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马原复习资料(大题)

海南大学马原复习资料(大题)
海南大学马原复习资料(大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体现:主观唯心主义。

3.辩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观点是:实践是证实的基础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科研成果参差不同表明什么?生产实践的需要

5.有人认为只有些在书本上的理论是真实的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出现在

唯理论

6.从群众中来再从群众中去,在实践中认识过程体现了什么?实践- 认识-实践

7.在现在生产力中自然科学属:渗透性因素实体要素:劳动对象,工具系统。

8.五种社会形态划分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

9.黑格尔和黑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10.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11.以下有四个观点能表述唯物辩证发的特征的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观念

12.揭示事物发展动力源泉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

13.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据相互转化辩证法的观点是: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商品产生的绝对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15.自由竞争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二多选题

1.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行政手段、

计划手段。

2.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竞争的压力

3.实践的基本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人民收割水稻、法官审理案件、科学

家做实验、演员演唱歌曲。属于实践

4.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5.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相。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因素有,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条件

三简答题

1.简述列宁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

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意义:1、他指出无只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

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简述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答: 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3.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答: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因此,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的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

4. 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5. 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不可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的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有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有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辨析题

一、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

答:错误。

1. 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

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相反。

3. 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事虽然是新出现的,但本质上是旧事物,是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出现的。

二、消费者购买商品后,获得了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答;错误的。

1.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表现为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即二者不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拥有。

2.生产者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向消费者成功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3.消费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能够付给生产者商品的价值。所以,消费者购买商品后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个来源。

答:错误。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两个途径,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我们既要充分重视从实践来的直接经验,也不应忽视

四、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错误。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所以它是“有用”的。

2. 但有用的并不都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这是实用主义真理观,把真理的作用同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抹杀了真理和谬论的原则区别,所以是错误的。

五、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答:对。

科学技术既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来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前,意味着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例如,人口增长快,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全球问题”。

1.简述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第二、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第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人死真理的唯一标准

3.为什么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都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决定。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因此,他的劳动是私人劳动。(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转变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能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如果私人劳动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会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要认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原因,而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状况的规律这一原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

(以上两句话注意回答选择题)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或生关系必须

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论述)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

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

本适合,推动生产发展和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三项内

容构成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意义: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

2、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的比较低,而又发展不平衡,不同

层次的生产力必然要求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其相适应,以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

要,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3、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能够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适合我国生

产力的发展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正确的。

1.列宁的物质主义及其意义?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

(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

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3.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什么?

把资本主义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简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的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

5.运用社会意义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与文化则可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来证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的性质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并且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总体状况的反映。如五四时期,我们的文化总体反映的是中国人的革命;改革开放后,文化总体表现为人民生活水平及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如邓小平理论,它与国家建设经验相结合,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存在有阻碍作用。如中世纪的神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表现形式.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行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又分为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主义

2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1.哲学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作用:对第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第二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发展的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方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2)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总是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两者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体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势。

1.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结合当前面临的全球问题,请你谈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

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增强永续发展能力为着眼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

促进人的发展,让生存的社会环境更协调,矛盾更容易解决,保护环境,让自然更美丽.

2012-2013年海南大学EDA期末考试卷

2012-2013年海南大学信息学院EDA技术及应用考试 试卷(A卷) 时间:120分钟(2012年12月)考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那个流程是正确的基于EDA软件的FPGA / CPLD设计流程:(B) A. 原理图/HDL文本输入→适配→综合→功能仿真→编程下 载→硬件测试 B. 原理图/HDL文本输入→功能仿真→综合→适配→编程下 载→硬件测试 C. 原理图/HDL文本输入→功能仿真→综合→编程下载→→ 适配硬件测试; D. 原理图/HDL文本输入→功能仿真→适配→编程下载→综 合→硬件测试 2.综合是EDA设计流程的关键步骤,综合就是把抽象设计层次中的一种表示转化成另一种表示的过程;在下面对综合的描述中,____C_____是错误的。 A. 综合就是将电路的高级语言转化成低级的,可与FPGA /

CPLD的基本结构相映射的网表文件; B. 为实现系统的速度、面积、性能的要求,需要对综合加以 约束,称为综合约束; C. 综合是纯软件的转换过程,与器件硬件结构无关; D. 综合可理解为,将软件描述与给定的硬件结构用电路网表 文件表示的映射过程,并且这种映射关系不是唯一的。3.CPLD的可编程是主要基于什么结构:(D) A .查找表(LUT); B. ROM可编程; C. PAL可编程; D. 与或阵列可编程; 4. IP核在EDA技术和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HDL方 式提供的IP被称为:(C) A. 硬IP; B. 固IP; C. 软IP; D. 都不是; 5. 流水线设计是一种优化方式,下列哪一项对资源共享描述正 确_ C。 A. 面积优化方法,不会有速度优化效果 B. 速度优化方法,不会有面积优化效果 C. 面积优化方法,可能会有速度优化效果

海南大学2010——2011物理化学A卷试题、答案

海南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2学期试卷 科目:《物理化学C 》试题(A 卷) 适用于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 专业 姓名: 学 号: 学院: 专业班级: 阅卷教师: 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计算器 。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进行可逆膨胀过程,其对外做最大功。 ( O ) 2、功和热都是途径函数,对应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 ( X ) 3、H 2和O 2经绝热恒容反应,此过程的ΔU 、ΔH 、ΔA 、ΔG 均不为0。 ( X ) 4、基于热力学第二、三定律,某气体的规定熵S m > 0。 ( O ) 5、标准平衡常数K θ的数值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平衡系统的总压及组成无关。 ( O ) 6、在110℃及101.325kPa 下,水的化学势大于水蒸汽的化学势。 ( O ) 7、阿伦尼乌斯方程式主要是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X ) 8、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m r G >0,所以要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使反应得以进行。 ( X ) 9、溶胶系统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是热力学的不稳定系统。 ( O ) 10、胶体系统产生丁铎尔现象的原因是胶粒带电所引起的。 ( X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前的括号内) 1、在恒压、绝热、w ′=0的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上升,体积变大,则此 过程的ΔH ( = );ΔU (< )。选择填入: A 、> 0 B 、= 0 C 、< 0 D 、无法确定 2、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液滴分散成小液滴后,其饱和蒸气压将( C ) A 、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无法判断 3、0℃ 5个大气压下,H 2O(S)→H 2O(1)其体系熵变( A ) A 、ΔS 体>0 B 、ΔS 体<0 C 、ΔS 体=0 4、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 2NH 3(g),达到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且保持体系温度,总 压不变(气体为理想气体),则( B ) A 、平衡向右移动 B 、平衡向左移动 C 、平衡不受影响 5、通常称为表面活性剂的物质,是指当其加入少量后就能 C 的物质。 A 、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 B 、改变溶液的导电能力 C 、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D 、使溶液表面发生负吸附 6、某反应的总的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有如下关系:k=k 2(k 1/k 3)1/2,则表观活化 能与基元反应的活化能关系为 ( C ) A 、E a =E 2+21E 1- E 3 B 、E a = E 2 +( E 1- 2E 3)1/2 C 、E a = E 2 +2 1(E 1- E 3) 7、两反应均为一级的平行反应A )2() 1(21C k B k ,B 为所需产物,而C 为副产物,已知两反应的指 前因子A 1=A 2,E a1=100KJ ·mol -1,E a2=70KJ ·mol -1,今欲加快反应(1)的反应速度,应 A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升高压力 D 、降低压力 8、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表明 D 。 A 、分散介质不带电 B 、胶体粒子处于等电状态 C 、胶团带电 D 、胶体粒子带有大量的电荷 9、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磺酸盐,其主要目的是 D 。 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 B 、消除药液的泡沫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 观性) (2)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逻辑学期末考试A卷

海南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1学期试卷科目:《逻辑学》 试题(A 卷) 姓名: 学 号: 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思想政治教育 成绩登记表(由阅卷教师用红色笔填写)大题号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得分 阅卷教师: 200 年 月 日考试说明:本课程为开卷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以下哪组欧拉图正确地刻画了上述划横线的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A )a:工人 b:青年人c:中年人d:共产党员A B 2.在(1)“青年是祖国的花朵”和(2)“青年应当又红又专”中的“青年”( B )。A.都是集合概念 B.(1)是集合概念(2)不是集合概念 C. 都不是集合概念D. (1)不是集合概念(2)是集合概念 E. 都是单独概念3,若A 与B 都是单独概念,则A 与B 的外延关系不可能是( B )A.全同 B.属种 C.矛盾 D.反对4.作为万物之灵,人同样是有性别的动物,分为男人和女人( B )A.明确了内涵,但没有明确外延 B.没有明确内涵,但明确了外延C.明确了内涵,并且明确了外延 D.没有明确内涵,并且没有明确外延b a d c 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

5.“共产党”和“共产党员”,这两个概念是(E ) A.交叉关系 B. 属种关系 C. 矛盾关系 D. 对立关系 E.既非矛盾,也非对立的不相容关系 6.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C ) (1)北京市-海淀区(2)男人-老头(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远程教育中心(4)相容关系-属种关系 A. (1)(2)(3)和(4) B.仅(1)和(3) C. 仅(2)和(4) D. 仅(1)(3)(4) E.(1)(2)(3)和(4)都不是 7.据《科技日报》消息,1998年5月,瑞典科学家在研究中首次提出,一种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只有在未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中才能提取。 如果《科技日报》的上述消息是真实的,那么,在以下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A ) (1)1997年4月,芬兰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提出过,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除了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不可能在其他对象中提取。 (2)荷兰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证明,在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中,并不能提取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能的微量元素,这种微量元素可以在某些深海微生物中提取。 (3)著名的苏格兰医生查理博士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证明,该微量元素对防治老年痴呆症并没有特殊功效。 A.只有(1) B.只有(2) C.只有(3) D.只有(2)和(3) E.(1)、(2)和(3) 8.如果李生喜欢表演,那么他报考戏剧学院,如果他不喜欢表演,那么他可以成为戏剧理论家。如果他不报考戏剧学院,那么不能成为戏剧理论家。 由此可推出李生( D ) A.不喜欢表演 B.成为戏剧理论家 C.不报考戏剧学院 D.报考戏剧学院 E. 不成为戏剧理论家 9.某个岛上的土著居民分为骑士和无赖两部分,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讲假话。甲和乙是该岛上的两个土著居民,关于他们俩,甲说:“或者我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 根据以上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A ) A.甲和乙都是骑士 B.甲和乙都是无赖 C.甲是骑士,乙是无赖 D.甲是无赖,乙是骑士 E.条件尚不够充分以推出结论 10.“吸毒”和“感染艾滋病”之间是什么关系?(D )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马原复习资料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定义,马克思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物质的存在形式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与物质,其次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

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物质的永恒发展) 四.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统一的实质: 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简单的表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无条件,绝对的)和特殊性(个性,有条件,相对的)是辩证统一关系,即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六.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 15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冋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丨) A 琴匸.『豈L 绡学聲’ B-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I :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瓠叢廳悬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复查人 核分人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得意 识 本 质问题 3.列宁 j 的物质定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 D 客观实在性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 点 D 实践本质问题 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海南大学2016—2017学年期末测试教育管理原理试卷

海南大学2016—2017学年期末测试试卷 《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姓名: 年级: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是_____的目标。() A.领导者 B.全体成员 C.具体任务 D.组织整体 2.管理者的影响力来自管理者的_____以及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A.专业水平 B.个人形象 C.职位 D.群众基础 3.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_____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 A.培养 B.组合 C.参与 D.考核 4._____是管理的永恒主题。() A.效益 B.效率 C.效能 D.效果

5.运用教育管理中的法治方法,首先是要求加强() A.法制教育 B.建立学校章程 C.教育立法 D.用好校长 6._____是为规划服务的,是规划的基础。() A.决策 B.预算 C.计划 D.预测 7.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是() A.严肃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公益性 8.教育法制指()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执法体系 C.国家法律制度 D.教育法律制度 9.教育预测的基本依据是() A.教育决策 B.教育发展规划 C.教育管理规律 D.教育发展规律 10.教育体制是_____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 A.教育制定 B.教育机关 C.教育政策法规 D.教育机构 11.教育行政的核心是() A.教育财务行政 B.教育人事行政 C.教育监督行政 D.教育规划行政 12.教育财务行政包括:_____,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管理。() A.教育经费筹措管理 B.教育经费来源管理

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4、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普特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密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海南大学工程力学期末试卷

海南大学2011-2012学年度清考试卷 By 潇湘夜雨 科目:《工程力学》试题 适用于 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 专业 姓名: 学 号: 学院: 专业班级: 阅卷教师: 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计算器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在以下各小题中画有_______处填上答案。 1、构件正常或是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构件应具备足够的 、 、 。 2、力的三要素是 、 、 。 3、刚体在二力作用下的平衡的必要充分条件是此二力 、 、 。 4、分析刚体内力的一般方法是 。 二、绘图题(每图2分,共20分) 1、(4分)试画出以下各题中圆柱或圆盘的受力图。与其它物体接触处的摩擦力均略去。 (注意:二力杆构件及三力汇交平衡原理分析受力方向) (1) 2)

2、(4分)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梁的受力图。 3、(4分)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杆的受力图。 4、(4分)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1) 杠杆AB ;(2) 半拱AB 部分 (1) (2) 1) (1) (2)

5、(4分)试画出以下刚体系的整体受力图,并说明是哪种约束类型。 三 、计算题(共70分)(注意:答题时要列出详细运算 步骤并计算出中间运算数值和最终计算结果。) 1、 (10分)杆AC 、BC 在C 处铰接,另一端均与墙面铰接,如图所示,F 1和F 2作用 在销钉C 上,F 1=445 N ,F 2=535 N ,不计杆重,试求两杆所受的力。(要求:画出受力分析图,判断其所属力系,列出平衡方程,计算出结果) 2、 (15分)试求题下图所示梁支座的约束力。设力的单位为kN ,力偶矩的单位为 kN ?m ,长度单位为m ,分布载荷集度为kN/m 。(要求:画出受力分析图,判断其所属力系,列出平衡方程,计算出结果) F 1

马原复习资料精简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第一节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义的唯一标准。

模拟静电场-大学物理实验-海南大学

模拟静电场 【实验目的】 1.学习模拟实验方法及用电压表与检流计测绘等势线。 2.加强对电场强度和电位概念的理解,了解电力线与等势线之间的关 系。 3.测绘同轴圆电缆及平行导线的等势线和电力线。 【实验原理】 1.为何用模拟法测绘 了解带电体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对研究电子束及其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必须的。计算经典电场分布通常是很困难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数值近似解,而用实验方法来测绘电场分布情况比较容易。然而直接测量静电场也存在很大困难。通常保持一个恒定的静电场本身就比较困难。再者,由于测量探针的引入会因静电感应而改变原被测电场。因此,在实验中通常用稳恒电流产生的电场来模拟静电场,其理由是 (1)稳恒电源可建立稳定的电场 (2)探针的引入不会改变原来的电场分布 (3)稳恒电流的电场分布和静电场分布完全一样。 2.稳恒电流电场与相应电场的等效性 我们在实验中用同轴圆电缆的电场分布来模拟圆筒状电容器的电场分布,而用平行直导线的电场分布来模拟二个带异种电荷的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我们首先要证明这两种电场分布的等效性。导体A与B的圆柱,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A、B间为真空时 r处的电场强度为:

距中心 r处的电势为: 如果A、B之间充满一种电阻为R的导体,A、B分别与电池正负极相连接。 r处的电场强度为: 距中心 r处的电势为: 3.实验方法: 测量电势比较方便。所以先测绘等势线。这里使用两种测量等势线的方法:一是电压表方法,它可以直接测出导电纸上某一点的电势(即与另一参考点的电势差),其优点在于方便、直观,并且所测电势可连续变化。第二种方法是检流计法。它的优点在于测量精度较高。 【实验仪器】 静电场等位仪, 电阻箱

马原考试复习资料

马原考试复习资料 1、我们应当用怎样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两边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职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如何看待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得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5、唯心主义对认识问题的看法 答: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西安与无知、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虽然它们的说法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并没有差别,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海南大学土力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 学院 土木工程 专业《土力学》试题(A 卷)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计算器 文具; 水的重度取10kN/m 3。 一、判断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说明:如果您认为下列说法是正确的,就在题号前的 ( )中打“√”,否则打“×”) ( × )1、土的相对密度D r 会出现D r >1或D r <1的情况。 ( × )2、在任何情况下,土体自重应力都不会引起地基沉降。 ( × )3、土中应力水平越高,土越易破坏,说明土的抗剪强度越小。 ( × )4、土的颗粒级配分析中,曲率系数是10 60230d d d C u ?=。 ( √ )5、边坡的安全系数在施工刚结束时最小,并随着时间的增长二增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指出下列何种土不以塑性指标I p 来定名( D )。 A.粘土 B.粉质粘土 C.粉土 D.砂土 2. 淤泥属于( B )。

A.粉土 B.粘性土 C.粉砂 D.细砂 3.某土层排水固结,达到90%固结完成的沉降量为18cm,则该土层 完全固结后,总沉降量为( C )。 A.18cm B. 19cm C. 20cm D. 21cm 4.地基沉降计算深度是指( B )。 A.主要持力层 B. 主要压缩层厚度 C. 持力层厚度 D. ≥5m 5.土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其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σ1的作用面的 夹角为(B )。 A.45o-?/2 B. 45o+?/2 C. 45o+? D. 45o 6.现场十字板试验得到的强度与室哪一种试验方法测定的强度相当? ( A )。 A.快剪 B. 固结快剪 C. 慢剪 7.粘性土的抗剪强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颗粒间的粘结力,另一部 分是( A )。 A. 摩擦力 B. 水压力 C. 有效应力 D. 荷载 8.条形基础竖直均布荷载下附加应力计算时,附加应力系数的确定应根 据(D )比值查表确定。 A. L/B和z/B B. L/B和x/B C. L/B和z/L D. x/B和z/B。

海南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试题[完整]

海南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2学期试卷 科目:《物理化学C 》试题(A 卷) 适用于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 专业 姓名: 学 号: 学院: 专业班级: 阅卷教师: 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计算器 。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得在括号里打“√”,错得打“×”)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得理想气体进行可逆膨胀过程,其对外做最大功. ( ) 2、功与热都就是途径函数,对应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 ( ) 3、H 2与O 2经绝热恒容反应,此过程得ΔU 、ΔH 、ΔA 、ΔG 均不为0。 ( ) 4、基于热力学第二、三定律,某气体得规定熵Sm 〉 0。 ( ) 5、标准平衡常数 K θ得数值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平衡系统得总压及组成无关。 ( ) 6、在110℃及1 01、325kPa 下,水得化学势大于水蒸汽得化学势。 ( ) 7、阿伦尼乌斯方程式主要就是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得影响. ( ) 8、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得〉0,所以要选用合适得催化剂,使反应得以进行。 ( ) 9、溶胶系统就是高度分散得多相系统,就是热力学得不稳定系统。 ( ) 10、胶体系统产生丁铎尔现象得原因就是胶粒带电所引起得。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选择正确答案得编号,填在各题前得括号内) ′=0得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使系统得温度上升,体积变大,则此过程得ΔH( );ΔU( )。选择填入: A、〉 0? B 、= 0? C 、< 0? ? D 、无法确定

2、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液滴分散成小液滴后,其饱与蒸气压将( ) A、变小?? B 、不变 C、变大 ?D 、无法判断 3、0℃ 5个大气压下,H 2O(S)→H 2O (1)其体系熵变( ) A 、ΔS 体>0 ?B 、ΔS 体<0? ?C 、ΔS 体=0 4、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 2NH 3(g ),达到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且保持体系温度,总压不变(气体为理想气体),则( ) A 、平衡向右移动 B 、平衡向左移动 C 、平衡不受影响 5、通常称为表面活性剂得物质,就是指当其加入少量后就能 得物质。 A 、增加溶液得表面张力 ???B 、改变溶液得导电能力 C、显著降低溶液得表面张力? ?D 、使溶液表面发生负吸附 6、某反应得总得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得速率常数有如下关系:k=k 2(k 1/k 3)1/2,则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得活化能关系为 ( ) A 、E a =E 2+E 1- E 3 B 、E a = E 2 +( E1- 2E 3)1/2 C 、E a = E 2 +(E 1- E 3) 7、两反应均为一级得平行反应 A ,B为所需产物,而C 为副产物,已知两反应得指前因子A 1=A 2,Ea1=100KJ ·mo l—1,E a2=70K J·m ol -1,今欲加快反应(1)得反应速度,应 。 A 、提高反应温度? ? ?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升高压力? ?? ??D 、降低压力 8、胶体系统得电泳现象表明 . A 、分散介质不带电 ? ? B 、胶体粒子处于等电状态 C 、胶团带电?? ??D 、胶体粒子带有大量得电荷 9、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得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磺酸盐,其主要目得就是 . A 、增加农药得杀虫药性 B 、消除药液得泡沫 C 、防止农药挥发???? D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得润湿能力 10、在化学动力学中,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 A 、反应级数为正整数得反应???B 、基元反应 C 、?恒温恒容反应 ?? D 、理想气体反应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在以下各小题中画有___ ____处填上答案. 1律得数学表达式就是 ,其实质上就是 。 2、拉乌尔定律得数学表达式为 ,亨利定律得数学表达式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3)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

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④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培根、洛克 B. 斯密、嘉图 C. 黑格尔、费尔巴哈 D. 圣西门、傅立叶 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C. 思想 D. 理论 4.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不包括() A.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 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6. 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容的是()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7.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一元论

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9.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 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 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 C.对象性D.任意性 12. 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 13.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1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海大大一上学期(第一学期)高数期末考试题

大一上学期高数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有4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6分) 1. )(0),sin (cos )( 处有则在设=+=x x x x x f . (A )(0)2f '= (B )(0)1f '=(C )(0)0f '= (D )()f x 不可导. 2.  )时( ,则当,设133)(11)(3→-=+-= x x x x x x βα. (A )()()x x αβ与是同阶无穷小,但不是等价无穷小; (B )()()x x αβ与是等价无穷小; (C )()x α是比()x β高阶的无穷小; (D )()x β是比()x α高阶的无穷小. 3. 若 ()()()0 2x F x t x f t dt =-?,其中()f x 在区间上(1,1)-二阶可导且 '>()0f x ,则( ). (A )函数()F x 必在0x =处取得极大值; (B )函数()F x 必在0x =处取得极小值; (C )函数()F x 在0x =处没有极值,但点(0,(0))F 为曲线()y F x =的拐点; (D )函数()F x 在0x =处没有极值,点(0,(0))F 也不是曲线()y F x =的拐点。 4. ) ( )( , )(2)( )(1 =+=?x f dt t f x x f x f 则是连续函数,且设 (A )22x (B )2 2 2x +(C )1x - (D )2x +. 二、 填空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5. = +→x x x sin 2 ) 31(lim e 的 六次方 . 6. ,)(cos 的一个原函数是已知 x f x x =? ?x x x x f d cos )(则 cos 方x/2x 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