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
微观经济学框架
![微观经济学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4d67fa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4.png)
微观经济学框架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其研究对象是个体和机构,它包括经济活
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很完整,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行为者、定价和市场、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财政政策。
行为者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主要研究个体和企业的行为模式,如:消费、投资、劳动力供给。
它还对政府行为进行研究,比如政府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增值税政策、财政政策等。
这样,它就可以揭示行为者的行为模式及其后果,从而指导决策者在决策过
程中针对各类行为发挥积极作用。
定价和市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点,它涉及价格的决定和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如:政府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垄断价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竞争市场的无效价格理论等。
经济增长和发展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的投入和投资的经
济效果分析、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对资源
配置、生产率增长和工资水平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等。
财政政策是经济学家构建的重要政策工具,微观经济学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如:财政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财政政策优化的问题研究、财政政策对生产率和生活
水平的影响分析等。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acf95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5.png)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经济学分支。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需求与供给- 需求: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供给: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市场价格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来决定。
需求法则- 需求法则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消费者行为- 效用:消费者从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额外满足度逐渐减少。
生产者行为- 成本:生产商品或服务所需的资源的货币价值。
- 边际成本:生产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成本。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没有交易成本,没有进入和退出壁垒。
- 垄断竞争:许多卖家,产品略有差异,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 寡头垄断:少数几个大卖家,产品可以是同质或有差异,存在进入壁垒。
- 垄断:单一卖家,产品独特,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
市场效率- 帕累托效率:在没有使任何人变得更糟的情况下,无法使任何人变得更好的状态。
- 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如外部性、公共品、信息不对称等。
外部性- 正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额外的利益,而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 负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损害,而没有支付相应的成本。
公共品-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无法阻止任何人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信息不对称- 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差异,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 生产者剩余:市场价格与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间的差额。
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价格达到均衡状态。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https://img.taocdn.com/s3/m/9be95f4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5.png)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导言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得物品总就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得事实2、微观经济学研究得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3、经济学得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①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得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得该商品得数量①需求量:就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得某种商品得数量①需求得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得条件下,由于其她因素变动而引起得对商品需求数量得变化①需求量得变化:在影响需求得其她因素保持不变得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得对该商品需求量得变动2、供求规律:①在供给不变得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与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与均衡数量减少①在需求不变得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与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与均衡数量减少①当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①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3、需求得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得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得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得百分比 / 价格变化得百分比Ed = (①Q/Q)/(①P/P) = (①Q/①P)·(P/Q)4、点弹性得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得点弹性系数得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到横轴得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得距离点弹性得类型:,需求得价格弹性大于1;,需求得价格弹性小于1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①CB段,Ed<1,缺乏弹性①C点Ed=1,单位弹性①A点Ed→∞,完全有弹性①B点Ed=0,完全无弹性5敏感程度。
①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得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得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得比值,表示为:EXY=(①QX/QX)/(①PY/PY)=(①QX/①PY)·(PY/QX)①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得需求量与其替代品得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需求得交叉弹性系数就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得需求量与其互补品得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得交叉弹性系数就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得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得价格作出反应,需求得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
![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c8842e8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6.png)
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一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二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技术三经济系统的功能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五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一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二均衡分析方法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四经济模型的建立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归纳法与演绎法一微观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范围二宏观经济学的对象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三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划分四对上述划分的反对意见一自给自足经济二计划经济三市场经济四混合经济第四节价格制度与微观经济学五价格制度与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一市场需求表和市场需求曲线及其特点:需求定理二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需求函数三需求水平的变化与需求量变化的区别第一节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四需求的弹性一市场供给表和市场供给曲线及其特点:供给定理二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供给函数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水平变动的区别第二节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四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均衡价格的决定二均衡价格与实际价格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定理一货物税对价格的影响二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四节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一效用和效用函数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三消费者均衡的原则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第一节基数效用分析四等边际原理五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六消费者剩余一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内容二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三无差异曲线四预算线五消费者均衡六货币收入的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二节序数效用分析七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一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二边际收益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第三节市场需求曲线三行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厂商及其技术和投入一厂商的定义和组织形式二利润最大化的假定三技术和投入第一节四短期和长期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的定义和基本类型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第二节四可变投入使用量的合理区间具有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一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的特点二等产量线三边际技术替代率第三节四射线、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一规模收益及其变动的三种情况第四节长期和规模收益二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三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四规模收益变动的表示方法一成本的性质和定义二等成本线第五节成本的性质和最佳投入组合三最佳的投入组合一短期的定义二三种短期总成本函数三三种短期平均成本函数四边际成本五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第六节短期成本函数六平均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几何推导第七节长期成本函数一扩展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二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三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四成本曲线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五投入价格变动与成本曲线一市场、厂商和行业二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标准三完全竞争的内涵及假定条件四厂商和行业所面对的需求曲线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五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一交易期的定义第五章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与产量第二节交易期的价格决定二交易期的供给曲线三市场均衡的特点四交易期内价格的功能一厂商短期均衡产量的决定二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第三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四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一长期内的调整过程二厂商的长期均衡第四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三行业的长期均衡一短期内的调整二长期内的调整第五节资源配置过程三蛛网模型一完全垄断的性质二完全垄断的成因第一节完全垄断的性质及成因三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一获取经济利润时的短期均衡二获取正常利润时的短期均衡第二节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三亏损状态下的短期均衡一短期内存在经济利润时的情况二短期内只获得正常利润时的情况第六章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第三节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一垄断竞争的性质和定义二产品差别和产品集团三垄断竞争模型的假定条件第一节垄断竞争的性质和特征四垄断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一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二节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三需求的多样性和成本的多样性一产品变异二销售费用第三节非价格竞争与厂商均衡三广告的经济学一价格和产量上的差别二效率上的差别第四节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比较三福利上的差别第七章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第五节对垄断竞争理论的批评一寡头垄断的性质:相互依存二寡头垄断的成因第一节寡头垄断的性质、成因和分类三寡头垄断的分类:纯粹寡头垄断和差异寡头垄断一双头垄断模型第二节非勾结性的寡头垄断模型二折断的需求曲线模型一分开的勾结:卡特尔二非公开的勾结:价格领先制第三节勾结性的寡头垄断模型三成本加成定价一市场的相对狭小二资金、设备和技术上的特殊要求三自然资源、专利和政府的限制第四节寡头垄断者的长期行为和进入的障碍四限制进入的价格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二完全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第八章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第五节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率三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三短期亏损时的情况四完全垄断行业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一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二价格歧视的程度第四节价格歧视三价格歧视与行业生存一两种市场条件下的资源利用二价格和产量三垄断和收入分配四消费者剩余的净损失第五节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的比较五合并的福利效应:福利三角的应用一边际成本定价二平均成本定价三对价格歧视的管制第六节对垄断的公共管制四对非自然垄断的管制四寡头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第一节博弈论基本概念一上策决策与纳什均衡二寡头市场中的古诺模型第二节纳什均衡与寡头竞争三价格竞争的伯川德模型一逆向归纳法求解纳什均衡第九章博弈论与寡头市场分析第三节动态博弈与先行者优势二先行者优势—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一利润最大化与要素使用量二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单一要素可变第十章要素价格与使用量第一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与使用量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多种要素可变四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五生产要素的供给六要素均衡价格和均衡使用量的决定第二节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一产品的卖方垄断厂商对单一可变要素的需求二厂商在使用多种可变要素时对其中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一使用单一可变要素的买方垄断第三节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二使用多种可变要素时买方垄断的均衡一双边垄断第四节要素市场的卖方垄断二工会对劳动市场的单边垄断一供给量长期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价格:租金第五节固定要素的价格:租金和准租金二短期内供给固定的生产要素价格:准租金一一般均衡的含义二生产的均衡过程及其条件三消费与交换的均衡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四生产与消费的一般均衡一经济效率的定义第二节竞争性均衡与经济效率二竞争性均衡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一公平的标准第十一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第三节公平和效率二公平与效率的替换一市场势力(Market Power )二信息不完全三外部性第一节市场失灵的基本原因四公共物品一“柠檬”市场第十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第二节信息不对称问题二道德风险一外部不经济与无效率第三节外部性二外部经济与无效率三外部性的防治一公共物品的含义第四节公共物品二公共物品与经济效率第五节公共决策与政府失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25e71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6.png)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经济单位行为以及这些单位如何在市场中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经济中的小部分,如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些重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这就是需求定理。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供给定理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促使价格上升。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了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消费者会根据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来决定购买商品的数量,使得最后一单位货币支出无论用于购买哪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无差异曲线用于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商品组合。
预算线则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
消费者通过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进行消费选择,来实现消费者均衡。
微观经济学PPT框架
![微观经济学PPT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2347ba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e.png)
3、不考虑市场存储,价格总能调整到使市场全部供给量为买者 吸收
三个类型:
1、es<ed(收敛) 2、es=ed(循环) 3、es>ed(发散) 图形详见P236-239,
收敛型旳特点:动态均衡过程中,逐年旳成交价格围绕其均衡 价格忽上忽下波动,产销量也相应交替偏离均衡量,但偏离旳 幅度逐渐减弱,最终到达均衡,收敛原因:es<ed
完全竞争(要点概括)注意厂商和市场是两个概念
四个假设:无数买卖者、产品同质、信息完全、出入自由
市场期: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关心旳是以何种价格售出,有互换,无生产,不关心 产量关系旳是怎样“市场出清”,并非指确切旳时间,而是指一组条件,它旳长 短取决于物品保鲜旳时期。
完全竞争市场旳短期均衡(静态):市场均衡与厂商均衡同步到达,一方面厂商
几种基础概念
需求价格弹性Ed,影响Ed旳原因 《微观》P101 《原理》P35、42 需求收入弹性EM,恩格尔法则,恩格尔系数 《微观》P107 需求交叉弹性EAB,《原理》P46
供给——是厂商供给旳,所以有必要研究厂商行为,生产 函数(生产三要素《原理》P91),产量曲线,(记住《微 观》P126图5-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理》P95)
在PE点,P=LMC=SMC=LAC=SAC 经济利润为0,无厂商进入和退出, 均衡(LAC与SAC相切于最低点)
在长久,厂商对产量旳调整过程与整个行业产量旳变动过程是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两者旳均衡也是相互依存并同步到达旳,一方面,整个行业即 市场旳供给和需求决定PE,厂商根据PE调整产量,同步,部分厂商因为亏 损或盈利退出或进入该行业;另一方面,新厂商进入和老厂商旳退出又影 响整个行业旳供给,原有均衡态被打破,只有当产品供给=需求,且在 PE下各厂商LACmin时,厂商到达长久均衡,不再有企业进入和退出,厂 商旳长久均衡也体现为行业旳长久均衡,经济利润消失,各厂商仅得到正 常利润。
微观经济学框架
![微观经济学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13c1572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7.png)
微观经济学框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我们在超市购买食品,到企业决定生产何种产品,再到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都离不开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市场的相互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微观经济学的框架,探索其中的奥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需求与供给。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
这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手,在市场中调节着资源的配置。
以苹果手机为例,当新款苹果手机发布时,如果消费者对其需求旺盛,而供给相对有限,那么价格就会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规模扩大,供给增加,如果需求没有相应大幅增长,价格就会逐渐下降。
这种价格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影响了生产者的生产计划。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考虑商品的价格、自身的收入以及个人的偏好等因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告诉我们,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量是逐渐减少的。
比如,当你非常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面包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满足感,但当你吃了很多个面包之后,再吃一个面包所带来的满足感就会大大降低。
消费者会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来实现效用最大化。
假设你有一定的预算,要在苹果和香蕉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苹果的价格较高,而其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对较低,你可能会选择购买更多的香蕉,以在有限的预算内获得最大的满足。
生产者行为理论则关注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决策。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技术以及成本等因素。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c5610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7.png)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原理-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和应用-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第二章: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和意义-市场福利和市场效率-市场结构和垄断的产生及其对市场机制的影响-价格歧视和公平性的讨论第三章:个体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原则-预算约束和货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混合品和边际替代率的应用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出递减-边际成本的概念和计算-长期和短期成本的比较-规模经济和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第五章:市场结构和垄断-垄断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定价和利润最大化-垄断的福利损失和政府干预-自然垄断和垄断竞争的比较第六章:企业策略和市场均衡-市场竞争和均衡价格-不完全竞争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行为- Oligopoly和游戏理论的应用第七章:财政与政府干预-公共产品和原则代理的概念和分类-税收和供给侧政策的效果-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的考量-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效果评估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外部性-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正面和负面外部性的影响和后果- Pigouvian税和补贴的应用-公共物品和市场处置的问题第九章:信息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性质-隐性行动和道德风险-信号模型和屏蔽效应的应用-信用市场和逆向选择的问题第十章:劳动经济学-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工资决定-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分化-最低工资和劳动合同的效果第十一章:地租与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土地和城市规划的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冲突以上只是对微观经济学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内容可能因不同教材和教授的教学方式而有所差异。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还应注重理论的应用和例题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b06d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e.png)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及个体、企业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作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则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解释市场上商品定价的原理。
根据供需理论,当市场上某一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其价格将上涨,供应量也会随之增加。
相反,需求下降时,价格将下降,供应量也会减少。
供需理论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解释了市场定价的动态过程。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个体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做出的选择和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边际效用、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一件商品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受,需求曲线则是描述了商品价格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则是指一个消费者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所作的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生产函数、生产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等。
生产函数是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它描述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率。
生产成本则是企业进行生产所需的资源和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在给定的投入条件下,企业通过调整产出和成本来实现最大利润。
四、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了不同市场中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有大量的小企业,没有企业能够单独决定价格。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其他市场结构则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五、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研究了市场无法有效运行时的情况,其中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正外部性)或是负向的(负外部性)。
经济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济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ce8b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d.png)
经济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小范围市场的经济学分支。
其核心研究对象是个体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需求与供给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以及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1. 需求与供给理论需求与供给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其研究对象是市场上的产品和劳务。
需求方面包括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和需求变动因素等知识点;供给方面包括供给曲线、供给弹性和供给变动因素等知识点。
2. 生产理论生产理论研究的是生产要素的组合和生产规模对产出的影响。
包括生产函数、边际产品、平均产品、长期生产规模和短期生产规模等知识点。
3. 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研究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和成本。
包括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生产规模的长期和短期成本曲线等知识点。
4. 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了市场的种种形式以及不同市场形态下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纯粹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等知识点。
5.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研究的是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和价格的作用。
包括价格弹性、价格歧视、价格固定和价格扑克等知识点。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全国经济总体运行和政策调控的经济学分支。
其核心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的总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经济增长理论、货币理论、财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1.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是国家长期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趋势。
包括经济增长因素、经济增长模型和增长政策等知识点。
2. 货币理论货币理论研究的是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
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通货膨胀原因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等知识点。
3. 财政理论财政理论研究的是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债务等财政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418068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f.png)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企业)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构建该学科体系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一、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供给方面,供应者根据价格和其他因素决定产品的供给量;需求方面,需求者根据价格和其他因素决定产品的需求量。
供求曲线的交点即是市场均衡点,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和数量。
二、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工具,它研究个体在面对选择时做出的最佳决策。
边际效应指的是某一行动或决策对个体总效用的变化。
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个体可以做出有效的决策,以最大化其整体满足程度。
边际分析在生产和消费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商品价格的形成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根据供求关系,价格可以在竞争市场上自发形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价格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引导供求的作用,反映了个体的需求和供给关系。
四、生产理论生产理论研究企业如何决定生产规模和如何选择输入组合以最大化利润。
关键概念包括生产函数、边际产品和成本函数。
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边际产品指的是增加一单位输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成本函数则描述了生产成本与输入量的关系。
五、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并通过市场力量的作用分析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的原因。
六、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研究经济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通过评估经济政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影响,福利经济学可以提供政策制定者决策的参考。
重要工具包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方法。
七、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
微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与理论体
![微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与理论体](https://img.taocdn.com/s3/m/81f6408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f.png)
弹性
其他弹性
弹性与收益 替代品
互补品
独立品
供给弹性
供
求
模
型
及 应
蛛网模型
用
供给规律
价格管制(税收、补贴)
政府成本
三、效用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 (边际效用分析法)
消费者均衡:
MU 1 MU 2
P1
P2
需求曲线的推导:边际效用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
消费者剩余:
C s Q 0 0
fQ dQ -P 0Q 0
不
完
全
竞
争
垄断竞争市场
市
场
条件 需求曲线 短期/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市场
非价格竞争 特征 古诺模型 斯塔克伯格模型 价格领导模型 斯威齐模型
八、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生产要素的决定
生产要素供给理论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 的原则:VMP=w=MP*P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 需求曲线 土地供给曲线与地组的决定
P0
B2 B
B3 X1
P11
B
P
0 1
A
P12
C
D
0
X1
X
X 1 0
11
X
2 1
3.2 供给曲线的推导:
1
2
3
4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 期供给曲线的推导: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 期生产中,市场的价 格总是给定的,生产 规模也是
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 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 现MR=SMC的利润 最大化均衡条
给定的(即生产中的 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无 法改变),所以,在 短期厂商是在
原理
垄断
微观经济学思维导图
![微观经济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d89c1a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4.png)
市场分析
1 生产可能性边界 2 生产曲线 3 等产量线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最高价格
最低价格
有自知 无自知
福利、干预分析
价格支持
生产配额
有补贴 不补贴
进口配额和关税
完全竞争市场
短期
厂商 需求曲线
市场
短期产量选择
供给曲线
市场供给曲线 生产者剩余
递增
供给(行业)3种成本
不变
长期
经济租
递减
产量选择
价格歧视
一级 二级
正常品 劣等品 吉芬商品
总效应分析图
交换的效率 投入的效率
三大效率及条件
一般均衡 (帕累托有效)
产出的效率
两种信号
保证书 加班
三种方法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奖金支付制度 利润分享安排
委托代理
信息不对称
效率工资理论 无偷懒约束曲线
劳动市场不对称
废弃物 玻璃
回收
排污费VS排污标准 排污许可证
排污
科斯定理
负外部性
先发定价
补充
斯威齐曲线 主导厂商
卡特尔
经济租
公会
向后弯折的供给
长期和短期
需求的收入弹性EI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QxPy)
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 Nhomakorabea弹性
基础知识
TC 总成本
VC
MC
ATC 平均成本
AVC
AFC
扩张路径(类比收入-消费曲线)
包络线
范围经济
短期 长期
决策:MR=MC 成本分析(显、隐)
生产分析
博弈论
三大策略 两种博弈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ad924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b.png)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中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决策者的选择、资源配置和市场结构等问题。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包括需求和供给、市场均衡、弹性、成本、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商品价格上升;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商品价格下降。
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价格、收入、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影响等。
2.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交汇点即为市场均衡点。
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超过需求;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超过供给。
市场均衡也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达到,通过价格调整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使市场自发达到均衡状态。
3.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
收入弹性衡量了需求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的大小影响着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定价策略。
4.成本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支出。
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房租和固定设备的折旧费用;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企业要最大化利润,需要在成本和产量之间找到平衡点,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
5.生产者行为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市场结构、技术水平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对规模经济和边际成本等问题时,通过产量调整来优化利润。
在垄断市场上,企业面对价格歧视和产品差异化等问题时,通过价格策略和广告宣传来增加市场份额。
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07f16eb910ef12d2bf9e716.png)
产品市场
企业将产品提供给居民(商品流)
企业获得相应销售收入(货币流)
居民
居民获得相应要素收入(货币流)
企业
企业利用购 买的要素生 产出产品
提供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商品流)
要素市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 • • • • • • • • • • 人们的收入是怎么来的?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如何度量的? 消费者如何花钱才能使得自身的效用最大化? 厂商的产量如何随着要素投入的变化而变化?有何规律? 什么是要 素的最优投入区? 厂商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如何生产可以使产量达到最大化? 厂商的生产成本如何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有何规律? 生产者如何对产品进行定价可能实现销售收入最大化?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如何选择产量?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什么含义?如何推导的来的?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什么含义?如何推导的来的? 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看不见的 手或失灵吗?在哪些场合会失灵? 政府干预价格(支持价格与最高限价)会有什么后果?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fdb6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b.png)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量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使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而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在古典价格分析中往往隐含这点假设,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后而的相关章节中这一假设条件被极大地放松了。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均衡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 知识框架整理
![微观经济学 知识框架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44a2fdaef8941ea76e0543.png)
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整理Chapter one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稀缺:效率:免费品:经济品: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合成谬误:后此谬误:机会成本:二、重要的知识点1、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要点:有限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分配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这些商品在不同的人之间分配。
经济学的两个核心要点:物品是稀缺的和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资源。
1)实证表述:企图表述世界是什么地观点 Eg:最低工资引起失业2)规范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Eg: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实证表述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得到确定还是否定,而规范带有一定的价值观3)因果谬误:“因果缪误”的例子:太阳落下是因为早上升起,而早上升起又是因为……4)合成谬误:“合成谬误”的例子:你通过努力考上了中山大学。
如果你全部中学同学都像你一样努力的话,那么大家都……5)误用“其他情况保持不变”条件的例子:父亲比儿子大30岁。
儿子暗想:如果其他其况保持不变,30年后两人就……2、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企业和居民户等实体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的运行。
3、经济组织的三大问题经济组织的三大问题,即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生产的东西类别;生产东西的数量如何生产:选择怎样的生产方式(考虑技术和成本)为谁生产:如何在不同的个人或阶层间分配收入和消费品4、经济的组织形式:指令经济和市场经济指令经济:由中央政府直接进行直接控制市场经济:价格和数量按非正式体制指导。
决策由个人或私有企业做出。
混合经济:指令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混合。
5、社会的技术可能性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现一种物品的生产如何代替另一种物品的生产。
原因:资源和技术是有限的,选择生产A物品,同时意味着要放弃B物品的生产。
wei观经济学重点知识
![wei观经济学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f5810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0.png)
wei观经济学重点知识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分支学科,以下是其重点知识:
1. 需求和供给:研究个人和企业的需求和供给如何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
2. 弹性:研究价格对需求或供给的变化的敏感程度。
3. 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中多少个竞争者和它们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价格和产量。
4. 成本分析:研究企业如何计算和控制成本。
5. 市场失灵:研究当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应该如何介入以促进经济效率。
6. 生产要素市场:研究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如何决定收入和利润。
7.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如何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决策。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也是理解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基础。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经济学相关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1488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0.png)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价值交换的基础。
需求是指消费者购买其中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和能够出售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交点即为市场均衡点,决定了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衡量一些经济变量对其它经济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指的是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大小会影响市场的价格和数量调整。
3.效用与边际效应:效用是指个体对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边际效应则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口产生的额外效用。
个体在购买决策中会考虑边际效应,即在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作出决策最佳。
4.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与产量无关的成本,如租金、设备折旧等。
可变成本是与产量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等。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技术等。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寡头垄断、寡头竞争和完全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价格和利润水平。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
政府通过实施政策来修复市场失灵,如税收、津贴和监管等。
7.收入与财富分配:收入分配是指在经济中个体或家庭收入的分配方式,财富分配则是指个体拥有财产的分配方式。
不同的收入与财富分配方式会对社会公平性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8.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项目或政策的方法。
它比较项目或政策的成本与效益,以确定其是否值得实施。
成本效益分析在政府和企业决策中有广泛的应用。
9.理性选择原则:理性选择原则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选择能够使其最大化效用或利润的选项。
个体在受到不完全信息和有限资源的限制下,会根据自身的偏好和目标作出理性选择。
10.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个体和企业在做出决策时面临的两个重要因素。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aa306291cc22bcd126ff0cfd.png)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教学框架2009.9一、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目标1.学说。
指人们为解释自然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
经济学则是解释经济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
①解释,是对体系化理论的定位。
我们一般描述人们对复杂现象了解、认识,按其认识深度分别采用说明、解释、揭示三个概念。
解释居中,高于说明,低于揭示。
意味其体系化理论仍然可能是不完备的,存在发展空间。
经济学远没有达到揭示经济社会复杂现象的水平。
②解释,通过体系化理论实现人们对现象认识的描述。
解释与体系化理论等价。
体系化理论不是现象本身,不能创造现象。
但在体系化理论指导下可形成技术、规则、政策等行为,③体系化,意味构成其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范畴、概念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并联系在一起组成完备的系统。
2.经济学研究目标。
是对解释的目的即体系化理论界定。
目标不同,构成解释的理论不同。
目前经济学研究目标的描述;①解释资源如何配置。
表述为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②解释行为主体的行为和结果。
主体包括个体、企业、国家。
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③解释市场的运行机理。
行为主体在市场的行为和结果。
经济学是从行为主体的市场选择、决策行为方面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
其提出行为主体市场选择行为依据的目标和条件。
二、经济学体系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沿革《高级微观经济学》第十四章“西方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评述”提要这里不是对经济学说的发展作系统地介绍,而是通过简要的勾勒出一个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的框架,提供一些背景分析材料,同时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并追索一下他的发展轨迹。
这是我们深刻认识与把握理论并有所创新的基础。
所谓经济学主题思想,反映人们对经济活动的一种理性认识。
不同时代、不同的经济活动水平,形成不同的主题背景。
但有一些思想内容是超越时代的、跨时期的。
按照拉卡托斯科学方法论的观点,这些主题构成了经济理论的内核。
从历史角度考察,很多经济学主题向古典回归,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