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环境中,因为缺少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其心理素质、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再加上校园生活体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碰撞和融合,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得到转变,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一旦产生了心理问题,就需要通过外界的干预才能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始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给辅导员工作提供了难度和挑战。因此,首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能力的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引出对策的思考,希望能够给予心理问题学生及时的帮助,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标签:辅导员;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思考

一般而言,辅导员同学生的年龄相仿,而且因为自身的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与学生比较接近,这就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便利。另外,有的辅导员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是从大一带到大四,其对学生情况了解比较全面,一旦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辅导员经常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因此,分析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能力的调查与思考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问题

从生理结构上看,虽然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中,加上受到市场经济所引导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这就与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自身认知存在分歧,心理矛盾因此产生。如果心理矛盾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就非常容易形成心理障碍,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其次,高校的不断扩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学生的入学动机就变得比较复杂,比如,大一学生刚入学时,往往不能适应从应试教育环境到开放式学习环境的转变,所以容易产生心理困惑或焦虑心理。然后,社会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及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可能会高出学生的心理预期,岗位间的激烈竞争和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担忧始终是大学生心理悬着的石头,再加上考研或直接参加工作之间的抉择往往考验着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点在大三、大四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最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师生关系、学校社团、恋爱等方面存在心理期望,心理期望与现实情况的差距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基于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问题可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交友、就业、考研、恋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确保学生顺利度过大学学习生涯,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应该成为广大辅导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2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能力的现状

心理辅导是一门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其不仅要求辅导员能够熟练掌握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辅导员能够及时发现并解

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就给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部分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往往感到困难重重,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难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辅导员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存在问题,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心理辅导工作收效胜微

该类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第一,心理辅导工作对于辅导员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大多数辅导员并没有系统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至于辅导员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经常感到束手无策。第二,高校对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养存在滞后性,而且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大多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并没有向辅导员传授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技能和方法,心理辅导的实用性和时效性都不高,不适应于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第三,因为辅导员工作涉及范围广,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方面面,小到宿舍查访、卫生检查,大到思想政治教育、集体活动组织、安全维护等,这些事情分担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完成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后,就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或者是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其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收效胜微。

2.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

首先,部分辅导员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扩大化,比如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社团活动、思想政治等教育工作都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虽然通过广泛的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但是因为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所以常常事倍功半。其次,部分辅导员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一谈到心理辅导,就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着手,虽然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塑造更加完美的大学生形象,但是其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最后,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的关注度比较高,并且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的评价褒贬不一,当出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许多社会的舆论矛头往往会直接指向大学生这一整个群体,对当前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素质持否定态度,甚至让辅导员开始怀疑自身的教育水平。

3提升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能力的思考

提升輔导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能力既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又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除了辅导员自身提高心理辅导能力外,还需要多方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3.1完善管理制度,为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保障

从高校管理层面上看,学校要逐渐完善对辅导员队伍的选拔、激励和培养方面的制度,明确把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纳入到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并且把心理辅导能力同职称、绩效、晋升和培训相挂钩,促进辅导员队伍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能力的整体提升。另外,学校要对辅导员工作职责进行重新定位,改变辅导员身兼数

职的尴尬局面,有效减少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时间,让辅导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3.2优化心理辅导的培养模式

高校应该积极优化基于提升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课程模块化和培养方式靈活化。在培养内容的选择上,要紧紧围绕提高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能力来设计课程模块,比如心理辅导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等。必要时,学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坛、案例分析、学习考察等方式来对辅导员进行培训,避免因培养模式占用辅导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激发辅导员参与学习和培训的热情,切实提高辅导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各项专业技能。

3.3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方法分析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而且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辅导员要在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中,通过心理问题疏导方法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辅导员要多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强化师生之间的理想、信念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能够正视自身的成长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发挥学生的个人才智。(2)辅导员要把心理问题疏导方法同实际的问题相结合,比如辅导员可以经常了解学生关注度高或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学习、交往、就业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分析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发展前景,降低学生对于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担忧。(3)辅导员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或者开展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一旦学生有心理问题方面的倾向,就需要把学生列入为重点关注对象,然后对该类学生进行定期的跟踪和约谈,以积极的心理辅导工作来转化学生的心理状态。而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3.4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内心压力和困惑,但是,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戒备心理,在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工作中,这类学生往往不愿意过多透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者进行刻意的掩饰,这就极大加强了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利用网络途径来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比如,辅导员可以将心理辅导的网站平台公布给学生,然后学生可以选择通过网络平台同辅导员进行匿名交流和沟通,降低学生内心的戒备心理,有利于学生吐露内心真实的想法和状态。因为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学生在找辅导员发泄内心的烦恼和不安时,辅导员可以借机向学生传授一些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是平时学生比较抵触的教育内容。笔者坚信,只要心理辅导的方法得当,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让辅导员真正了解学生心理感受的同时,强化心理干预的效果。

3.5加强辅导员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