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midas常遇问题总结
桥博、midas遇到的问题总结
使用桥博、midas计算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总结A:桥博0、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mm,内力输出单位为KN,弯矩输出单位KN*m,应力输出单位Mpa1、从CAD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CAD里面的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
2、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的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
3、从CAD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
4、桥博使用阶段单项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5、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已计入1.2的剪力系数。
6、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7、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1.04.8、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的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9、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的“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的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10、桥博提供自定义截面,但是当使用自定义截面后,显示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心。
11、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大家定义前先做一下统一,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
12、有效宽度输入是比较繁琐的事情,大家可以用脚本数据文件,事先在excel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用Ultraedit列选模式往里面粘贴,很方便!!14、当采用直线编辑器中的抛物线建立模型时,需要3个控制截面,第一个控制截面无所谓,第二个控制截面向后抛,第三个控制截面向前抛,桥博里面默认的是二次抛物线!!15、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
16、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的面积。
midas常见问题汇总
Part I.部分使用说明1. 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l 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l 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
定义人群移动荷载时,一定要输入Qm和Qq,并输入相同的值。
集中荷载输入0。
l 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l 定义车辆组。
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l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
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
例如: 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
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
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l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 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l 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c.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在程序内部,自动将输入的荷载除以在”车道面”中定义的车道宽后,按面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
m i d a s常见问题与解答(总7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目录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对于satwe模型转换这块,需要注意的那些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DXF文件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程序如何实现相似层,相同的楼层是否能修改一个就可以了.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如果要考虑地下室的地基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请问弹簧刚度怎样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一柱托双梁时,采用主从节点约束时,在从节点上加荷载,程序能否自动考虑扭转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我想在程序中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材料特性值来定义一种材料,能否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不大明白“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系数”中设定参数,比如在“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和“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等应该怎么设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在建模中,设计的截面在MIDAS截面库中没有,请问对于不规则的截面输入有什么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Midas常见问题
1、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1)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2)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
;3)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4)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5) 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
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
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
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
MIDAS目前正在开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以在主梁之间隔一定间距用横向虚拟梁连接,并且将横向虚拟梁的两端的弯矩约束释放。
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横向虚拟梁的刚度取值。
可参考有关书籍,推荐E.C.Hambly写的"Bridge deck behaviour",该书对梁格法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3、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否自己编辑截面形式可以在定义截面对话框中点击"数值"表单,然后输入您自定义的截面的各种数据。
您也可以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画出您的截面,然后生成一个截面名称,程序会计算出相应截面的特性值。
您也可以从CAD中导入截面(比如单线条的箱型截面,然后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赋予线宽代表板宽)。
《桥梁工程midas-Civil常见问题解答》Word版
第一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 21.1 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 21.2 如何导入CAD图形文件? 21.3 如何将几个模型文件合并成一个模型文件? 31.4 如何将模型窗口显示的内容保存为图形文件? 4第二章“编辑”中的常见问题 22.1 如何实现一次撤销多步操作? 2第三章“视图”中的常见问题第四章“模型”中的常见问题 34.1 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34.2 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34.3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 3 4.4 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44.5 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44.6 如何复制单元时同时复制荷载? 54.7 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 54.8 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 64.9 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刚度? 64.10 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 74.11 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84.12 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的材龄与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材龄的区别?* 8 4.13 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 94.14 如何定义变截面梁?* 94.15 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截面特性值?* 104.16 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 114.17 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 114.18 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 124.19 定义联合截面时,“梁数量”的含义? 134.20 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 134.21 导入mct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 144.22 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 164.23 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 174.24 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 184.25 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 194.26 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 20 4.27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 214.28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P1〉P2? 214.29 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 224.30 如何定义弯桥支座?* 244.31 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 244.32 如何模拟满堂支架? 254.33 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 254.34 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264.35 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湿接缝? 264.36 为什么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运行分析产生了奇异?* 274.37 为什么两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来连接后,运行分析产生奇异?* 274.38 “梁端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 284.39 为什么定义梁端刚域后,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 294.40 为什么“只受压弹性连接”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 294.41 为什么“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不能钝化? 304.42 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304.43 为什么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程序提示“ERROR”? 314.44 如何删除重复单元?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 25.1 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25.2 “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 25.3 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 35.4 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荷载? 45.5 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 55.6 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表面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 65.7 如何按照04公路规范定义温度梯度荷载? 75.8 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单元的区别? 85.9 如何考虑预应力结构管道注浆? 85.10 为什么预应力钢束采用“2-D输入”与“3-D输入”的计算结果有差别? 95.11 “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内力”的区别? 105.12 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力的区别? 115.13 为什么定义“反应谱荷载工况”时输入的周期折减系数对自振周期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11 5.14 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 115.15 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程函数? 125.16 如何考虑移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35.17 为什么按照04公路规范自定义人群荷载时,分布宽度不起作用? 145.18 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 155.19 如何定义曲线车道? 155.20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 155.21 定义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 165.22 为什么定义车道面时,提示“车道面数据错误”? 165.23 “结构组激活材龄”与“时间荷载”的区别? 175.24 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选择“变形前”与“变形后”的区别? 175.2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位置参数“Cz”和“Cy”的含义? 17第六章“分析”中的常见问题第七章“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37.1 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CS:恒荷载”等的含义? 37.2 为什么“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恒荷载组合了两次? 37.3 为什么“用户自定义荷载”不能参与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 47.4 为什么在自动生成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中,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不是0.4或0.7? 5 7.5 为什么在没有定义边界条件的节点上出现了反力? 57.6 为什么相同的两个模型,在自重作用下的反力不同? 67.7 为什么小半径曲线梁自重作用下内侧支反力偏大? 67.8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变形结果与手算结果不符? 77.9 为什么考虑收缩徐变后得到的拱顶变形增大数十倍? 87.10 为什么混凝土强度变化,对成桥阶段中荷载产生的位移没有影响? 87.11 为什么进行钢混叠合梁分析时,桥面板与主梁变形不协调? 97.12 为什么悬臂施工时,自重作用下悬臂端发生向上变形? 107.13 为什么使用“刚性连接”连接的两点,竖向位移相差很大? 117.14 为什么连续梁桥合龙后变形达上百米? 127.15 为什么主缆在竖直向下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上拱变形? 137.16 为什么索单元在自重荷载作用下转角变形不协调? 147.17 为什么简支梁在竖向荷载下出现了轴力? 147.18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时,车道所在纵梁单元的内力远大于其它纵梁单元的内力? 157.19 如何在“移动荷载分析”时,查看结构同时发生的内力? 157.20 空心板梁用单梁和梁格分析结果相差15%? 177.21 为什么徐变产生的结构内力比经验值大上百倍? 177.22 如何查看板单元任意剖断面的内力图? 187.23 为什么相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厚度板单元的内力结果不一样? 197.24 为什么无法查看“板单元节点平均内力”? 217.25 如何一次抓取多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图形? 217.26 如何调整内力图形中数值的显示精度和角度? 227.27 为什么在城-A车道荷载作用下,“梁单元组合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不等? 257.28 为什么“梁单元组合应力”不等于各分项正应力之和? 257.29 为什么连续梁在整体升温作用下,跨中梁顶出现压应力? 257.30 为什么PSC截面应力与PSC设计结果的截面应力不一致? 267.31 为什么“梁单元应力PSC”结果不为零,而“梁单元应力”结果为零? 267.32 如何仅显示超过某个应力水平的杆件的应力图形? 277.33 为什么“水化热分析”得到的地基温度小于初始温度? 297.34 “梁单元细部分析”能否查看局部应力集中? 307.35 为什么修改自重系数对“特征值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307.36 为什么截面偏心会影响特征值计算结果? 317.37 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没有扭转模态结果? 327.38 “屈曲分析”时,临界荷载系数出现负值的含义? 327.39 “移动荷载分析”后自动生成的MVmax、MVmin、MVall工况的含义? 337.40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结果没有考虑冲击作用? 337.41 如何得到跨中发生最大变形时,移动荷载的布置情况? 347.42 为什么选择影响线加载时,影响线的正区和负区还会同时作用有移动荷载? 357.43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等效静力荷载分析得到结果不同? 357.44 如何求解斜拉桥的最佳初始索力? 367.45 为什么求斜拉桥成桥索力时,“未知荷载系数”会出现负值? 387.46 为什么定义“悬臂法预拱度控制”时,提示“主梁结构组出错”? 387.47 如何在预拱度计算中考虑活载效应? 387.48 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的含义? 397.49 由“桥梁内力图”得到的截面应力的文本结果,各项应力结果的含义? 407.50 为什么定义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时,提示“设置桥梁主梁单元组时发生错误!”? 41 7.51 为什么无法查看“桥梁内力图”? 417.52 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自动生成的“POST:CS”的含义? 427.53 为什么没有预应力的分析结果? 427.54 如何查看“弹性连接”的内力? 447.55 为什么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正值? 447.56 如何查看预应力损失分项结果? 457.57 为什么定义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后,无法查看“梁单元应力”图形? 467.58 为什么拱桥计算中出现奇异警告信息? 477.59 如何在程序关闭后,查询“分析信息”的内容? 48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8.1 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 28.2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 28.3 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 38.4 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 38.5 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 38.6 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 38.7 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48.8 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48.9 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 48.10 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 58.11 PSC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 58.12 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 68.13 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 78.14 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 9第九章“查询”中的常见问题 29.1 如何查询任意节点间距离? 29.2 如何查询梁单元长度、板单元面积、实体单元体积? 29.3 如何查询模型的节点质量? 3第十章“工具”中的常见问题 210.1 如何取消自动保存功能? 210.2 如何定义快捷键? 210.3 如何查询工程量? 310.4 为什么采用SPC计算的薄壁钢箱截面的抗扭惯性矩小于理论计算值? 4 10.5 为什么相同的截面用CAD与SPC计算的截面特性不同? 510.6 为什么SPC里定义的截面无法导出sec格式文件? 5第一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1.1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具体问题本模型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在分析第一施工阶段时出现“WARNING : NODE NO. 7 DX DOF MAY BE SINGULAR”,如下图所示。
midas常见问题汇编
midas常见问题汇编此资料系本⼈⼀段时间的使⽤⼼得及根据MIDAS⽹页上QA资料的整理,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1、问:定义板厚时,⾯内厚度与⾯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计算⾃重时如何取值?答:板的⾯内厚度是⽤来计算板的⾯内抗拉及抗压刚度的;⾯外厚度是⽤来计算板的⾯外抗弯刚度的。
假设N为⾯内厚度,W 为⾯外厚度,程序计算⾃重时⼀般取⽤N值;当N=0、M>0时,以M值计算⾃重。
2、问:梁、柱、墙配筋设计是如何考虑的?答:⽬前版本程序提供的计算书是根据实际配筋的验算结果,⽽⾮是求构件所需配筋⾯积的过程。
⼀、梁的配筋设计根据《混规》的⽅法,取⽤内⼒包络值进⾏配筋计算。
当计算结果显⽰超筋时,可以调⼤钢筋直径,再进⾏配筋设计。
程序内定配筋只提供两排钢筋,多排时可通过加⼤每⼀排的钢筋数量再进⾏验算。
⼆、柱的配筋设计程序是按《混规》附录F的双偏压⽅法计算配筋的,具体过程是根据⽤户定义的柱截⾯尺⼨,程序按构造要求先定好钢筋根数,再根据定义的钢筋直径按顺序对各组组合内⼒进⾏承载⼒计算,当截⾯承载⼒不满⾜时,再选⽤下⼀个钢筋直径进⾏计算,直⾄截⾯承载⼒满⾜所有组合内⼒的要求。
因为双偏压设计是⼀个多解的过程,所以程序必须按上述操作才能输出⼀个合理的配筋结果。
另外程序也提供验算的功能,可在设计>钢筋混凝⼟设计参数>编辑验算⽤柱截⾯数据⾥先定义好钢筋布置,再通过设计>钢筋混凝⼟截⾯验算>柱截⾯验算进⾏验算。
三、剪⼒墙的配筋设计⽬前版本剪⼒墙的配筋设计没有考虑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剪⼒墙是按直线段墙来做配筋设计的,具体设计⽅法见《混规》中有关规定。
另外Gen691版本暂时屏蔽了对剪⼒墙沿层⾼⽅向划分的功能,对于想进⾏细分的剪⼒墙可⽤下⾯的⽅法进⾏处理。
如下图所⽰,现在需要对中间层的剪⼒墙进⾏细分。
⾸先使⽤模型>单元>分割将中间层的剪⼒墙进⾏细分。
在模型>建筑物数据>⽣成层数据中⽣成层,然后将3、4、5层解除刚性板假定;将细分的每⼀层的墙单元定义为⼀个墙号;进⾏设计,该层墙体的配筋取横向划分后最下⾯的墙号2的配筋。
[整理版]midas建模和分析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分析结果中位移特别大可能原因:a. 约束不够,可在分析信息中查看是否有奇异警告信息。
b. 非线性分析时没有收敛,可在分析信息中查看收敛误差是否满足要求。
c. 截面惯性矩输入错了(Iyy和Izz反了,或没有输入)。
d. 弹性模量输错了。
问题2:移动荷载分析结果和移动荷载追踪器中转换的静力荷载作用结果相差太大。
可能原因:a. 车道定义中车道单元的顺序输入错了,请检查定义的车道是否有问题。
b. 单元划分太大且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影响线加载点又少。
问题3:自振周期大小感觉不对可能原因:a. 没有在模型>结构类型对话框中转换结构自重为质量(自重的转换只能在这里转换)。
问题4: 输入了温度梯度,但结果为零可能原因:a. 梁截面是按用户按数值方式定义的,没有高度信息。
问题5: 施工阶段模拟中模拟地基的弹性连接没有内力结果可能原因:a. 虽然激活了该边界条件组,但弹性连接固定端节点所属的结构组没有被激活,或固定端节点没有定义为结构组。
问题6:使用了只受压弹性连接(或索单元),分析后荷载组合结果异常。
可能原因:a. 对非线性单元,荷载组合应事先在前处理进行(使用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
问题7: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计算的薄壁箱梁的抗扭惯性矩J 异常可能原因:a. 可能没有定义为封闭截面(具体方法参见相关用户手册)。
问题8:移动荷载分析结果中没有应力值可能原因:a. 在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对话框中没有选择应力输出。
问题9:在做移动荷载分析时,出现fes.exe错误可能原因:a. 磁盘空间可能不足问题10:收缩和徐变结果异常可能原因:a. 定义收缩和徐变函数时,参数输入错误(强度中应输入相当于标号的值,例如50号混凝土应输入50MPa)。
问题11:定义了钢管混凝土截面,分析时说不是SRC材料可能原因:a. 定义为SRC截面的单元的材料同时也应定义为SRC材料(注意:在截面定义对话框中定义的联合截面的单元的材料应定义为钢材)。
Midas自己使用问题总结
Midas自己使用问题总结Midas Gen自己使用问题总结注意:Midas Gen使用操作内容绝大部分都可以在“程序主菜单-帮助”系统中查到,非常方便。
一、零散问题总结1、Midas中的质量MIDAS中转换“质量”分两种,一种是“自重”,一种是“其他荷载”,前者在“模型-〉结构类型”中,后者在“模型-〉质量-〉将荷载转换成质量”中。
在MIDAS/Gen中,“模型> 质量> 将荷载转换成质量...”中不能将单元的自重转换为质量。
如果要做动力分析(包括地震动力分析),将结构的自重转化为质量,必须要在结构类型中设定相关条目。
即:可以通过“模型-〉结构类型-〉将结构的自重转换为质量”将模型中的单元质量自动转换为动力分析或计算静力等效地震荷载所需的集中质量。
2、Midas“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该项目将荷载组合中的各荷载工况的组合建立为新的荷载工况。
对非线性单元(如索、只受拉或只受压单元)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单纯将各荷载工况的分析结果进行线性组合(荷载组合)是错误的,此时应该使用该功能将荷载组合(如 1.2D+1.4L)定义为一个荷载工况作用于结构上,方能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路径:从主菜单中选择荷载> 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或者….从树形菜单中选择静力荷载> 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3、“刚域效果”与“设定梁端部刚域”刚域效果:自动考虑杆系结构中柱构件和梁构件(与柱连接的水平单元)连接节点区的刚域效应,刚域效应反映在梁单元中,平行于整体坐标系Z轴的梁单元将被视为柱构件,整体坐标系X-Y平面内的梁单元将被视为梁构件。
路径:从主菜单中选择模型> 边界条件> 刚域效果...或者从树形菜单的菜单表单中选择模型> 边界条件> 刚域效果设定梁端部刚域:该功能主要适用于梁单元(梁、柱)间的偏心设定。
当梁单元间倾斜相交,用户要考虑节点刚域效果时,需使用该功能进行设定。
midas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答(DOC)
模型”中的常见问题4.1 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3)4.2 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3)4.3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 (3)4.4 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4)4.5 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4)4.6 如何复制单元时同时复制荷载? (5)4.7 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 (5)4.8 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 (6)4.9 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刚度? (6)4.10 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 (7)4.11 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8)4.12 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的材龄与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材龄的区别?* (8)4.13 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 (9)4.14 如何定义变截面梁?* (9)4.15 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截面特性值?* (10)4.16 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 (11)4.17 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 (11)4.18 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 (12)4.19 定义联合截面时,“梁数量”的含义? (13)4.20 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 (13)4.21 导入mct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 (14)4.22 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 (16)4.23 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 (17)4.24 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 (18)4.25 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 (19)4.26 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204.27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 (21)4.28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P1〉P2? (21)4.29 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 (22)4.30 如何定义弯桥支座?* (24)4.31 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 (25)4.32 如何模拟满堂支架? (25)4.33 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 (25)4.34 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26)4.35 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湿接缝? (27)4.36 为什么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运行分析产生了奇异?* (27)4.37 为什么两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来连接后,运行分析产生奇异?* (28)4.38 “梁端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 (28)4.39 为什么定义梁端刚域后,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 (29)4.40 为什么“只受压弹性连接”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 (29)4.41 为什么“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不能钝化? (30)4.42 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30)4.43 为什么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程序提示“ERROR”? (31)4.44 如何删除重复单元? (31)第四章 “模型”中的常见问题4.1 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具体问题MIDAS/Civi 为三维空间分析程序,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相关命令模型〉结构类型...问题解答“结构类型”对话框中有多种结构类型可供选择(3-D 、X-Z 平面、Y-Z 平面、X-Y 平面、约束RZ )。
桥博、MIDAS计算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总结
使用桥博、midas计算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总结 A:桥博
0、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mm,内力输出单位为KN,弯矩输出单位KN*m,应力输出单位Mpa
1、从CAD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CAD里面的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
2、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的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
3、从CAD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
4、桥博使用阶段单项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5、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已计入1.2的剪力系数。
6、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7、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1.04.
8、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的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9、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的“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的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midas建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建模和分析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问题1:分析结果中位移特别大可能原因:a. 约束不够,可在分析信息中查看是否有奇异警告信息。
b. 非线性分析时没有收敛,可在分析信息中查看收敛误差是否满足要求。
c. 截面惯性矩输入错了(Iyy和Izz反了,或没有输入)。
d. 弹性模量输错了。
问题2:移动荷载分析结果和移动荷载追踪器中转换的静力荷载作用结果相差太大。
可能原因:a. 车道定义中车道单元的顺序输入错了,请检查定义的车道是否有问题。
b. 单元划分太大且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影响线加载点又少。
问题3:自振周期大小感觉不对可能原因:a. 没有在模型>结构类型对话框中转换结构自重为质量(自重的转换只能在这里转换)。
问题4: 输入了温度梯度,但结果为零可能原因:a. 梁截面是按用户按数值方式定义的,没有高度信息。
问题5: 施工阶段模拟中模拟地基的弹性连接没有内力结果可能原因:a. 虽然激活了该边界条件组,但弹性连接固定端节点所属的结构组没有被激活,或固定端节点没有定义为结构组。
问题6:使用了只受压弹性连接(或索单元),分析后荷载组合结果异常。
可能原因:a. 对非线性单元,荷载组合应事先在前处理进行(使用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
问题7: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计算的薄壁箱梁的抗扭惯性矩J异常可能原因:a. 可能没有定义为封闭截面(具体方法参见相关用户手册)。
问题8:移动荷载分析结果中没有应力值可能原因:a. 在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对话框中没有选择应力输出。
问题9:在做移动荷载分析时,出现fes.exe错误可能原因:a. 磁盘空间可能不足问题10:收缩和徐变结果异常可能原因:a. 定义收缩和徐变函数时,参数输入错误(强度中应输入相当于标号的值,例如50号混凝土应输入50MPa)。
问题11:定义了钢管混凝土截面,分析时说不是SRC材料可能原因:a. 定义为SRC截面的单元的材料同时也应定义为SRC材料(注意:在截面定义对话框中定义的联合截面的单元的材料应定义为钢材)。
Midas自己使用问题总结
Midas Gen自己使用问题总结注意:Midas Gen使用操作内容绝大部分都可以在“程序主菜单-帮助”系统中查到,非常方便。
一、零散问题总结1、Midas中的质量MIDAS中转换“质量”分两种,一种是“自重”,一种是“其他荷载”,前者在“模型-〉结构类型”中,后者在“模型-〉质量-〉将荷载转换成质量”中。
在MIDAS/Gen中,“模型 > 质量 > 将荷载转换成质量...”中不能将单元的自重转换为质量。
如果要做动力分析(包括地震动力分析),将结构的自重转化为质量,必须要在结构类型中设定相关条目。
即:可以通过“模型-〉结构类型-〉将结构的自重转换为质量”将模型中的单元质量自动转换为动力分析或计算静力等效地震荷载所需的集中质量。
2、Midas“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该项目将荷载组合中的各荷载工况的组合建立为新的荷载工况。
对非线性单元(如索、只受拉或只受压单元)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单纯将各荷载工况的分析结果进行线性组合(荷载组合)是错误的,此时应该使用该功能将荷载组合(如1.2D+1.4L)定义为一个荷载工况作用于结构上,方能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路径:从主菜单中选择荷载 > 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或者….从树形菜单中选择静力荷载 > 由荷载组合建立荷载工况...3、“刚域效果”与“设定梁端部刚域”刚域效果:自动考虑杆系结构中柱构件和梁构件(与柱连接的水平单元)连接节点区的刚域效应,刚域效应反映在梁单元中,平行于整体坐标系Z轴的梁单元将被视为柱构件,整体坐标系X-Y平面内的梁单元将被视为梁构件。
路径:从主菜单中选择模型 > 边界条件 > 刚域效果...或者从树形菜单的菜单表单中选择模型 > 边界条件 > 刚域效果设定梁端部刚域:该功能主要适用于梁单元(梁、柱)间的偏心设定。
当梁单元间倾斜相交,用户要考虑节点刚域效果时,需使用该功能进行设定。
在“主菜单中的模型>边界条件>刚域效果”只能考虑梁柱直交时的效果。
midas常见问题汇总
Part I.部分使用说明1. 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l 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l 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
定义人群移动荷载时,一定要输入Qm和Qq,并输入相同的值。
集中荷载输入0。
l 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l 定义车辆组。
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l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
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
例如: 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
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
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l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 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l 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c.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在程序内部,自动将输入的荷载除以在”车道面”中定义的车道宽后,按面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MIDAS常见问题解答
MIDAS常见问题解答1、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定义构件的初始材龄,其初始材龄的定义是什么,和材龄有何联系?再请问,混凝土湿重指的是浇筑时的重量,还是与自重的差值呢?初始材龄就是该单元被激活参与工作时的材龄. 材龄则意义更广泛(初始材龄+激活后的经过时间). 湿重混凝土凝浇注时的重量.2、请问,在进行柱的设计时可以进行螺旋箍筋柱的设计吗?如果能应怎样使用:目前MIDAS程序中提供螺旋箍筋柱的验算,填写验算用截面数据即可.3、另外在线用户帮助里的部分内容和软件里面不一样。
如帮助里面的:“从主菜单中选择设计> 混凝土设计规范>柱设计...。
从主菜单中选择设计> 混凝土设计参数> 混凝土设计表> 修改柱截面数据...。
”这些在软件的“设计”菜单下面都没有这是为什么(我用的是最新下载的试用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请帮我看一下我附带的模型错在那里上,进行柱的设计时为什么不能满足。
名称不同是因为联机帮助修改更新没有跟上,这部分正在做工作.4、计算时,一定需输入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和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程序才会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吗?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输入时为何没有中国规范?计算收缩和徐变至少要定义一个施工阶段。
中国规范中没有明确给出强度发展函数。
5、我的意思是计算时,一定需输入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和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程序才会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吗?若此项数据不填写,只定义施工阶段,程序是否计算收缩徐变及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填写就不能计算.6、请问节点默认是固结吗,为什么在计算的时候提醒可能发生奇异?此节点为一个梁单元被划分的交点。
发生奇异的原因,请查看FAQ中的相关解答。
节点不能说默认是固结的,比如两个桁架单元的连接点。
7、在进行变截面箱梁分析中定义截面/变截面或变截面组时如果箱梁底部曲线按二次抛物线变化,那么软件中底版和腹板厚度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跨中和支座截面处腹板和底版厚度不一样)。
完整word版midas常遇问题总结
B:midas civil1、今天同事发现midas中当张拉钢束时当前阶段灌浆即下0个阶段灌浆(默认是这样),计算出来的等效面积和惯距是考虑钢束转化成混凝土后的面积,所以应该输入下1个阶段灌浆。
2、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中28天零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一定要看好,否则输入小了,总是提示你约束有误,我就犯了两回这样的错误,在边界条件上找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其实是这个标号输入太小。
3、对于新手初次使用midas,一定要注意单位,记得一次有个同事在cad里划分好单元(单位mm),midas中定义的单位是m,导入后就是什么也没有,找了半天发现是单位不对,像用spc 计算截面特性同样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4、在进行抗震分析时,如果阵型始终达不到质量的90%,建议在特征值分析控制中采用多重ritz 向量法。
5、静力荷载工况中除了温度和温度梯度,其他荷载都使用施工阶段荷载!!6、预应力钢束特性值中导管直径如果输入错误(我曾经给输入大了100倍,主梁断面给扣了所剩无几),结果计算出恒载反力出现负值!!7、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数据中计算位置杆系单元应点选内力(最大值+当前其他内力)及应力。
8、midas进行psc验算时,正截面抗裂验算中某个单元在某种工况下psc截面top、bottom、topleft、topright、bottomleft、bottomright这6个点中有一个点应力是最小的,那么其他几个点是与这个点在该种工况下对应的并发应力。
---------------------------------------------------------------------------------------------------------------------9、midas中支座沉降只能考虑竖向位移,不能考虑纵桥向及横桥向位移(在计算拱桥时需要考虑纵桥向位移)。
这一点就不如桥博方便。
10、大家在用SPC计算截面属性时,当采用截面为薄壁截面时,需指定划分网格大小,否则划分不了。
MIDAS使用的常见问题
Part I. 部分使用说明1. 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λ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λ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
定义人群移动荷载时,一定要输入Qm和Qq,并输入相同的值。
集中荷载输入0。
λ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λ定义车辆组。
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λ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
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
例如: 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
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
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λ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 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λ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c.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在程序内部,自动将输入的荷载除以在”车道面”中定义的车道宽后,按面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使用桥博、midas计算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总结
30、桥博在计算施工阶段A0、I0时,当此阶段张拉和灌浆钢束,A0应该为扣除管道面积的净面积,而桥博给出的整个截面的面积,惯距也是一样的。
31、桥博在计算主梁是偏心受压构件的情况时,当受拉区无钢束时,桥博采用的是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计算出一个抗力,这个抗力没有意义,建议在受拉区输入普通钢筋。
40、桥博荷载组合的规范对应:
85规范:一恒加汽,二恒加汽+温度,三恒加挂,五施工,六地震 ;
04规范:一基四撞六地震,一长二短三标准五施工 ;
铁路规范:一主二附四撞六地震,一主二附三抗裂五施工 。
41、桥博是如何使用有效截面的(输入有效分布宽度的截面) :
a、内力分析时,单元的单刚特性采用换算全截面特性(考虑孔道、钢筋影响),但在计算预应力等效荷载时,主弯矩(M=N*e)的钢束距离中性轴距离e是钢束到有效截面的中性轴距离。
其面的其他两项位移都是产生最大转角位移工况下对应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图中显示的是最大、最小转角位移包络图。
最大、最小剪力表中的竖向位移是该截面的最大、最小活载竖向位移,该截面的其他两项位移都是产生最大竖向位移工况下对应的转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图中显示的是最大、最小竖向位移包络图。
38、在桥博的施工阶段荷载分类中,有移动荷载一项;现将该项的使用说明如下:
a、移动荷载不能理解为如汽车、人群、活动机具的荷载,其正确的理解含义是对一组固定间距节点集中力进行编组,然后使用坐标输入的方法施加到结构上;如斜拉桥中的横梁荷载、齿块荷载等等;这类荷载的位置距梁段端部有特征性;使用移动荷载输入集中力的优点是无需在荷载作用处划分节点;
7、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1.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midas civil1、今天同事发现midas中当张拉钢束时当前阶段灌浆即下0个阶段灌浆(默认是这样),计算出来的等效面积和惯距是考虑钢束转化成混凝土后的面积,所以应该输入下1个阶段灌浆。
2、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中28天零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一定要看好,否则输入小了,总是提示你约束有误,我就犯了两回这样的错误,在边界条件上找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其实是这个标号输入太小。
3、对于新手初次使用midas,一定要注意单位,记得一次有个同事在cad里划分好单元(单位mm),midas中定义的单位是m,导入后就是什么也没有,找了半天发现是单位不对,像用spc 计算截面特性同样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4、在进行抗震分析时,如果阵型始终达不到质量的90%,建议在特征值分析控制中采用多重ritz 向量法。
5、静力荷载工况中除了温度和温度梯度,其他荷载都使用施工阶段荷载!!6、预应力钢束特性值中导管直径如果输入错误(我曾经给输入大了100倍,主梁断面给扣了所剩无几),结果计算出恒载反力出现负值!!7、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数据中计算位置杆系单元应点选内力(最大值+当前其他内力)及应力。
8、midas进行psc验算时,正截面抗裂验算中某个单元在某种工况下psc截面top、bottom、topleft、topright、bottomleft、bottomright这6个点中有一个点应力是最小的,那么其他几个点是与这个点在该种工况下对应的并发应力。
---------------------------------------------------------------------------------------------------------------------9、midas中支座沉降只能考虑竖向位移,不能考虑纵桥向及横桥向位移(在计算拱桥时需要考虑纵桥向位移)。
这一点就不如桥博方便。
10、大家在用SPC计算截面属性时,当采用截面为薄壁截面时,需指定划分网格大小,否则划分不了。
11、midas截面中移动质心位置只是调整渲染效果图中图形让他对齐而已。
12、用midas计算梯度温度时用梁截面温度计算选择“预应力类型”时计算老是弹出错,建议选择一般截面,估计midas在后续版本中会更新这个错误的。
13、对于像斜拉桥、斜腿等结构其主梁一般是偏心受压构件,用桥博计算时输出的抗力都是轴力,而midas psc计算时输出的抗力确实弯矩,经咨询midas技术人员,midas中是按照纯弯构件计算,不过他也可以按照偏压构件计算,只不过要在一般设计参数中输入长度系数,自由长度等数据才可以。
(对于梁的偏心距增大系数该如何取,感觉很困惑,桥博中和midas中都必须由设计人员自己确定,不过比对桥博和midas的结果,感觉差的比较多,不知道是不是一般参数中输的数据不对)14、midas中使用阶段活载效应中已计入冲击系数,不信你可以看看长短期效应的组合系数就知道了。
15、大家使用spc计算截面性质,然后在往midas中导入截面,导完截面大家一定要检查一下导入截面的四个角点坐标是否正确,因为midas计算应力就是用这四个点,如果位置不对,则计算的应力也不正确。
中查看应力结果的问题关于midas建议参考midas帮助文件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psc可以查看主应力,查看上下缘的正应力,从梁单元应力里查看就可以了吧我把梁应力(psc)与梁单元应力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长、短期效应下上下缘的应力有差别,不知道取用哪一个这个是两个同一种荷载组合下分别查看出的应力图,梁单元应力为11.16MPa而spc应力为11.58MPa,【spc应力中多了腹板钢筋(竖向预应力钢筋)引起单元坐标系z轴方向正应】,本模型中没有腹板钢筋。
spc应力.jpg(95.65 KB, 下载次数: 4)梁单元应力.jpg(107.17 KB, 下载次数: 3)psc应力是验算应力,跟设计构件类型有关的,需对应规范,比如全预应力,部分预应力A类两者就不一样。
但是梁单元应力是一样的。
看下psc各项结果和其对应的规范条文,你会更明白在不进行PSC设计之前一般看梁单元应力图来确定钢束是否正确《桥梁工程midas_Civil常见问题解答》对梁单元应力和梁应力(psc)的解释是:梁单元应力——移动荷载分析根据最大轴力、最大弯矩计算正应力,施工阶段荷载分析考虑弹模变化计算截面正应力;梁应力(psc)——移动荷载分析根据最大轴力、最大弯矩计算正应力,施工阶段荷载分析不考虑弹模变化计算截面正应力。
两种应力计算方法中采用的截面特性均为考虑了截面钢筋的换算截面特性。
不过我试了一下自己以前做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模型,两者应力大小是一样的。
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 PSC设计中梁截面的应力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四者的区别问题集提到以最大轴力、最大弯矩和应力影响线计算这两种计算的不同点不谢谢了小弟理论知识不是很好最好举个例子希望知道的能给我解释下明白(施工步骤)中应力计算截面采用考虑了当前施工阶段三、四种方式)梁单元应力图(第一、中截面采用没有考虑钢筋和钢束的(第二种方式)钢筋和钢束的换算截面,梁单元细部分析%以下,如果误差过大应查看10毛截面。
两种方法根据钢筋和钢束配置的多少,误差应在模型,可能是别的原因。
<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图><、MIDAS 中正应力图查看方式一:结果>→应力→): 1Sax:在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轴力产生的轴向应力。
Ssy:在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剪力Qy产生的剪应力。
Ssz:在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剪力Qz产生的剪应力。
Sby:在单元坐标系y轴方向,使用弯矩Mz、截面数据Cyp、Cym计算的截面应力,输出的是两个数值中绝对值的较大值。
Sbz:在单元坐标系z轴方向,使用弯矩My、截面数据Czp、Czm计算的截面应力,输出的是两个数值中绝对值的较大值。
组合应力:轴力产生的应力加上两个方向弯矩产生的应力,计算位置是截面位置中的1、2、3、4点处的轴向应力。
相关的计算公式其中:A0——换算截面面积Iyy0——换算截面绕截面局部坐标系y轴(横向)的惯性距Izz0——换算截面绕截面局部坐标系z轴(竖向)的惯性距Cyp0/Cym0——换算截面形心距左缘/右缘的距离Czp0/Czm0——换算截面形心距顶缘/底缘的距离Sy0(Sz0)——对中性轴的面积矩by(bz)——对应坐标轴的腹板厚度上述截面特性为经相关施工阶段或施工步骤钢筋和预应力换算后的换算截面2、MIDAS 中正应力图查看方式二:<结果>→<梁单元细部分析>:相关的计算公式其中:A——毛截面面积Iyy——毛截面绕截面局部坐标系y轴(横向)的惯性距Izz——毛截面绕截面局部坐标系z轴(竖向)的惯性距Cyp/Cym——毛截面形心距左缘/右缘的距离Czp/Czm——毛截面形心距顶缘/底缘的距离注:上述截面特性为未经钢筋和预应力换算的截面,具体可查相关截面的特性值。
3、MIDAS 中正应力图查看方式三:<结果>→<分析结果表格>→<梁单元>→<内力> 结果为第一种方式的表格格式,数值同第一种方式输出的数值。
4、MIDAS 中正应力图查看方式四:<结果>→<桥梁内力图>结果为第一种方式的图表格式,数值同第一种方式输出的数值,增加了容许应力。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述四种方式是看正应力,梁单元应力PSC是看主应力。
最大轴力、最大弯矩是相关内力的按工况提取方式:最大轴力下对应的内力,最大弯矩下对应的内力,这个如果楼主对结构的理解比较清楚的话不应该问这个问题的。
一楼的兄弟说的第三种,PSC设计中的梁截面应力应该是指PSC构件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里截面上下缘的应力吧?这个结果与2/3楼兄弟的第三项显然不是一回事。
根据小弟经验,PSC设计出来的截面上下缘正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里的正应力(xx(总和))确实不同。
看资料介绍,说是考不考虑同时发生的内力的区别,但个人感觉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车道比如一条梁,如果活载只考虑车道荷载的话,恒载和预应力产生的内力基本是固定,的情况了,但“不考虑同时发生的内力”荷载本来就会输出最大值跟最小值,那就不存在还是对不上,总和)PSC设计出来的截面上下缘正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里的正应力()xx(!!这问题不知有没有达人能解答一下里的正应力PSC设计基本还是按规范来处理的,那就意味着梁单元应力PSC另外我感觉不少设计院对预应力小箱梁的计算方法就值得不能反应预应力构件抗裂性能,如果这样,商榷了。
看了朋友的一段话,我说点个人看法,因为也一直关注这些地方,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设计的PSC1 PSC设计里面考虑很多了应力验算,有正、斜截面抗裂的,你可能忽略了。
我就不一一列举是如何对应应力输出的确是跟公路规范完全吻合的,帮助里面都有说明,规范的了。
设计里面的应力是跟【梁单元,PSC2 我觉得只要是同一个组合(即荷载组合完全相同)】是相同的,可以对得起来的。
因为他们的计算公式是相同的,还是建议你PSC)应力(帮助说明。
Midas看看如果是对不起来,可能工况上还是有些问题,这个可以结合实际例子一起探讨。
(对中和轴位置也有影响)---注意:应力计算考虑了钢束和普通钢筋对截面特性值的影响考虑钢束对截面特性的影响是成桥阶段的中和轴位置与最终施工阶段的中和轴位置相同。
考虑普通钢筋对截面特性的影”选项;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勾选“钢束引起的变化)”PSC截面响是在主控数据中选择“在刚度及抗力计算中考虑普通钢筋的作用(仅适用于引自【帮助文件】选项。
----你说的【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我还没理解,也没找到相关的界面,还请你补充下。
1设计中的应力输出,我上面说的比较清楚了,你可以参考下,细细研究下规关于PSC2验算和规范条款都一一对起来了,相信你中的PSC范和Midas帮助文件,只要把Midas是相同的,)】【梁单元应力(PSC我还是那个观点,就明白了。
PSC设计里面的应力是跟这个可以结合实际例子一可能工况上还是有些问题,可以对得起来的。
如果是对不起来,起探讨。
恰也就是说跟钢筋等没关系。
【梁单元应力】应该是跟你输入的截面特性密切相关的,3】是根据换算截面来计算的。
PSC)恰【梁单元应力(我的观点:PSC设计中梁截面的应力:程序根据规范验算得到的梁单元应力,考虑的内力同时发生,比如在单元最大弯矩时得到最大(或最小)应力,这是单元的内力为最大弯矩及产生最大弯矩时同时产生的其他内力,其他内力不一定最大,按照这些内力,计算出梁单元的应力,同时考虑了钢筋对截面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