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泰州市公务员培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泰州市公务员培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课程题库
一、单选题目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A)仍然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A、农业
B、工业
C、生产业
D、服务业
2、(C)是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农村村域内和农户的房前屋后院内的环境整治
A、新农业环境
B、新城镇环境
C、新农村环境
D、新居住环境
3、国内需求中最重要的是扩大(D),这是因为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而且消费相对于投资是内需的短腿
A、投资需求
B、市场需求
C、生产需求
D、消费需求
4、文化产业首先是一种(D),它以内容的创造、制作、产业和传播为主要任务
A、娱乐产业
B、经济产业
C、内容产业
D、服务产业
5、(A)的转变是我国整个经济方式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
A、经济方式
B、出口方式
C、外贸方式
D、贸易方式
6、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D)放在首位,坚持走产业发展道路,坚持分类指导,坚持改革创新
A、经济效益
B、个人效益
C、国家效益
D、社会效益
7、(A)是指新农村处于信息化时代,涉及高效实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先进实用
技术
A、新技术环境
B、新农村环境
C、新居住环境
D、新农业环境
8、增强(B)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
A、创新性思维
B、自主创新
C、与时俱进
D、创造性思维
9、胡锦涛强调,加快培育发展(D)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A、服务性产业
B、集约化经济产业
C、多元化产业
D、战略性新兴产业
10、(B)是一国国民经济中产业因各种相互关系而构成的整体,它决定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A、生产体系
B、产业体系
C、工业体系
D、农业体系
11、在(C),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的产业构成
A、落后国家和地区
B、中等发达国家
C、经济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12、把社会保障范围扩大到(C),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A、社区居民
B、城镇居民
C、城乡居民
D、农村居民
13、以(D)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A、资源集中
B、土地承包责任制
C、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家庭承包经营
14、温家宝总理指出,坚持资源节约和(B)的基本国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A、环境改善
B、环境保护
C、资源再生
D、资源保护
15、民族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B)力量
A、国防
B、文化
C、经济
D、军事
16、公共行政概念的核心在于(A)
A、公共利益
B、公共收益
C、国家利益
D、群众利益
17、推进(A)进程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途径
A、城镇化
B、农业化
C、现代化
D、工业化
18、收入水平提升(C)就会使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
A、加剧
B、不变
C、缓慢
D、以上答案都对
19、(B)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
A、养老保险
B、廉价住房
C、社会保障
D、医疗保险
20、完善(D)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经济发展
B、生活保障制度
C、房屋保障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21、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C)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A、消费
B、收入
C、生产力
D、生产技术
22、产业结构的失衡不仅受到各种国内因素的影响,还与(A)有关
A、国际分工
B、社会分工
C、学科分工
D、生产分工
23、新中国成立以来,(A)调整优化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A、产业结构
B、生产结构
C、市场结构
D、劳动力结构
24、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B)
A、自然气候问题
B、发展问题
C、世界问题
D、经济问题
25、产业结构演进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看是由于我国(A)改革不彻底造成的
A、社会经济体制
B、市场经济体制
C、国家经济体制
D、农业经济体制
26、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A)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
A、改善民生
B、增加住房
C、城镇医疗
D、城乡建设
27、(B)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全过程
A、农民收入
B、农村劳动力转移
C、新农村建设
D、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