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与健康
结课论文
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之我见
班级:
学号:
姓名:
绿色、有机食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产生。

因此,建立和健全健康食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水平已成为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文章综述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在中国的发展特点、认证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促进安全食品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超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建议
Abstract: Food quality is a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ccidents about food quality happened repeatedly in recent years. An important step to develop national economy i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s of healthy food production quality controlling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authentication and recent problems we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Suggestions for China’s food safety were provided.
Keywords: organic food;green food;authentication;suggestions
1概述
1.1 前言
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日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产生,如三聚氰胺、
苏丹红、瘦肉精事件等一次又一次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和愤怒,甚至有人质疑“目前我们吃什么是安全的”。

大众和政府都在急切呼唤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来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社会绩效。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水平.以提升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国民消费的安全性和人身健康发展的权益。

1.2 何为绿色食品
超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要求具备4个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其标准分为“AA”级和“A”级。

绿色食品同样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为止现已开发出粮食、食用油、水果、蔬菜等九大类2000多种绿色食品,可谓发展迅速。

到2007年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总数达5 740家,产品总数达15238个,产品实物总量超过8300万t。

但在目前,绿色食品发展不是非常平衡,从质量层次上讲,其中“AA”级绿色食品数量较少,而“A”级绿色食品数量较多,从品种层次上讲,粮油、蔬菜、饮料等占有一定得比重,但是消费者最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较小。

从消费层次上讲,产品多销往欧美国家,国内消费量较低。

1.3 何为有机食品
自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简称IFOAM)的定义,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经过授权的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

其中要符合四个条件,包括:(1)有机原料:即原料必须来自于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有机过程:即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3)有机跟踪:即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及销售记录档案;(4)有机认证:即必
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1984年,我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等专家学者先后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

1989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正式加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1990年,浙江有机绿茶出口荷兰,由荷兰颁证组织SKAL颁证。

以及国外有一些有机食品公司带领国外认证机构在中国试探性的进行有机认证。

此时有机食品贸易额仅为6万美元左右。

2000年后,我国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有茶叶、蜂蜜、奶粉、大豆、芝麻、荞麦、核桃、松子、向日葵籽、南瓜籽、八角、中药材等上百个品种。

从事有机食品行业的单位增加到600多家,自2005年《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施行,有机食品产业将从无序竞争象规范化发展。

目前,有机产品认证获证企业2000多家,认证面积达230万hm,已进入世界前10位。

2绿色食品
2.1基本内涵
目绿色食品,不是指“绿颜色的食品”。

其内涵可以表述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其中“安全”、“无污染”均为国际上认可的标准概念。

绿色食品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健康价值。

一是由于绿色食品是“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因而有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二是绿色食品的生产经营可以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收入;三是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优良的生态环境,因而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四是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因而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的开展;五是绿色食品的发展有利于出口创汇;六是绿色食品的生产、经营、消费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2生产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在1990年起步,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

1998年以来,我国绿色食品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5%。

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04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达到绿色食品的发展在我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观念、质量标准、商标品牌已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

近年来,我国绿色食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等国际组织都对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从发展水平来看,绿色食品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国内一批大型知名品牌企业积极参与绿色食品开发,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在37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有117家,占31.5%;在179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有299家,占16.6%。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因为绿色食品实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商标管理等严格的控制管理制度,增强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可信度。

近几年,不少日本客户直接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考察,了解产地环境监测过程,检查企业原料生产档案记录,对绿色食品认证程序及标准给予认同和肯定。

绿色食品生产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观念、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标准、商标品牌已被广大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所认同和接受。

在我国,绿色食品已成为优质安全食品的代名词,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在国际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世界持续农业协会等国际组织也充分肯定了中国的绿色食品事业,“中国绿色食品工程”被誉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20个最成功的模式之一。

2.3发展趋势
产业化。

绿色食品产业化是从传统食品向现代食品产业转化的历史过程,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我国绿色食品开发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选择了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途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利用“以市场引导产业、以标准规范产业、以标志管理企业”的绿色食品良性发展机制,将现有的产业化模式,如以某一产业为龙头的带动型模式,以某一或几个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主导型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导向型模式等进一步完善,并根据绿色食品的发展需要,探索出新的产业化模式。

生产科技化。

科技是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效果和质量的保障。

绿色食品科技主要包括农业技术、食品工业技术、商品技术等诸方面。

我国绿色食品的生产,应与现代化大生产相结合,在生产、加工、储运等诸环节中,尽可能采用现代化
科技手段,尤其是在作为原料的绿色食品粮食、畜禽等生产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技术、膜技术、酶技术等高新技术,并把绿色食品生产相关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绿色食品的附加值。

加强对现有常规技术的生态化。

销售专业化。

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绿色食品销售网,发展绿色食品专卖店、连锁店、专销柜等对其进行集中销售。

这不仅可以方便消费者集中购买到所需的各种绿色食品,而且还可以增加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任感,防止购到假货、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另外,还要注意绿色食品销售商店的位置选择,以便于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

3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生态系统,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而且获得了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可食用农产品、野生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它是一种要求严格的安全健康食品,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无公害的有机食品成为首选。

3.1有机食品现状
我国自1990年获得第1个有机食品认证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有机食品获得了长足发展。

截至2010年底,仅由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总数已达到1 202家,产品总数达到5 598个,产品实物总量333.73万t,认证面积248.71万hm2。

但是与有机食品强国相比,我国有机食品无论是规模还是发育程度都很低,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有机食品的数量逐年增加,但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相比,其发展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所占比重仍然较小。

此外,有机食品的品种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

资料显示,我国有机食品产品中,70%以上的产品是蔬菜、水果、原粮、野生采集物等初级产品,只有不足20%的为畜禽肉类产品,深加工产品更是少之又少,有机食品市场多样化程度低,无法满足需求。

3.2发展优势
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国际上对我国有机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我国的有机稻米、蔬菜、茶叶、杂粮等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据统计,2006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为3.50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但是近几年来,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额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有机食品出口额将达到10亿~20亿美元,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

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机食品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相对低廉,能够满足有机食品生产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生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且绝大多数动植物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

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为开展有机食品生产提供了天然条件。

3.3发展模式及其展望
贸易公司加农场(或农民)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又称“有机订单农业”模式。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于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模式,但具体的组织形式仍然需要不断改进。

由拥有农场全部管理权的公司经营有机农业,或由从事有机贸易的公司租用一片农地,选派合格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实施管理,聘用当地农民从事生产;同时,公司聘请有机农业和加工方面的专家对生产加工实施指导,公司负责实行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和贸易的一条龙式综合管理。

这种模式最能保证有机食品的完整性和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食品的生产开发,可以为人类提供无污染的安全、优质、健康的营养类食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品的质量,增进城乡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认识的深入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将日益扩大,它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品。

有机食品的发展空间也将会逐年增大,中央及各级政府应因势利导,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争取将我国建成有机食品强国。

参考文献
[1] 陈曦.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认证现场检查环节的对比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
(1):37-40.
[2] 王运浩.推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持续健康发展[J].甘肃农业,2010,(4):13-16.
[3] 丁锁臧宏伟.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4-35.
[4] 王运浩.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9,3(1):9-10..
[5]陈丽华,李光宇,王世现.我国回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47-49.
[6]专门论坛.我国绿色食品出El现状和问题的分析[J].北京农业,2004,(6):1-2.
[7贾乃新,刘海风,王晓萍,等.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发
展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23(5):60-62.
[8] 阎凤娥,赵丽芹,白洁,等.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3):13-15.
[9] 常璟宇.解读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J].中国食品,2011(3):24-27.
[10] 王国成,曹娴.有机农业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3):77-79.
[11] 美国开展向有机农业转型模式研究[J].种业导刊,2011(8):41. [1]赵华.浅谈食品化学与人类健康[J].广东化工,2006,33(8):4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