律只是针对平仄可通用字而言,对于不可通用的动词,一般为仄声。
譬如:“过”、“送”、“住”、“吻”、“采”等等。
2、可通用字做名词或助词时为仄声。
如:“镇湾庙口桥丁字,炮竹声连毓秀坊。
”(清·何淡如《题除夕》)中的可通用字“炮”,此“炮”为“鞭炮”之意,做名词用,故为仄声。
而“炮击”之词,是与动词“击”组合,则为平声。
其他实例:①磨——“路转风回四面歌,新河磨尽磨盘河。
”(宋袁说友《新河》)其“磨盘”为名词用,故为仄声;又“细筑场无隙,轻推磨有音。
”(宋·苏辙《杀麦二首》),此“磨”为名词,故也为仄声。
②些——“那些愁,推不去。
分付一檐寒雨。
”(宋·毛滂《更漏子》)中的“此”字做助词用,为仄声。
3、平仄可通用字其义相同字例考在平仄可通用字总表中以及在唐诗宋词实例平仄可通用字不仅平仄互用,而且其义亦有不变之字。
平水韵部平仄两用字(下平部分)
![平水韵部平仄两用字(下平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df7bd72431b765ce050814c2.png)
昭:
1.(zhāo平)形容词:光明,亮;动词:彰明,显示;名词:古宗庙之制、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集韵】【韵会】【正韵】止少切,音沼,仄)。【诗·魯颂】其马跷哓,其音昭昭。【釋文】昭,之绕反-缭绕。
3.(【集韵】【正韵】之笑切。仄)动词:通“照”,或省作昭。
标: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要:
2.(jiāo平)动词:传授、使令。
姣:
1.(jiāo平、jiǎo仄)形容词:美丽;
2.(xiáo平)动词:淫乱。
下平:四豪操漕旄挠号缫膏劳骜涝挑咎
操:
1.(cāo平)动词:执持、掌握、运用、演习;名词:姓;
2.(七到切,仄)名词:志节,品行、琴曲名;
2.(càn仄)名词:击鼓的音调,通“掺”。
漕: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2.(diào仄)动词:征调、迁转、对换、调查;名词:古时一种征收纺织品的户税、才情、乐律为调、诗的韵律;
3.(zhōu平)形容词:调饥-表示渴慕的心情。
僚:
1.(liáo平)名词:官吏、同官或朋辈、
2.(liǎo仄)形容词:美好。
娇: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烧:
1.(shāo平)动词:火焚;
2.(shào仄)动词:放火烧野草以肥田;名词:泛指野火。
平水韵部平仄两用字(下平部分)
下平:二萧挑调僚娇烧摇昭标要夭漂哨娆橇料灶鹞峤轿嘹燎剽
挑:
1.(tiāo平)动词:挖取、择选、用肩担;形容词:轻薄,通“佻”;
2.(tiǎo仄)动词:拨动、挑逗,打动、悬挂、
3.(taā平)形容词:挑达-往来自由的样子。
调:
1.(tiáo平)动词:调和、调教、调戏,通“啁”;
平仄两音字与今平古仄字表(诗词(1)
![平仄两音字与今平古仄字表(诗词(1)](https://img.taocdn.com/s3/m/893e3105fc4ffe473368ab75.png)
平仄两音字与今平古仄字表(诗词入门必读)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一、场(下平七阳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俱(上平七虞韵)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咏怀古迹)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三、谊(去声)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四、茗(上声)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作名词时读作仄声七、暇(去声)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九、倾(平声)十一、惩(平声)十二、癸(仄声)十三、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十四、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李白:送羽林陶将军)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十五、暝(仄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疏仄-名词平-形容词难仄-名词平-形容词扇仄-名词平-动词烧仄-名词平-动词行仄-名词平-动词吹仄-名词平-动词思仄-名词平-动词乘仄-名词平-动词从仄-名词平-动词传仄-名词平-动词闻仄-名词平-动词调仄-名词平-动词论仄-名词平-动词骑仄-名词平-动词观仄-名词平-动词兴仄-名词平-动词形容词令仄-名词平-动词使教仄-名词平-动词让分仄-名词名份平-动词r /> 王仄-动词平-名词衣仄-动词平-名词冠仄-动词平-名词荷仄-动词平-名词间仄-动词平-名词中间污仄-动词染平-名词中仄-动词平-其它长仄-动词及长幼平-长短漫仄-动词漫出平-形容词漫漫相仄-宰相平-互相燕仄-燕子平-国名翰仄-翰墨平-鸟羽便仄-方便平-安静胜仄-名胜平-经得起胜过为仄-因为平-作为雍仄-州名平-和也占仄-占据平-占卜扁仄-形容词平-名词扁舟治仄-形容词平-动词正仄-形容词副词平-正月判仄-判别平-拼着不仄-否定平-是否助词[不在去声之前读平声]傍仄-依平-同旁浪仄-波平-沧浪强仄-勉强平-强有力施仄-施舍平-施行当仄-相称平-应当正值称仄-相称合适平-称谓要仄-要不要平-约也旋仄-副词俄顷平-动词和仄-唱和平-合好与颇仄-略有平-形容词偏颇供仄-陈设平-供给那仄-无奈平-何也华仄-华山平-华美禁仄-禁止禁令平-经得起殷仄-雷声平-富大重仄-轻重副词平-重叠任仄-听任任务平-动词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醒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听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看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过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望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忘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三江三绛:撞四支四纸:弥六鱼六御:狙七阳二十三漾:望、防、忘九佳九蟹:楷十一真十一轸:菌十三元十四愿:喷十四寒十五翰:翰、叹、漫(作副词时独用仄)、看十五删十六谏:讪一先十七霰:钿二箫十七筱:瞭二箫十八啸:铫三肴十九效:敲四豪十八巧:挠五歌二十哿:麽、峨五歌二十一个:过(作“过失”时独用仄)八庚二十五径:莹九青二十四迥:醒九青二十五径:听十蒸二十五径:凭十一尤二十五有:蹂、揉十一尤二十六宥:售十五咸二十七感:嵌十五咸二十九豏:巉【便】平声,安静;去声,方便。
平水韵中平仄两用的27个韵字(下)
![平水韵中平仄两用的27个韵字(下)](https://img.taocdn.com/s3/m/f026b90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46.png)
平水韵中的一些韵字,既可读平又可读仄,且字义相同,此称为可平可仄,在格律诗中无论用在任何位置,平仄皆可。
以下是27个常见的平仄两用韵字及其诗例:十四、欷平:韵部,五微,平声,例诗:生日(宋 · 孙嵩)鸿雁关河秋满眼,梧桐风雨冷吹衣。
蓼莪自是长休废,独立苍苔一叹欷。
仄:韵部,五未,去声,例诗:偶成(宋 · 韩淲)重午是一节,芒种又一气。
何因至怡悦,底事苦歔欷。
园林无俗情,琴书有真味。
贫者自为贫,贵者自为贵。
十五、泯平:韵部,十一真,平声,例诗:颂古一百则(宋 · 释正觉)皤然渭水起垂纶,何似首阳清饿人。
只在一尘分变态,高名勋业两难泯。
仄:韵部,十一轸,上声,例诗:读宛陵先生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明 · 陈献章) 几上凝尘封玉轸,南风不入琵琶引。
仲由言志夫子哂,当泯泯时须泯泯。
十六、飏平:韵部,七阳,平声,例诗:题南巢地藏寺(宋 · 王之道)蚊觜生花夜更长,睡乡蝴蝶正悠飏。
山僧不恤秋眠熟,连打钟声到枕旁。
仄:韵部,二十三漾,去声,例诗:皇甫岳云溪杂题鸬鹚堰(唐 · 王维)乍向红莲没,复出清蒲飏。
独立何褷,衔鱼古查上。
十七、轲平:韵部,五歌,平声,例诗:病中有感(宋 · 胡寅)武侯辅世侔伊尹,明道传心继孟轲。
五十四年而已矣,小儒如此岂非多。
仄 1 :韵部,二十哿,上声,例诗:送梁仁伯赴江陵丞(宋 · 赵蕃)直道多不容,枉道夫岂可。
直道诚忤人,枉道还丧我。
如君直有馀,为计亦多左。
而我枉未能,若为逃轗轲。
仄 2 :韵部,二十一个,去声,例诗:诗三百(唐 · 寒山)大有好笑事,略陈三五个。
张公富奢华,孟子贫轗轲。
只取侏儒饱,不怜方朔饿。
巴歌唱者多,白雪无人和。
十八、售平:韵部,十一尤,平声,例诗:归宁自叙时年已一百二十馀岁。
伯玉与季子先作,已祀乡贤(元 ·郭贞顺)天甲年来度二周,暮桑榆景雪盈头。
五经立业儒家雅,三子成名壮志售。
词林正韵平仄两用字(上平部分)
![词林正韵平仄两用字(上平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027f064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d.png)
词林正韵平仄两⽤字(上平部分)古汉语中可平仄之字――(平⽔韵)――根据《辞海》、《康熙字典》整理注:1.以下某字,凡是以古⾳标注,作为补充的,皆出⾃《康熙字典》,因《辞海》中只有单⼀注⾳。
2.古⾳标注法中的“切”,是以前字的声母与后字的韵母相拼,例如:“填”字的古⾳标注:“徒年切,平,⾳⽥”,以“徒”的声母:t ,与“年”的韵母:ian ,相拼合,为平声,读⾳与“⽥”相同。
3.下⾯为平⽔韵中的可平可仄字,共计340字,恐有疏漏处,仅供⼤家参考。
上平:⼀东中衷空笼虹砻梦冻总侗种中:1.(zhōng平):名词:中间、中⼼、⾥⾯;形容词:不偏不倚、正;2.(zhòng仄):动词:着(打中⽬标、或被打着)、中伤、通“仲”。
衷:1.(zhōng平):名词:贴⾝内⾐、内⼼、正中;形容词:正派、善、福;2.(zhòng仄):恰当、适当;通“中”。
空:1.(kōng平):名词:天空、佛教语;形容词:空虚、虚幻、⼴⼤;徒然;副词:仅;2.(kǒng仄):名词:通“孔”――⽳位、墓⽳;3.(kòng仄):名词:空暇,可乘之机;动词:穷尽、荡涤笼:1.(lóng平)名词(平声):⽵编之器、笼槛;动词:包举、笼罩;2.(lǒng仄)名词:⼤的⽵箱;动词:笼统、笼络。
虹:1.(hóng平、jiàng仄)名词:彩虹、在词赋中⽐喻半圆形建筑物为虹;动词:惑乱,通“讧”;2.(hòng仄)动词:通“澒”,相连,如:虹洞。
砻:作为名词,可平可仄,为⼀磨具。
梦:1.(méng平)形容词:不明、昏乱、最细的⾬;2.(mèng仄)名词:梦境、湖泽;动词:想像、作梦。
冻: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总:1.(zǒng 仄) 动词:聚合、束⽲汇成束、束发、结、系;副词(上声):⼀概;量词(平声):丝数,古丝⼋⼗根为“总”;2.(zōng 平) 量词:丝数,古丝⼋⼗根为“总”;3.(cōng 平) 名词:绢的⼀种;4.(zòng 仄) 连词:通“纵”。
平仄两用的字
![平仄两用的字](https://img.taocdn.com/s3/m/3945716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2.png)
平仄两用的字平水韵表中平仄两用而意义相同的字平水韵很多字平仄两用而意义相同,常常使很多作诗者茫然,到底哪些字是平仄两用意义相同,而哪些字是平仄要根据具体语境而定呢?下面我就将平水韵表中平仄两用而意义相同的字列举出来,它们是:“剂,诽,誉,嘘,如,茹,纾,驱,输,诋,缔,霓,批,挤,颏,谆,泯,畛,嶙,蜿(此字注意读音,wǎn 仄yuān平),翰,看,叹,潸,摊,谰,讪,先,缠,搴,癣,娇,摇,标,哨,橇,峤(注意读音,qiáo 平, jiào仄),轿(读音同上字),嘹,钞,敲,漕,挠,骜,爹(注意读音特殊diē duǒ ),桦,望,偿,妨,防,吭,障,评,莹,轻,侦,廷,醒,听,町,凭,凝,浏,瘤,蹂,篓,妊,颔,兼,潜,苫,砭,谗,嵌”。
除了以上74个字外还有11个字的其中某一项字义是平仄两用而意义相同的,它们是“侗,仔,瓠,娠,哑,杷,哆,咤,抢,吟,佃”,这11个字具体平仄因字义变化情况如下:侗:当读tong时字义表示为“长(chang)大、直”(形容词)可平可仄(新声为仄声),该字义可引申为通达无障碍,如《庄子·庚桑楚》句“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而当读tóng 字义为“儿童、未成年人”(名词)“幼稚无知”(形容词)时,为仄声(新声平声);当读dòng表示我国的少数民族名时为仄声(新声也是仄声)。
仔:当读zi做动词用,表示“胜任”,可平可仄(新声平声),如《诗经·周颂·敬之》句“佛时仔肩”、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铭》句“维德之仔肩,以迪祖武”。
而当读zǎi做名词用,表示“儿子、动物之小称”为仄声(新声仄声)(方言通崽)。
瓠:当读hu做名词用,表示“蔬菜植物,也叫扁蒲、葫芦”时可平可仄(新声仄声);而当读hú做名词用表示“瓦壶”的时候只作平声;当读huò做形容词用,表示“空廓貌”时为仄声,如《庄子·逍遥游》句“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平仄两音字与今平古仄字表
![平仄两音字与今平古仄字表](https://img.taocdn.com/s3/m/25f2fd95a76e58fafab00390.png)
《平仄两音字与今平古仄字表》疏仄-名词平-形容词难仄-名词平-形容词扇仄-名词平-动词烧仄-名词平-动词行仄-名词平-动词吹仄-名词平-动词思仄-名词平-动词乘仄-名词平-动词从仄-名词平-动词传仄-名词平-动词闻仄-名词平-动词调仄-名词平-动词论仄-名词平-动词骑仄-名词平-动词观仄-名词平-动词兴仄-名词平-动词形容词令仄-名词平-动词使教仄-名词平-动词让分仄-名词名份平-动词王仄-动词平-名词衣仄-动词平-名词冠仄-动词平-名词荷仄-动词平-名词间仄-动词平-名词中间污仄-动词染平-名词中仄-动词平-其它长仄-动词及长幼平-长短漫仄-动词漫出平-形容词漫漫相仄-宰相平-互相燕仄-燕子平-国名翰仄-翰墨平-鸟羽便仄-方便平-安静胜仄-名胜平-经得起胜过为仄-因为平-作为雍仄-州名平-和也占仄-占据平-占卜扁仄-形容词平-名词扁舟治仄-形容词平-动词正仄-形容词副词平-正月判仄-判别平-拼着不仄-否定平-是否助词[不在去声之前读平声]不仄-否定平-是否助词[不在去声之前读平声] 这个“不”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曾经被老师骂过傍仄-依平-同旁浪仄-波平-沧浪强仄-勉强平-强有力施仄-施舍平-施行当仄-相称平-应当正值称仄-相称合适平-称谓要仄-要不要平-约也旋仄-副词俄顷平-动词和仄-唱和平-合好与颇仄-略有平-形容词偏颇供仄-陈设平-供给那仄-无奈平-何也华仄-华山平-华美禁仄-禁止禁令平-经得起殷仄-雷声平-富大重仄-轻重副词平-重叠任仄-听任任务平-动词【二】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醒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听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看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过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望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忘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平仄不同,意也不同:【便】平声,便便(辨);去声,方便。
【苍】平声,青苍;上声,莽苍。
【禅】平声,禅宗;去声,封禅。
【长】平声,形容词;上声,长幼,长成【称】平声,名称;去声,对称。
诗词创作必备:《平水韵》最全的“平仄两用字汇编”
![诗词创作必备:《平水韵》最全的“平仄两用字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9a79f5d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2.png)
诗词创作必备:《平水韵》最全的“平仄两用字汇编”平仄两用字汇编平仄两用字汇编选自本书平水韵中有很多字是平仄两用而意义相同,有很多字平仄两用而意义不同,常常使初学者感到茫然,到底哪些字可以平仄通用,哪些字的平仄要根据具体语境而定呢?我们根据《一佰零六部平水韵》的音序排列整理了200个平仄两用字(其中77个字为平仄通用字),使读者一目了然,是诗词学习必备的参考资料。
使用此表格时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 平仄两用字,是指一个字在平水韵中,既能做平声用,也能做仄声用,或者平仄互用的字。
2. 在《一佰零六部平水韵》中一些两读字,譬如:“般”字,分别属“上平十四寒”和“上平十五删”,但都属于平韵部。
又如:“好”字,分别属“上声十九皓”和“去声二十号”,但都属于仄韵部。
因为这些字独自分布在平韵部或仄韵部,《平仄两用字汇编》没有收录。
3. 在《平仄两用字汇编》中有部分平仄两用字,在平声实例中标明“无”时,说明此字常用于仄声。
反之,在仄声实例中标明“无”时,说明此字常用于平声。
4. 《平仄两用字汇编》所选例句多为近体诗,且举例说明的字多在平仄关节点上,以期更具典型性。
因编者水平所限,或所参考版本之误差等因素、疏漏之处难免,敬请读者参考使用中批评指正。
上平部目录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本文作者周柴桑(本期限于字数,只能发表出来上平部,有意下平部的诗友请私信给我,全部免费送给您。
)一东中1.平水韵目次:上平一东释义:两端之间。
一般做方位词用。
如:当~。
~原。
~华。
~间。
例句: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龚自珍《衣坐其二》2.平水韵目次:去声一送释义:受到,恰好合上。
一般做动词用。
如:~伤。
~计。
~意。
例句:空樽独把送斜阳,九日何忧酒中伤。
——郭印《和元守重阳和韵》笼(平仄互用,意义相同)1.平水韵目次:上平一东释义:泛指包络之物。
灯~。
平仄两字表2
![平仄两字表2](https://img.taocdn.com/s3/m/5da29e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4.png)
平仄两字表2平仄两读的字表 2(按字母排序)A 骜--平声豪韵、去声号韵,义同。
喑--平声侵韵,义:儿泣不止;去声沁韵,义:啼极无声。
B 扁--平声先韵,义:扁舟;上声铣韵,义:形容形状,扁形不圆。
杷--平声麻韵,义:枇杷;去声冯韵,义:把柄。
并--平声庚韵,义:交并、相从;去声敬韵,义:兼并。
C 重--平生冬韵,义:重复;上声肿韵,义:轻重;去声送韵,义:慎重从--平生冬韵,义:服从;去声宋韵,义:随从、仆从。
吹--平生支韵,义:吹风;去声寘韵,义:鼓吹。
除--平声鱼韵,义:除夕、阶除;去声御韵,义:除去。
禅--平声先韵,义:佛禅;去声霰韵,义:封禅,登禅,禅让。
穿--平声先韵,义:孔、洞;去声霰韵,义:贯穿。
传--平生先韵,义:流传、传授;去声霰韵,义:传记,经传。
操--平声豪韵,义:持执;去声号韵,义:节操、贞操。
瘥--平声歌韵,义:病;去声卦韵,义:病除。
长--平声阳韵,义:长短;上声养韵;去声漾韵,长物。
藏--平声阳韵,义:收藏;去声漾韵,义:库藏、西藏。
创--平声阳韵,义:疮、创伤;去声漾韵,义:草创、惩创。
偿--平声阳韵、去声漾韵,义同。
苍--平声阳韵,义:苍生、青苍;上声漾韵,义:莽苍。
乘--平声蒸韵,义:飞升、架乘;去声径韵,义:乘马、车乘。
称--平声蒸韵,义:名称、声称;去声径韵,义:权衡、称心、对称。
D 恫--平声东韵,义:呻吟、疼痛;去声送韵,义:形容无知,振动。
侗--平声东韵、上声董韵,义同。
堕--平声支韵,义:毁坏;上声哿韵,义:下坠、倾跌。
诋--平声齐韵、上声荠韵,义同。
缔--平声齐韵、上声霁韵,义同。
缇--平声齐韵、上声荠韵,义同。
钿--平声齐韵、上声荠韵,义同。
敦--平声元韵,义:敦厚;去声愿韵,义:山丘名。
爹--平声麻韵、上声哿韵,义同。
当--平声阳韵,义:应当、担当;去声漾韵,义:典当、恰当。
眈--平声覃韵、上声感韵,义同。
担--平声覃韵,义:肩担;去声勘韵,义:重担、扁担。
“古音平仄两读字表”,敬请古诗词爱好者收藏
![“古音平仄两读字表”,敬请古诗词爱好者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16982e2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9.png)
“古音平仄两读字表”,敬请古诗词爱好者收藏几年来,我在《今日头条》发表了3000多首格律诗词(请翻看我的头条主页),由于诗作格律严谨,有一定意境,受到众多粉丝及古诗词爱好者的喜爱。
不过,时不时有诗友质疑我的作品平仄出律,这主要是他们不知道平水韵有许多平仄两读的字,造成了误解。
所以现在把“古音平仄两读字表”发在这里,敬请诗友们收藏!它一定会对你的欣赏、创作格律诗词有帮助!古音平仄多读字表【醒】平仄两读意义不变【听】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看】平仄两读意义不变【望】平仄两读意义不变【忘】平仄两读意义不变【凭】平仄两读意义不变【莹】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狰】平仄两读意义不变【渐】平仄两读意义不变【颔】平仄两读意义不变【髁】平仄两读意义不变【敲】平仄两读意义不变【刨】平仄两读意义不变【钞】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缭】平仄两读意义不变【挠】平仄两读意义不变【钿】平仄两读意义不变【叹】平仄两读意义不变【喷】平仄两读意义不变【菌】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疏】仄——名词平——形容词【扇】仄——名词平——动词【烧】仄——名词平——动词【行】仄——名词平——动词【乘】仄——名词平——动词【从】仄——名词平——动词【传】仄——名词传记平——动词【闻】仄——名词名誉平——动词【调】仄——名词曲调平——动词调和【论】仄——名词平——动词【骑】仄——名词平——动词【观】仄——名词平——动词【兴】仄——名词平——动词形容词【令】仄——名词平——动词使【教】仄——名词平——动词让【分】仄——名词名份平——动词分别【王】仄——动词平——名词【衣】仄——动词平——名词【冠】仄——动词冠军平——名词【荷】仄——动词平——名词【间】仄——动词平——名词中间【污】仄——动词染平——名词【中】仄——动词中风、中兴平——其它【长】仄——动词及长幼平——长短【漫】仄——动词漫出平——形容词漫漫【相】仄——宰相平——互相【燕】仄——燕子平——国名、地名【翰】仄——翰墨平——鸟羽【便】仄——便利平——安静【胜】仄——名胜平——经得起胜过【雍】仄——州名平——和也【占】仄——占据平——占卜【扁】仄——形容词平——名词扁舟【治】仄——形容词平——动词【正】仄——形容词副词平——正月【判】仄——判别平——拼著【傍】仄——依平——同旁【浪】仄——波平——沧浪【施】仄——施舍平——施行【当】仄——相称适当平——应当正值【称】仄——相称合适平——称讚【要】仄——重要平——要求【旋】仄——副词俄顷平——动词【和】仄——唱和平——合好与【颇】仄——略有平——形容词偏颇【供】仄——陈设平——供给【那】仄——无奈平——何也【华】仄——华山姓平——华美【禁】仄——禁止禁令平——经得起力所胜任【殷】仄——雷声平——富大【重】仄——轻重副词平——重叠【任】仄——信任平——表示负荷姓【妻】仄——以女妻人平——夫妻【丧】仄——丧失平——丧葬【抢】仄——动词平——突也【将】仄——持也送也平——将帅【予】仄——赐予平——我也【誉】仄——名词平——动词【铺】仄——店铺平——铺盖【禅】仄——动词封禅平——名词【夭】仄——夭折平——夭夭【号】仄——号令平——号呼【操】仄——操行平——操持【炮】仄——枪炮平——炮製【磨】仄——磨磐平——琢磨销磨【些】仄——楚些平——些微少也【更】仄——更加平——三更【横】仄——蛮横平——纵横【盛】仄——茂盛平——盛受。
《平仄可通用字》
![《平仄可通用字》](https://img.taocdn.com/s3/m/b952052aed630b1c59eeb5c5.png)
这两者加起来也就是90个字,是不是还有其他平仄通用字存在,在平水韵中列举的韵字中基本没有了(当然不排除还有极个别例证),至于网络查询工具所列之“通”大多不能平仄通用,这在前面已经说了。看了这些平仄通用字,很多人觉古音真是麻烦,当熟谙古音古韵后即可发现没啥难的,只是尚有一些人对其中一些字表示质疑,这很正常,毕竟很多人完全生活在普通话的环境中,对所谓的“古”一片茫然,我想说的就是不因部分人的茫然而否定既定的事实,也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就是如此,你想改变也改变不了,我们只能加以发掘和传承,并合理运用。
杷:读pa做名词表示“农具名、耙梳、枇杷”时或是做动词表示“用手挖掘”为平声(新声平声);而读bà 做名词表示“柄、把”时仄声(新声仄声),这个字我考证结果与他人不同,只有字义表示田器的时候是平仄通用,但读音变化,也就是平声读pa,仄声读ba。
哆:读chi che 做形容词表示“张口的样子、放荡、分散(哆然:人心涣散)”时可平可仄(新声平声),如《诗经·小雅·巷伯》句“哆兮哆兮,成是南箕”、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句“群星从坐,错落哆哆”;而当读duō做象声词或名词(如哆啰呢,现代词语,一种毛织呢料)为平声(新声平声)。
除了上面说的78个字外还有12个字也很特殊,这些字的其中某一项字义是平仄两用而意义相同的,它们是“侗,淙,仔,瓠,娠,哑,杷,哆,咤,抢,吟,佃”,这12个字具体平仄因字义变化情况如下:
侗:当读tong时字义表示为“长(chang)大、直”(做形容词用),同仄通用而字义不随平仄变化(新声为仄声),该字义可引申为通达无障碍,如《庄子·庚桑楚》句“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而当读tóng字义为“儿童、未成年人”(名词)“幼稚无知”(形容词)时,为仄声(新声平声);当读dòng表示我国的少数民族名时为仄声(新声也是仄声)。也就是说后两种读音变化而字义也发生变化,并不能平仄通用,要按具体语言环境而定。淙:“淙”常规用法,读cóng,平声二冬韵,具体字义就不讲了,网络都能查到,而作为另外一种字义就很少见,而且网络是很难查询到的,做动词,意为 “灌注、冲击”,读shuang,平仄通用字义不随平仄变化而改变,分属上平三江和去声三绛韵,如唐元结《订司乐氏》“元子谢曰:‘次山病馀昏固,自顺於空山穷谷。偶有悬水淙石,泠然便耳,醉甚,或与酒徒戏言,呼为水乐。不防君子过闻而来,实辱君子之车仆。’”再如晋朝郭璞《江赋》“出信阳而长迈,淙大壑与沃焦,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还可查宋程大昌《演繁露·浮石》“石之出水也,本甚崭岩不齐。绍兴甲子岁,两浙大水漫灭垠岸,浮石没焉。水退石仍出,而崭岩者皆去,盖为猛浪沙石之所淙凿乃此圜浑也。”仔:当读zi做动词用,表示“胜任”,是可平可仄而字义不变的(新声平声),如《诗经·周颂·敬之》句“佛时仔肩”、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铭》句“维德之仔肩,以迪祖武”。而当读zǎi做名词用,表示“儿子、动物之小称却只能是仄声(新声仄声,方言通崽),而不能平仄通用。
平仄两音字与今平古仄字表
![平仄两音字与今平古仄字表](https://img.taocdn.com/s3/m/06b5a75667ec102de3bd8948.png)
平仄两音字与今平古仄字表疏仄-名词平-形容词难仄-名词平-形容词扇仄-名词平-动词烧仄-名词平-动词行仄-名词平-动词吹仄-名词平-动词思仄-名词平-动词乘仄-名词平-动词从仄-名词平-动词传仄-名词平-动词闻仄-名词平-动词调仄-名词平-动词论仄-名词平-动词骑仄-名词平-动词观仄-名词平-动词兴仄-名词平-动词形容词令仄-名词平-动词使教仄-名词平-动词让分仄-名词名份平-动词王仄-动词平-名词衣仄-动词平-名词冠仄-动词平-名词荷仄-动词平-名词间仄-动词平-名词中间污仄-动词染平-名词中仄-动词平-其它长仄-动词及长幼平-长短漫仄-动词漫出平-形容词漫漫相仄-宰相平-互相燕仄-燕子平-国名翰仄-翰墨平-鸟羽便仄-方便平-安静胜仄-名胜平-经得起胜过为仄-因为平-作为雍仄-州名平-和也占仄-占据平-占卜扁仄-形容词平-名词扁舟治仄-形容词平-动词正仄-形容词副词平-正月判仄-判别平-拼着不仄-否定平-是否助词[不在去声之前读平声]不仄-否定平-是否助词[不在去声之前读平声] 这个“不”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曾经被老师骂过傍仄-依平-同旁浪仄-波平-沧浪强仄-勉强平-强有力施仄-施舍平-施行当仄-相称平-应当正值称仄-相称合适平-称谓要仄-要不要平-约也旋仄-副词俄顷平-动词和仄-唱和平-合好与颇仄-略有平-形容词偏颇供仄-陈设平-供给那仄-无奈平-何也华仄-华山平-华美禁仄-禁止禁令平-经得起殷仄-雷声平-富大重仄-轻重副词平-重叠任仄-听任任务平-动词【二】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醒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听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看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过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望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忘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平仄不同,意也不同:【便】平声,便便(辨);去声,方便。
【苍】平声,青苍;上声,莽苍。
【禅】平声,禅宗;去声,封禅。
【长】平声,形容词;上声,长幼,长成【称】平声,名称;去声,对称。
古诗中的平仄两用字
![古诗中的平仄两用字](https://img.taocdn.com/s3/m/1fe687f9aeaad1f346933f48.png)
古诗中的平仄两用字古诗中的平仄两用字:讽一东去声一送梵一东去声三十陷笼一东上声一董瞢一东去声一送烘一东去声一送虹一东去声二宋、三绛哄一东去声一送懵一东上声一董、去声二十五径蓊一东上声一董壅二冬去声二宋、上声二肿供二冬去声二宋蠢二冬去声三绛跫二冬上声二肿溶二冬上声二肿凇二冬去声一送邕二冬去声二宋、上声二肿撞三江去声三绛蠡四支上声八荠褫四支上声四纸离四支去声四寘纰四支去声四寘披四支上声四纸迤四支上声四纸治四支去声四寘莳四支去声四寘恣四支去声四寘訾四支上声四纸堕四支上声二十哿岿五微上声四纸诽五微上声五尾、去声五未躇六鱼去声六御茹六鱼上声六语、去声六御狙六鱼去声六御龉六鱼上声七虞、去声六御雎六鱼上声五尾誉六鱼去声六御纾六鱼上声六语嘘六鱼去声六御洳六鱼去声六御沽七虞上声七麌、去声七遇孚七虞去声七遇懦七虞去声二十一个蠕七虞上声十六铣孺七虞去声七遇酤七虞去声七遇窬七虞去声二十六宥狴八齐上声八荠诋八齐上声八荠蠡八齐上声八荠霓八齐入声九屑批八齐入声九屑缇八齐上声八荠睚九佳去声十卦挨九佳上声九蟹楷九佳上声九蟹傀十灰上声四纸,傀儡为贿韵嵬十灰上声十贿儡十灰上声十贿啡十灰上声十贿莓十灰上声十贿擂十灰去声十一队莱十灰去声十一队瞵十一真去声十二震辚十一真上声十一轸抿十一真上声十一轸泯十一真上声十一轸嶙十一真上声十一轸粼十一真去声十二震谆十一真去声十二震娠十一真去声十二震赶十三元上声十四旱蜿十三元上声十三阮奔十三元去声十四愿喷十三元去声十四愿怨十三元去声十四愿论十三元去声十四愿囤十三元上声十三阮鼾十四寒去声十五翰翰十四寒去声十五翰獾十四寒去声十五翰、十六谏欢十四寒去声十五翰谰十四寒去声十五翰、上声十四旱看十四寒去声十五翰谩十四寒去声十五翰、上声十四旱缦十四赛去声十五翰皖十四寒上声十四旱、十五潸叹十四寒去声十五翰潸十五删去声十五潸、十六谏患十五删去声十六谏汕十五删去声十六谏讪十五删去声十六谏绾十五删去声十六谏钿一先去声十七霰键一先上声十六铣便一先去声十七霰搴一先上声十六铣煽一先去声十七霰镟一先去声十七霰圆一先去声十三问漩一先去声十七霰掮一先上声十三阮趼一先上声十六铣轿二萧去声十八啸撩二萧去声十八啸嘹二萧去声十八啸镣二萧去声十八啸峤二萧去声十八啸烧二萧去声十八啸跳二萧去声十八啸摇二萧去声十八啸獠二萧去声十八啸哨二萧去声十八啸凹三肴入声十七洽敲三肴去声十九效钞三肴去声十九效教三肴去声十九效骜四豪去声二十号挠四豪上声十八巧、去声十九效捞四豪去声二十号轲五歌去声二十一个么五歌上声二十哿髁五歌去声二十一个那五歌上声二十哿驼五歌去声二十一个拖五歌上声二十哿胯六麻去声七遇、二十二马爹六麻上声二十哿爸六麻去声二十二马哑六麻入声十一陌吒六麻去声二十二马沧七阳去声二十三漾吭七阳上声二十二养、去声二十三漾怆七阳去声二十三漾慷七阳上声二十二养、去声二十三漾妨七阳去声二十三漾颡七阳上声二十二养谎七阳上声二十二养亢七阳去声二十三漾伉七阳去声二十三漾抢七阳上声二十二养忘七阳去声二十三漾望七阳去声二十三漾瞪八庚去声二十五径轰八庚去声二十四敬盯八庚上声二十三梗埂八庚上声二十三梗柠八庚上声二十三梗评八庚去声二十四敬檠八庚上声二十三梗莹八庚去声二十五径町九青上声二十四迥听九青去声二十五径醒九青上声二十四迥凭十蒸去声二十五径瓿十一尤上声二十五有偻十一尤上声七麌、去声七遇抠十一尤上声七麌瞀十一尤去声二十六宥、入声三觉瘤十一尤去声二十六宥揉十一尤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蒌十一尤上声七麌蹂十一尤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搂十一尤上声二十五有篓十一尤上声二十五有售十一尤去声二十六宥沤十一尤去声二十六宥蚴十一尤上声二十五有恁十二侵去声二十七沁妊十二侵去声二十七沁渗十二侵去声二十七沁憨十三覃去声二十八勘砭十四盐去声二十九艳觇十四盐去声二十九艳崦十四盐上声二十八俭潜十四盐去声二十九艳阉十四盐上声二十八俭炎十四盐去声二十九艳谗十五咸去声三十陷嵌十五咸上声二十七感。
可平可仄常用字表
![可平可仄常用字表](https://img.taocdn.com/s3/m/7fbc120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a.png)
可平可仄常用字表可平可仄常用字表在古代汉字的使用中,有些字既可以读成平声,也可以读成仄声。
这种字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被使用,可以增加韵律的变化,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下面是一份可平可仄常用字表,供大家参考。
1. 人:在古代,人字可以读作'rén'(仄声)。
在平声词中,人字往往读作'rén'(平声),如人民、人性。
而在仄声词中,人字读作'rén'(仄声),如人生、人间。
2. 天:天字在平声和仄声中都可以读作'tiān'。
在平声词中,天字常常读作'tiān'(平声),如天空、天气。
而在仄声词中,天字也可以读作'tiān'(仄声),如天上、天地。
3. 心:心字在平声和仄声中都可以读作'xīn'。
在平声词中,心字常常读作'xīn'(平声),如心情、心意。
而在仄声词中,心字也可以读作'xīn'(仄声),如心灵、心动。
4. 月:月字在平声和仄声中都可以读作'yuè'。
在平声词中,月字常常读作'yuè'(平声),如月亮、月光。
而在仄声词中,月字也可以读作'yuè'(仄声),如月色、月夜。
5. 水:水字在平声和仄声中都可以读作'shuǐ'。
在平声词中,水字常常读作'shuǐ'(平声),如水果、水平。
而在仄声词中,水字也可以读作'shuǐ'(仄声),如水面、水流。
这只是可平可仄常用字表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字可以在不同的声调中使用。
在古代的诗词中,作者经常会用到这些可平可仄的字,以增加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如果你对古代文学感兴趣,不妨学习一些可平可仄的常用字,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平仄两读而字义相同的常用字
![平仄两读而字义相同的常用字](https://img.taocdn.com/s3/m/71151e5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0.png)
平仄两读而字义相同的常用字【上平一东】侗(董韵同)【上声一董】(东韵同)【上平一东】砻(送韵同)【去声一送】(东韵同)【上平一东】笼(董韵同)【上声一董】(东韵同)【上平一东】蠓(董韵同)【上声一董】(东韵同)【上平二冬】跫(沃韵同)【入声二沃】(冬韵同)【上平二冬】壅(肿韵同)【上声二肿】(冬韵同)【上平三江】撞(绛韵同)【去声三绛】(江韵同)【上平四支】仔(纸韵同)【上声四纸】(支韵同)【上平四支】吹(寘韵同)【去声四寘】(支韵同)【上平四支】郦(锡韵同)【入声十二锡】(支韵同)【上平五微】唏(尾韵同)【上声五尾】(微韵同)【上平五微】诽(尾未韵同)【上声五尾、去声五未】(微韵同)【上平六鱼】欤(御韵同)【去声六御】(鱼韵同)【上平六鱼】纾(语韵同)【上声六语】(鱼韵同)【上平六鱼】沮(语韵同)【上声六语】(鱼韵同)【上平六鱼】狙(御韵同)【去声六御】(鱼韵同)【上平六鱼】淤(御韵同)【去声六御】(鱼韵同)【上平六鱼】嘘(御韵同)【去声六御】(鱼韵同)【上平六鱼】龉(虞韵同)【上声六语】(鱼韵同)【上平六鱼】醵(药韵同)【入声十药】(鱼韵同)【上平七虞】孥(麌韵同)【上声七麌】(虞韵同)【上平七虞】禺(遇韵同)【去声七遇】(麌韵同)【上平七虞】酤(麌韵同)【上声七麌】(虞韵同)【上平七虞】孺(遇韵同)【去声七遇】(虞韵同)【上平八齐】批(屑韵同)【入声九屑】(齐韵同)【上平八齐】蜺(屑韵同)【入声九屑】(齐韵同)【上平八齐】蠡(荠韵同)【上声八荠】(齐韵同)【上平九佳】楷(蟹韵同)【上声九蟹】(佳韵同)【上平十灰】咳(队韵同)【去声十一队】(灰韵同)【上平十灰】虺(尾韵同)【上声五尾】(灰韵同)【上平十灰】傀(纸贿韵同)【上声四纸、上声十贿】(灰韵同)【上平十灰】颏(贿韵同)【上声十贿】(灰韵同)【上平十灰】儡(贿韵同)【上声十贿】(灰韵同)【上平十一真】泯(轸韵同)【上声十一轸】(真韵同)【上平十一真】娠(震韵同)【去声十二震】(真韵同)【上平十一真】畛(轸韵同)【上声十一轸】(真韵同)【上平十一真】谆(震韵同)【去声十二震】(真韵同)【上平十一真】菌(轸韵同)【上声十一轸】(真韵同)【上平十二侵】荫(沁韵同)【去声廿七沁】(侵韵同)【上平十三元】论(愿韵同)【去声十四愿】(元韵同)【上平十三元】奔(愿韵同)【去声十四愿】(元韵同)【上平十三元】喷(愿韵同)【去声十四愿】(元韵同)【上平十三元】沅(阮韵同)【上声十三阮】(元韵同)【上平十三元】援(霰韵同)【去声十七霰】(元韵同)【上平十四寒】叹(翰韵同)【去声十五翰】(寒韵同)【上平十四寒】拚(问韵同)【去声十三问】(寒韵同)【上平十四寒】看(翰韵同)【去声十五翰】(寒韵同)【上平十四寒】漫(翰韵同)【去声十五翰】(寒韵同)【上平十四寒】谰(旱翰韵同)【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寒韵同)【上平十四寒】翰(翰韵同)【去声十五翰】(寒韵同)【上平十四寒】攒(翰韵同)【去声十五翰】(寒韵同)【上平十五删】讪(谏韵同)【去声十六谏】(删韵同)【上平十五删】疝(谏韵同)【去声十六谏】(删韵同)【上平十五删】患(谏韵同)【去声十六谏】(删韵同)【下平一先】钿(霰韵同)【去声十七霰】(先韵同)【下平一先】漩(霰韵同)【去声十七霰】(先韵同)【下平一先】煽(霰韵同)【去声十七霰】(先韵同)【下平二萧】娆(筱啸韵同)【上声十七筱、去声十八啸】(萧韵同)【下平二萧】峤(啸韵同)【去声十八啸】(萧韵同)【下平二萧】铫(啸韵同)【去声十八啸】(萧韵同)【下平二萧】跳(啸韵同)【去声十八啸】(萧韵同)【下平二萧】缭(筱韵同)【上声十七筱】(萧韵同)【下平二萧】燎(筱啸韵同)【上声十七筱、去声十八啸】(萧韵同)【下平二萧】镣(啸韵同)【去声十八啸】(萧韵同)【下平二萧】鹩(啸韵同)【去声十八啸】(萧韵同)【下平三肴】刨(效韵同)【去声十九效】(肴韵同)【下平三肴】泡(效韵同)【去声十九效】(肴韵同)【下平三肴】姣(巧韵同)【上声十八巧】(肴韵同)【下平三肴】钞(效韵同)【去声十九效】(肴韵同)【下平三肴】敲(效韵同)【去声十九效】(肴韵同)【下平四豪】挠(巧韵同)【上声十八巧】(豪韵同)【下平五歌】么(哿韵同)【上声二十哿】(歌韵同)【下平五歌】娑(哿韵同)【上声二十哿】(歌韵同)【下平五歌】逻(哿韵同)【上声二十哿】(歌韵同)【下平五歌】硪(哿韵同)【上声二十哿】(歌韵同)【下平五歌】磋(箇韵同)【去声廿一箇】(歌韵同)【下平五歌】髁(箇韵同)【去声廿一箇】(歌韵同)【下平六麻】咤(祃韵同)【去声廿二祃】(麻韵同)【下平六麻】爹(哿韵同)【上声二十哿】(麻韵同)【下平六麻】瘕(马韵同)【上声廿一马】(麻韵同)【下平七阳】王(漾韵同)【去声廿三漾】(阳韵同)【下平七阳】吭(养漾韵同)【上声廿二养、去声廿三漾】(阳韵同)【下平七阳】炀(漾韵同)【去声廿三漾】(阳韵同)【下平七阳】怏(漾韵同)【去声廿三漾】(阳韵同)【下平七阳】飏(漾韵同)【去声廿三漾】(阳韵同)【下平七阳】望(漾韵同)【去声廿三漾】(阳韵同)【下平七阳】慷(养韵同)【上声廿二养】(阳韵同)【下平八庚】狰(梗韵同)【上声廿三梗】(庚韵同)【下平八庚】莹(径韵同)【去声廿五径】(庚韵同)【下平八庚】瞪(径韵同)【去声廿五径】(庚韵同)【下平九青】廷(径韵同)【去声廿五径】(青韵同)【下平九青】听(径韵同)【去声廿五径】(青韵同)【下平九青】町(迥韵同)【上声廿四迥】(青韵同)【下平九青】惺(梗韵同)【上声廿三梗】(青韵同)【下平九青】暝(径韵同)【去声廿五径】(青韵同)【下平九青】醒(迥韵同)【上声廿四迥】(青韵同)【下平十蒸】凭(径韵同)【去声廿五径】(蒸韵同)【下平十蒸】症(径韵同)【去声廿五径】(蒸韵同)【下平十蒸】凝(径韵同)【去声廿五径】(蒸韵同)【下平十一尤】纠(有韵同)【上声廿五有】(尤韵同)【下平十一尤】偻(麌韵同)【上声七麌】(尤韵同)【下平十一尤】揉(有韵同)【上声廿五有】(尤韵同)【下平十一尤】瓿(有韵同)【上声廿五有】(尤韵同)【下平十一尤】篓(麌有韵同)【上声七麌、上声廿五有】(尤韵同)【下平十一尤】蹂(有韵同)【上声廿五有】(尤韵同)【下平十二侵】妊(沁韵同)【去声廿七沁】(侵韵同)【下平十二侵】沈(寝韵同)【上声廿六寝】(侵韵同)【下平十二侵】荫(沁韵同)【去声廿七沁】(侵韵同)【下平十二侵】喑(沁韵同)【去声廿七沁】(侵韵同)【下平十三覃】探(勘韵同)【去声廿八勘】(覃韵同)【下平十三覃】颔(感韵同)【上声廿七感】(覃韵同)【下平十三覃】憨(勘韵同)【去声廿八勘】(覃韵同)【下平十四盐】砭(艳韵同)【去声廿九艳】(盐韵同)【下平十四盐】崦(俭韵同)【上声廿八俭】(盐韵同)【下平十五咸】嵌(感勘韵同)【上声廿七感、去声廿八勘】(咸韵同)【下平十五咸】巉(豏韵同)【上声廿九豏】(咸韵同)。
平仄两用的字一览表
![平仄两用的字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9cb86c1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d.png)
平仄两用的字一览表平仄两用的字一览表一、平仄的定义和作用平仄是汉字的一种音韵性质,指的是字音的上升和下降的高低声调。
在古代文词中,平仄的运用对于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一些字在不同的情况下既可以作平声,也可以作仄声,被称为平仄两用的字。
这些字的特点是排列灵活,使用上极为方便,给古代文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平仄两用的字1. “东”字“东”字在平仄上是一个典型的平仄两用字。
在平声中,读作[dōng],声调平缓稳定;在仄声中,读作[dòng],声调下降明显。
这个字在古代文词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平仄硬对、平仄松对,都能发挥出优美的声韵效果。
2. “見”字“見”字在平仄上同样是一个平仄两用的字。
在平声中,读作[jiàn],声调平和舒缓;在仄声中,读作[jiǎn],声调明显下降。
这个字常被用于平仄适中的句子中,使得诗文更富韵律美。
3. “長”字“長”字同样体现了平仄两用的特点。
在平声中,读作[cháng],声调平稳;在仄声中,读作[zhǎng],声调明显下降。
这个字在诗句中可以用来对仗,使得整篇文章的平仄分布更加平衡。
4. “紅”字“紅”字是一个韵脚和平仄都可以兼容的字。
在平声中,读作[hóng],声调平和;在仄声中,读作[hòng],声调下降。
这个字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形容美丽灿烂的景象,加深了诗句的意境。
5. “傷”字“傷”字同样是一个平仄两用的字。
在平声中,读作[shāng],声调平缓;在仄声中,读作[shāng],声调明显下降。
这个字在古代文学中经常用来表达伤感、悲情的情感,使得作品更具情感共鸣。
三、平仄两用的字的应用技巧在古代文词的创作中,平仄两用的字常常被用来调和句子中的平仄,使得整篇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和谐。
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诗句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平仄两用字,根据上下文的要求确定读音和声调。
2.掌握好平仄之间的转换技巧,合理运用平声和仄声的对立关系,使句子的表达更具韵味。
平仄两读的字
![平仄两读的字](https://img.taocdn.com/s3/m/98ccb13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5.png)
平仄两读的字
君子乎发布于2021-04-04 12:41
平仄两读字有两种情况。
一是平仄两读、意义有别,另外一种情况是平仄两读、意义无别。
(一)平仄两读,意义有别的常见字
1、应:应当(平);应答(仄)
2、令:陈述性意义(使、让、教)(平);指称性意义(陶令、酒令)(仄)
案:“陈述” 是陈述一个动作、行为、事件,“指称” 是指称一个对象。
3、吹:陈述性意义(平);指称性意义(乐器、风,或它们弄出来的动静、声响,如“弦吹” “玉吹” “横吹” “山吹” “野吹” “寒吹”)(仄)
4、兴:兴起(平);兴致(仄)
5、当:当时、当窗、相当、应当、担任、抵挡(平);适当、当作(仄)
6、溅:溅溅(平);飞溅(仄)
7、渐:陈述(水侵入)(平);修饰(副词,逐渐)(仄)
8、间:中间(平);间隔(仄)
9、禁:不禁(平);禁令(仄)
10、浪:沧浪(平);其它(仄)
11、笼:装衣服的箱笼(仄);鸟笼、笼罩(平)
12、量:思量、丈量(平);数量(仄)
13、为:动词(平);介词(仄)
14、烧:陈述性意义(平);指称性意义(多指火,如“野烧” “山烧” “残烧”)(仄)
(二)平仄两读、意义无别的常见字
1、看
2、听
3、望
4、醒
5、忘
6、叹
7、凭
8、思
9、过(经过、拜访)
10、胜(胜过、超过、比……好)
11、教(教导)
12、论(议论,评说)
13、占
14、漫
15、凝
16、拚(舍得,舍弃不顾,豁出去不管。
今简体作“拼”)。
词林正韵平仄两用字下平部分
![词林正韵平仄两用字下平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d3437f711ed9ad51f01df288.png)
词林正韵平仄两用字(下平部分)平水韵部平仄两用字(下平部分)下平:一先先燕填钿牵研县鲜钱煎禅缠便穿缘员传溅咽扁卷佃犍搴癣单扇键先: 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燕:1.(yàn 仄)名词:鸟名;动词:安息、宴饮;形容词:亵慢;2.(yān 平)名词:国名、河北省别称、姓。
填:1.(tián 平)动词:充塞、加入、顺,沿;象声词;2.(tiǎn 仄)形容词:穷苦,通“殄”;3.(chãn 平)形容词:长久;4. ( zhân 仄)形容词:安定,通“镇”、填填-牢固整齐的样子;名词:星名-填星(土星);5.(diàn 仄)动词:通“奠”。
钿:1.(tián 平)名词:金花;2.(diàn 仄)动词:以金银贝壳等镶嵌器物。
牵:1.(qiān 平)动词:牵引、关联、牵制,拘泥、姓;名词:指牛、羊、猪,此类可牵行,故将其称为“牵”;2.(qiàn 仄)名词:挽舟绳索。
研:1.(yán 平)动词:磨,碾、研究,探讨、2.(yàn 仄)名词:通“砚”。
县:1.(xuán 平)动词:悬的本字,挂、维系、提示,颁立;名词:差距、称锤、祭名;2.(xiàn 仄)名词:地方行政区名、姓、天下。
鲜:1.(xiān 平)名词:生鱼、野兽、少数民族名(鲜卑);形容词:新鲜、明,洁、善,好;2.(xiǎn 仄)形容词:少;动词:夭亡;3.(xiàn 仄)动词:通“献”。
钱:1.(qián 平)名词:货币、重量单位名、姓;2.(jiàn 仄)名词:农具名。
煎:1.(jiān 平)动词:烹调法之一、加热于物;形容词:忧烦,煎熬;2.(jiàn仄)名词:果品的蜜渍叫“蜜煎”,今为“蜜饯”。
禅:1.(shàn 仄)动词:封土为坛,扫地而祭、传受、以帝王之位传人(禅让);2.(chán 平)名词:梵语“禅那”简称、泛指有关佛教的事物。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