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导游词(精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博物院导游词
大家有没有注意,这里是河南博物院而不是河南博物馆?而且没有“省”,咱们先举几个例子,你不如湖北省博物馆、洛阳市博物馆、开封市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等,都是馆而不是“院”,带“院”的你比如,故宫博物院、台北博物院、中国博物院等等。

通过对比大家就会发现,叫“院”一般都是馆藏文物丰富、国家级的博物院,而河南博物院也不例外,馆藏文物18万件,可以说是文物众多。

河南博物院外形
河南博物院的外形取自于登封市的观星台。

现在的主馆正在装修,预计2020年开放。

首先进入大厅,迎面而来就是大象中原四个字。

那么大家首先想到就应该是河南的简称“豫”,左边一个给予的予,右边一个象,这个字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河南古时候水草丰茂,气候适宜,那个时候大象众多,据说那个时候人的宠物不是狗、毛等哺乳动物,而是大象,所以“豫”也被解释成人牵象之地。

第二种说法是我个人比较赞同的,什么是豫呢?在《山海经》中有一句话,“象之大者,称之为豫”象之大者,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大象,用今天的眼观来看,象可能是大象,也可能是气象,对不对?我们都学过文言文,可没那么简单,哈哈。

我们都学过一
个词叫做“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就是说一个东西或事物大到一定的地步就没有形状,因为“无限膨胀、必然爆炸”。

而我们今天说的豫字中的象就是这个意思,它的引申寓意是河南是万事万物的起源地、发源地。

前言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前言,前言这部分我们要了解黄河,身为河南导游一定要会讲黄河。

“古人都是逐水草而居”,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是在黄河边,河南更是如此,三皇五帝都在黄河流域,因此前言部分要简单了解黄河。

旧石器时代
从距今约300万年人类诞生开始到距今约1万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结束,这一漫长岁月占据人类99.8%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9000-4000年,代表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都属于新时期时代。

在新石器之前,人类吃的食物,都是在向大自然索取,地上有个野草,挖出来直接吃了,树上有个叶果,摘了吃了,这是人类野蛮的象征,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

这一现象到新石器时代结束,人类开始自己生产劳动工具,从向大自然索取开始人工制造,
人工种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一切都从裴李岗遗址的发掘说起。

裴李岗遗址
距今80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期,我们在裴李岗时期出土了石铲、石镰、石斧等等生产工具。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石磨棒和石磨盘,当你问游客这是干什么用的,很多人都说是擀面条用的,哈哈,8000年前有面条吗?显然,不是如此,石磨棒和石磨盘是古人用来碾压稻子,便于稻壳的脱落。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石磨棒两头粗、中间细,这是长期使用的结果。

石墨盘下有四个圆形的柱子,我们在碾压稻谷的时候,石磨盘会来回移动,而四个圆形的柱子就是防止碾压过程中石磨盘来回移动的,固定在地上或者器皿中。

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于1987年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

贾湖骨笛是鹤的尺骨(也就是翅膀上的骨头)制作而成,有五孔和七孔之分,我们看到的这个为七孔,骨笛的发现说明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此之前我们听到“笛”,可能最先想到的还是羌笛,来自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那个时期一说到笛子,想到
的就是羌笛,想到的就是胡人,也就是西域人发明的,和中国好像没有关系,但是,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演奏音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一个最好见证。

我们今天的民族音乐大师潇兴化老师用贾湖骨笛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仰韶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和黄帝同时期,仰韶文化是1921年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主持发掘,根据国际命名习惯,采用发掘地命名,命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主要是以彩陶为主,这一时期陶器显著的特点就是彩陶和花纹。

比如我们见到最多的鱼纹,古人逐水草而居,以前经常有人溺水,但是当人们看到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发现鱼儿不怕水,于是就把鱼当作“河神”,把鱼绘画到日常生活用具上,就是保佑族人不在被水淹死。

与之相似的还有植物花纹、动物花纹、太阳、月亮、星星等图腾。

河南濮阳龙虎墓
我们现在看到是出土于河南濮阳的龙虎墓,墓主人身高1.85米,东西两侧有龙、虎图案,由贝壳组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5000年前,墓主人用大量贝壳组成龙虎图案作为墓葬品,可以想象主人的地位有多高,那个时候的货币主要就是贝壳。

据专家推测他
可能是我们三皇五帝的其中一个,而龙和虎的摆放方位,又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理念,因此专家肯定5000年,我们祖先已经有了方位和风水的认知。


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把天下分为九州,后来大禹传位于启,代表原始社会的结束,开始了“家天下”的时代。

夏朝由于年代久远,出土文物不是很多,我们面前的这个文物叫铜爵
是用来饮酒的,大家也不陌生,在封神演义中中,纣王就是用爵来喝酒的。

据记载,男人喝酒用爵,女人喝酒用觚。


这件文物叫铜斝,铜斝是用来温酒的,上面有两个类似蘑菇状的装饰,只要记住这个特点是很容易辨认的。

最上方的蘑菇状的东西作用温好酒之后方便移动和倒酒,还有在用过程中防止磕碰。

商朝
商朝一个频繁迁移的部落,最开始在山东,后来迁到河南商丘、中期迁移到河南郑州,后期迁到河南安阳小屯村,因此商朝在各地都留下了大量的青铜器。

而且整个商朝是非常信奉鬼神的,因此我们在看商代的青铜器时会发现都有饕餮纹,饕餮是上古的
一种神兽,性贪吃,什么东西都吃,特别可怕,因此商朝把饕餮纹印在青铜器上,起到震慑奴隶的左右。

杜岭方鼎
出土时间:1974年由一名叫杜海军的环卫工在挖土过程中一镐挖出。

文物年代:商朝中期的青铜器,距今公园前1590至公元前1300年。

出土地点:郑州杜岭张寨前街和张寨南街
器物名称:杜岭方鼎
学术命名: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很多找不到杜岭方鼎,就是因为它有两个名字)
通高:87厘米,重64.25斤,杜岭二号
杜岭方鼎的背景
9月的一个星期天,一老农在院里吃饭,突然间听到屋内有动静,赶紧走进屋里,听到地下面有人在说话,就问是谁?下面回答“考古队的”,考古队发现上面是居民区,于是就停工了,考古工作者为什么考古挖到居民家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974年,中国大陆正是备战备荒的年代,郑州也和全国一样,热情高涨,展开了“深挖洞、广积粮”的群发运动(深挖洞、广积粮由毛泽东提出)。

1974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在杜岭土岗南
边,张寨南街挖防空洞的人们,照例轮流到地下挖防空洞,突然铁锹碰到了金属,仔细挖下去,便露出了绿色铜锈的大家伙,有人说这肯定是古物,于是派人去河南博物馆报告,考古队的专家安金槐接到通知后,马上赶到现场,在地下6米的防空洞中他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两个巨大的铜鼎东西并列,整齐地放在一起,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些国宝,考古人员继续发掘。

可是,上面到底是什么地方,没人知道,如果是居民区的话,那就不适合大面积的挖掘,需要进行测定才能实行,于是有人提议不如先从下往上打钻,见光线就收,再向上级禀报。

接下来就出了开头出现的一幕。

杜岭方鼎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河南自古以来就是盗墓贼经常出没的地方,河南博时期,河南博物院也曾有盗贼出入。

20世纪70年代,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河南博物馆无暇顾及出土文物,很多文物就被放到了博物馆的仓库,杜岭方鼎也不例外,一天黑夜,一个黑影翻墙而过,沿着救生通道,下滑到了一楼楼梯间,原来这个黑影正是一名想盗取国宝的盗贼,夜深人静,几声吱吱的作响,盗贼掰开了窗子外围的铁栅栏,纵身跳进仓库,一路将身旁的几件金器、玉器装进了麻袋,此时、摆在仓库最中央位置的就是杜岭二号鼎,说来也巧,面对黑夜中的一幕,这件国宝仿佛有了灵性,正当盗贼摸黑行进在库房中,突然,盗贼的肚子好像被谁打了一拳,盗贼吓得大叫一声,后退几步,快步往前走,又被打了一拳,做贼心虚的盗贼,惊叫了一声被绊
倒了,其实,盗贼是撞到了杜岭二号鼎的一个角上。

不想这叫声惊动了保卫人员,人们立刻急奔库房,盗贼见情况不妙,撒腿就跑,结果盗贼跑到旁边的家属院迷了路,保卫人员随后赶到,将这名盗墓贼绳之以法,据说,怂恿这个盗墓贼的是一伙境外文物贩子,不过国宝没有被盗走,这位盗贼却因为撞上铜鼎,而自投罗网,馆中的一件威武也没有丢失。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是我国商朝文化发现的源头,正式有了这次杜岭方鼎的出土,考古学家更加认定郑州就是商朝中期的都成所在地。

妇好鴞尊
现在咱们看到这尊青铜器就是妇好鴞尊,妇好姓好,妇是对其的尊称,是商朝第二十二代国王武丁的妻子。

妇好也是我国第一位女将军。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阳小屯村发现了妇好墓,出土文物大约1972件,其中青铜器就有468件之多,“妇好鸮尊”就是其中一件,妇好鸮尊出土为一对,一个存放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个存于中国博物院。

妇好鸮尊是一件盛酒的器具,鸮是猫头鹰的意思,猫头鹰可以在夜间准确的逮捕目标,被商王朝推崇为图腾,称为战神鸟,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尊就是盛酒的器具。

妇好鸮尊的命名是根
据出土后发现文物上刻有妇好两个字命名的。

这件文物的发掘说明武丁时期,妇好将军被当时的将士称之为战神。

这个尊的外形像一只昂首的鸮鸟,双爪与下垂的尾翼形成三足鼎立,给人一种沉稳厚重之感。

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被河南博物院推选为九大镇馆之宝。

这件文物可以说是妇好的代言人,见证了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

甲骨文
甲骨文目前总共出土15万片,主要记载了商朝时期的事件,对研究历史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甲骨文主要是刻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上的文字,因此称之为甲骨文。

甲骨是商朝占卜用的,因为在烧的时候会发出卜卜卜的声音,因此被称为“卜骨”,领域非常广,涉及农业、天文学、教育业、战争等诸多领域。


何同尊
中国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贵族所作的祭器。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的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洛阳之事。

首次出土于1963年6月,因陈堆老家屋子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陈乘善的两间房子住,院子后面是个土堆。

当年八月的一个雨后的上午,陈堆在后院发现下雨坍塌后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锄头刨了一下,结果刨出了个青铜器,后来因为家里要迁移,临走时将青铜器交给陈湖保管,1965年陈湖将其卖到了废品收购站。

1965年,宝鸡市干部在废品收购站看到了这件文物。

见其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感觉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向馆长汇报馆长随即让保卫处查看。

当王主任赶到收费站后,也断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便以收购站当初购入的价格30元,将这尊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的青铜器买回博物馆。

经考古专家认定。

这是一尊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浮雕为饕餮纹,这尊青铜器成了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1975年,何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送至国家文物局作为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全国展出,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发现铭文,并命名为何尊。

玉柄铁剑
玉柄铁剑-河南“九大镇院之宝”之一,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中,墓主人叫虢季,是虢国的一位国王。

由于当时出土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已经断开为两截。

玉柄铁剑得名是因为,其剑柄是由玉制作而成,剑刃由铁制作而成,柄芯由铜制作而成,中间用绿松石连接而成,故而得名玉柄铁剑。

据说这三种物质的
结合在当今技术条件下也是很难完成的。

这把剑是中国出土最早由铁制作而成的剑,因此也被称为“中华第一铁剑”。

在玉柄铁剑之前,我们认为中国的铁剑是战国时期产生的,而玉柄铁剑的发现,把中国的冶铁史提前了近200年,价值极高,因此也是我们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一。


楚国的青铜器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束腰收腹,这和楚灵王有关,据史书记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意思是说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很多太监和宫女就疯狂减肥,以致于宫中饿死了很多人,而这些文物恰好反应了这一事件。

龙耳方壶
顾名思义,龙耳方壶以龙做耳朵,下方两条龙称重,上方是镂空花纹,而龙我们知道是天子使用的东西,而一个诸侯使用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通过这些文物繁华的装饰,也反映这是楚国国力最鼎盛时期,是楚庄王即将问鼎中原的时期。

王子午鼎
王子午是春秋楚庄王之子,名叫子庚,整个青铜器也是束腰形状,上方6条龙,用爪子紧紧抓住青铜器的上沿,尾巴翘起,做腾飞的姿势,整个青铜器透漏着蒸蒸向上的气息。

王子午鼎是因为内壁有铭文,王子午三个字而得名,铭文主要内容是记载了
楚庄王问鼎中原,以及实仁政、爱无百姓,治理国家政策以及对后世子孙的告诫。

东汉
泗水捞鼎画像砖
泗水捞鼎画像砖讲述的是秦始皇南巡之后,在返回的途中经过泗水时想起当年秦昭王丢下的一个鼎,于是就派人下去泗水找鼎,找到鼎之后就让人开始打捞上来,架起架子,绳子绑到鼎上,在鼎上升到一般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条龙把绳子咬断了,寓意“天要亡秦,刘家当天下”,历史都是后人书写的,严重怀疑这个故事就是刘家编的。

二桃杀三士画像砖
春秋时期,齐景公账下有三员大将: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

三个人都因为自己攻击卓越,而日益膨胀,有句话说的好,“无限膨胀,必然爆炸”。

晏子也怕他们功高震主,目无王法,并防患于未然,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根。

于是,晏子就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桃子,让三个人比功劳、比战绩,谁的功劳大,谁就拿一个桃子,首先站起来的就是公孙接,公孙接说:我曾经打败过老虎,像这样的功劳,我可以自己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于是公孙接就拿了一个桃子。

第二位站起来的是田开疆,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曾俩次大白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拿一颗桃子。

这时,古冶子着急了,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气的拔剑指责二者,公孙接和田开疆听说古冶子提出自己的功劳之后,羞愧难当,并把桃子让出,双双自尽而亡。

尽管如此,古冶子也对自己曾经侮辱别人,吹捧自己而感到羞愧,并且如今因为自己又损失了两条人命,羞愧之余,便拔剑自刎。

就这样,晏子只靠两个桃子,兵不血刃的去掉了三个威胁。

云纹铜禁
云纹铜禁出土于南阳淅川春秋霸主楚庄王之子子庚之墓。

云纹铜禁的发现和一个明代的醉酒秀才及其书童生有着很大的渊源,一明朝秀才因仕途不得意,晚上喝酒,走路不小心,掉进了子庚墓,沉浸了2400多年的楚国子庚墓与世人见面。

云纹铜禁是楚国用来放酒和禁酒以及祭祀祖先之物,为什么叫“禁”呢?其实是周公旦吸取了夏和商灭亡的原因,当时认为夏和商的灭亡和过度饮酒有关,因此制作此禁来告诫子孙、大臣以及百姓非规定场合不得饮酒,同时也颁布我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出自《尚书.周书》,据说是周公旦所作,劝人不要酿酒以及酗酒,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

我们评判一件文物主要是从是从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来评价一件文物,很难有一件文物能够三者皆具,云纹
铜禁就是这样一件文物。

咱们分别从这三个价值方面来说一下云纹铜禁。

云纹铜禁出土于春秋中期子庚墓,云纹铜禁的出土说明当时楚国国力之雄厚,也说明楚国一统天下的决心。

其艺术价值在于雕刻精美的花纹以及龙和虎的雕刻,上方由十二条龙衔接而成,下方有十二个虎构成,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虎的舌头是伸出来的,仿佛在垂涎上面的美酒,也有人说是表现云纹铜禁之重,压的十二个虎突出了舌头,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上面的雕刻的镂空花纹不是一层,而是有好几层,其工艺手法堪称精美。

那么这么大的云纹铜禁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
云纹铜禁的制作工艺
云纹铜禁采用的是失蜡法(也有人称铸模法)工艺制作而成,首先用蜡捏成自己所需要的形状,(这一步称之为内范),做好之后在蜡的外面开始涂抹泥巴涂抹均匀,(这一步称为外模),然后开始用大火煅烧,达到一定温度以后,蜡就会融化,只剩下一个空壳,这个时候再倒入铜水,等待冷却,之后再把外面的泥巴敲碎,那么所需要的青铜器就脱颖而出了。

咱们所说词语“模范”,也源于古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隋唐
隋唐时期这里主要展示的是京杭大运河以及丝绸之路出土的文物。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北至北京,南到杭州,全场2000年多公里。

我们仔细脑海中想一下,我们古代的天然河流都是自己向东流,正如歌词里所唱“大河向东流”,长江、黄河、淮河无一例外。

当年隋炀帝南下扬州,发现南方非常富庶,于是想把江南的财宝和奇珍异石运到北方来,大力发展国力,于是就利用天然河道的支流,进而人工开凿,凿出一条南北走向的人工天河,进而沟通了海河、淮河、长江、黄河、钱塘江五大流域,从此之后南方的奇珍异石、金银珠宝、粮食都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中原之地。

唐三彩
唐三彩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其实多彩更为准确。

唐三彩出土最多的就是马、骆驼和女俑。

唐三彩是取用邙山上的高岭土,经过1200度的高温制作而成。

唐三彩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首先用磨具制作出模型,打磨、浸泡、晾干
第二步:放入窑中烧制,烧制好之后上色。

第三步;再次放入窑中烧制
第四步:开脸(在制作唐三彩的过程中,我们在人物脸上是不绘彩色的,人物脸上的釉色,都是在成型之后,我们人工雕刻、
描上去的,俗称开脸。

因为我们釉中含有铅,前具有流动性,容易造成花脸。


北宋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注重市井生活,因此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描写市井生活的器物。

火照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文物叫火照,是用于测量窑内温度的。

古代的窑工在烧制瓷器的时候,要知道窑内的温度高低,把一个做好的瓷器放入窑中烧制,然后把备用上好釉色的瓷片放到火照上,沿着窑内壁缓缓放入窑中,等过了一段时间,感觉差不多了,就把瓷片用钩子勾上来,看看成色如何,如何成色不够,再换一个瓷片放进去,继续烧制。

如何成色刚好,就把成品取出来,这就是火照的作用。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北宋是我国制造瓷器的高峰,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都属于北宋时期,被称为北宋五大名窑,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件汝瓷-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五大名瓷,汝瓷为魁首,这更凸显了汝瓷的地位,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出土于汝阳县宝丰镇清凉寺,为什么这件器物会出土于此呢?
据说北宋宋徽宗时期,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个黑衣人偷偷潜入汝窑的烧制现场,一进去便开始挖坑,一直挖到天快亮,埋下了一个包裹偷偷离去。

这个黑衣人就是当时汝窑的窑工---林清,但是正是北宋末年,金军南下,由于进攻凶猛,林清恐怕汝窑被毁,汝瓷技术失传,于是就连夜将几件完整的汝瓷埋在当时汝窑的底下,就算汝窑被毁,金兵退去之后,还留有几件模型,但是呢我们都知道北宋抵挡不住金军南下的攻势,快速走向灭亡,而这些被埋葬的瓷器就这样沉寂了1000多年。

直到20世纪中期,两位农民在宝丰清凉寺田间耕地时挖出一些汝瓷碎片,上报给了文物部门,考古工作开始,挖出了当时窑工所埋的瓷器,也包括这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破碎的汝瓷。

汝瓷是官窑,专为皇家制作,由于汝瓷极难制作,所以当时为了制作一件完美的汝瓷,往往会有一些瑕疵品,由于汝瓷是贡献给皇帝的,当精品制作好以后,其他的都会被打碎。

众多的汝瓷中,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为什么会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呢?据说有一天宋徽宗做了一个梦,宋徽宗是非常笃信道教的,梦见自己得道升仙,看见天空是蓝色的,醒来之后被
天空的蓝色所吸引,于是就让当时造瓷的制作一件天蓝色的汝瓷。

宋徽宗的要求是“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于是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问世了,现在的市场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青弥足珍贵”。

汝瓷的烧制时间前后不过二十年,之后就开始失传,其中天蓝色的汝瓷在全国只有5件,而刻有花纹的全国仅此一件,就是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由于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非常高,因此也被列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象牙白菜
清朝时期作品,具体作者不详,象牙白菜是由一整个象牙雕刻而成,难度非常高。

雕刻的白菜活灵活现,白菜上有一个蝈蝈,蝈蝈腿上的胡须都能看的非常清楚,在蝈蝈下面,还有一个瓢虫,可以说是栩栩如生,可见雕刻艺术手法的高超。

河南博物院的讲解到此结束,大家自由活动20分钟,20分钟后咱们车上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