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设在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商学院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8 ...
市场营销
骑大象的蚂蚁整理编辑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
自评报告
学校名称:江汉大学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专业负责人:周红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
目录
一、专业概况 (1)
1.专业成立时间 (1)
2.教学组织设置 (1)
3.现有教师队伍与学生规模 (2)
4.主要办学条件 (2)
5.建设与发展思路 (3)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5)
1.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5)
2.专业基础条件 (9)
3.师资队伍 (10)
4.课程建设 (12)
5.实践教学 (13)
6.教学管理 (14)
7.人才培养质量 (1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拟整改措施 (17)
了有力保障。
本专业现有12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
35-55岁中青年教师11人。
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6人。
本专业迄今已连续招收8届学生,2002级—2009级,学生人数分别为48人、26人、31人、47人、49人、39人、44人和43人。
目前,在校生人数共计175人。
4.主要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
有各类教室354间,其中多媒体教室125间;有语言学习中心2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5个,配备有计算机400台。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面积30850M2,有近30个阅览室,3025个阅览座位,54个研究厢。
截止2008年底,馆藏文献总量23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72万册,电子文献资源65万种(件),另有中外文期刊4000余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近20个,建有5个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已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将实现与全国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作为《全国报刊索引》检索站,可以检索最新编辑出版的《全国报刊索引》及WTO专题数据库。
图书馆还建立了重点学科导航库。
专业图书资料主要集中在学校图书馆,馆内辟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图书资料专区。
商学院下设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包括经济与管理科学、会计模拟、ERP、信息管理基础、旅游管理模拟、会计手工模拟等6个实验室,购进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硬件设备,并配备了国际贸易模拟、金融模拟、会计一体化模拟、电子商务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用友ERP等24套教学软件。
实验教学中心现有面积980平方米,设备783台套,资产总额582.96万元,设备完好率98%,现有实验教学设备与教学场地能较好地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要。
5.建设与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政府行政职能的逐步转变,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营销人才需求不断升温,给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
为了抓住机遇,顺应发展,促进专业建设,本专业通过借鉴高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制订了专业发展规划,提出本专业建设与发展基本思路是: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专业基础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在省内外有一
定影响的专业。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1.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1.1 专业设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竞争日益加剧,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国家人事部目前统计,从23个地区调查,对大专以上人才的需求量统计,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计算机及其应用,市场营销,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财会,…。
可见市场营销专业在全国乃至各地方的人才市场需求排行榜上均名列前茅。
随着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大量能独立开展企业经营、商品推销、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等业务的高层次营销类专业人才。
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学校申请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正适应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专业定位在培养具有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营销调研、预测、决策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设置符合江汉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
1.2 专业建设规划
本专业开办以后,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结合商学院和本专业的具体实际,提出了2002年-2005年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规划。
在2006年我们认真分析了本专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又制定了2006年-2010年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提出了具体措施,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中有效地付诸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根据科研积累和市场需求,整合凝炼学科研究方向,集中力量在营销理论应用方向形成有特色的创新研究群体,尝试利用多学科交叉,培育新的优势学科方向。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商学院研究实体和实验中心平台,力争承担或参与国家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科研项目,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形成有较高理论水平或较大应用价值的成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将其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工商管理学科类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近几年来有多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
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项,有18篇论文被ISTP收录等,提高了专业影
响力和学术水平。
梁东教授已与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并已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5人。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整体水平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专业的发展。
根据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的变化,我们在规划中提出了在3-5年内,有计划的培养和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1-3名,积极支持2-4名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和国内外访问学者学习,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突出培养造就1-3名省、市、校级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带动师资队伍整体上水平,增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
近几年,按照规划的要求,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已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内培养博士生4人,派教师赴国外讲学、进修培训2人。
(3)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专业建设的基础之一是专业课程建设。
我们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对部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方面进行重点研讨,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趋科学性、系统性。
同时对现有教学大纲要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切实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深化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并着力提高双语教学比例。
力争在2-3年内新增1-2门校级精品课程,并力争3-5年后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根据规划内容的要求,我们从2008级开始,依据学校教学改革方案的精神,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实施学科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即学生进校后第一、二年学习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兴趣、爱好和特长等,确认主修专业并选择专业模块课程修读。
同时我们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企业经营竞争模拟实验(ERP沙盘)、CRM实验(ERP系统)等实验课程。
以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营销为试点开展双语教学。
此外,市场营销学已经列入学校立项建设精品课程计划,为本专业开设的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正在积极建设中。
(4)重视教材建设,凸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色
教材建设也是专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编写适合专业定位和教学特点的教材是
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规划中我们要求积极组织力量编写供本专业使用的专业课教材,充分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组织编写实验教材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力求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的、完整的教材体系。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本专业《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学》、《企业文化概论》、《市场营销新视点》等教材和参考书已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出版,有的多次再版,得到社会认可。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为了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在规划中提出了要实现学校办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校企结合的开放办学之路,培养出更多更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贯彻这一思想,我们在近三年实施了“3+1”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共有7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我院与深圳盐田港物流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3+1”项目。
目前,本专业正在与已连续5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湖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探讨校企合作,以吸纳更多的同学参与“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并力争在2009年内将其建设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基地。
1.3 人才培养方案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开办以来,按照教育部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基本要求,以及学校确立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在进行广泛调研和科学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设置较为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及重视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创新精神及实践技能培养的专业培养方案,并逐年修改与完善。
2008年以来,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学校要求,工商管理类五个专业(含市场营销专业)进行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试点,学生入学后前三学期按一级学科为主体的大类进行培养,从第四学期开始进入专业培养阶段。
第四学期开始,学生在学校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在专业大类内进行二次选择专业,学校根据学生的志愿和学业成绩,确定学生选学的专业。
根据这一教学改革方案,该专业适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遵循“夯实基础,注重应用,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以人为本、突出应用、整体优化的原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体现大类培养特点,建立了工商管理类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根据学校大类培养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前三学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以加强基础,提高素质,培养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乃至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从第四学期开始,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完成实践环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
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在总学分相对稳定前提下,增加选修课学时,开设了物流管理、企业定价、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概论、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营销等能拓宽专业面和学生就业渠道的课程。
三是坚持适应社会需要的原则,及时跟踪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
在保持核心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设了保险学、审计学、技术经济学、会计电算化原理等相关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实际。
四是坚持突出应用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该专业毕业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时的比例不断提高,2009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占应修总学分26%,达到了教育部高教〔2007〕2号文件规定的不低于15%的要求。
(2)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通过专业内涵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来实现,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专业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
自2007年起,实行“3+1”分段制教学,三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课程,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并结合企业实际撰写毕业论文。
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系统学习和在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1年的实践操作或训练后,具备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国内外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实务,并熟悉现代大中型企业管理流程与操作,成为具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际管理技能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3)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的执行要求严格,特殊情况需要局部调整的,必须首先由所在系提出调整原因和方案并填写变更单,然后由分管院长签字,最后教务处审查批准,重大调整需要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同时,学校还通过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信息反馈、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各种途径,及时了解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监控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近三年来,本专业执行培养方案情况良好。
2.专业基础条件
2.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学校重视实验室建设,不断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实验室的硬件条件进不断改善。
专业实验室设备仪器价值由2006年的19万元增加至2008年的61万元,科研实验设备投入增至17万元。
其中基础实验室358.8万元,专业实验室61.8万元,科研实验室17万元,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训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平台。
自本专业设置以来,仪器设备逐年有更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能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能为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2.1 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一直重视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制定了《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暂行办法》,不断规范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为巩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还多次召开各类实习教学经验交流会、实习单位共建会。
市场营销专业从专业教学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
先后建立了深圳盐田港物流有限公司、武汉市汉福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湖北东方视博传播有限公司、武汉嘉亨印务有限公司4个校外实习基地。
这些实习基地与我院系合作关系稳定,并且与院系均签订了三年以上的合作协议,为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从事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还建有1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即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具有完好的教学设备和齐全的实验教学软件,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中心可承担本专业近90%以上的课程内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单设的课程实验。
这些实习基地专业对口、技术和设备先进、校内外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能满足本专业实习教学的需要,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
我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中外文图书、期刊、电子图书资源。
其中纸质中外文图书29713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1722种,纸质中文期刊1677册,电子期刊66种,能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需要。
学校建成了功能齐全的网络管理中心和校园网应用服务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布线系统和高性能的网络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创建了精品课程网站,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及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教学经费
学校重视教学经费的投入,并逐年增加,主要用于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建设等方面。
2006年13.9万元,2007年13.75万元,2008年14.58万元,能满足本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
3.师资队伍
3.1 队伍建设状况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办法》、《高层次人才住房安置及资助标准实施办法》、《关于给予高层次人才有关待遇的暂行办法》、《教师攻读研究生及在职进修暂行规定》、《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稳定、培养与引进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
本专业认真开展教师培养、引进和稳定工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
近三年,从职称结构看,本专业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2006年40.6%、2007年47.1%和2008年57.1%。
从学位结构看,2006年博士2人,硕士21人,学士9人;2007年博士3人,硕士21人,学士8人;2008年博士4人,硕士19人,学士12人,其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梁东,教授,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学科带头人,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
现为中国财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湖北市场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经济学会会员,武汉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市制造业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近几年来,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武汉市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
主持、参与立项课题21项,出版教材、专著7部,发表论文近40篇。
其中,论文《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ew Times》,《From Salesman to the Business Personnel, and Then to the New-type Marketer --Watching the Modern Marketing Revolution》被ISTP收录,主编的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市场营销学》和《企业战略管理》分别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并多次再版,编著的《市场营销新视点》在市场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论文如“对柔性生产的认识”、“供应链的牛鞭效应”等被多家报刊转载。
周红,副教授,工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
主要讲授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等专业课程。
曾主持和参与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我国高等教育的供给与成本分担问题研究”,湖北省教育厅B类项目“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研究与政策研究”等课题4项,在《经营与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14篇论文,参与《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技巧》、《市场营销新视点》等教材的编写。
3.2 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和学院制定了严格的主讲教师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并加强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把岗前培训合格作为教师岗位聘任的必备条件。
近三年,本专业主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100%符合岗位资格。
学校始终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教学制度,并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
在《教师教学工作量额定标准及计算办法》中明确规定,教授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80学时、副教授不少于200学时。
在工作考核上,学校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年必须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还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
学校有关部门在教师评优、评先等方面均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一项重要条件。
在校内分配制度改革中,设立首席教授、学科责任教授及学科骨干教师岗位,实行年薪制,以调动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积极性。
近三年来,本专业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均达100%。
主干课程教学队伍稳定,主干课程教师全部是中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
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文件,要求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备课、授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作业、辅导答疑、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考试(考核)等教学环节规范。
同时坚持针对课堂教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
近两学年,本专业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学生评教累计52次,其中优秀18次,良好30次,中等4次。
优秀率为34.6%,优良率达到92.3%,教学效果整体较好。
学院鼓励本专业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有3人获江汉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1人获江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胜奖,9人指导的毕业论文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3.3 科学研究水平
学校和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实施教师科研业绩与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支持教师结合教学工作,积极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对教师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材和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科研论文,均给予相应的奖励。
近几年来,本专业教师共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校级科研项目39个,科研经费由2006年的8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95万元。
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发表科研和教
学研究论文102篇,先后有18篇论文被ISTP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
教师科研成果突出,促进教学成效较明显。
梁东教授曾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许以洪副教授承担了教育部项目“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子项目“《营销风风险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升级研发”课题研究,并在市场营销专题中予以实施。
本专业教师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鼓励和引导教师将最新科研、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促进教学内容更新。
提倡教师结合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和撰写毕业论文,引领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形成科学研究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极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三年,结合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申报江汉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项。
4.课程建设
4.1 课程体系
本专业围绕培养目标要求,坚持科学、优化的原则,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近三年,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优化课程体系。
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商学院进行了基于“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改革,将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在管理学科的5个本科专业(含市场营销专业)试点。
二是在降低总学分的情况下,增加了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尤其是增加实验和实践的学时学分,以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是注重了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落实。
制定了符合专业发展、可执行性强的课程建设规划,编写了一套全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在构建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创建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
目前,为本专业开出的课程中,有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4门和双语课程2门。
4.2 教材选用与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高质量的教材。
在教材选用方面,本专业坚持“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的原则,确保了高质量、有特色的优秀教材进入本科教学课堂。
本专业近三学年专业课程全部选用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选用教材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师生满意度较高。
学校制定了《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和《教材建设立项管理办法》,采取教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