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2012-2015年)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f54415f121dd36a22d8279.png)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建设目标本实验室建成后,能够满足:机床结构设计、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床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等核心专业课程相关实验项目、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项目的需要。
配置方案和预算序号模块、部件名称主要技术参数数量小计1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平台型材桌面,尺寸:1000m m×800mm电气安装板,尺寸:700m m×600mm四个移动滚轮,整体平台尺寸:1000m m×800mm×800mm(高)122 直线运动模块组装套件滚珠丝杠1根,滚动导轨2根,安装基座1个,挡块2个,电机安装法兰、步进电机1套,电磁感应限位开关2个,相应的安装工具和配件等123 开放式单轴直线运动模块行程200mm,配施耐德交流伺服电机和驱动1套,成型铝材基座和滚动导轨等124 一体化单轴直线运动模块行程200mm,配直流伺服电机,成型铝材基座,滑动导轨125 带视觉检测功能的直线传送带变频调速功能、交流电机传动,皮带输送线等,USB视觉检测功能、电机分拣装置126 三自由度圆柱坐标机械手三坐标步进电机驱动、智能控制与驱动器、气动手爪等67 PLC控制器施耐德品牌 128 智能控制与驱动器 48V5A,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可调,自动参数整定,独立运行模式和主控模式可选,过流、多热和过压保护等功能。
129 PCI总线运动控制器(数字量)四轴DSP运动控制器、数字量输出 610 数控装置华中或者广数的车床数控系统 6可开设的实验1.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实验●直线传动精度计算和测量(采用直线运动模块组装套件)●皮带传动速度的计算和测量●步进电机控制与驱动实验(用步进电机驱动器完成)●交流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驱动器参数调整实验●直流伺服电机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控制与参数调整2.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PLC控制步进电机实验●PLC控制交流伺服电机实验●PLC控制变频器的实验●PLC控制直线传送带进行视觉分拣的实验3.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实验●经济型数控系统的电气组成实验●普及型数控系统的电气组成实验●数控插补技术与实验●数控G代码编程实验等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验●机电一体化开环控制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半闭环控制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闭环控制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应用系统设计实验可承担的课程设计项目1.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不同速度、精度和承载能力要求的直线运动模块设计,包括传动方式的选择、电机的选择、支承方式的选择和计算等●不同传输速度的直线或者环形输送线的设计,包括传动方式和电机的选择等2.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普通数控车床的PLC控制电气设计●普通数控铣床的PLC控制电气设计●三坐标加工中心的PLC控制电气设计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项目(可作为综合设计或者毕业设计内容)●基于PC的两坐标数控钻床设计●基于PC的三坐标数控雕铣床设计●数控火焰切割机系统设计●PCB钻孔机设计●PCB贴片机系统设计●直角坐标机器人系统设计●不同承载能力和速度要求的AGV系统设计●小型柔性制造单元的设计等配套教材和实验指导书●陈泽宇、秦志强编著数控机床的装配与调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大纲目录:第一讲数控机床概述 (1)数控机床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1)任务1 数控机床的构成 (1)HNC-21M数控系统界面 (4)Lexium 23伺服电机和驱动系统 (6)OT-XYZ小型数控钻铣床本体组装套件 (8)任务2 数控机床的装调过程 (8)第二讲进给传动系统的装调 (11)进给传动系统的作用 (11)任务1 进给传动系统的机械装调 (11)Z轴进给直线运动模块的机械装调 (11)拓展知识与技能——滚珠丝杠、滚动导轨和贴塑导轨 (16)底座和立柱装调 (21)三坐标进给传动机构总装 (24)数控铣床进给传动机构的几何精度要求 (25)几何精度的检测方法 (25)任务2 进给传动系统的电气装调 (26)Lexium 23伺服驱动器与BCH伺服电机的安装、连接与调试 (27)HNC-21M与Lexium 23 C伺服驱动的电气连接 (36)HNC-21M与辅助电气控制回路的连接 (44)拓展知识与技能—— 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和传感器 (46)任务3 进给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与调整 (49)Lexium 23 C伺服驱动位置模式参数的设置和调整 (50)Lexium 23 C驱动器速度模式的设置和调整 (55)Lexium 23 C驱动器其他重要参数的设置和调整 (62)HNC-21M数控装置进给系统参数的设置和调整 (63)拓展知识与技能—— 电磁兼容问题 (68)工程素质和技能归纳 (71)第三讲主轴传动系统的装调 (73)主轴传动系统 (73)任务1 主轴传动系统的机械装调 (73)主轴传动系统的机械装调 (73)拓展知识与技能—— 电机主轴的结构和特点 (76)数控铣床主轴精度要求及其检测方法 (78)任务2 主轴传动系统电气装调 (79)主轴传动系统的电气装调 (79)拓展知识与技能—— 机床主轴调速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83)任务3 主轴传动系统的参数设定与调试 (84)主轴变频器装调 (84)工程素质和技能归纳 (87)第四讲自动换刀系统的装调 (89)自动换刀系统 (89)任务1 自动换刀系统的机械装调 (89)立式四方刀架的机械装调 (89)工程素质和技能归纳 (98)第五讲整机装调和精度测量 (99)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和精度要求 (99)任务1 整机联调和功能测试 (99)数控铣床PLC的调试 (99)任务2 整机位置精度检测 (101)数控机床位置精度常用的测量方法及评定标准 (101)定位精度测量工具和方法 (102)任务3 整机试切加工 (103)数控代码编程 (103)HNC-21M数控系统的基本操作 (105)机床手动操作 (108)坐标系数据的设置 (111)程序的输入和编辑 (112)程序运行 (112)工程素质和技能归纳 (113)鸥鹏科技编著机械电子工程基础教学与实训,深圳市鸥鹏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9月方案的简要说明机械电子工程涉及的系统部件和相关课程示意图机床构造与设计步进驱动变频器PLC数控装PC或者工直线运动模块机床电气与模块技术参数和简要说明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计平台●采用型材拼装面板,便于将各种模块和部件安装到工作台面上,而且便于扩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c963e6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e.png)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设的产业支撑型专业。
于2007年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专家论证并报经省教育厅审批同意设立,于200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生。
为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打造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区域设备制造业,服务区域设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区域传统设备制造业,特制订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51亿元,同比增长14. 8%,增速快于全省工业3个百分点,扭转了2017年低于全省工业的局面。
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0.9%,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7. 7%。
除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 3.5%外,其他子行业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40亿元,同比增长24.9%,比2017年回升了13. 4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1098.3亿元,增长26.8%,比2017年回升了26. 7个百分点。
其中: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保持42. 8%、35. 9%、34.持的较快增长。
实现利润706. 1亿元,由2017年负增长1.6%转为增长20%,回升了21.6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业的发展,为此,专门颁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备制造等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省经信委于又制订了《加快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4年6月4日,全省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吹响了装备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挺进的号角。
全球制造业普遍进入了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期,靠什么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机器人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
目前世界机器人市场大慨有80亿TOO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
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元。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65702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a.png)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
咱现在这社会啊,就像个超级复杂又超级酷的大机器,到处都是机械和电子设备在协同工作。
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啊,就像是专门培养能玩转这些机械和电子结合玩意儿的高手的地方。
不管是工厂里那些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家电,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的技术。
可是呢,目前我们学校或者说整个行业对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嗷嗷待哺啊,所以我们得好好建设这个专业,给社会输送更多厉害的机电一体化大侠。
二、建设目标。
1. 短期目标(1 2年)咱先得把这个专业的基础打牢实喽。
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好地基一样,我们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让学生们一开始就对机电一体化有个清晰的概念,知道机械和电子到底咋回事儿,它们结合起来能产生什么奇妙的反应。
在这期间呢,我们要建立几个校内的实训小基地,哪怕规模不大,但得能让学生亲手摸一摸那些机电设备,感受下它们的魅力。
2. 中期目标(3 5年)这时候就得把专业的名声打响啦。
我们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就像给武林高手找更厉害的师父一样。
让老师们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也超强。
还要和一些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把企业的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们做的东西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真正正能用到实际生产中的。
而且啊,我们的实训基地得扩大规模,设备也得更新换代,跟上行业发展的潮流。
咱们这个专业得成为机电一体化人才的摇篮,在整个地区甚至全国都有影响力。
要出一批在这个领域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他们能够自己搞研发,解决那些让企业头疼的技术难题。
还要有一套成熟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可以供其他学校学习借鉴。
三、建设内容。
1. 课程体系建设。
(1)基础课程。
这就像是练武之前要先练基本功一样。
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得学好,这样才能理解后面复杂的机电知识。
然后再加上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这些基础专业课程,让学生们对机电一体化有个初步的认识。
这些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得有趣味性,不能光让老师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得有实际的案例分析,有小实验让学生参与。
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0a51312f8c75fbfc67db2b3.png)
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机电一体化是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精密机械高度发展、机械与电子技术高度结合的现代工业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的技术集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实现这些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机电人才。
因此,为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我院于2004年成功申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并于2005年正式开始招生。
历经多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并成为央财支持的重点专业之一。
近几年,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和天津市级高职院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的职业技能大赛。
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本人深刻地认识到依托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不断地促进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1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细分重组1.1 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金工基本技能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台式钻床、钳工操作台和虎钳等钳工整套设备。
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平面和立体划线、钻孔、攻丝和套丝、弯曲与矫正、锯削加工、锉削加工、制作加工、栏板加工、装配等实训项目。
电工技术基础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高级电工系统实验装置和直流稳压电源。
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单相和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等,以及功率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等实训项目。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台、直流稳压电源、毫伏表、数字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以及二、三极管、单管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试,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基本门逻辑电路、TTL集成门与三态门的应用,触发器、集成电路计数译码和显示,三端和多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等实训项目。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8e6547a1c7aa00b42acb7f.png)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概述(一)项目名称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二)服务领域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化设备、生产线的制造、安装、调试、营销和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与维护等方面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于河南省和中原经济区机电装备制造、模具加工等领域。
(三)建设资金投入及用途项目总投资 2560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投入 85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34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200 万元,其他170万元。
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90万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80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 372万元(其中 214 万用于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社会能力建设 108 万元。
二、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随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触发了机械工程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了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
随着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低水平的劳动者已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和资本,机—电结合业已成为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和机械工程领域在机电资料word.技术上又相对比较落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高端产品稀少、缺乏竞争能力,机电产品从外观质量到内部质量都反映出诸多问题。
企业为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和后劲,纷纷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积极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引进机电融合的高级技术人才。
因此,该学科的建设将对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科技兴国、振兴中华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化的机电设备,数控机床不断增加,柔性制造、工业机械手和机器人、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应用是必需的生产方式。
山西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西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6ac01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0.png)
山西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当今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
要驱动力。
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各行业都亟需此类
专业人才。
因此,山西高职学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面的发展也
日益重要。
二、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建设计划以培养适应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机电一体
化技术人才为指导,结合实际需求,以及地方实际发展情况,确定以下建
设目标:
(1)建立适合本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培养适应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2)建立规范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和课程研究中心,熟悉行
业实际发展规律,拓展研究热点;
(3)建立完善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中心,与企业合作完善实训设施,定期开展有效的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收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丰富经验的
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硕士生;
(5)建立科学合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室,加强专业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1d41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7.png)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一、概述1.1背景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工程之间的紧密结合,通过将机械、电气和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实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1.2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机械、电气和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设置2.1培养目标(1)掌握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具备工程实践和实验操作的能力;(3)具备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4)具备解决机电一体化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主要课程设置(1)机械类:机构学、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热力学与热工学、流体力学等课程;(2)电气类: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系统等课程;(3)自动化类:自动控制原理、PLC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器视觉等课程;(4)综合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产品质量控制和可靠性分析等课程。
三、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3.1实验课程:设置涉及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实验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2课程设计:设置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设计的课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完成一定难度的设计任务。
3.3实训基地:建立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实训基地,提供实际的设备和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工程实践。
四、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建设一支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3d111f2e3f5727a5e9625b.png)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山西防爆电机集团公司、长治崧宇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围绕“校企合作是主导,师资建设是基础,课程建设是关键,技能训练是重点,综合素质是核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山西省现代装备制造企业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础宽厚、专业精通、素质全面,创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 专业建设基础1.1办学历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立于2002年,是学院最早开设的高职专业之一,具有多年高职层次机电专业的办学资源条件与经验积累,具备较强的实力。
1.2招生与就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制为高中后三年制,全日制在校生583人。
近三年以来本专业招生人数稳定在每年约200人,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1.3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行“2+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即将培养过程分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实训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围绕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精选课程内容,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有机结合;第二阶段主要进行岗位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把职业资格证应会内容培训与考核纳入教学计划的实践体系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1.4课程建设本专业坚持“创新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课程改革思路,形成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取得了积极效果,《电气控制与PLC》已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9f0b65314b35eefdc8d333ea.png)
【 中图分类号 】 G 7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5) , 0 9 ~ 0 1 7 3 一O 1
4 .与 终 身学 习的 对接
随着 我 国科技 的不断 发展 , 逐 渐加 大 了对 技 术程 度 的要 求, 特别是机 电一体化技术。 本文从 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 专业实训基地 的建设 , 简单几年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 地 建设 的成果 。 中职 院校 机 电一体 化 专业 实训 基地 建设 的 内容
第一, 完善教育教学平 台。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建立健 全校企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 , 充分完善教学机制。与企业之间 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实践活动 ,例如 :签订校企订单培养、 组织学生顶岗实习以及强化师资力量等 。在企业 的帮助下 , 不断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机制,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动性、探 索性 、创新性 ,完善学生终身学习的体制。 第二, 建立健全职前职后的人才订单培养机制。在我国 部分中职院校中, 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个性化的职前人才订单 培养机制。 依据企业内部以及市场的需求 , 全面制定一套切 合实际的教学方案 ,开展一 系列 的职业技能考核 ,提高学 生 的实践操作能力 ,打造一批机电一体化专业 的复合型人
中职院校中的机 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包括 :机 电一体化 、 数控维修 以及电气控制等。 建立完善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 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 , 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 培养机电
一
体 化专 业 的 复合 型人 才 。 二 中职 院校 机 电一体 化 专 业实训 基 地建 设 的对接 1 . 与机 电行 业 企业 内部 的对接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 的培训理念是 :发展生产性服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83791007cd184254b35352a.png)
⑤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指导教师选择企业实际课题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现代机电技术,更快的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规划起草单位(教研室)讨论论证意见
签名:日期:
系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
签名:日期:
院学术委员会意见
签名:日期:
院领导审批意见
签名:日期:
④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聘请有关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教学与科研指导;
⑤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规划
一、实验实训室建设目标规划
1、2006年,投资60万元,建设电气智能化、机械拆装实验室;
组织保障为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院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即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机电工程系专业建设工作小政策保障为稳步推进建设我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措施主要有
贵州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系: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
专业建设规划名称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
(1)思想保障
学院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落实专业建设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保障专业教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形成了以教务处、机电工程系为重点,全院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2)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院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即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机电工程系专业建设工作小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0eb6804a7302768f993983.png)
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华翔集团、建邦集团、万鑫达化工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基本情况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5年制大专,2005年开始进行高职学生招生。
2008年接受了第一轮国家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学院的剖析专业,在评估专家的指导下,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当年学院被评为“良好”等次。
机电一体化专业满足了100-150人的教学和实训条件。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1.专业与产业对接能力强采取基础知识为专业知识服务,专业知识与来自生产一线的岗位要求相对接的原则。
淡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形成由系列课程组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优化组合了原教学体系中按学科分类的课程,实现了专业理论为能力培养、技术应用、实际工作过程服务的模块化教学,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2.教学团队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经过多年的锤练,本专业形成了勇于开拓进取,主动投入科研教改,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6人,占28.6%;讲师职称11人,占52.4%,研究生11人;双师型教师16人,占76.2%;外聘教师6人;获省级优秀教师奖3人。
3.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充足稳定本专业校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生产及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功能,设中高级维修电工,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综合,传感器、电力电子技术等15个实验实训室,设备总价值296.69余万元;具有长期合作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20余家。
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体系综合解决方案范文
![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体系综合解决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6aca2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0.png)
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体系综合解决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用力和水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体系的建设变得非常必要。
二、目标和需求1. 目标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体系应该以培养高素质机电一体化人才为目标,从实践出发,真正达到为行业和社会提供高质量人才的目的。
2. 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体系的建设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实验室设施:大型机器设备、电路板、试验仪器等各种实验设备,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制造的工作流程以及各项工艺。
•教学课程:基础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核心课程为机电一体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械制造、电气工程、自动化等。
•教师队伍:教师队伍需要具备教育专业背景和机电一体化行业工作经验,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培养:学生培养中应该注重实践和理论结合,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创新项目和实验,加强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三、建设体系1. 教学设施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体系建设中需要逐步构建完备的教学设施,包括:•机械制造实训室:该室应包括大型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多种机器,以便学生了解各项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电气实验室:该室应包括电线连接箱、电器、各种测量仪器等多种设备,使学生对电气工程有深入了解。
•自动化实验室:该室应该包括PLC编程器、控制器等设备,使学生能够理解自动化工程的原理和流程。
2. 教学课程在建设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体系时,需要注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建设,包括:•机械制造课程:通过讲解机器运作怎样把原材料制作成为自己想要的产品,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
•电气工程课程:着重讲解电路图、电气元件以及从事电气工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有全面的理解。
•自动化课程:介绍自动化工厂的过程控制系统、PLC 编程与高级控制器编程等知识。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2012-2015年)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2012-2015年)](https://img.taocdn.com/s3/m/cd0a6d6d1ed9ad51f01df24d.png)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电工实训室建设计划一、建设目标我校的电工技术实践教学以“立足校内苦练基本功,工学结合紧密联系实际,顶岗实习锻炼提高”的模式展开。
近年来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电工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首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
在新的教学计划的构架下,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教学以“学中做、做中学”的形式开展。
其次,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现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场所主要有:电工实训室、电子装配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子CAD实训室、PLC实训室等。
根据教学需要,近两年来,我校电子部实施更新、增加与专业课程建设相关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
在现有实验实训教学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硬件资源。
新增加了电子CAD专业机房及电工实训室,新增电工维修考核实训装置等。
并在原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电工实训装置台套数等。
经过这些项目的建设,电工专业的教学设施条件更加完善。
根据教学需要,近两年来,我校电子部实施更新、增加与专业课程建设相关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
在现有的实验实训教学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硬件资源。
新增加的电工实训室、电工实训综合应用设备将为广大学生和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教学设施的投入,必将丰富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锻炼专业教师队伍。
保障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再严格区分实验指导老师和理论课老师,要求授课教师“一竿子插到底”,不仅要讲授技师理论,还要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践性操作环节的任务以及技能竞赛的指导工作;不再区分教室、实验室、实习室,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合理选择授课场所,以方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现有的实验实训场所一览表如下:表1:《电工技术》实验、实训室现状一览表表1-1 实验、实训室名称:电工实验室地点:305场所面积:308平方米(现有)表1-2 实验、实训室名称: PLC实训室地点:301场所面积:100平方米表1-3 实验、实训室名称:电工技能实训室地点:407 场所面积:108平二、建设内容基于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现状,计划新增设备主要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机电一体化)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机电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393e82ecf61fb7360a4c6516.png)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学校占地83,319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5,044平方米。
现有教职员工232人(其中专任教师198人)。
学校现设职高部、电大部和培训部三个教学单位,实现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长班与短训并举的局面。
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2256名,年培训学员1500名。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特别是在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5人;17人已取得中级工证书,3人有高级工证书。
现有20个教学班,1031名学生。
2001年以来学历教育毕业生477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建校以来,该专业已累计培养2000余名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建设和服务地域经济的实际,特制定《抚宁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的需要,是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发展方向,真正做大做强骨干特色专业的需要,是有效地培养“宽基础、复合型、多技能、创新型”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切实为“三农”服务,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多做贡献的需要。
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做大做强骨干特色专业,并以骨干特色专业带动其它专业的稳步发展,真正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
在办学规模上,实现:长班年招生1100人,短班(岗前、岗中、岗后)年培训20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年培训1500人以上,初中职业技术年培训1200人。
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主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创新型”的初、中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双证”达100%,实现毕业生就业率100%,外输(本市外)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f6833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68.png)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培养以机械学和电子学为基础,熟悉现代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技术和装备,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的运用和开发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1.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来构建本实训基地,实施教学。
实训基地建设要适合生产性实训教学要求。
每个训练中心能培养学生相应的岗位技能,整个实训基地能把相关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串联起来,真正起培训学生技能的目的。
将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添置仪器设备,建设成9个实训室,需投入资金200余万元。
2.各实训室设备的选型上,注意先进行和实用性相结合,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
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可以让学生与装备制造行业的前沿知识接轨,有效缓解了由于教学设施陈旧而与企业先进设备操作的要求严重脱节的尴尬局面。
3.在追求实训基地先进性的同时,按照多层次要求,考虑同时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的需要。
装备制造实训基地能同时满足四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二是满足学生创新活动和毕业项目的要求;三是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实验平台;四是满足相关企业人员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要求。
4.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要求,利用多媒体平台,在实训室更好地开展课堂讨论、优秀作品展示和讲评、软件模拟仿真等活动,使实训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有效。
二、建设内容实训基地项目将原有4个实训室的基础上,通过扩建或者新建等方式,建设成拥有9个实训室(新建:机床电气实训室、气动传动实训室、机械装调实训室;扩建:单片机控制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PLC 及电工实训室;已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室、数控维修及仿真机房)。
硬件建设投入资金200余万元,项目建设计划如下表所示。
项目建设计划表各实训室采购设备及配置如下表所示: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项目进度表如下表所示。
机电一体化实施规划范文
![机电一体化实施规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a1fb6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1.png)
机电一体化实施规划范文一、前言。
咱现在要搞机电一体化这个超酷的事儿啦!就像把机械的强壮和电子的聪明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无敌的“机电大侠”。
不过呢,这事儿得好好规划规划,不能像没头苍蝇似的乱撞。
二、目标设定。
1. 短期目标(1 2年)咱得先让机械和电子设备能够初步“对话”。
比如说,简单的传感器能把机械部分的状态准确告诉电子控制系统,就像一个小跟班向老大汇报情况一样。
比如说,在一个小的自动化生产线上,让电机的转速能够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负载情况自动调整,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这就像是让汽车的发动机根据路况自动换挡,既省油又跑得顺畅。
2. 中期目标(3 5年)要打造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这些产品得是那种拿出去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强大又稳定。
比如说,搞一个智能机器人,它既能像个大力士一样搬运重物,又能像个聪明的小秘书一样听从语音指令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或者是做一个超精密的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加工精度能达到头发丝直径的几分之一,这精度就像在针尖上跳舞还不摔倒。
让咱们在机电一体化领域成为行业里响当当的角色。
就像提到机电一体化,大家第一个就想到咱们。
产品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制造业到医疗,从航空航天到智能家居。
而且咱还要不断创新,引领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就像开着一辆超级跑车在前面带路,后面跟着一群模仿者。
三、资源需求与配置。
1. 人力资源。
得有一帮机械方面的“老工匠”,他们对机械结构、材料啥的门儿清,就像了解自己家的每个角落一样。
再加上一群电子技术的“小天才”,他们摆弄电路板、编程啥的就像玩游戏一样轻松。
还要有一些既懂机械又懂电子的“跨界达人”,他们就像翻译官,能让机械和电子无障碍交流。
咱得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把这些人才凑到一起,就像组建一个超级英雄团队。
2. 设备资源。
各种机械加工设备那是不能少的,像车床、铣床这些,就像厨师的锅碗瓢盆一样重要。
还有电子测试设备,示波器啥的,这是用来检查电子系统有没有调皮捣蛋的。
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 - 副本.
![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e7cc511b16fc700aba68fc0a.png)
附件23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一、建设目标经三年努力,建设广东省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践基地。
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要,为周边院校、企事业和科研单位提供资源共享、培训认证、技术研发和技术支持等服务,努力建成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区域特色的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多功能实践中心。
二、建设任务在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专业群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围绕“项目引领、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期项目、工学结合、机电一体”的课程体系,采取新建、扩建、改建、与企业共建共管等多种形式建设;1、一个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生产型实践教学平台;2、一个面向地区企业和周边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的人才培训平台;3、一个落实“工学交替”生产性顶岗实习及学生就业的网络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平台;4、一个支撑本院“现代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的产学合作、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应用与推广平台。
力求在教产协同创新、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技术引领产业、专业服务产业发展方面起示范作用的职业教育实践基地。
三、建设思路1、生产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方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企业共建、共管“校中厂”、“厂中校”,营造职业岗位的真实场景,建立生产型实践教学平台。
具体内容见下表:生产型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有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践项目锻炼,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它支持:①落实“学期项目、工学结合、机电一体”课程体系的学期项目;②课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改革;③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工学结合实践教材等。
它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产型实践教学平台对外开放,为周边院校学生提供服务。
2、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平台建设在现有的“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基础上,增设“中、高级维修电工”、“中、高级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中、高级数控车床操作工”、“中、高级数控铣床操作工”、“助理模具设计师”、“计算机辅助制造程序员”等职业技能鉴定考点,对社会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服务,包括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等,计划起步阶段培训300人次/年。
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
![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835921fad6195f312ba6b7.png)
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两篇篇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五年规划为主动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区域、行业经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及《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适应学生就业创业和终身发展需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努力开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和毕业生对市场的适应性。
通过五年建设,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打造成川东北地区的特色专业。
二、专业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培养目标根据调研,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牢固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机电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进行普通机电设备、自动机电设备、自动生产线和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等工作,也能从事生产一线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机电技术应用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国际位的逐步确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建设加快,机电技术在企业生产一线得到广泛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及时反映这些变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必然趋势。
学校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的情况,经过反复推敲,提出了“教学做一体”三轴联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表现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为轴心,夯实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理论3个基础,强化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项综合能力3种能力,在技能培养中注重体验式教学实习(一周)、应用性生产实训(三个月)、准就业项岗实习(一年)3个过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能力,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新)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2012-2015年)
![(新)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2012-2015年)](https://img.taocdn.com/s3/m/0681c769b90d6c85ec3ac6ec.png)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2012——2015年)一、建设目标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以“立足校内苦练基本功,工学结合紧密联系实际,顶岗实习锻炼提高”的模式展开。
从2005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电气工程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首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
在新的教学计划的构架下,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教学以“学中做、做中学”的形式开展。
其次,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现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场所主要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工实训场、电子实训场、电子安装实训、机床电气综合实训室、线路安装实训室、电工技能实训室、单片机实验室、机电一体化现代控制中心PLC 实验室、电气实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EDA实训室、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训室、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等。
根据教学需要,近两年来,电气工程系实施更新、增加与专业课程建设相关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
在现有实验实训教学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硬件资源。
2010年新增加专业机房及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新增电工维修考核实训装置,机床故障与排查实训装置等。
2011年,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200万,学院配套200万),将增加柔性自动化的先进制造综合实训系统、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等装置,并在原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台套数等。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资金80万)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资金120万,学校配套60万),经过这些项目的建设,机电专业的教学设施条件更加完善。
2011年8月,我系《机电技术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申报工作顺利完成,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2012——2015年)一、建设目标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以“立足校内苦练基本功,工学结合紧密联系实际,顶岗实习锻炼提高”的模式展开。
从2005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电气工程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首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
在新的教学计划的构架下,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教学以“学中做、做中学”的形式开展。
其次,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现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场所主要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工实训场、电子实训场、电子安装实训、机床电气综合实训室、线路安装实训室、电工技能实训室、单片机实验室、机电一体化现代控制中心PLC 实验室、电气实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EDA实训室、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训室、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等。
根据教学需要,近两年来,电气工程系实施更新、增加与专业课程建设相关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
在现有实验实训教学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硬件资源。
2010年新增加专业机房及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新增电工维修考核实训装置,机床故障与排查实训装置等。
2011年,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200万,学院配套200万),将增加柔性自动化的先进制造综合实训系统、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等装置,并在原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台套数等。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资金80万)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资金120万,学校配套60万),经过这些项目的建设,机电专业的教学设施条件更加完善。
2011年8月,我系《机电技术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申报工作顺利完成,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为了拓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我院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
特别是2011年我院与通用电气(上海公司)成功签署设在学院设立的“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训基地合作项目(通用电气上海公司提供935万元设备,学院出资93.5万),目前该项目已经由电气工程系机电教研室负责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的工作。
GE智能平台大学计划共建实验室包含GE智能平台提供包含Rx3i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为主的基础培训装置;Rx3i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为主并结合VersaMax系列远程I/O所组成的总线控制;由GE智能平台运动控制器及FANUC伺服系统所组成的多轴运动控制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满足师生做基础的学习实践、由浅入深,逐步了解GE智能平台产品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了解伺服电机在运动控制领域的应用,了解当今工业现场使用的控制方式、控制流程以及控制工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工程级运动控制方面以及自动化领域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该项目的建设必将使我院机电实验实训设备先进性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学校的前列。
新增加的一体化教室、机电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将为广大学生和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教学设施的投入,必将丰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锻炼专业教师队伍。
保障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再严格区分实验指导老师和理论课老师,要求授课教师“一竿子插到底”,不仅要讲授技师理论,还要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践性操作环节的任务以及技能竞赛的指导工作;不再区分教室、实验室、实习室,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合理选择授课场所,以方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现有的实验实训场所一览表如下:表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现状一览表表1-1 实验、实训室名称: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地点:102 场所面积:118平方米(现有)表1-2 实验、实训室名称:电子安装实训室地点:201场所面积:58平方表1-3 实验、实训室名称:电子实验室地点:203场所面积:108平方米表1-4 实验、实训室名称:电工实验室地点:205场所面积:108平方米(现表1-5 实验、实训室名称: 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训室地点:202场所表1-6 实验、实训室名称: 现代控制中心PLC 实训室 地点:204场所面积:表1-7 实验、实训室名称: 线路安装实训室 地点:401 场所面积:58平表1-8 实验、实训室名称: 单片机实训室 地点:403 场所面积:108平方米(现有)表1-9 实验、实训室名称: EDA 实训室 地点:405 场所面积:108平方米表1-10 实验、实训室名称:电工技能实训室地点:407 场所面积:108平表1-11 实验、实训室名称: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地点:402 场所面积:118平方米(现有)表1-12 实验、实训室名称:机床电气综合实训室地点:404场所面积:100表1-13实验、实训室名称:PLC一体化教室(青) 地点:实501场所面积:表1-14实验、实训室名称: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室(青) 地点:实502场所面积:93平方米(现有)表1-15 实验、实训室名称:线路安装实训室(青) 地点:工厂楼201场所表1-16实验、实训室名称: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青) 地点:工厂楼203场所面积:65.5平方米(现有)表1-17 实验、实训室名称:电工技能实训室(青) 地点:工厂楼205场所面积:65.5平方米(现有)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原有的电气实训室(实验楼207),原有的设备有浙江亚龙公司生产的两台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即YL-235和YL-235A(它们是每年的全国和全省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指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比赛项目”用设备。
)在2012年4月因电气系规划建设光伏专业的需要,两台比赛用设备已经转移至实验楼402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现在的实验楼207室已经改为光伏专业实验室,但其中还有原电气实训室的浙江求实实验设备公司的小车自动往返运行控制模块、4层楼电梯模拟控制模块、立体车库模拟控制模块、材料自动分拣控制模块,传感器与检测实训装置一台,电力电子传动实训装置一套。
二、建设内容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现状,计划新增设备主要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其中主要考虑的是补充多媒体教学用的投影仪设备。
在实验楼402和404新增黑板各一块,投影仪各一套。
表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拟新增设备一览表表2-1 实验、实训室名称: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地点:402 场所面积:118表2-2 实验、实训室名称:机床电气综合实训室地点:404 场所面积:100平方米(补充)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近几年招生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9年至2011年每年平均有700多名学生。
而在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数控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都有在二年级(第三学期或者第四学期)开设重要的几门专业课程,如《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及控制技术》等。
就目前满足专业课基本实验情况来看,PLC实验室和单片机实验室有必要再各新建几个实验室。
机电、电设、数控等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后,主要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系部也组织教师围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宗旨,编写了多种以模块化任务驱动为载体的教材。
为了真正适应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就目前每年学生人数增多的情况下,应该再扩建或者新建几个专业课程的相关实验室场所,以真正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需要。
表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拟新建实验、实训室一览表表3-1 实验、实训室名称:智帮主板维修实训室(青)地点:工厂楼204场所面积:65.5平方米(新建)表3-2 实验、实训室名称:PLC实验室-2地点:场所面积:200平表3-3 实验、实训室名称:PLC实验室-3地点:场所面积:100平方米(新建)表3-4实验、实训室名称:单片机实训室地点:场所面积:200平方表3-5 实验、实训室名称:电气实训室地点:场所面积:200 平方米注:实验楼207(原有的电气实训室)已经改为光伏实验室,其中还有一些实训设备和光伏实训设备搁置在同一实验室不是长久之计,402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目前也显得比较拥挤,基本没有地方放置原电气实训室的实训设备,所以非常有必要新建一个电气实训室,再购置五套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比赛设备,以备大专生参加省赛和国赛训练用。
还可以考虑添置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采用三菱的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用于学生参加全省和全国的中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比赛。
表3-6 实验、实训室名称: 电工考核实训室 地点: 场所面积:100 平方米(新建)注:现有的机床电气综合实训室(地点:404场所面积:100平方米)容纳不了已经配备的电工实训考核装置12套,电脑12台(型号THPW-1,每套配置一台电脑),需要新建一个单独的电工考核实训室,增加一套投影仪,专门用于电工实训考核。
表3-7 实验、实训室名称: EDA 专用机房 地点: 场所面积:120 平方米(新建)注:EDA 、PLC 、单片机等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几门重要专业课程,但是由于目前只设立了一个专用的EDA 实验室,机电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上课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情况,现有的专业机房和实验室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使用需求,所以建议新建一个EDA专用机房。
也可以为PLC 应用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做课程设计,上机考试,毕业设计使用。
三、保障措施作为实验实训场所规划建设的主体单位,学院和电气工程系将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技术优势,多渠道筹措资金。
除正常办学收入外,通过技能培训、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协作生产、社会捐资等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金。
2011年中央财政对的专项支持,将为建设项目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根据实验室规划建设的要求,结合学院具体实际,需要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以保证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如制定建设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以指导实验室规划有关项目建设工作的规范开展;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以使得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项目建设有章可循。
电气工程系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