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病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
课程名称眼耳鼻喉口腔科学
部(系)临床系
教研室外科教研室
教师姓名袁锐
职称讲师,主治医师
授课对象
2011年级临床专业
授课时间
2012年9 月3 日至2013年1月6 日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
说明
一、教案基本内容
1、首页:包括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学时、授课题目、授课时间、教学主要
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讲述方法和
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
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填写。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6、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请写出)
四、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
(首页)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
(续页)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
(尾页)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讲稿
结膜病
第一节、沙眼
一、病因: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其因病变使眼睑结膜为沙粒状而得名。

传播方式:通过病眼的分泌物污染的水源、物体及洗脸用具等媒介传播。

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手指造成交叉感染。

生物学特性:耐寒怕热,-50℃尚能生存,70℃以上或75%酒精、10%碳酸、0.1%福尔马林可迅速杀灭。

紫外线,肥皂液对其无杀灭作用。

二、临床表现:儿童及少年多见,潜伏期5—14天,平均7天。

双眼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1、急性期:眼红、眼痛、异物感、畏光及粘液脓性分泌物,可伴耳前淋巴结肿大,睑结膜乳头增生。

上睑的穹窿部布满滤泡,角膜上皮灰白色点状浸润。

急性期治疗后不留瘢痕。

2、慢性期:症状轻,迁廷数年至数十年,晚期出现后遗症而影响视功能。

检查见睑结膜肥厚,滤泡大小不等。

坏死后留下线状或网状瘢痕,角膜可发生上皮炎或多灶性基质浅层浸润。

沙眼早期出现角膜血管翳,常位于角膜上方1/3,呈垂帘状。

三、后遗症和并发症:
1、睑内翻、倒睫:由于睑板肥厚变形,睑结膜瘢痕收缩而形成睑缘内翻、倒睫。

常发生于上睑,可引起角膜损害。

2、上睑下垂:瘢痕组织增生,重量增加,Muller肌作用减弱。

3、实质性角膜干燥症:由于结膜瘢痕广泛形成,使结膜杯状细胞和副泪腺遭受破坏,泪腺管口被阻塞造成泪腺排出口减少。

结膜,角膜干燥,严重致角膜上皮角化。

4、慢性泪囊炎:沙眼衣原体侵犯泪道粘膜致。

5、睑球粘连:由于穹窿部结膜瘢痕收缩致穹隆部狭窄或完全消失。

6、角膜混浊:角膜血管翳丰满发生炎症浸润及浅层溃疡,角膜干燥,角化。

四、诊断:1979制定的诊断依据。

1、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或两者兼有。

2、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3、上穹窿部或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4、结膜括片染色检查有沙眼包函体。

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它三项之一者可诊断为沙眼。

分期:
Ⅰ期:活动期,上睑结膜和上穹窿部,结膜充血,血管模糊,乳头肥大,滤泡增生。

Ⅱ期:退行期,有Ⅰ期表现,同时出现结膜瘢痕。

Ⅲ期:完全结瘢期,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仅有结膜瘢痕,无传染性。

五、鉴别诊断:
1、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双侧。

多发生于穹窿部和下睑结膜,滤泡大小均匀一致。

半透明状排列整齐,滤泡之间结膜组织正常。

可充血但不肥厚,无角膜血管翳。

滤泡可自行消失不留瘢痕。

若结膜不充血为结膜滤泡症。

2、春季结膜炎:多见于青少年,有季节性。

主要症状为眼痒。

睑结膜面上乳头大而硬,呈扁平状形卵石。

上穹窿部无病变,无角膜血管翳,易于鉴别,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巨细胞性结膜炎:结膜乳头与沙眼滤泡易混淆,患者有明确的角膜接触镜配戴史。

六、治疗:
1、全身治疗:口服红霉素、螺旋霉素、强力霉素等。

3—4周为一疗程。

2、局部治疗: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疗程10—12周。

3、并发症治疗:针对沙眼的后遗症及并发症治疗。

第二节、结膜炎
一、细菌性结膜炎。

1、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多见于春秋季节,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

与病眼接触过的水、毛巾、面盆、手及病人接触过的其它物品均有传染性。

病因:
致病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Koeh-Weeks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
特点:显著性结膜充血,大量的粘膜脓性分泌物。

起病急,潜伏期短(1—3天)两眼同时或先后病,3—4天达高峰期。

自觉症状:异物感、灼热感、眼分泌物较多、常将睫毛粘集成束,尤以晨起时明显。

体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呈鲜红色、尤以睑结膜及穹窿部为显著。

结膜囊内有脓性分泌物,一般病程约二周。

治疗:
(1)洗眼: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冲洗结膜囊。

(2)局部治疗:抗生素眼药水,眼膏。

(3)中药治疗:清热解毒中草药,禁包眼。

2、慢性卡他性结膜炎,常见眼病。

病因:
(1)感染因素: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转为慢性。

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Morax-axefeld双杆菌。

(2)非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灰尘、烟雾、风沙、有害气体、烟酒过度、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

(3)继发因素:继发于其它眼病,睑缘炎,倒睫,屈光不正等。

临床表现:
多为双侧性,病人眼痒,异物感,干涩或视疲劳。

晚间症状减少。

少许粘液性分泌物,结膜轻度充血,久之致结膜肥厚,粗糙及乳头增生,无瘢痕及角膜血管翳。

治疗:局部治疗0.25%—0.5%硫酸锌滴眼液。

3、淋菌性结膜炎。

病因:
致病菌:淋病双球菌、新生儿母体产道感染致病菌、儿童通过患淋病的父母手,毛巾洗涤用具等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小时致2—3天不等,双眼或单眼发病。

眼痛,流泪,眼睑高度水肿,睑、球结膜明显充血,球结膜水肿。

重者球结膜突出于睑裂之外,分泌物初为浆液性或血性,尔后转为脓性,从睑裂涌出故称脓漏眼。

2—3周后脓性分泌物渐减少,结膜水肿消退,结膜留下瘢痕。

严重者可并发角膜溃疡或穿孔。

可有耳前淋巴结肿大,是导致耳前淋巴结病变仅有的细菌性结膜炎。

新生儿,生后2—3周发病,双眼症状与成人同,但分泌物有醒嗅味,发生角膜溃疡少。

治疗:
(1)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2)局部治疗:结膜囊清洗,生理盐水,1/5000新洁尔灭,1/10000高锰酸钾,5000-10000单位/毫升青霉素点眼,0.1%利福平眼水,斑马眼药水等。

(3)全身用药,青霉素、庆大霉素、淋必治、菌必治、红霉素等。

预防:防治性病。

二、病毒性结膜炎
病毒性结膜炎:分流行性角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染性强,好发于夏秋季。

病因:
流行性角结膜炎为腺病毒8、19、29、37型感染,属DNA病毒。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肠道病毒TO型,属微小RNA病毒。

传播途径:病眼分泌物污染了水,物体或手指传播给健眼或他人。

临床表现:
1、特点:
流行性角结膜炎:发病一周后,角膜可出现点状混浊常影响视力,危害大。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起病急,炎症重,常伴有结膜下出血。

2、潜伏期:
流行性角结膜炎:5—7天。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常在24小时内。

3、局部症状:
刺激症状较重,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分泌物为水样,睑,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睑结膜有滤泡增生,耳前淋巴结肿大。

治疗:
局部治疗为主,0.1%无环鸟苷,0.1%碘苷,4%吗啉双呱。

预防:控制传染源。

三、泡性结膜炎
病因: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微生物蛋白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相关微生物,结核杆菌,金葡菌,真菌,衣原体等)。

营养不良,变态反应体质,不良卫生习惯,阴暗潮湿的居住环境为诱因。

病理:局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形成结节,结节周围有局限性充血。

临床表现:
特点:结膜上皮细胞下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其结节周围呈局限性充血。

结膜和角膜可单独或同时受累,病程1-2周,易复发。

1、泡性结膜炎:发生于球结膜,位于角膜缘呈白色小结节状隆起,破溃后形成溃疡,局限性充血,1周左右溃疡愈合,不留痕迹。

2、泡性角膜炎:结多发于角膜边缘,灰白色点状浸润,周围结膜局限性充血,破溃后形成溃疡,向中央发展其后跟随一束新生血管,称束状角膜炎,愈合后留下一带状薄翳。

3、泡性结角膜炎:在角膜缘及附近球结膜上出现一个或数个小结节,边缘清楚,沿角膜缘排列,可出现溃疡,愈后角膜遗留下限局性混浊。

治疗:
局部用药:0.1%地塞米松、0.1%利福平、0.25%氯霉素。

第三节、翼状胬肉
定义:
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增生并向角膜浸润的病变,因其形状似昆虫翅膀得名。

病因:
可能与日光,风沙等长期刺激,引起结膜慢性炎症继而发生变性及组织增生所致,多见于户外劳动者。

临床表现:
单眼或双眼发病,常发生于睑裂部鼻侧球结膜上,呈三角形,尖端向角膜称头部,角膜缘处为颈部,巩膜面者为体部。

有水平走向的血管,胬肉组织较薄,不充血,进展慢,称静止型,胬肉组织肥厚,头部隆起,向角膜浸润为进行型,胬肉发展致瞳孔区常影响视力。

诊断:
1、假性胬肉,炎症,损伤致。

2、睑裂斑。

1、静止型:药物治疗。

2、进行型:手术治疗。

第四节、干眼症
定义: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分泌不足,泪膜蒸发过多或泪液质量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等组织病变,且伴有眼部不适为症状的一类疾病总称,又称结膜干燥症。

泪膜组织学:从外至内分三层:
1、脂质层
2、水液层
3、粘蛋白层
泪膜功能:
1、润滑眼表:提供光滑的光学面。

2、湿润及保护角膜及结膜上皮。

3、通过机械冲刷及抗菌或X抑制微生物生长。

4、向角膜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病因:
1、VitA缺乏。

2、多种眼局部病变,严重结膜炎、角膜酸碱化学烧伤、睑外翻、睑裂闭合不全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充血、视物模糊、视疲劳、不能耐受烟尘环境。

诊断:
1、症状
2、泪液分泌不足和泪膜不稳定
3、眼表上皮细胞损害
4、泪液的渗透压增加
1、病因治疗。

2、泪液分泌不足的治疗,选用泪液替代品点眼,抗生素。

第页总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