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考试重点-(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答: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这“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是准确观察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代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答: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就必须明锐地发现机遇,紧紧地抓住和用好机遇。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主要在于:
其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其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

要充分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与困难,有利条件胜于不利因素,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答: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首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不仅经济发展,其他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4)坚持统筹兼顾。

实现科学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一是总览全局,统筹规划。

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三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四是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答:(1)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从改革的社会性质看,不是改变整个社会的根本性质,而是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性的生机和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使社会主义社会趋于健全和成熟。

从改革的社会力量看,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从改革的内容看,不是改变社会基本制度,而是变革现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那些方面和环节,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项具体制度安排。

从改革的手段和方法看,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同时在这种调整中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又使社会焕发强大活力。

(2)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2)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道路;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5)尊重群众首创精神;6)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3)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1)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出;2)市场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3)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健全;4)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中国经济发展
答:(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
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了这一
基本战略思想,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确定了基本战略思路。

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3)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内容
答:(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答:(1)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5)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6)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答:(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把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升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

(4)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1)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而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就是文化。

(2)推进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

1)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3)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4)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3)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内容
答:(1)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2)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3)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4)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
(5)关于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
(6)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

保障和改善民生
答:(1)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筹;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等等。

原因:一是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差距;二是传统发展理念往往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三是政策机制不完善。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
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两型社会
答:(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中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选择。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推动节能减排;
3)发展循环经济;
4)加强宣传教育;
5)完善体制机制。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思考题)
答:(1)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
执政考验。

事实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为不易。

改革开放考验。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任务。

市场经济考验。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必然会遇到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

外部环境考验。

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2)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
1)精神懈怠的危险。

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

2)能力不足的危险。

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下,不断提高领导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本领,更加突出地摆在全党的面前。

3)脱离群众的危险。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4)消极腐败的危险。

消极腐败是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思考题)答:(1)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2)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4)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罚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5)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当代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表现
答:(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2)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3)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

(4)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5)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答:(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
1)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

2)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
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1)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2)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

3)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4)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已经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