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金融体制机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金融体制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海南海口570105)收稿日期:2019-04-19
作者简介:课题组组长:
曹协和课题组成员:张华强,肖毅,李兴发,
何志强,陈国权,吴宗书一、
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汪洋同志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指出:“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自由贸易港的主要特点就是涵盖货物、资金、人员和信息流通的高度开放、高度自由和高度便利,实现资源高效率、高效益的优化配置,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新时期我国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国家战略。
在当前全球贸易竞争、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试图通过TPP 、TTIP 和PSA 来形成新一轮的全球贸易规则。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对接国际最高标准的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创新高地,是中国探索国际贸易新规则、积极融入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建设自由贸易港需要进行大胆自主的体制机制创新,
创建开放型经济,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摘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构建与中国特色自贸港制度相
适应的金融体系,需要深入研究自贸港金融体制机制问题。本文着眼于国际自贸港的金融制度建
设经验与中国特色自贸港的基本特性,提出在减少对内地金融体系的冲击的前提下,
构建自贸港离岸金融区;协调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支持实体经济与优先发展金融,
以及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推进自贸港金融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金融开放;金融自由化;
跨境资金流动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9.05.003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9)05-0023-08
便利化。
从金融层面看,一是金融业的改革开放要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制度建设相适应,创建自由、开放、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作为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压力测试区,金融体制机制建设要对标WTO、TPP等国际贸易规则中对金融服务业的要求,先行先试改革开放政策,为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提供经验借鉴。三是服务人民币国际化,利用自贸港“境内关外”的法律地位,建设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为协调人民币回流机制与体外循环机制提供金融服务平台。
自贸港基于“境内关外”的定位,与境内的金融体系呈离岸与在岸的关系,实行在岸离岸分离模式,与境外金融自由往来,与境内的往来实行跨境管理。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离岸金融属性主要体现在金融开放双轨制特征:一是自贸港与境内金融体系将保持紧密的联系,实行同一法定货币、相对统一的央行管理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二是对标国际规则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混业经营、金融综合监管和属地监管、资金跨境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等。
二、中国特色自贸港金融改革开放的逻辑
自贸港改革开放既是对现有体制弊端的革除,也是对市场主体各方面政策诉求的破解。
(一)拓展金融开放改革的宽度和深度
1.金融制度不完善制约金融业发展。当前,国内金融制度导致资源配置上存在许多扭曲,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把金融资源投放到效率相对较低的行业或企业,而效率较高的经济主体反而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2.金融发展不足制约金融开放效率。在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依赖于国内金融发展水平,跨境资本流动效应与之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当国内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由于国内信贷市场受到约束,社会生产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使得国内的利率水平高于世界利率水平,资本账户开放将导致国内投资者转向海外借贷并由此引发跨境资本流入。
3.资本结构不合理也会影响金融开放的风险。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融资结构中债权比例往往偏高,而债权融资中又以短期债比例较高。这两个结构特征都会增加金融风险,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4.企业非理性行为加大金融风险跨境传染。企业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行为具有外部性。单个企业的融资额相对于社会最优融资额来说,可能占用太多。当金融完全开放时,个别企业、居民去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行为可能会超出社会最优程度。国际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意愿往往会有波动。由于“国际资本情绪波动”,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也会引致更多的金融风险。
5.跨境资本流动干扰货币政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资金流动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顺周期性,可能引发货币政策失效、汇率大幅波动、资本市场动荡、国际清偿力不足、国际收支失衡等。我国虽然中长期跨境资本流动已经基本放开,但短期资本流动仍然保持一定的管制,如果自贸港利率、汇率、资本账户开放,则在港内外双轨制状态下,风险很可能会凸显出来。如何在开放和风险之间寻求平衡,将成为自贸港建设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金融开放需要很多配套性改革,放宽或取消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减少或取消对银
行贷款规模的直接控制;放宽对各类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的限制;允许更多新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新金融市场的设立;放宽外国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限制及对本国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减少外汇管制,实现本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性;在汇率制度安排中增加汇率弹性等。
(二)自贸港金融政策诉求
1.提高金融服务国际化程度。(1)放宽机构市场准入与业务准入。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业务经营等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缩小负面清单范围。(2)发展国际化的金融业态。借鉴上海经验,将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覆盖海南全岛,满足自由吸收和使用离岸存款的需求,银行按市场化原则为非居民的离岸存款制定存款利率,以吸引境外投资资金流入,同时给予利息收入税收优惠。(3)提供国际化的金融产品,允许银行引进境外套期保值产品。
2.提升投融资汇兑便利。(1)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出台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放宽外币双向现金池企业准入门槛、归集资金范畴、资金用途、流入流出限额等;推出QDLP、QDIE、QFLP试点。(2)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推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行自由汇兑制度,逐步取消外汇管制,企业可以自由收付汇。允许在境内银行开立外币交易结算专用账户,归集境外交易商交易资金。(3)对国内贸易项下资产业务,允许转卖至境外,扩大资金贷款规模及融资渠道。(4)推动包括证券投资,股权投资等资本项目项下的限额可兑换。(5)支持证券、保险、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到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外汇即期业务和衍生品交易。
3.发展金融要素市场。(1)实行更为开放的外汇政策。允许银行在办理套期保值业务时可实行履约审核政策,到期交割时再提供相关业务材料。(2)利用地理优势,在自贸港建立原油商品储存设施,支持设立大宗商品交易场所。(3)支持REITs等不动产证券化市场发展。(4)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加快出台有关绿色债券统一标准细则,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引导政府背景的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绿色债券投资。
4.改善金融发展环境。(1)自由贸易港先行区域试行更加开放的财税制度。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25%降低至10-15%,境外至自由贸易港以及自由贸易港内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2)通过政府的协调,汇集社会资本组建“自贸港投资基金”。(3)建立“中国数字货币试验区”。推动数字货币及其相关金融科技的应用,建设数字旅游和新型跨境支付结算系统。(4)扩大征信信息采集范围,提高征信更新频率,扩大征信查询渠道和权限。
5.提高金融监管效率。(1)构建自由贸易港金融管理体系。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2)支持自贸港开展保险监管创新。支持设立各类法人保险公司,取消人身险公司外资股东持股比例限制,简化分支机构设立和高管任职资格管理。推行保险条款及费率市场化,保险公司自主制定保险条款及费率。支持在自贸港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及子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中心,向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资管产品。探索建立保险产品创新保护机制,鼓励保险机构研发特色保险产品。(3)完善国际贸易服务功能。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完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建立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整合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