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链的由来、与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全球分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美军海外基地分布的三大战略区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在全球的分布,可基本分为三大战略区、十四个基地群。
(一)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美国设在这些地区的基地约占其海外基地总数的53%,共有5个基地群,呈两线梯次配置。第一线由中欧基地群(设在德国、比利时、荷兰的基地与设施)、南欧基地群(设在意大利和希腊的基地与设施)和中东、北非基地群组成,以中欧基地群为主体,负责扼守欧洲的心脏地带;第二线由英国、冰岛基地群和伊比利亚半岛基地群组成,负责增援中、北欧地区作战和实施战略核攻击。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斯图加特陆军基地(美驻欧空军司令部及北约中欧盟军司令部驻地)和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军基地(美第6舰队司令部联络官和北约南欧司令部驻地)。
(二)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这一地区对美国有重要战略价值,故其在这一地区的海外基地数量仅次于欧洲,约占美国海外基地总数的42.7%,共有7个基地群。这些基地大体呈三线配置:第一线由阿拉斯加、东北亚、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4个基地群组成,控制着具有战略意义的航道、海峡和海域;第二线由关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个基地群组成,是第一线基地的依托和重要的海空运输中转基地,也是重要的监视侦察基地;第三线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这既是支援亚太地区作战的后方,又是美国本土防御的前哨。在这些基地中,较为主要的是:设在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阿拉斯加空军司令部驻地),设在日本的横须贺、冲绳海军基地,设在韩国的乌山空军基地和汉城基地,设在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海军基地,设在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帕拉海军基地等。
(三)北美和拉美地区。美国在这一地区设置了2个基地群。其中格陵兰、加拿大基地群主要担负战略预警和增援任务;巴拿马、加勒比海基地群则构成美国本土防御的南部屏障,也是控制加勒比海地区的桥头堡。根据美国与巴拿马两国达成的协定,美国驻巴拿马的军队于1999年底以前从巴全部撤走。
二、"岛链"的由来
“岛链”,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产物。"岛链"一词,最初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二战之后为了扼杀、封锁当时的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岛群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提出来的。
冷战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重兵,意欲精心构筑一条以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一线基地为基轴,以日本、韩国、冲绳、关岛等基地和设施为核心的"太平洋多重锁链",来围堵中国和亚洲大陆,企图扼住亚洲大陆的脖子,其目的就是企图扼杀新生

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二战期间及之后,美国占领了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岛屿,并逐步将其势力扩展到西太平洋部分国家的领海和领土。基于这种优势,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美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1950年1月12日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次年1月4日,美国国务院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指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近海岛屿链"。杜勒斯还特别强调,台湾岛构成了太平洋西边缘上岛屿锁链中的重要环节。
在提出"岛链"战略的同时,美国大力加强在岛链上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军事设施建设,加速构建军事包围体系。此外,美国还加紧拼凑"东亚集体安全体系",签订各种条约,建立军事同盟,加紧岛链的封锁态势。如美国于1952年先后与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日本缔结了安全条约,1953年又同韩国签订了安全条约,1954年还与菲律宾签订了《马尼拉条约》等。
最初,美军只在太平洋地区形成三大基地网雏形:第一线基地网分布在西太平洋和白令海地区,北起阿拉斯加,经西太平洋岛屿锁链、印度支那,西至巴基斯坦,组成对社会主义国家基地包围圈的"东方弧线";第二线基地网位于太平洋中、南部地区;第三线基地网位于美国西海岸至巴拿马运河一线,组成亚洲战场的后方基地网。可以说,这些基地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形成了岛屿锁链的基地配置,加速构成了对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封锁与包围。
很快,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包围圈,由点到线构成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韩国、中国台湾、越南;第二道防线是日本、冲绳、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第三道防线是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澳大利亚、新西兰。在此基础上,美国逐步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了三道封锁岛链。
"岛链"因冷战而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亚太附庸国的目的,是通过互相勾结,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多道防御圈和众多的军事基地,作为其遏制前苏联和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依托堡垒。
然而在今天,"岛链"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这条套在亚洲大陆脖子上的锁链,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还在不断延长。
三、西太平洋的三条岛链
第一岛链,是指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
在第一岛链的"封锁链条"中,最为关键的是台湾岛。它位于第一岛链的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

岛就能有效地遏止东海与南海的咽喉战略通道。也有了与"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
早在1951年,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首次提出利用地缘政治关系,用岛链围堵中国为主要目的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内涵,也有封锁海上运输线,用以控制中国国际贸易的物资交流,特别是对石油命脉的控制,如一条看不见的绞索,锁住中国的海域,以达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的。第一岛链:指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冲绳岛、接到我国台湾岛,南至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形成的链形岛屿地带,其中台湾岛居于核心战略地位。
第二岛链,是指北起日本群岛,经小笠原诸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帛琉群岛,延至印尼的哈马里拉岛。用以防止,中国和当时苏联联手反击,这是第二岛链的防控作用。
太平洋岛链:是以第一岛链为轴心,延至北起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把韩国也纳入岛链范围中,而一直延伸至东南亚地带,实际上是第一岛链的势力幅射和延伸,以便更好巩固岛链的地带作用,以增强第一岛链线,防范的薄弱性。
美国认为,中国台湾是其"岛链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整个"岛链"中具有中间枢纽作用。正是基于此,美国长期把台湾视为其"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很明显,美国"岛链战略"的直接后果,就是容易给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随着中国海外贸易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海洋权益的现状,中国逐渐感受到岛链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潜在与现实影响。从地缘战略角度看,两条岛屿带上的1.2万个岛屿,绝大多数大小岛屿由其它国家控制,只有台湾是中国领土,这种地理特性使我国海区具有半封闭性质,台湾就成为中国通向太平洋的惟一出海口。
从中国的海洋权益和安全环境看,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以及钓鱼岛、海区划界等问题,都处于第一岛链内及其附近海域。历史表明,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75%是跨越岛链从海上入侵的。另外,从大陆延伸到第一岛链的海区中,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在西太平洋上的大大小小呈弧线型分布的岛屿,紧密地分布在我国进出太平洋的门户,使我国诸海实际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美国在这一系列呈弧线型分布的岛屿上重兵把守,将其变成西方国家用来封锁亚洲大陆的所谓"岛链"。
四、美国"印度洋基地群"
美国出于其亚太战略甚至全球战略的需要,在亚太地区部署一条所谓的"太平洋锁链",将原西太平洋上的岛链延伸到印度洋,把其在

太平洋上的基地链与印度洋上的基地链连在一起,构筑起一条东起阿留申群岛,西至波斯湾的上万公里的超长防线。美国拉拢印度的目的,就是要完善这条所谓的"太平洋锁链"。
曾有印度媒体披露,美国希望获得对印度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的使用权,一旦美国获得印度的军事基地,它就将把太平洋的基地链与印度洋的基地链连在一起,构筑起一条东起阿留申群岛,西至波斯湾的上万千米的超长防线,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构筑的最长一条防线。苏联早已不存在,美国建立太平洋锁链所要围困的国家,指向非常明显就是中国。
 
美军的印度洋基地群,以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为核心,辐射至印度洋沿岸各港口,特别是阿拉伯湾、海湾和红海地区。迪戈加西亚群岛,位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是印度洋空中和海上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中,迪戈加西亚岛是印度洋中部查戈斯群岛的主岛,面积28.5平方公里。

1.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

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是美军在印度洋上的综合性军事基地。该岛地处印度洋航路的要冲,1966年美国同英国就共同使用该岛达成协议,于是,该岛成为美、英海军的基地和通讯站。1970年,美国扩建了此处的通讯设施,使之成为美国全球通讯的中继站之一。1971年,美国海军从英军手中接管管辖权,此后扩建了港湾、码头、仓储、油库、机场跑道等设施,使之成为美国海军在印度洋支援海湾地区作战诸基地中的核心。1973年,该基地正式启用。

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港区水深15米左右,有1座长约600米,宽近70米的突堤码头,可驻泊航空母舰。基地还有1条长约4000米的大型飞机跑道,能起降B-52、B-1、B-2等远程重型轰炸机,停机坪达37万平方米,可停100多架战机,实施对海上作战的远程支援。其港口有一个码头,两条深水航道,能停泊大型航母、核潜艇、和作战物资预置船队。经过多年的修建,该基地综合设施完善,战略地位重要,被美国称为"印度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舰"。现在该岛可停泊核潜艇和航空母舰,能维修各型舰船,已完全具备保障美国航母战斗群、两栖登陆编队、和战略轰炸机等在印度洋活动的能力。美国将10架B-52轰炸机,以及为其长途飞行提供空中加油支援的KC-135和KC-10空中加油机部署在迪戈加西亚岛。

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B-52等重型轰炸机都是从这里起飞进行空袭的。在伊拉克战争中,基地内保存有一个美国海军陆战旅的各种装备和数百枚空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并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科威特;另外,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军事部署中,从太平洋地区调往海湾的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空军

战斗机联队、和美国陆军部队,都是经过该岛,并在此加油补给后开往海湾的。

迪戈加西亚基地距伊拉克首都巴格达5440公里,当年海湾战争实施空袭的首批轰炸机就是从这里起飞的。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还专门斥巨资在基地购置了半移动式机库,为B-2隐形轰炸机"建了个新家"。并将6架B-2隐形轰炸机部署在迪戈加西亚基地。这样,B-2隐形轰炸机攻击伊拉克来回将只需5个小时,此前从美国本土往返一趟至少要20个小时。目前在该岛美军驻有1500名官兵,并储备有一个陆战远征旅的装备物资。该基地可停靠航母编队和核潜艇。同时,该基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部署了1个预置中队的6~7艘预置仓库船,是向海湾地区投送力量,实施联合远征作战的主要出发地和后勤支援基地。
作为美国在印度洋上的"中继站"和"眼睛",在美国将其战略重心南移的形势下,迪戈加西亚基地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巴林基地

美军在印度洋上的第二大基地,是巴林基地。从巴林出发,可以控制整个波斯湾、及其出入口----霍尔木兹海峡,也可轻易控制红海的出入口----曼德海峡、苏伊士湾和亚喀巴湾。因此,美国驻中东特混舰队的司令部,就驻在此地。
当年海湾危机爆发的第一天,就是驻巴林的美国海军中东特混舰队的8艘军舰,最早作出了反应。此基地也是美国打赢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场高强度局部战争所依托的前沿基地,其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此外,美军在印度洋地区还有多处港口、基地的使用权,如科科斯岛的军事设施、塞舌尔群岛的维多利亚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