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总结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cac2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19.png)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总结高中地理中, 等高线是指代表地球上某一地区或地形的等高面的等高线。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 等高线是赋予山地地貌以定量的形态表现。
等高线代表地球表面的等高面,也即某一高度上的地理实体。
2. 等高线是沿某一高度线上等高点置于地球表面的点的连线。
等高线起止于边界上,形如闭合的环。
3. 等高线是地理实体的立体投影于地表的简化,并忽略地物的特征, 没有具体地物信息。
4. 等高线的间距表示地貌高差,等高线间距越近,表示地势陡峭;间距越远,表示地势平缓。
5. 等高线的间距通常具有规律性,可以保持常规间距,也可以根据地貌的陡峭程度和特殊要求调整间距。
等高线的应用:1. 等高线可以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的高程,通过等高线密度的分布可以直观反映出山岭、山谷、高原等地势的形状和特征。
2. 等高线图在地理测绘、地形分析和导航系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测绘时,可以通过等高线的连接来勾划地形地貌,标示地势高低,帮助确定地物位置和地物的相对高度。
3. 等高线图在规划城市、编制地形图、制定防洪计划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等高线的规则:1. 等高线自始至终既不能相交,也不能分支。
这是由于等高线代表的是等高面,而在同一高度上,不可能存在两个位置同时。
2. 等高线的闭合形状反映了地理实体的形状,通常,圆形或者椭圆形等高线环表示山丘或山顶,垂直于等高线的封闭椭圆环则表示陡峭的峡谷、溪谷。
3. 等高线呈现的密度表明了地势的陡峭程度。
等高线间距越近,地势越陡峭;等高线间距越远,地势越平缓。
4. 等高线最高处被称为山峰,最低处被称为低谷。
进一步说,等高线分析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 土地规划:等高线图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分析土地的可行性和风险性,指导农业、建筑、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土地利用。
2. 水利工程:等高线图可以指导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包括水库、水坝、渠道等的建设,帮助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交通规划:等高线图可以帮助交通规划者确定最佳的交通线路,通过分析地形高低变化来选择最合适的道路、铁路、桥梁等建设方向。
高考地理等高线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等高线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6b7f0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3.png)
高考地理等高线知识点总结作为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部分,等高线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等高线可以展示地形的特点和变化,并且在地图制图、地势分析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高考地理等高线的重要知识点。
一、等高线的定义和特点等高线是指连接同一地形高处的等高点的线。
通常来说,等高线将地形图上的地点划分为相同高度的区域,并展示出地势的变化。
等高线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形状曲线:等高线一般为闭合曲线,且每条等高线上的点具有同样的高度。
2. 平行关系:不同等高线之间的间隔是一致的,表示着相同高度的地点。
3. 组成一体:等高线通常是相互联结的,形成一个整体。
4. 可逐渐组织为等高线图:将等高线连接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幅具有地形特征的地图。
二、等高线的绘制方法了解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对于高考地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等高线的绘制方法与步骤:1. 细化等高线:根据等高线之间的间距,将地图上的高度信息等分为几个等级。
然后在每个等级范围内绘制细化等高线。
2. 判断高度差:通过细化等高线的等级,判断出每一等级之间的高度差。
3. 绘制等高线:按照高度差的大小,一次连接相差较大的等高点。
等高线应当直线部分粗,曲线部分细。
4. 补充等高点和等高线:根据地图上的高程点,将未绘制的等高点添加到地图上,并用等高线连接起来。
5. 标注等高线:在地图中标注出每条等高线的高度。
三、等高线的地形解读等高线的地形解读是高考地理中一个重要的考点。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特点和分布,可以判断地形的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地形特征和对应的等高线表现:1. 凹陷:等高线形状封闭,向内呈现 U 形或 V 形。
2. 物体:在等高线上呈圆形,逐渐向外扩张。
3. 带状山脉:等高线平行,距离越小表示陡峭的山脉。
4. 凸出的山脉:等高线呈 V 字形,向外逐渐展开。
5. 斜坡:等高线之间的间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平缓。
通过这些等高线的地形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出地势的变化、山脉的走向和地势平缓或陡峭程度等。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a9e9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6.png)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等高线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表示地形高度的方法。
在地图上用等高线将等高度的点连接起来,以显示地势的特点和地貌的分布情况。
下面是关于等高线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等高线的定义和特点:等高线是地球上表示地形高度的曲线,相同等高线上的点具有相同的海拔或高度。
等高线的特点有三个:等高线上的每一点海拔相同,等高线形状像曲线,相同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同。
2.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的绘制一般采用等高线图绘制法。
这种方法是在地图上先确定一定间隔的等高距,然后通过测量、描点、连线等步骤来绘制出等高线。
3.等高线的间隔和密度:等高线间隔一般根据地形的起伏程度来确定。
在平坦的地区,等高线间隔可以较大;而在陡峭的山区,等高线间隔需要缩小,以显示出地势的变化。
等高线的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上等高线的数量,密度越大,地势变化越剧烈。
4.等高线表示地形特征:等高线可以反映出地形特征,比如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
在等高线图上,山脉通常呈锯齿状,河流呈V字形,湖泊呈闭合曲线,平原则表现为等高线稀疏。
5.等高线的作用:等高线在地理学、地质学和地图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地形的形状、大小和分布,指导军事和工程建设,提供自然资源和环境评估等方面的信息。
6.等高线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等高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注意等高线距离的一致性,以便准确判断地形的变化;b.注意选择适合的等高线间隔和密度,以便更好地显示地形特征;c.注意等高线的闭合性,避免出现断裂情况;d.注意等高线的变化方向,以便正确理解地势的变化。
总之,等高线是一种重要的地形表达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高度变化,显示地势的特点和地貌的分布情况。
掌握等高线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为地质勘探、地图制作等领域提供重要的依据。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等高线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等高线](https://img.taocdn.com/s3/m/d19f3d0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a.png)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等高线一、课标呈现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盆地,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
②同图等距: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一致。
③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陡崖(重叠为崖);④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⑤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要么相差0。
⑦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知识点2:地形部位判读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1)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相等或大于、小于一个等高距);(2)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H相=H高-H低。
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 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n-1)d米<H<(n+1)d米。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ΔH/100m)。
(3)估算陡崖的高度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最高海拔,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最低海拔。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位于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同,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低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同,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高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
高考地理等值线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等值线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73cd2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6.png)
高考地理等值线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考试中,等值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等值线是地图上用等高线、等深线等连续曲线将地面表示为等高或等深的线条。
下面将详细介绍等值线的相关知识点。
一、等值线的作用等值线是将地形高低图形化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将地形分层显示,可以清晰的显示地形特征,使人们直观地了解地形的高低差异、地形特征和地形结构。
二、等值线的基本概念等值线是指在地图上,将同一高度或等深度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构成的曲线称为等高线(等深线)。
等值线分间断和连续两种,连续等值线一般称之为等高线。
等高线是将地球表面的高度(或海拔)等分成若干等级,将等高线上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等值线上的每一条线条,是一组高度相等的点的连接。
等值线的间隔,即等高线的差值,是地形图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表达地形高低差异的重要依据。
三、等值线的特点1.高差一定:等值线上的每一条线条,是一组高度相等的点的连接。
因此,这些点的海拔高度一定相等。
2.空间上分布相对均匀:等值线的间距越小,地形的坡度和高差就会更大,等值线的间距越大,地形的坡度和高差就会更小。
因此,等值线的间距需要根据地形特点进行设置。
3.等值线的交错变化:一个山峰或山谷等地形特征在一级等值线上表达得较模糊,需要增加更多的等值线才能表达得更准确,因而等值线的粘连数目、间距,又关系到地形特征的表达精度。
四、等值线的读法读等值线前要先看等值线上的数字。
数字的大小直接反映等高线距地面高度的远近,数字越大,高度越高。
如果在等值线的一侧,比如在右侧,数字是在等值线上的左面,比如数字“100”,则说明这个100是非同一等高线的间隔条线所表示的高度值。
五、等值线的使用方法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等值线表示首要的几个地形特征,如山峰、山脊、沟谷等。
等值线的特征性在于它通常是汇聚于一点或汇合于一线的曲线,因此等值线能够反映出山峰、山脊等地形特征的裸露高度。
等值线交错转折、密集变化反映了地形变化的复杂性,不同地形特征之间的分布关系可以通过观察等值线图,比较直观地认识和把握。
高中地理等高线基础知识点
![高中地理等高线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79523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6.png)
高中地理等高线基础知识点地理中的等高线是指连接同一平面上高度相等点的曲线。
它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用于表达地形的特征和地形数据的可视化。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等高线是一个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关于等高线的基础知识点的介绍,供参考。
一、等高线的定义和特点1.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是地理地形线的一种,是连接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点所构成的曲线。
2.等高线的特点:a.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它可以围绕山峰、山谷等地貌特征形成闭环。
b.等高线之间的间距代表了地形的陡缓程度。
等高线间距越密集,地形越陡峭;间距越宽松,地形越平缓。
c.等高线的高程点都在曲线上,曲线之外的点高程相同或不等。
二、等高线的表示方法1.单线等高线:用一条简单的线表示同一高程点,比如一个山峰的顶部可用一条等高线表示。
2.紧密等高线:多条等高线紧密相连,表示平原、盆地等相对平缓的地形。
3.平级等高线:表示同一高程的等高线,为了增强可视性和方便测量,通常用重线或粗线表示。
4.阶梯状等高线:一种特殊的等高线形式,表示陡峭的山地或陡坡地形。
三、等高线的地理意义1.等高线可以通过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地形的起伏和变化。
通过等高线图,我们可以看到山脉、山谷、河流等地貌特征。
2.等高线有助于判断地球上的地势起伏。
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等高线的形状,可以了解地形的陡缓程度,从而对地球表面的特征有更加准确的理解。
3.等高线对于军事作战和地质勘探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军事上,等高线可以帮助军队有效地选择阵地和部署作战战术;地质勘探上,等高线可以帮助在不同地形上确定最佳的工程建设方式。
四、等高线的读图方法1.等高线图的底图是由等高线、水系、道路等要素组成的。
底图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形的大致状况。
2.等高线图上的等高线以及等高线间的间距是关键要素。
等高线越密集,地形越陡峭;等高线间距越宽松,地形越平缓。
3.等高线图上的等高线线型也有其特殊含义。
一般来说,等高线越密集,线型越密集;等高线间距越宽松,线型越稀疏。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图知识点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5d1c9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e.png)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图知识点等高线地图是高考地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对于理解地形地貌、分析地理环境以及解决相关地理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等高线地图的相关知识。
一、等高线的定义和特征等高线是指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即使在一幅图中未呈现闭合,在相邻的图幅中也会闭合。
3、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
4、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二、等高线地图的类型常见的等高线地图有以下几种类型:1、山顶等高线图: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逐渐增大,表示山顶。
2、盆地等高线图: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逐渐减小,表示盆地。
3、山脊等高线图: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为分水岭。
4、山谷等高线图: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为集水线,常有河流发育。
5、鞍部等高线图: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6、陡崖等高线图: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
三、等高线地图的判读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可以通过计算两点等高线数值的差值来得到。
绝对高度则是指某点的海拔高度,直接读取该点对应的等高线数值即可。
2、判断地形类型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和弯曲形态,可以判断出不同的地形类型。
例如,山顶一般是中间高四周低,盆地则是中间低四周高;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陡崖处等高线重合。
3、计算坡度坡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用坡度角的正切值(tanα)来表示坡度,其中α为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4、判断河流流向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中,因此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凸向判断河流的流向。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5、选址问题(1)水库大坝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工程量小,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等高线知识点归纳
![等高线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6a3d4e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d.png)
等高线知识点归纳
等高线是在地形图上用不同线型表示相同高程的线。
以下是一些与等高线相关的知识点:
1. 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是连接地形上相同高程点的曲线。
每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点的高程都相等。
2. 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它可以在山体的斜坡上以不同的形态展示,如圆形、椭圆形、锯齿形等。
等高线之间的间距越窄,地形的坡度越陡;间距越宽,地形的坡度越缓。
3. 等高线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可以用实线、虚线或覆盖线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主要用实线和虚线来表示不同的高程,实线表示较高的高程,虚线表示较低的高程。
4. 等高线的间距:等高线之间的间距是根据地图比例尺和地形的复杂程度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间距越窄,地图的细节性越强,反之亦然。
5. 等高线的规律性:等高线在不同的地形上呈现不同的规律性。
在平坦区域上,等高线一般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在山地和河谷区域上,等高线则呈现错综复杂的形态。
6. 等高线的应用:等高线广泛应用于地形图、航空图、导航图、军事地图等领域。
通过等高线的分析,可以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的走向和地势的陡峭程度,从而对地形进行量化描述和分析。
这些是等高线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对于地理学、地质学、地形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7fe2920740be1e640e9a0a.png)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一、知识点1.等高线的特征①同线等高: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即等深线)。
②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局部地区闭合曲线:如果值小为盆地或洼地,值大为山地。
读值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见下表: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和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部高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部分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开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陡崖平原等高线稀疏,值小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平坦丘陵类似山地,值小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小(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公式:乙甲相HHH-=(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m100/6.0℃)可以计算两地间气温差异:相差HT6.0=(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的取值范围是:(d 表示等高距,n 表示相交等高线的条数) (n -1)d ≤ΔH<(n +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H 大+d (大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大值)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 小-d<H 底≤H 小(小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小值) (4)坡度的计算在能否修建梯田时,常用到坡度计算,如果坡度大于25°时就不能修建梯田。
公式L h =αtan ,h 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图上距离算出。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296b26ec77da26924c5b026.png)
1、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为计算高程的起点,即高线的零点。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
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①如图是一个陡崖,可能4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而1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高度为300米,但可能陡崖的最高点高度为499.99……米,而崖底高度为0.0……01米。
则这个陡崖的最大高度为近500米,所以陡崖相对高度为300米≤H<500米。
归纳后不难发现,有一个由n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h米的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n-1)h≤△H<(n+1)h②崖顶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A+h>H≥A,A为崖顶处闭合等高线中海拔的最大值;③崖底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B≥H>B-h,B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3、不同地形的等高线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4、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1)看等高线数值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
②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
(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②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③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的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
高中地理等值线知识点
![高中地理等值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8b99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d.png)
高中地理等值线知识点等值线也叫等高线或等位线,是地理学中用于表示地形或其他物理现象的方式之一。
在地图上,等值线是连接具有相同数值的点的曲线。
以下是高中地理中关于等值线的一些知识点:1. 定义:等值线是连接相同数值的点的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地形高度、温度、降雨量等一些物理现象或属性的变化情况。
2. 等值线的特点:- 等值线一定是一条闭合的曲线。
- 等值线上的每一个点都具有相同的数值,通常是等距离的。
- 相邻等值线之间的间距代表了变化的大小。
间距越小表示变化越剧烈,间距越大表示变化越平缓。
- 等值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了该点所对应的数值。
3. 绘制等值线:- 绘制等值线需要有一系列的数值点的数据。
- 根据数据,给定等值线的间距,一般可以在图上标出等值线的值,并连接各点绘制出等值线。
- 在等值线的绘制中,也可以使用等值面,即在相邻的等值线之间填充颜色,用来表示不同的数值范围。
4. 应用:- 通过等值线可以表示地形高度的变化,可以用于绘制地形图和高程图,帮助人们了解地形和地势。
- 等值线也可以表示其他地理现象,比如气温、降雨量、海洋水深等,利用等值线可以观察和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5. 等值线图的读取:- 等值线图可以通过观察等值线的间距来了解变化的幅度。
- 等值线的稀密程度可以表示某一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变化情况。
- 等值线的形态可以表示地势的变化情况,比如陡峭的山脉、平坦的平原等。
总之,等值线是地理学中一种常用的表示地形或其他物理现象的方式,通过绘制和读取等值线图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
2021年高中地理等高线
![2021年高中地理等高线](https://img.taocdn.com/s3/m/7f8dff71284ac850ac02421e.png)
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处。
三、关于等高线的计算
例题: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中 P点的海拔范围是:90<HP<100 Q点的海拔范围是:70<HQ<80 P点对Q点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10<H<30
90 P
80
70 Q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 高度 ?
≥500米,<600米
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知识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
垂直距离叫相对高
度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某点到海 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 绝对高度, 即海拔
500米海平面山源自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100 100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00米,≤300米 相对高度:≥200米,<400米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B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D )
A.59m
B.99m
C.199m
D.259m
此课件下载后 可修改编辑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线
线
鞍部是山脊线
多条等高线会合 重叠在一起
的最低处,
山谷线的最高处
鞍部
山顶
山
陡
体
坡
的
不
同
部
缓
位
坡
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 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山峰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等高线地形图【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等高线地形图【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2002cd10a6f524cdbf859a.png)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2-1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系统(专辑所有的思维导图均有导出emmx格式一起打包上传,下载mindmaster即可对思维导图进行再编辑)一、等高线的判读(一)数值1.等值线的数值判断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判读依据稀疏,200m以下起伏和缓,200m~500m起伏较大;500m以上中间稀疏,边缘密集;内部数值大,1000m以上中间稀疏,边缘密集;海拔没有一定标准2.等值线数值判断地形部位山地VS盆地闭合曲线,内高外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山脊VS盆地考点精讲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鞍部陡崖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若干条等高线重合3.描述地形特征: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答案】(1)以山地高原为主;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大;海岸线平直。
①丘陵;②高原(山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①类型(复杂)多样或单一(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地势高、低①地势××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平直、曲折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风力地貌发育多火山(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解析】(1)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和河流分布可直接判断①、②两地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特征,图示①处等高线处于200—500米之间,等高线分布较密,故判断为丘陵;②处等高线分布较为稀疏,地势较平坦,海拔位于1000---2000米之间,故判断为高原。
(二)疏密1.坡度陡缓。
同一幅图中的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2.通视问题。
两点之间从高处到低处,如果等高线是先密集后稀疏,表明为凹坡,可通视;如果等高线是由稀疏到密集,表明为凸坡,不可通视。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总结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下面是职场 ___的高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总结资料,欢迎参阅。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1.判断地图反应内容详略:一般来说,比例尺越大,等高距越小,对地形反映得越为详尽。
2.判读等高线数值给与计算: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相等或大于、小于一个等高距);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⑵有关等高线图的计算问题①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②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100米)可以计算出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H相/100×0.6。
③坡度计算:在考查能否修建梯田时,常用到坡度计算,如果坡度大于25°时就不能修建梯田,公式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间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三角函数表中查出。
④打井深度计算: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线计算至少要打多深井才能出水h=a-b,h为井深,a为等高线值,b为等潜水线⑤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ⅰ陡崖顶部的高度(海拨高度)H顶,其公式为:a≤H顶<a+d(< span>其中a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大值,d为等高距),如图1-2中陡崖D处顶部的海拔高度为500米≤H顶<600米。
ⅱ陡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其公式为:b-d<h< span>顶≤b(其中b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小值,d为等高距),如上图中1-2陡崖D处底部的海拔高度为200米<h< span>底≤300米。
(3)判读等高线的疏密程度:(1)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 通视问题: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站在山顶能看到山麓,通视状况良好;反之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疏,低处密,则为凸坡,站在山顶看不到山麓,通视状况不佳。
一句话: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4)判读山脉走向和水流方向:(1)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2)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5)判断地形①判断局部地形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如图A 为山顶,图B 处为盆地。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表示山脊;也叫分水岭(凸低为高”的原则)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表示山谷,也叫集水线,(凸高为低处的原则);若多条等高线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
②判断大地形: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③几条特殊的等高线:“点”“线”“面”的选择选“点”①确定水库和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 ___;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坝址应在河流流出洼地或小盆地河道最窄的峡谷地段,地质构造为向斜的地区,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②气象站: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③疗养院: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④港口:应选择避风的海湾,且要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选“线”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较好。
___的修建应选择在地质构造为背斜的地区,安全性较好。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关键是应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
③输油管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
选“面”①工业区: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
化工厂、炼油厂等既污染水源,又污染大气,所以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或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产生固体废气物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并且也要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建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工业区应建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的地区。
②居民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
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
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建筑用地多在平原和河湖、交通线附近。
几个等高线问题0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0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0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0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0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06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07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08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09水库①.选在河流;②坝址——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坝高——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⑤坝长——工程量的大小。
10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1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 ___大小有关。
12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3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4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5地形相关分析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