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midas gen学习总结

(总结)midas gen学习总结
(总结)midas gen学习总结

Midas Gen 学习总结

一、YJK导入gen(详见“YJK模型转midas模型程序功能与使用”)

1.版本选择

选择版本V7.30,YJK中的地震反应谱函数和反应谱工况的相关内容不转换V8.00则进行转换。建议取V8.00。

2.质量来源(质量源)

同YJK:查看midas工作树形菜单中“质量”只有节点质量,各节点的质量大小及分布与YJK完全一致,不需要在gen中再将荷载和自重转换为质量。建议取此选项。

Midas自算:查看midas工作树形菜单中“质量”有荷载转化为质量,同时“结构类型”

中参数“将自重转化为质量”也自动勾选。转入了在YJK定义的各种材料重度及密度。3.墙体转换

板:墙与连梁(墙开洞方式)都转换成midas的板单元,自动网格划分,分析结果较墙单元精确,但不能按规范给出配筋设计。

墙单元:墙转换成墙单元的板类型,连梁转换成梁单元。分析结果没有板单元精确,但能按规范给出配筋设计。

4. 楼板表现

楼板分块:导入到midas楼板为3节点或4节点楼板,需要在midas划分网格。

YJK网格划分:需要将楼板定义为弹性板,并勾选与梁变形协调,导入midas网格已划分,同时梁也实现分割,与板边界耦合。

4.楼屋面荷载

板上均布荷载:导入midas楼面荷载同YJK。导入后查看是否存在整层节点“刚性连接”。

导到周围梁墙:导入midas楼面荷载分配到周边梁墙。

二、gen建模、分析

1、建模过程:(cad导入法)

①前期准备:修改模型单位(mm)→定义材料、截面和厚度;

②构件建模:从cad中导入梁→单元扩展生成柱墙→墙体分割与开洞→定义楼板类型(刚性板/弹性板);

③施加荷载:定义静力荷载工况(恒、活、X/Y风)→分配楼面荷载和施加梁荷载→定义

风荷载→定义反应谱和地震作用(Rx、Ry)→定义自重;

④补充定义:荷载转化成质量→结构自重转化成质量→定义边界(支承条件、释放约束)

→定义结构类型和层数据;

⑤运行分析:先设定特征值的振型数量,然后点击运行分析。

2、分析结果

①添加荷载组合;

②周期与振型(对应周期比,与YJK对比分析的第一步);

③稳定验算(对应刚重比);

④侧向刚度不规则验算(对应侧向刚度比,考虑Ex、Ey);

⑤楼层承载力突变验算(对应层剪力比,考虑Ex、Ey);

⑥层剪重比(反应谱分析)(对应剪重比, ,考虑Ex、Ey);

⑦层间位移角(对应层间位移角,考虑Wx、Wy、Ex、Ey);

⑧扭转不规则验算(对应层间位移比,考虑Ex、Ey、ECCX(RS)、ECCY(RS))。

⑨层位移(对应位移比,考虑Ex、Ey、ECCX(RS)、ECCY(RS))

还可以查看:反力、变形、内力、应力、倾覆弯矩、质量比、偏心率等结果。

三、相关设计要点

1.Gen提供了自动生成风荷载的功能,该功能一般适用于各层均有刚性楼板的结构上。Q:要是弹性楼板,风荷载还能自动生成吗?

2.P-Delta分析控制:此处应指重力二阶效应P-△(应注意区分构件挠曲二阶效应P-δ,两者组成了建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二阶效应)。Gen推荐只考虑恒载工况,而YJK为恒活工况

组合。另外Gen做P-Delta分析建议解除刚性板假定。

3.特征值分析:gen默认采用Lanczos,YJK默认采用WYD-Ritz。

4.Gen关于楼板的定义

①如何考虑YJK中楼板的定义:

注:局部楼板为弹性楼板,在midas gen中如何实现?答:在“边界条件”中的“解除刚膜连接”来实现。

②厚板与薄板:

厚板考虑了横向剪切变形的影响,与板的实际情况更符合。

③约束平面内旋转自由度:

勾选,板单元与梁单元间的连接为刚接,不勾选则铰接。

④楼板是否建入模型中

楼板即使建入,也不能考虑板对梁翼缘的刚度贡献,即梁刚度还是需手动设放大系数。当采用“分配楼面荷载”输入时,可不建板。但当按“压力荷载”输入时,必须有楼板,此情况适用于楼板温度应力、舒适度、大开洞、异形板分析等情况。

5.如何建立虚梁

截面定义为100x100,弹性模量设为较小值,容重设置为0。

6.midas/gen应用实例教程及疑难解答8.4.1.9条指出“程序规定将风荷载加在楼板刚心上,如果解除其中一层刚性楼板假定,会把风荷载分配到相邻上下两层中。”经实践,V8.00勾选“对弹性板考虑风荷载和静力地震作用”,将风荷载自动分配到本楼层的所有节点上。

四、板单元内力与应力查看

1.板单元内力:

Mxx:作用在与局部坐标系或用户坐标系x轴垂直平面内,绕y轴旋转的单位宽度弯矩(绕

Myy:作用在与局部坐标系或用户坐标系y轴垂直平面内,绕x轴旋转的单位宽度弯矩(绕

Mxy:作用在与局部坐标系或用户坐标系x轴垂直平面内,绕x轴旋转的单位宽度扭矩(Mxy=Myx)。

Vxx:作用在与局部坐标系或用户坐标系x轴垂直平面内,沿单元局部坐标系或用户坐标系z轴(厚度)方向上单位宽度的剪力。

Vyy:作用在与局部坐标系或用户坐标系y轴垂直平面内,沿单元局部坐标系或用户坐标系z轴(厚度)方向上单位宽度的剪力。

2.板单元应力

在整体坐标系中

Sig-XX:整体坐标系X轴方向的轴向应力。

Sig-YY:整体坐标系Y轴方向的轴向应力。

Sig-ZZ:整体坐标系Z轴方向的轴向应力。

Sig-XY:整体坐标系X-Y平面内的剪应力。

Sig-YZ:整体坐标系Y-Z平面内的剪应力。

Sig-XZ:整体坐标系X-Z平面内的剪应力。

Sig-Max:最大主应力。

Sig-Min:最小主应力。

Sig-EFF:有效应力(von-Mises 应力)。

在单元坐标系中

Sig-xx:在单元局部坐标系x方向的轴向应力(垂直于局部坐标系y-z平面)

Sig - yy:在单元局部坐标系y方向的轴向应力(垂直于局部坐标系x-z平面)

Sig - xy:单元局部坐标系x-y平面内的剪应力(平面内剪应力)

向量:用矢量显示最大和最小主应力。

3.通过板内力与应力求得配筋梁

①普通工况(对于楼板,主要考虑恒活,对于墙,主要考虑风、地震)

对于楼板,配筋可查看Mxx、Myy,而板顶和板底应力由Mxx和Myy引起,关系如下图:

由图上可知,q1=q2=3.14Mpa,Mxx=8.84kN,板厚130mm,混凝土标号C35,a s=25mm,As=239.8mm2,取1m作为计算长度。

复核过程:

Mxx=2M1=-2q1L2/3=-2x(-3.14)x652/3x1000=8.84x106N.mm=8.84kN.m。

配筋根据Mxx求As,计算截面取1000x130,使用探索者计算工具按抗弯构件正截面验算求得As=239.8mm2。通过复核,数据吻合。

另外通过实践发现,应力和配筋之间的比值近似相同,具体详见“应力配筋法”。

②温度工况

Gen在计算温度作用时,需注意:1.楼板释放刚性板假定,查看“刚性连接”和层数据;2.楼板面内面外厚度均按实际,同弹性板6,并进行网格划分;3.通常按“系统温度”输入,输入数值等于YJK输入温差乘以徐变折减系数(注意:YJK查看温度应力,应查看调整后,“调整后”即考虑徐变折减)。

通过查看Fxx和Fyy,按轴向受拉构件计算温降工况下的配筋量,分项系数取1.4,组合值系数取0.6(是否考虑0.6,要对比温度荷载和活荷载,判断温度荷载是否会成为主导活荷载或称第一活荷载,此系数对配筋影响很大)。(参考资料中通常采用温度应力sig-xx和sig-yy 才表示温降工况的影响,sig-xx=Fxx/h,h为板厚)

案例:

湘东医院,框架结构,X向近120米,中间跨楼板Fxx大致为180kN,C30,板厚120,三级钢,不考虑组合值系数。

一层板底X向额外附加钢筋As1=1.4x180x1000/360/2=350mm2。

五、组合结构分析设计要点

1、钢结构与混凝土的连接,一般取弹性连接;

2、组阻尼:按应变能因子输入,在反应谱荷载工况的“阻尼比计算方法”选择应变能因子。

3、风荷载:定义速度压后,按面风压、梁单元风压、节点风压自动施加,不需要加蒙皮。通过“风荷载形状”复核。

六、楼板舒适度分析

1.竖向自振频率(混规3.4.6条和高钢规)

①按弹性板建立模型,网格划分按成人步距,一般可取0.6~1.0m。

②定义质量:将自重转换为质量,转换为Z;将荷载转换成质量,方向为Z,取1.0恒+0.25活。

③振型数量:满足振型质量参与系数90%

④结果查看:

2.楼盖加速度峰值(高规

3.7.7条)

①前期准备

弹性模量修改:midas杨工指出动力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弹性模量可放大1.2倍。

初始荷载:先定义一个D+L的工况组合,然后“使用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

②定义时程荷载工况

参数中一般选择“线性”、“振型叠加法”、“瞬态”;

分析时间:当采用连续步行荷载时,分析时间不小于荷载时间。当采用单步(分单步单工况和单步多工况)步行荷载时,与荷载时间保持一致。

midas常遇问题总结

B:midas civil 1、今天同事发现midas中当张拉钢束时当前阶段灌浆即下0个阶段灌浆(默认是这样),计算出来的等效面积和惯距是考虑钢束转化成混凝土后的面积,所以应该输入下1个阶段灌浆。 2、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中28天零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一定要看好,否则输入小了,总是提示你约束有误,我就犯了两回这样的错误,在边界条件上找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其实是这个标号输入太小。 3、对于新手初次使用midas,一定要注意单位,记得一次有个同事在cad里划分好单元(单位mm),midas中定义的单位是m,导入后就是什么也没有,找了半天发现是单位不对,像用spc计算截面特性同样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4、在进行抗震分析时,如果阵型始终达不到质量的90%,建议在特征值分析控制中采用多重ritz向量法。 5、静力荷载工况中除了温度和温度梯度,其他荷载都使用施工阶段荷载!! 6、预应力钢束特性值中导管直径如果输入错误(我曾经给输入大了100倍,主梁断面给扣了所剩无几),结果计算出恒载反力出现负值!! 7、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数据中计算位置杆系单元应点选内力(最大值+当前其他内力)及应力。 8、midas进行psc验算时,正截面抗裂验算中某个单元在某种工况下psc截面top、bottom、topleft、topright、bottomleft、bottomright这6个点中有一个点应力是最小的,那么其他几个点是与这个点在该种工况下对应的并发应力。 --------------------------------------------------------------------------------------------------------------------- 9、midas中支座沉降只能考虑竖向位移,不能考虑纵桥向及横桥向位移(在计算拱桥时需要考虑纵桥向位移)。这一点就不如桥博方便。 10、大家在用SPC计算截面属性时,当采用截面为薄壁截面时,需指定划分网格大小,否则划分不了。 11、midas截面中移动质心位置只是调整渲染效果图中图形让他对齐而已。 12、用midas计算梯度温度时用梁截面温度计算选择“预应力类型”时计算老是弹出错,建议选择一般截面,估计midas在后续版本中会更新这个错误的。 13、对于像斜拉桥、斜腿等结构其主梁一般是偏心受压构件,用桥博计算时输出的抗力都是轴力,而midas psc计算时输出的抗力确实弯矩,经咨询midas技术人员,midas中是按照纯弯构件计算,不过他也可以按照偏压构件计算,只不过要在一般设计参数中输入长度系数,自由长度等数据才可以。(对于梁的偏心距增大系数该如何取,感觉很困惑,桥博中和midas 中都必须由设计人员自己确定,不过比对桥博和midas的结果,感觉差的比较多,不知道是不是一般参数中输的数据不对) 14、midas中使用阶段活载效应中已计入冲击系数,不信你可以看看长短期效应的组合系数就知道了。 15、大家使用spc计算截面性质,然后在往midas中导入截面,导完截面大家一定要检查一下导入截面的四个角点坐标是否正确,因为midas计算应力就是用这四个点,如果位置不对,则计算的应力也不正确。

办公常遇到的问题总结

常见问题: 1、目录 可以在视图找到文档结构图,标题右键选择段落,选好大纲级别,最后生成目录。 2、表格重叠 选择表格属性,在表格中文字环绕项选择无。 3、修改已修改的目录 工具栏中选择大纲,点更新 4、页码 分页:在需要分页的上一页点插入,分隔符,下一页。OK 一、页码从第二页开始 1、选择“插入-页码”,打开“页码”对话框。 2、取消“首页显示页码”复选框中的对钩,然后单击“格式”按钮,打开“页码格式” 对话框。 3、“起始页码”后的框中键入数字“0”。 4、按“确定”退出。 二、页码从任意页开始 1、将光标定位于需要开始编页码的页首位置。 2、选择“插入-分隔符”,打开“分隔符”对话框,在“分隔符类型”下单击选中“下一 页”单选钮。 3、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并将光标定位于页脚处。 4、在“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中依次进行以下操作: ①单击“链接到前一个”按钮,断开同前一节的链接。 ②单击“插入页码”按钮,再单击“页码格式”按钮,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 ③在“起始页码”后的框中键入相应起始数字。 ④单击“关闭”按钮。 三、页码不连续如“目录”与“正文”的页码均需单独排,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将光标定位于需要开始重新编页码的页首位置。 2、选择“插入-分隔符”,打开“分隔符”对话框,在“分隔符类型”下单击以选中“下 一页”复选钮。 3、选择“插入—页码”,打开“页码”对话框。单击“格式”按钮,打开“页码格式” 对话框。 4、“起始页码”后的框中键入数字“1” 3、Excel如何防止自动生成链接 输入网址后,按CTRL+Z一次即可。 如果要去除此功能.请到菜单: 数据-自动更正选项-键入时自动套用格式 4、电脑新建里没有world\excel 将下列内容复制后,新建一个记事本,粘贴上去,然后另存为*.reg,其中*位任意合法的字符(字符串,然后双击运行!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 ersion 5.00 [HKEY_CLASSES_ROOT\.doc] @="Word.Document.8" "Content Type"="application/msword"

midascivil常见问题总结

1、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 1)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 2)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 3)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 4)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 5) 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 MIDAS目前正在开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 可以在主梁之间隔一定间距用横向虚拟梁连接,并且将横向虚拟梁的两端的弯矩约束释放。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横向虚拟梁的刚度取值。可参考有关书籍,推荐写的"Bridge deck behaviour",该书对梁格法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3、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否自己编辑截面形式 可以在定义截面对话框中点击"数值"表单,然后输入您自定义的截面的各种数据。您也可以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画出您的截面,然后生成一个截面名称,程序会计算出相应截面的特性值。您也可以从CAD中导入截面(比如单线条的箱型截面,然后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赋予线宽代表板宽)。 4、如果截面形式在软件提供里找不到,自己可否编辑再插入变截面,如果我设计的桥梁是变截面但满足某一方程F(x),且截面形式Midas/civil里没有,需通过SFC计算再填入A、

项目管理遇到的问题总结

项目管理遇到的问题总结 1.问题描述:进度延迟较严重;阶段计划变更频繁 原因分析: ?前期策划中,对工作量的估计不足,计划过于乐观; ?项目计划的周期过长; ?策划时对风险的预测不充分;未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项目组内部管理不是很有效,团队执行力不够; ?项目人力资源配备不充分;结构不合理,新成员太多,梯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形成。 改进措施: ?为项目组制订目标规划;周期不超过半年; ?作目标规划时,可根据预计风险制订分支计划; ?计划尽量切合项目组资源配备实际; ?工作量估计要多吸取已有经验,避免太乐观。 ?项目经理、骨干项目成员和文秘分工承担进度控制责任,避免因项目经理精力不足影响进度控制 2.问题描述:输出产品业务功能需求满足度低,输出产品可用性和易用性差;部分有效的时 间做了无用功。 原因分析: ?需求开发不充分; ?没有积极调研同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设计工作做的不够,急于编码输出成果; ?团队中只有较少成员具备业务知识,没有做到团队整体业务知识的提高 ?在进行详细设计和界面设计的时候,未做需求调研,闭门造车;详细设计时间短,不 够认真仔细,未做评审; ?在业务经验不够充分的时候,没有认识到借鉴同类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功能模块很多的情况下,规划不合理,开始阶段开发过于求快求多;对模块的优先级 和重要性排不够准确 改进措施: ?出差调研,与客户深入交流和访谈,尽量获取较全面的用户需求; ?积极调研同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出分析报告,确认可吸收借鉴的地方,以及如何吸收; ?在整体设计、UI设计和详细设计上专人负责,并尽早动手,做到重要文档都通过讨论评审;重视业务知识汇总、业务知识库的归类; ?在任何时候一定要先排定任务的优先级,永远做最当前最重要的事;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交流,重要部分组织考核; 3.问题描述:跨部门协作和沟通不畅。 原因分析: ?未意识到沟通管理的重要性;未制订沟通计划,建立定期沟通制度; 改进措施: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0篇)_工作总结精华版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范本(一): 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回想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当中,是做了必须的工作但是没有那项工作做的完整理想,工作当中需要自己改善和不断学习的地方还是有很多,下面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 1、在工作上普遍做的都不够细致,虽然领导经常强调要做好细节,但是往往有些工作做的还是不到位,不够细致,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及产生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严重的影响了工作效率,这个问题小到我自己个人,大到整个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今后在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做好每一个细节。 2、工作不找方法。我们做的是销售工作,平时我们就应灵活的运用销售技巧,同样在工作当中也就应多去找一些方法。 3、工作不够严谨。回想过去的工作,有好多事情本来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偏偏要经过几个人的手,有些问题本来就应是一次性解决的,偏偏去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必须要把问题多想一想,多找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潜力。 4、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是做客服工作的,不管是从公司还是个人来说,做事务必讲究效率,要言必行,行必究,在过去的工作当中我们应对一些比较棘手的工作往往拖着不办,结果给后面的工作就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很多的工作量。所以作为明年的工作我们就应抱着有一个客户咱们就处理一个客户,一个问题咱们就解决一个问题,改变过去的拖拖拉拉的工作习惯。把每一个工作都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位。 XX年的工作计划 XX年的结束对于我们来说并不代表着工作的结束,而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因为我们的工作在来年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充满着挑战。XX年公司的销售能够说是很不错,基本上完成了公司XX年制定的销售任务,但是在最后的工作当中,因为时间的紧迫以及工程滞后的原因导致一期的交房工作进行的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在此同时对公司的形象、美誉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将之前我们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打造的品牌形象破坏,这将对以后3期住宅及商铺的销售带来必须的影响,同时再伴随着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这样的一个状况,客户目前大多抱着持币观望的状态,投资者也变的更为谨慎,再加上普遍风传的降价风潮都给我们XX年的销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我们更就应强硬自身,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全局意识,加强服务理念,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服从公司的安排,严格要求自己,按以下几点迎接XX年的工作。 1、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我们就应相信困难就应是暂时的,有冬天那么春天就不会离我们太遥远。 2、提高服务意识及服务潜力,做好客户的维系工作,尽可能的维护公司的品牌形象。 3、坚持,改变自身的适应潜力锻炼提高自己。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Abaqus遇到的问题小结

Abaqus遇到的问题小结 1.Abaqus量纲系统(SI):m、N、Kg、s、Pa、J、Kg/m3。 2.有限元单元类型(Element Type):实体单元、壳单元、杆件单元(梁Beam、桁架Truss) 怎样将部件的不同部分设定为不同的子集 tools >partition cell/plane(如果是要分层使用,则进行分割,分别赋予不同的属性;或者对其中的单元进行设置Set;如果要在运算中替换则需要在关键词里添加语句定义) 4.建模的过程中输入的尺寸被自动降低精度(四舍五入),请问如何设置尺寸精度(小数点位数) 在 sketch option里打开sketch模块(左下角最下面)打开sketchoption 对话框,其中decimal places 表示小数点位数,默认为2,最高能调到6 。 中出现,Dependent partinstances connot be edited ,怎么办 mesh on part , mesh on instance一个非独立实体只是原始部件的一个指针,可以对原始部件划分网格,但是不能对一个非独立实体划分网格,即mesh on part。 方法:左边模型树里面,Assembly->instances里面的子选项右击,点Make independent;或者点击model旁边的Part,对part进行网格划分。 6.材料属性中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怎么定义 计算结果有每个计算节点的应力,计算中用不到强度值(弹性力学三组基本方程不涉及强度,求解过程用不到)。(强度值是用来校核的:断裂,屈服或超过线性变形) 7.如何选择创建独立实体还是非独立实体 如果集合中包含许多具有相同性质的部件,则创建非独立实体(Dependent)。反之,如果集合中包含许多不同性质的部件,则创建独立实体(Independent)要有优势些。 8.地基土的分层问题 方法1:定义为一个part,然后partition分层赋材料属性,不需要设置接触。(超级赞!!!)

midas常见问题汇总

Part I.部分使用说明 1. 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 l 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l 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定义人群移动荷载时,一定要输入Qm和Qq,并输入相同的值。集中荷载输入0。 l 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l 定义车辆组。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l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例如: 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l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 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 l 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 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问题分析与解决总结

问题的定义:就是当现状与标准,或预期的状态有了差距时,我们就说我们遇到了问题。 问题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类 一、问题是什么: 1、确定问题真实性: (1)自己调查研究(眼见为实,以数据说话) (2)他人说法(多人打听说法跟接近事情原型) “真的吗,谁说的,我来看看怎么回事” 2、界定问题(5W1H):“事情目前是怎么一个状况”(给予目前事情定性) (1)什么时间(when)包括曾经及可能发生 (2)什么地方(where) (3)什么事(what)包括主语、谓语(方法)、宾语(对象)、环境(全面考虑事物所有的因素和优缺点) (4)什么原因(why)--(下一节内容) (5)什么程度(how)量化问题程度以及问题的严重性、紧急性、发展性(“为什么这个问题显得很重要?”“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什么也不做,会如何?”)(轻重缓急)

1、层别法:二、问题的原因:具体描述造成现象有差异造成现象未差异差异原因 时间 地点主语 方法 宾语 环境 程度 可能原因(可用假设)验证原因 证实未发生证实发生无法证实确定主因(用反正法)暂时对策永久对策 2、鱼骨图(使用创新思维能力): ,注意资料收集:根本问题不在一个层面(漏油)5WHY、3. 三、问题解决:(其他有直觉法、经验法、冷处理法) 1、明确决策目的(必须目标、愿望目标)(短期、长期)

(1)什么时间(when) (2)什么地方(where) (3)什么事(what)包括主语、谓语(方法)、宾语(对象)、环境(4)什么程度(how)量化问题程度 2、评估选择方案(创新能力)采用层别法和鱼骨图 3、评估决策风险:效益性、把握性、困难性 4、做出最终决策(权衡利弊)(制定标准和惩罚机制)

Midas常见问题

1、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 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 1)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 2)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3)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 4)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 5) 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 MIDAS目前正在开 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 的绞接? 可以在主梁之间隔一定间距用横向虚拟梁连接,并且将横向虚拟梁的两端的弯矩约束释放。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横向虚拟梁的刚度取值。可参考有关书籍,推荐 E.C.Hambly写的"Bridge deck behaviour",该书对梁格法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3、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 的绞接?可否自己编辑截面形式 可以在定义截面对话框中点击"数值"表单,然后输入您自定义的截面的各种数据。您也可以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画出您的截面,然后生成一个截面名称,程序会计算出相应截面的特性值。您也可以从CAD中导入截面(比如单线条的箱型截面,然后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赋予线宽代表板宽)。 4、如果截面形式在软件提供里找不到,自己可否编辑再插入变截面,如果我设计的桥梁是变截面但满足某一方程F(x),且截面形式Midas/civil里没有, 需通过SFC计算再填入A、I、J等。也就是说全桥的单元截面都要用ACAD画出来再导入SFC,如果我划分的单元较小这样截面就很多很麻烦,SFC有没有提供象这种变截面的简单计算方法 目前MIDAS中的变截面组支持二次方程以下的小数点形式的变截面方程,如1.5次等。您可以先在SPC中定义控制位置的两个变截面,然后用变截面组的方式定义方程。然后再细分变截面组。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在变截面组中让用户可以输入方程的各系数。谢谢您的支持! >如果我设计的桥梁是变截面但满足某一方程F(x),且截面形式Midas/civil里没有,需通过SFC计算再填入A、I、J等。也就是说全桥的单元截面都要用ACAD画出来再导入SFC,如果我划分的单元较小这样截面就很多很麻烦,SFC有没有提供象这种变截面的简单计算方法 5.弯桥支座如何模拟?用FCM建模助手建立弯箱梁桥模型后,生成的是梁单元(类似平面杆系),请问在如何考虑横向的问题?(假如横向设置两个抗扭支座,分别计算每个支座的反力)?采用梁单元能否计算横向的内力和应力(例如扭距、横梁的横向弯距等)?提个建议,因建模后梁单元已赋予了箱型截面,横向尺寸

面试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经典总结,不容错过!!)

1、请你自我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回答提示: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其实,企业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这些都可以和学习无关,也可以和学习有关,但要突出积极的个性和做事的能力,说得合情合理企业才会相信。企业很重视一个人的礼貌,求职者要尊重考官,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都说一句“谢谢”,企业喜欢有礼貌的求职者。 2、你觉得你个性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回答提示:沉着冷静、条理清楚、立场坚定、顽强向上、乐于助人和关心他人、适应能力和幽默感、乐观和友爱。我经过一到两年的培训及项目实战,加上实习工作,使我适合这份工作。 3、说说你最大的缺点? 回答提示:这个问题企业问的概率很大,通常不希望听到直接回答的缺点是什么等,如果求职者说自己小心眼、爱忌妒人、非常懒、脾气大、工作效率低,企业肯定不会录用你。绝对不要自作聪明地回答“我最大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有的人以为这样回答会显得自己比较出色,但事实上,他已经岌岌可危了。企业喜欢求职者从自己的优点说起,中间加一些小缺点,最后再把问题转回到优点上,突出优点的部分,企业喜欢聪明的求职者。 4、你对薪资的要求? 回答提示:如果你对薪酬的要求太低,那显然贬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对薪酬的要求太高,那又会显得你分量过重,公司受用不起。一些雇主通常都事先对求聘的职位定下开支预算,因而他们第一次提出的价钱往往是他们所能给予的最高价钱,他们问你只不过想证实一下这笔钱是否足以引起你对该工作的兴趣。 回答样本一:我对工资没有硬性要求,我相信贵公司在处理我的问题上会友善合理。我注重的是找对工作机会,所以只要条件公平,我则不会计较太多。 回答样本二:我受过系统的软件编程的训练,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而且我本人也对编程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希望公司能根据我的情况和市场标准的水平,给我合理的薪水。 回答样本三:如果你必须自己说出具体数目,请不要说一个宽泛的范围,那样你将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数字。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这样表明你已经对当今的人才市场作了调查,知道像自己这样学历的雇员有什么样的价值。

midasGTS常见问题释疑

MIDAS/GTS常见问题释疑 第一部分:程序安装 (2) 1.问:启动程序时提示没有发现保护锁? (2) 2.问:启动程序时提示密钥号错误? (2) 第二部分:前处理 (2) 1.问:顶点拟合曲面为何有时不能实现? (2) 2.问:NURSS面与边界面的区别? (2) 3.问:检查重复形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4.问:几何/合并面线的作用是什么? (3) 5.问:利用‘填充网格’命令将二维单元转变为三维单元时,为什么提示上下面单元数不同? (3) 6.问:为什么在连续点选缩放、平移、分行视图及旋转的时候功能会产生混淆? (3) 7.问:将二衬定义为实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 8.问:“the quadratic 1-dimensional element type is supported”错误命令是什么意思? (3) 9.问:匹配面线命令的作用和用法? (3) 10.问:在加‘面压力’时,其对象类型有‘单元,单元-面’ 有什么区别? (4) 11.问:GTS可以导入导出哪些格式,如何导入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抓图的精度如何? (4) 12.问:我们建立地表面的栅格面都是等间距的,但实际的勘测点都是随意的不等间距点,那么该如何生成地表面?可否通过3 点坐标生成地表面或地层面? (4) 13.问:在水头边界定义时,怎样查看水头边界是总水头还是压力水头? (4) 14.问:在几何线或面上加了荷载,可以将荷载直接转化到节点或单元上吗? (4) 15.问:水头边界有哪些类型? (5) 17.问:在GTS里面可不可以显示结构单元的截面特性? (5) 18.问:在GTS里面可不可以对某些常用的功能设置快捷键? (5) 19.问:在GTS里面可不可以实现对某个单元的显示或隐藏? (5) 20.问:出现如图2所示的提示? (5) 21.问:出现如图3所示的提示? (5) 22.问:出现如图4所示的提示? (6) 23.问:在GTS里都否实现单元、节点信息的输入输出? (6) 24.问:为什么加了梯形荷载之后,窗口中显示的荷载数值是梯形变化的,而图形显示是矩形的? (6) 第三部分 分析功能 (6) 1.问:K0法与有限元法有什么区别? (6) 2.问:计算边坡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哪些问题? (6)

PCB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

现在总结一下画PCB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 1.首先承接上面的ORCAD网表生成后,如何加载到PROTEL的问题.o racad生成网表的过程中如果想加载到protel必须生成protel可以识别的.net格式的网表,在orcad生成网表的过程中选择other中的protel2.dll能够生成.net文件(PADS2005识别的文件是.asc格式的,那么在protel99se中,首先在主菜单下的执行file/import 然后就可以倒如入网表,再在pcb制图窗口中的design/load netli sts就加载进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错误,大概有两种可能: 1.你没有加你所需要的库 2.pcb的封装库和和原理图中的引脚标注不一样 2.在画pcb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边框的尺寸,然后放置固定孔. 3.对各个层的了解在这里只引用我用到的层. 1.TOPLAYER--顶层,走线的时候尽量在顶层走线,避免在铺地的时候把地分开(红色) 2.BOTTOMLAYER--底层,铺地,用,或者在顶层走不开线的时候在底层走,在底层走线尽量要短,如果需要很长,那么最好用

过孔在顶层和底层之间穿插走线.还有在顶层的元件,有地断要打过孔,在底层的不用打. 3.KEEPOUTLAYER--禁止布线层,设定图纸的边框,边框内部可以放置元件和走线,边框和外部禁止走线. 4.TOPOVERLAY--顶层丝印层,用来定义顶层的丝印字符 5.MULTILAYER--多层,在设置过孔的时候用这个层,可以贯穿顶层和底层 4.布局的时候尽量参考原理图,把相应的模快集中到一块布局,布局的过程中以走线最短,交叉最少为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像,排组和跳线是可以在原理图里调整,使得交叉最少.当然每一次更改都要重新生成网标导入. 5.走线的时候,普通的数据线用8mil,电源线我用的是20mil走线过程中的过孔数据线的用25/15mil的,电源的50/25mil的. 6.在画USB的时候,USB口的D+和D-与CH372的连接要最短,并且走圆弧线,晶振的放置也以最短为标准,走圆弧线.7.走线的过程中线尽量紧凑,整齐!电源线以最短为原则,尽量走星形线!对于芯片单独供电的电源线可以相应的窄一点如15mil,给整个电路供电的电源线要宽一些,用20mil或者更宽.

midas GTS常见问题一

GTS问题总结 1问:GTS中单元的内力怎么考虑? 答:对于梁单元来说,可以通过查看内力图来查看结构的内力。 对于实体单元,只能查看单元的应力情况,详细的结果内容见《后处理结果意义》。 2问:在边坡稳定计算中怎么考虑渗流作用? 答:可以先利用渗流计算并将计算的结果导入到边坡稳定计算里面。 步骤:1定义渗流分析工况,并进行计算; 2在边坡计算中利用模型/荷载/应用渗流结果所得孔压,选择渗流分析工况; 3进行边坡计算。 基本原理:利用‘总应力=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来计算。 3问:顶点拟合曲面为何有时不能实现? 答:有时候选择的顶点突变比较严重,由于计算机算法的问题,软件拟合的曲面不是很好。这样可以首先分成几块来进行拟合,并利用边界面把这几块连接起来。如果不行,可以删除一些变化比较大的地方,再尽量来拟合。 4问:NURSS面与边界面的区别? 答:边界面最多能够用四个边界线定义,而NURSS可以用多个边界线来定义。但是NURSS 面最好不要多用。用边界面生成面时,当边界线大于4时,需要将一些线连接起来,这样生成的面包含四个边界线,在需要划分映射网格时候,是根据连接后的线与其他三个形成两对相对的边组来划分网格,因此在连接组合两条边或更多的时候需要注意组合的边。 轮廓线内部包含有其他轮廓线时(例: 内部有圆孔的曲面)不能生成NURBS曲面。NURBS 面虽然是建立曲面形状的较好的方法,但是为了建立曲面使用的边线和实际要生成的曲面的边线有可能不一致,所以在对包含NURBS面的表面进行缝合等操作时,输入的误差y要比基本值稍大一些才能正常运行缝合等操作。当选择线后按预览时没有生成消隐形状时,请终止生成。没有生成消隐形状表示面的构成有问题,这对后续的建模会有影响。此时最好对线进行合并等编辑操作,然后再重新建立面。如果实在没有好的方法解决,在建立了非正常的面之后,使用修补工具(Repair Factory)中的固定形状(Fix Shape)功能修改形状后再进行后续的建模工作。决定曲面整体形状的参数是Degree,所以当曲面形状不理想时可调整Degree。当曲面与边线重合模拟的不理想时,才调整Max Degree, Max Segment, Point on Curve等参数。 5问:检查重复形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检查重复形状的时候需要注意,重复形状都需要显示才行,在隐藏状态下看不到检查的结果。 在勾选了子顶点、子线或子面的时候,删除重复形状命令不能被选择,而且取消勾选后,同样不能被选择。 6问:几何/合并面线的作用是什么? 答:合并面线的作用是将面的边界线组合为一条边界线,但是不是单独的一个线,而是这个面的子线。其中基准角度定义的是在两条线夹角在该角度以内才可以合并。需要注意在进行

学生学习遇到常用问题及原因

III学生常见问题 1、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不高 原因: (1)没有学习方法或不科学 (2)基础知识薄弱(3)没有建立系统的学习习惯 2、厌学 原因: (1)学习动机不明确(2)学习兴趣太低 (3)情感等其他家庭教育因素 表现: (1)没有学习目标 (2)对学习认识不清楚(3)缺乏兴趣,没有积极性 3、作业正确率高很高,考试成绩不理想 原因: (1)作业习惯不好:不独立完成、无时间限制、边看书边做、题型控制不当等 (2)缺乏错题归纳、复习整理的习惯 (3)应考心理不好 4、记不住知识 原因: (1)记忆方法不科学,不遵循记忆规律(2)知识本身没吃偷,盲目死记硬背 (3)缺乏温习和实践5、考试粗心 原因: (1)应考心态不佳(2)平时习惯不好(3)知识掌握不牢固,题型操作不熟练 (4)不注重复习总结6、小考不错,大考不佳 原因:

(1)缺乏复习巩固 (2)缺乏知识体系 7、做作业效率低 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2)写字速度慢,缺乏训练 (3)知识掌握不牢固,解题思路不熟练 8、偏科 原因: (1)知识结构整体偏差 (2)学习方法问题(3)心理、情绪问题(畏难、仅凭兴趣学习) (4)老师教学问题 9、上课能听懂,实操做不来 原因: (1)掌握不深,认识太浅 (2)缺乏总结归纳 10、难题不会做 原因: (1)缺乏知识体系 (2)解法、思路操作不熟练 (3)缺乏归纳整理 11、学习焦虑 原因 (1)目标、现状存在较大差距(2)对问题认识不够清晰 (3)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信心 12、叛逆心理 原因 (1)孩子的认知、心理、观念发生了变化(2)父母的沟通方式没有进行调整(3)缺乏尊重和交流13、考试丢分 原因

Midas自己使用问题总结

Midas Gen自己使用问题总结 注意:Midas Gen使用操作内容绝大部分都可以在“程序主菜单-帮助”系统中查到,非常方便。 一、零散问题总结 1、Midas中的质量 MIDAS中转换“质量”分两种,一种是“自重”,一种是“其他荷载”,前者在“模型-〉结构类型”中,后者在“模型-〉质量-〉将荷载转换成质量”中。 在MIDAS/Gen中,“模型 > 质量 > 将荷载转换成质量...”中不能将单元的自重转换为质量。如果要做动力分析(包括地震动力分析),将结构的自重转化为质量,必须要在结构类型中设定相关条目。即:可以通过“模型-〉结构类型-〉将结构的自重转换为质量”将模型中的单元质量自动转换为动力分析或计算静力等效地震荷载所需的集中质量。 2、Midas“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 该项目将荷载组合中的各荷载工况的组合建立为新的荷载工况。 对非线性单元(如索、只受拉或只受压单元)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单纯将各荷载工况的分析结果进行线性组合(荷载组合)是错误的,此时应该使用该功能将荷载组合(如+定义为一个荷载工况作用于结构上,方能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路径:从主菜单中选择荷载 > 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或者….从树形菜单中选择静力荷载 > 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 3、“刚域效果”与“设定梁端部刚域” 刚域效果:自动考虑杆系结构中柱构件和梁构件(与柱连接的水平单元)连接节点区的刚域效应,刚域效应反映在梁单元中,平行于整体坐标系Z轴的梁单元将被视为柱构件,整体坐标系X-Y平面内的梁单元将被视为梁构件。 路径:从主菜单中选择模型 > 边界条件 > 刚域效果...或者从树形菜单的菜单表单中选择模型 > 边界条件 > 刚域效果 设定梁端部刚域:该功能主要适用于梁单元(梁、柱)间的偏心设定。当梁单元间倾斜相交,用户要考虑节点刚域效果时,需使用该功能进行设定。在“主菜单中的模型>边界条件>刚域效果”只能考虑梁柱直交时的效果。 路径:从主菜单中选择模型 > 边界条件 >设定梁端部刚域...或者从树形菜单的菜单表单中选择模型 > 边界条件 >设定梁端部刚域。 4、分割单元 分割选定单元并在分割点处建立节点(即对几何模型进行单元划分,跟sap2000一样,不划分则默认将一个几何对象作为一个单元)。可以按照等间距、任意间距、被节点分割、分割数量…..进行划分。 路径:a从主菜单中选择模型 > 单元 > 分割... b从树形菜单的菜单表单中选择模型 > 单元 > 分割 在图标菜单中单击分割单元 快捷键:Alt+7

程序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心得体会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程序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心得体会 篇一:程序设计心得 培训心得体会 程序设计》是理工类专业必修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概念,而且还要求学 生动手编程并进行上机调试、运行。听了吴教授短短的14 节课, 受益匪浅。 对于这门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吴教授从课程改革这 道题目讲起,结合自身经验,重点突出生动形象。以下为我的几点 体会: 1.程序设计必须自己亲自动手动脑上机调程序,否则 是学不会编程序的。 其中讲到职业技术院校的实训环节很重要,锻炼学生 的好机会好平台,培养学生动手编程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大家在一 起学习,取长补短,在实训中长知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自 学能力。我个人觉得这种教学方式效果非常好,还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 问题。 2.讲授的重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大多数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语言,觉得迷茫、不 知所措,觉得这门课程 难、抽象、不易理解,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讲课过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愿意去思考,这就涉及到一个兴趣问题,因为难理解的东西好多学生时间长了都不愿意去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工作,如何抓住学生的心是关键。 吴教授授课中基本上不讲书本上的例子,书本上的例 子留给学生自己下去自学,而是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或 者有故事背景的例子,从例子引出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这样 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个例子“韩信点兵”,从这个故事引出C 语言当中函数的递归调用思想。 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前做足功课,想法设法吸引学生 们的注意力,从一些感兴趣的例子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思 考,既增加了与学生间的互动,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3.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要盲目去解题,要抓住任何事物 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按照规律再设定合适的算法。 同样授课也一样,首先要明确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理论和实践上机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C 语言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方法,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并能熟练应用VC++ 集成环境进行C 语言 程序的编写、编译与调试,达到能应用 C 语言解决一般编程问题的水平。目的明确了再设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上3 点就是我的体会。 篇二:学习C 语言心得体会 c 语言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midas 建模和分析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分析结果中位移特别大 可能原因: a. 约束不够,可在分析信息中查看是否有奇异警告信息。 b. 非线性分析时没有收敛,可在分析信息中查看收敛误差是否满足要求。 c. 截面惯性矩输入错了(Iyy和Izz反了,或没有输入)。 d. 弹性模量输错了。 问题2:移动荷载分析结果和移动荷载追踪器中转换的静力荷载作用结果相差太大。 可能原因: a. 车道定义中车道单元的顺序输入错了,请检查定义的车道是否有问题。 b. 单元划分太大且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影响线加载点又少。 问题3:自振周期大小感觉不对 可能原因: a. 没有在模型>结构类型对话框中转换结构自重为质量(自重的转换只能在这里转换)。 问题4: 输入了温度梯度,但结果为零 可能原因: a. 梁截面是按用户按数值方式定义的,没有高度信息。 问题5: 施工阶段模拟中模拟地基的弹性连接没有内力结果 可能原因: a. 虽然激活了该边界条件组,但弹性连接固定端节点所属的结构组没有被激活,或固定端节点没有定义为结构组。 问题6:使用了只受压弹性连接(或索单元),分析后荷载组合结果异常。 可能原因: a. 对非线性单元,荷载组合应事先在前处理进行(使用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 问题7: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计算的薄壁箱梁的抗扭惯性矩J异常 可能原因: a. 可能没有定义为封闭截面(具体方法参见相关用户手册)。 问题8:移动荷载分析结果中没有应力值 可能原因: a. 在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对话框中没有选择应力输出。 问题9:在做移动荷载分析时,出现fes.exe错误 可能原因: a. 磁盘空间可能不足 问题10:收缩和徐变结果异常 可能原因: a. 定义收缩和徐变函数时,参数输入错误(强度中应输入相当于标号的值,例如50号混凝土应输入50MPa)。 问题11:定义了钢管混凝土截面,分析时说不是SRC材料 可能原因:

VASP遇到一些问题总结

VASP 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 01、第一原理计算的一些心得 (1)第一性原理其实是包括基于密度泛函的从头算和基于Hartree-Fock自洽计算的从头算,前者以电子密度作为基本变量(霍亨伯格-科洪定理),通过求解Kohn-Sham方程,迭代自洽得到体系的基态电子密度,然后求体系的基态性质;后者则通过自洽求解Hartree-Fock方程,获得体系的波函数,求基态性质; 评述:K-S方程的计算水平达到了H-F水平,同时还考虑了电子间的交换关联作用。 (2)关于DFT中密度泛函的Functional,其实是交换关联泛函 包括LDA,GGA,杂化泛函等等 一般LDA为局域密度近似,在空间某点用均匀电子气密度作为交换关联泛函的唯一变量,多数为参数化的CA-PZ方案; GGA为广义梯度近似,不仅将电子密度作为交换关联泛函的变量,也考虑了密度的梯度为变量,包括PBE,PW,RPBE等方案,BL YP泛函也属于GGA; 此外还有一些杂化泛函,B3L YP等。 (3)关于赝势 在处理计算体系中原子的电子态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考虑所有电子,叫做全电子法,比如WIEN2K中的FLAPW方法(线性缀加平面波);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只考虑价电子,而把芯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离子实放在一起考虑,即赝势法,一般赝势法是选取一个截断半径,截断半径以内,波函数变化较平滑,和真实的不同,截断半径以外则和真实情况相同,而且赝势法得到的能量本征值和全电子法应该相同。 赝势包括模守恒和超软,模守恒较硬,一般需要较大的截断能,超软势则可以用较小的截断能即可。另外,模守恒势的散射特性和全电子相同,因此一般红外,拉曼等光谱的计算需要用模守恒势。 赝势的测试标准应是赝势与全电子法计算结果的匹配度,而不是赝势与实验结果的匹配度,因为和实验结果的匹配可能是偶然的。 (4)关于收敛测试 (a)Ecut,也就是截断能,一般情况下,总能相对于不同Ecut做计算,当Ecut增大时总能变化不明显了即可;然而,在需要考虑体系应力时,还需对应力进行收敛测试,而且应力相对于Ecut的收敛要比总能更为苛刻,也就是某个截断能下总能已经收敛了,但应力未必收敛。 (b)K-point,即K网格,一般金属需要较大的K网格,采用超晶胞时可以选用相对较小的K网格,但实际上还是要经过测试。 (5)关于磁性 一般何时考虑自旋呢?举例子,例如BaTiO3中,Ba、Ti和O分别为+2,+4和-2价,离子全部为各个轨道满壳层的结构,就不必考虑自旋了;对于BaMnO3中,由于Mn+3价时d 轨道还有电子,但未满,因此需考虑Mn的自旋,至于Ba和O则不必考虑。其实设定自旋就是给定一个原子磁矩的初始值,只在刚开始计算时作为初始值使用,具体的可参照磁性物理。 (6)关于几何优化 包括很多种了,比如晶格常数和原子位置同时优化,只优化原子位置,只优化晶格常数,还有晶格常数和原子位置分开优化等等。

midas常见问题回复

MIDAS/Civil疑难问题解答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2008年7月

目 录 第一章 前处理中的疑难问题 (51) 1.1 程序中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51) 1.2 PSC桥建模助手中,二次曲线的具体方程,以及如何模拟圆曲线? (51) 1.3 如何确定横桥向分析模型中的荷载分布宽度? (51) 1.4 截面特性计算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51) 1.5 程序中的截面特性计算正确吗? (51) 1.6 截面定义无法导出﹡.sec文件。 (51) 1.7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和刚性连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2) 1.8 MIDAS多支座模拟时的注意事项。 (52) 1.9 用弹性连接或者一般连接模拟橡胶支座,刚度的数值怎么填? (52) 1.10 边界条件梁端部刚域与刚域效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3) 1.11 程序中钢结构连接应该如何处理? (53) 1.12 模型没有定义施工阶段时运行良好,为什么定义施工阶段之后无法运行? 53 1.13 程序中如何考虑普通钢筋? (53) 1.14 定义截面钢筋时,如何确定弯起钢筋的具体位置? (54) 1.15 截面钢筋中竖向预应力钢筋参数的意义? (54) 1.16 程序是否可以考虑普通钢筋的重量? (54) 1.17 节点体力的问题。 (54) 1.18 关于温度荷载定义的一点说明。 (54) 1.19 是否可以把一些温度荷载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55) 1.20 有横坡截面如何模拟温度梯度? (55) 1.21 预应力荷载中的初拉力荷载与小位移的初始单元内力有何区别? (55) 1.22 同一钢束组的钢束特性值可以不同吗? (55) 1.23 定义预应力钢束类型时,体外束与体内束的区别? (55) 1.24 定义预应力钢束形状时,布置形状的不同坐标轴有什么差异? (55) 1.25 定义钢束的起始点和结束点的位置一定要在单元的节点位置吗? (55) 1.26 MIDAS中是如何实现钝化荷载的? (56) 1.27 按04规范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定义车道时的桥梁跨度怎么输入? (56) 1.28 移动荷载分析时,程序中的横向折减系数是怎么取的? (56) 1.29 程序可以自动考虑移动荷载的纵向折减系数吗? (56) 1.30 支座沉降和节点强制位移的区别。 (56) 1.31 FX+划分的网格导入到Civil中出现的问题。 (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