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污泥处理现状及对策

日本的污泥处理现状及对策
日本的污泥处理现状及对策

国内污泥处理现状

国内污泥处理现状 土壤修复设备/尾矿处理设备/污泥处理设备/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尾矿综合利用设备/固废利用/工业固废陶粒/工业固废处理技术/工业固废处理设备- 郑州德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业界在考察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时,困难重重,比如主流工艺面临技术适应性、成本、管理、选址等诸多难题,土地使用需要明确的政策引导。因为上述因素此前最容易被认为是造成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的根本性原因。当然随着工程陆续的开展,一些最为根本的问题逐渐显现。污水处理厂既无完整的配套设施,也没有预留地,只是简单的把污泥脱水达到一定的含水率,然后就转交给第三方直接填埋或者处理;部分污泥处理设施难以稳定运行。 国内污泥偷排的现象一直层出不穷。城乡交界、农村、还有江河湖海臭水塘,大量的生活污水污泥去向不明。而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这些并非污水处理厂自己所为。与发达国家污水、污泥处理是一套完整不可拆分的系统工程相比,我国此前建设的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既无设施,也无预留地。因此,尽管作为污泥的责任人,但实际上污水处理厂的任务只是把污泥脱水达到一定含水率,然后就可交给第三方进行填埋或是其他处理。而当填埋以及运输的成本越来越高,填埋场成为稀缺资源时,偷排成为事实上的选择。 尽管其后的新建污水处理厂被要求污泥处理装置同步建设,与此同时,一些独立的污泥处理设施也纷纷上马,但往往不能稳定运行,同样未能形成有效的规范的处理处置能力。 脱水+填埋或+不知去向,成为了事实上的污泥处理处置路线。因此,当去年初,京郊一家污水处理厂接到通知说一吨污泥也不允许外运时,相关负责人感觉很“头大”:太突然了!现在不仅厂里没有处理设施,整个城市也没有稳定接收污泥的地方,可污泥每天都在产生,怎么办? 国内外的主要技术都陆续得到了工程上的实践,但是持续运行的成功案例并不多。究其原因,有技术本身的水土不服,但更多的还有技术之外的因素 事实上,近10年来,国内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没有间断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工程的探索。可以说,国内外叫得上名号的主要技术都陆续得到了工程上的实践。此外,还尝试了不少五花八门的新奇技术。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政策和标准也在逐渐完善。但面对社会发展对生物质能源以及环境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应以无害化为目标,以资源化为手段,实现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以解决污泥的最终出路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日益提升,污泥产量也相应增加。据统计,2019年我国污泥产量已超过6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预计2025年我国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水轻泥”,污泥处理处置没有与污水处理同步提升,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污泥泥质特性及处理处置现状 污泥性质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富集了污水的污染物质(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微塑料等)和营养物质(C、N、P等),源头上具有“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污泥中含有的丰富有机质可通过厌氧处理得到甲烷生物气(沼气)、氢气(H2)等热值较高的燃料,另外也能通过蛋白质提取等技术回收污泥中丰富的资源。处理后的稳定产物还能实现土地利用(营养物质、有机质稳定化处理产物)和建材利用(无机物)等,从而实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具有有机质含量低、含沙量高、产量大等特点,因而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应结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定性质,充分考虑污泥的“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 国家“水十条”明确指出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并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从而保障污水厂污泥的全量安全处置,处理过程和处置环节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目前我国常用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泥浓缩技术、污泥脱水技术、污泥厌氧消化技术、高温好氧发酵技术、污泥热干化技术等。 经过处理的污泥需要进行安全处置。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处置方法有土地利用(农用)、焚烧、卫生填埋。但这些处置方式现在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土地利用对污泥泥质要求较高,污泥中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往往超标;由于污泥含水率较高,焚烧的能耗太高,不生态环保;卫生填埋通常遇到无地可埋的尴尬处境。 由于污泥处理处置责任主体及最终处置路线不明确、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不完善及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早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重水轻泥”现象,当前我国污泥处理设施仅基本实现污泥的减量化, 并未真正实现“三化”,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风险。据统计污泥厌氧消化普及率仅为3%,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目前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我国污泥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污泥稳定化、资源化利用率不足;绿色生态化处置方式不足等。

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前言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8年10月初,市委涂勇副书记调研西湖村,提出了要以西湖村为示范典型的“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部门支持、城乡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危机,使耕地危机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村的生存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二引起的农村河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而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目前全国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只有34%左右,还有3亿多农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在浙江省丽水市农民家庭用水水质的抽样检测结

果中,63个水样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水源地水质低的状况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因果关系。 与城市生活污水相比较,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自身特色: 1、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 2、无统一污水收集管网; 3、以家庭生活污水为主(部分区域有农家乐); 4、部分地区存在小型工厂和作坊。 目前这部分农村生活污水(部分生活污水中混有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均直排入周边河道中,对农村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造成水体发黑发臭,对周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周边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农耕,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完成这些自然村落的污水整治与改造。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1.2编制依据 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⑵设计大你为对周围环境状况的调查与监测资料; ⑶“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

太原市中水利用的现状及前景

太原市中水利用的现状及前景 武淑林 (山西省太原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山西太原030002) [摘 要] 山西省太原市通过修建引黄工程、开采地下水等方法扩大水资源供应量已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通过推进中水利用减少自来水供应量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推进中水利用应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格体系,理顺城市水业管理关系,培育中水市场体系等方法来解决。 [关键词] 水资源;中水利用;污水处理;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 T V 21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1184(2007)01000503 [收稿日期] 20060623 [作者简介] 武淑林(1971),女,山西原平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水研究工作。 0 引言 山西省太原市是缺水的城市之一,统计资料表明,山西省水资源人均量仅为全国平均占有量的七分之一,而太原市人均占有量只是山西省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节水在太原尤为重要。在引黄工程入太原市之前,地下水超采严重,著名的晋祠泉已无水可流,引黄工程只缓解了当前的困难,长远看黄河水资源量也短缺,未来将出现无水可引的局面。一方面是水资源量的严重短缺,一方面是污水处理水平低、污染严重,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法大力推进中水利用已刻不容缓。 1 中水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根据建设部1995年发布的《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中水是指部分生活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济南市于2002年8月发布的《济南市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中水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将中水表述为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或者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因此,中水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人体不直接接触的杂用水。 关于中水利用的范围,《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 办法》规定主要用于厕所冲洗、绿地、树木浇灌、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喷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其他用水。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 2 太原市水资源及中水利用现状 2.1 太原市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据统计,太原市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2亿 m 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5.4亿m 3 ,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4.3亿m 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05亿 m 3,地下水可利用量3.68亿m 3 ,水资源可利用率为 77.7%。现状人均取水量为168m 3。开发利用现状是:一是城镇供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水域受污染率高达90%以上,水源受到威胁。二是污水处理改造建设滞后于城镇化进程,管网不配套,运行效率不高,超过一半以上的污水直接排放。三是城镇供水水质局部恶化,自建供水设施和二次供水达标率较低。四是每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不足20%,地下水源受污染程度日益加剧。2.2 中水利用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太原市的中水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就已展开,几年后在省城几家大型单位试点利用,其节水效果十分显著。但中水利用近20年后,如今却陷入了尴尬境地,老百姓对中水这一概念很陌生。2005年五一之际,太原市在新修订的城市节约用水条例中,把建设和使用中水设施写进了地方法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5  2007年1月 第29卷 第1期 地下水Gr ound w ater Jan.,2007 V ol.29 N O.1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固体废物资源化结课报告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污泥产生量日益增加,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从现阶段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入手,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主流技术及应用进展,并对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现状进展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sludge production increasingly,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also gradually the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current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mainstream sludge disposal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sludge disposal were discussed. KEYWORDS:sludge, disposal method, the status quo, progress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城市建成并投入运行, 这固然对防治我国的水污染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一个潜在的问题随之产生, 即污泥的处置与处理问题。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附属品, 由于污水处理量的增加, 必然导致污泥数量的增加, 而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在我国还刚刚起步, 并且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重金属) 及细菌、各种寄生虫卵、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等。因此, 了解国内外污泥研究现状及进展,对寻找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 并充分利用污泥中的资源, 使之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1]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从目前国际上已建成运行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来看,常见的污泥处理方式有好氧发酵( 堆肥) 、厌氧消化、干化、焚烧。污泥处置方式有土地利用、填埋、综合利用。由于国情不同,各国采用的处理方式和技术也各不相同。 1.1 好氧发酵 污泥好氧发酵技术是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的一项新的生物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效果,并且具有经济、实用不需外加能源、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堆肥过程中的条件控制、重金属控制、保氮技术以及技术工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2 -7]。污泥好氧发酵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技术理论和工艺上还存在一些瓶颈,如需要大量辅料、臭气控制难、存在人畜健康安全风险等,好氧发酵技术仍有很大的提高潜力。 1.2 厌氧消化 污泥厌氧消化是指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菌将污泥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稳定物质,同时减小污泥体积,去除臭味,杀死寄生虫卵,回收利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过程。污泥厌氧消化以其高效的能量回收和较低的环境影响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泥稳定化和资源

污水处理站基本情况简介

污水处理站基本情况简介 一、企业基本情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泰安煤业有限公司,是由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26号批复,由原保德县泰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永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和茂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3个矿井重组整合而成,公司于2009年9月组建,整合后的泰安煤业经济类型为国有控股,经营形式为股份制。矿井位于保德县孙家沟乡牧塔村,南邻山西世德孙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东部为煤层露头,北部为空白井田、西部为山西省河东煤田保德王家岭井田勘探区。矿井整合后批准开采8号、11号、12号、13号煤层,井田面积6.0979平方千米,估算保有储量1.0535亿吨,可采储量0.445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服务年限26.5年。采煤工艺为综采,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开拓,运输方式主运为胶带输送机、辅运为无轨胶轮车,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矿井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2013年3月正式竣工投产,2013年8月核准提升生产能力180万吨/年。 二、排污处理站基本情况 1、矿井环保方面的批复情况 (1)地质报告及审批概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泰安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

矿井地质报告》于2010年7月由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编制完成,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10]1516号文予以批复。 (2)初步设计及审批概况 2010年12月,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泰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初步设计》,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办基发[2011]452号文对该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 (3)环评报告及审批概况 2011年11月,忻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编制完成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泰安煤业有限公司12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及选煤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山西省环保厅以晋环函【2011】2766号文对该环评报告予以批复。 (4)水土保持报告及审批概况 2011年9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编制完成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泰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水土保持方案》,山西省水利厅办公室以晋水保函【2011】1098号文对该水保报告予以批复。 (5)环保专篇 泰安煤矿根据相关政策要求,结合矿井工程建设和环评、初设相关情况,委托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泰安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矿井兼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摘要:主要介绍了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现状,分析了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污泥处理处置对策北京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废弃物,它是污水处理厂附属产物[1]。近年来,北京市城乡污水处理量大幅增加,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也随之增长,产量十分惊人,由于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严重不足,致使大量污泥简单堆置于废弃沙坑和沙荒地,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社会反响强烈,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亟待解决[2]。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是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同等重要而又紧密关联的两个系统,解决不好污泥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水环境的改善[3]。本研究对摸清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探索污泥问题解决途径及对策,建设“绿色北京”有着重要意义。 1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现状 2008 年,北京市年污水排放量为13.4 亿m3,污水处理率达78%,年污水处理量为10.5 亿m3。其中,城区年污水排放量9 亿m3,污水处理率达93%,年污水处理量为8.4 亿 m3;郊区年污水排放量4.4 亿m3,污水处理率48%,年污水处理量为2.1 亿m3。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 2020 年)》,预计2020年,北京市年污水排放量18 亿m3,污水处理率达90%,年污水处理量16.2 亿m3。 随着北京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加、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急剧增加。2008 年,北京市污泥产量达100 万t (含水率80%),其中,城区2 400 t / d,郊区400 t / d。预计到2015 年,北京市污泥产量将达5 000 t / d (年产量183 万t),其中中心城区3 300 t / d,郊区1 700 t / d。 2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处理能力不足 目前,北京市仅有大兴区庞各庄堆肥厂、昌平区堆肥厂、方庄石灰干化厂、清河热干化厂、北京水泥厂5 座污泥处理厂,其处理规模分别为11.0 万t / a、2.9 万t / a、1.1 万t / a、14.6 万t / a、18.4 万t / a,总处理规模为48 万t / a (80 %含水率),不足当前污泥产量的50%。 2.2 经济实用技术不完善 目前,只有高碑店、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具有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设施,但由于管理不到位,2 处设施均未达到稳定运行。其余污水处理厂污泥均采用浓缩—脱水工艺处理,污泥含水率高达80%左右,不能满足最终处置要求,而深度脱水(80%~60%)技术成本较高,没有可推广的经济实用技术。 堆肥自动化程度低、周期长、效果不稳定,堆肥后农用的环境风险依然存在。同时,堆肥过程中散发的臭味、蚊蝇等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污染周围环境[4]。 2.3 资源化利用率低 根据2008 年调查结果,污泥资源化利用主要为土地利用和建筑材料,两项合计仅占污泥总量的17.4%,造成大量有机质及氮、磷等养分流失和资源浪费。 2.4 环境安全风险大 根据2008 年调查结果,北京市污泥处置方式为土地利用10.8 %、建筑材料6.5 %、填埋5.5 %、堆置70.1%、直接农用7.1%。其中由于堆置不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CJ / T 290—2007)标准要求、直接农用不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土地改良用泥质》(CJ / T 291—2008)标准要求,两类处置方式均不合理,而且所占比例较大,达到了77.2%。 不合理处置污泥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蛔虫卵含量比较高,并且含有一定数量的重金属离子、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及氮磷等元素,这些物质进入土壤,产生新的污染源,并随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探讨

我国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途径探讨 浙江万里学院环境科学系,浙江宁波作者:白春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村镇的生活污水、废水产生量与日剧增。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就近直排放河道、湖泊,使得水体污染严重越来越严重,民众要求对此加强控制与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由于我国村镇地域范围广且分散,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这不仅决定了村镇生活污水的来源、水质、水量的多样性,而且决定了其处理工艺选择、工程建设与投资、运行管理的模式等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如何控制与治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是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与探讨的过程。 1 国内外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1.1 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鉴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面广、较分散的特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实践。如澳大利亚[1]利用污水直接灌溉土壤地,利用耕种的作物来吸收分解污水中污染物质与水分,有效实现了

污染物去除和污水减量的目的,降低了污水中的氮、磷、钾含量, 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俄罗斯和西欧等国,采用[2]将污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滤沟中, 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处理和净化。该技术对悬浮物、有机物、氨氮、总磷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均较高, 一般可达70%~90%。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广泛应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该系统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沼生植物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利用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逐级过滤和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3】。德国、法国、美国采用氧化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该技术[4]主要是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基建投资少、运转费用低、维护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以及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将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组装成一体化装置,应用于分散的污水处理系统。如日本研究的一体化装置主要采用厌氧—好氧—二沉池组合工艺,兼具降解有机物和脱氮的功能,其出水BOD5 <20mg/L、TN<20mg/L[5],近年来开发的膜处理技术,可对BOD5和TN进行深度处理[6]。欧洲许多国家开发了以S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转盘和滴滤池技术为主,结合化学除磷的小型污水处理集成装置[7]。

关于太原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30

关于太原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委对太原市污水处理现状、“十五”和“十一五”污水处理情况及污水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太原市污水处理现状 根据2002年太原市政设计院编制的太原市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结合太原市“南移西进北展东扩”的战略发展思想以及太原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本着“合理布局,发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原规划的十个污水系统调整为八个,具体为:北郊、杨家堡、河西北中部、赵庄、南堰、城南、小店以及晋祠污水系统。其中,北郊、杨家堡、河西北中部、赵庄、南堰五个系统已基本完善,城南系统随着城南污水厂的建成将逐步完善,小店和晋祠系统在太原市总体规划完成后才能最终确定,并规划相应规模的污水厂。目前,太原市城区范围内共有污水处理厂七座,即:北郊污水处理厂、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杨家堡污水处理厂、殷家堡污水处理厂、太钢污水处理厂、太化污水处理厂、经济区世纪阳光水净化厂。其中,前四座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后两座为工业污水处理厂,最后一座为太原市经济开发区内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东起东山过境高速,西到西山矿区,北至二电厂,南到小店经济区、化工排洪渠,基本覆盖太原市城区。 全市排放污水64.02万吨/日,七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能

力 54.94 万吨/日,至目前处理率为83.86%。 二、我市“十五”、“十一五”污水处理情况 2001以来我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及污水处理率如下表: 三、“十一五”污水项目建设情况 1.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 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采用合资合作方式建设,由我委属太原市排水管理处与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太原朗新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本次在原址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设计规模16万吨/日,处理工艺为改良AAO,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改扩建工程于2009年8月开工,2010年11月进入调试期,于2011年2月1日进入商业试运行。完成投资2.1亿元。同时,通过对九院沙河、虎峪河、玉门河实施截污,目前该厂进水量已增至11万吨/日。 2.杨家堡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进展

价值工程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镇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污 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到2011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077座,设计处理能力1.36亿m 3 /d ;目前,全国在建污水处理项目约1300个。据统计,我国污水污泥(含水率80%)产量已达到3000万t/a ,按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运行负荷为75%计算,污泥产量将以250万t/a 逐年递增。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 废弃物,既含有碳、 氮、磷等植物养分,也含有病原菌、寄生虫、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处理处置不当易产生二次污染,不仅影响污水 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污泥处理处置研究及工程实践是我国“十二五”环保工作的重点。 1污泥处理处置概述 污泥处理与处置是污泥进入环境之前和进入环境之后的两个不同阶段。污泥处理是指污水污泥通过减容、减量、稳定以及无害化 的过程,主要包括污泥浓缩(调理) 、脱水、消化、发酵、干化、焚烧等工艺。污泥处置是以自然或人工方式使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主要包括土地改良、园林绿化、农用、林用、填埋、焚烧及综合利用(材料化)等。二者的关系是:处置决定处理,处理必须满足处置要求,如此才 能实现污泥妥善、 安全处置[1]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的是“无害化、减量—————————————————————— —作者简介:邹宝华(1977-),男,广东珠海人,本科,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污 水处理设计研究。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Sewage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邹宝华①Zou Baohua ;王宏斌②Wang Hongbin (①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珠海519000;②运城市环保局,运城044000) (①Zhuha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Zhuhai 519000,China ;②Yuncheng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Yuncheng 044000,China ) 摘要: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泥产量状况及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处理集约化、处置多元化”是我国污泥处理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Abstract: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Sludge production status and primal problem concerning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China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re investigated.It is suggested that "treatment intensivism and disposal diversification"is a major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sludge treatment industry of China. 关键词:污水污泥;污泥处理;污泥处置Key words:sewage sludge ;sludge treatment ;sludge disposal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3-0030-02 3.2轨道结构受力分析对于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由于列车荷 载在轨道板上的作用位置不同,其轨道结构受力将有所不同,因此 需要对不同受力位置轨道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在该方案中,扣件间距为625mm ,当荷载位于两扣件之间时,其在扣件中间位 置其钢轨位移量最大。因此, 分别在扣件节点和两扣件中间位置进行荷载布置。其中荷载1位于轨道板第一组扣件位置,距轨道板边缘距离为282.5mm 。其荷载布置如图2所示。 为了分析点支承板式无砟轨道的受力,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其中,钢轨采用线性三次空间梁单元,扣件采用线性弹簧,树脂填充材料采用线性弹簧,带凸台轨道板、底座板(隧道内基础)均采用20节点六面体缩减积分单元模拟。 3.3计算结果根据有限元模型及表1中各材料参数,在如图2所示的8个荷载位置分别施加2×300kN 集中力,可以计算出在不同的施力位置轨道结构各部件响应。其轨道结构在不同的施力位置在垂向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最大位移及应力响应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垂向荷载作用下,在图2中的2号荷载作 用位置处轨道结构的整体位移最大,为最不利荷载位置。其中轨道板最大位移在1号荷载作用位置处,为1.258mm ,最大应力在3点荷载作用位置,为4.351MPa 。 4点支承轨道结构的优点 4.1施工方便点支承无砟轨道采用的是拼装式结构,是将预 制好的轨道板直接 “放置”在混凝土底座的凹槽里,通过在轨道板的凸台与凹槽间充填树脂填充材料调整轨道板,确保铺设精度。轨道板通过凸台与凹槽间的相互作用来抵抗纵横向阻力。 4.2维修方便当点支承板式无砟轨道凸台与凹槽间填充树脂破坏时,可以将轨道板取出,重新浇注填充树脂材料。当轨道板损坏时,可以将轨道板的凸台用切割机切下,然后凿除凸台与凹槽间的树脂填充材料,更换新的轨道板重新调整定位,然后再浇注树脂填充材料即可。 5小结 ①在荷载位于2号荷载位置时,轨道结构整体位移最大,荷载位于3号位置时,轨道板上混凝土压应力最大,位于5号荷载位置时,轨道结构整体位移最小,位于6号荷载位置时,轨道板上应力最小;②当列车荷载位于2号荷载位置时,轨道结构的整体位移为1.817mm ,轨道板位移为1.114mm ,底座板的位移为4.476×10-3mm ;轨道板应力为4.008MPa ,底座板的应力为1.055MPa ,满足混凝土抗压要求;③点支承轨道板结构与其他拼装式板式轨道具有同等的施工便利性,但可维修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赵国堂.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吴春雷,殷明旻、张海龙.遂渝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砂浆换填支撑方案研究[J].路基工程,2011,(5)(总第158期). [3]庄茁,张帆,岑松,由小川,于旭光,牟全臣,徐明,白锐.ABAQUS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TB10002.3—2005.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表2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最大位移及应力值 荷载序号 123 4 5 6 7 8轨道板位移(mm ) 应力(MPa ) 1.258 3.473 1.114 4.0088.215×10-1 4.3517.296×10-1 3.8007.346×10-1 3.0047.05×10-1 2.6387.43×10-1 3.0007.603×10-12.735底座板位移(mm )应力(MPa )5.039×10-30.025 4.476×10-30.055 3.4×10-30.098 3.622×10-30.083 3.756×10-30.090 3.756×10-30.095 3.762×10-30.092 3.761×10-3 0.081钢轨支点应力(MPa )轨道结构整体位移(mm ) 4.4451.812 4.5321.817 4.7411.728 4.4861.752 4.3211.701 3.5741.751 4.3191.713 3.6431.763 ·30·

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问题 1.1 农村污水收集与处理现状:收集处理率较低,亟待提高 (1)农村污水整体收集处理率不足10%。据住建部《2016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我国有镇1.81万个,乡1.09万个,户籍人数1.9亿;村庄261.7万,户籍人数7.63亿。农村污水量大、点多且分散,收集处理难度大。2016年,我国有5071个建制镇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占比达28.02%,污水处理能力达3464万吨/天,有984个乡对污水进行了处理,占比为9.04%,污水处理能力达63.8万吨/天,村庄污水处理的数据没有进行完整披露,但必定远远低于镇和乡的污水处理率,因此,农村污水整体收集处理率应当不足10%。 (2)排水管网建设不完善,严重滞后。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排水管网)包括3部分:农户庭院污水收集系统、庭院外的村庄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出水排放系统。排水管线由2007年的87550千米上升至2015年的158288千米,增长约81%。对比发现,排水管网的建成速度要低于污水处理厂建成速度,由于投资过大(管网投资是污水处理构筑物投资的大约2.5倍)并且维护管理困难,考虑到政府财政和运维管理等负担,很多污水处理设施“建而不用”晒太阳。 1.2 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可分为三种,需因地制宜选取 (1)分户污水处理。单户或多户的污水进行就地处理的方式。即将一户或者是附近几户的生活污水分片收集之后,进行就地处理。一般采用小型的污水处理设备或者是化粪池、坑塘等自然处理模式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模式具有节省管网投资、操作管理简单、运用灵活等特点,适用于村庄分布比较分散、人口密度较低、地形较为复杂不宜铺设管网的地区。 (2)村庄集中污水处理。村庄或一定范围内的农户的污水经管网收集就近接入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即将一个村庄或是相连的多个村庄的生活污水铺设污水管道进行集中收集,通过建设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或是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一般采用常规的生物处理与生态处理组合的工艺。这种处理模式具有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适用于村庄分布密集、人口密度较大、污水排放量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远离城镇的地区。

太原市汾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一标W7+周边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太原市汾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一标W7+沉井及周边建(构)筑物 沉降观测方案 中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019年04月

太原市汾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一标W7+沉井及周边建(构)筑物 沉降观测方案 编写人: 审核意见: 审核人: 中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019年04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观测等级确定 (1) 四、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2) 1、仪器设备 (2) 2、人员配置 (2) 五、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2) 1、基准网的建立 (2) 2、沉降基准点埋设 (2) 3、高程系统 (2)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与埋设 (3) 1、布点 (3) 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4) 七、沉降观测 (4) 1、基准网观测 (4) 2、沉降观测点的观测 (5) 八、观测周期 (7) 九、质量保证措施 (7) 十、安全保证措施 (7)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太原市汾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一标W7+沉井及周边建(构)筑物沉降观测,该项目位于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北街190号,中冶丽苑小区西边,交通方便。 根据甲方要求,对汾东污水厂外管网一标项目W7+钢筋混凝土沉井东侧“中冶丽苑”1单元1号楼与2单元1号楼之间地库沉降、围墙及道路沉降及位移进行监测。 我方现场踏勘后,根据《太原市汾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一标W7+沉井及周边构建建筑物、管线保护施工方案》进行沉降观测点布设及观测。 二、编制依据 1、《太原市汾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一标W7+沉井及周边构建建筑物、管线保护施工方案》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三、观测等级确定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和《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的有关规定,甲方监测要求,确定该项工程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等,即沉降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分析

第43卷 第4期 2016年4月 天 津 科 技 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 V ol.43 No.4Apr. 2016 收稿日期:2016-03-15 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分析 刘 钊 (天津博瑞来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300384) 摘 要:我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以缓解污泥产量和污泥处理能力滞后的矛盾。目前,国家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和产业政策正逐步明晰,污泥处理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即将启动,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分析了当前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外流行的污泥处理工艺,提出从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系统性规划和建立合理的运营机制等方面促进污泥处置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推动行业发展。 关键词:污泥处理技术 节能减排 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945(2016)04-0001-02 Sludge Disposal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LIU Zhao (Tianjin Boruil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Tianjin 300384,China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issu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lanning lag problem of sludge production and sludge treatment capacity .At pres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for sludge treatment in China is gradually becoming clear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sludge treat-ment industry are about to start .Meanwhile ,sludge disposal will receiv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ludge disposal tech-nology in the near future will make a breakthrough and relevant policies and operation mode will become more per-fect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enter a rapid growth stage and its market development space in China will be enormous .Existing problems in sludge disposal were discussed and popular sludge treatment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etermining responsibility main body ,strengthening systematic planning and 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operation mechanism ,advocates perfecting the monitoring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sludge treatment technology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recycling 1 现状及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的污泥处置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全国规划建设污泥处理处置总规模在“十二五”期间将达到520万 t/年,相当于之前3年每年平均建设规模的2倍。然而,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仍存在两大认识误区:首先是盲目追求新技术的应用,忽视污泥处置的因地制宜问题;其次是资源化问题,不能分解处理处置的整个过程,而是强调单元工艺的局部效果来实现污泥资源化。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得到高速发展,但是我国污水厂在建设过程中 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视污废水的处理而忽略污泥的处 置,即“重水轻泥”现象,污泥处理能力、技术和投入严重滞后于水处理产业。尽管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处理,但尚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实际发展程度还不能大幅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能源。对污泥处理处置认识的误区将影响整个体系的稳定有效运行,污泥处置的资源化必须总体通盘考虑。随着新一届政府不断出台环境新政策,污泥处理有望成为环保投资的新主题,“重水轻泥”现象有望得到改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