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后感-寒夜里的风 202012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意练习》读后感

在近代,运动员们,动过重复性刻意练习去让自己的身体接受运动事物主体本身,让自己的身体不必通过大脑思维,通过外界运动刺激,让自己身体做出条件反射性应对措施。古时候,胜者为王败者寇,现在胜者为王,败者骗子。我们都希望成功,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天才或者拥有某些天赋,但是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天才吗?显然,这个世界大部分人是相信的。因为人们见过太多太多的“天才”,比如贝多芬、莫扎特、爱迪生等等。这些名人所取得的成就,都归结于他们是天才。但是人们往往忘记他们在变成天才之前的坎坷。

《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埃里克森,研究了许多被称为”天才“的人,发现这些人并没有所谓的生来的”天赋“,这些”天才“也是普通人,并不像我们熟知的那样不用功就可以取得很大成就。相反,每个领域最杰出的人,往往是练习时间最久的那个人。我们再想想现在的媒体,他们需要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吸引读者,所以,你看到的是事实也不是事实。是事实:这些被称为”天才“的人,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是事实:他们不是一夜之间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的,他们努力的过程并没有被报道出来,没有人知道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意志力和天生才华,都是人们在事实发生了之后再去赋予某个人的优点:杰森是位不可思议的网球选手,因此,他一定生下来就具有这种才华;杰尼年复一年地练习拉小提琴,每天坚持几个小时,因此,他一定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意志力。——《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互联网的发达,信息以指数方式增长,改变了人们以往的学习方式。但这样的现象也导致了人们的知识焦虑,我自己也不例外。随处可见的《3天学会XXX》、《一周掌握XXX》、《30天精通XXX》等等,我们总是寄希望于用很少很少的时间,换取无穷的成就。努力了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发现自己追不上努力了

20年才达到今天成就的大师,于是说自己天赋。如果几天的时间就可以追上20年的大师,那只能说明这个行业也不过如此。

一旦你假定人们的某种才华是天生的,那么他会自动变成你无能为力去改变的东西:如果你不具备天生的音乐才华,那么就不要怀揣当一名卓越音乐家的梦想了。——《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天赋也许成为了除”没时间“外的另外一个借口。《刻意练习》就是想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存在所谓的天才,只要有正确的方法,任何人都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这种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新手和大师的区别在于大师能够看到“一片森林”,而新手却只看见“一棵树”。无目的的练习,也可以称为”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的做某件事,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拿临摹画画来说吧,我们都知道要想提高水平,临摹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很多人在初学的时候,只是看原图上有什么自己就画什么,画完了,觉得临摹的不错,开心一下,拍拍照发发朋友圈。但是,一旦你问他”你从这次临摹中学到了什么?你哪里画的不对?要怎么改正?“这些问题,他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压根就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

有目的的练习,比通常的练习更有效,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这样四个特点: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定义明确的目标,刻意有效的指导你的练习。

比如你在练习钢琴,比起漫无目的的练下去,制定”以合适的速度弹完曲子,连续弹2次,不犯任何错误“这样的目标,会好很多。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根本没有办法判断练习是不是有效。如果没有达到目标,那么到底是在哪些环节出了问题,下次弹的时候着重注意这方面。解决一个个小问题之后,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多任务并行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一个方向。

我原来也是这个观点的拥护者,觉得边看动漫边做设计,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但是,实践下来之后,效率常常低的可怕。动漫看的时候基本上不带脑子的,更不用说那些复杂任务的并行了。要想取得进步,必须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任务上。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我们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某一方面的水平或技能,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的,因此这种练习必须,也应当包含反馈。练习过后,我们必须评估这次练习,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不好的地方应该怎么改进?只有我们开始关注并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才会知道自己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的距离。这个反馈可以是别人给我们的,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提出的。我们要进入“练习→反馈→改进→练习”的循环中,不断提高自我。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走出舒适区,意味着你要去做一些让你感到不太舒服的事情。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很熟练了,你会陷入一种自动完成的状态。这种状态,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完成现有的工作。也正因为这样,只是在重复旧的东西,进步也无从谈起。就好像现在让我们”1+1=?“的问题,就算是做1000遍,也是无意义的。也正因为离开舒适区会不太舒服,才把普通人和接触的人区分开来了。要向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有了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我们要更进一步,做到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跟有目的的练习在两个方面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别。

(1)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

也就是说,在那一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杰出的从业者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平,使他们与其他刚刚入行的人明显区分开来。简单

讲,这个行业中,要能找到最优秀的那批人。这里我们要提出正确的问题: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优秀,他们做了什么使得他们成为了最优秀的那批人?我们要找到他们进步的方法,为我们所用。临摹的意义就在于此。

(2)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

我们要找到一位合适的导师,以便在练习的过程中提供大量的反馈,及时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因为,就像前面所说的,一开始我们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靠我们自己现有的认知是找不出来的。

因此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久而久之,我们会学会自己检测自己、自己发现错误,并且进行相应的调整,这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很多人会问,我没有机会找到这样的导师该怎么办啊?没关系,即使因为种种原因找不到,但有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导师。

那就是互联网。

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几乎所有东西,很多乐于分享的人,会分享他们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在有目的练习的基础上,加入这2点,就是刻意练习。这种刻意练习帮助我们建立最重要的心理表征,让我们看到我们之前看不到的东西。

(3)Common sense isn't actually common

Common sense isn't actually common.

——伏尔泰

常识并不常见。

有句话叫做“道理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些人常用这句话来抒发自己看了很多文章、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得浑浑噩噩。没改变是很正常的。因为,理论跟实践之间相隔不止十万八千里。

寒夜里的风

2020.12.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