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1、国内外目前有哪些理论研究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
1.埃里克.科勒的观点。科勒发现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是为了适应会计预算和控制的发展需要,但在实务中并没有得到认可。
2.乔治·斯托布斯的观点。美国人乔治·斯托布斯最早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他在1953一1954年撰写的博士论文《收益的会计概念》中,揭开了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论的序幕。在此基础上,斯托布斯教授认为“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结合的会计模式,虽然他的观点在当时受到质疑,但对作业会计理论框架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3.宾·库拍学者和卡普兰教授的观点。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适时制的产生与发展,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代表者是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宾.库泊和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s.Kaplan)。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宾·库拍1988年开始在他们合作的《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四篇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文章。对作业成本的定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库的建立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探讨。
4.詹姆斯。布林逊的观点。此后,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学术界也掀起了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高潮,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詹姆斯·布林逊于1991年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该书提出了增值成本、不增值成本、同质成本以及适时制成本等许多新概念,在理论研究上将作业成本计向一前推进了一大步,1991年,来自波兰特大的彼得特尼在其专著《ABC的功效:怎样成功的推行作业成本计算》中,系统地研究了作业会计的核心概念一作业和成本动因,并首次将作业成本计算与企业管理联系起来。另外,库拍和卡普兰还与他人合作,通过对作业成本法试点公司报告的加工、整理,在1992年共同撰写了《推行作业成本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一书,从实践上进一步论证了作业成本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我国的学者对此研究相对较晚。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1.余绪缨教授的观点。我国学者对作业成本法并不陌生,早在1984年余绪缨教授就将乔治·斯托布
斯的《作业成本计算与投入产出会计》选作硕士研究生教材,并在有关文章中予以介绍。1987年作业成本初具雏形,余绪缨教授率先向我国引进,并在1993一1994年间亲自主持了以作业成本计算和管理为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后,作为研究成果,余绪缨教授的项目组在《当代财经》上连续发表了8篇论文,全面介绍和探讨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及其框架、内容和内在联系,探讨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2.朱宅仁、于增彪的观点。在1986年第12期《河北财会》上朱宅仁、于增彪也详细介绍了此部著作。并对该著作的部分内容进行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目前,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业成本最新理论介绍方面,二是作业成本在国内使用条件是否成熟方面。就其应用研究而言,作业成本法最初在加工制造业中应用,随后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项目管理、商品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服务行业中的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国内还没有有关作业成本法在农业企业中运用。对于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中的适用性研究,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中目前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还不成熟或大部分企业不适用。中国会计教授会1998年年会观点综述指出:作业成本法能否在中国企业应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2、作业成本法未能大规模应用的原因(包括对前人失败的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法这一先进的会计方法得到了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勿庸讳言,作业成本法是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的研究文献从作业成本法的适用环境出发,重点阐述了大型先进制造企业中的作业成本核算,推动了作业成本法的普及和应用。然而,中小企业很少关注这一问题。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受到了限
制未能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制造环境假设”误区
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作业成本法只有在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先进制造企业才能适用”,而对本企业并不可行,“制造环境”的适用条件阻碍了众多中小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
2 “复杂系统”误区
“作业成本法需对大量的作业及相应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确认和计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国D.T.希克斯公司在为中小组织提供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的咨询服务时发现,“精湛复杂的作业成本计算技巧”使很多原本打算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也望而却步
3“高实施成本”误区
“作业成本法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需要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实施成本高”,“高实施成本”将众多中小企业排
除在作业成本法的门外
4.“高资源需求”误区
“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人力,需要投人大量资源”,“缺乏资源(人员与资金)”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5.“无关性”误区
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看来,“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数据,这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似乎与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领导“无关性”态度从主观上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6.“只做跟随者”误区
“作业成本法确实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我希望我的同伴实施后,我看到它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它对企业的影响,才决定是否采用”,而目前尚没有一个成功的榜样,“只做跟随者”的心态使中小企业在作业成本法的门外迟迟徘徊,不能跨出前进的脚步。
3、作业成本法目前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系统,它对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截止21世纪初,作业成本法己被广泛应用于预测采购量、成本管理、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顾客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也有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例如许继电器成功地利用作业成本法控制了销售费用。但作业成本法的成功率并不高。
虽然目前我国的应用条件还有些欠缺,但也不能对作业成本法还停留在一般的介绍上,而应该创造条件在应用上下功夫,把着眼点放在实务操作上。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尚未涉足作业成本法,可以在个别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或企业的某一部门先行实践,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实施。在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可以借鉴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某些思想或方法,用作业成本法的特定理念来改进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水平。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高科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从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看,已经出现了作业成本核算、管理运行的环境特征,虽然总体还不够成熟。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阻碍作业成本法运用的借口。因为,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在于带给企业管理者一种全新的管理思维,而不仅仅在于对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