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命科学学院 本科专业设置 1.师范类:⽣物科学 2.⾮师范类:⽣物科学(基地班)⽣物技术 1-2年级师范专业和⾮师范专业在培养⽅⾯⼤体相同,从3年级开始分专业培养。
师范专业:建⽴了具有师范特⾊的培养体系: 1.中学⽣物学教学及研究能⼒培养的课程体系; (1)构建“能⼒+模块”的实践教学研究能⼒培养的课程体系 (2)实施以“探究+合作”为主的“中学⽣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 2.“教师技能+⽂化素质”的优秀教师素质教育体系 (1)本科⽣教师技能培养 利⽤微格教室进⾏个别模拟教学训练、 利⽤教学实习基地进⾏实地教学训练、 聘请优秀中学教师进⾏⽰范教学。
利⽤技能⽐赛、讲演⽐赛、辩论赛等促进学⽣技能练习。
(2)本科⽣综合⽂化素质培养 学院合唱团、学院艺术团、学⽣其它社团活动等。
⾮师范专业:建⽴了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创新⼈才的培养体系 1.建⽴了⼀个科学合理的培养学⽣科研能⼒的培养体系; (1)项⽬资助模式:学⽣以团队形式申请-专家评审-资助-科研训练-成果总结-答辩-结题 (2)⾃主选题模式:学⽣⾃⼰选题-向学院实验中⼼提出申请-评审-批准-进⼊创新科研实验站-科研实验-成果报告 (3)教师指导模式:双向选择-学⽣进⼊教师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进⾏科学训练-形成科研成果 2.实施了⼀种有效果的激励学⽣和教师参与本科⽣科研训练的机制; (1)设⽴专门的创新实验学分; (2)对于在校期间取得科研成果的学⽣给予奖励; (3)保送研究⽣的综合排名,科研⽅⾯占15%的权重(社会⼯作5%、外语5%、学习成绩75%); 本科毕业⽣受到社会的欢迎 (1)⼤多数毕业⽣成为各层次教师、教育管理⼲部、科学家等。
(2)许多毕业⽣成为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吉林省的所有⽣物学特级教师均毕业于⽣命科学学院(⽣物系)。
(3)近五年,毕业平均⼀次就业率为95%以上。
由于连续多年保持⾼⽐例就业率,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作单位”,是全国⾼校获此殊荣的4所院校之⼀,⽣命科学学院是学校就业先进单位之⼀。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实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精神与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特制定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教师,为其成为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说,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
为实现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
二、课程体系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师范大学模式。
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
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三类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将教师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一)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
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公民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我校师范生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学校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以下称“通修课”)和选修课(以下称“通选课”)组成。
通修课学分约占4/5(40学分左右),通选课学分约占1/5(10学分左右)。
通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交流与表达课、数学与信息技术课四大类课程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学习能力、有实践能力、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从教能力强,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生物(科学)教学、教学研究及管理的高素质师范性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标准本专业培养生物学(科学)教学与研究人才。
培养规格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
(共48条)1.知识标准:1.1通识性知识1.1.1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法律和职业道德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ZT1)1.1.2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ZT2)1.1.3具有一定的体育及军事理论知识。
(ZT3)1.1.4掌握基本的信息传递、交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ZT4)1.2 学科基础知识1.2.1高等数学基础知识(ZX1)1.2.2 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ZX2)1.2.3 大学物理基础知识(ZX3)1.2.4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ZX4)1.3 生物专业知识生物学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以下9个领域:1.3.1 生命的化学分子基础(ZS1)1.3.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重要生命活动(ZS2)1.3.3 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ZS3)1.3.4 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ZS4)1.3.5 微生物的特征与代谢(ZS5)1.3.6 生物多样性与进化(ZS6)1.3.7 生物与环境(ZS7)1.3.8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ZS8)1.3.9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ZS9)1.4 教师教育知识1.4.1教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ZJ1)、中学课程(ZJ2)、中学教学(ZJ3)、中学生学习心理(ZJ4)、中学生发展心理(ZJ5)、中学生心理辅导(ZJ6)、中学德育(ZJ7)、中学班级管理(ZJ8)与教师心理(ZJ9)等内容。
1.4.2学科教学知识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ZX1),准确理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ZX2),并能用其指导高中生物学教学(ZX3)。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在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从事研究、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二、培养要求及特色1. 政治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和崇高的理想;2.知识结构专业上应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从事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获得从事生物学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基本能力;3.能力结构1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2掌握生物学教学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运算能力;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生物学教学的能力;4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4.素质结构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生物学五、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教学论等;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构成表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备注:1、各专业应当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归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规定,必须落实规定项目,必须不少于规定教学周数;2、体育等专业还应参照教育部制订的本专业指导性教学方案的要求;3、课外实践主要指学生参加的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4、“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由各系统一安排,利用假期完成;3 教学计划总表学年学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理论教学周数一一★★●●●●●●●●●●●●●●●△※※15 二●●●●●●●●●●●●●●●●●△※※17二三●●●●●●●●●●●●●●●●●●※※18 四●●●●●●●●●●●●●●●●●△※※17三五●●●●●●●●●●●●●●●●●●※※18 六●●●●●●●●●●●●●●●●●●※※18四七◇◇◇◇◇◇◇◇●●●●●●●●●●※※10 八■■■■■■■■■■■■☆☆12符号说明:理论教学※:考试★:军训△:实习◇:教育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入学教育或毕业教育八生物科学专业主要课程介绍植物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该课程是一门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植物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主要内容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掌握植物细胞、组织、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育;植物系统分类,初步认识植物界的各大类群,建立植物界发展演化的概念,学会识别种子植物的方法,掌握重要科、属、种的详细情况,通过野外实习扩大眼界,接触大自然,并学会制作腊叶标本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相关课程打基础;教材及参考书:1.陆时万,吴国芳等.植物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徐汉卿.植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丘荣熙,祁碧霞.植物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植物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5.吴万春.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植物学实验:考核方式考查主要内容: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实验与实习教学是该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植物学实验与实习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技术;动物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动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按研究对象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两部分,动物界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分布广泛、生活多样,动物学研究不断向微观和宏观方向发展而形成动物科学,其分支学科众多,理论研究内容广博,与农、林、牧、渔、医、工等国民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各动物门及重要纲、目的主要特征、分类概括,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等基础知识,掌握动物解剖及分类的基本技能;学习期间将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教材及参考书:1.刘凌云等.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杨安峰.脊椎动物学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动物学实验:考核方式:考查本课程与动物学是配套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两大部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各类动物形态结构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动手能力,掌握动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对动物进行分类检索方法;掌握动物的培养方法;进一步熟识掌握使用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的方法,善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绘图的技巧;教材及参考书: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正常人体的基本组织及运动、循环、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适当讲述一些病理组织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介绍人体及高等动物侧重于哺乳动物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亦专章介绍神经肌肉组织的细胞生理学;结合师范院校培养中学教师的实际,专章阐述“人体的生长和发育”,还在有关章节介绍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及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教材及参考书:1.北京师范大学.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二版.高教出版社;2.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3.何泽涌.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4.王玢.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张镜如.生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它主要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物质代谢的过程及其调控,能量的释放与贮存,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的生化基本技能与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基础化学和植物学、动物学基本知识;教材及参考书:1.聂剑初,吴国利,张冀伸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高教出版社;2.沈同.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3.Lubert Stryer主编, 唐有琪 ,张惠珠等译.生物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生物化学实验考试方式:考查主要内容:实验课程分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生物化学实验两大部分;实验原理部分着重论述各种层吸法、电泳法、分光光度法和生物大分子制备等常用生化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部分共选了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等的分离、制备、分析和鉴定技术如滴定、比色、纸层析和各种电泳技术等;教材及参考书: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细胞生物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在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探讨细胞生命活动的学科,是生物学很多分支学科和分子生物学的会合点,是生物学中具有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本课程是在现代水平上讲授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本课程需要有生物化学、动物学、植物学课程的基础知识;教材及参考书:1.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第二版.高教出版社,19992.郑国钅昌.细胞生物学第二版.高教出版社;微生物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本专业的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主要有:微生物及微生物学的基本认识,微生物学的发展及其对人类文明的作用;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四类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自然界、特别是对人类的作用;重点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初步的分类鉴定知识;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了解微生物在工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及细胞感染的机制;在基本实验技能方面主要掌握无菌操作、接种、培养、观察方法、常用的消毒灭菌的方法、常用的细菌鉴定用的生化反应实验以及初步的分离技术等;教材及参考书:1.黄秀梨.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3.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9;4.杨熙康;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微生物实验考试方式:考查主要内容: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熟练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教材及参考书:1.沈萍. 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黄秀梨.微生物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遗传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与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生物系必修课程之一,它使学生以现代化科学的观点了解遗传与变异的一般规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掌握遗传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对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作简单的介绍;学习本学科必须具备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教材及参考书:1.王亚香复等.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2.刘祖洞,江绍慧. 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0.3.姚世鸿. 遗传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遗传学实验考试方式:考查遗传学实验是为了配合遗传学的教学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本课程由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和综合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本课程的任务是从个体、细胞、分子三个水平揭示遗传学的基本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并初步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操作技能,熟悉遗传学分析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进行遗传学创新性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教材及参考书:1.刘祖洞、江绍慧.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2.张贵友等. 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Sambrook, J. and Russell, .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上、下.科学出版社,2002;4.魏群. 分子生物学指导.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1999;植物生理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并将这研究成果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事业中;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的水份代谢、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转化和运输植物的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机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抗性生理和环境对植物的危害等内容;教材及参考书: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索尔兹伯里,C.罗斯,北京大学生物系等译.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出版,1981;3.傅家瑞等.植物生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4.D.赫斯著,吴相钰、戴尧仁译.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1982;分子生物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本课程涉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基因表达调控和DNA重组技术等广泛内容,重点介绍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和机制,以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课程还将简要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和学科最新发展情况;学习本课程将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这一目前在自然学科中进展最迅速,最具生气的学科领域;教材及参考书:1.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阎隆飞.分子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卢圣栋.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4.沈羽非.真核基因表达调控.高等教育出版社;生态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主要介绍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内容包括理论生态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系统生态学等,应用生态自然资源、污染、农业、城市和人类生态,以及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进化生态等;涉及自然与社会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学习本课程后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有关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实际问题;教材及参考书:1.苏智先等.生态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李博.普通生态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4.王焕校.污染生态学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5.杨士弘等.城市生态环境学.科学出版社,1997;6.蔡亚娜.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7.蔡亚娜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96;生物教学论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生物教学论是高等师范教育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是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规律、内容、形式和方法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分析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命题考试与评价以及国外教材和教学现状等内容;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教材、备课、上课、课程评价等基本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本课程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见习中学课堂教学、观摩录像以及模拟训练,使学生增强科教兴国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教材: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高等数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师范院校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生物科学的基本需要出发,简要介绍普通高等数学中的函数、导数及微分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重点介绍数理统计学原理,分析和解释生物学上的数量变化,以正确设计试验及正确处理试验结果,从而推导出较为客观的结论;内容着重各种数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而不强调各种公式的严格推导;学习本课程将有助于了解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生物科学;教材及参考书:1.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樊映川.高等数学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生物系各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元素周期规律、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和四大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络合分解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含量测定的一般分析方法和计算; 同时有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的训练,如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无机物的提纯与制备,常见离子的分离和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训练;教材及参考书:1.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北京师范大学等五校编.无机及分析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理论和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理论是依官能团线索划分为三大部分,即烃,烃的衍生物以及天然有机大分子;其间穿插了许多有机化学理论、有机反应机理以及生命活动有关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和化学过程;有机化学实验着重训练学生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验证和巩固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教材及参考书:1.汪小.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黄涛.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3.东北师范大学等五校合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4.曾昭琼. 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普通物理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基础学科,本课程从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掌握现代生物科学的基本需要出发,简要介绍普通物理学中的流体力学基础主要介绍粘滞流体、震动和波、波动光学、气体分子运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电磁学、近代物理学基础等;内容着重于物理学知识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通过普通物理学运用基本概念与思维方法,理解物理因素对生物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影响;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和设备、研究和解决生物学的一些实际问题;教材及参考书:1、路果.基础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高教出版社;2、卢德馨.大学物理学.高教出版社;3、甘子钊等.生命科学中的物理学.北大出版社1996 ;4、郝柏林等.理论物理与生命科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专业英语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内容: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总学时数为30;生物专业英语选用了外国生物专业教科书中的一些内容,主要包括有:细胞、蛋白质、酶和核酸;通过对生物专业英语文选的学习,借助字典,能正确阅读和翻译生物专业的英文书刊,翻译速度为每小时1500印刷符号约合300英语词,能正确理解原文,译文达意;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提高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按大纲要求,专业英语的总阅读为250000词左右,所以,学生必须在课外大量阅读,以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教材及参考书:1.蒋悟生.生物专业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国外生物类书刊;。
王岭-生命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委员上网简历参考格式×××简历学院(部):生命科学学院姓名:王岭性别:女出生年月:1974.01.20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起止年月、毕业学校/工作单位、所学专业/从事工作、学历/学位/职务受教育经历2003/09—2010/07,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博士1998/09—2001/07,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硕士1994/09—1998/07,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士研究工作经历2012/12—至今,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教授2010/12—2012/12,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副教授2004/12—2010/12,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工程师2001/07—2004/12,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助工二、主要研究方向或领域从事的研究领域是:草地生态学、放牧生态学。
多年来一直围绕草地放牧家畜管理与可持续利用,进行动物营养和草地生态两个学科的交叉研究,探讨放牧家畜与草地植物间相互作用规律及适应机制研究.三、主要学术兼职《生物多样性》和《草业科学》杂志编委,中国草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担任“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Oikos”,“Acta Oecologica”、“Grass and Forge Science”等国际杂志审稿人(Reviewer);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通讯)。
四、聘期内教学工作1.讲授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及授课对象:草地学,选修课,本科生现代生物科学进展,专题,本科生生化技术,专题,本科生生态学与草业科学研究专题,专题,研究生生态系统生态学,专题,研究生生物学实验设计,专题,研究生2.年均教学工作量:80(学时)3.指导研究生情况:硕士生:5(名)博士生:1(名)(协助指导5名)4.指导学生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导博士研究生在世界一流及主流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发表SCI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课程计划(生科院)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课程计划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计划一、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和科学素养;了解生命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前沿;掌握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熟悉学科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策略和中学课程教学的技能;能胜任中等学校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也可以攻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或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除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身心健康之外,还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4)了解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了解国家有关基础教育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和法规;(6)掌握一门外国语,有一定的阅读、听说和写作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5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计划规定的15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50学分,专业教育课85学分(专业基础课32学分,专业主干课25学分,专业系列课学18分,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10学分),任意选修课20学分(对拟获得“教师资格教育证书”者,需修满教师资格教育课25学分,该学分可以替代任意选修课学分)。
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1.通识教育课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通修课思想道德修养 1法律基础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体育1 2体育2 2国防教育 2应用写作 1专业写作 1第一外语12数学 6 计算机基础 3通选课人文社会科学课 4 自然科学课 62.专业教育课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预修课程编码是否副修专业或第二学位课程开课时间1 2 副修2学位专业基础课LIF200 无机及分析化学 4 -否否秋LIF201 有机化学 4 -否否春LIF203 普通物理学 4 -否否春LIF205 植物学 3 -是是秋LIF206 动物学 3 -是是秋LIF207 微生物学 3 -是是秋LIF208 生物学基础实验 3 LIF205-207 否否春LIF400 生物化学 5 LIF205-207 是是春、秋LIF401 生物化学实验 3 LIF205-207 否否春、秋专业主干课LIF402 植物生理学 3 LIF205-208 是是春LIF403 植物生理学实验 1.5 LIF205-208 否否春LIF404 动物生理学 3 LIF205-208 是是秋LIF405 动物生理学实验 1.5 LIF205-208 否否秋LIF406 遗传学 3 LIF200-203 是是秋LIF407 遗传学实验 2 LIF200-203 否否秋LIF408 细胞生物学 3 LIF205-208 是是春LIF409 细胞生物学实验 2 LIF205-208 否否春LIF410 分子生物学 3 LIF205-208 是是春LIF411 生态学 3 LIF205-208 是是秋专业系列课基础理论与应用系列LIF301 免疫学 2 LIF404 否是秋LIF302 神经生物学 2 LIF404 否是秋LIF303 发育生物学 2 LIF205-207 否是春LIF304 进化生物学 2 LIF205-207 否是春LIF305 生物信息学 1 LIF406 否是秋LIF306 生命科学史 1 - 否是春LIF307 生物统计学 2 LIF205-207 否是秋LIF308 天然药物化学 1 LIF200-207 否否春LIF309 代谢与疾病 1 LIF400 否是秋LIF310 人体组织解剖学 2 LIF206 否是春LIF311 动物生态学 1 LIF206 否是秋LIF312 作物资源学 1 LIF205 否是秋LIF313 资源昆虫学 1 LIF206 否是秋LIF314 草坪与园林设计 1 - 否是秋LIF315 草地学 2 LIF411 否是秋LIF316 应用生态学 1 LIF411 否是秋LIF317 应用微生物技术 2 LIF205-208 否是春LIF318 基因工程 2 LIF406 否是春LIF319 细胞工程 2 LIF408 否是春LIF320 酶工程 2 LIF410 否是秋LIF321 生态工程学 2 LIF411 否是秋LIF322 生物合成制药 1 LIF410 否是春LIF323 糖药物学 1 LIF200-201,400 否是春LIF324 制药工艺学 1 LIF400,406 否是秋LIF325 生物绘图技术 1 -否是春科学研究训练系列LIF210 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 2 LIF205-208 否否秋LIF211 现代生物学研究专题 2 LIF205-208 否否春LIF212 生物学专著(英文)阅读 2 LIF400-411 否否秋LIF213 生物学野外专项实习 2 LIF205,206 否否暑期LIF214 知识产权法与专利申请 1 -否否秋LIF430 专题研究(含开题报告)2-4 LIF205-208 否否秋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LIF220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 6 LIF205-208 否否春LIF500 毕业论文 4 LIF205-208 否否春秋3.教师资格教育课参见“东北师范大学教师资格教育课程目录”。
周义发-生命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
周义发简历学院(部):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周义发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04.14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周义发1962年4月14日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之后留校任教。
1993年10月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在德国工作五年并于1998年获得歌廷根大学博士学位。
1999年10月前往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9月任加拿大科学院Steacie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1年10月加入美国和新加坡政府联合组建的药物研究与开发公司Chiron-S*Bio,任高级研究员。
2004年5月回到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院长。
周义发在国内外二十多年的研究工作中一直从事糖类化合物以及与之有关的天然产物作为药物候选分子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理论和应用成果。
在世界一流的刊物上,如德国的应用化学(AngewandateChemi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发表40余篇研究论文。
二、主要研究方向或领域糖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三、主要学术兼职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聘期内教学工作1.讲授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及授课对象:本科生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研究生课程:科技论文写作研究生课程:高级生物化学技术研究生课程: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分析2.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学时)3.指导研究生情况:硕士生:9(名)博士生:4(名)4.指导学生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导的学生曾多次在SCI等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影响因子较高的文章。
其中,毕宏涛、韩翰等在EVID-BASED COMPL ALT 上发表的A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Fruit Bodies of Bulgaria inquinans (Fries) and its Anti-malarial Activity 影响因子达4.774。
三维导师制度初稿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维导师制度”施行办法一、总则“三维导师制度”是由东北师范大学在2007年招收国家首批公费师范生时提出的为每位学生配备“学科专业导师、专职辅导员和课外辅导员”,从专业课学习、日常工作和行为规范、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交际等多方面、立体化的培养制度。
该制度在理论层面上存在其充分的合理性因素:符合现阶段学生成长需求、遵循全面育人、个性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成长规律。
也应该被运用到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当中去。
“三维导师制度”的施行,关键和难点在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办好高等教育,重点是一切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核心是以人为本,办好“尊重的教育”。
二、“三维导师制度”内涵“三维导师制度”共包含“学科专业导师”、“专职辅导员”和“课外辅导员”三个部分,三部分分工不同。
1.学科专业导师学科专业导师由学院副教授级别以上职称的专业课教师担任。
主要负责引领学生在专业学习方向上确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解答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困惑。
2.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即学校为每个年级配备的专职辅导员教师。
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和教务管理、协调学校和学院党政工作、辅助开展大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同时解答和解决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困惑和问题。
3.课外辅导员课外辅导员由学校各党政机关领导和社会成功人士担任。
由三部分组成:职业规划辅导员、社会实践辅导员、思想政治辅导员。
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和人生励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解答相关方面的问题。
三、聘任和实施1.学科专业导师:学科专业导师由学院统一配置,实施固定导师和导师团结合方式开展,即为每3-4人聘请一位导师,5名导师按照学科组成一个导师团,同一导师团内导师指导的学生可在本人导师不在的情况下找导师团内的导师解答问题。
每个学科专业导师团定期为学生开展集中的座谈活动,最好为1-1.5个月一次。
2.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由年级辅导员担任,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和教务管理、协调学校和学院党政工作、辅助开展大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同时解答和解决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困惑和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实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精神与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特制定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教师,为其成为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说,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
为实现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
二、课程体系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师范大学模式。
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
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三类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将教师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一)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
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公民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我校师范生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学校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以下称“通修课”)和选修课(以下称“通选课”)组成。
通修课学分约占4/5(40学分左右),通选课学分约占1/5(10学分左右)。
通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交流与表达课、数学与信息技术课四大类课程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1.全面表达"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使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标准性。
2.适应社会开展需要,结合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开展现状、人才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时代背景,制定适合"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3.坚持"强化根底,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开展为核心,分类分层培养,使培养方案表达学校特色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和根本规格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立需要,素质较高、根底扎实、具有扎实的生物技术根本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以及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2.根本规格〔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自由和宽容的态度、团结与协作精神及一定的审美能力。
〔2〕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生学习能力。
有根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及求实与探索精神。
〔3〕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展交流和沟通;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4〕具有扎实的学科根底知识和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
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开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开展状况;具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平安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养成文明安康的生活习惯,具有安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1.根本学制为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实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精神与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特制定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教师,为其成为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说,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
为实现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
二、课程体系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师范大学模式。
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
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三类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将教师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一)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
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公民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我校师范生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学校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以下称“通修课”)和选修课(以下称“通选课”)组成。
通修课学分约占4/5(40学分左右),通选课学分约占1/5(10学分左右)。
通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交流与表达课、数学与信息技术课四大类课程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交流与表达课包括写作课与大学外语。
写作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
要通过阅读、分析、写作、交流等过程来提高写作课的教学质量;大学外语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
通过深化大学外语教学的内容与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数学课要使学生了解量化方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的应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精神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课应在夯实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选课要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多元性、广博性,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艺术诸领域中精选课程内容,优化组合供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
学校要求学生在本学科以外的四大学科领域(社会、人文、自然、艺术)课程中选修至少10个学分的课程,其中,在每一学科至少要选修2个学分的课程。
社会科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熟悉社会科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方法,认识社会行动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熟悉科学探究人类个体行为的方法。
人文科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体会历史的博大精深,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在,体会哲学的深邃,探究人生的理想与意义,使学生具有继承人类优秀文化与交流思想的能力。
自然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艺术课程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专业教育课程(70-8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是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
其目的是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
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系列课、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四个模块组成。
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为必修课(55-65学分),专业系列课为限定性选修课(15-25学分)。
在专业系列课的设置中,要有与基础教育学科内容紧密结合的课程。
(三)教师职业教育课程(25-30学分)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是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课程。
其目的是一方面保证学生具有将学科教学问题放在更宽广的背景中加以思考和审视的能力,同时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是由“教育理论类课程”、“教育技能类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的三个类型和“一般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两个层次所构成的“三类两层”的课程体系。
其中,必修课程为20-22学分,选修课程为5-8学分。
教师职业教育课程要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依托相近学科建设技术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科学课程、社会课程等,设置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课程。
三、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对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实施“本硕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实施“3 + 0.5 + 0.5 + 2”的“教育家培养工程”。
“3”指的是大学本科培养的前三年,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
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同时也要完成部分教师职业教育课程。
这一阶段要实现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的高度融合。
在专业教育中,既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教师职业的能力。
前一个“0.5”指的是大学本科培养第四年的前半年,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教育实习。
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将知识形态转化成教育形态的能力,具有组织教学的能力。
可以利用这一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
原则上,学生毕业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教学研究论文,或教育调查报告。
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选择与所修专业相关的研究性论文。
后一个“0.5”指的是大学本科培养第四年的后半年,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反思性、发展性学习。
学生在经过理论学习和初步实践后,对前两个阶段的理性反思,以期明晰作为中学教师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这一阶段的课程既要有专业选修课程,更要增加教师职业教育课程,鼓励开设多种专题式课程、实践类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组织学生开展研讨活动,使学生具有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能力。
同时,做好本硕一体的课程衔接工作。
“2”指的是两年的教育硕士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高度融合,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应含有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发展课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的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具有解决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研究基础教育的能力,具有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四、优秀教师培养的保证条件建立对师范专业学生培养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学校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师范专业学生的免费培养。
按照专业课程计划,学生可以一次性免费学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
在课程计划之外选修课程(如辅修专业、第二学位的课程)与重修课程,可参照非师范专业的标准,按学分收取学费。
配备优秀的师资进行师范生培养。
师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教授、副教授来承担,为师范专业学生配备指导教师。
同时,学校要利用“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加强师范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教育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引进计划;教师教育创新、教学团队培育计划;教师教育师资学术交流提高计划;教师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发展计划。
通过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带动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水平的提高。
学校制定政策,激励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师培养的教育教学研究。
不断优化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建设。
坚持师范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同实践教学相结合,同学科最新成果相结合。
重点建设好教师教育精品课程与教材、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
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加强师范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注意同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
开展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师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主要开展讲授—讨论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网络的开放式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师范专业要把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课程化管理。
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将教育理论教学、教育技能培养、教育实习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
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从加强基础课教学的目的出发,要建设好数字化教学中心和一批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各实验中心承担相关专业本科生基础课实验教学任务,要开设与中学实验课程相适应的研究类课程,同时要面向校内外开放。
要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改革,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不断将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中。
要建设好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中心、教师教育文献资源中心、教师教育现代远程教学中心。
学校要加强学生从教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要建设好东北地区200所左右的中学教育实习基地,使学生的教育实习得到有效地实施;要建设好在长春市内的30所左右的中学教育见习基地,使学生与中学保持密切的联系。
聘任优秀的中学教师担任我校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通过建立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实习支教工作,培训中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与中学密切合作,即培养我们学生的从教能力。
在总结学校多年“走长白山之路”的经验基础上,开拓新形势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道路。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积淀富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底蕴,坚持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与优秀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形成“积极向上,敦品励学,品位高雅,张扬个性”与“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的校园文化风格。
学生部门将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学术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培养优秀教师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