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煤炭运输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煤炭运输策略研究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策略研究

摘要

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尤其是“三西”地区(即山西、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消费重心在东部和中南地区,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通过对铁路煤炭运输进行SWOT分析和煤炭运量趋势发展研究,提出了提高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均衡发展的相关策略。

铁路以其运力大、速度快、成本低、能耗小、全天侯运输等优势,一直是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式。但近年来,虽然煤炭运输的需求量增大,然而铁路在煤炭运输中的市场份额却呈现下降的趋势。铁路在煤炭运输运输市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综合运输路网结构的合理性,有助于实现煤炭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了煤炭运输应在长距离跨区域运输为导向的前提下兼顾区际运输。

1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的SWOT分析

1.1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的内部优势(Strengths)

铁路作为我国运输网的骨干和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路网整体性很强。近年来,网络总量初具规模,路网结构有所改善,运输能力显着增强,拥有基本覆盖全国的设施网络、信息网络和经营网络,具有较强的设施设备基础和运力资源条件。随着我国铁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其供给能力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与我国自然地理、经济布局、人口和资源分布相适应的网络形态。到200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6×104km,路网密度达89.1km/万km2;铁路复线里程3.3×104km,复线率达38.8%;电气化里程3.6×104km,电气化率41.7%。

在煤炭运输方面,基本形成符合我国资源分布特点的重载煤炭运输网络,以大秦、朔黄、石太、侯月、陇海、宁西等铁路组成煤炭运输横向通道,以京沪、京九、京广、焦柳等铁路组成煤炭运输纵向通道。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我国全面加快了各个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外运通道的建设,煤炭运输能力持续大幅度提高,为国民经济安全、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大秦、朔黄铁路扩能改造及集疏运工程等煤

运通道建设进展顺利,大量开行10000t和20000t重载组合列车。京哈、京沪、京广、陇海、侯月等主要干线普遍开行了5000−6000t货物列车,目前我国已贯通5000t以上重载列车的里程超过1.6×104km。至2009年底,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到33.2×108t,其中煤炭运量完成到

17.5×108t,占全国铁路货运量的52.7%。

铁路运输具有运力大、速度快、交通方便等特点,铁路运输在煤炭运输中的比例一直很高,目前可以达到全国煤炭运输量的70%以上。随着重载运输、集疏运一体化及客运专线的开通,铁路货物运输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1.2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的内部劣势(Weaknesses)

⑴铁路路网格局

煤炭运输专用铁路少、负荷重、压力大,不利于煤炭运输的安全;主要干线能力不足,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铁路是全国铁路主要干线,也是煤炭运输主要通道,能力利用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由于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各通道客运专线尚未竣工投产,预计运输能力紧张状况短期内难以缓解。煤炭需求增长强劲与煤炭生产供应能力增长平缓之间存在矛盾,煤炭供应偏紧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从运力规模与煤炭运输需求来看,铁路中通道(石太、邯长、邯济)、南通道(侯月、陇海)瓶颈约束非常严重,北通道(大秦、神朔黄)的能力也基本饱和。由于运能紧张,铁路煤炭外运量首先要保证全国重要地区和重点企业,这些企业的基本起运距离都在500公里以上。小于500公里运距的煤炭运输需求,则很难得到铁路的保障。

⑵铁路运行体制

运输速度和价格均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铁路货运很难满足货主对货物运输的快捷要求。我国铁路的货物运输定价机制也不合理。运输价格由国家规定,不顾现实情况,体制僵化,造成了闲时运力空闲;在忙时铁路运量超负荷运转,给安全运输造成了隐患。

煤矿企业代垫运费现象仍然存在。这种现象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经常由煤矿替代铁路进行垫资运费。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现象仍然继续存在,这是铁路部门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强制

向其他企业转移风险,造成了行业之间的不平等,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客户群的流失。

1.3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⑴煤炭产销格局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不平衡,煤炭输出区、后备区与输入区在空间上呈现错位性分布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上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在我国,8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但75%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主要能源基地距离消费中心约800至3000公里。这种分布导致我国煤炭运输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的“煤炭大迁移”格局,大量煤炭自北向南、由西向东长距离大量运输,以满足各地区和产业的用煤需求,具有运量大、大区间调拨多、运距长等特征,而铁路则是这一迁移的主渠道。

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重心逐渐西移,由西部向东部远距离、大运量的煤炭运输任务将越来越重。

1.3.2外部环境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带动资源、能源等大宗战略物资需求的持续增加,我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交往跨度较大,由此将带动铁路运输的发展,同时国家对铁路发展给予了大量扶持政策,加大了投资力度,使铁路网不断完善。

煤炭与经济增长表现为一种互动关系,我国煤炭消费增长环比指数和GDP增长环比指数表现出几乎一致的增长规律。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对煤炭需求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更进一步拉动了煤炭的消费需求量。

1.4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的外部威胁(Threats)

⑴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

公路:根据山西省各主要煤炭产区公路调出量的统计,运距在200公里以内的占52%,200~300公里运距的占37%,合计运距在300公里以内的占到煤炭公路运输量的89%。“三西”地区的煤炭需要量,每年超过上亿吨。由于这部分煤炭运距短,铁路装不上车,因而成为铁路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