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党史正本的编目设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方党史正本的编目设置
----湖南省汉寿县史志办主任曾友明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出现了盛世修志的可喜局面,党史工作得到了长足
的发展。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掀起了编纂地方党史正本的热潮,我有幸被邀参加了几个区县(市)的党史正本
评审活动。

从所见地方党史正本的情况来看,总的情况是好的,一般具有政治观点明确,思想性强;结构较合理,专
业性强;记述较恰当,现实性强;史料较丰富,存史价值高等特点。

不用讳言,编纂地方党史正本作为党史工作者所
遇到的这一新鲜事物,的确碰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地方党史正本的编目设置问题谈点肤浅认识,与党史界同
仁商榷。

一、地方党史正本编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搞好编目设置是编写好地方党史正本的重中之重,是全书的纲要和轴心。

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地方党
史正本的编目设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搬硬套的“套”
这种作法主要体现在编的设置上,往往依据《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的五个时期划分,沿袭其编不变
,简单套用,有一个县第二编是“党组织在大革命时期”,第二编是“党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四编为“党
组织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第五编为“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

与中共党史正本的标题完全一样,中共党史正
本是“党在×××时期”,各标题中仅仅比中共党史正本中的标题多了“组织”两字,如同一个标题。

有一个县第一
编是“中共××地方组织的建立”,在时间上套用中共党史正本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7月~1923年6月
)”,但是全编看完没有涉及到“中共××地方组织的建立”,因为该县党的地方组织到1926年才得以建立。

导致纲
目分离,编、章、节、目脱节。

有一个县第一编为“中共××地方组织在创立和大革命时期”,这样设编同样是考虑
到该县党的地方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还没有建立的缘故,该县第一个党组织是1926年初建立的。

仔细斟
酌,这样设编只将中共党史正本的第一、二编合起来安排罢了,没有达到设编的目的。

如果“中共××地方组织在创
立和大革命时期”成立的话,那么“中共××地方组织在(党的)创立时期”和“中共××地方组织在大革命时期
”分别也应该是不成立的,显然,“中共××地方组织在(党的)创立时期”的命题是不成立的,所以“中共××地
方组织在创立和大革命时期”的命题也是不能成立的。

这是另外一种套用方式。

(二)牵强附会的“凑”
编写地方党史正本的困难是资料不详,或是党组织本身的活动不多,导致史料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
现了牵强附会拼凑的局面。

有的写“支援北伐战争”一目时就把全国北伐战争的情况作了介绍,本县党组织发动人民
群众如何支援北伐战争的内容没有。

有的写“广大军民对日军的英勇抵抗”一目时,重点描述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情况
,没有体现中共地方组织的作用。

用中共党史和地方人民革命史的条目填充,有拉夫凑数之嫌。

(三)编目设置关系紊乱
一是编不管章,编章脱节。

如前所述,有一个县第一编是“中共××地方组织的建立”,在时间上套用中共党史
的1921年7月~1923年6月,而该县党组织1926年才建立,全编没有涉及到党组织的建立问题,造成编章脱节,编不管
章的现象。

二是章目关系不符、目目关系不清,有一县第四编“中共××地方组织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一章写了“组织
群众抗日”一目,下一章又写了“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救亡宣传”两目,章目归纳不合理,关系有重复不清
的现象。

有一个县第二编最后一章是“××大革命的失败”所辖有三个目:“一、为挽救革命进行的工农武装斗争
”;“二、党组织和革命团体遭到破坏”;“三、大革命的失败及经验教训”。

造成章与第一目不符,第二目和第三
目又有些类同,“遭到破坏”也就是“失败”的表象,此目中写,彼目中也写,同是一回事,反复写,目与目的内容
都要照顾,结果是一个条目也没写清楚。

编章节目的标题语法关系不一致。

有的是介宾结构,有的是动宾结构。

所见各区县(市)的党史正本中都存在这
个问题,有的一、二编的章节目大部分是介宾结构,而三、四、五编的章节目大多是动宾结构。

这是一个通病。

二、搞好地方党史正本的编目设置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编写好地方党史正本的指导思想。

大家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尤其是“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如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深化党史研究工作?党史研究如何与时
俱进,取得新的突破?如何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编写地方党史正本?是广大党史工作者关注、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应当注意避免简单地用“三个代表”思想去套党的历史的倾向,比如,提出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就
是“三个代表”的历史,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作为衡量历史是非的准绳等。

当然,“三个代表”思想不是凭空产生
的,它的形成与党的实践和历史有着重要关系,它既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又具有新的时代内涵。

但是,对
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并不等于对党的整个历史的具体评价。

如果我们简单地用“三个代表”思想
去套党的80多年历史
,那就等于说“三个代表”思想是早已有之的。

这样,在研究和写作党史的过程中,我们就难以客观全面地认识过去
的历史。

也可能会出现苛求前人的偏向。

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总结过去。

一是明
确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如何把握和体现这一精神。

我认为
要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政治经济状况,才懂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落后的封建腐
朽制度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阻碍生产力发展
的旧的生产关系,谋求中华民族的彻底独立和完全解放。

如果,没有人的自由和解放,就谈不上最大限度的解放生产
力和发展生产力。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各级组织都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各级组织所做的点点滴
滴的工作都是在为最大限度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添砖加瓦;二是明确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地方党史正本的编写过程中,就要把握党的地方组织是如何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唤醒人民大众的,如何高举
科学民主的大旗同封建腐朽思想作斗争的,如何宣传爱国主义搞好统一战线工作的,如何宣传“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的,也就是如何宣传“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的。

从而不难得出,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能
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是代表中国当时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三是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同志在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后指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的战争
就是农民战争,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战争。

农民占了当时人口的80%,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
从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自
己的根本宗旨,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

我们编写地方党史正本时就要把握党的地方组织怎样通过合法的斗争不断为
工人阶级提高工资待遇、为农民朋友减轻负担的,是怎样代表广大人民意志处决土豪劣绅的,是怎样开展土地革命斗
争的,是怎样迎得广大劳苦大众彻底解放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的。

这样,我们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的地方党史正本就能把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历史的辩证的看待
过去,又能客观的现实的展望未来,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方党史正本的编纂工
作,会更富有现实意义,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只有明白了这个指导思想的深刻
内涵,我们才能为编纂好地方党史正本谋好编,布好局。

(二)地方党史的编目设置要结合中共党史的编目制定
为好搞好地方党史正本的编目设置,我们要对中共党史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中共党史的基本知识,弄清中共党
史的历史脉络和编章节目设置。

我们研究地方党史不能离开中共党史,不能丢弃中共党史的大背景,地方党史是从属
于中共党史的,是中共党史的一部分。

地方党组织的活动是中共党的上级组织领导和指示的,是受全国形势影响的。

因此,只有把中共党史编目搞清楚了,才能拟定好地方党史正本的编目。

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地方党史原则上
应按中共党史的五个时期(或五编)进行编写。

(三)地方党史的编目设置要突出地方特色
只有地方党史的编目设置突出了地方特色,依照编目所撰写的地方党史正本才会具有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不是故
弄玄虚,是要求地方党史正本的编目设置应把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与中共党史编目结合起来考虑,又不生搬硬套。

首先在立编上突出地方特色。

如关于中共党史的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如何
在地方党史中立编的问题,的确值得斟酌。

有的单独立编,有的两编合二为一,我认为两种方法都行。

如果该地党的
地方组织在1923年6月以前就成立了,就可以沿袭中共党史的编目,设“中共××地方组织在党的创立时期”和“中共
××地方组织在大革命时期”两编。

如果当地地方党的组织在大革命时期才建立的话,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都可取,
一是仍然设两编,如《中共汉寿地方史》(第一卷)“第一编中共汉寿地方组织的创建(1921
年7月—1926年4月)
”,“第二编中共汉寿地方组织在大革命时期(1926年4月~1927年7月)”,这种方法体现了地方特色,第一编的立
意符合党史研究的基本理论,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中共汉寿地方组织的创立断限于1926年4月是科学的
、符合逻辑的。

中共汉寿地方组织在大革命时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是实事,不能张冠李戴,牵强附会,我们就只
能写这一年多的情况。

二是两编合二为一,设“中共××地方组织的创立及其在大革命时期(1921年7月~1927年
7月),我认为也是可取的,这样可以避免再度分编的难度,又能体现整体性和延续性。

其次是在章节目的设置上突出地方特色。

写地方党史正本突出地方特色就是不能照搬照抄中共党史背景条件的大
资料,虽然要遵循中共党史的编写原则,但不能按部就班,要把各地地方党组织的活动情况客观的归纳总结出来。


是要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党史资料挖掘出来。

所见各区县(市)的党史正本中都有关于相关地方党组织的建
立、发展、壮大的章节目,如《中共汉寿地方史》(第一卷)的“第五章发展壮大中共汉寿地方组织”及其三个目(
“建立中共汉寿特别支部”、“建立中共汉寿县委员会”、“发展党的基层组织”),“第十章洞庭特区向汉寿拓展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丧失”,“第十三章? 党领导的争取民众政治、经济权利的斗争”的三个目:“一、发动群众反
‘死当’”,“二、组织群众‘闹盐’”,“三、策动改选县总工会”,“第十四章县工委与上级失掉联系后的斗争
”等等,都体现了地方党史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但个别区县(市)的党史正本这一点是突出不够的。

没有地
方特色的地方党史正本是不成功的,没有价值的。

(四)地方党史的编目设置要抓住中共地方组织及其活动这根主线。

主线是地方党史的框架。

编写地方党史正本要始终把握党组织的诞生、发展、壮大以及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反帝
反封建斗争活动的这根主线。

地方党组织遭破坏,恢复与重建,都是党组织不断发展中的挫折,是前进中的迂回,反
映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笔者所见各区县(市)的党史正本基本上是
达到了这一要求,如《中共石门地方史》(第一卷):从党组织的发展情况来看,第一编第二章写了“中共石门地方
组织的建立”、第五章第二节写了“党组织遭破坏”,第二编第一章写了“中共石门地方组织的恢复与发展”,第四
章第五节写了“石门苏区的丧失”,第三编第二章写了“建立党的组织”,第四编第一章写了“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等等;从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来看,第一编第四章写了“领导工农革命运动”,第二编第二章写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斗争”,第三章写了“工农红军出师石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第四编第二章写了“开展武装斗争”,
第三章写了“党领导的统战工作”,第四章写了“解放石门县城和建立政权”等等。

从这些基本的编目中,不难看出
,《中共石门地方史》(第一卷)较好地抓住了中共石门地方组织的自身建设和领导石门人民进
行反帝反封建活动的
这根主线。

但是有的地方党史正本却没有很好的做到这一点,通读全卷,不能对该区县(市)党的自身建设和活动开
展情况形成整体印象,中心不突出,欠条理化和主体化。

不能突出地方党史主线和主体的正本是失败的。

(五)地方党史的编目设置要注意编章节目之间的有机统一
编目是全书的纲,只有做到了全书编章节目之间的有机统一,全书才能贯气通气,融为一体。

才能算是好书,才
是有价值的书。

我认为《中共汉寿地方史》(第一卷)共五编18章51目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形成了编管章,章
辖目的统一有机体,可算得上地方党史正本的成功之作。

如前所述,如果不解决好区县(市)地方党史正本中存在的
编章脱节、目目不清的紊乱状态和语法结构不统一、不相融的现象,要想编纂出成功的地方党史正本是万万行不通的。

一言以蔽之,编纂地方党史正本,要求史志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处理好纷繁复杂史料的能力;
既要有严谨治史的科学态度,又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既要有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又要有历史的责任感
和现实的感召力。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编纂出地方党史正本的上乘之作,才能完成党组织赋予我们党史工作者的历史
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